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册10月月考历史检测试题(附答案)_第1页
广东省阳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册10月月考历史检测试题(附答案)_第2页
广东省阳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册10月月考历史检测试题(附答案)_第3页
广东省阳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册10月月考历史检测试题(附答案)_第4页
广东省阳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册10月月考历史检测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阳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某家学派对道德在政治上的作用十分重视,他们认为德与刑是主从、主辅关系。下列属于该学派主张的是()A.“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B.“天行有常,人道有为”C.“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严重干扰了人才的选拔。材料意在强调(

)A.察举制无法选拔出人才 B.推行九品中正制的必要性C.九品中正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 D.九品中正制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3.汉至隋五铢钱广泛流通,但钱币实际重量与书文重量脱钩,重量大约在三铢左右。唐朝废止五铢钱,颁行重约三铢左右的通宝钱,通宝钱遂广泛流通开来。这表明通宝钱使用(

)A.开启了以重量命名钱币的时代 B.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C.改变了古代铜铸币的基本样式 D.使得五铢钱的价值完全丧失4.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貌。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隋朝这种举措(

)A.根源于国家吏治的腐败 B.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C.着眼于赋税制度的变革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5.隋唐以三省六部为政务中枢,并集汉魏以来中枢政制变化之大成,较之秦汉三公九卿制度,无论就其组织机构,还是运行机制和行政效率,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与秦汉体制相比,隋唐三省体制的最显著特征是(

)A.实现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有效制约 B.三权分立有利于决策并限制了皇权C.政务程序规范决策与执行机构分职 D.权力相对分散极大提高了行政效率6.如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7.研究发现,唐代宰相多来自世家大族;而五代宰相出身却复杂得多,有出身行伍、官吏、幕僚、寒门甚至家奴等,进士出身者在整个宰相群体中超过了半数。这一变化反映出(

)A.社会阶层的流动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农耕经济的繁荣 D.门阀制度的兴盛8.在唐代,“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的吴道子在画界的地位要高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至北宋中期,王维在画界地位被越抬越高。这一变化是因为(

)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不同时代产生了不同绘画技法C.市井文化日益繁荣 D.宋代文人阶层的不断壮大9.朱熹认为:“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法”,大学阶段“……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朱熹强调的是()A.教育应排除科举应试的干扰 B.士人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C.教育应把握阶段性,循序渐进 D.“正君心”是教育的根本宗旨10.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反映了当时(

)A.坊市界限未被打破 B.宋朝已放弃抑商政策 C.政府放宽市场管理 D.政府不再征收商业税11.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依据古说,认为人由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构成,所以有智(水)、礼(火)、仁(木)、义(金)、信(土)五种性质。这反映了理学(

)A.吸收了阴阳学的内涵 B.注重社会伦理道德秩序C.具有早期辩证唯物观 D.是传统儒学的全盘回归12.据《元史》记载,“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元朝此举(

)A.主要为了实现民族平等 B.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C.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D.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13.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徽州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超过其它地区 B.徽州地区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了地价 D.徽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理念14.康熙末年,1711年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就让丁税固定了下来。雍正时,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多少,定纳税之数目。二者经济改革的落脚点是(

)A.清初长期战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从重视农业、稳定农业入手C.土地兼并,政府收入减少 D.社会矛盾激化15.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李贽的学说)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李贽学说有如此局限的原因主要是(

)A.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文化钳制 B.李贽缺乏创造的决心和能力C.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D.没有出现可供他借鉴的思想1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系统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先进的西方战舰、火器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还介绍了外国教会、中西历法和纪年的情况。这些内容的介绍()A.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B.使中国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C.有利于开阔中国人的眼界 D.推动工业文明迅速在中国传播二、材料辨析题(共3题,42分)17.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是中国历代王朝统治的重要内容。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宋太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掌管军政的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都指挥使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宋代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录取名额也大量增加,且增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股试,考中者均为“天子门生”。直到第四代皇帝宋仁宗天圣八年,才亲试武举十八人。——摘编自李道涛《试论宋代重文轻武思想在制度建设中的体现及其影响》材料三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1)根据材料一,比较唐、宋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积极影响。18.货币不仅是市场交易的等价物,更折射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值铜钱1000文。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摘编自千家驹《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史》材料二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缭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明初贫农出身的朱元璋欲图构建一个反市场的劳役和实物经济制度,导致货币经济和市场极度萎缩。15、16世纪明代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力量使明初通货结构承受着内部紧缩的压力。同时,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与中国在东亚贸易圈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明代的宝钞与铜钱难以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责;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摘编自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发展的基本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明代通货结构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货币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19.南学与北学

