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3(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3(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3(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3(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3(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3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40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静谧明信片浑为一谈创根问底B.荫蔽座右铭拈轻怕重见异思迁C.帐蓬布谷鸟翻来覆去美不胜收D.狭隘朋友圈随声附合骇人听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辨析形近字的能力。A.“浑为一谈”的“浑”应写作“混”,“创根问底”的“创”应写作“刨”。C.“帐蓬”的“蓬”应写作“篷”。D.“随声附合”的“合”应写作“和”。故选B。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复辟精辟开天辟地B.背负背枪背道而驰C.纵横蛮横横七竖八D.遗忘遗憾不遗余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bì/pì/pì。B.bēi/bēi/bèi。C.héng/hèng/héng。D.均读作yí。故选D。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面对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步伐,积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A.严肃加快开展B.严峻开展加快C.严肃开展加快D.严峻加快开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严峻”,意思是严厉、严肃,常用来形容形势、环境等。/“严肃”,主要指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或态度认真。在这里,形容“国际环境”,用“严峻”更合适,因为它强调环境的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第二、三空:“加快”,侧重于使速度变快。/“开展”,意思是使从小向大发展,使展开。对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步伐”,需要强调速度的提升,所以用“加快”合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要使外交事务等一系列活动展开并进行,用“开展”更恰当。故选D。4.下列各中加黑加粗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现在,一些民族节日少人问津,而与东方传统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一些西方节日却大有席卷华夏之势这种现象值得有关部门关注和反思。B.或者是他们饱汉不知饿汉饥,不知道民工等着这钱去治病救命,等着这钱去给儿女交学费。C.虽然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违规车辆和违规厂家的查处,但每次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收到的实效有限。D.在审题环节上不下工夫,写起来必然“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文在审题上要舍得花工夫才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八竿子打不着”,形容二者之间关系疏远或毫无关联。句中用来形容东方传统文化与一些西方节日毫无关联,使用正确。B.“饱汉不知饿汉饥”,处境好的人不理解别人的苦衷。句中指他们不理解民工急用钱的苦衷,使用正确。C.“好了伤疤忘了疼”,疤痕愈合以后就忘记了伤病时的疼痛,比喻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就忘了过去的苦日子,不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根据语境“收到的实效有限”应改用“干打雷不下雨”。D.“磨刀不误砍柴工”,意思是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句中指在审题上下功夫,写起来就容易,使用正确。故选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历经七十载流金岁月的文化公园在中秋假期举办花灯展览,成功吸引无数游人到此附庸风雅。B.课堂讨论有助于大家交流意见、碰出思维火花,但有的同学喜欢言不及义,浪费宝时间。C.许多年轻人在中秋节穿汉服到永庆坊打卡,街边卖灯笼的小贩强聒不舍,场面热闹堪比花市。D.我们读到好文章时,虽无法全部抄下来,但能断章取义地截取精华部分,也能领略文章精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附庸风雅”,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句中用来形容游人,使用对象有误。B.“言不及义”,说话内容不切实际或不切正题,话题偏离主题,废话多而无意义。通常用来指责别人言语啰唆、不切要点。句中用来指某些同学讨论不切要点,浪费时间,使用正确。C.“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句中形容小贩不停的吆喝叫卖声,没有别人不愿听的意思,使用错误。D.“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多含贬义。句中指读者孤立地截取一段,与语境不符。故选B。6.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劳动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B.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和素养,学校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C.