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A卷·基础考点卷(1—2课)时间15分钟满分26分为丰富同学们的生活,八(1)班举办了“漫步语林”的闯关活动,小金同学想邀请你一同漫步,步步闯关。1.【字词园地】小金和小语相互分享了字词识记和词语掌握的小秘诀,请你参与进来,将对话补充完整。(6分)小语:汉字的形旁表意,可以用来帮助记忆汉字字形。比如“yǒng跃”的“yǒng”和“涌起”的“涌”字形相近,但是前者有“跳跃”的意思。因此应写作“(1)”。

小金:这真是个好办法!我也学会了!比如“油mó”的“mó”和“模范”的“模”字形相近,但是因为“油mó”是一种食品,因此应写作“(2)”。

小语:是的!这些字都是同音异形字,那也就是说声旁相同的字读音都一样,对吗?小金:也不能这么说。比如“脑畔”的“畔”和“肥胖”的“胖”右半边一样,但是“畔”的正确读音应该是“(3)”。应该说很多形声字的读音和它的声旁读音都是相同或相近的,比如“眼眶”的“眶”就读作“(4)”。

小语:是的,我们的汉语博大精深,我确实不应妄下论断。有些词语意思相近,你能说说下面这个例句中的横线处该用哪个词语吗?例句:在这个世界上,时光是最公平的,它不会(怠慢轻慢)每一个执着而勇敢的人。

小金:这个我知道,这里应该用“(5)”。

2.【病句诊所】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坚守和创新,是老字号品牌价值焕发生机的关键。B.提倡优先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上班,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C.“双减”政策的推广与实施,推动了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也让学校找到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D.随着博物馆越建越多,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就成了当务之急。3.【语段迷宫】(2023·湖北潜江市中考)下列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①譬如扇面书法、扇面绘画、扇面刺绣、扇面篆刻、扇面雕镂等。②在狭小的扇面上,中国扇子呈现出东方文化所能涉及的诸多形式。③尽管中国扇子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但是它的身上含有“大文章”。④秦汉时期的仪仗扇,就将普通的扇子与权势联系在一起,表达出扇子的政治化意味。⑤中国扇子不只在诸多艺术领域呈现出美学功能,还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展现独有的价值。A.⑤④③①②B.③②①⑤④C.②①③④⑤D.③①④②⑤4.【名著拾贝】(2023·福建福清市期中改编)小语正在和同学做“汉字”专题的研究性学习,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做了如下的摘录。(6分)(1)小语在汇报“书体演变”时,选择了山西晋祠博物馆陈列的傅山书法作品(局部)。请从下面的选项中为甲、乙两幅书法作品分别选出最适当的评价。(2分)A.此作品为楷书,字形端正,笔画平直,秀美圆润B.此作品为隶书,字形扁方,蚕头燕尾,一波三折C.此作品为篆书,笔法古朴,粗细均匀,讲求对称D.此作品为草书,笔法苍劲,龙飞凤舞,一气呵成甲:()乙:()(2)听了小语的汇报后,小文对造字法进行了探究,请你帮他将下面的笔记补充完整。(4分)在甲骨文中,“山”字形似山;“尊”字下部是一双手,上部是一个大酒杯或酒瓶(见下图)。据此可推测“山”采用的是造字法,“尊”采用的是造字法。

5.【才情展示】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场面描写,比如《社戏》中看戏的场面描写、偷豆吃豆的场面描写,《安塞腰鼓》中表演的场面描写。这些场面中,人物描写真实可感,修辞手法生动传神。请仿照下面语段中的写法或修辞,从下列备选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一个生动、传神的场面描写。150—200字。(10分)备选题目:(1)夏天暴雨即将来临时;(2)交通堵塞的时候;(3)课间十分钟。“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选自《社戏》)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选自《安塞腰鼓》)第一单元B卷·基础考点卷(3—4课)时间15分钟满分23分为丰富同学们的生活,八(1)班举办了“漫步语林”的闯关活动,小金同学想邀请你一同漫步,步步闯关。1.【字音园地】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瞳仁(tóng)亢奋(kàng)冗杂(chén)B.严峻(jùn) 闭塞(sāi) 辐射(fú)C.斡旋(wò) 褪色(tùn) 怅惘(wǎng)D.铿然(kēng) 燎原(liáo) 争讼(sòng)2.【字形陷阱】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秦腔性情既有北方粗犷磅①的大气,又有南方②静细腻的灵秀。她能吼出黄沙弥漫凄怆荒凉的悲壮边声,能唱出秦巴山水婉约灵动的本真性情……每一个音符都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艺术震③。

