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常州市常州联盟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两千多年来,孔丘一直被世人尊称为孔子,这已是妇孺皆知的常识。但是,孔丘为什么会被尊称为孔子呢?学者大概有两种见解。一种以大名鼎鼎的《论语正义》为代表,认为“子”本指男子,而孔丘是男性,所以就被尊称为孔子。“子”的本意指婴儿,婴儿有男有女,“子”未必一定就指男子,所以“男子称子说”不可能成立。第二种是近现代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孔丘因道德崇高,学问伟大,所以其弟子后学都尊称他为孔子,久而久之,成为后人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这种意见恐怕也难成立:其一,春秋时代道德崇高,学问伟大者,远不止孔丘一人,例如孔子入室弟子颜回,虽然道德学问都非常了不起,却不能尊称为“颜子”。根据传世文献,战国时代才尊称颜回为“颜子”,而这是违反春秋礼制的,说明战国时代周礼已荡然无存。其二,春秋时代华夏大国的一些普通的公卿,例如鲁国的公卿“三桓”,也被尊称为“某子”,但他们并没有什么崇高的道德、伟大的学问。所以,孔丘被尊称为孔子,“男子说”和“道德学问说”,都难自圆其说。“子”在西周时代是对部分诸侯的贬称。据春秋传世文献,大体上,华夏大国诸侯称“公”也称“侯”;诸侯称霸者则称“伯”;华夏小国诸侯和蛮夷戎狄诸侯,则笼统称“子”或称“男”,其中“男”爵的地位似乎更低。蛮夷戎狄诸侯,则无论大小一律称“子”。春秋初期出现了新情况,以文明之国、强大之国自居的华夏大国,将自己的公卿视作华夏小国之君和蛮夷戎狄之君,有提高华夏大国诸侯政治地位的意思。尊称华夏大国公卿为“子”的最早例子是《左传·隐公四年》中卫国君子尊称该国公卿石碏为“石子”,因为石碏选择国家大义。后来,这就成为惯例。只要是华夏大国的公卿,不管道德学问如何,对国家有无功劳,都可以被尊称为“某子”。孔丘虽是商汤苗裔微子之后,但早已家道中落。其父叔梁也只是鲁国的一个乡邑大夫,而孔丘又是他父亲的小妾所生的幼子,无权继承父亲的爵位和官职,所以孔丘的政治、经济地位与平民百姓相差无几。按照春秋礼制,他是不够资格被尊称为“子”的。但在鲁定公十年,情况发生了改变。这年,孔子居然以庶姓身份,直接担任了鲁“相”,是公卿上大夫。按照春秋礼制,孔丘既然做了华夏大国鲁国的公卿,就可以被尊称为“孔子”了。所以孔丘被尊称为孔子,与其性别、道德学问无关,只与他的官爵有关。孔丘被尊称为孔子,首先是春秋时代官本位思想的反映。孔子帐下弟子,颜回、闵子骞、原宪三位,都坚决不肯做官,所以他们都不可以被尊称为“某子”。但《论语》中有尊称闵子骞为“闵子”的语录(《先进篇》),根据春秋礼制和闵子骞根本没有做官的经历,我们就可以推知,那个“闵子”应为辗转抄写刊刻之误。孔子部分设帐弟子,后来做了华夏大国的公卿,按照春秋礼制,都应该被尊称为“某子”,但是包括《论语》在内的传世文献,都直接称他们的表字,没有尊称他们为“某子”,只有曾参一直被尊称为“曾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子夏、子张、子贡等人,虽然无比崇拜孔子,但是迫于现实压力,最后客观上都背弃了老师和孔学,转而去做了法家、兵家、纵横家的“开山祖师”,只有曾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继续传经。曾子一派人认为,子夏等人不应该继续得到特别的尊敬,所以在整理文献时,把原始记录中尊称他们为“某子”的地方,统统改为直接称呼其表字,略略有点敬意罢了。孔丘被尊称为孔子,也是华夏本位思想的反映,显示了华夏文化的优越感。当时华夏之国如东夏的鲁国、齐国、卫国等,没有一个国家的实力可以与楚国抗衡,但上述自视为大国其实只是中等国家的公卿却可以称为“某子”,而楚人因是蛮夷戎狄,即便是国君也只能身处低位。再如南方吴国与周王国是兄弟之国,但是因为吴国久居南蛮之地,华夏诸国一直视之为蛮夷戎狄,所以吴国也是子爵之国。孔丘被尊称为孔子,还是华夏大国实力地位的反映。例如春秋时代的杞国为大禹之后,自然是华夏之国,但是因为国力太弱,其国君就一直被贬称为“杞子”。孔子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开始设帐授徒,没有官职,弟子只能尊称他为“先生”。鲁定公十年担任鲁国公卿后,弟子则尊称他为“孔子”“夫子”“君子”“子”,其间相距大约二十年。可是我们今天读孔子的传世语录,任何一章都尊称孔丘为“孔子”“夫子”“君子”“子”,难道孔子设帐的前二十年中就没有留下任何语录吗?古今整理文献有个通例,就是用人家最后的最高的职务或者死后的谥号来称呼他。那么后人整理孔子语录时,应该是把起初尊称孔子为“先生”的语录,统统改为尊称“子”“孔子”“夫子”或“君子”了。春秋战国时代,孔子是最早设帐授徒的思想家、政治家,诸子百家都比孔子晚。孔子去世,墨子才生。老子虽然比孔子年长,但是《老子》一书并非老子一人所作,而是战国末期思想家的作品,可能是假托老子而为名,旨在方便传世而已。孔子的语录,恐怕是继《诗》《书》《礼》《易》《乐》《春秋》之后,最早又十分重要的文献,所以战国诸子无论是否赞成孔子,没有不读孔子语录的,战国时代孔子语录,特别是《论语》就已经经典化。由于孔子弟子经常简称孔子为“子”,孔子设帐弟子、墨子、孟子、庄子等,就都不可以单独称“子”,而只能尊称“某子”。