一个人能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坚持运动。D.根据调查,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货车司机开车时看手机造成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搭配不当。“激发”与“素养”搭配不当,可删去“和素养”。C.搭配不当。“能否”与“良好”两面与一面不匹配,可删去“否”。D.结构混乱。“的原因是”与“是……造成的”句式杂糅,可删去“造成的”。故选A。7.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当夜色抹去最后一缕残阳,夜幕就像剧场里的绒幕,慢慢落下来,拉开了火把节狂欢的序幕。据说,抢到火把头的人家,一整年都会红红火火、六畜兴旺。①当大火烧到火把头的时候,男人们就会蜂拥而上,跳起来争抢,无论是谁抢到了火把头,都会眉开眼笑,把火把头高高举着跑回家,插在圈门上。②全村人围在大场上,沸腾人潮烘托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③然后,随着烈焰熊熊燃起,鞭炮齐鸣,人声沸腾,火光璀璨,彩旗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④村里的大火把被率先点燃了,由上一年抢到火把头的男人用一根长长的麻点燃火把的上部。⑤孩子们争抢烧落下来的“火把果”和小彩旗,寓意迎祥纳福。A.③④①⑤② B.④②⑤①③ C.③④⑤②① D.②④③⑤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从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来看,首先应该是呈现一个整体的场景,所以②句“全村人围在大场上”适合放在开头,先让读者对整个活动的场景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接着应该是④句,因为大火把被点燃是后续一系列活动的触发点。火把点燃后自然会出现③句所描述的热闹景象。之后可以描写不同人群的活动,⑤句孩子们的行为可以作为其中一个方面。最后①句男人们争抢火把头,将活动推向一个高潮,也与后文提到抢到火把头的寓意相呼应。正确排序为:②④③⑤①。故选D。8.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一项是()A.山洪咆哮着,像一匹受惊的野马。B.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C.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挤着,好不活泼热闹!D.三黑看见自己种的养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把“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把“月光”比作“银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把花朵儿拟人化,赋予花朵儿人的动作“推挤”和神态“活泼热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把“荞麦花”比作“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C。9.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疫情更像是一场大考。疫情防得住,经济才能稳得住,人民的生活才能平平安安,社会的发展才能平稳健康。B.新材料产业研发成本高、产业化难度大、投资回报周期长,需要依靠体制、机制改革来化解阻力、激发活力。C.自古以来,黄河就以善淤善决善徙而闻名,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这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D.不同的职业,一样的坚守;不同的岗位,一样的奉献。从最美退役军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奉献、奋斗和担当。【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善淤”“善决”“善徙”是三个并列的词语,中间用顿号;表示突出强调的部分要用引号,所以“善淤、善决、善徙”要加上引号。故选C。10.下列各项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的儒家经典著作。B.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著有《红楼梦》。C.巴金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代表作有《家》《春》《秋》D.《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莫泊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D.“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莫泊桑”错误。《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故选D。二、现代文阅读(每题4分,共3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68岁的母亲刚刚搬到城里不到半年,竟然被医生宣判得了老年痴呆症。他一时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因为他心目中的母亲一向是坚韧的,那么多的磨难都没有击倒过她。然而,他现在必须要面对这样的事实——老年痴呆症正将母亲一点点地拉入越来越痛苦的死亡之旅,母亲开始失忆。几个月后,竟连她最疼爱的儿子也不认识了。②母亲的这一生实在是太辛苦了,在黄土高原上那个贫瘠的小山村,母亲三十五岁失去丈夫,一个人守着几亩薄地,苦苦地拉扯着三个孩子,不但让他们健康地长大,还把他们都送进了大学,漏雨的寒舍竟成了山村远近闻名的“大学生之家”,还让三个孩子在外面各自打出一片令人羡慕的天地。最小的他如今已是一家大公司的总裁,自从母亲住进城里,他就开始减少工作上的应酬,努力地多挤出一些时间陪母亲。母亲生病后,他连工作的时间都大大地压缩了,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情到公司去处理一下,他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母亲,他想陪着母亲走完生命最后这一段让人心疼的路。