A.①礴②恬③撼B.①薄②甜③撼C.①礴②恬③憾 D.①薄②甜③憾3.【词语擂台】下面是小金在班会上的发言,其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2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要努力拼搏,克服羁绊,哪怕结果戛然而止,也要勇敢前行。同学们,学习使我们内心充盈,使我们大彻大悟。让我们拨开冗杂的事物,坚定信念,终会有所成就!A.羁绊B.戛然而止C.大彻大悟D.冗杂4.【病句诊所】(2023·湖北荆州市中考改编)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精神是一个民族长久生存的灵魂。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B.荆州出土的精美的青铜器、漆木器、玉器,都是楚国匠人精湛技艺的最好见证。C.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各行各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每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D.通过一批批执着追求、勇于奉献的能工巧匠做出的杰出贡献,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发展。5.【文化长廊】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表达方式要按需使用,用得恰当。如鲁迅小说《社戏》以抒情为主,但同时穿插了描写、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烘托气氛、传达情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B.贺敬之的诗《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C.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抒情散文,情绪高昂,情调畅快,要像朗读抒情诗一样朗读这篇散文,读出语言的形式美,读出文章的气韵。D.吴伯箫的《灯笼》一文,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同时也抒发了作者保家卫国的情怀。6.【应对有方】(2023·河北唐山市丰南区期中改编)结合语境和应对技巧,写出巧妙应对的话。(4分)学校举行文化艺术节,小语准备在开幕式上表演节目。到她上场时,同学们掌声不断,可是她刚走上舞台就被脚下的道具绊倒了。掌声瞬间停止,有的同学发出了笑声。这时,小语立刻站起来,对大家说道:“(1)。”一瞬间,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也开心地笑了。小语接着对大家说道:“(2)。”

“应对”小贴士常用的应对技巧:自嘲、归谬、巧换概念、针锋相对、转换话题等。7.【实践乐园】[热点素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同的地区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与文化,孕育出独特的民风民俗。班级举办“民俗记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9分)(1)【舌尖上的美味】中华美食种类丰富,历史悠久。在“了解家乡美食”活动中,小语搜集了一副对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把下联补充完整。(2分)上联:草桥鱼头烩百味飘香十里下联:石湾脆肚传千家

(2)【记忆里的传承】小组同学准备做一本关于传统节日的诗集,请你将对话补充完整。(3分)(3)【视觉上的仙境】中华大地美景无数,令人流连忘返。请用优美的语言向游客介绍一处你熟悉的家乡景点或游览过的景点。(要求:抓住景物主要特点进行描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第一单元C卷·单元综合提升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活动一二三四总分分数阳春二三月,书香满校园。某校开展主题为“悦读经典,传承文化”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活动一:畅谈阅读之美】(15分)小语: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的过程。品读隽永的经典著作,我们能领略历代大师的深刻哲思,为我们huì暗的思想注入光亮;倾听他们解读(人情世故世态炎凉),我们能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阅读,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吸引我们探寻。

小文:你的话使我想起了我们学习的那些经典课文。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们和迅哥儿同看一台好戏;在黄土高原上,我们感受了一场不容束fù、不容闭塞的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令人(拍手称快叹为观止)。

1.阅读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huì暗()束fù()皎洁() 闭塞()2.请从括号里所给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依次填写在横线上。(4分)3.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4.小金在阅读朱自清《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一篇中颇有感触,产生了以下问题,请你帮他一起解决。(5分)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1)这段话形象地阐释了“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起源,最初人们吟唱诗歌的目的是,歌谣得以流传下来的主要方式是。(2分)

