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四十七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天津市四十七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天津市四十七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天津市四十七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天津市四十七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四十七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一项是()A.隰则有泮 B.扈江离与辟芷兮C.不可说也 D.不思其反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怨灵修之浩荡兮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忽反顾以游目兮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忍尤而攘诟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驰椒丘且焉止息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府吏见丁宁渐见愁煎迫B.便言多令才有此令郎君C.谢家来贵门多谢后世人D.故作不良计知是故人来4.下列各句中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②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③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④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⑤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⑥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②③④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夙兴夜寐②三岁食贫③桑之落矣,其黄而陨④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⑤鸷鸟之不群兮⑥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⑦固前圣之所厚⑧哀民生之多艰A.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B.①⑤/②⑦/③/④/⑥/⑧C.①/②⑤/③⑦/④/⑥⑧ D.①⑧/②/③⑦/④⑥/⑤6.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恐年岁之不吾与A謇朝谇而夕替 B.肇锡余以嘉名C.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但见悲鸟号古木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相”字不都同类的一项是()A.①相见常日稀②六合正相应③儿已薄禄相B.①及时相遣归②嬉戏莫相忘③久久莫相忘C.①誓天不相负②登即相许和③蹑履相逢迎D.①黄泉下相见②枝枝相覆盖③仰头相向鸣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中,又名日正、中午,表时间,即中午12点,是一天的太阳正中之时。B.鸡鸣,古代记时以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时辰,鸡鸣是丑时,相当于现在夜里1点至3点。C.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古人以农历每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聚会的日子。D.《孔雀东南飞(并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诗歌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C.词是诗的别体,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配上音乐可以演唱。始于隋唐,发展于五代,盛于宋代,形成了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苏轼为代表的的豪放派两大流派。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集。10.下列各句中,不含夸张手法的一项是()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D.所守或匪亲,但化为狼与豺。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所谓AI绘画工具,一般是指建立在人工智能算法上,经过深度学习,能够自动迭代,可根据用户指令自动绘制出图画作品的软件或平台。这些软件操作门槛较低,只要输入关键词,选定艺术家风格和绘画形式,AI便会通过运算,在短时间内为用户提供多组低像素画面,经用户选定后,便能进一步生成高像素图像文件。而这整个过程中,用户不再需要通过长年累月的学习、繁琐枯燥的训练,也无需具备深厚的绘画功底和素养,只需支付极低的费用甚至是免费,就能得到一张用AI绘画工具“创作”的图画。从这个意义上说,AI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人都是艺术家”。面对AI绘画带来的改变,网友们更多的是好奇,将之变成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亲自上手体验一番。而在职业插画师和艺术家眼中,围绕AI绘画还有许多争议的话题,比如:AI生产的画作,算不算艺术品?职业插画师面对AI绘图工具,应当秉持怎样的态度?有人说自己用AI创作出来的作品,体现了独特的思考和创意,可以归入艺术品之列;也有人认为,AI绘图充其量是“文字世界的图解、拼贴和延展”。一些画师积极拥抱AI作画技术,试图将其作为辅助工具,提升自己的作画质量效率;也有反对者担忧,如果十几秒就能生成一张“还不错”的作品,还有多少人愿意扎下根来学习、安心进行艺术创作?