③他想尽一切办法,期望唤醒母亲的记忆,然而,可恶的病魔似乎有意难为他,母亲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任他怎样竭尽全力。给她洗脚时,看到她那木然的样子,他心酸得直想大哭一番。④唯一让他感到有些欣慰的是,母亲对他摆到阳台上的那一盆盆花,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喜爱。每天都在忙着为它们浇水、松土、修剪……然后,就呆呆地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那些花,眼睛里闪着慈祥的光亮。⑤每每此时,他也会安静地坐在母亲身旁,一会儿看看母亲,一会儿看看那些姹紫嫣红的花朵,细细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柔柔地拂着面颊,听着时光流动的声音,他的思绪不禁肆意地漫散开来。⑥他记忆里母亲一向喜欢花的,无论是爬满栅栏的牵牛花,还是后院的刺梅,连那金黄的蒲公英和紫色的打碗花,她都喜欢得不得了。她曾说,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那时他正是被梦想激励的翩翩少年,无暇也不愿去慢慢地赏花,自然无法读出藏在花里的奥妙意蕴。时间久了,那些鲜亮的花朵,仿佛都懂母亲和他的绵密的心思,在他们母子深情满怀的注视中,有的开得淡然,有的开得热烈,有的开得急促,有的开得从容,有的开得繁盛,有的开得朴拙……每一种花似乎都在展示着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与花朝夕相守,渐渐地,他挥走了弥漫心头的伤感。他知道:痴呆的母亲依然是幸福的,虽然很多很多的人间往事,她都已经无法记起,但她慈爱的眼里有花,静谧的心里有花,她那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只是她无法与人交流而已。⑦在陪伴母亲看花开花落的日子里,他疏于公司的管理,丧失了几次重要的商机。但他丝毫不后悔,他跟最好的朋友说:“其实,不是我在陪母亲,而是母亲在陪我。伟大的母亲在她生命的最后历程里,仍然在默默地教我理解生命的要义。”⑧一瓣瓣的花开,一瓣瓣的花落,在那些平凡琐屑的日子里,在那些绚丽张扬的日子里,面对那一对心意绵绵的母子,我们除了奉上一份由衷的敬佩,还应该轻叩心扉:我们是否仍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是否仍有一份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着?11.下列加黑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坚韧(rèn) B.栅(zhà)栏 C.朴拙(zhòu) D.静谧(mì)12.下列词语在文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贫瘠:形容土地不肥沃。B.竭尽全力:用尽部分力量。C.朴拙:质朴,纯真,敦厚。D.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13.文章第二段“漏雨的寒舍竟成了山村远近闻名的‘大学生之家’”这句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母亲对我们三个人多年的悉心教导,所以才有了“大学生之家”的称号。B.暗示母亲多年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们。C.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照,母爱的伟大。D.作者提及只是想说明自己很优秀。14.文章第五段“细细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柔柔地拂着面颊,听着时光流动的声音,他的思绪不禁肆意地漫散开来。”这句话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运用拟人的修辞,将太阳拟人化,柔柔地拂着面颊。B.作者感到十分难过,所有的美好都是短暂的。C.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依偎在母亲身旁的美好。D.渲染了一幅温暖和谐美好的画面。15.文章第六段“与花朝夕相守,渐渐地,他挥走了弥漫心头的伤感。”这句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弥漫是指充满、布满的意思,文中是指自己对母亲的愧疚和伤感渐渐释怀。B.随着母亲对花的喜爱,找到了情感的依托,作者也感到释怀。C.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理解,希望好好陪她。D.我希望母亲快快好起来,和我一起共享时光。16.文章第七段“伟大母亲在她生命的最后历程里,仍然在默默地教我理解生命的要义。”这句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教会了我坚韧勤劳,母亲经历了许多磨难,却从未被击倒。B.母亲教会我要热爱生活,内心丰富,总是担心未来,心绪不定。C.母亲喜欢花,有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D.母亲从容,认真,执着,在生命平凡或绚烂的日子里,依旧爱花。17.文章第六段“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这句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每一种花都在展示一种生命样式,都在讲述一段生命故事。B.与花朝夕相处,让心更静谧,感更丰富,使人理解生命要义。C.有从容看花的心情,有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着。D.花赋予生命,懂花就懂了生命。18.下列标题中,最适合本文的标题是()A.花和母亲 B.陪着母亲看花开花落 C.心意绵绵的母子 D.读懂花语【答案】11.C12.B13.D14.B15.D16.B17.D18.B【解析】【导语】文章讲述了总裁儿子陪伴患老年痴呆症母亲的故事。母亲一生坚韧,独自养大三个孩子。生病后虽失忆,但喜爱儿子摆的花。儿子在陪伴中回忆母亲爱花过往,从花悟生命。最后儿子明白不是自己陪母亲,而是母亲教他理解生命要义。文章展现母子深情,启示我们思考生命意义和珍惜看花般的生活心境。【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C.“朴拙”的“拙”应读作zhuō。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B.“用尽部分力量”错误。“竭尽全力”,用尽全部力量。