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胶体(原卷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胶体(原卷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胶体(原卷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胶体(原卷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胶体(原卷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考点精讲精练】复习讲义

考点02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胶体

本讲•讲义概要

—.物质的组成

二.物质的分类

知识精讲

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四.分散系与胶体

选择题:25题建议时长:45分钟

课后精练

非选择题:_5_题实际时长:______分钟

夯基•知识精讲

一.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共价键”物质,如金刚石、Si。?

共继一分子,如CO2、ci2

原子得虫子》离子曳避离子化合物如NaCl

其他形式〉物质,如He、金属Na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如H元素有出、2H、3H3种原子,即3种核素。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L稀有气体:He、Ne

游离态单.非金属「由原壬组成:金刚石、硅

由同一种元素质单质L由分子组成:O?、Cb

组成的纯净物

元-金属单质

「由原子组成:SiO,

化合态化

合一由分子组成:HCIHO、CH3coOH

由不同种元素物L由近组成:NaCl、Na2s

组成的纯净物

3.同素异形体

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形成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2和。3;

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化学性质相似。

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常见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氧元素碳元素磷元素

金刚石、石墨、白磷、红磷

02和03c60

4.纯净物和混合物

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

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也和。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

是H2、C2H4、CO和CH4)、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

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浓H2so4、盐酸、汽油、

植物油、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

固体混合物:碱石灰、漂白粉、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纤维素、淀粉)、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归纳总结】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中的特殊情况

(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2和。3,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

(2)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如CUSO4-5H2。、KA1(SC)4)2T2H2。等物质。

(3)由同位素的不同原子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与D?、氏0和D2O。

(4)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5)有机高分子属于混合物,如聚乙烯、淀粉等。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同素

一单菖曲近

异形体游离意誓酶3^^

,原子核

化合态[[构成/电子

化合物

从宏观角度从微观角度

二.物质的分类

1.简单分类法概述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

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1)交叉分类法:同时用多个标准对同一物质进行分类。

如:Na2c。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则属于碳酸盐

据金属阳离子

进行分类

据阴

i子

据酸根阴离子

据酸根离子是否

进行分类含有氧进行分类

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

(2)树状分类法:每次用一个标准对物质进行再分类,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

如:物质的分类一依据组成和性质

K、Ca、Na、Fe、Cu

H2、O2%C、S、P、He

___QMMMfeNaH、CaH2

MMMUMhNH3、PH3

_____Na2。、Cao、A12O3^Mn2O7

so2、sth、P2O5、co

■H2so4、HCkHNO3、H2c03、CH3COOH

MS■lNaOHwCa(OH)2、KOH、Ba(OH)2«NH3H2O

UbNaCkKNO3、BaSOcAgCl

IgBiWfccH4).He2H5OH)、RRBHCHOSM*C6H12O6)

2.根据组成和性质对酸、碱、盐和氧化物进行再分类

(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按组成J金属氧化物:如K2O,CaO,Fe2O3

元素I韭金属氧化物:如SO2、CO2、S()3、P2O5

「酸性氧化物:如CO2,SO3

氧化物<

「成盐氧化物彳雌氧化物:如Na2O,CuO

.两性氧化物:如A1O

〔按性质<一23

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

〔特殊氧化物:如Fe3O4,Na2O2,H2O2

①酸性氧化物

定义:能与水作用生成相应价态的酸,或与碱作用只生成一种相应价态盐和水的氧化物。

a.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CO?、SO2、SO3、N2O5等;

b.某些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M112O7等;

c.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Si。?。

e.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酸酊,但酸酊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醋酸酊[(CH3CO)2OJ不属于氧化物。

f.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A12O3

化学性质示例

CO2+H2O=H2CO3

酸性氧化物+水一酸

SO2+H2O=H2sO3

CO2+Ca(OH)2=CaCO3;+H2O

酸性氧化物+碱-一种相应价态盐+水

SO2+2NaOH=Na2sO3+H2O

CO2+Na2O=Na2cO3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高温

CaO+SO2----------CaSO3

②碱性氧化物

定义:能与水作用生成相应价态的碱,或与酸作用只生成一种相应价态盐和水的氧化物。

a.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如Na?。、CaO、CuO、FezCh等;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FezOs。

