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_第1页
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_第2页
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_第3页
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_第4页
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6: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练习)

南立穹煮过关练,

考点1.比较文章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种草花说

[清]查慎行

①赢轩①之南有小庭,拓窗而由之。主人无事,日蹒跚乎其间。即又恶乎草之滋蔓也,专辟而苛获②

焉。或日:“松、桂、杉、梧,可资以荫也,是宜木。”主人日:“吾年老,弗能待。”或日:“梅、杏、

橘、橙,可行而列也,是宜果。”主人曰:“吾地狭,弗能容。”有道焉,去芜蔓者而植芬馨者,亦幽人

之所流连也。乃命畦丁锄荒秽,就邻圃乞草花。山僧野老,助其好事,往往旁求远致焉。主人乐之,犹农

夫之获嘉种也。

②盖一年而盆列,二年而卉族繁。迄今三年,纷敷盈庭。两叶以上,悉能辨类而举其名矣。当春之分,

夏之半,雨润土膏,乘时以观化,吾之生机与之俱动也。已而含芬菲,饱风露,吾之呼吸与之相通也。直

者遂之,弱者扶之。蚤③孝者吾披之,晚秀者吾俟之。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吾之精

神,无一不与之相入也。朝斯夕斯,阅春秋也;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也。

③客徒知嘉树之荫吾身,而不知小草之修吾魂也;徒知甘果之可吾口,而不知繁卉之饮吾目也。彼南

阳之梓漆④,平泉⑤之花木,非吾力之所逮⑥,岂吾情之所适哉!

(选自《敬业堂文集》,有删节)

[注]①就轩:查慎行晚年居室之名。②爵萩:种植。③蚤:通"早"。④梓漆:梓树和漆树,均为优质木材。

⑤平泉:指平泉庄,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的别墅。⑥逮:达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拓窗而画之面:面向

B.课辟而蔚萩谋:谋划

C.蚤芳者吾披之芳:美好的

D.而不知小草之尊吾魂也悦:使......愉快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去芜蔓者而植芬馨者,亦幽人之所流连也。

(2)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

3.金松、桂等是“嘉树”,梅、杏等有“甘果”,作者为何不选种它们?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C2.(1)除去繁杂的植物,种上芳香的植物,也是隐士迷恋的(事情)。

(2)茎干枯萎,种子变得坚实,(我)就严格地观察它们生长变化的情况来采集收藏,等到第二年(再种)。

3.①这些树木生长期长或所需土地广,不符合作者年老、庭院狭小的实际;②这些树木遮阴、果实可口

的实用价值,不符合作者的精神追求,他在意与草花相伴、优游平实的生活。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C.句意:较早开花的,我把它们与别的花分开。芳:名词作动词,开花。

故选Co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

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照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去:除去;植:种植;亦:也是;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重点词:萎:枯萎;贝U:就;视:观察;敛藏:采集收藏;待:等到;来岁:第二年。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

结合文章第①段"或曰:‘松、桂、杉、梧,可资以荫也,是宜木。‘主人曰:‘吾年老,弗能待。‘或曰:‘梅、

杏、橘、橙,可行而列也,是宜果。‘主人曰:‘吾地狭,弗能容。’"可知这些树木生长期长或所需土地广,

不符合作者年老、庭院狭小的实际;

结合文章第②段“吾之精神,无一不与之相入也。朝斯夕斯,阅春秋也;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也"和文章第

③段"客徒知嘉树之荫吾身,而不知小草之悦吾魂也;徒知甘果之可吾口,而不知繁卉之馀吾目也"可分析

出尽管这些树木可以遮阴,可以食用,但是作者种植花草注重的不是食用价值,他所注重的精神境界,他

希望与花草为伴,愉悦自己的心情。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毓轩的南面有一处小小的庭院,一打开窗,我就能面对这处庭院。平时没事时,我喜欢柱了杖走走,所以

几乎每天都要在这庭院里慢慢行走。我早已讨厌院子里杂草疯长,就计划着把院子翻垦后种些东西。有人

建议说:"松树、桂树、杉树、梧桐树,能够凭借来遮阳,这是适合种植的树木。"我说:"我年纪大了,等

不到这些树长大成材。"有人又建议:"梅子、杏子、橘子、橙子,能够分行排列,这是适合种植的果树。"

