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
第3节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思维导图
考向一通假字
"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
为那个字。它的分类如下:
类别释义示例
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知"就
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
个,也可以写那个。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
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晨"的"早"读音相同,被
假借字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
借用了"早"的意义。"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
可以借用。
"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受"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
是古字,"授"是今字,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
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
古今字系的,通假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没有联系的,为了方
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
便起见,对于通假字和古今字,在课本中都用"同"
或几个意义。
或"通"表示。
通假字辨识"3方法"
正确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是靠对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二是靠对句子整体意思的
把握。一般来说,若某个文言实词按照它字面的意思解释不通时,它就很有可能是通假字。考
生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辨识通假字。
1.字音分析法有一部分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上相似,这是辨识通假字的途径之一。如"河
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通"无",这是双声通假;"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
秦论》)中的"从",通"纵",这是叠韵通假;"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列",通"裂",
这是同音通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中的"生",通"性",这是变音通
假。
2.字形分析法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旁,考生可以用增加、更换、取消形旁的方
法去辨识通假字,找出本字,从而正确理解该通假字的意思。
(1)增加形旁,找出本字。在形声字的声旁本身与形声字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用给声
旁增加形旁的方式找出本字。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共",通"供",
意思是"供给";"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中的"采",通"彩",意思是"光彩,色彩"。
(2)更换形旁,找出本字。在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换而形成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
用给通假字更换形旁的方式找出本字。如“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中的"振",
通"震",意思是"惧怕";"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中的"还",通"环",意思是"环绕"。
(3)取消形旁,找出本字。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形成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把通假字的
形旁取消,从而找出本字。如"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庭",通"廷",
意思是“朝廷"。
3.字义分析法通假字与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将A的词义放入句子中解释不
通,而换成B来解释时句子意思通顺,那么考生就可以考虑"A"通"B"。如"士之耽兮,犹可说
也”(《氓》)中的"说",理解为"解释,说明”说不通,所以可以考虑这是一个通假字。"说"通"脱",
摆脱,脱身。
考向二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同形)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
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类型解读典例
如“中国",古义一般指中原地区,也指京师;今义则指整
古义的范围小于个中国。"江""河",古义一般特指长江、黄河,如"将军
词义扩大
今义。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今义则泛指一般的江
河。
古义的范围大于如"谷",原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现在北方的“谷"专指小
今义,今义一般米,南方的"谷"则专指稻谷。再如"锲而不舍,金石可
词义缩小
包含在古义之镂〕《劝学》)中的"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
中。金。
词义由表示甲事
词义转移物变为表示乙事如“孙子膑脚"中的"脚",古义指"小腿”,现在专指“足"。
物。
同样的词语,在
如"病",在古代的基本义是“重病",轻微的病一般用"疾";
古代表示的语义
词义弱化而现在,只要是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现不正常的情况,都
较强,现在表示
通称为"病",不再单纯表示“重病”这个意思。
的语义较弱。
同样的词语,在
古代表示的语义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5(《廉颇蔺相如列传》)
词义强化
较弱,现在表示中的“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
的语义较强。
词语在使用过程
如"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中的"逢迎",
感情色彩变化中,感情色彩逐
古义是“迎接",中性义;今义是"迎合",贬义。
步发生了变化。
古今异义词辨识"3方法":
方法示例
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指
1.要区分所给词语是否由
示"为"指"和"示"两个词,译为"指出来,给……看";而
两个词组成。
在现代汉语中,"指示"为一个词。
2.即使所给词语古今都是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非常农
一个词,也要看其含义是此是“意外的变故"之意。在现代汉语中,"非常"作程度