孔子之子孔鲤、孙孔伋,都是战国初期的公卿大夫和大学问家,因为孔子,他们不仅不能被尊称为“子”,称为“孔子”更不行,所以传世文献大多称其表字伯鱼、子思,以略表敬意。(摘编自吴天明《孔丘为什么被尊为孔子》,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孔丘被尊为孔子的原因,《论语正义》持“男子称子说”,大多数学者反对此说法,他们认为是孔丘道德崇高、学问伟大。B.尊称华夏大国公卿为“子”,最早的例子是卫国的石碏,其后还有鲁国的“三桓”,其实他们并没有了不起的道德学问。C.从庶姓身份直接担任鲁国的“相”,成为公卿上大夫之后,孔丘才可以被尊为孔子,这是当时社会尊尊贵贵的礼制决定的。D.孔丘是鲁国的公卿,却可以与大禹之后的杞国国君一样都获得“某子”的称谓,反映了华夏诸国文化与国力上的等级差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的弟子闵子骞没有做过官,但《论语·先进篇》中却称他为“闵子”,很可能是后人辗转抄写刊刻时漏了一个“骞”字。B.子夏、子张、子贡等人后来开宗立派,创立了法家、兵家、纵横家,所以曾子一派整理《论语》时直接称呼其表字以表敬意。C.孔子设帐授徒在任鲁国公卿之前,而传世语录中没有尊称他“先生”的,可以推测后人在整理文献时,按照惯例做了修改。D.孔子弟子、墨子、孟子等诸子百家只能被尊为“某子”,因为在经典化的孔子语录中,孔门弟子已经把孔子简称为“子”了。3.根据材料观点,对图中诸侯国国君的称谓,不正确的一项是()春秋列国形势图A.秦伯B.晋侯C.楚公D.越子4.材料中多处引述文献,这对论证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5.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子”的称谓对象的流变。【答案】1.C2.B3.C4.运用文献来证实:例如用《左传·隐公四年》里石碏的例子来论证“子”的称谓在春秋发生了变化。运用文献来证伪:例如用“三桓”被尊称为“子”来驳“道德学问说”。5.西周时期,“子”是对华夏小国诸侯和蛮夷戎狄诸侯的称谓;春秋初期,“子”还可以用来称呼华夏大国的公卿;战国以后,“子”可以用来称呼公卿大夫及道德崇高学问伟大者。【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分析运用的能力。A.“大多数学者反对此说法”错误。第二段内容只提到“第二种是近现代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大多数学者赞同“道德说”,并没有明确表示反对“男子称子说”。B.“其后还有鲁国的‘三桓’”错误。根据文本可知,鲁国的“三桓”是春秋时代的例子,卫国的石碏是春秋初期尊称华夏大国公卿为“子”的最早例子,所以鲁国“三桓”不在“其后”并且不是称华夏大国公卿为“子”的例子。D.“反映了华夏诸国文化与国力上的等级差异”错误。杞国国君被称为“杞子”是因为其国力太弱,反映了华夏诸国国力上的等级差异,而孔子被尊称为“孔子”是因为他担任了鲁国的公卿,并没有反映华夏诸国文化与国力上的等级差异。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所以曾子一派整理《论语》时直接称呼其表字以表敬意”错误。曾子一派整理文献时把尊称子夏等人的地方改为直接称呼其表字,不是因为他们开宗立派,而是因为他们背弃了老师和孔学,不应该继续得到特别的尊敬。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图表的能力。C.根据原文“楚人因是蛮夷戎狄,即便是国君也只能身处低位”可知,楚国国君应称为“楚子”而不是“楚公”。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①根据“尊称华夏大国公卿为‘子'的最早例子是《左传·隐公四年》中卫国君子尊称该国公卿石碏为‘石子'”可知,用石碏称为“石子”事例,论证“子”的称谓在春秋发生了变化,从对部分诸侯的贬称演变为可以尊称华夏大国的公卿;②根据“春秋时代华夏大国的一些普通的公卿,例如鲁国的公卿‘三桓’,也被尊称为‘某子’,但他们并没有什么崇高的道德、伟大的学问”可知,用“三桓”被尊称为“子”的例子来反驳“道德学问说”,即被尊称为“子”并非因为道德崇高和学问伟大。【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根据原文“‘子'在西周时代是对部分诸侯的贬称……华夏小国诸侯和蛮夷戎狄诸侯,则笼统称‘子’或称‘男’”可知,西周时,“子”是对华夏小国诸侯和蛮夷戎狄诸侯的称谓;②根据原文可知春秋初期出现了新情况“只要是华夏大国的公卿,不管道德学问如何,对国家有无功劳,都可以被尊称为‘某子’”,“子”用来称呼华夏大国的公卿;③根据原文“根据传世文献,战国时代才尊称颜回为‘颜子’”“孔子之子孔鲤、孙孔伋,都是战国初期的公卿大夫和大学问家”,他们本应称“子”,但由于孔子的缘故才不能被尊称为“子”,说明战国以后“子”的称谓范围进一步扩大,可以用来称呼公卿大夫及道德崇高、学问伟大者。(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纪念(节选)孙犁住在定县的还乡队回村复辟。为了保卫农民的斗争果实,我们队伍开来了。一清早,我又到小鸭家去放哨。她家紧靠村南大堤,堤外面就是通火车站的大路。