我说:"我这块地狭小,不能容纳。我自有办法,想除掉那些胡乱攀爬的杂草灌木,种植些能散发芬香的东

西,这也是一般隐士所欢喜欣赏的。”于是我让园丁们开垦这块荒芜之地,向邻近的花圃主人讨些草本的花

卉来栽种。我的一些方外、乡间的朋友,尽力帮助我成全这桩好事,到处通过各种途径为我弄来种子。我

为此感到很开心,就像致力耕种的农民获得好的种子一样。

一年之内,庭院内各种花盆排列整齐,两年之内院中各色花卉济济一堂。到如今第三年,繁茂的枝叶挤满

庭院,长出两片叶子以上的花草,我全能分辨清它们的种类,并且能叫出它们的名字。时值春分、半夏,

雨水充足,土壤肥力旺盛,我就趁此大好时机观察花草的生长变化,这时候我的生命活力仿佛和它们一起

在运动。不久我见到这些草花蕴藏芳香之气,饱经风露,显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时候我的生理呼吸好像和

它们是互相连通的。势好的让它们顺顺当当地生长,长势疲弱的小心扶助;较早开花的,我细心地把它们

与别的花分开;较迟开花的,我耐心等待。这些草花的茎干枯萎果实变得坚硬,我就小心地观察它们的成

熟情况认真加以采摘收藏,以便等到明年再栽种。我的各方面精神没有一样不跟这些草花相融和。早晚与

花草在一起,我可以真切感受春秋季节的更替;快乐自在啊快乐自在,我姑且就用这样的方式度完余年吧。

那些劝我种乔木果树的朋友光知道好的乔木能够给我带来遮荫,却不知道小小的草花能使我的灵魂得到欣

悦;他们光知道甘甜的果子能使我的嘴感到惬意,却不知道繁盛美丽的花卉能让我的眼睛得到滋养。像古

人所看重的南阳的梓树漆树,平泉庄的花木,不是凭我的力量就能拥有的,但那些东西难道就一定能让我

的心情觉着舒适!

考点2.比较主旨情感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

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③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仲淹日:"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④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⑤参知政事。

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日:"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下文"元昊",为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②枢密副使:官职名。

③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同句"举正”亦指此人。④固:坚持,执意。⑤除:拜官授职。

4.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予尝枣古仁人之心求:(2)微斯人微:

(3)遂改参知政事遂:(4)向为陕西宣抚使命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7.请简要概括【乙】文写了范仲淹的哪些事?

8.这请结合【甲】【乙】两文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的内涵。

【答案】4.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5.(1)求:探求(2)微:如果没有(3)遂:于

是(4)命:任命6.(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因此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7.(1)治军、治边有方,使外敌不敢犯其境,

人心安定。

(2)淡泊名利,甘愿放弃不合规矩的升职。

(3)愿为朝廷分忧,巡视边关。

(4)直言敢谏,使没守住城池的州县官吏免受处决。8.范仲淹把儒家传统的仁爱思想发展为"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无论

社会环境有利还是困苦,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在范仲淹的从政生涯中,他多次上书,强言直谏,虽屡

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就像乙文中写他治军、治边有方,巡视边关为朝廷分忧。为民请命,

忧民之忧,救人之困,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核心。

【解析】4.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

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

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的意思是:平时忌讳讲完武备,遇到敌人进犯时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员以死殉职,能这样做吗?

"平时讳,言武备”讲了平时情况,"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是现在追责,具有转折的意思,应断开。"可乎"表

示反问,应断开。

故断句为: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为: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求,探求;

(2)句意为:如果没有这种人。微,如果没有;

(3)句意为:于是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遂,于是,就;

(4)句意为:任命为陕西宣抚使。命,任命。

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h调、换、补、移",

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

汉语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以,因为;喜,高兴;悲,悲伤。该句用了互文手法,翻译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

失而或喜或悲。

(2)重点词:故,所以;贼,这里指金人;亦,也;辄,总是,动不动就,这里指"轻易";犯,侵犯;境,

边境。

7.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

根据乙文"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可知,这里主要写了,范仲淹赏罚分明,爱护部属;

