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同志用大气磅礴的诗句,讴歌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85年前,红军指战员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壮举,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筑起了巍峨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要自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意气风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长征最艰难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指战员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踉党走就是跟着理想信念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没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如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理想信念不能动摇、精神支柱不能缺少。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中续写新荣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初心的力量。“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主席曾引用徐解秀老人的话,道出了党同人民的鱼水深情,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正是因为党和人民军队坚守初心使命,人民群众才给我们以全力的支持拥护。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矢志不渝造福人民,就能永远赢得人民支持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坚韧的力量。在原第13集团军军史馆里,有一件“半截皮带”的展品,说的是三过草地的一个班早已断粮断炊,不得不把身上的皮带拿来充饥。战士周广才忍不住攥紧剩下的最后半截皮带,含着泪说:“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作纪念,带着它见毛主席吧!”衣衫褴褛、忍饥挨饿,敌人围追堵截,高山终年积雪,草地沼泽遍布……这些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锻造着军人的血性与担当。不管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战争的主体还是人,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永不过时。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革命意志,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以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遵义会议之后,我军重新回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原则上,重新回到“十六字诀”这一战法运用上,才有了牵着敌人鼻子走的战略主动,才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才有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后来,正是依靠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思想和战法,我们一路披荆斩棘,赢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作战理论、作战思想和破敌之法,如此才能掌握制胜先机,打赢未来战争。习近平指出,“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这样的唤醒跨越时空,让我们至今仍能听到长征的呼唤,感受到理想的崇高、精神的伟力。新的征途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品质,就能迈过一道道沟坎,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摘编自何东平《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材料二:进入黄土高原以来,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还有鲁大昌——我们在腊子口交过手的这个手下败将也匆匆赶来了,妄图报复。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但是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决定,给敌人一次沉重的打击。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这一仗。这是十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山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地。八时整,我们埋伏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王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霎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脚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摘编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泽东的诗句“万水千山只等闲”,既写出了红军长征路程之遥,又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B.“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因为共产党有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能同群众患难与共。C.遵义会议后,红军创新发展作战理论和破敌之法,抛弃了从前一直过于死板的战争指导原则,才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D.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吴起镇一仗宣告了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长征最艰难的时期,除了指战员,许多红军战士不知道最终会落脚何处,但他们有着跟党走的坚定信念。B.“半截皮带”的展品,是红军战士在艰难岁月靠吃皮带充饥的历史印记,更是红军具有坚韧不拔意志的见证。C.材料一虽只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但因为事例典型、生动,其包蕴的事理与观点高度契合,读来感觉说理很充分。D.材料二中毛主席亲自指挥红军打伏击,敌人阵势还没有摆定就被消灭了,这场战役体现了把握制胜先机的战争智慧。(3)下列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焦裕禄带领调查组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跋涉5000余里,终于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B.钟扬在出现严重高反、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毅然爬到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C.广西扶贫干部黄文秀在汽车里程表显示出两万五千公里的数据时,在微信中写道:“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D.有很多企业试图高薪聘请大国工匠高凤林,有人开出几倍工资,甚至许以百万年薪,外加北京两套住房的诱人待遇,他都予以拒绝。(4)两则材料都表达了对长征精神的赞颂,但表达方式不一样,请简要分析。(5)当代青年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才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材料一给了我们启迪,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路标王愿坚天边上,最后那一小块挂着晚霞的云彩,轻轻飘闪了一下,眨眼工夫就消失了。