她家只有两间土坯北房,出房门就是一块小菜园,园子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柳树。这些年,每逢情况紧张的时候,我就爬到柳树上去监视敌人的来路。这柳树是我的岗位,又是我多年的朋友。柳树的叶子黄了,小菜园里满是整整齐齐的大白菜。小鸭的娘刚刚起来,正在嘱咐小鸭,等门楼醒了给他穿好衣服。随后她就忽地一声把门开开,嘴里叼着用红铜丝扭成的卡子,两手梳理着长长的头发,一看见我,就笑着说:“呀!又是老纪同志,快到屋里暖和暖和。”“你好吧,大嫂!”我说,“今年斗争,得到了什么果实?”她把头发卡好,抬手指着家前面的园子说:“分了这三亩园子。它在大恶霸陈宝三手里待了十年,现在又回来了。地多了,明年咱要好好种!叫恶霸们看看,是他们种得好,还是咱穷人种得好!”她回手关上门说:“纪同志,咱们回来再说话吧,我赶集去!”说完转身走了。我望着她那壮实的身子和那比男子还要快的脚步!不一会儿,老远传来了母亲喊小鸭的声音。母亲回来了,提着一个大柳罐,满脸红光,头发上浮着一层土。她说:“鸭,我在集上买了几十斤山药。我们娘儿俩去把它抬回来。”正赶上我要下岗,小鸭就说:“叫纪同志和我抬去!”我和小鸭把山药抬回来。我这么高她那么小,我紧紧拉着筐系,不让筐滑到她肩上去。她一路走着笑着,到了家里,她娘留我吃饭,我在她家屋里坐了一坐。屋里比夏天整齐多了,新安上一架织布机,炕上铺着新席,母亲说,都是用斗争款买的。门楼那家伙却不言不语地摘下他自己造的木枪来。那枪做得很不高明,只是一根弯榆木棍,系上了一条红布条子。我只能夸好,小鸭在一旁笑了,母亲也笑着说:“纪同志,你知道他是什么心思吗?夏天,你在这里不是答应给他一支枪吗?后来你就走了。他整天磨翻你记性坏,赌气自己做了一支,这是拿出来叫你看看,羞臊你哩!”我赶紧说:“这怨我记性坏,回头我们做一支!”母亲这时才红着脸说:“纪同志,有个事和你商量商量,俺家他爹,出去了这就九年了,老也没个音讯,也费心给打听打听!”我说:“这好办,我们去封信打听打听。大嫂,不要结记,队伍开远了,交通又不方便,接不到信是常有的事。我也是八九年没和家里通信了。”“纪同志不是东北人吗?有人说俺家他爹也跟着吕司令开到东北去了。”“很有可能,那里来信不容易。”我说着告别了出来,想着一定要给小鸭的爹写封信,告诉他:他的孩子长大了,这样聪明;老婆进步了,这样能干;家里的生活变好了,一切是这么可羡慕,值得尊敬。他该是多么愉快!晚上,我又到小鸭家放哨,小鸭听见动静就跑出来,说:“纪同志,俺爹来信了!”“怎么这样巧,拿来我看看净写的什么?”母亲也掩饰不住快乐的心情,把信交给我,并且把灯剔亮。我把信看了一遍,这是走了很远路程的一封信,信封磨破了,信纸也磨去了头,还带着风霜雨露的痕迹。可是,别提信上的言词是多么热情激动!我拿着信纸,好像握着一块又红又热的炭。不只小鸭的母亲吓得脸烧红了,我的心也跳起来。上面写着他在这八九年里,走遍了河北、山西、陕西,现在又开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上面写着他怎样和日本鬼子作战,现在又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战,现在已经升为营长;上面写着他们解放了东北多少万苦难的人民,那里的人民十四年经历的是什么样的苦难!上面写着他身体很好,胜利的日子就要到来;上面写着希望妻子进步,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和反顽的斗争;上面问到小鸭长得怎么样了……小鸭嘻嘻笑着,指一指门楼说:“上面没提他!”“那时他……”母亲像是要安慰门楼,说着脸红了。我明白那意思是,爹走的时候,门楼还在娘肚子里,出远门的人,恐怕是忘记临行时遗留的这块血肉了。我回到我的岗位上去。想到我的同志们解放了我的家乡,我分外兴奋。天已经黑了,星星还没出全。我把身子靠在那根大干上,把背包架在老鸹窠里,把枪抱紧,望着堤坡那里。夜深了,月亮升上来,照亮半个窗户。我听见门楼像大人一样呼呼地酣睡,像是小鸭翻了一个身,说:“多讨厌呀,人家越睡不着,他越打呼噜!”“鸭,明天我们给你爹写一封信吧!”母亲问。“叫他回来吗?”“干么叫他回来!把家里的事情和他学说学说。写上咱家新添了三亩地。”“对!给爹写封信,娘,我们给信缝一个布信封吧,布信封就磨不破了。”过了一会儿,小鸭又说:“娘!我看还是叫爹回来吧,听说陈宝三的大儿子参加了还乡队,要领着人回来夺地哩!”“不要听他们胡嚷嚷!”母亲说,“有八路军在这里,他们不敢回来。天不早了,快睡吧。”从此就听不见母女两个的交谈,月亮也落下去。我望一望那明亮的三星,很像一张木犁,它长年在天空游动,密密层层的星星,很像是它翻起的土花、播撒的种子。母子三个睡熟了,听他们的鼻息睡得很香甜,他们的梦境很远也很幸福。我想到战斗在我们家乡的雪地里的同志们。我觉得肩头加上了很重的东西,我望着很远的西方。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修改于河北博野县史家佐村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富有个性化色彩,如“呀!又是老纪同志,快到屋里暖和暖和。”“叫恶霸们看看,是他们种得好,还是咱穷人种得好!”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真实地塑造出一个真诚淳朴、坚强乐观的军属形象。B.门楼拿出自己做的枪来“羞臊”“我”的情节,使人既能体会到革命精神的传承,还能感受到战争年代短暂的祥和与安宁。C.小说中两次提到战斗在“我”家乡的同志们,是为了强调“我”对家乡解放的兴奋之情。