根据乙文“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可知,范仲淹治军、治边有方,使外敌不敢犯其

境,人心安定;

根据乙文"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可知,主要写了范仲淹淡泊名利,甘愿放弃不合规矩

的升职;

根据乙文"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可知,范仲淹愿为朝廷分忧,巡视边关

根据"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守令皆得不诛”可知,范仲淹为州县官吏敢于进谏,使没守住城池的州县官吏免受处决,保全了他们的性命。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主旨的把握。

根据甲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其意思是: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

后才快乐;

根据范仲淹的生平来看,范仲淹把儒家传统的仁爱思想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以

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无论社会环境有利还是困苦,都不能动摇

心中的信念;

根据甲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可知,在朝廷

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他进也忧虑,也忧愁。在范仲淹的从政生涯中,他多次上

书,强言直谏,虽屡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

根据乙文"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仲淹曰:

’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仲淹日:

'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等可知,范仲淹治军、治边有方,巡视边关为朝廷

分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救人之困,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核心。

【点睛】参考译文

【甲】哎!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

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他进也忧虑,也忧愁。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

乐。"呀。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范仲淹做将军时,赏罚分明,爱护部属。羌人各部有来归降的,都能推心置腹的接待,所以金人不

敢轻易扰乱边境。西夏元昊请求与宋朝交好后,范仲淹被升为枢密副使。王安石怯懦不能成事,谏官欧阳

修等便进言说范仲淹有将相之才,请求罢免王安石任用范仲淹,于是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范

仲淹说:怎能因为谏官的言论就做宰相呢?于是坚决推辞,表示愿意与韩琦同去戍边。后被任命为陕西宣

抚使,没有成行,又被除去参知政事一职。赶上王伦在淮南造反,州县官吏不能坚守城池的朝廷就要处死

他们。范仲淹说:无人造反的时候不提养兵蓄锐的事,有人造反了又要杀守城之臣,能这样做吗?于是州

县官吏才保全了性命。

考点3.比较人物形象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目:“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目:“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

【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较蒙,或说肃日:“吕将军功名目显,不可以故意

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日:“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

造次②应日:“临时施宜。”蒙口:“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③定?”因为肃画④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删改)

【注释】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豫:同"预",预先,事先。④画:谋划,筹划。

⑤拊:抚摸。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也往事耳见:(2)或鲁肃过寻阳及:

(3)肃意尚程蒙轻:(4)遂往遍蒙诣:

10.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像定?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肃于是越席就之。

12.阅读【甲】【乙】两文,用出自甲文的成语填空。

肃意尚轻蒙,只因蒙初不习文,学识浅薄,人称"后过寻阳,与蒙论议,得五策,不由对蒙"

13.食【甲】【乙】两文均以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对刻画吕蒙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9.了解至I],等到轻视,看不起拜访10.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

也/计安可不豫定?11.(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2)鲁肃于是越过自己的座位,靠近吕蒙。意

对即可,酌情给分。12.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或刮目相看13.两处均以鲁肃的行为从侧

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

(2)句意: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及:至U,等到。

(3)句意: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轻:轻视,看不起。

(4)句意:于是去拜访吕蒙。诣:拜访。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本句的意思是: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

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今东西虽为一家”是陈述现象,其后可断开,"而

关羽实虎熊也”是述说实际情况,"计可不预定"是得出的结论,中间可断开。

故根据句意以及断两处的要求即可断句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可不预定。

11.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辞,推托;以,用;务,事务。

(2)重点词:越,越过;就,靠近。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第一空。乙文中,"肃意尚轻蒙",是因为甲文中写的吕蒙起初不学习,学识浅薄。由甲文中"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可知当初吕蒙才略很低,被人称为“吴下阿蒙”。

第二空。乙文中,鲁肃敬过寻阳,与蒙论议,得到吕蒙给他谋划的五条计策,不由得大为吃惊,更为佩服,

可用甲文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刮目相待"填空。

13.本题考查文章写法。

甲乙两文的结尾均为“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是侧面描写。

根据甲内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是因为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后,才干有了惊人的长