(甲)夜色,像块奇大无比的灰布,悄悄地伸展开来,罩住了整个草地。通信员罗小葆一手拄着那根用来探路的木棍子,一手抓着腰间那块小木牌,呆呆地看着这夜幕四合的情景,不知要往哪里走。过去的六天里,他都是跟在连队里走的,他用不着打问路线,用不着辨别方向,只要把自己那块心爱的小木牌往老班长背包上一挂,瞅着它一步不落地走就行了。那块识字木牌,比一本书略大点儿,刮得溜平,上面还刷了两遍桐油。这是在遵义地区休整时,老班长给他做的。从那时候起,他每天请小文书在上边写上几个生字,然后一边走,一边认。谁想到,就在今天中午时分,部队遭到了突袭,老班长在战斗中负了重伤。就在老班长被扶上担架的时候,他突然挣扎着欠起了身,把识字牌递到小罗手里,指着上面新写的“北上抗日”四个字,问道:“都认识啦?”“认识……”小罗的喉咙哽住,说不下去了。他扑在了老班长的怀里。“意思呢,一定要搞清楚,这是个战略问题哩!”老班长把小罗抱紧了,像过去一样讲起来,“毛主席说过,往北走,出草地,到陕北,去……”他急剧地喘息起来。“去迎接抗日高潮!”小罗一下子把话接过来。他想起要去给老班长弄点儿水喝。可当他找来了一小碗干净的清水的时候,连队已经走远了。于是,他掉队了。到了这时,他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跟在队伍的行列里是多么幸福,也真正感到了辨别方向的重要。一个个草墩被他踩到了脚底下,一道道烂泥河沟被他跨过了……忽然,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星火光。这火光,被草地的水汽笼罩着,发出一环环色彩斑斓的光圈,映照着这黑沉沉的草地,也照亮了罗小葆的心头。一堆堆篝火余烬的旁边,同志们有的躺着,有的背靠背坐着,都在香甜地睡着。罗小葆小心地绕过他们,走向一堆还在燃烧着的篝火边,这才看见在对面还坐着一个同志。只见这个同志坐着一个小衣包,一只臂肘靠在一只铁皮箱子上,膝盖上搭着一张地图,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看一会儿,抬起头,凝神思索一会儿,拿红铅笔在图上做个记号。他看着那个同志手里的地图,忽然生出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如此强烈,终于使他憋不住低低地喊了声:“报告!”绕过火堆,走了过去。那个同志慢慢地从地图上面抬起了头。看着那慈祥的笑脸,罗小葆的拘束一下子消失了。他又向前迈了一步,指着地图说:“你是领导同志吧,你一定知道明天的行军路线……”“路线,当然有啰!”领导同志抓住了小罗的手,拉他在铁皮箱子旁边坐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圈,说道,“看,一直往北,走上半天多点,就是班佑——就走出草地了!”“真的?!”罗小葆高兴地叫了声。“来,先开饭!”领导同志用笔杆夹起了一粒胡豆,吹了吹,轻轻放到了小罗的手心里,然后从文件箱上的一个大铜墨盒底下抽出一张纸,动手写起字来。“不,我也还有任务哩!”罗小葆把擦干净了的识字牌放到领导同志面前,要求道,“我今天的课还没上呢!同志,教我几个字吧!”“学习?好!”领导同志看着识字牌,赞许地点了点头。他拿起毛笔,转身把笔尖在身边草叶上的露珠里蘸了蘸,又在墨盒里匀了匀,挥笔写下了四个大字。他用笔尖指点着,逐字念着:“向、北、前、进!”罗小葆也跟着念:“向北前进!”“向,就是方向的向……”领导同志逐字讲解起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语调很慢,讲得那么仔细,又那么清楚。罗小葆用心地听着。随着讲解,在他面前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情景: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正在向着北方,向着陕北的高原大步前进。“字,就这么讲。”领导同志讲完了,又和蔼地问道,“那么,为什么要‘向北前进’呢?”“我们红军要北上抗日。”“还有呢?”“还有,”小罗歪着脑袋想了想,“那里有陕北根据地,我们红军可以休息、整顿、发展……”领导同志点点头,高兴地笑了。他亲切地揽住了小罗的肩膀。罗小葆念着,认着,写着,把这几个字记在了心坎上。这四个字和领导同志的讲解把他引向了北方,引进了一个新的天地。仿佛眼前这一堆篝火化成了一簇花,像他家乡的映山红一样的花,这是陕北根据地。罗小葆醒来的时候,天已亮了。(乙)东天上一抹朝霞正在上升、扩展,在广阔的草地的东侧,一轮红日正跃出地平线,把整个草地照得透亮、火红。这时,一个背驳壳枪的红军战士走过来,微笑着说:“毛主席要我等部队出发的时候再叫醒你。”罗小葆惊住了:“毛主席?”“是啊,昨天你不是和他一起待了半夜?”罗小葆急问:“毛主席在哪儿?”“在前边!”警卫员朝北一指,“带着部队出发了。”罗小葆激动地一跃而起,向着部队走去的方向奋力跑去。红军长征的部队,正一路路、一行行,踏着开满鲜花的草地,向北走去。他们走着,在没有路的荒凉草地上踩出了路。罗小葆跑了一程,来到一棵丈把高的树下。他停住了脚,注视着正在走向前来的红军队伍。突然,他折下了一截树枝,把他那心爱的识字牌牢牢地挂在树杈上。“向北前进”四个亮闪闪的大字,像一个金色的路标,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块小木牌,既普通又不普通,它从一块普通的识字牌,到成为“金色的路标”,意义逐层深化,人物形象也随之逐渐清晰鲜明。B.老班长身负重伤还挣扎着起身叮嘱罗小葆要认好、读懂“北上抗日”,说明他对罗小葆特别不放心,也体现出他对革命路线的坚定。C.罗小葆向领导同志询问行军路线,领导同志给他写路线、讲路线,引导他思考路线,在这过程中罗小葆对“路线”的认识逐渐深化。D.毛主席正确的战略思想给了罗小葆力量和信心,他不仅自己奋力向北奔跑,还把心爱的识字牌挂在树杈上,以此来鼓舞革命同志。(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路标”这一标题一语双关,既指现实的指路工具,又指革命进军的方向,小说突出“路标”,深化了革命必将胜利的主题。B.“一环环色彩斑斓的光圈”突出了一星火光的明亮美丽,与黑沉沉的草地形成鲜明对照,为下文写毛主席对罗小葆的教导做铺垫。C.小说采用倒叙方式,写罗小葆回忆老班长教自己识字的情形,使文章曲折有致,引人入胜,突出了老班长的形象,增强了感染力。D.小说以追赶大部队的罗小葆为人物线索,以反复出现的小木牌为事物线索,两条线索相互交织,有利于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和主题。(3)请简要分析文中甲乙两处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作用。(4)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定公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于是二年,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成得厥所。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从之。至会所,以遇礼相见,揖让而登。齐使莱人以兵鼓噪,欲劫定公。孔子历阶而进,以公退,曰:“士,以兵之。吾两君为好裔夷之俘敢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心怍,麾而避之。将盟,齐人加载书目:“齐师出境,而不以兵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兹无还对曰:“而不返我汶阳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齐侯归,责其群臣,乃归所侵鲁之四邑及汶阳之田。(节选自《孔子家语》,有删减)材料二: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合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固有余。子墨子曰:“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减)(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吾两君A为好B裔夷C之俘D敢以兵E乱之F非齐君G所以H命诸侯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之一年”的“之”与《论语》中“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之”用法相同。B.“孔子摄相事”的“相”与《论语》中“愿为小相焉”的“相”意思相同。C.“欲劫定公”的“劫”与《六国论》中“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的“劫”意思相同。D.“将以攻宋”的“攻”与《兼爱》中“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的“攻”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在中都邑担任长官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制度,效果很好,影响深远,孔子认为自己的这套做法可以推广。