否相同。副词,意为"十分、极”。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卑鄙"的含义是"身
3.结合所给词语的感情色份低微,见识短浅”,在古代汉语中是自谦的词语;在
彩是否一致加以区分。现代汉语中,"卑鄙"意为"(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是贬义词。
考向三偏义复词与同义词、反义词连用
类型释义
古汉语中有少量的双音节词,偏义复词是其中特殊的一类。这类词由
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而在特定的语境中,其词义
偏义复词
却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不了解这类词的特点,
就会产生误解。为避免误解,要紧扣语境加以揣摩。
语素意义相反“契阔谈团,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中"契阔"的"契"
是"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用"契"的意义,
契阔,指久别重逢。"契阔谈"意为"久别重逢,欢饮
畅谈”。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语素意义相关
的“国家"是偏义复词,此处只取"国"之意。
同义复词,是指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同。如"根本"中
同义复词"根""本"都是指"植物长在土里的部分","谤讥"中"谤""讥"都是"批评"
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同义词、反义词连用与偏义复词很相似,而考生要善
于把二者区分开来。同义词、反义词连用时,其中的每一个实词的意
义都有所保留;而偏义复词,是在某一语境下,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
区分点失去了。如"无毛羽以御寒暑〕《汉书•刑J法志》)与“寒暑易节,始一反
焉〕《愚公移山》)两个句子相比较,前一句中的“寒暑”是偏义复词,
偏在"寒"义;后一句中的"寒暑”是两个单音节词,兼有"寒""暑"的意
思,是两反义词连用。
伊」定偏义复词词义3法]
考向四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
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词类活用一般有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等
三种类型。
1.名词的活用
⑴名词作状语。凡是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
示例(解释加点的词)规律总结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①表动作行为的状态、所涉及的方式与
翼:.........工具,译为"像……一样""用……"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呼叱之②表动作行为的方位、地点,译为
廷:........"在……""向……""从……"
目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③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译为
H:........“每......”"在......"
答案①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②在朝廷上③每天
⑵名词用作动词。文言文中如果名词后面带了宾语,该名词则活用作了动词。如果名词紧跟
在能愿动词后面,该名词也用作动词。
示例(解释加点的词)规律总结
a.承吏民,封府库
籍:.........
①名十名(代)
b.多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________
假舟楫者,非能本也
②能愿动词十名
水:________
左右欲刃相如
③副词十名
刃:........
沛公军霸上
④名词+补语(介宾补语)
军:........
答案①a.登记b.命名②游水③杀④驻扎、驻军
(3)名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变成了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名词用作意动词,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示例(解释加点的词)规律总结
①既东号郑,又欲肆其西封
成为
封:........11
主语……名词……宾语
②徐孺下陈蕃之榻1___________1
使(让、令)
下:........
③越国以鄙远判断方法:首先判定这个名词活用为一
鄙:........般动词,然后再看它是否具有认为宾语
④倬鱼虾而衣麋鹿怎么样的意思。
侣:________翻译方法:a.主语认为宾语是[名词];b.
友:________主语把宾语当成[名词]。
答案①使……成为边境②使……放下③把……作为疆界④以……为侣以……为友
2.动词的活用
⑴动词用作名词。当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时,即活用作名词。
示例(解释加点的词)规律总结
①追丰逐北
亡: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
②弹其地之中,竭其庐之4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
出:________有"其"或"之"),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
入:........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
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词了。
至:........
答案①逃亡的人②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③到达的人
⑵动词的使动和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或为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
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或为动时,后面就可以带宾语。
示例(解释加点的词)规律总结
①宁许以为秦曲发出
11
负:_______
②项伯杀人,臣声之
活:_______
③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邛之
去L___________
④等死,丝国可乎
死:.......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
⑤后人本之而不鉴之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
哀:.......
答案①使……担负②使……活③使……退却④为……而死⑤为……哀叹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当形容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它已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时,即活用为名词。
示例(解释加点的词)规律总结
行李之往来,共其多国①形容词用在"其""之"后充当中心语
乏困:.......时,活用为名词
a.群戮毕至
贤:.......
②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时,活用为名词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
四天具,二型并
③形容词用在数词后面作中心语,活用
美:_______
为名词
难:.....