d.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12O3

化学性质示例

Na2O+H2O=2NaOH

碱性氧化物+水T碱

CaO+H20=Ca(OH)2

Na2O+2HC1=2NaCl+H20

碱性氧化物+酸—一种相应价态盐+水

CuO+H2SO4=CuSO4+H20

高温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CaO+SO2----------CaSO3

高温

CaO+SiO2----------CaSiO3

③两性氧化物

定义: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如A12O3。

①与酸反应:A12O3+6HC1=2AICI3+3H2O

②与碱反应:A12O3+2NaOH+3H2O=2Na[Al(OH)4]

④不成盐氧化物

定义:不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

实例:NO、CO等

(2)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但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Ch是

一种盐。

一元酸:HCkHNO3'CH3coOH

按一个酸分子完全

1二元酸:H2c。3、H2so八H2sO3、H2S

电离能产生田的个数

-三元酸:磷酸(H3Po,

按电离出氢离子的程度J强酸:、、、

(酸性强弱)〔弱酸:H2co3、CH3coOH等

按酸的挥发性难挥发性酸:H2so4

i挥发性酸:、、

按酸的组成中含氧酸:H2co3'HNO3'H2so4、H2SO3、H2SiOj,HC104

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氧酸:HCkHBr、HI、HF、H2S

【答案】H2so4、HCkHNO3、HCIO4、HBr、HI;HCKHNO3、CH3COOH

【补充说明】

①酸的“元”数是依据电离出的H+的数目确定的,而不是看分子中含有几个氢原子。

如CHsCOOH分子中含有4个H原子,但每个CH3co0H分子最多电离出1个H+,属于一元酸。

②命名

②含氧酸的命名:根据中心元素(除氢氧外

①无氧酸的命名:一般是在氢字后面加上另

的元素)的价态进行命名,命名为"高X酸”、

一元素的名称,称作“氢某酸”。

“X酸”、“亚X酸”、“次X酸”、“偏X酸”。

HC10:次氯酸:次磷酸

HF:氢氟酸H3PO2

HC1:氢氯酸(俗称“盐酸”)HC102:亚氯酸H3Po3:亚磷酸

HBr:氢澳酸HCIO3:氯酸H3Po4:磷酸

HI:氢碘酸HCIO4:高氯酸HPO3:偏磷酸

H2S:氢硫酸

(3)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一元碱:KOH、NaOH、NH3H2O

按该碱完全电离

-二元碱:Ca(OH)2、Ba(OH)2、Cu(OH),Fe(OH)

产生的的个数22

0H-1多元碱:Fe(OH)3、Al(OH)j

按电离出0H-的程度C强碱:、、、

【弱碱:NHHOCU(OH)2、)、、

(碱性强弱)32XFe(OH2Fe(OH)3A1(OH)3

按酸的溶解性「可溶性碱:KOH、NaOH、Ca(OH)2.Ba(OH)2,NH3H2O

l难溶性碱:CU(OH)2、Mg(OH)2、Fe(OH)2、Fe(OH)3>A1(OH)3

【答案】KOH、NaOH、Ca(OH)2>Ba(OH)2;

(4)盐:在水溶液中解离出金属离子(或镂根)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Na2co3、NaCkKNO3%BaSO4

INaHCO3、KHSC>3.NaHS

*Cu2(OH)2CO3

Na2cO3、KN03\BaSO

B4

MM*

5B*QMbNaCKKBr、NH4C1

rMHMMbNaCkKNO3、KBr

IMMMbNH4ckCU(NO3)2(MMB)