B.在夹谷会盟前,孔子提醒鲁定公要准备周全;会盟时,孔子面对齐国威逼,据理力争,维护了鲁国的尊严和利益。C.墨子见了楚王后,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发楚王对患有偷窃病之人的批判,然后将楚王同这个人进行比较,引发了楚王的反思。D.墨子与公输盘模拟攻和守,公输盘方法用尽,墨子的抵御器械还绰绰有余。墨子还警告对方即使杀死自己也无用。(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②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5)在解决两国冲突上,孔子和墨子的应对策略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江城子•片帆初落甬勾东史浩①片帆初落甬勾东②。碧湖空。满汀风。回首一川,银浪飐③孤篷。且驾两椽烟雨里,凭曲槛,浥空蒙。闲移拄杖上晴峰。莫匆匆。伴冥鸿。笑指家山,蘋叶藕花中。脚力倦时呼小艇,归棹稳,月朦胧。【注】①史浩:南宋政治家、词人,字直翁,号真隐居士。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②甬勾东:地名,属宁波。③飐:风吹使颤动。(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中“空”“满”两个字,增强了全词的空间感,营造了迷离旷远的意境。B.“两椽”“曲槛”表明词人驾驶的船有蓬有栏杆,在烟雨中行船赏景,如入画境。C.词人不惧风雨,拄杖登山,缓步慢行,有冥鸿作伴,可以眺望家山,惬意悠闲。D.走到乏力时,才呼叫小艇,而此时已是夜月朦胧,“稳”字显出心理安稳舒适。(2)明代袁宏道说:“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请谈谈本词体现了哪些“自然之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论语)十二章》中,曾子也说过类似的一句话:“,。”(2)《老子》(第二十四章)通过站立、走路的姿势,说明了急于表现、贪功冒进,违背自然规律的人必定无法长久的句子是:“,。”(3)《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坚信自己的才能必定有用,失去的东西以后依然会归来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人工智能是由人制造出来的可以表现出智能的机器,(甲)近年来的发展炙手可热。它的本质在于使用了一种类似于人类大脑的结构,这种结构以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存储信息,看到新的情况之后会推理和判断,(乙)这是大脑深度神经活动的结果。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创新产物,它可以更多地代替人类参与危险、繁重的工作,同时在高等技术工作领域给人类提供更多的帮助。因此不少人提倡①_____。思维来源于大脑,并且思维控制行为。人工智能可以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相当于思维数据库,所以有人提出②_____,但是这种观点遭到了加州理工人工智能专家亚瑟•阿布一穆斯塔法的反对,他认为:任何人工智能都不可能成为“有意识的实体”,它只取决于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者和使用者,(丙)人工智能只是服从人类发表的命令,它会做人类训练它去做的事情。(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一处多余,应删除,请指出;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序号并修改。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做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1)下列句子中“仿佛”的用法,与文段中“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不同的一项是A.寒风中卖火柴的小女孩仿佛看见了她亲爱的奶奶向她走来。B.徐悲鸿先生的马画得真有神,一匹匹骏马仿佛在奋蹄奔腾。C.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能!不能!”“不能受!不能受!”与“不能!”“不能受!”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请从“阳光”“责任”两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结合文段内容写一则短评,字数不超过70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老子说“知(智)者不言,言者不知(智)”,而荀子却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孔子说“(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而鲁迅身处风雨如磐的年代,却慷慨激昂地说“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关于“说与不说”,古圣先贤们各持己见,身处新时代的青年,在“说与不说”之间,当作何权衡和选择呢?请以“说与不说”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同志用大气磅礴的诗句,讴歌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85年前,红军指战员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壮举,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筑起了巍峨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要自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意气风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长征最艰难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指战员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踉党走就是跟着理想信念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没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如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理想信念不能动摇、精神支柱不能缺少。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中续写新荣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初心的力量。“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主席曾引用徐解秀老人的话,道出了党同人民的鱼水深情,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正是因为党和人民军队坚守初心使命,人民群众才给我们以全力的支持拥护。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矢志不渝造福人民,就能永远赢得人民支持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坚韧的力量。在原第13集团军军史馆里,有一件“半截皮带”的展品,说的是三过草地的一个班早已断粮断炊,不得不把身上的皮带拿来充饥。战士周广才忍不住攥紧剩下的最后半截皮带,含着泪说:“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作纪念,带着它见毛主席吧!”衣衫褴褛、忍饥挨饿,敌人围追堵截,高山终年积雪,草地沼泽遍布……这些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锻造着军人的血性与担当。不管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战争的主体还是人,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永不过时。