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义的能力。D.“作者提及只是想说明自己很优秀”错误。母亲在“漏雨的寒舍”中,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拉扯三个孩子,给予他们悉心教导和无微不至的关照,多年的辛勤付出才培养出三个大学生,这是为了突出了母爱的伟大以及母亲坚韧不拔的品质,而不是为了说明作者自己很优秀。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作者感到十分难过,所有的美好都是短暂的”错误。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阳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阳光轻柔的状态,渲染出一种温暖、和谐、美好的氛围,体现出依偎在母亲身旁的美好。从整个段落来看,作者和母亲坐在阳台上,周围是美丽的花朵,阳光轻柔。他在回忆母亲对花的喜爱,思绪漫散开来。没有任何词语或表述显示作者觉得美好是短暂的或者难过。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我希望母亲快快好起来,和我一起共享时光”错误。文中没有任何词语或句子直接表达作者希望母亲快快好起来的意思。从始至终,作者更多的是在接受母亲患病的现实,从母亲对花的喜爱中感悟生命,而不是期待母亲康复后一起共享时光。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义的能力。B.“总是担心未来,心绪不定”错误。母亲的形象是热爱生活的,从她对花的喜爱可以看出,她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但文中没有任何地方体现母亲是“担心未来,心绪不定”的。母亲在痴呆后依然能从花中获得快乐,是一种从容的状态。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能力。D.“花赋予生命,懂花就懂了生命”错误。文中是通过观察花的不同生命样式和故事来品味生活,理解生命的意义,而不是花赋予生命,并且懂花就直接懂了生命。生命的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花只是一个媒介,帮助人们去感悟生命,而不是赋予和决定生命的全部理解。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文章标题的能力。文章主要围绕“我”陪伴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展开。其中,母亲对花的喜爱以及“我”和母亲一起与花相处的情节贯穿始终。比如,母亲会每天忙着为阳台上的花浇水、松土、修剪,然后静静地看着花,而我“在陪伴母亲看花开花落的日子里”,领悟了生命的意义。所以,标题要能体现“陪伴母亲”和“花开花落”这两个关键元素。故选B。三、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王曰:‘然。’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丘之环,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19.下列点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鄙:bǐ B.狙:jū C.壤:rǎnɡ D.稷:lì20.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臣南方草鄙之人也鄙:见识短浅B.寡人不好兵兵:武器C.王曰:然然:正确的,对的D.亲尝教以兵亲:父母,这里指父亲2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子南方之传士也予独爱莲之出游泥而不染(《爱莲说》)B.亲尝教以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C.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D.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22.下列各句,与“何以教之”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B.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C.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2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这样,我把问题摆在了大王面前,我又怎么敢不回答呢?B.虽然这样,我把问题摆在了大王面前,大王又怎么敢不回答呢?C.虽然这样,大王您把问题摆在了我面前,大王又怎么敢不回答呢?D.虽然这样,大王您把问题摆在了我面前,我又怎么敢不回答呢?2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同说自己是南方的一个草鄙之人,可看出他的谦虚。B.赵王前面拒绝听郑同谈论,后面请求郑同多多指教,可以看出郑同的言论打动了赵王。C.郑同举了“人有万金之财,若没有防备能力,会陷入危险”的例子来劝说赵王当强敌来犯时要做好防御。D.郑同举他游说魏昭王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用兵的重要,可见他的口才之好。【答案】19.D20.B21.C22.A23.D24.B【解析】【导语】这是一篇游说之文。郑同面见赵王,赵王称不好兵,郑同以自身经历引入。他通过对比许由和赵王,指出赵王有守土之责。又以携带重宝宿于野却无护卫会有危险设喻,类比赵国面临强邻索地却无兵备的危险,层层递进地向赵王阐明了用兵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最终说服赵王接受其观点。【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D.“稷”应读作jì。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我是南方一个见识短浅的人。B.“兵器”错误。“兵”,战争、军事。句意:我不喜欢战争(军事)。C.正确。句意:赵王说:“是(这样)。”D.正确。句意:父亲曾经教我兵法。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之”,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您是南方的博学之士。/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B.