答案①缺少的东西②a.贤能的人b.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③美好的事物难得的
贤主和嘉宾
⑵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
示例(解释加点的词)规律总结
火尚足以明也①能愿动词+形容词
明:________
(项伯)素停留侯张良
②形容词十名(代)
善:________
不知东方之既目
③形容词表示某种动态
白:________
答案①照明②与……交好③显出白色
(3)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形容词放在宾语
前面,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示例(解释加点的词)规律总结
①春风又攀江南岸
绿:______
②大王必欲亳臣
急:________
③既来之,则”■之
1----认为----
[主语+形容词+宾语)
安:........
④吾妻之弟我者,私我也
主语认为宾语具有
美:........某种性质或状态
⑤且庸人尚季之,况于将相乎
羞:________
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呼学于师
耻:........
答案①使……变绿②使……急③使……安④以……为美⑤以……为羞(觉得羞耻)⑥
以……为耻(把……当作耻辱)
词类活用辨识"2方法〃:
1.掌握古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即(定语)+主语+[状语]十谓语十(定语)+宾语。记住每个句
子成分一般由什么词来充当:定语,一般由形容词、名词来充当;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来
充当;状语,一般由副词等来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来充当;宾语,一般由名词、
代词来充当。例如"众星北流",主语是"众星",由名词充当,没有活用。"流",动词作谓语,
没有活用。但是"北”是方位名词,却作了"流”的状语,这就与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相悖了。故
应该在"北"前加一个"向"字,翻译成"向北",即名词作状语。
2.掌握古代汉语的搭配规律。
⑴句中一定要有谓语。如"帝鞭马长鹫至湖城"中,"帝鞭马"实际上是个短句,少了一个谓
语,所以"鞭"应该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抽打”。这就符合了"句中一定要有谓语”的原则。
(2)名词放在谓语前作状语。如"此水东流"句,其中"东"字是方位名词,位于谓语"流"之前,
作"流"的状语,所以译为“向东"。这就符合了“名词放在谓语前作状语"的原则。
⑶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有时是介词结构作补语)。我们以前在课文中学过的“刑于寡妻"
中,"刑”是名词,是"榜样”的意思,但是由于后面接了一个由"于"引导的介词结构,所以活用
为动词,译为“做榜样",这就符合了"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的原则。
考向五多义实词
“多义实词”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多义实词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多义实词,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由于本考向的【技法指导】涉及多方
面的知识,所以放在本讲最后讲解。
1.本义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基本的意义,称之为本义,如"向"的
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是"跑",等等。
2.引申义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同基本意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词义的引
申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⑴连锁式: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开去,因此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有密有疏。
例如:寒玲本义:冷(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玲引申义:贫寒(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玲引申义:
恐惧,害怕(若是,王以十万戍郑,梁氏寒心)
⑵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展开,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紧密度
相同。例如:
引申义:草木枝干交接处(盘根
/错节)
木W朽"/引申义:关节(彼节者有间,而
篙工黑,刀刃者无厚)
节一一寸之萌耳,卜引申义:季节(清明时节雨纷纷)
而节叶具焉)Z引申义:节操(本图宦达,不矜
、名节)
'引申义:节拍(钿头银篦击节碎)
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3上匕喻义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
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例如:
本义:动物比喻义:勇士(褒义)(今阁
不一的爪子和牙/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牙齿(蚓无爪\比喻义:党羽,帮凶(贬义)
牙之利)(而刻深更多为爪牙用者)
本义:手和脚
比喻义:兄弟
手足f(刑罚不中,则民
(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无所措手足)
多义实词推断“5方法”
(一)语境推断法
利用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这是最主要的推断方法。如《鸿门宴》
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一句,"谢”有多个义项,“辞别、告辞""道歉、谢罪""感谢""谢绝""告
诉”等,结合语境分析,当天项羽已决定攻打刘邦,所以说“明天早晨一定要早些亲自来向项王
道歉",由此可知,此处的"谢"应为"道歉、谢罪”的意思。
(二)联想推断法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大都能在所学课文中找到印证。因此,我们要善于联系课
内所学实词的含义,推断试题中实词的含义。如"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宣许
之,,中的,,故事,,,联系教材《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推断"故事"的意义为"先例,
旧例”。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我们还可以联系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文言实词的
含义。如"楚悼王素闻起贤"中的"素",联系成语“素不相识”可推断意为“一向"。
(三)句式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
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进行分析,就可以推知
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如“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从句式结构来看,"小忿"与"大信"相对,
根据常用字"信"的意思,由此可推知,"忿"就是"愤怒"的意思。
(四)语法推断法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划分句子成分和寻找搭配关系的方法,明确文言实