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革命意志,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以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遵义会议之后,我军重新回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原则上,重新回到“十六字诀”这一战法运用上,才有了牵着敌人鼻子走的战略主动,才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才有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后来,正是依靠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思想和战法,我们一路披荆斩棘,赢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作战理论、作战思想和破敌之法,如此才能掌握制胜先机,打赢未来战争。习近平指出,“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这样的唤醒跨越时空,让我们至今仍能听到长征的呼唤,感受到理想的崇高、精神的伟力。新的征途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品质,就能迈过一道道沟坎,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摘编自何东平《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材料二:进入黄土高原以来,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还有鲁大昌——我们在腊子口交过手的这个手下败将也匆匆赶来了,妄图报复。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但是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决定,给敌人一次沉重的打击。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这一仗。这是十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山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地。八时整,我们埋伏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王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霎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脚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摘编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毛泽东的诗句“万水千山只等闲”,既写出了红军长征路程之遥,又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B.“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因为共产党有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能同群众患难与共。C.遵义会议后,红军创新发展作战理论和破敌之法,抛弃了从前一直过于死板的战争指导原则,才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D.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吴起镇一仗宣告了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在长征最艰难的时期,除了指战员,许多红军战士不知道最终会落脚何处,但他们有着跟党走的坚定信念。B.“半截皮带”的展品,是红军战士在艰难岁月靠吃皮带充饥的历史印记,更是红军具有坚韧不拔意志的见证。C.材料一虽只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但因为事例典型、生动,其包蕴的事理与观点高度契合,读来感觉说理很充分。D.材料二中毛主席亲自指挥红军打伏击,敌人阵势还没有摆定就被消灭了,这场战役体现了把握制胜先机的战争智慧。(3)下列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DA.焦裕禄带领调查组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跋涉5000余里,终于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B.钟扬在出现严重高反、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毅然爬到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C.广西扶贫干部黄文秀在汽车里程表显示出两万五千公里的数据时,在微信中写道:“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D.有很多企业试图高薪聘请大国工匠高凤林,有人开出几倍工资,甚至许以百万年薪,外加北京两套住房的诱人待遇,他都予以拒绝。(4)两则材料都表达了对长征精神的赞颂,但表达方式不一样,请简要分析。(5)当代青年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才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材料一给了我们启迪,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表达方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分析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C.“红军创新发展作战理论和破敌之法,抛弃了从前一直过于死板的战争指导原则”错误,结合“遵义会议之后,我军重新回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原则上,重新回到‘十六字诀’这一战法运用上,才有了牵着敌人鼻子走的战略主动”可知。故选C。(2)A.“除了指战员,许多红军战士不知道最终会落脚何处”错误,结合“在长征最艰难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指战员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踉党走就是跟着理想信念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可知。C.“材料一虽只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错误,还有引用等论证方法。D.“敌人阵势还没有摆定就被消灭了”错误,以偏概全,结合“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可知。故选B。(3)材料一的观点是“我们要自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意气风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D.未能体现长征精神。故选D。(4)①结合“85年前,红军指战员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壮举,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筑起了巍峨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要自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意气风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可知,材料一采用议论的方式,深入阐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可以从中汲取奋斗力量,借此赞颂了长征精神。②结合“进入黄土高原以来,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还有鲁大昌——我们在腊子口交过手的这个手下败将也匆匆赶来了,妄图报复”可知,材料二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方式。叙写了红军打败敌军的战斗过程。借此歌颂了红军智慧无畏、勇于夺取胜利的长征精神。(5)①结合“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没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如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理想信念不能动摇、精神支柱不能缺少。