进,不再是吴下时的阿蒙,让鲁肃大加赞赏,于是"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文结尾"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根据"因为肃画五策""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可知,是因

为吕蒙给鲁肃谋划了五条对付关羽的计策,让鲁肃大加赞赏。"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同样从侧面突出了吕蒙

开始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

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十分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

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读书人(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另用新的眼光来

看待他,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

较轻视。有人对鲁肃劝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

(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

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已至此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

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

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靠近吕蒙拍着

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

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考点4.比较写作手法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渤,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

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

长息日:"汝心之圈,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不,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①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日:"为愚公之谷。"桓公

日:“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日:“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日:“臣请陈之。

臣故畜将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日:'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

愚公之谷。"桓公曰:"公城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②明日朗,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日:“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③,咎繇为理④,安有取人之驹者

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节选自《愚公之谷》)

【注释】①衿(zi)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使尧在上:假使尧为国君。④咎繇(jiuyao)为理:

咎繇为法官。咎繇是人名。

14.下面句子有两处必须断句,请用"/"标示出来。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15.请解释下列原文语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

文言现

原文语句解释加点字(填写文字)释义方法(供参考)

通假字始一反焉(1)_____【指出通假】具答之(同"俱",详尽、全部)

帝感其父(2)_____【借助工具书】

一词多

①诚心,真诚;②确实,的确;③果真,如果;④诚

义公螂愚矣:

(3)_____信。

词类活

明日朗(4)_____【同类现象】天下缠毒(穿白色丧服)

16.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告管仲

A.何以战(《曹刿论战》)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D.以刀劈狼首(《狼》)

17.将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甚矣,汝之不惠!

(2)何为以公名之?

18.会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帮助务实组和求真组完成比异求同探究单。

比异求同探究单

务依据一:愚公有远大抱负,从“指通求

实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真

依据: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一句可以看

组依据二:愚公相信人力无穷,从组

出,管仲明白了老人借解释地名②_的用意。

(甲"①_"一句中可以看出。(乙

文)文)

探究结论:③_

【答案】14.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15.同“返〃,返回诚心,真诚确

实,的确上朝16.C17.(1)你太不聪明了!(2)你(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修明内政(告诉齐桓公监狱断案不公正)愚公不愚

【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分析,"傍邻闻之"中"傍邻"是主语,"闻"是谓语,"之”是宾语,

句子成分完整,故在"之"后断句;"以臣为愚"中省略了主语,"以……为愚"是谓语,"臣"是宾语,故在"愚"后

断句;再结合句意"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可断句为:傍

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1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始一反焉"句意:才往返一次。结合释义方法【指出通假】可知,"反"同"返",返回;

"帝感其诚"句意: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结合释义方法【借助工具书】可知,"诚"是第①种释义,诚心,

真诚之意;

"公诚愚矣"句意:你(老人家)确实够傻的。结合释义方法【借助工具书】可知,"诚"是第②种释义,确

实,的确之意;

"明日朝"句意:第二天上朝。结合释义方法【同类现象】可知,"朝"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上朝之意。

1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例句中的"以"是介词,把;

A.介词,凭借;

B.介词,因为;

C介词,把;

D.介词,用。

故选Co

1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句中注意重点词语“甚(很),惠(聪明)”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词语"何为(为什么),名(起名,命名)"要理解正确。

18.本题考查理解探究文章内容。

结合【甲】第②段“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圈,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

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从愚公的

回答“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可以看出他相信人力是无穷的,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结合【乙】文第②段"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

取人之驹者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可知,管仲明白了老人的用意是借解释地名来告

诉齐桓公监狱断案不公正,借以让齐桓公修明政治;据此得出结论,两文中的愚公都不愚。

【点睛】参考译文:

【甲】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北山一位叫

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聚

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

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

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

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

一次。

河曲智叟(知道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下的力量,

甚至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

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

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河曲智叟

没有话来回答。

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

水南岸,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齐桓公出外打猎,因追赶野鹿而跑进一个山谷时。看见一老人,就问他说:"这叫做什么山谷?"