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

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

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1)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走向统一的过程及意义。三、论述题(10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近代以前的14个世纪里,中国对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和用以造福人类的技术方面远远胜过欧洲,可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发展起来呢?这一问题随后被学术界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对于中国明清时期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探索,但至今仍然难以有定论。——摘编自邵军鹏《从“李约瑟难题”到文化自信》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1.(3分)【正确答案】B略【知识点】百家争鸣2.(3分)【正确答案】B根据材料,在汉朝末年,“人口流移,考详无地”,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严重干扰了人才的选拔。根据所学知识,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人的德行,但是由于政局动荡,选官被地方大族名士操纵,说明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个新的选官制度的出现,因此说明推行九品中正制的很有必要的,故选:B。【知识点】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3.(3分)【正确答案】B依据题干“通宝钱遂广泛流通开来”可知,说明通宝钱使用适应了隋唐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故B项正确。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通宝钱没有改变古代铜铸币的基本样式,仍然是圆形方孔钱,故C项错误。

D项中的“完全丧失”说法错误,应排除。

故选:B。【知识点】隋唐经济的繁荣发展4.(3分)【正确答案】B本题考查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自南北朝以来,户口隐漏日趋严重,国家所能直接掌握的劳动力减少,而地方豪强地主占有的人口增多,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力量。甚至有的豪强大族,一户之内有数十家,人数多达数万,国家赋税收入因此而锐减。根据材料“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可知,“大索貌阅”清查了户口,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壮大了隋朝的国力,故B正确,A错误;“大索貌阅”是隋朝推行的一项用以整顿户籍和赋役的措施,不涉及制度的变革,故C排除;清查人口的措施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关联,故D排除。故选B。【知识点】隋唐的地方制度与中央集权的加强5.(3分)【正确答案】C本题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考查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史料实证素养。在三省体制下中书决策、门下审议,皇帝批准后,方能执行,这体现了政务程序的规范和完善,在三省体制中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而其体的执行部门又分为六部,故C项正确;三省体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分割相权加强君权,从本质上讲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故A项错误;三权分立体现在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制约与平衡,这是西方近代民主政体的主要特征,隋唐时的中国是专制政体,故B项错误;权力相对分散也有可能导致行政效率的低下,故D说法欠佳。【知识点】隋唐三省六部制6.(3分)【正确答案】B本题考查从秦朝到唐朝中央官制的演进。从材料图片中可知,秦朝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较大,而唐朝三省制下,三省共同行使原有一个宰相的权利,并且相互之间相互制衡,宰相日渐增多,丞相的权力被分割,从而加强了皇权,所以唐朝是以分“丞相”权力而得以集“皇帝”权力。所以唐代中央官制的特点就是为避免权臣大权在握,加强皇权而分割相权。故B正确;A与题意无关,C、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故ACD排除。故选B。