类似的讨论也意味着,这一新鲜事物迈入规范健康发展的轨道,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摘编自《人民日报》曹祎《AI作画兴起,画师们该感到“压力山大”吗?》)材料二:8月,AI绘制的油画在艺术比赛中斩获奖项,引发热议;8月底,NovelAI模型流出,越来越多的二次元绘画作品登上社交论坛,甚至被用于售卖;9月,图片版权商GettyImages禁止上传交易AI作品……绘画“火”了,有人却担心艺术会因此消亡。AI绘画的爆火,贴合了人们亲近艺术的追求。绘画创作原本是小众的专长,多数人只能望而赞叹。现如今只需提供几张画作参考,并输入个性化词条,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作品。你可以大胆地将一束花变为美少女,抑或是将梦中模糊的光景记录下来。AI绘画降低了构图作画的门槛,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AI绘画作品流入市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业态。圈内流传着一则玩笑:“7月份,某画师还在鄙视AI作品,9月份就已经被抢走生意。”这反映出AI进步之快与适应能力之强。现如今,AI能够为画师提供底稿,精简艺术创作流程,或是直接为快消宣传供稿。可以预见,成熟的AI绘画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能够紧跟市场导向,戳中多数人的审美点。但若要说AI可以取代艺术,仍是无稽之谈。德国哲学家本雅明曾用“光韵”的消失来描述传统艺术性的消亡,在AI绘画上亦可窥见一二。艺术不仅是纸面上的颇料色块,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它可以是米勒在秋后麦场上体味的艰辛,是徐悲鸿在飞鬃墨骨间传达的抗争,也可是林间碎叶光影的定格,是深夜的孤独与惆怅。艺术家通过画作传达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AI绘画尚且需要对既有风格进行模仿,是资源整合而非原创,终究难以触碰到艺术的灵魂。艺术性需要的不是“通解”,更不是基于市场参与的“最优解”,而是直戳人心的“个性解”。科幻小说中,有了“拐棍”的写手丢掉了名为“灵感”的财富;现实世界中,AlphaGo之后的围棋定式“无聊透顶”。过分追求“最优解”,却忽略了艺术的个性与创意,忽略了人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才是消亡的真相。更多的参与、更快的创作不会毁掉艺术,能取缔艺术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盲目与无知。(摘编自《南方日报》张宇驰《AI绘画“火”了,艺术会“凉”么?》)材料三:仅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AI绘画确实算得上是一种艺术。不过,这种艺术更多是一种科技艺术,而非人文艺术。即使AI绘画工具可以呈现毕加索、蒙克、莫奈的画风,其所呈现的是基于精密计算的临摹,而绝非独一无二的创作,充其量不过是一件“精仿”的膺品。仅就绘画领域而言,各种足以乱真的赝品多如牛毛,但它们何曾阻止那些真正的创作?承认AI绘画属于“艺术”,并不会绞杀真正的艺术,相反,还可以成为推动艺术创新的“催化剂”。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艺术的表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人工智能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其只能“推陈”,而无法“出新”。无论大数据运算的能力如何强大,目前仍只能依赖已有的数据建模。换句话说,AI绘画只能临摹已有的流派和表现形式,既无法开辟新的表现形式,更无法凭空创造新的流派。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意味着原有格局的打破,有人因此不得不走出“舒适区”。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有人被“夺去饭碗”,重新定义自己的位置,但人类社会并没有因此停滞不前,反而爆发出更大的创造力。究其原因,在于科技只能替代科技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无法替代人类的思考和创造。(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赵志疆《AI绘画算不算“艺术”》)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的真正魅力,在于独一无二的灵魂,这是一种很难被数据化计算的领域,艺术性需要的是个性和创意。B.AI绘画作品进步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已经能在大数据的支持下紧跟市场导向,改变了业态。C.艺术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而材料三提及绘画领域赝品多如牛毛是为了表明AI绘画并非独一无二的创作。D.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打破原有格局,淘汰掉一批职业,然后诞生一批有更高知识要求的新的职业。1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主要是为AI绘画工具这一概念下定义,解释了其工作原理及其产生的意义B.AI绘画降低了构图作画的门槛,它的火爆体现了人们亲近艺术的追求,随着AI绘画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它将能满足多数人的审美需求。C.坦然接受AI绘画属于“艺术”,不但不会扼杀真正的艺术,反而可以推动艺术的创新。社会不会停滞发展,人类的思考与创作无法替代。D.三则材料都围绕AI绘画来展开论述,都谈到了AI绘画的利弊,不过它们的论述重点并不相同。1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Al绘画可能导致画师“饭碗被夺”一项是()A.《经济学人》杂志6月选用MJ生成的AI绘图作为当期杂志的封面。B.百家号平台根据AI文生图功能生成电视剧《苍兰诀》的精美插画。C.《人民日报》官网发布AI根据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生成的系列宣传画。