I——MbNa2cO3、NaHCO3\Na2s

〔MMMb(NH4)2CO3^NH4HCO3、CH3COONH4

①正盐:金属离子(或镂根)+酸根离子,例如:NaCl、BaSO4>Na2so3、Na2cO3

②酸式盐:金属离子(或钱根)+H++酸根离子,例如:NaHCO3,NaHSCU、NaHSO3

③碱式盐:金属离子(或钱根)+OH+酸根离子,例如:CU2(OH)2CO3

④复盐:两种或两种以上阳离子+酸根离子,例如:KA1(SO4)2

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主要表现在颜色、熔沸点、硬度、状态、气味、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密度、光泽和

延展性等。

②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金属性、非金属性、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2)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宏观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只有化学键

微观

断裂或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和溶液中晶体的析出。

(3)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三储蒸储、分储干储

两色焰色试验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氧化、钝化、皂化、硝化、磺化、酯化、裂化、

十五化熔化、汽化、液化

氢化、风化、炭化、煤的气化和液化

有关物质变化的几点误区:

(1)电解质的电离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2)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如:。2与。3的相互转化),结晶水合物形成(如:CuSO4+

A

5H2O=CUSO4-5H2O),结晶水合物失水(如:CuSO4-5H2O^CuSO4+5H2。)是化学变化;(3)原子

核的裂变、聚变不是化学变化。

(4)常见易混的物理变化——金属导电、溶解、潮解、萃取、分液、蒸储、分储、挥发、升华、吸附、

盐析、渗析、焰色反应、物质三态变化等。

(5)常见易混的化学变化——风化、同素异形体间的相互转化、脱水、变性、干储、显色反应、颜色

反应、钝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等。

(4)化学反应类型的五种分类

①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与数目可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按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按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④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⑤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

(5)常见物质的转化规律

①“易溶制难溶”规律

2+

如Na2s。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Ba+SOr=BaSO4b

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KI溶液:「(aq)+AgCl(s)K^AgI(s)+C「(aq)

②“难挥发制易挥发”规律

A

如浓磷酸与NaBr固体反应:H3PO4+NaBr=NaH2PO4+HBrT

③“强制弱”规律

分类实例离子方程式

酸CH3coONa+HClCH3coCT+H+=CH3COOH

3+

碱FeCb+NaOHFe+3OH=Fe(OH)3;

氧化剂Ch+KIC12+2I-=I2+2C1-

还原剂

Fe+CuSO4Cu2++Fe=Cu+Fe2+

(6)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间的转化关系

①2H2S+O2=2S1+2H2。

②SO2+2H?S=

④=3S;+2H2O

①(③1

③2so2+02=^2SC)3

H2S^=^J^=②^S()29^=^S()3,—>H.,S(),

A

④Cu+2H2so4(浓)CUSO4+SO2T+2H2O

(7)不同类别的无机物之间转化的一般规律

①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皿>碱盐

如:Na°。>叫0如>NaOH112so&>.$04

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Ca、Ba等,但Mg、Fe、Al、Cu不符合上述转化。

②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非金属单质二^酸性氧化物3>酸盐

如:S」z->S02也->H2sO3Na(m>Na2SC)3

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C、S、P等,但N、Si等不符合上述转化。

物质间转化的几个常见误区:

(1)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03而是生成S02o

(2)A12O3>SiO2>FezCh与水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1(OH)3、H2SiO3>Fe(OH)3o

(3)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而是生成NO。

⑷Fe分别与Cb、B»反应生成FeCh、FeBr3,Fe分别与S、b反应生成FeS、Fel2,Cu与S反应生成

CU2S0

(5)Fe与H+、CM+反应不能生成Fe3+o

四.分散系与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分散系都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

⑵分类:

①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本质区别)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如下直观地表示。

L溶液胶体浊液.

