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四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四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四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四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四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上海四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按要求填空。(1)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在《赤壁赋》中,苏轼引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句子是“,”。(3)《劝学》中,“,”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下列将《乡土中国》中描述的现象与观点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乡下人不识字﹣面对面社群没有文字的需要。 B.各人自扫门前雪﹣﹣中国乡下佬公私界线分明。 C.乡土社会夫妇排斥私情﹣﹣小家族所求的是稳定。 D.籍贯不因迁徙而改变﹣﹣血缘是乡土社会稳定的力量。二、阅读3.阅读文章,完成小题。江南的冬景郁达夫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④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⑤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⑥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散步一词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⑦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桠杈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⑧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⑨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明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喜欢徒步旅行的日本人、德国人,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⑩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篇散文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出作者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B.作者在描写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时借助想象,用色状物写景,浓淡适宜,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表达了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C.作者描写江南的雪景,巧借诗句来实写雪景,在品评诗句中写出了雪趣。D.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通俗幽默,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与《故都的秋》相比,描写的主要内容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真诚的热爱。B.《故都的秋》饱含一种悲凉、清静之美;本文描写江南的冬天也隐含着这种情调,但近乎荒凉的风景掩盖不住精神的奢华。C.文中在描绘江南冬雨图时,远近结合,以动衬静,黑白的画面上点缀红黄的亮色,给人以既古朴又优雅的感受。D.文中写闽粤的冬天,突出了暖和的特点。一方面和江南的冬天形成了对比,另一方面也给“江南”界定了范围。(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4)文章第八段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雪景,而是引用了大量古诗文,作者是以什么顺序组合这些诗文的?引用这些诗文有什么好处?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杜甫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①。【注】①力疾:病中用力起身。②来诗:指杜甫的表丈李都督写给杜甫的诗,杜甫此诗为应和之作③风尘:指天下尚处于战乱之中。(1)这首诗的体裁是A.古风B.律诗C.绝句D.乐府(2)首联“悲早春”奠定全诗情感基调,全诗是怎样表现“悲”情的?请简析。5.阅读文章,完成小题。(一)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二)劝学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①然负此自放②心善其说(2)下列句中的“闻”与例句划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B.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C.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王安石《伤仲永》D.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B.驾,一天的行程。“驽马十驾”意思是劣马拉车走十天。C.《荀子》,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的“传”不同。(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只运用了比喻论证,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7)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三、作文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曹孟德的追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毛泽东的追求;深入农村,研究乡土,是费孝通的追求;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袁隆平的追求,同学少年,青春正少的你,也有很多追求吧?请以“这才是我的追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注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