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
1.划分句子成分法。如《隆中对》中“信义著于四海","信义"作主语,可判断"信”是名词,
为“信用"之意;《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烟涛微茫信难求","信"作状语,实在;《屈原列传》
中"楚王贪而信张仪","信"作谓语,信任。
2.看搭配。如《陈涉世家》中“辍耕之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
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
(五)通假推断法当遇到一个句子中某词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的
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如"都御史周
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中的"趣",通"促",意思是"催促"。又如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中的"说"应该为通假字,通"悦",解释为"高兴”。
典例漏析
1.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其级七千有余D.纵一苇之所如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知",通"智",智慧。句意: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B."圜〃,通"圆〃,圆形。句意: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圆形的。
C."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句意: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D.没有通假字。句意: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
故选D。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B.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C.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D.厚币委质事楚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畔"同"叛〃,背叛。句意:不顾及(皇上施与你的)恩情与(臣子应守的)道义,背叛主上,背离
亲人。
B.指,通"旨",意旨,旨趣。句意: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
C.没有通假字。句意: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
D.质,同"贽",见面礼。句意: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
故选Co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人穷则反本B.靡不毕见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离骚”者,犹离忧也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反"通"返〃,返回,句意: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
B."见"通"现",显现,句意:无不都显现;
C.无通假字,句意:诚实对待君主反而被怀疑,忠诚却被奸臣诽谤;
D."离"通"罹",遭遇,句意: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愁。
故选C。
4.下列句中加点字都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隰则有泮②何敢助妇语③但为君故④举酒展客
⑤西望夏口⑥契阔谈谯⑦终期于尽⑧箱第六七十
A.①②⑤⑥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⑦D.①④⑥⑧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泮"通"畔",边岸。
②没有通假字。
③没有通假字。
④"属"通"嘱",劝酒。
⑤没有通假字。
⑥嘴"通"宴",宴饮、宴会。
⑦没有通假字。
⑧"帘"通"奁",古时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综上分析可知,只有①④⑥⑧含有通假字。
故选D。
5.下列各句子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当察乱何自起?起于不相爱。②譬如为山,未成一簧。③世世以济澹觥为事。
④其脆易泮,其微易散。⑤客得之,以说吴王。⑥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⑧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
A.①③⑥⑧B.②④⑤⑦C.①④⑥⑦D.②③⑤⑧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句意:尝试考察混乱从那里产生,起源于人与人不相爱。"当",通"尝",尝试。
③句意:世世代代以在水中漂洗棉絮为业。"统",通"纺",棉絮。
④句意: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泮",通"判'分离,消解。
⑥句意: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然",通"燃",燃烧,燃起。
⑧句意:看待别人就象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有了。"亡",通"无",没有。
①③④⑥⑧都有通假字。
故选A。
6.下列选项中,不全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B.我世世为济僻统若火之始然
C.日余食赘行故不孝不慈亡有
D.以说吴王当察乱何自起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内",通"纳〃,纳交,词组,结交。
B."觥",通"纺",绵絮;"然〃通"燃〃,燃烧。
C."行",通"形〃,形体;"亡"通"无",没有,不存在。
D."说",通"悦、取悦;"当"通"尝",尝试。
故选A。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采"通"彩〃,五色。
B."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
C.无通假字。
D."冯"通"凭",乘的意思。
故选Co
8.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B.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C.知者不惑,仁者不忧D.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然,通"燃",燃烧。
C.知,通“智”,聪明。
D.泮,通“判”,分离。
故选Bo
9.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共其乏困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③距关,毋内诸侯
④范增数目项王⑤失其所与,不知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⑦拔剑切而啖之⑧张良出,要项伯⑨今日往而不反者
A.①③④⑤B.②⑤⑦⑨C.②④⑥⑧D.①③⑤⑧⑨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共其乏困"是说“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共",通"供",供给。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是说"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削减,将会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阙、通"缺",侵损。