(2)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从诗歌的起源来看,你发现了文学创作的哪些秘诀呢?(3分)【活动二:领略非遗之美】(12分)5.成都漆艺是四川省成都市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八(3)班同学为了了解成都漆艺,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组织了下面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2分)(1)同学们在网上查阅了成都漆艺的相关资料,请你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成都漆艺的三个特点。(3分)成都生漆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时期;战国时,成都漆器遍及中国各地,当时成都漆艺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了。成都漆艺以“平绘描线,拉刀针刻,堆漆工艺”等稀有技法而自成流派,在漆器工艺中独树一帜,风格独具。成都漆艺只能通过手工劳动制出成品,同时也只能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这使得传承难度非常高。(2)为了更好地了解这项传统手工技艺,同学们决定派一个小组前往漆艺公司考察学习。下面是这次考察的活动安排,请根据框架图向同学们介绍此次活动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5分)(3)下面是对中国现代漆艺的介绍,请在横线处补写空缺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中国现代漆艺主要包括漆画艺术和①。中国的漆画是在我国悠久的传统漆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既可以属于工艺美术范畴,也可以作为绘画的一个新品种,具有工艺美术和绘画的双重属性,是②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立体漆艺造型,是在我国传统漆器的基础上,受到国外漆艺的影响逐渐发展起来的,又被称为“漆雕”,除了它的使用性能之外,更强调它在环境艺术中起到的装饰作用,用漆的语言来美化人们的生活空间。

【活动三:品味风俗之美】(33分)(一)(2023·浙江平湖市六校期中改编)阅读下文,完成6—9题。(16分)故乡的元宵汪曾祺①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②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③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④格炸炸,格炸炸,麒麟送子到你家……⑤我对这“格炸炸”印象很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格炸炸”。“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⑥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⑦一天快过去了。⑧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⑨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盏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⑩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陞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小孩玩的。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工笔的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演义》。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街上有人放花。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起火升到天上,嗤——灭了。天上有一盏红灯笼。竹篾为骨,外糊红纸,一个长方的筒,里面点了蜡烛,放到天上。灯笼是很好放的,连脑线都不用,在一个角上系上线,就能飞上去。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作“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作“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一九九三年二月十二日(有删改)6.文章围绕“故乡的元宵”记叙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请梳理文章脉络,完成填空。(4分)时间节日活动特点白天送麒麟、吹糖人、捏面人、拉“天嗡子”、看烧香……①晚上家里各屋的灯点起来了温暖②热闹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灯欣喜③独特放花、放灯笼④7.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2)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从描写方法的角度)8.文中语言蕴含着作者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请你仿照批注一,对结尾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做批注。(4分)9.本文与吴伯箫的《灯笼》都是散文,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两文在语言特点方面有何不同。(4分)【链接材料】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选自吴伯箫《灯笼》)(二)(2023·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期中改编)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7分)三月三,荠菜胜灵丹舒飞廉①大年初二,我姐姐、我、我妹妹,三家人乘坐火车,由武汉到南宁探望住在我弟弟家的父母。我父母如腾云驾雾的齐天大圣,又忙碌又兴奋。母亲跳五行健身操给我们看,父亲钻研二胡,已经拉得有模有样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姐姐在表扬了我弟媳妇做的柠檬鸭之后,说:“要是有一盘麻油炒地菜多好。”我妈跟着说:“在南宁过年,也没什么不好,就是吃不到地菜包饺子。”②是啊,过去几十年,我们都是在湖北的故乡过年。正月,吃过了大鱼与大肉之后,大家的兴趣转向了田埂上的地菜。有时候,大年初一的午后,姐姐和妹妹都会不顾初一不能动刀剪的规矩,穿着过年的新衣服,去野外挖地菜。田园里,去年的积雪都还未消融,在麦苗与油菜的缝隙里找到一棵一棵的地菜,将一点一点的喜悦汇聚起来,达到“乃盈顷筐”,总得花小半天的工夫。③我们所说的“地菜”,其实就是荠菜。王磐编《野菜谱》,他的介绍是:“春月采之,生熟皆可食。”地菜大概就是在腊月的霜雪里出土眼的,十来片嫩嫩的叶子披成两三层,在寒风里簇拥在一起,与菠菜和白菜比起来,它就是一个愧对白富美的灰姑娘。为将这些藏在作物与荒草间的灰姑娘们请出来穿水晶鞋(包成饺子,做成春卷),大锄、小锄、长镰刀都派不上用场,只能用打猪草的小镰刀,姐姐她们称作“挖”地菜、“撬”地菜、“挑”地菜,而不说“割”与“采”,也是因采集它们的不容易。④立春雨水之后,田野很快就会变得百草丰茂、千花万卉,如此繁多的植物,为什么单单将“地”这样皇天后土般朴实而有力量的名字赋予地菜呢?以我的猜想,大概是因为它是冬去春回、岁月更新之后,除越冬作物之外,田园里出现的第一种菜蔬,所谓一阳来复,这生命的“阳气”就包含在它纤弱的外形与清韧的滋味里。乡下人将之加入饺子、春卷这些春天的食物里,恐怕也是为此。等到“花开三月三”,寒食节来到,抽出细薹、开出细密白花的老地菜已不堪食用,但还是会被母亲们扯一把回来,煮毛壳子鸡蛋给孩子们吃,更讲究一些的祖母与外婆,还要在地菜煮鸡蛋的沸水里加入一杯童子尿。地菜也好,鸡蛋也好,童子尿也好,都在象征着生命的“阳气”与“热力”。⑤地菜的这种“神话学意义”,不仅为它换来了“地”这个厚重的名字,也让“挑地菜”这种活动,由乡下人的农家乐变为节日,词客骚人,也愿意为它写诗。“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在城市之外,习习春风里,文人们描述的“挑菜节”的情形是:“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苏轼)、“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郑谷)、“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张耒)、“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史达祖)。地菜也因此与故园、与游子们的舌尖联系在一起。⑥晚上酒席间,我对父亲讲,他与母亲大半辈子都生活在故乡的村庄,我们兄弟姐妹,辗转到国家的东西南北,等到他的孙子一辈,恐怕就会在世界的角角落落了。到时候,不知道他们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是否也会想念麻油炒地菜和地菜煮饺子。(选自《文汇报》,有删改)10.初读本文后,小语认为标题《三月三,荠菜胜灵丹》的说法不妥,小金却不以为然。他从文章第②—⑤段中筛选出了四点理由:、采集不易尤显珍贵、、。(3分)

