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近5年5考)_第1页
2025版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近5年5考)_第2页
2025版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近5年5考)_第3页
2025版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近5年5考)_第4页
2025版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近5年5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四实验探究题(近5年5考)

目录好题精选·练方法典例剖析·理思路【考情综述】实验探究题在陕西近5年中考中连续在17题考查,分值为7~8分,常结合酸、碱、盐的性质与用途、教材实验等综合考查,主要涉及化学用语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现象的描述、猜想判断、废液成分的确定及拓展延伸等知识的考查。【学习交流】(1)步骤Ⅰ是向镁带和少量碳酸钙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如图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镁带逐渐减少,碳酸钙逐渐消失,乙和丙中始终只有无色气泡,再无其他明显现象。则气体X是

,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陕西)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面实验“DIY”的形式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氢气典例剖析·理思路例反应物

2NaOH+CO2===

Na2CO3+H2O(2)步骤Ⅱ是在甲中碳酸钙完全消失后,将甲、乙、丙的导管接口重新进行了连接,如图所示。实验中,当观察到乙中液面下降时,丙中同时产生

,随后结束实验。白色沉淀小组讨论后,确定只有猜想四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丙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Na2CO3;

猜想三:NaOH、Ca(OH)2;

猜想四:NaOH、Ca(OH)2、Na2CO3。①根据化学方程式:A+B→C+D(沉淀或气体或水),猜想反应后物质成分,有两种情况:a.只有生成物;b.生成物及其中一种过量的反应物。猜想一:C(恰好完全反应);猜想二:C+A(A过量);猜想三:C+B(B过量)Ca(OH)2和Na2CO3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②不合理的猜想:反应物不能同时出现在猜想中,或生成物中含有其他元素(反应物中没有)【实验验证】(1)小王同学认为选择无色酚酞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即可验证以上三种合理猜想。你认为不用上述试剂中的

也能达到实验目的。(2)小王同学用三支试管各取少量实验后丙中的溶液,并分别做如下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A中溶液颜色变红,B中无明显现象,C中有气泡生成,则证明猜想

成立。二无色酚酞溶液③构建模型

【拓展反思】实验结束后,将甲、乙、丙中的溶液倒入废液缸中,测得废液的pH=2,则废液中溶质的成分除HCl外,还有

种。3④Ⅰ.几种反应后物质的混合,详见反应后溶液溶质成分的探究作答;

Ⅱ.实验方案评价应考虑的方面:一是否科学合理;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三是否环保、安全、高效;四是否为单一变量【知识补充】1.混合物的成分:A、B、C中的两种或三种,则猜想为①混合物的成分为A、B;②混合物的成分为A、C;③混合物的成分为B、C;④混合物的成分为A、B、C。2.反应后固体或气体成分的猜想(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2)根据物质的颜色判断:如所得固体为黑色,则该固体中一定没有红色的铜。构建模型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材实验拓展探究(近5年5考)1.(2022·陕西)学习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将甲、乙、丙中的无色溶液均倒入洁净的废液缸,发现废液明显变浑浊且呈红色。同学们很好奇,于是接着进行了下列的拓展学习与探究。【反思交流】(1)小组同学做甲图所示实验时,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即停止了滴加稀盐酸,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乙图所示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2)废液呈红色,说明废液显

性。废液变浑浊,是因为倾倒前图丙中的溶液含有

(填化学式)。Ca(OH)2

碱小气球逐渐变大好题精选·练方法类型1HCl+NaOH===

NaCl+H2O【拓展问题】使废液变成红色的物质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2CO3;猜想二:只有NaOH;猜想三:NaOH和Ca(OH)2;猜想四:NaOH和Na2CO3。你认为以上猜想中,不合理的是猜想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验证猜想】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红色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后,发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仍为红色,由此证明了猜想

成立。四一2.(2021·陕西)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

【学习交流】(1)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

色固体,乙中溶液颜色变为

色。(2)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蓝红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无明显现象废液中不含AgNO3实验2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废液中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NaCl(合理即可)【拓展探究】上述实验后,同学们想进行废液的处理与回收,于是将甲、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混合溶液(即废液)澄清透明。同学们认为应该先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和AgNO3,为此,他们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反思评价】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实验2所得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同学们尝试从废液中回收铜,将过量铝粉加入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Al2(SO4)3+3Ba(NO3)2===

3BaSO4↓+2Al(NO3)3Al3+

3.(2024·甘肃改编)某校化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设计实验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三种无色溶液并进行性质实验。同学们设计实验如下:第1兴趣小组:分别用三支试管取少量上述三种溶液,各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1)a中有气泡产生,证明a中溶液是