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知识点】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7.(3分)【正确答案】A由唐朝到五代,宰相的出身由世家大族为主,到日益多元化,特别是进士出身者超过了半数,反映出科举制等因素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A项正确;宰相出身的变化不能说明中央集权的强化,B项错误;农耕经济的繁荣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门阀制度的没落而非兴盛,D项错误。【知识点】隋唐时期的社会发展8.(3分)【正确答案】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结合所学可知,文人画的特点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北宋时期,受理学思想影响,文人阶层不断壮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文人画的特征,故D正确;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民队伍壮大,世俗画兴起,A不符合题意,排除;B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原因,排除;世俗画是市井文化日益繁荣的表现,王维的画反映的是文人画的特点,排除C。故选D。【知识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9.(3分)【正确答案】C略【知识点】宋代理学10.(3分)【正确答案】C本题考查宋朝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大小铺席,连门俱是”、“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等说明宋朝市场经营的时间与地域限制被打破,政府对市场开始不进行直接管理,故C正确。“坊市界限未被打破”说法错误,排除A。“宋朝已放弃抑商政策”明显错误,排除B。宋朝的主要税收是商业税,排除D。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知识点】宋朝农业、商业和手工业11.(3分)【正确答案】B本题考查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人由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构成,所以有智(水)、礼(火)、仁(木)、义(金)、信(土)五种性质”可知,理学根植于文化传统来说明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重要性,故B正确;A项说法片面,排除A;材料中的思想是唯心思想,排除C项;D项中“全盘回归”的说法太绝对,排除。故选B。【知识点】宋代理学12.(3分)【正确答案】D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材料未涉及民族关系,且旨在实现民族平等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元朝边疆治理政策的变化,不能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排除B项;材料“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并不一定能解决财政困难,排除C项;根据材料“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可知,材料说明的是元朝边疆的治理变化,由唐朝羁縻到元朝实际控制等同内地,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故D项正确。故选D。【知识点】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3.(3分)【正确答案】D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切入,结合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进行思考。材料中“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的信息说明徽州富商比较注重农业的观念。所以D符合题意。本题考查了徽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知识点】明清时期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4.(3分)【正确答案】B康乾时期,随着地主经济的复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同时,人丁逃亡和丁役不均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从康雍改革的内容上来看,都是对农业的改革,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故选:B。【知识点】明清时期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5.(3分)【正确答案】C李贽的学说“缺乏完整性、破坏向强建设性弱”的特点是时代的产物,明初虽然中国社会有些新的因素的发展,但是整体上旧的社会非常健全完整稳定,故C正确;

A项中,“文化钳制”只是其学说不完整的文化因素,原因表述不完整,排除;

李贽非常有决心和勇气去改造,故B错误;

李贽的学说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心学的思想,所以“没有可借鉴的思想”错误,故D错误。

故选:C。【知识点】明清理学16.(3分)【正确答案】C略【知识点】林则徐《四洲志》与魏源《海国图志》二、材料辨析题17.(15分)【正确答案】(1)不同:唐朝设置节度使,重外轻内;宋朝厉行中央集权,强干弱枝。

影响:唐朝:造成唐朝藩镇割据局面;宋:宋朝积贫积弱,无力抵抗外患。(2)任用文人担任要职;分离统兵权与调兵权;改革科举;区别对待文武官员的选拔。(3)特点: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民族控制。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民族征服。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1)本题考查唐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第一小问不同,依旧材料“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可知唐朝设置节度使,重外轻内;宋朝厉行中央集权,强干弱枝。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易于瓦解是重要原因”可知唐朝实行节度使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而宋代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造成宋代积贫积弱的结局。(2)本题考查宋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根据材料“宋太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直到第四代皇帝宋仁宗天圣八年,才亲试武举十八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措施有任用文人担任要职;分离统兵权与调兵权;改革科举;区别对待文武官员的选拔。(3)本题考查元代的行省制。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三“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可知元代行省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民族控制。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背景”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在于: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和民族征服。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行省制的确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知识点】(1)隋唐的地方制度与中央集权的加强;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宋朝的重文轻武和士农工商(3)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8.(15分)【正确答案】(1)特点:钱文内容发生变化(由重量相称到年号相称);货币材质发生改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发展);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成熟的金融运作方式逐渐出现。(2)变化:由钱钞为主,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扩大;中国主导东亚贸易圈;海外白银大量流入。(3)作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扩大海内外贸易;推动社会发展。(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需结合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发展的基本特点、明代通货结构变化的表现及原因、货币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来解答。

根据“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值铜钱1000文。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可知,钱文内容发生变化;货币材质发生改变;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成熟的金融运作方式逐渐出现。(2)第一小问,根据“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缭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可知,由钱钞为主,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扩大;中国主导东亚贸易圈;海外白银大量流入。(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扩大海内外贸易;推动社会发展。本题偏难,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点】(1)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2)明清时期的货币(3)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19.(12分)【正确答案】(1)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政权并立,是一段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的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较好,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发展相对安定。北方社会受到战乱的影响较大,大批流亡南下;历史传统的影响,北方政权多为少数民族内迁建立,他们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对汉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学习。南方儒生在汉民族文化中得到新的提升。(2)过程:南北朝时期南北交往频繁,促进了儒学的相互吸收借鉴;隋朝建立以后,通过命令大量的人士北迁、南北儒士进行辩论、南方儒士在北方授课传播儒学文化等方式,在北方带去了南方的儒学思想,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儒学的交流传播;唐朝时期,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