11.[中考创新考法|对接教材]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请根据你的理解,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5分)表达方式摘抄语句表达效果(1)

大年初二,我姐姐、我、我妹妹,三家人乘坐火车,由武汉到南宁探望住在我弟弟家的父母写三家人去弟弟家探望父母,交代写作缘由,引出下文对“荠菜”的描写(2)

十来片嫩嫩的叶子披成两三层,在寒风里簇拥在一起,与菠菜和白菜比起来,它就是一个愧对白富美的灰姑娘(3)

12.联系全文,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到时候,不知道他们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是否也会想念麻油炒地菜和地菜煮饺子。13.语文老师将这篇文章作为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外阅读推荐篇目,请你根据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和目录,说说老师这样安排的合理性。(5分)单元导语单元目录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1社戏2回延安3*安塞腰鼓4*灯笼【活动四:定格节日之美】(40分)1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传统节日,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每一次与它们相遇,我们心中都会荡起涟漪。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结合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叙事感情真挚、朴实、自然;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第一单元A卷·基础考点卷(1—2课)1.(6分)(1)踊(2)馍(3)pàn(4)kuàng(每空1分)(5)怠慢(2分)【解析】“怠慢”意为冷淡,“轻慢”意为对人不尊重,态度傲慢。根据语境,此处指时光不会亏待执着而勇敢的人,应选用“怠慢”。2.(2分)CC项,语序不合理,应将“推广”与“实施”互换位置。3.(2分)B通读供排句可知,第③句统领全部内容,总写中国扇子身上含有“大文章”,应为首句。第①②句紧随其后,是对“小物件”含有“大文章”的具体说明,第①句介绍了扇面的多种形式,第②句总说中国扇子在扇面上呈现出东方文化所能涉及的诸多形式,因此第②句在前,第①句在后。第④句举例说明中国扇子含有政治化意味;第⑤句承上启下,承接第②①句提到的中国扇子的美学功能,引出下文关于中国扇子的政治化意味的介绍。因此第⑤句在前,第④句在后。因此正确的排序为③②①⑤④。故选B。4.(6分)(1)(2分)AD(每空1分)(2)(4分)象形会意(每空2分)【解析】第(1)题,考查书法书体辨析。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平时对书体特点的把握。甲幅作品,字形端正,线条圆润,大小相宜,为楷书;乙幅作品,结构简省,龙飞凤舞,为草书。本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除点明书体外,还描述了书体对应的字形、笔法、笔画等方面的特征,考生若不熟悉常见书体的特点,可将选项中的描述与所给书法作品一一比对,然后做出判断。第(2)题,结合题干和名著内容可知,“象形”是以画记名、以画记事,“山”对应的甲骨文形状似山,可知采用了象形造字法。“会意”是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由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尊”的甲骨文字形是一双手捧着一樽酒的样子,引申出“尊敬”“尊贵”等字义,故“尊”采用的是会意造字法。5.(10分)【佳作示例一】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融合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大地似乎沉沉地入睡了。然而,雷却在东北方向隆隆地滚动着,好像被那层层的浓云紧紧地包裹着,挣扎不出来似的,声音沉闷。闪电,在辽阔的东北天空里,在棉絮状的黑云上,呼啦啦地燃烧着。闷热,热得树上的蝉,竟然在半夜里叫了起来。空气中酝酿着一股潮湿的泥土气味,大雨眼看就要来了。【佳作示例二】大路被堵了个水泄不通,空气里弥漫着烦躁的气息。自行车、三轮车和各种机动车辆塞满了整个街道。大人的抱怨声、小孩的哭喊声、汽车的喇叭声、自行车的相撞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首不和谐的交响乐。前边的一辆大卡车,发出震耳的轰鸣声,好像是一头掉进泥坑里的老牛,在挣扎,在呼叫;以往那威风的小轿车,此时也像甲虫似的缓缓移动。【佳作示例三】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蜂拥一般跑出教室,寂静的校园顿时沸腾起来。他们有的踢毽子,有的丢沙包,有的在跳绳……大家呼朋引伴,玩得不亦乐乎,快乐的笑容洋溢在他们脸上。看,不远处一群女同学正在皮筋上一蹦一跳的,她们一边跳一边念叨着:“一、二!一、二!