回答说“叫做愚公山谷。"桓公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回答说:"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桓公说:

"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像个愚笨的人,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回答说:"请允许臣下一一

说来。我原来畜养了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长大了,卖掉小牛而买来小马。一个少年说:‘牛不能生马。’

就把小马牵走了。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桓公说:"老

人家确实够傻的!您为什么把小马给他呢!"桓公就回宫了。

第二天上朝,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齐桓公拜了两拜,说:"这是我夷吾的愚

笨。假使唐尧为国君,咎繇为法官,怎么会有强取别人小马的人呢?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

凶暴,也一定不会给别人的。那位老人知道现在的监狱断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马给了那位少年。请让

我下去修明政治吧。"

考点5.比较启示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

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目:“吾孰与徐公美?”

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

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

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

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

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

【乙】

是犹秋蓬

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日:“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①?”鲁哀侯日:“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

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

叶,秋风一起,根且拔矣。”

(选自《说苑•敬慎》)

【注释】①蚤:同"早"。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B.期服衣冠有时期发白帝

C.窥镜画自视学而不思则罔

D.臣始为太子之时康肃笑而遣之

2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邹忌认为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

B.甲文写燕、赵等国朝见齐国,意在表明齐威王纳谏成效显著。

C.乙文写鲁哀侯逃跑到齐国以后,反思了自己"弃国"的原因。

D.乙文鲁哀侯认为秋蓬根"恶"而叶"美"会随时被连根拔起。

2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是犹秋蓬。

22.中国传统文学注重通过"三"的运用,合理铺设情节,如《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等。请

你从甲文中列举两处与"三"相关的情节。

23.橄在与人交往方面,甲、乙两文带给我们不少启示。请从两文中分别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谈你的

感悟。

【答案】19.B20.A21.(1)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

(2)这就像秋天的蓬草。22.示例:三次询问,邹忌询问妻、妾、客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三次回答,

妻、妾、客都说邹忌要比徐公美。23.示例:甲文,齐王接纳邹忌的建议,广开言路,最终使“燕、赵、

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启发我们要善于接纳正确的建议及时改正自身的问题。乙文,鲁哀侯不听从劝告,

最终逃亡齐国,启发我们做人不能固执己见。

【解析】1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名词,这里指身高/动词,修建;

B.名词,早晨/名词,早晨;

C.连词,表修饰,可不译/连词,表转折,但是、去[J;

D.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卖油翁;

故选B。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根据甲文“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齐威王受到蒙蔽是因为“宫妇左右"偏爱大王,"朝廷之臣"惧怕大王,"四境之

内"有求于大王;"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分析有误;

故选Ao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情况。重点词有:

(1)孰:同"熟",仔细;视:看;以为:认为;

(2)是:这;犹:像;秋蓬:秋天的蓬草。

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可知,这是三问,邹忌询问妻、妾、客自己与徐公谁更美;

根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可

知,这是三答,妻、妾、客都说邹忌要比徐公美;

根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这是三思,思考妻、

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

根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

这是三比,将邹忌自己的生活经历("妻之私""妾之畏""客之有求")与威王所处的环境("宫妇左右"之私、"朝

廷之臣"之畏、"四境之内"之求)相比;

根据"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

赏"可知,这是三赏,齐王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了三条赏赐的规定;

根据"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可知,这是三

变,展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谏情况的变化。

从中选取两条作为答案即可。

23.本题考查阅读启示,注意从“与人交往方面"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感悟,言之有理即

可。

示例:根据甲文"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

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邹忌反思妻、妾、客说自己

比徐公美的原因,启发我们做人要善于反思。甲文第二、三段写邹忌叙述了自己家中妻、妾、客蒙蔽自己

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及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

这样以事设喻,以小见大,委婉规劝,启发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齐王发布政令、广开

言路,最终"战胜于朝廷";启发我们要善于听取、接纳他人的正确建议,不断提升自己。

乙文写鲁哀侯年纪轻轻就离开自己的鲁国逃到了齐国,鲁哀侯向齐侯表述原因,鲁哀侯做太子的时候不听

劝谏,不亲近爱戴的人,结果最后自己听不到消息,没人辅佐;启发我们不能固执己见,要善于听取他人

意见,要善于亲近他人。

【点睛】参考译文:

(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

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

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

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

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

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

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

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

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

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鲁哀侯离开自己的鲁国逃到了齐国,齐侯问:“您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这么早早的抛弃鲁国呢?"