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中续写新荣光”可知,成为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青年。在新长征中续写新荣光。②结合“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初心的力量……正是因为党和人民军队坚守初心使命,人民群众才给我们以全力的支持拥护。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矢志不渝造福人民,就能永远赢得人民支持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可知,成为坚守初心使命的青年。发扬一心一意为人民的长征精神。③结合“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坚韧的力量……不管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战争的主体还是人,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永不过时。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革命意志,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以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可知,成为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青年。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④结合“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作战理论、作战思想和破敌之法,如此才能掌握制胜先机,打赢未来战争”可知,成为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为实现民族复兴宏伟目标贡献智慧。答案:(1)C(2)B(3)D(4)①材料一采用议论的方式,深入阐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可以从中汲取奋斗力量,借此赞颂了长征精神。②材料二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方式。叙写了红军打败敌军的战斗过程。借此歌颂了红军智慧无畏、勇于夺取胜利的长征精神。(5)①成为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青年。在新长征中续写新荣光。②成为坚守初心使命的青年。发扬一心一意为人民的长征精神。③成为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青年。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④成为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为实现民族复兴宏伟目标贡献智慧。(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路标王愿坚天边上,最后那一小块挂着晚霞的云彩,轻轻飘闪了一下,眨眼工夫就消失了。(甲)夜色,像块奇大无比的灰布,悄悄地伸展开来,罩住了整个草地。通信员罗小葆一手拄着那根用来探路的木棍子,一手抓着腰间那块小木牌,呆呆地看着这夜幕四合的情景,不知要往哪里走。过去的六天里,他都是跟在连队里走的,他用不着打问路线,用不着辨别方向,只要把自己那块心爱的小木牌往老班长背包上一挂,瞅着它一步不落地走就行了。那块识字木牌,比一本书略大点儿,刮得溜平,上面还刷了两遍桐油。这是在遵义地区休整时,老班长给他做的。从那时候起,他每天请小文书在上边写上几个生字,然后一边走,一边认。谁想到,就在今天中午时分,部队遭到了突袭,老班长在战斗中负了重伤。就在老班长被扶上担架的时候,他突然挣扎着欠起了身,把识字牌递到小罗手里,指着上面新写的“北上抗日”四个字,问道:“都认识啦?”“认识……”小罗的喉咙哽住,说不下去了。他扑在了老班长的怀里。“意思呢,一定要搞清楚,这是个战略问题哩!”老班长把小罗抱紧了,像过去一样讲起来,“毛主席说过,往北走,出草地,到陕北,去……”他急剧地喘息起来。“去迎接抗日高潮!”小罗一下子把话接过来。他想起要去给老班长弄点儿水喝。可当他找来了一小碗干净的清水的时候,连队已经走远了。于是,他掉队了。到了这时,他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跟在队伍的行列里是多么幸福,也真正感到了辨别方向的重要。一个个草墩被他踩到了脚底下,一道道烂泥河沟被他跨过了……忽然,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星火光。这火光,被草地的水汽笼罩着,发出一环环色彩斑斓的光圈,映照着这黑沉沉的草地,也照亮了罗小葆的心头。一堆堆篝火余烬的旁边,同志们有的躺着,有的背靠背坐着,都在香甜地睡着。罗小葆小心地绕过他们,走向一堆还在燃烧着的篝火边,这才看见在对面还坐着一个同志。只见这个同志坐着一个小衣包,一只臂肘靠在一只铁皮箱子上,膝盖上搭着一张地图,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看一会儿,抬起头,凝神思索一会儿,拿红铅笔在图上做个记号。他看着那个同志手里的地图,忽然生出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如此强烈,终于使他憋不住低低地喊了声:“报告!”绕过火堆,走了过去。那个同志慢慢地从地图上面抬起了头。看着那慈祥的笑脸,罗小葆的拘束一下子消失了。他又向前迈了一步,指着地图说:“你是领导同志吧,你一定知道明天的行军路线……”“路线,当然有啰!”领导同志抓住了小罗的手,拉他在铁皮箱子旁边坐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圈,说道,“看,一直往北,走上半天多点,就是班佑——就走出草地了!”“真的?!”罗小葆高兴地叫了声。“来,先开饭!”领导同志用笔杆夹起了一粒胡豆,吹了吹,轻轻放到了小罗的手心里,然后从文件箱上的一个大铜墨盒底下抽出一张纸,动手写起字来。“不,我也还有任务哩!”罗小葆把擦干净了的识字牌放到领导同志面前,要求道,“我今天的课还没上呢!同志,教我几个字吧!”“学习?好!”领导同志看着识字牌,赞许地点了点头。他拿起毛笔,转身把笔尖在身边草叶上的露珠里蘸了蘸,又在墨盒里匀了匀,挥笔写下了四个大字。他用笔尖指点着,逐字念着:“向、北、前、进!”罗小葆也跟着念:“向北前进!”“向,就是方向的向……”领导同志逐字讲解起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语调很慢,讲得那么仔细,又那么清楚。罗小葆用心地听着。随着讲解,在他面前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情景: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正在向着北方,向着陕北的高原大步前进。“字,就这么讲。”领导同志讲完了,又和蔼地问道,“那么,为什么要‘向北前进’呢?”“我们红军要北上抗日。”“还有呢?”“还有,”小罗歪着脑袋想了想,“那里有陕北根据地,我们红军可以休息、整顿、发展……”领导同志点点头,高兴地笑了。他亲切地揽住了小罗的肩膀。罗小葆念着,认着,写着,把这几个字记在了心坎上。这四个字和领导同志的讲解把他引向了北方,引进了一个新的天地。仿佛眼前这一堆篝火化成了一簇花,像他家乡的映山红一样的花,这是陕北根据地。罗小葆醒来的时候,天已亮了。(乙)东天上一抹朝霞正在上升、扩展,在广阔的草地的东侧,一轮红日正跃出地平线,把整个草地照得透亮、火红。这时,一个背驳壳枪的红军战士走过来,微笑着说:“毛主席要我等部队出发的时候再叫醒你。”罗小葆惊住了:“毛主席?”“是啊,昨天你不是和他一起待了半夜?”罗小葆急问:“毛主席在哪儿?”“在前边!”警卫员朝北一指,“带着部队出发了。”罗小葆激动地一跃而起,向着部队走去的方向奋力跑去。红军长征的部队,正一路路、一行行,踏着开满鲜花的草地,向北走去。他们走着,在没有路的荒凉草地上踩出了路。罗小葆跑了一程,来到一棵丈把高的树下。他停住了脚,注视着正在走向前来的红军队伍。突然,他折下了一截树枝,把他那心爱的识字牌牢牢地挂在树杈上。“向北前进”四个亮闪闪的大字,像一个金色的路标,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一块小木牌,既普通又不普通,它从一块普通的识字牌,到成为“金色的路标”,意义逐层深化,人物形象也随之逐渐清晰鲜明。B.老班长身负重伤还挣扎着起身叮嘱罗小葆要认好、读懂“北上抗日”,说明他对罗小葆特别不放心,也体现出他对革命路线的坚定。C.罗小葆向领导同志询问行军路线,领导同志给他写路线、讲路线,引导他思考路线,在这过程中罗小葆对“路线”的认识逐渐深化。D.毛主席正确的战略思想给了罗小葆力量和信心,他不仅自己奋力向北奔跑,还把心爱的识字牌挂在树杈上,以此来鼓舞革命同志。(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路标”这一标题一语双关,既指现实的指路工具,又指革命进军的方向,小说突出“路标”,深化了革命必将胜利的主题。