……”大家跳得那么起劲,那么投入,就连她们头上的辫子也跟着一甩一甩的,头上的两个蝴蝶结像两只美丽可爱的花蝴蝶,也在跟着翩翩起舞呢。【名师点评】善用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场面描写生动。三个场面或描写人物的活动,或描写场面中的景物,或描写场面中的细节,语言生动形象;利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言语间渗透着小作者的感情。第一单元B卷·基础考点卷(3—4课)1.(2分)DA项,冗杂(chén)—冗杂(rǒng);B项,闭塞(sāi)—闭塞(sè);C项,褪色(tùn)—褪色(tuì)。2.(2分)A作答时要根据语境和字词含义来确定字形。“磅礴”意为(气势)盛大。第①空应填“礴”。“恬静”意为安静,宁静。第②空应填“恬”。“震撼”意为震动,摇撼。第③空应填“撼”。3.(2分)BB项,“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此处形容学习的结果,不符合语境。4.(2分)D“通过”和“使”删去其一。5.(2分)AA项,鲁迅小说《社戏》以记叙为主,同时穿插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6.(4分)(1)大家可真是太热情了,着急得我还没跟观众鞠躬就提前开始表演节目了(2)那我可就继续我的表演喽,有了大家热烈如火的掌声,我会表演得更好(每空2分)【解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作答此类试题,要结合语境,结合“‘应对’小贴士”,正确运用应对的技巧来回复。第(1)空,同学发出的笑声带着嘲笑的色彩,可采用自嘲、转换话题的方式摆脱尴尬处境,赢得别人好感。第(2)空,台下热烈的掌声是对小语机智应对的肯定,此时可以感谢大家的掌声鼓励,继续回归正题进行表演。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注意语言要得体。7.(9分)(1)(2分)示例:享誉八方(2)(3分)示例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示例二: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3)(4分)示例:衡山山势雄伟,峰峦秀美。两岸的山峰呈现出各种有趣的姿态,有的像飘逸的仙女,有的像持杖的老翁,有的像献桃的猿猴,有的像脱缰的野马……令人流连忘返。(景物主要特点描绘2分,修辞手法2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第(1)题,考查补写对联。对联一般有以下特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合。根据上联中的“飘香十里”,可作答“享誉八方”。第(2)题,开放性试题,所写诗句要与节日匹配,注意书写正确。第(3)题,考查语言表达。答案具有开放性,能抓住景物主要特点进行描绘,并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语言优美,表达流畅即可。第一单元C卷·单元综合提升卷1.(4分)晦缚jiǎosè(每空1分)2.(4分)人情世故叹为观止(每空2分)【解析】第一空,“人情世故”意为为人处世的道理;“世态炎凉”指有钱有势时就有人巴结,无钱无势时就被人冷淡的世俗人情。这里泛指阅读经典的作用,应选择“人情世故”。第二空,“拍手称快”多形容看到事情有称心如意的结局而高兴痛快的样子;“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表示赞美民俗风情,应选择“叹为观止”。3.(2分)可在“探寻”后加上“世界”。4.(5分)(1)(2分)抒情(或诉说心情)口口相传(或记忆传唱)(每空1分)(2)(3分)①文学创作要有真情实感;②文学创作注重个性展示;③好的文学创作要能够引发更多人的共鸣。(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第(1)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一空,根据“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将劲儿使到了家”可知,人们宣泄情绪时,日常言语不足以表情达意,便会歌唱和舞蹈。所以,最初人们吟唱诗歌的目的是抒发内心的情感。第二空,根据“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可知,这些歌谣没有文字记载,全凭人们口口相传。第(2)题,考查从作者对诗歌的阐释中获得的启示。诗歌是在“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的情况下吟唱的,所谓“不够劲儿”就是个人内心的真情实感通过日常语言无法完全抒发,所以可以提炼出第一条秘诀,即文学创作要有真情实感。材料中还讲到了词句的多样性,分析后可知词句无论是别人的创作还是自己的删改都是为了称吟唱者的意,由此得出第二条秘诀,即文学创作要有个人色彩。歌谣在传唱过程中总有一些定本流传下来,说明这些定本是人们共情的产物,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故得出第三条秘诀,即好的文学创作一定要能够引发更多人的共鸣。5.(12分)(1)(3分)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传承困难。