卜,卜E十I,分散质粒子

01nm100nm直径

a.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是溶液;

b.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c.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是浊液;

②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态、液态、固态)来分,分散系可以分成9种

分散质分散剂实例

分散质分散剂

气气空气

液气云、雾

固气烟、灰尘

气液泡沫

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液油漆、Fe(OH)3胶体

气固泡沫塑料

液固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固有色玻璃、合金

2.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lnm1〜100nm>100nm

分散质微粒成分离子或小分子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均匀、透明均匀、透明或半透明不均匀、不透明

稳定性稳定,静置无沉淀较稳定(介稳体系)不稳定,静置有沉淀或分层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

鉴别方法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

饱和溶液、不饱和固溶胶、液溶胶、气

分类悬浊液、乳浊液

溶液溶胶

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0H)3胶体泥水

常见的半透膜:鸡蛋壳膜、羊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等。

3.胶体

(1)概念: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是胶体

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

(2)常见的胶体:A1(OH)3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硅酸胶体、牛奶、豆浆、果冻、墨水、肥皂水、血液、蛋

白质溶液、淀粉胶体、大多数天然宝石、烟水晶、土壤、云、雾、烟、有色玻璃等。

(3)胶体的分类

气溶胶烟、云、雾

按分散剂状态液溶胶Fe(OHb胶体、蛋白质溶液

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

按分散质粒子胶体分散质粒子是很多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如Fe(0H)3胶体

分子胶体分散质粒子是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3.Fe(OH)3胶体的制备

往沸水中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直到溶液呈现红褐色,停止加热。

化学方程式为FeCb+3H2O=Fe(OH)3(胶体)+3HCl。(胶体不加沉淀符号。”,注明“胶体”二字)

【注意事项】

(1)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储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离子(如CD,会使胶体发生聚沉;

(2)不能搅拌或长时间持续加热,因为会使胶粒运动加快,从而克服胶粒间的排斥力发生聚沉;

(3)为了制得浓度较大的Fe(0H)3胶体,使现象更明显,需要用FeCb的饱和溶液。

(4)Fe(OHb胶体中,Fe(OH)3胶粒数目远小于铁原子的数目。

(5)胶粒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

4.分散系的分离和提纯

(1)胶体与溶液的分离——渗析法

①原理:胶体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而溶液中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②操作:Fe(OHb胶体与FeCh溶液的分离,将所得溶胶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的(或频

繁更换)的蒸储水里一段时间即可(如图)。

③用途:医学上用于血液的透析。

(2)胶体与浊液的分离——过滤法

_Fe(0H)3;悬浊液

和Fe(0H)3胶体

—Fe(0H)3胶体

①原理: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而浊液中微粒不能透过滤纸。

②实例:分离Fe(OH)3悬浊液和Fe(OH)3胶体。

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胶体中的现象为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

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可用此性质鉴别溶液和胶体,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分散系用激光笔光束在垂直方向照射时的现象

CuS04溶液无光亮的通路产生

Fe(OH)3胶体有光亮的通路产生

(2)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但改变条件就

有可能发生聚沉。

(3)聚沉:在一定条件下,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此性质常用于制作豆腐、

净水等。使胶体聚沉的常用方法有:

①加入电解质溶液

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③加热或搅拌。

小颗

粒凝

聚成

大颗

粒而

沉降

O图2-1-10氢氧化铁胶体的聚沉

(4)电泳:胶体粒子带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在外加直流电源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介质里向负极或正极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电泳。胶体有

电泳现象,证明胶体的微粒带有电荷。各种胶体微粒的本质不同,它们吸附的离子不同,所以带有不同的

电荷。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

【注意】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

(5)渗析:分离胶体和溶液,医学上用于血液的透析。(半透膜:只允许小分子、离子透过,而胶体不能透

过)

半透膜实验证明:胶体的粒子直径>溶液粒子的直径

提能•课后精练

1.(2021・广东•高考真题)广东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广东剪纸、粤绣、潮汕工夫茶艺和香云

纱染整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运动的

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

2.(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列物质的化学成分不正确的是

A.生石灰:Ca(OH)2B.重晶石:BaSO4

C.尿素:CO(NH2)2D.草酸:HOOC-COOH

3.(2024・广东・一模)广州是岭南文化的集萃地。下列有关岭南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茶艺文化”:浸泡功夫茶利用了萃取原理,水作萃取剂

B.“戏剧文化”:现代粤剧舞台上灯光光柱的形成利用了丁达尔效应

C.“烟花文化”:广州海心沙新年烟花秀中绚烂多姿的颜色来自焰色试验

D.“粤菜文化”:盐煽鸡所用的粗盐由海水晒制而成,涉及复杂的化学变化

4.(2024•宁夏银川•模拟预测)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

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

C.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z。?