D.小说中“把枪抱紧”的细节,表现“我”保卫家国的警惕、专注的心理,也表明“我”深刻意识到保家卫国的责任重大。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增加了语言的张力,如“我拿着信纸,好像握着一块又红又热的炭”,运用比喻手法,语言生动形象。B.“我”读小鸭父亲来信的情节,将信件的内容以举例说明的形式全部呈现,表现了革命者的自豪和喜悦之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C.文章没有大幅叙述战争的血腥,而用朴素的语言讲述军民在战火之下的乐观生活,以谈笑从容的态度描摹风云变幻,风趣而不落轻佻。D.文章以有限视角叙事,“我”自身的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人物心理刻画更细腻,情感更动人,情节更真实。8.文中三处画线句子中的“脸红”,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合文本分析。9.金圣叹在品评小说时认为“闲笔”很重要,指出“闲笔不闲,实为妙笔”。所谓“闲笔”是指小说中关于非情节因素的描写,例如茹志鹃《百合花》中关于通讯员的“枪筒”的细节描写是闲笔,却表现了通讯员在战争年代依旧爱美爱自然的乐观精神。请结合文本,举出两个闲笔的例子加以分析。【答案】6.C7.B8.①第一处:因牵挂(思念)丈夫而请“我”帮忙打听时的难为情。②第二处:被信上热情激动的言词感染,以及对丈夫的牵挂。③第三处:说到丈夫离家前自己怀着门楼这件事的羞涩。9.①“小菜园里满是整整齐齐的大白菜”是闲笔,却侧面写出了军属在打倒恶霸分土地后勤劳能干、乐观积极的美好品格。②“屋里比夏天整齐多了,新安上一架织布机,炕上铺着新席”,环境描写是闲笔,但是“整齐”和两个“新”字,表明在斗争胜利后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对家乡解放的兴奋之情”错误。根据文中“想到我的同志们解放了我的家乡,我分外兴奋”“我想到战斗在我们家乡的雪地里的同志们。我觉得肩头加上了很重的东西”可知,第一次主要是兴奋之情,第二次更多的是体会到了自己肩头的责任。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B.“举例说明的形式全部呈现”有误。根据“上面写着他在这八九年里……上面写着他怎样和日本鬼子作战……上面写着他们解放了……上面写着他身体……上面写着希望……上面问到小鸭……”可知,采用铺排和排比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复渲染;“全部”也不准确,只是呈现了主要内容。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①第一处的“脸红”,是母亲想和“我”商量商量,请“我”打听打听“俺家他爹”的音讯,因为要麻烦“我”请“我”帮忙,而觉得不好意思,故而脸红。②第二处的“脸红”,是母亲在看到丈夫的信后,看到信上丈夫写自己八九年间的跌宕不平凡的革命经历,心中激动不已,被丈夫信中热情洋溢的语言感染,同时,也有对丈夫八九年间经历诸多战争,辗转各地的奔波劳累的担忧和挂记,是因为激动和牵挂而脸红。③第三处的“脸红”,是母亲想要安慰门楼,却想起他还没有出生时,丈夫已经离家参加革命,想起自己当年怀着门楼的事,因为羞涩而脸红。【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首先弄清题干中有关“闲笔”的知识,“闲笔”指与主要情节无关,但却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精神的句子。①“小菜园里满是整整齐齐的大白菜”,表面写的是菜园中种植的白菜排列整齐、长势喜人,貌似闲笔,其实写出了白菜的种植者——作为军属的小鸭的娘,在经过斗争从恶霸手中夺回土地后,十分珍惜斗争的成果,通过勤劳耕作使菜地丰收在望,从侧面突出了她的积极上进,能干肯干。②“屋里比夏天整齐多了,新安上一架织布机,炕上铺着新席”,是“我”进入小鸭家的屋里后看到的室内环境,屋内更加整齐,布置也进行了更新,貌似闲笔,实则和斗争前的夏天室内的布置形成对比,斗争后,家里的条件改善许多,家里的生活也更加好起来。③“我望一望那明亮的三星,很像一张木犁,它长年在天空游动,密密层层的星星,很像是它翻起的土花、播撒的种子”,是“我”在听过母女二人的交谈之后看到的夜空中的景象,“我”守护着这里的百姓,保护着斗争得来的成果,把“星星”比作“木犁”“翻起的土花”“播撒的种子”,貌似是闲笔,实则体现了孙犁“荷花淀派”作品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也可以看出“我”在靠着树干站岗时内心的美好想象,体现了“我”对革命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吾粲传魏晋·陈寿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吴录曰: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迁为长史,治有名迹。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黄武元年,与吕范、贺齐等俱以舟师拒魏将曹休于洞口。