B.“一环环色彩斑斓的光圈”突出了一星火光的明亮美丽,与黑沉沉的草地形成鲜明对照,为下文写毛主席对罗小葆的教导做铺垫。C.小说采用倒叙方式,写罗小葆回忆老班长教自己识字的情形,使文章曲折有致,引人入胜,突出了老班长的形象,增强了感染力。D.小说以追赶大部队的罗小葆为人物线索,以反复出现的小木牌为事物线索,两条线索相互交织,有利于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和主题。(3)请简要分析文中甲乙两处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作用。(4)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作用能力。解答环境描写作用题,我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结尾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1)B.“对罗小葆特别不放心”错误,当时老班长是身负重伤,体现老班长革命路线的坚定,对通信员罗小葆的关怀。故选:B。(2)C.“倒叙方式”错误,第三段到第八段应该是插叙,补充说明罗小葆是怎么掉队的。故选:C。(3)“夜色,像块奇大无比的灰布,悄悄地伸展开来,罩住了整个草地”,运用比喻修辞,把“夜色”比作“灰布”,这句话是罗小葆掉队后自己一个人在草地里夜晚迷路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罗小葆掉队迷路后的沉重迷茫;“东天上一抹朝霞正在上升、扩展,在广阔的草地的东侧,一轮红日正跃出地平线,把整个草地照得透亮、火红”,写旭日东升的画面,太阳初升之后草原的颜色,这句话是在罗小葆夜晚顺着篝火遇到毛主席带领的队伍后,听完毛主席对革命路线讲解后,夜晚熟睡之后第二天早晨醒来时的环境描写,画面由前文的夜色笼罩草地到朝霞满天、红日东升,自然环境变得明快、富有活力,同时写出罗小葆听完毛主席对革命路线讲解后的兴奋、充满希望的心理。(4)解答本题,要深入到路标给红军战士怎样的影响(光亮、希望、力量、信念支撑,使之乐观坚定面对未来)去分析;结构上照应标题,主题上点明路标意义,深化主题。比如:“像一个金色的路标”,运用比喻,把“‘向北前进’四个亮闪闪的大字”比作“路标”,形象生动,照应标题“路标”;“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是指毛主席正确的战略思想给了罗小葆、给了所有人力量和信心,鼓舞着每一个革命同志,现在的结尾指明了路标的导引作用,给人力量、勇气和希望,深化了主题;读者效果上,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罗小葆跟着毛主席的队伍向北进军,可知罗小葆的未来是一片光明,革命也会必然取得胜利,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答案:(1)B(2)C(3)①画面由夜色笼罩的沉寂,到朝霞满天、红日东升的明快、富有活力。②烘托出罗小葆由掉队迷路后的沉重迷茫,到听完毛主席革命路线讲解后的兴奋、充满希望“亮闪闪”突出路标的光亮,形象地表明党的指引(或路标)在红军战士心中是一道光,指明前进的方向,给人以希望、力量和勇气;比喻句也表现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的乐观和坚定。②“金色的路标”照应标题,“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点明了路标的意义,深化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定公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于是二年,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成得厥所。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从之。至会所,以遇礼相见,揖让而登。齐使莱人以兵鼓噪,欲劫定公。孔子历阶而进,以公退,曰:“士,以兵之。吾两君为好裔夷之俘敢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心怍,麾而避之。将盟,齐人加载书目:“齐师出境,而不以兵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兹无还对曰:“而不返我汶阳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齐侯归,责其群臣,乃归所侵鲁之四邑及汶阳之田。(节选自《孔子家语》,有删减)材料二: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合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固有余。子墨子曰:“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减)(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吾两君A为好B裔夷C之俘D敢以兵E乱之F非齐君G所以H命诸侯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行之一年”的“之”与《论语》中“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之”用法相同。B.“孔子摄相事”的“相”与《论语》中“愿为小相焉”的“相”意思相同。C.“欲劫定公”的“劫”与《六国论》中“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的“劫”意思相同。D.“将以攻宋”的“攻”与《兼爱》中“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的“攻”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孔子在中都邑担任长官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制度,效果很好,影响深远,孔子认为自己的这套做法可以推广。B.在夹谷会盟前,孔子提醒鲁定公要准备周全;会盟时,孔子面对齐国威逼,据理力争,维护了鲁国的尊严和利益。C.墨子见了楚王后,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发楚王对患有偷窃病之人的批判,然后将楚王同这个人进行比较,引发了楚王的反思。D.墨子与公输盘模拟攻和守,公输盘方法用尽,墨子的抵御器械还绰绰有余。墨子还警告对方即使杀死自己也无用。(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②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5)在解决两国冲突上,孔子和墨子的应对策略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我们两国国君在这里举行友好会盟,远方夷狄的俘虏,竟敢拿着武器行暴,这绝不是齐君和天下诸侯友好邦交之道。“为好”作“吾两君”的谓语,其后即B处断开;“裔夷之俘”作“敢以兵乱之”的主语,两个分句之间即D处应断开;“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其前即F处应断开。故BDF三处断句。(2)A.“用法相同”错误。“行之一年”的“之”为代词,指这样的制度。句意:这样的制度施行一年之后。《论语》中“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之”为助词,无实义。句意: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二者用法不同。B.正确。“孔子摄相事”的“相”与《论语》中“愿为小相焉”的“相”意思相同,均为司仪之意。句意:孔子代理司仪。/希望做一个小小的司仪。C.正确。“欲劫定公”的“劫”与《六国论》中“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的“劫”意思相同,均为胁迫、威逼之意。句意:威逼鲁定公。/却被秦国积累的威势所胁迫。D.正确。“将以攻宋”的“攻”意思是攻打。句意: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兼爱》中“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的“攻”意思是治疗。句意:这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二者意思不同。故选A。(3)C.“引发了楚王的反思“错,原文中楚王说:“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可见,他还是执意攻宋,并没有反思。故选C。(4)①“乱”,扰乱。“您”,违背。“失礼”,有失礼数。译文:远方异国不得图谋华夏,夷狄不得扰乱中国,在德行上来讲是违背道义的,在做人上是有失礼数的。②“以……为事”,以……为职业。“恶”,怎么,哪里。“劝”,鼓励。译文:因此以治理天下为职业(要务)的圣人,怎么能不禁止互相仇恨而鼓励相爱呢?