。(2)b中产生

(填实验现象),证明b中溶液是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稀盐酸Ca(OH)2+Na2CO3===

CaCO3↓+2NaOH第2兴趣小组:为进一步探究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活动。【假设猜想】该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CaCl2;猜想二:有CaCl2和HCl;猜想三:有CaCl2和Ca(OH)2;猜想四:有CaCl2、HCl和Ca(OH)2。第1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疑问,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HCl和Ca(OH)2能反应,不能共存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uCl2溶液,观察现象无明显现象猜想

不成立(2)用镊子将锌粒放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反应后的溶液,观察现象有

产生猜想二成立(3)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一成立三

气泡

【实验探究】为证明其余猜想是否正确,第2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交流评价】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能够得出结论给予表扬,同时指出上述实验探究中有明显的错误。同学们经过反思后发现了错误,错误的原因是

_

_______。化银,则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猜想一成立氯化钙、盐酸均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4.(2024·渭南韩城二模改编)实验小组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学习交流】(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后,将A、B试管中的溶液全部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为了科学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同学们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Ca(OH)2+2HCl===

CaCl2+2H2O【作出猜想】(4)甲同学的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乙同学的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丙同学的猜想:废液中含有

。【分析讨论】(2)混合前,试管

(填“A”或“B”)中的盐酸有剩余。(3)同学们一致认为废液缸内最终废液中一定不存在盐酸,理由是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NaCl若最终废液中存在盐酸,则不能产生白色沉淀A(5)你认为

同学依据预测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合理的。【实验验证】(6)小红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继续向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变

。由此可得出

同学的猜想成立。丙红【讨论交流】同学们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乙同学实验方案及预测现象实验结论甲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自己的猜想成立乙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自己的猜想成立丙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废液,滴到pH试纸上,测得溶液pH=7自己的猜想成立5.为研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渣成分和滤液中溶质成分存在的规律,某同学进行如图实验。充分反应后,将试管①②内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中混合再充分反应后过滤,结果得到滤渣A和无色滤液B。

(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后得到的无色滤液B中含有的物质是H2O和

(填化学式)。(3)设计实验探究滤渣A的成分。【提出问题】滤渣A的成分是什么?Fe+2AgNO3===

Fe(NO3)2+2AgAl(NO3)3【查阅资料】银、铜、铁、铝四种金属中,只有铝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作出猜想】滤渣A的成分为猜想Ⅰ:银、铜;猜想Ⅱ:银、铜、铁;猜想Ⅲ:

。【分析思考】猜想Ⅰ一定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硝酸亚铁被②中过量铝粉反应完,滤渣中一定有铁得到无色滤液B,则①中生成银、铜、铁、铝【进行实验】取两份滤渣样品进行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结论】猜想Ⅲ成立。【反思与应用】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采用的试剂为

。样品加入试剂现象第一份足量

_(填名称)产生气泡,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第二份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_氯化亚铁溶液(合理即可)产生气泡,固体部分溶解稀盐酸(合理即可)6.(2024·西交大附中二模)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整理实验台时,发现有一瓶未盖瓶塞且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据老师回忆:可能是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中的一种。于是同学们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氯化钡和氯化钠的水溶液呈中性。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溶液是NaOH溶液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1)

_该溶液是Na2CO3溶液产生气泡【设计实验】【交流讨论】(2)小李认为方案一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

_

。【实验探究】老师指出方案二也不够严谨。经讨论后,小组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步骤Ⅰ.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滤液B;步骤Ⅱ.向滤液B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3)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滤液B中的溶质为

。氢氧化钠、氯化钡、氯化钠检验并除去碳酸钠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实验结论】这瓶溶液的原溶液是NaOH溶液,且溶质已部分变质。(4)写出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5)检验滤液B时,下列能代替酚酞溶液的有

(填字母)。①氧化铜②二氧化碳③硫酸铜溶液④氯化镁溶液②③④2NaOH+CO2===

Na2CO3+H2O【拓展延伸】(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以下满足操作中适量的某试剂M和对应的操作c的是

(填字母)。

A.稀盐酸、过滤B.Ca(OH)2溶液、蒸发C.Ba(OH)2溶液、过滤D.Ca(NO3)2溶液、蒸发B类型2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探究