5.(2024•江西上饶•一模)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钻酥菁”的分子(直径为IBxlO-m)恢

复了磁性。“钻酰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工作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

B.“钻麟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

D.“钻酰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6.(2024高三上•辽宁朝阳•阶段练习)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储

B.NH4cl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

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NH62SO4溶液、蓝色的胆矶常温下变白

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

7.(2024•浙江杭州•模拟预测)已知H3P。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H3P。2属于二元酸B.H3P。2属于三元酸

C.NaH2P。2属于酸式盐D.NaH2P。2属于正盐

8.(2024•河北•模拟预测)《中国诗词大会》通过“赏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树立文化自

信。从化学视角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杜康酒的主要成分为妙的含氧衍生物

B.“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包含丁达尔效应

C.“落汤螃蟹着红袍”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9.(2024・福建厦门•三模)我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豆腐制作过程:“凡黑豆...皆可为之。水浸,

硝碎。滤去渣,煎成。以卤汁或山鞋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制作过程不涉及的操作及现象是

A.溶解B.过滤C.聚沉D.蒸储

10.(2024•河南南阳•二模)分类、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则下列分类和归纳中正确的是

A.合金、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B.冰水混合物、生理盐水都属于混合物

C.纯碱、烧碱都属于碱D.石墨、C&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11.(2024・浙江•模拟预测)由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离子构成的盐称为“混盐”,如氯化硝酸钙

[Ca(N03)Cl]o则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混盐的是()

A.CaOCl2B.(NH4)2Fe(SO4)2C.BiONO3D.K3[Fe(CN)6]

12.(2024高三上•湖南常德•阶段练习)新制Fe(OHb胶体的胶团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Fe(OHb胶体显电中性

B.Fe(OH%胶团第一层和第二层共同构成胶体粒子,带正电

C.向Fe(OHb胶体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红褐色沉淀

+x+

D.Fe(0H)3胶团结构可表示为:{[Fe(OH)3]m.nFeO-(n-x)Cl}.xCV

13.(2024•福建福州•三模)过量NaOH浓溶液和白磷加热煮沸可发生反应:

P4+3NaOH+3H2O=3NaH2PO2+PH3To名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4

A.46.5gP4所含◎键数为9M

B.H3P为一元酸,NaH2P为酸式盐

C.生成0.2molPH3时,转移电子数为0.6乂

D.lOmoLL」的NaOH溶液所含0匕的数目为10乂

14.(2024・浙江•三模)明矶[KAl(SO4)2-12H2。]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矶属于复盐

B.明矶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可以生成CO?气体

C.明矶大晶体的培养可以通过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

D.明矶可以用作净水剂,是因为明矶溶于水生成了氢氧化铝沉淀

15.(2024•辽宁沈阳・模拟预测)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化合反应直接得到的是

A.FeSO4B.Fe(OH),C.FeCl3D.A1(OH)3

16.(2024•辽宁锦州•一模)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so

A.NH3.H2O*^>(NH4)2SO3—(NH4)2SO4

A

B.NaCl(饱和叫)C°2->NaHCC)3(s)>Na2CQ3(s)

HN3

C-Fe>Fe3O40>Fe(NO3)3

RJimi

NaOH(aq)、,蔗糖「c

D.CuSO4--------------^―>Cu(OH八----———>Cu2O

17.(2024•江苏徐州•模拟预测)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石灰乳煨烧

A.MgCl2(aq)TMg(0H)2MgO

Cl2过量SC)2

B.Ca(OH)2^Ca(ClO)2.HC1O

盐酸蒸发

C.Fe2O3—>FeCl3(aq).FeCl3(s)