鲁哀侯说:"我开始做太子的时候,很多人对我进行劝谏,我听了却不肯用;很多人爱戴我,我接受他们的

拥戴却不亲近他们。因此,我在里面听不到消息,在外面没人辅佐。这就像秋天的蓬草,枝叶表面上很美

然而根却是坏的,秋风一旦吹起,就被连根拔掉了。"

曲东•真题实战练j

一、(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塘,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淞,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做勺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冬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西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裹,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斗物喜,不以己悲,居四学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章送的一项是()

A.日光下搬澈:穿透

B.飒冬远逝俶尔:忽然

C.沙鸥翔集集:聚集

D.居痼掌之高庙堂:朝廷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回的一项是()

A.乃记书而去何陋书有

B.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

C.不可知基源基真无马邪

D.隶加从者学加不思则罔

3.下列句子翻译专送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我经常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有时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D.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4.随下列对文本赏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体一致。"记"是古代一种散文题材,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记"可以用来记事描写,也

可以用来抒情议论。

B.用词精妙。【甲】"翕忽"刻画出了小鱼灵巧轻捷、轻快自由地游动的特点。【乙】"春和景明"写出了春

风和煦,日光明亮。

C.写景有特色。【甲】采用了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乙】写景多用四字句,富有文采和

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D.情感各异。【甲】情景交融,景色虽然优美宁静,但作者难以排遣忧愁,一直沉浸在被贬的凄凉心境

中。【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

【答案】1.C2.B3.C4.D

【解析】L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阳光直射到水底。澈:穿透。

B.句意: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C.句意: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停歇,而不是"聚集"。

D.句意:处在高高的庙堂之上。庙堂:朝廷。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一词多义。

A.代词,记录小石潭的事情/助词,宾语前置标志词,无实义;

B.都是介词,因为;

C.代词,指代小石潭的源头/副词,难道;

D.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故选Bo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C.有误。句意: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尝",

曾经,而不是"经常";同时,"或异二者之为"中的"或"表示"或许""可能",而不是"有时";

故选C。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根据甲文"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等可知,

小石潭景色优美宁静,作者并不是一直沉浸在被贬的凄凉心境中,而是有欣赏美景的心情和一时的心乐。

因此,”一直沉浸在被贬的凄凉心境中”表述不准确;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

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

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

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

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

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

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

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

一个名叫奉壹。乙文: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

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

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

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

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

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

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

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

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甲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声其亲,不独子卷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顺溪而渔临:到

B.泉香而酒冽洌:清

C.选贤与能与:给予

D.故人不独亲其亲亲:以……为亲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也前陈者/面山画居

B.宴酣之乐/下车引之

C.不独子基子/基真无马邪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皆以美于徐公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A.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B.苍白的脸色,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陶醉了。

C.苍白的脸色,花白的头发,萎靡坐在众人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D.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萎靡坐在众人间,(这)是太守陶醉了。

8.♦下列有关乙文"大同,的表述,在甲文中没有得到体现的一项是()

A.社会稳定B.生活安乐C.为人诚信D.关系和睦

【答案】5.C6,A7.A8.C

【分析】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C.句意: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与,同“举",推举;

故选Co

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B.助词,的/代词,他;

c.代词,他的/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D.介词,从/介词,比;

故选Ao

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苍,苍老;颜,容颜;颓然,醉倒的样子;醉,喝醉;……者……也,……是……o

B."苍颜""醉"翻译错误。"苍颜"应译为"苍老的容颜","醉"应译为"喝醉";

C."苍颜""颓然"翻译错误。"苍颜"应译为"苍老的容颜","颓然"应译为"醉倒在";

D."颓然""醉"翻译错误。"颓然"应译为"醉倒在","醉"应译为"喝醉";

故选A。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中"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等人民快乐地出游等可知,社会稳定,

人们生活安乐,关系和睦;

C.甲文写了太守与人民共同出游的快乐,没有体现"为人诚信”的内容;

故选Ca

【点睛】参考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

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

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

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们都讲求诚

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

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

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

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

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社会。

三、(2024・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帙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目:"徐公

何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