(5)由“齐使莱人以兵鼓噪,欲劫定公。孔子历阶而进,以公退”“孔子使兹无还对曰:‘而不返我汶阳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可知,二者相同之处为:坚持正义,坚决抵制损害别国利益的不义行为。不同:①由“孔子使兹无还对曰:‘而不返我汶阳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可知,孔子采用对等外交手段抗衡,以和平外交方式解决争端,而不是动用武力。②由“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固有余”可知,墨子既采用外交手段据理力争,又采用针锋相对的防御策略破解敌人的进攻图谋。答案:(1)BDF(2)A(3)C(4)①远方异国不得图谋华夏,夷狄不得扰乱中国,在德行上来讲是违背道义的,在做人上是有失礼数的。②因此以治理天下为职业(要务)的圣人,怎么能不禁止互相仇恨而鼓励相爱呢?(5)相同:坚持正义,坚决抵制损害别国利益的不义行为。不同:①孔子采用对等外交手段抗衡,以和平外交方式解决争端,而不是动用武力。②墨子既采用外交手段据理力争,又采用针锋相对的防御策略破解敌人的进攻图谋。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刚做官时,担任中都邑的邑宰,他制定了使老百姓生有保障、死得安葬的制度。这样的制度施行一年之后,西方各诸侯国都纷纷效法。鲁定公对孔子说:“学习您的施政方法来治理鲁国,您看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即使天下也足以治理好,岂能只是治理好鲁国呢?”这样实施了两年,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司空。孔子根据土地的性质,把它们分为山林,川泽,丘陵、高地、沼泽五类,各种作物都种植在适宜的环境里,都得到了很好的生长。鲁定公和齐侯在齐国的夹谷举行盟会,孔子代理司仪,说:“我听说,举行盟会一定要有武力作为后盾,而进行军事活动也一定要有和平外交的准备。古代的诸侯离开自己的疆域,必须配备应有的文武官员随从,请备齐左右司马。”定公听从了孔子的建议。到举行盟会的地方,双方以会遇之礼相见,相互行礼谦让着登上高台。齐国一方派莱人军队擂鼓呼叫,威逼鲁定公。孔子一步一个台阶登上高台,保护鲁定公退避,说:“鲁国士兵,你们去攻击莱人。我们两国国君在这里举行友好会盟,远方夷狄的俘虏,竟敢拿着武器行暴,这绝不是齐君和天下诸侯友好邦交之道。远方异国不得谋划华夏,夷狄不得扰乱中国,在德行上来讲是违背道义的,在做人上是有失礼数的,齐侯必定不会这样做的。”齐侯内心感到愧疚,挥手让莱人军队撤了下去。正当齐、鲁两国就要定下盟约时,齐国在盟书上加了一段话说:“将来齐国发兵远征时,鲁国假如不派三百辆兵车从征,就要按照本盟约规定加以处罚。”孔子让鲁大夫兹无还针锋相对地回应道:“齐国不归还我汶阳的田地,而要让鲁国派兵跟从的话(而要求我们接受这个命令),齐国也要按本盟约的条文接受处罚。”齐国国君回到都城,责备群臣,于是归还了以前侵占鲁国的四座城邑和汶阳的田地。材料二: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这类攻城的器械,造成后,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从鲁国出发,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郢都,见到了公输盘,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杀了他。”公输盘很不高兴。墨子先生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墨子先生拜见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他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粗布衣服,却想要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毛病了。”墨子先生说:“楚国的土地方圆大小足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大小不过五百里,这就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我认为大王您这样做,一定会伤害道义,却不能据有宋国。”楚王说:“好啊!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墨子先生解下衣带,用衣带当作城墙,用木片当作守城器械。公输盘多次陈设攻城用的机巧多变的器械,墨子先生多次抵挡了他的进攻。公输盘攻城用的器械用尽了,墨子先生的抵御器械还绰绰有余。墨子先生说:“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楼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啊。”楚王说:“好!我不攻打宋国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江城子•片帆初落甬勾东史浩①片帆初落甬勾东②。碧湖空。满汀风。回首一川,银浪飐③孤篷。且驾两椽烟雨里,凭曲槛,浥空蒙。闲移拄杖上晴峰。莫匆匆。伴冥鸿。笑指家山,蘋叶藕花中。脚力倦时呼小艇,归棹稳,月朦胧。【注】①史浩:南宋政治家、词人,字直翁,号真隐居士。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②甬勾东:地名,属宁波。③飐:风吹使颤动。(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前三句中“空”“满”两个字,增强了全词的空间感,营造了迷离旷远的意境。B.“两椽”“曲槛”表明词人驾驶的船有蓬有栏杆,在烟雨中行船赏景,如入画境。C.词人不惧风雨,拄杖登山,缓步慢行,有冥鸿作伴,可以眺望家山,惬意悠闲。D.走到乏力时,才呼叫小艇,而此时已是夜月朦胧,“稳”字显出心理安稳舒适。(2)明代袁宏道说:“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请谈谈本词体现了哪些“自然之趣”。【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理解和赏析的能力。首先审读选项,把握内容,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分析的能力。首先理解诗词,找出对应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答案。【解答】(1)C.“不惧风雨”错。词下片首句说的是“闲移拄杖上晴峰”,可知此时的天气应是“晴”。故选:C。(2)词人在上片着意营造了一种迷离、空蒙、又旷远的意境:船刚刚驶达甬勾东,回头望去,碧绿的湖面空阔无际,只剩下起伏的波浪吹颤我那同样孤单的船篷。风在水面平地之上肆无忌惮地游走。前几句,一叶孤舟泊在空阔无际的湖面上,而陪伴词人的只有那满世界的风。“且驾两椽烟雨里,凭曲槛,浥空蒙”三句:姑且任船只在烟雨中飘荡,凭栏眺望,蒙蒙细雨打湿了衣裳,江面上也是一片苍茫。词的下片,随着离家距离的拉近,词人的愁情已然渐渐散去:天气放晴了,拄上手杖登高远望。一个“闲”字显示出此时词人的那份轻松:不知不觉中,一天的光阴又匆匆流过,暮色里不时有成群的大雁飞过,大雁也要回家了,而词人也将要结束这漫长的漂泊生涯。词作至此,词人的那份怡然自得已经不言自明,这时候“笑指家山”一句,作者的心影就投射到了脸上:笑着指去,家乡已经在那片荷叶荷花中向词人张开了温暖的怀抱。“脚力倦时呼小艇,归棹稳,月朦胧”言及词人在朦胧的月色中乘舟归去。一个“稳”字,不仅写出湖面的平静,更将作者心中的那份平静展现了出来。答案:(1)C(2)①烟雨荡舟(或“湖面赏景”)之趣。任船只在烟雨中飘荡,词人凭栏眺望,蒙蒙细雨,江面一片苍茫。②晴空登峰(或“登峰赏景”)之趣。天空放晴,持杖登高远望,冥鸿作伴,眺望家山,荷叶荷花相依,惬意悠闲。③月夜归家之趣。走到倦乏时,才呼来小艇,夜月朦胧,安稳舒适归家。赏析:这首诗词以江城为背景,描绘了江湖之旅的美景和诗人的心情。诗词开篇以片帆初落时的景象为引子,营造出宁静的氛围。接着描述了碧湖空旷、汀上微风的景色,让读者感受到江城的宁静和美丽。诗人回首一望,江水泛起银色的波浪,孤篷在江面上徐徐飘荡,景色如画。诗人坐在船上,穿越烟雨弥漫的江湖,感受着江城的气息。他靠在曲槛上,感受着雨雾的滋润和江城的风情。他轻松地拄着拐杖,向晴峰上走去,与迁徙的鸿雁相伴。他笑着指着家乡山川的方向,看着漂浮在水面上的萍叶和盛开的藕花。当他的脚步疲倦时,他呼唤小船,稳稳地驶向归途,月色朦胧。整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韵味悠长的词句,展现了江城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通过与自然景色的交融,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境界。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给人以美好的意境和情感的共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论语)十二章》中,曾子也说过类似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老子》(第二十四章)通过站立、走路的姿势,说明了急于表现、贪功冒进,违背自然规律的人必定无法长久的句子是:“企者不立,跨者不行。”