NaOH(aq)A

D.CuSO(aq)fCu(OH),悬浊液二C%。

4蔗糖

18.(23-24高三下•黑龙江大庆•阶段练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文献记载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

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醐茶、品茶……”,泡茶过

程涉及的操作有溶解、过滤等。

B.《天工开物》记载“人贱者短褐、枭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

枭、麻、茴、葛……”文中的“臬、麻、茴、葛”属于纤维素。

C.《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来自于矿物质,并经研磨、溶解、过滤这三道工序获得,这三道工序涉及

的均是物理变化。

D.《傅鹑辄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FezCh.

19.(2024•湖南长沙•三模)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或检验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聚光束仪鉴别硫酸铜溶液和淀粉溶液

B.用氯化钢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

C.用KSCN溶液检验电路板刻蚀液中的Fe2+

D.用酸性高锦酸钾溶液鉴别乙醇与丙烯酸溶液

20.(2024・陕西咸阳•模拟预测)使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制备并收集纯净的CO?B.装置乙:灼烧Na2c固体

C.装置丙:测量5的体积D.装置丁:制备Fe(0H)3胶体

21.(2024・安徽安庆・三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蔡伦造纸采用碱液制浆,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B.羟基磷灰石是龟甲的成分之一,属于无机物

C.制作徽墨的松烟颗粒直径约30〜50nm,溶于水可产生丁达尔现象

D.安徽繁昌窑所产青白瓷是以黏土为原料高温烧结而成

22.(2024•河南南阳•二模)物质的转化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甲、乙、丙所代表的物质不符合如图所示

转化关系的是

A.Na2SO4NaOHNa2CO3B.CuOH2OO2

C.FeCl2FeFeSO4D.Na2CO3NaClNaNO3

23.(2023•浙江・高考真题)下列物质中属于耐高温酸性氧化物的是

A.CO2B.SiO2C.MgOD.Na2O

24.(2023・辽宁・高考真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科学家在诸多领域取得新突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CO2合成了脂肪酸:实现了无机小分子向有机高分子的转变

B.发现了月壤中的“嫦娥石[(Ca8Y)Fe(PO4)7]”:其成分属于无机盐

C.研制了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化形式:太阳能一电能

D.革新了海水原位电解制氢工艺:其关键材料多孔聚四氟乙烯耐腐蚀

25.(2023・浙江•高考真题)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A.石墨烯B.不锈钢C.石英光导纤维D.聚酯纤维

26.(24-25高三上福建南平•阶段练习)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冰水混合物;②水煤气;③铝热剂;④普通玻璃;⑤水玻璃;⑥有机玻璃;⑦漂白粉;@TNT;

⑨H2so4;⑩含氧40%的氧化镁;⑪花生油;⑫福尔马林;⑬密封保存的NO2气体;⑭CUSO4-5H2。;⑮

液氯;⑯王水;⑰KA1(SC>4)2T2H2。;⑱分子式为C5H10的嫌;⑲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煌

以上物质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一定为混合物的是,可能是纯净物,

也可能是混合物的是=

27.(24-25高三上・北京海淀•阶段练习)以下是有关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回答相关的问题。

I、Fe(OH)3胶体的制备

(1)实验室制取Fe(0H)3胶体的方法是;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制备Fe(0H)3胶

体用到的FeCb溶解在盐酸溶液中制备得到,需要用盐酸溶液的理由是:o

(2)制备得到的Fe(OH)3胶体体系具有的性质是(填写序号字母)。

a.光束通过该液体的形成光亮的“通路”

b.静止一段时间后,该红褐色液体仍然澄清透明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3)在分离和提纯Fe(OH)3胶体时用到的方法是:(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II、制取纳米AI2O3需要纯净的硫酸铝。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