(每个1分,意思对即可)(2)(5分)示例:本次考察成都漆艺公司共需七天,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漆艺概况,并准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及公司实习,每人须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层次结构清晰且内容全面3分,说明顺序合理1分,语言流畅1分;字数不符合要求可酌情扣分)(3)(4分)①立体漆艺造型②工艺和绘画(每空2分)【解析】第(1)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解答此类试题,需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即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成都漆艺的三个特点读材料,明确三句话分别对应成都漆艺的三个特点,从每句话中挑选关键词根据题干要求规范概括。第(2)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此类试题,仔细观察框架图,【注意】框架图一般采用总—分结构,分支分层体现看清组织结构解说时,找准说明顺序,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也可按照主要和次要的关系说明厘清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根据关系选用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连缀。本题中,“成都漆艺公司七日行”的活动流程共分两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先介绍“准备工作”,再介绍具体“实施”阶段即可。第(3)题,考查句子补写。解答此类试题,通读语段,明确语段的主要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根据补写的位置,判断补写的句子与上下文的联系根据题干要求进行补写,并通读语段进行检验。本题中,此语段介绍的是中国现代漆艺,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漆画艺术,二是立体漆艺造型。结合上下文可判断出,第①空应填写“立体漆艺造型”;根据“它既可以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具有工艺美术和绘画的双重属性”可判断出,第②空应填写“工艺和绘画”。6.(4分)①不热闹②上街去看走马灯③看围屏④薄薄的凄凉(每空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时,审读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根据已给出的内容锁定答题区间,提炼关键词句,概括作答即可。第①空,由“白天”可知,对应文章第①—⑥段,根据第①段“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可概括为“不热闹”。第②空,由“家里各屋的灯点起来了”对应文章第⑨段,“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灯”对应文章第段,故第②空对应文章第⑩段,可概括为“上街去看走马灯”。“放花、放灯笼”对应文章第段,故第③空对应文章第段,可概括为“看围屏”。第④空,根据第段“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可概括特点为“薄薄的凄凉”。7.(4分)(1)(2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五个“没有”,突出故乡元宵的白天并不热闹的特点,与下文晚上灯节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2)(2分)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兔子灯的外形特点,侧面表现出孩子的天真烂漫。(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第(1)题,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从句中的五个“没有”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极力铺陈故乡元宵节白天没有热闹可看的特点,与下文元宵节晚上的热闹景象和浓郁的节日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第(2)题,要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从“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可知,运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了孩子自己做的兔子灯外形与真实的兔子并不相似,体现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特点。8.(4分)示例:从家中上灯的温情,到灯市看灯的热闹,再到家家户户孩子都有丰富的灯笼,元宵灯节无疑是让幼年的“我”神往和快乐的。