③“距关,毋内诸侯"是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队进来"。"距'通"拒",把守。"内",
通"纳”,接纳,使……进入。
⑤“失其所与,不知"是说"失去盟友,是不明智的"。"知",通"智",明智。
⑧“张良出,要项伯”是说"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通、通"邀",邀请。
⑨“今日往而不反者''是说"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反",通"返",返回。
可见,①②③⑤⑧⑨含通假字,④⑥⑦不含通假字。
故选D。
10.下列成语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久假不归B.不刊之论C.文不加点D.补天浴日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假",古义指借;今义是真的反义词,意为虚假,不真实。
"久假不归”的意思是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B."刊",古代指消除刻错了的字,今义指排印出版。
"不刊之论''的意思是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
可击。
C."点",古义指涂改,今义是液体的小滴。
“文不加点〃的意思是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D.无古今异义现象。"补天浴日”的意思是指女蜗补天和羲和浴日;比喻功勋极大,无可比拟。
故选D。
1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耳克己复礼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以辅万物之自等而不敢为
D.跨者不行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一日克己复礼”翻译为:一旦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一日〃,古义,一旦;
今义,一天。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翻译为: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千里",古今同义,
一千里路。
C."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翻译为: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自然〃,古
义,自然本性,今义,指自然界。
D.“跨者不行”翻译为: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不行"古义,行走不稳;今义,不可以,不
被允许。
故选Bo
12.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句意: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
的人。
B.句意:如果没有蛇、鳍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寄托",古义:寄身,
容身。今义:指托付或把情感、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某事物上。
C.句意: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
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故选D。
13.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B.致知在格物
C.小子何莫学夫诗
D.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一日〃,古义:一旦;今义:指一昼夜;表示过去的某一天等。
B.无古今异义词。
C."小子",古义:指学生们;今义:意思是指年幼的男孩子。
D."几成〃,古义:几乎要成功了;今义:一数为另一数的几成,泛指比率。
故选Bo
1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B.卿卿之心,仁之端也
C.何不虔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D.强行者有志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大学",古义: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今义:高等教育的学校。古今异义。
B."恻隐〃,指哀痛,怜悯。古今同义。
C."虑〃,古义:用绳结缀;今义:思考。古今异义。
D."强行",古义:勤勉而行;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古今异义。
故选Bo
1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
C.非蛇鳍之穴无可考生者,用心躁也。
D.木直中绳,口以为轮,其曲中规。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博学〃,古义,广泛的地学习;今义,形容一个人的学识渊博,古今异义。
B.“弟子〃,古今同义,均指学生。
C."寄托〃,古义,寄身,容身;今义,指托付或把情感、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某事物上,古
今异义。
D."以为",古义,把……制成;今义,认为,古今异义。
故选Bo
16.下列各句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A.士不可以不弘毅B.诗可以兴,可以观
C.刑于寡妻,至于兄弟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B."可以":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能。
c."至于〃:古义,至U;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D.“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故选A。
17.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申之以孝悌之义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B.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没有钱财。
D.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十一,数字。
故选Co
18.下列选项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是()
A.①九岁不行②至于成立B.①急于星火②于是饮酒乐甚
C.①臣以供养无主②况臣孤苦D.①望美人兮天一方②臣之辛苦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不行",古义,不能行走;今义,不可以。"成立〃,古义,长大成人;今义,创立、建立。
B."星火〃,古义,流行的光,比喻急迫;今义,微小的光。“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连
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D."美人",古义,有才德的人;今义,外貌美丽的女子。“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
心劳苦。
故选Co