值天大风,诸船绠绁断绝,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或覆没沉溺。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他吏士恐船倾没,皆以戈矛撞击不受。粲与黄渊独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为船重必败。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还,迁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诣,粲教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粲募合人众,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入为屯骑校尉、少府,迁太子太傅。赤乌中,遭二宫之变,孙权欲废太子孙和,而立鲁王孙霸,朝中官员各执一方。粲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违忤孙权,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霸之党人杨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下狱诛。寿评曰:吾粲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选自《三国志·吴书·吾粲传》,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A应龙B以屈伸C为神D凤皇E以嘉F鸣为贵G何必H隐形I于天外J潜鳞K于重渊L者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上奏表,与《出师表》“临表涕零”的“表”词义不同。B.奇,感到惊奇或认为奇特,与《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的“异”用法不同。C.迁,文中指升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则为贬官之意。D.二宫之变,是三国时期东吴太子孙和与皇子孙霸争夺储君之位而引发的事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粲风姿从小就被人欣赏,长大为官后以其出色治迹而任长史。B.洞口之战,吴水军遭遇大风,战士落水,吾粲不顾危险,坚决救援落水者。C.吾粲因坚持嫡庶之分得罪孙权,又因接连上表进谏终遭孙霸陷害。D.从陈寿的评价看,既有对吾粲正直人格的称颂,也有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2)“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14.处士谢谭对吾粲的邀请先是拒绝,后来“欣然与谋”,吾粲是怎样做到的?请加以概括。【答案】10.DGJ11.B12.A13.(1)吾粲虽说出身寒微,却与同郡陆逊、卜静等人地位声望一样高。(2)吾粲说:“船沉了,我们就应一起去死!别人陷入绝境,怎能抛弃他们呢?”吾粲与黄渊救活的有一百多人。14.①晓之以理,耐心开导;②动之以情,亲自登门邀请。【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应龙因为能屈能伸而成为神灵,凤凰因为善于鸣叫而被人所贵重,你为什么一定要隐身藏迹于天外,潜伏鳞甲于深渊呢?“夫”是句首发语词,与后文中间不停顿;“以……为”是固定结构,“神”后D处断开;“应龙以屈伸为神”与“凤皇以嘉鸣为贵”结构对称,G处断开;“隐形于天外”和“潜鳞于重渊”是对称结构,应独立成句,从两句中间J处断开。故选DGJ。【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表,动词,上奏表/名词,指本表。句意:便上表朝廷,奏请吾粲为曲阿县县丞。/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B.错误。都是形容词意动用法。奇,感到惊奇或认为奇特/异,感到奇异。句意:孙河为吾粲的气概感到惊奇。/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C.正确。句意:回来后,吾粲升任会稽太守。/在被贬官前往蓝关的途中,写这首诗给侄孙韩湘看。D.正确。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长大为官后以其出色治迹而任长史”错误,原文是“迁为长史,治有名迹”,是指升为长史后,治理有声名政绩。故选A。【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起孤微”,出身寒微;“比肩齐声”,地位声望一样高。(2)“穷”,陷入绝境;“奈何”,怎么;活,形容词作动词,救活。【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①根据原文第三段可知,吾粲在谢谭以疾不诣时,通过教令对其进行劝说。他以应龙以屈伸为神、凤凰以嘉鸣为贵作比,暗示谢谭不应因疾病等原因就完全隐遁不出,应该积极入世发挥自身才能,以此来启发谢谭改变拒绝的态度。