但随着红灯笼的升空,“我”淡淡吐出“年,就这样过去了”这一句话,饱含惋惜、不舍之情,这也是成年后的作者对故乡、对乡土文化的深深眷恋。(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句的情感。作答时,观察批注一可知,【注意】要简要阐述情感产生的原因批注要求分析语句表达的情感。结合批注二的句子和上下文内容,分析其所表达的情感。末尾“年,就这样过去了”是作者在元宵节结束后的感叹。从前文来看,作者写家乡元宵晚上活动温暖热闹,同时也带着淡淡的凄凉,既点明元宵节结束后,人们从过年的欢乐气氛中走出来,生活将一切照旧;又流露出“我”对热闹过年日子的留恋和不舍,表达了作者对乡土文化的深切眷恋。9.(4分)《灯笼》一文语言简洁有力,以书面语表达为主,并且多引用古语,如“正萧萧班马鸣也”,感情深沉。(或语言清新典雅而含蓄蕴藉。)(2分)《故乡的元宵》一文语言直白平和、简洁而有韵味,富有生活气息。(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散文语言的对比分析。《灯笼》以书面语表达为主,语言运用非常娴熟。语言多引用古语,如“正萧萧班马鸣也”,典雅蕴藉。本文语言平淡而富有韵味,如第⑩段中的“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一句,运用口语化的语言,体现了作者的幽默感,富有生活的情趣。10.(3分)挖荠菜时汇聚点滴欢乐象征生命的“阳气”和“热力”承载乡下人的节日欢乐(或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或与游子们的故园情相连)(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时,审读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根据已给出的内容锁定答题区间,提炼关键词句,概括作答即可。“采集不易尤显珍贵”对应第③段,再根据题干“第②—⑤段”的提示信息可锁定第一空对应的答题区间为第②段,第二、三空对应的答题区间分别为第④⑤段。第②段写了在故乡过年时挖荠菜的欢乐。第④段写在故乡用荠菜加工的各种食物,表现荠菜顽强的生命力,突出它象征着生命的“阳气”与“热力”。第⑤段写故乡“挑地菜”这种活动由农家乐变为节日,承载着人们的欢乐;也可从文人多愿意为其写诗,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游子的故园之情的角度作答。11.(5分)(1)(1分)记叙(2)(1分)描写(3)(3分)示例: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手法(或用“嫩嫩的”“簇拥”等词语),(1分)写出荠菜外形的纤弱,(1分)表达作者对荠菜的怜爱(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把握和句子赏析。第(1)空,对应的语句是对文章起因的叙说和交代,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第(2)空,对应的语句是对荠菜外形的描绘,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第(3)空,要求赏析句子。根据句子中“披”“簇拥”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根据“与菠菜和白菜比起来”可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根据“愧对白富美的灰姑娘”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在寒风里簇拥在一起”“它就是一个愧对白富美的灰姑娘”突出了荠菜的瘦弱,表现出作者对荠菜的怜爱之情。12.(4分)这句话写出作者不知后代能否记得故乡、记得祖辈的感慨,(1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传统习俗淡去的伤感和遗憾,以及对现存的美好传统习俗能否被延续的担忧。(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解答时,从文章主旨入手分析句子深层含义。结合第①段“母亲跳五行健身操……有模有样了”可知,此句中“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即指代故乡的祖辈们;“麻油炒地菜和地菜煮饺子”是故乡特有的食物,此处指代故乡。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子孙慢慢远离故乡,去到世界各地,不敢确定他们是否还能想起故乡的亲人、故乡的食物、故乡的习俗。这句话中隐含了作者的担忧,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乡的这些美好传统习俗有可能会被后代遗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伤感和遗憾之情。13.(5分)本文以荠菜为对象,写了老家挖荠菜、吃荠菜的习俗,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2分)第一单元主题重在展现各地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习俗,(1分)如在阅读《社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