19.下列句子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①鸳马十驾②蚓无爪牙之利③古之学者必有师④其出人也远矣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⑥师不必贤于弟子⑦恍惊起而长嗟
A.①③⑦B.①④⑦C.③④⑥D.④⑥⑦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爪牙",古义:爪子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所以",古义:表原因或方式手段;今义:表结果。
"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①④⑦中无古今异义词。
故选Bo
2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强行者有志B.或不免于济港觥C.7耳克己复礼D.可以群可以怨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古义:竭力实行。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
B.古今同义:免不了。
C.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D.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能够。
故选Bo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1)不如须奥之所学也(2)今之众人(3)小学而大遗(4)自露横江
(5)凌万顷之茫然(6)杼承狼籍(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8)今所经中岭及中黑
(9)望差人兮天一方(10)胡肯之强(11)吾丛而师之(12)下有红光到援承之
A.(2)(3)(6)(7)(10)(11)B.(1)(2(4)(5)(8)(12)
C.(2)(3)(4)(5)(9)(11)D.(2)(4)(8)(9)(10)(12)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1)"须臾",古今都是“片刻",表示时间短。
(2)“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3)“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教育小学生的教育机构。
(4)“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5)“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6)“杯盘",古今都是杯子和盘子。
(7)“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8)"山巅",古今都是山的最顶峰。
(9)“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外
貌美丽的女子。
(10)“筋骨”,古今都是指筋肉和骨头。
(11)“从而",古义:跟从然后/今义: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12)"动摇",古义:晃动/今义:改变。
(1)(6)(8)(10)不是古今异义。
故选C。
22.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昼夜勤作后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嫡姻D.便可白公婿,及时相遣归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出入"本指出去和进来,反义关系,偏取“入"。
B."作息”本指操劳和休息,反义关系,偏取“作
C.”婚姻〃为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今义为结婚的事情或
男女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D."公姥〃本指公公和婆婆,近义关系,偏取"姥"。
故选C。
23.下列各句中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①其日马牛嘶,新妇入青庐②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③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④否泰如天
地,足以荣汝身⑤昼夜勤作息,伶傅萦苦辛⑥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A.①③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马牛"偏"马";③"父母"偏"母","弟兄"偏"兄";⑤"作息"偏"作"。其他各句中没有偏义复词。
故选A。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全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①以先国等之急而后私仇也
②备他盗之可△与非常也
③寻常巷叫.人道寄奴曾住
④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濯皆
⑤昼夜勤年后,伶傅萦苦辛
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用殂
⑦否奉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⑧我有亲文耳,性行暴如雷
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⑦C.③⑥⑦⑧D.④⑤⑥⑧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中偏义复词的能力。
①"国家",偏义在"国","家'是衬字。②"出入",偏义在"入","出"是衬字。③"巷陌",偏义在
"巷","陌"是衬字。④“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
⑤"作息",偏指"作"。⑥"崩殂",同义复词,都是"死亡"的意思。⑦"否",坏运气。"泰",好运
气。⑧"父兄",偏指"兄"。
④⑥是同义复词。
故选A。
25.选出下列诗句中全部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
①便可白公姥②贵贱情何薄③我有亲父兄④可怜体无比⑤昼夜勤作息⑥女行无偏斜⑦
进止敢自专⑧留待作遗施
A.①③⑤B.①③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车协议样本
- 躯体感觉障碍病因介绍
- 苔藓样念珠状疹病因介绍
- 药物性肾损害病因介绍
- 内蒙古通辽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质量测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中考地理总复习八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材知识梳理
- 畜禽粪便+尾菜膜覆盖好氧堆肥技术规范
- (参考)塑料壶项目立项报告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重组卷(统编版)-A4
- 2023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 创业修炼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离职分析课件
- 学前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与实践
- 专题05《狼》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通关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 资质升级方案
- 湖南长沙市湘一芙蓉二中学2023-2024学年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概论全套教学课件
- 人大法工委工作总结
- 科技馆科普服务工作总结报告
- 博物馆解说员职业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