D.游戏开发者叶兰舟利用AI绘画查看游戏预期效果、角色设计方案。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①,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注】①平章事:一般指同中枢门下平章事,初用于唐太宗时,自高宗永淳元年起,指实际担任宰相者。1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宜:适宜,合适B.陛下启言者路启:开,放开C.至讽喻意激而言质质:质朴D.今视其文,信然信:确实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苟余情其信芳B.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屈心而抑志兮C.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以尔车来,以我贿迁D.若黜之,是箝其口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擺/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意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C.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2)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2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由景人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D.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21.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六、默写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桑之未落,____________”两句,用桑叶的润泽喻指女子年轻貌美,容颜亮丽。(2)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3)屈原在《离骚》中以美女自喻,表现自己因为志行高洁,遭人嫉妒的两句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4)____________,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5)____________,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6)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7)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8)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9)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10)姜夔《扬州慢》词序中“寒水自碧”一句与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_____”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1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12)____________,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13)____________,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六、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黄河入海叶梅很久以来,我对滔滔黄河如何注入大海充满了向往,那一番情景,是滔天巨浪,是长龙摆尾或是桀骜不驯、浩浩汤汤?我一次次想象它的激越,想亲眼见到它的渴望与日俱增。2019年夏末,如愿以偿,我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东营。一路上,我想起青海的好朋友梅卓,她是一位美丽的藏族女诗人,一直生活在青藏高原。她说她的父老乡亲敬畏雪山化出的涓涓溪流,从不敢用任何不洁之物亵渎流水。每逢吉祥的日子,她的乡亲们都会跋涉到雪山脚下取回清水,供奉在家里。梅卓在说这些话时,一脸虔诚,这使她本来好看的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亮。我又想到曾经去过的青海三江源,那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如此宏阔而寥远,连绵起伏的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川巍峨庄严,一派圣洁,而雪山脚下涌出的清泉则如从天而降的仙女,一群群前后欢跳着,四处流动……一时分辨不清,是哪些涓涓雪水流归了黄河?有关黄河源的记载,《尚书·禹贡》即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唐王朝和吐蕃来往密切,特地派遣过一些官员和旅行家在河源探访。吐蕃王松赞干布,还在这一带迎娶了不远万里前来和亲的文成公主。这黄河之源,想必也勾起公主更加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她若能知道她的故事将随着黄河之水久久流传,成为民族亲情千秋美好的见证,一定会欣慰不已。青藏高原孕育了三条大河:黄河、长江、澜沧江。黄河为何选择流向北方,这是大河深藏的秘密。或许她从巴颜喀拉山脉初生之时,便与长江、澜沧江心照不宣,以对生命无边的仁慈和默契,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去向,在持续的前行中不断丰盈,哺育着亿万生灵。从雪山到海洋,这条中国北方的大河,流向西北干涸的山峦和土地,滋润了广袤的高原与平原,最后注入渤海。她经历了一路惊险传奇,先是在山地峡谷间穿行,又随手造就出富饶的河套平原;随后急转朝南,飞流直下,将黄土高原的泥沙裹挟而去;继而摇荡前行,过三门峡,长驱直入,横贯华北平原;在她奔向大海的前夕,又将挟带而来的泥沙堆积成一块块新生的陆地,任那里绿芽萌发,草木葳蕤。