可见,吾粲对谢谭晓之以理,耐心开导。②根据原文第三段“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可知,在发出教令劝说之后,吾粲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多次亲自前往邀请谢谭。这种诚恳且坚持不懈的态度,让谢谭最终感受到了吾粲的诚意,也看到了吾粲对自己的重视,从而改变了最初拒绝的想法,最终欣然与吾粲共同谋划事务。可见,吾粲对谢谭动之以情,亲自登门邀请。【参考译文】吾粲传魏晋·陈寿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县人。吴书记载说:吾粲生下来才几岁,孤城有位老妇人看见他,对他的母亲说:“这个孩子有做卿相的风骨。”孙河任乌程县县长时,吾粲是他手下的小吏,孙河为吾粲的气概感到惊奇。孙河后来做将军,可以自己选拔辖区内的地方官吏,便上表朝廷,奏请吾粲为曲阿县县丞。后升为长史,治理有声名政绩。吾粲虽说出身寒微,却与同郡陆逊、卜静等人地位声望一样高。孙权任车骑将军时,征召吾粲为主簿,外任山阴县县令,后回来在孙权身边任参军校尉。黄武元年,吾粲与吕范、贺齐等人一道率领水军在洞口抵御魏国将领曹休。正好遇到天刮大风,各船的缆绳都被吹断,船只有的漂到岸边,被魏军俘获,有的翻倒沉没。那些还存在的大船,落水未死的兵卒都攀附着船舷大声呼救,船上的其他官兵都怕人多使船倾覆沉没,都用戈矛撞击水中兵卒,不让他们上船。只有吾粲与黄渊让船上的人将落水者拉上船,左右将士认为船只超载定会沉没,吾粲说:“船沉了,我们就应一起去死!别人陷入绝境,怎能抛弃他们呢?”吾粲与黄渊救活的有一百多人。回来后,吾粲升任会稽太守,征召隐士谢谭为功曹,谢谭以身体有病为托词不肯赴任,吾粲开导说:“应龙因为能屈能伸而成为神灵,凤凰因为善于鸣叫而被人所贵重,你为什么一定要隐身藏迹于天外,潜伏鳞甲于深渊呢?”之后屡次前往邀请,谢谭终于愉快地同他谋事。吾粲招募组合人马,被任命为昭义中郎将,与吕岱一起讨伐平定了山越,入朝担任屯骑校尉、少府,升迁为太子太傅。赤乌中,遭遇两宫事变,孙权想废掉太子孙和,然后立鲁王孙霸为太子,朝中官员各自支持一方。吾粲仗义执言,阐明嫡庶之分,违背孙权的想法,要让鲁王孙霸出朝驻守夏口,遣送孙霸同党杨竺不得让他留在京都。吾粲又多次将朝廷纷争的情况告诉陆逊,陆逊当时驻守在武昌,接连上表谏诤。吾粲因此被孙霸、杨竺等人进谗言陷害,被逮捕入狱处死。陈寿评论说:吾粲遭遇厄难,因为正直而丧身,可悲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木末王安石木末北山烟冉冉,草根南涧水泠泠。缲①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备注〗①缲:同“缫”,指把蚕茧放在滚水里抽丝。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一、二两句描写北山烟雾迷蒙、南涧流水泠泠的景象,意境清丽幽远。B.王诗三、四句选用“缲”“割”,用词别致大胆,把白雪缫成绿桑,黄云割成青稻。非常有想象力。C.杨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农人冒雨插秧的农忙场景,一家人干得热火朝天,手忙脚乱。D.两诗语言各具特色,王诗对仗工整,明白晓畅,杨诗善用口语,音韵和谐。16.两诗都写到农事活动,但蕴含的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答案】15.A16.①同:两诗都表达了对农事的关切与对劳动的赞美;②异:王诗重在表达对既有收成的喜悦与对未来丰收的憧憬;杨诗重在表达对农人辛苦劳作的悯恤与对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精神的赞美。【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把白雪缫成绿桑,黄云割成青稻”错。王诗的三、四句是以“白雪”喻蚕丝,以“黄云”喻成熟的稻麦,写蚕茧被缲成白雪般的丝,桑树重新披上绿装;稻田被割尽金黄的稻穗,露出青翠的稻苗,描写了农事的繁忙和农作物的生长。C.“一家人干得热火朝天,手忙脚乱”错。杨诗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了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富有生活情趣。D.“王诗明白晓畅,杨诗音韵和谐”错。王诗虽为绝句,却二二句两两对仗,同时运用“冉冉”“泠泠”叠词,使全诗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杨诗则采用民歌的手法,通篇运用口语,浅白质朴流畅,富有自然、新鲜的意趣。故选A。【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相同点:两诗都写农事与劳动的场景,王安石写蚕茧被缲成白雪般的丝,桑树重新披上绿装;稻田被割尽金黄的稻穗,露出青翠的稻苗,凸显出农家劳动之美,表现了作者的赞美;杨万里则连用“抛”“接”“拔”“插”等动词以及“兜鍪”“甲”等喻体,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农事的关切与对劳动的赞美。这是两诗思想感情的共同之处。