2022-2023学年上海四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按要求填空。(1)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在《赤壁赋》中,苏轼引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句子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劝学》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栗深林兮惊层巅(重点字:巅)(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重点字:稀)(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重点字:砺)2.下列将《乡土中国》中描述的现象与观点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乡下人不识字﹣面对面社群没有文字的需要。 B.各人自扫门前雪﹣﹣中国乡下佬公私界线分明。 C.乡土社会夫妇排斥私情﹣﹣小家族所求的是稳定。 D.籍贯不因迁徙而改变﹣﹣血缘是乡土社会稳定的力量。【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解答】B.“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就是自私的体现,不是公私界线分明。故选:B。二、阅读3.阅读文章,完成小题。江南的冬景郁达夫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④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⑤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⑥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散步一词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⑦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桠杈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⑧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⑨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明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喜欢徒步旅行的日本人、德国人,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⑩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A.这篇散文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出作者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B.作者在描写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时借助想象,用色状物写景,浓淡适宜,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表达了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C.作者描写江南的雪景,巧借诗句来实写雪景,在品评诗句中写出了雪趣。D.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通俗幽默,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本文与《故都的秋》相比,描写的主要内容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真诚的热爱。B.《故都的秋》饱含一种悲凉、清静之美;本文描写江南的冬天也隐含着这种情调,但近乎荒凉的风景掩盖不住精神的奢华。C.文中在描绘江南冬雨图时,远近结合,以动衬静,黑白的画面上点缀红黄的亮色,给人以既古朴又优雅的感受。D.文中写闽粤的冬天,突出了暖和的特点。一方面和江南的冬天形成了对比,另一方面也给“江南”界定了范围。(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4)文章第八段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雪景,而是引用了大量古诗文,作者是以什么顺序组合这些诗文的?引用这些诗文有什么好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划线句子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句子的含义,结合相关文句从修辞角度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古诗文组合顺序及引用古诗文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正确。B.“表达了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错误。从“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可知,应是“悠闲、自在、洒脱”之感。C.“巧借诗句来实写雪景”错误。从“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可知,这是作者想象的情景,不是实写,是虚写。D.“语言通俗幽默”错误,应为“清新、纯朴”。故选:A。(2)B.“本文描写江南的冬天也隐含着这种情调,但近乎荒凉的风景……”中“隐含着这种情调”“近乎荒凉的风景”错误。本文的情调是明朗、闲适,风景也是充满生机,与《故都的秋》是不同的。故选:B。(3)“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这句话写“雪月梅”和“酒”,句中以“三友”称“雪月梅”,写三者集合用“会合”,写三者与酒用了“调戏”一词,又将“酒”比做“姑娘”,这些内容把物写成了人,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和意识,这是使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把江南冬天的雪景写得极其美丽动人。(4)第八段中,作者引用了前人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等诗句来描写江南的雪景。这几组诗句按照“日暮”“冬宵”“更深人静后”“第二天的早晨”的时间顺序排列,拓展了江南雪景不同时段的美丽和从日暮到清晨的江南雪景整体意境之美,抒发了作者对此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作者没有直接写雪景,而是引用诗句,这些诗句以虚写实,巧借诗句意境,展示了江南雪景的美丽,能触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语言充满诗意,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趣味,让人回味无穷。答案:(1)A(2)B(3)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酒”比做“姑娘”,“调戏”一词又赋予“雪月梅”以人的思想情感与意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冬雪的美丽。(4)作者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安排的,从“日暮”到“更深人静后”再到“第二天的早晨”。没有直接写雪景,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巧借诗句意境,展示江南雪景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对此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引用这些诗文,拓展了意境,激发读者的联想,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采。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杜甫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①。【注】①力疾:病中用力起身。②来诗:指杜甫的表丈李都督写给杜甫的诗,杜甫此诗为应和之作③风尘:指天下尚处于战乱之中。(1)这首诗的体裁是BA.古风B.律诗C.绝句D.乐府(2)首联“悲早春”奠定全诗情感基调,全诗是怎样表现“悲”情的?请简析。【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常识。具体考查诗歌的体裁。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体裁,特别是绝句、律诗的特点,然后针对选项进行判断。