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河中石兽》知识点检澜题
一、理解背默题
1、《河中石兽》一文中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依靠主观想象而妄下定论的句子是:
?
2、《河中石兽》一文中,僧人们认为石兽在,讲学家认为石兽在
老河兵认为石兽在。
3、《河中石兽》一文中,点明了判断石兽埋于沙中的理由是:
4、《河中石兽》一文中,老河兵判断、寻找河中石兽的办法是:
5、《河中石兽》一文中,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讲
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是
因为。
二、词语解释题
1、沧州南一寺胞河干。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门毋于河。。
3、网十余岁。o
4、竟不可得。0
5、以为顺流下矣。o
6、椁数小舟,皂铁铝。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冬辈不能第物季。o
8、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9、沿河求之,不亦顼乎?o
10、必于石下迎水处固沙为坎穴。O
11、承反溯流逆上矣。。
1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三、翻译句子题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4.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5.众服为确论。
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7.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四、内容理解题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本文的记叙顺序。
2、寻找石兽的三种方法及原因:
3、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
法?
4、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文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样理解其中的意味??你觉得哪个人值得肯定?为什么?
6、你还知道哪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与
同学交流这类小故事,再说说对这篇课文的体会。
7、试分析文中几个人物各自的形象特点:
8、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而寺僧与讲学家都错了呢?
9、老河兵比讲学家高明的原因是什么?
五、比较阅读题
(一)《河中石兽》与《焚猪见情》比较阅读。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
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乙)《焚猪见情》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邑有妻杀夫者,因放火烧舍,称“火烧
夫死”。夫家疑之,讼于官。妻不服。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而积薪焚之,活者
口中有灰,杀者口中无灰。因验尸,口果无灰也。鞠之服罪。
(注释)①吴:即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②句章:古地名③令:县令④邑:县,当地。
1.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字义。
①必于石下迎水处喷沙为坎穴O
②遂反溯就逆上矣0
③而积薪焚之O
④期之服罪O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活者口中有灰,杀者口中无灰。
3.用/线给句子划分节奏。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甲乙两文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甲文:o
乙文:O
5.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人生经历找到了石兽;张举用类推的理论找到了杀人真凶。通过这两
个故事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宝贵经验?用一句名言诠释也可以。
(二)《河中石兽》与《阅微草堂笔记》比较阅读。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
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专巴,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
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
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②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池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
字。不久,发病死。(选自纪的《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干:求见。③沟恤:沟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尔辈不能究物季()(2)自谓可管十万()
(3)莫不可得()(4)但独步庭阶()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惟此六字惟手熟尔
B.一老河兵闻冬何陋学有
C.几为所擒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古人岂欺我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3.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4.(乙)文中刘羽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讲学家和刘羽冲失败的经历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河中石兽》与《阅微草堂笔记》比较阅读。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
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铝,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
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河间①有游僧②,卖药于市,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
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
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③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
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节选自纪的《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阅十余岁()(2)尔辈不能究物理()
(3)佛作引手取物状()(4)以一铜佛置案上()
2.下面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B.以我酌油知之
C.其反激之力D.举国信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4.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河中石兽》与《黔之驴》比较阅读。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
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铝,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抑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
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
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愁然①,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②,以为且噬③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④。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
计⑦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①愁愁(yinyi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②遁:逃跑。③噬:咬。④搏:击,扑。
⑤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⑥荡倚冲冒:摇晃依偎,冲击顶撞。⑦计:盘算。⑧?(han):
怒吼。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莫不可得()
(2)尔辈不能究物季()
2.下面句中的“其”字的用法或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其一犬坐于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4.请用“只知……不知……”的句式概括讲学家和老虎的“知”与“不知”,归纳两件事
的相同道理。
(五)《河中石兽》与《杜处士好画》比较阅读。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铝,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竖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澈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
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室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
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
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解)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拊:抽。搐chi!:收缩。
此指“央”。掉:摆动。
1.对乙文中划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B.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C.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D.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之:一老河兵闻之有牧童见之
B.当:当求之于上流织当问婢
C.乃:乃石性坚重今乃掉尾而斗
D.然:然则天下之事处士笑而然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岂可据理臆断欤?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4.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A.讲学家要找石头的人在上游去寻找;老河兵要找石头的人在下游去寻找。
B.牧童“笑”的原因是: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
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
C.甲文“尔辈不能究物理中的“物理”与现代物理学科的“物理”意思是一样的。
D.乙文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中的“奴”与“婢”都是指的丫鬟。
5.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甲文启示:O
乙文启不:O
(六)《河中石兽》与《晏子谏求雨》比较阅读。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
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铝,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
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北民族大学《妇产科学床边教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汕头大学《证券市场基本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益阳市数学五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
- 小学生春季疾病防控知识
- 思维导图集训6小时找到适合你的高效学习法第1讲 思维导图在预习中的应用
- 大学生性别教育
- 上海市奉贤区2025届高三高考二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5《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备考提升核心试题库-500题
- 云南省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招聘-药学类近年考试真题库(含答案)
- 教育销售培训资料
- 智研咨询发布-2025年中国少儿编程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行业政策及需求规模预测报告
- 前程无忧招聘测评题库及答案
-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 JJF 2114-2024 矿用二氧化碳气体检测报警器校准规范
- 2024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 《健康住宅评价标准》
- DB52T 046-2018 贵州省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 三叉神经病病例分析
- GB/T 19077-2024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
- (完整版)减数分裂课件
- GB/T 44481-2024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