②不同点:《木末》三、四句在场景描写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缲成白雪”“割尽黄云”为诗人看到眼前“桑重绿”“稻正青”一派田野风光、满目葱茏后的想象之景。彼时家家户户正为缫丝、收割而忙里忙外,表达了诗人对既有收成的喜悦,而此时鲜绿的桑叶重新挂满枝头,稻苗正在田野里茁壮成长,诗人对未来丰收的憧憬之情跃然纸上。《插秧歌》对农家的感情则更为复杂,“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写农人把斗笠当作头盔,蓑衣当作铠甲,雨水从头上流入脖颈,沾湿了肩胛,展现了他们在雨中辛苦劳作的状态;“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写农妇呼唤农夫停下来吃早饭休息一会儿,但农夫因为专注于插秧,低头弯腰忙碌,没有理会妻子的呼唤,既表达了对他们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精神的赞美,又饱含着对他们辛苦劳作的怜悯与体恤。(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旧日好友重逢宴饮,重话当年情谊是人生一大乐事。曹操在《短歌行》中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这样欢饮畅谈的场景。(2)《梦游天姥吟留别》间接表现天姥山峻拔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于无形中传达出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慨。(4)诗文与酒结缘,似乎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传统,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诗人就借酒抒怀。【答案】(1)契阔谈讌心念旧恩(2)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一尊还酹江月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唐人街(节选)黄雍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浅黄的肤色中亮着扬州的驿马洛阳的石窟长安的宫阙湮远成为一种亲切之后风是历史的萧声倾听如一首梦般柔细的歌18.请根据诗意,选择最合适的两句,作为开头()A.是一所港湾/专泊中国人的乡音B.是一块磐石/镌刻华夏的记忆C.是一所永不屯兵的城堡/汇聚着中国的二十四番花讯D.是一座璀璨的浮雕/亮丽着殷墟仰韶的玄黄釉彩19.请结合诗意,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和内容,从《沁园春·长沙》中选取两个恰当的意象,仿写两句话。要求:句式齐整,结构一致。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浅黄的肤色中亮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8.A19.示例:无须叩问鱼从何处来清澈的江水中翔着无须叩问鹰从何处来广阔的天空中击着【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根据下文“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中的“客”,以及“浅黄的肤色中亮着”中的“浅黄”,可知此诗重点写“唐人街”的中国人,可排除BCD;题目是“唐人街”,选项四句中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点出“唐人街”的意义,“港湾”是供人停泊、驻足的地方,像家一样,表达了对“唐人街”深厚的情感,非常恰当;“磐石”一般形容感情坚定,不容动摇,不恰当;“城堡”强调坚固,不恰当;“浮雕”来形容“唐人街”不恰当,可排除BCD。故选A。【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的能力。先确定意象;再根据例句确定句式为“无须叩问……从何处来/……的……(中)……”;最后根据三个意象的特点,分别确定恰当的词语填好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①、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②。()从赞叹工匠③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④。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摘自《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①超凡脱俗②笃实③既而④探寻B.①出类拔萃②笃实③继而④探寻C.①出类拔萃②淡定③既而④探询D.①超凡脱俗②淡定③继而④探询21.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也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B.