(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借助题目、注释、背景及作者的有关情况全面了解诗歌,然后仔细阅读诗歌,抓住关键词句判断用到的手法,理解蕴含的感情。【解答】(1)这首诗包含四联、八句,中间两联对仗严谨,二、四、六、八句押韵,符合律诗特点;故选:B;(2)颔联“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因读来诗转添了自己的哀愁,又缘愁而更伤自己的日益衰老。“愁伴客”“老随人”直接抒情,写出诗人客居他乡的羁旅之悲,年老多病的感伤。颈联“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写实,说在大好的春天里,红色的桃花娇嫩吐艳,青色的杨柳新抽枝叶,借景抒情,生机勃发的早春美景与自己的衰老形成强烈对比,乐景写尽哀情。尾联“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写面对良辰美景遥念故乡从未中断,想到四海之内仍战乱不已,风尘满布,世乱未靖,归期无日,不免于伤春伤老。诗人由眼前春景更触动思乡之情。诗中抒发了诗人伤春、伤老和流落他乡的羁旅之情。答案:(1)B;(2)直接抒情,“愁伴客”写出诗人客居他乡的羁旅之悲;“老随人”写出诗人年老多病的感伤;借景抒情,生机勃发的早春美景与自己的衰老形成强烈对比,乐景写尽哀情;四海战乱,难悲情愈盛。译文:正当扶病强起之际,忽接来诗为春天的旱来而悲哀。因读来诗转添了自己的哀愁,又缘愁而更伤自己的日益衰老。在大好的春天里,红色的桃花娇嫩吐艳,青色的杨柳新抽枝叶。面对良辰美景我遥念故乡从未中断,想到四海之内仍战乱不已,风尘满布啊!赏析:《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下截申明上截,通首一气,抒写中有无限曲折。首联“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叙事,说扶病强起,几不知春至,因拜读亲友李表丈寄来的《早春》诗而引发了伤春之感。颔联“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转添春愁,又因愁伤老。见得伴客萧条,随人俯仰则更可悲,已透下望乡未已意。颈联“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写实,说岁序更新,桃嫩柳青,春色堪娱。“入”“归”二字,炼字极活,为句中之眼,字字皆响,与他人随意点缀者不同,是化腐为新之法。“入”“归”二字极生动、传神地写出早春的意蕴,写出生命的复苏与萌动。两句实写春景,用笔舒缓,为下文铺垫。尾联“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回应上截,翻出已愁。说世乱未靖,归期无日,尤不免于伤春伤老。诗人由眼前春景更触动思乡之情。全首只一“悲”字;连“红入桃花”“青归柳叶”,俱作“悲”字用,不作“早春”佳字用。“转添”“更觉”,切上“早春”,透下“红入”“青归”字。当此桃花柳叶之时,而四海风尘,望乡复切,则客之愁而人之老可知,所以见起处“悲早春”“悲”字之妙也。曰“犹未已”“尚风尘”,说明“转添”“更觉”之故。诗中抒发了诗人伤春、伤老和流落他乡的羁旅之情。5.阅读文章,完成小题。(一)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二)劝学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①然负此自放依仗②心善其说赞同、喜欢(2)下列句中的“闻”与例句划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B.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C.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王安石《伤仲永》D.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B.驾,一天的行程。“驽马十驾”意思是劣马拉车走十天。C.《荀子》,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的“传”不同。(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只运用了比喻论证,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7)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进行解释,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评价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两篇文本,明确观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①句意: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负”的意思是“依仗”。②句意: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善”的意思是“赞同、喜欢”。(2)例句中的“闻”意为“听见、听到”,句意:声音并没有增强,但是听见它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A.懂得、理解。句意: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B.闻名、出名。句意: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C.名声、名望。句意:现在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D.听见、听到。句意:终年听不到音乐之声。故选:D。(3)D.“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的‘传’不同”错。应为“相同”,都指“解释经书的著作”。故选:D。(4)句意: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来”,时间词的词缀,与“数年”不能分开,排除AD;“殆”,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搭配后面的约数“十一二”,排除B。故选:C。(5)B.“只运用了比喻论证”错。由“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知,还运用了对比论证。故选:B。(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相当于“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因为;“一”,专一。译文: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7)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读书的故事:自己年轻时,记忆力好,但是虽然有较强的记忆力,学业却因为自己的不勤奋给荒废了;自己年长后,开始发奋读书,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常常因为健忘而荒废。荀子《劝学》的观点是“学不可以已”,文中提出善假于物、积累,坚持,专心等学习方法。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读书时学时辍,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这一点和荀子《劝学》篇中的观点是一致的,可以从反面论证读书时学时辍导致的后果,适合用来论证积累对成就学问重要性的观点。答案:(1)①依仗②赞同、喜欢(2)D(3)D(4)C(5)B(6)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7)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年长因善忘而毁坏学业的故事,可以从反面论证读书时学时辍导致的后果,适合用来论证积累对成就学问重要性的观点。参考译文:(一)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