7.“爆炸盐”是近年新兴起的一种家用清洁剂,单独使用或作为助洗剂与普通洗衣粉同时使用,都可以达到洗去各种不同顽固污渍的目的。某同学将“爆炸盐”加入水中后,产生大量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气体产生兴趣,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爆炸盐”加入水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①“爆炸盐”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②过碳酸钠溶于水后生成Na2CO3和H2O2。③温度越高,气体产生越剧烈。【作出猜想】猜想1:O2;猜想2:

;猜想3:O2和CO2。根据化学反应中元素守恒,小明提出可能产生CO,大家一致否定,理由是

。CO有毒CO2【实验验证】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分为两组进行实验。

小组一:将试管A塞上带导管橡胶塞,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烧杯B中,发现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取下橡胶塞后,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到

的现象,得出结论猜想1成立。小组二:先向试管A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小木条复燃,再给试管A塞上带导管橡胶塞,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烧杯B中,澄清石灰水

,猜想3成立。变浑浊小木条复燃【反思评价】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组二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原因是

。【拓展迁移】(1)某同学发现向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产生气体的速率会加快,请写出加入二氧化锰后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述探究活动,结合生活常识,请提出一条“爆炸盐”在使用或储存中的合理化建议:

。密封保存(合理即可)小木条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2H2O22H2O+O2↑8.(2024·西安高新一中四模改编)不用火、不用电,只需拆开发热包倒入凉水,就能享用美味的自热食品。兴趣小组同学针对发热包展开下列探究活动。【查阅资料】Ⅰ.发热包中物质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碳酸钠和铝粉。Ⅱ.Ca(OH)2+Na2CO3===CaCO3↓+2NaOH。Ⅲ.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生成氢气。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小明买了一盒自热米饭,取出发热包加入凉水发生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热,请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发热包内固体物质变硬、结块,接着小明向使用后的发热包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产生无色气体,于是对产生的气体成分展开进一步探究。CaO+H2O===

Ca(OH)2探究二:确定气体的成分【假设猜想】猜想一:H2;猜想二:

;猜想三:H2和CO2;猜想四:N2。同学们分析后排除了猜想四,理由是

_

。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氮气(合理即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CO2

【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观察现象】甲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丁装置中观察到试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同时试管壁上有水珠产生。【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表达交流】(1)乙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2)丙装置的作用是

。干燥氢气,防止水蒸气对氢气的检验产生影响吸收CO2【拓展应用】(1)通过以上探究,“自热米饭”的发热包应

保存,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包好,按照垃圾分类投放。(2)发热包上的安全警示图标有“远离明火”,其原因可能是

_

。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氢气遇明火会燃烧,可能引发爆炸(合理即可)铝和生成的密封干燥9.(2024·西安滨河学校九模改编)家里的水壶用久了,会结一层白色水垢,倒在杯子中的水也隐约可见白色的悬浮颗粒。小明对水垢的成分产生了好奇,将该白色固体带到学校实验室,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展开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水垢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①水垢的主要成分一般是CaCO3、Mg(OH)2(其他物质不参与探究过程);②氯化钙与氢氧化钠的稀溶液不发生反应;③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水和氧化镁。【作出猜想】猜想一:CaCO3;猜想二:Mg(OH)2;猜想三:CaCO3、Mg(OH)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__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②向①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2~3滴NaOH溶液__________

猜想一成立无明显现象有气泡产生【实验设计】(1)步骤②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与步骤①中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不能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镁(合理即可)。【反思交流】(2)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实验步骤②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探究】为进一步确定水垢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称取mg水垢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已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实验与数据记录】①称量装置C、D的质量,连接仪器;②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喷灯;③待硬质玻璃管中样品完全反应,打开弹簧夹通入氮气;④实验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C、D的质量,发现装置C增重ag,装置D增重bg。【结论与分析】(3)步骤②中缓慢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上述探究过程可知水垢中含有氢氧化镁和碳酸钙,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延伸】(5)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水垢过多会影响电水壶的使用寿命,需定期进行清洗,可使用厨房中的

(填物质名称)除去水垢。食醋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C、D,干扰实验结果的测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防止空气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干扰实验结果的测定排尽装置内的空气,CO2+2NaOH===

Na2CO3+H2O类型3项目式探究【全国中考新趋势】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取少量土壤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搅拌,静置有气泡产生步骤二取少量步骤一的滤液,向其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土壤中含有_______

步骤三取少量步骤一的滤液,向其中滴加适量硝酸钡溶液有__________产生Fe2O3含有白色沉淀活动一:验证土壤中的成分【进行实验】【反思评价】(1)步骤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步骤三的结论不正确,若想得到正确结论,实验操作中应进行的改进是

。活动二:分析土壤中的有害元素及其来源【分析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