工匠精神中深藏着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C.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D.工匠精神中深藏着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答案】20.B21.C【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①处,超凡脱俗:意为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脱离世俗的高雅境界。/出类拔萃:比喻超过聚在一起的同类人或物,多用于形容才德超出众人之上的人。这里指技术超出众人,应用“出类拔萃”。第②处,笃实:忠诚老实,稳重扎实。/淡定:冷静、镇定。这里填入的词要和“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相呼应,而“淡定”偏重于冷静从容,与前述描绘刻苦耐劳的精神不符,应选“笃实”。第③处,既而:副词,一会儿,不久。/继而:连词,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文中有从“赞叹”到“推崇”,应选择“继而”,表示承接前文的发展趋势。第④处,探寻:指勘探、找寻;寻求。/探询:打听询问。这里指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找寻,应用“探寻”。故选B。【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可从逻辑上分析,一般先阐述较为基础、具体的方面,再上升到更高层次、更抽象的方面。“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更侧重于对事物的探究、内心的端正等基础性的修身层面,属于相对具体的生命哲学范畴;而“技进乎道、超然达观”则是在技术基础上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以及拥有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属于更高层次的人生信念范畴。所以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基础到升华的逻辑顺序,应先提及“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再提及“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排除AD;从句式上看,“有……也有……”的句式能够使语句更加连贯且表意清晰,起到并列列举且层次分明的作用,排除B。故选C。22.与下面例句所用修辞手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真没治!”“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哦,香雪》)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②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③主人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良内容网页过滤技术的研究》
- 《刨花板铣削加工粉尘特性及切削参数影响研究》
- 《啤酒企业并购效应研究》
- 小区绿化养护合同
-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智能化管理方案
- 新零售实体店数字化转型策略计划
- 社区服务中心合同信息管理方案
- 个人理财规划咨询服务合同
- 初中生自然探索故事观后感
-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制定与实施方案
- DB43-T 2955-2024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探测技术规范
- 湖南省矢量地图课件模板(各市、区县地图-可编辑、配色)
- 二手房买卖中介服务合同
- 2024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数学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4年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题库及答案(500题)
- 施工监理工作程序方法和制度(含流程图)
- 人教部编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 《食品营销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公安警察工作汇报模板下载
- 确认亲子关系起诉状范本合集
- 网络新闻评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南交通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