(3)《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坚信自己的才能必定有用,失去的东西以后依然会归来的句子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作答的关键是勤于积累,反复巩固记忆,重点是不多写,不漏写,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重点字:弘)(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重点字:跨)(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重点字:材)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人工智能是由人制造出来的可以表现出智能的机器,(甲)近年来的发展炙手可热。它的本质在于使用了一种类似于人类大脑的结构,这种结构以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存储信息,看到新的情况之后会推理和判断,(乙)这是大脑深度神经活动的结果。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创新产物,它可以更多地代替人类参与危险、繁重的工作,同时在高等技术工作领域给人类提供更多的帮助。因此不少人提倡①_____。思维来源于大脑,并且思维控制行为。人工智能可以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相当于思维数据库,所以有人提出②_____,但是这种观点遭到了加州理工人工智能专家亚瑟•阿布一穆斯塔法的反对,他认为:任何人工智能都不可能成为“有意识的实体”,它只取决于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者和使用者,(丙)人工智能只是服从人类发表的命令,它会做人类训练它去做的事情。(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一处多余,应删除,请指出;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序号并修改。不得改变原意。【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有语病的地方,正确修改。【解答】(1)①结合“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创新产物,它可以更多地代替人类参与危险、繁重的工作,同时在高等技术工作领域给人类提供更多的帮助”的语境可知,此处可填: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工作(大力发展人工智能)。②结合后文“但是这种观点遭到了加州理工人工智能专家亚瑟•阿布一穆斯塔法的反对,他认为:任何人工智能都不可能成为‘有意识的实体’”的语境可知,此处可填:人工智能可以产生意识(人工智能可成为“有意识的实体”)。(2)“这种结构以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存储信息,看到新的情况之后会推理和判断”的主语是“这种结构”,(乙)句的主语是“这”,与前文联系不紧密,故(乙)应删除。修改:(甲)“炙手可热”意思是“比喻气焰很盛或权势很大”,与“近年来的发展”搭配不当,可修改为“近年来的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发展迅速/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丙)“发表”与“命令”搭配不当,应修改为“人工智能只是服从人类发布的命令”。答案:(1)①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工作(大力发展人工智能)②人工智能可以产生意识(人工智能可成为“有意识的实体”)(2)删除:(乙)修改:(甲)修改为“近年来的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发展迅速/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丙)修改为“人工智能只是服从人类发布的命令”。(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做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1)下列句子中“仿佛”的用法,与文段中“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不同的一项是DA.寒风中卖火柴的小女孩仿佛看见了她亲爱的奶奶向她走来。B.徐悲鸿先生的马画得真有神,一匹匹骏马仿佛在奋蹄奔腾。C.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能!不能!”“不能受!不能受!”与“不能!”“不能受!”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请从“阳光”“责任”两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结合文段内容写一则短评,字数不超过70字。【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正确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语句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语句,根据题干的提示,与题干中所给句子进行比较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写短篇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段,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评析。【解答】(1)“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中的“仿佛”意思是“好像”,不表示比喻。ABC三项的“仿佛”意思均为“好像”,不表示比喻。D.“仿佛”意思是“好像”,表示比喻和通感,将“清香”比作“歌声”,将嗅觉的形象化为听觉的形象。故选D。(2)①“不能!不能!”“不能受!不能受!”与“不能!”“不能受!”相比,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语意得到强化;②结合“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走吗?”的语境可知,“不能!不能!”反映了瑞宣对家庭责任的思索和承担,比“不能!”更能突出瑞宣的责任感;③结合“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做亡国奴”的语境可知,“不能受!不能受!”表意上比“不能受!”程度更重,表现出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网络安全咨询与管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电子信息产业零配件绿色供应链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互联网金融服务合同6篇
- 年度水解弹性蛋白产业分析报告
- 年度皮肤科医院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经济全球化第7课第1框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何谓二零二五年度合同履行的担保专项审计与报告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毛竹山承包及竹林农业科技示范合同3篇
- 速写线性课程设计
- 2024金融服务合同范本大全
-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9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火灾安全教育观后感
- 农村自建房屋安全协议书
- 快速康复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电子版)
- ICU患者外出检查的护理
- 公司收购设备合同范例
- 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光伏发电项目EPC总包合同
- 子女放弃房产继承协议书
-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专项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