我追随着她的气息,终于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也就是她不断簇拥而成的土地上。前往入海口的路上,黄河就在相距不远的大堤之外,车行高处,能时时看到她万马奔腾似的流动,仿佛听到那大河的咆哮。漫漫长路,她润泽了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人们用这母亲河灌溉农田,兴修水电,她是沿途人民的生命源泉,也是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就在前些年,人们突然发现,黄河竟然出现断流现象,究竟是源头的雪线下降,黄沙遮蔽,还是沿途树木减少,水系退化,或是人们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环境恶劣河水干涸?下游有些河段竟然只剩了浅浅的水面,浅得人赤着双脚就能趟过河去,怎不叫人痛彻心扉?欣喜的是,那片通往黄河入海口的葳蕤湿地,展现了东营人的良苦用心。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至黄河源头,下至黄河入海口以及渤海,启动了全面保护的战略规划,还大自然以勃勃生机,日见成效。受到黄河馈赠的东营似乎迎来了高原的某种气息,那受到呵护的湿地一望无际,青苍苍的芦苇枝叶舒展,密不透风,水洼里虫鸣鱼跳。辽阔的湿地成为鸟儿的乐园,每年南来北往的近六百万只鸟儿在此越冬、繁殖和歇息,丹顶鹤、白鹭、天鹅……数不清种类的鸟儿们在湿润的草地、密集的芦苇丛中优雅地翩翩起舞,它们组成曼妙的队列,在这片与大海相依的天空之上此起彼伏,高飞低唱,仿佛都在一同欢迎远道而来的黄河之水。眼见得,黄河就要扑向大海了,那是她日夜奔走,终将回归的家园。她一定是远远地看见了那一片蔚蓝,从那么遥远的高原到此,她从未停歇,即便已是千辛万苦,也仍然毫不踌躇地奔涌向前,那排山倒海的波涛便是她急急的脚步。她有一些矜持,可以从她回卷的瞬间看出来,但终归,她气势磅礴地迎着海洋而去。于是,那一道令人极为震撼的奇观便出现了:巨大的黄河浪潮与邈远的蓝色大海紧紧相汇,持续着,连绵不断……那是经历了无数厚土濡染而成的雄浑的黄,那是经历了从陆地——湖泊——海的沧桑演变的无尽的蓝,两者都是天地的原色。这时候,你还可以明显地看到,奔腾而来的黄河即使进入了大海,但依然按捺不住地倔强。她在一派宽容的蓝色之上掀起一股又一股巨浪,浪的尖顶扬起一堆堆雪白,展现出大河一如既往的冰雪性情——她到此时,也没有忘记雪山的恩典,试图留下自己的本色。在那里,在那遥远的、人的视线难以企及的海之深处,她终于化作了海。(节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4日,有删改)23.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开头一段连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对黄河入海情景的想象,突出了作者对亲临其境感受壮观景象的向往,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藏族女诗人梅卓讲述乡亲们如何敬畏雪山溪水时,文章写她“本来好看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亮”,运用肖像描写突显人物的虔诚。C.文章前后照应,首尾圆和。文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展现黄河的风貌,最后浓墨重彩实写黄河入海的场景,至此作者的情感也达到高潮。D.黄河有的河段“只剩了浅浅的水面”,而入海口处则是“排山倒海的波涛”,不同的现状显示出不同地区环保态度的差别。E.文章开头称黄河为“它”,后面则改称“她”,人称用词从客观性的表述变为拟人化的表述,意味着作者的情感在一步步深化。24.本文以“黄河入海”为题,有哪些作用?25.赏析文中画线句子。七、语言运用26.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生命教育要鼓励学生拓展生命的维度。生命有“四个维度”:一是________。生命,是具体、多元、鲜活的,会有高低起伏、顺境逆境,要懂得用时间去疗伤,要学会用哲学、用人文艺术和时代精神去慰藉,去滋养。二是________。只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爱人以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人格、有担当、有本领,才能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三是________。生命需要不断修炼、不断超越,需要放下自我与得失的纠结,舍小我成就大我,在拼搏中奉献正能量。四是________。要爱惜生命、延长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要重视身心健康,加强体育锻炼,争取健康快乐地为祖国工作四十年甚至五十年。①生命是有长度的②生命是有温度的③生命是有深度的④生命是有宽度的A.②④③①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27.《红楼梦》中最有才华的女子是________,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________,“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丫鬟代表是________。八、作文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苏轼从大自然中获得人生失意的慰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李大钊学习新思想,用满腔热情呼唤人民,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他呼唤,同胞们起来吧!赴汤蹈火、共伸义愤。绝不承认亡国、亡族之私约,此身可杀、此念不可渝!史铁生在人生困顿时,从读书中获得给养,他常常摇着轮椅进入地坛,不是读书,就是思考。黄庭坚的诗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抒壮志未酬之感怀。生活中,总有一些事物让我们寄托情怀,总有一些情感索绕内心挥之不去。它们或愉悦我们的身心,或消解我们的苦恼,或陪伴我们前行,或激励我们向上。请结合心得和体验,在“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