“以”,介词,用;/介词,因为。句意:父亲曾经用兵法教导(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C.相同。“故”,连词,所以;/连词,所以。句意:许由没有被天下事务牵累,所以不接受(君位)。/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D.“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句意:郑同于是拍手仰头笑着对他说。/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宾语被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何教之”。句意:用什么来教导他呢?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微斯人,吾与谁归”。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B.判断句。“为”在这里是判断词。句意: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C.被动句。“为……所”是被动句式的标志。句意: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D.省略句。“为”后省略了宾语“之”。句意:这个人(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故选A。【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虽然”,虽然这样;“致”,摆到、提到;“于前”,在面前;“安”,怎么;“对”,回答。结合语境,是大王把问题摆到“我”面前,“安敢不对乎”意思是“怎么敢不回答呢”,回答问题的主体是“我”。故选D。【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赵王前面拒绝听郑同谈论”错误。赵王听郑同谈论。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这句话表明赵王对郑同的身份和来意表示了询问,并没有直接拒绝听郑同谈论。接下来的对话中,郑同开始讲述兵法的重要性,赵王也参与了讨论,并最终表示愿意听从郑同的教诲。故选B。参考译文:郑同北上拜见赵王。赵王说:“你是南方的博学之士,有什么来教导我呢?”郑同说:“我是南方一个粗俗的人,哪里值得您来问呢?即使这样,大王您把我召到面前,我怎敢不回答呢?我年少的时候,父亲曾教我用兵之法。”赵王说:“我不喜欢用兵。”郑同于是拍手仰天大笑说:“用兵本来就是天下人所厌恶的,我原来就猜想大王您不喜欢它。我也曾用用兵之法游说魏昭王,昭王也说:‘我不喜欢。’我说:‘大王您的行为能像许由那样吗?许由没有天下的牵累,所以不接受尧的禅让。现在大王您已经接受了先王传下来的江山,想要宗庙安稳,领土不被削减,国家能一直被祭祀吗?’昭王说:‘会这样。’现在如果有人拿着隋侯之珠,带着丘墟的玉环,带着万金之财,夜里独自在野外住宿,内没有孟贲那样的威武,荆庆那样的果断,外没有弓弩的防御,不出一个晚上,人必定会处于危险的境地。现在有贪婪强大的国家,临近大王的边境,索求大王的土地,用道理劝说他们不行,用道义劝说他们也不听。大王如果没有军事防备,邻国就要得逞了。”赵王说:“我恭敬地接受您的教导。”(《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四、作文(60分)25.根据要求作文。请以“永不凋零的体育精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答案】例文:永不凋零的体育精神在浩瀚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有一种力量始终熠熠生辉,它跨越国界、种族与时间的界限,以独特的魅力激励着每一个人不断前行。这便是体育精神——一种永不凋零的璀璨光芒。体育精神,是挑战极限的勇气。在赛场上,运动员们以血肉之躯对抗着自然的法则与对手的强悍,每一次冲刺、每一次跳跃、每一次挥拍,都是对自我极限的勇敢探索。他们不畏失败,不惧伤痛,只因心中那份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梦想的执着。正是这种勇于挑战、永不言败的精神,让我们见证了无数奇迹的诞生,也让我们相信,人类的潜能是无限的。体育精神,是团结协作的力量。在团队项目中,每一个成员都像是拼图中的一块,只有紧密配合、相互支持,才能构成一幅完整的胜利画卷。它教会我们,个人的力量虽小,但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时,就能汇聚成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这种团队精神,不仅体现在赛场上,更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体育精神,是公平竞争的体现。在体育的世界里,规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无论是在足球场上的激烈对抗,还是在棋局中的智谋较量,公平始终是最基本的原则。这种对规则的尊重,不仅保证了比赛的公正性,也培养了参与者的道德品质。公平竞争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人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要遵守规则,诚实守信。体育精神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力量,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将体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以体育精神为指引,坚持不懈地追求卓越,公平正义地对待他人,团结协作地面对困难,尊重友爱地与人相处。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赛道上,跑出自己的精彩,让体育精神这朵永不凋零的花朵,在我们的心中绽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命题作文题。(1)分析材料和要求:“永不凋零的体育精神”这个题目蕴含了丰富深刻的内涵,“永不凋零”寓意着永恒、持久、不朽,而“体育精神”则涵盖了坚持、拼搏、公平竞争、团队协作、不屈不挠、和谐友爱等核心价值。因此,写作时通过一个具体的体育故事或事件,展现这些精神如何在时间的考验下依然焕发光彩,激励人们不断前行。文体上可选择范围很广。选择议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