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积累运用(14分)1.(7分)按要求填空。(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游园》)(2),翠峰如簇。(《桂枝香•金陵怀古》)(3)《阿房宫赋》中形容宫中女子梳理头发的句子是,。(4)《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坚持武力抗秦的句子是:,,。2.(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但丁精神的基本特征就是深刻、崇高、锲而不舍的自我批判、自我忏悔、自我完善的自觉意识以及对全民族、全人类道德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思虑和关切。在人类物质进步的发展历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清算社会历史的和精神观念的陈腐垃圾的基本原因②这就是为什么人类每前进一步总要有一批思想家最先挺身而出③事实上,这种但丁精神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走向历史进步④离不开这种自觉的批判精神、忏悔意识和进取意志⑤而个人、民族和人类在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中⑥离不开精神进步这一重要层面A.⑥②①⑤④③ B.④②①⑤⑥③ C.④③⑤⑥②① D.⑥⑤④②①③3.(4分)解释加点实词。①致昆山之玉②竟书而欲搁笔③河海不择小流④功施到今二、阅读(46分)(一)4.(11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我买故我在?——关于消费的经济哲学沉思曹东勃①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反思消费社会加诸我们的种种可能的危机,正当其时。②近半个世纪前的1970年,鲍德里亚在其成名作《消费社会》一书中,给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判断:“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③这种物,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而是工业革命以来大肆繁衍、近似一种热带丛林的“人造物”的体系。在这样一个人造王国之中,“我买故我在”就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在消费主义的框架下,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而是在满足不断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人们所消费的,也不单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更在于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在物的包围之中,人们丧失了品鉴能力。物品的泛滥与趋同,使得人们不知所措,既不知道如何犒劳自己,也不懂得怎样惊喜他人。本能的惰性促使人们乐得把购买决策权让渡、外包出去,遂成就了种种趣味商店、创意礼品乃至各种恶趣味。④消费品不再追求永恒,而是加速折旧、流变、迭代。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与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因此,物的消费呈现出加速度态势:在传统社会对着一件物可以讲述几代人的动人故事,而消费社会一个物件可能只能讲述自己人生中某一天、某一个月、某一年的故事。⑤在积贫积弱的时代,解决温饱是绝大多数人的唯一要务,精神空虚和心理忧郁恐怕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并只导致其中一部分人堕落;在现代社会,如何摆脱这一亘古未有的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前所未有的精神困境,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甚至可笑的“何不食肉糜”问题。可是,在这样的轻文明时代依然诉诸物质资源,借助“买买买”来填补内心的贫瘠,只能是黔驴技穷。⑥饶有意味的是,当下的消费社会中,一方面是“剁手党”“月光族”之类的“隐形贫困人口”大潮汹涌,他们“花今天的钱,哭明天的穷”这些“消费社会里的穷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有缺陷、有欠缺、不完美和先天不足,在准备不够充分的状态下就卷入消费的浪潮。另一方面却是所谓“资本主义精神”的渐趋消遁和劳动神圣的工作伦理一去不返。长此以往,一个在收入上稳定增长的、可持续的消费者阶层也会“缩水”。“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未来理想社会中生产状态同时也是生活状态的这段描述,仍然是消费社会下具有前瞻意义的重要指针。⑦消费社会满足了人类的欲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普及更使得消费社会超越时空限制而如虎添翼,大数据真正掌握了我们的个人偏好。然而消费模式的剧烈变迁,也日渐催生与之关联的精神紊乱。对此,西方学者弗洛姆的警告发人深省:“一个幽灵正在我们中间徘徊,然而,只有少数人清醒地意识到它的存在。这个幽灵就是,一个完全机械化的社会,它服从计算机的命令,致力于最大规模的物质生产和消费;在这样一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自身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尽管他吃得好,娱乐得好,然而他却是被动的,缺乏活力和感情的。他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这个意象,恰如电影《千与千寻》里那两位因贪食而异化为猪的成年人。⑧挣脱消费社会的陷阱,于个人于国家而言,都需要追求一种适度规模甚至“减量化”的生存境遇,追求一种“高质量的发展”。想象一个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大学图书馆,对其实行总量控制,在买入一本新书的同时剔除一本旧书;而这样做的前提是,新书无论在内容和其他质量方面必须超过和包容旧书的全部,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稳态图书馆——它避免了藏书总量虚假繁荣之下毫无意义的重复建设。(选自《文汇报》2019年07月19日,有删改)(1)第⑥段中“消费社会里的穷人”在文中的含义是。(2)下列表述中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当今时代,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犹如身处热带丛林受到外物的包围。B.在消费时代,“买买买”不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一种社会思潮。C.在现代社会,摆脱精神空虚和心理忧郁的有效方式是进入消费怪圈。D.机械化社会,人往往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因贪婪异化为物。(3)下列推断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A.时下各种文创产品的热销也反映出市场上商品的泛滥与趋同这一不争事实。B.由于商品质量问题的频发,现在的消费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久耐用了。C.未来理想的消费社会中,消费者完全可以将生产状态与生活状态合二为一。D.智能化时代,我们更应警惕消费模式的变化对于人的精神生活造成的影响。(4)电影《天生购物狂》中有一句话说:“我喜欢新衣服,要是每个人每天都能穿上新衣服,忧郁在这个世界上就无处容身了。”请结合本文观点作出分析。(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0分)5.(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迟行蒋勋①一条路上,间隔不远,一株盛放的木棉花,使我停下来,抬头看了好几次。树干直挺耸立,树枝平平伸展出去,像手臂,承载着一朵一朵赭黄橘红的花。仰头看,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艳红鲜黄,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一齐点燃,在阳光下跳跃闪烁。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路过的行人,也都感染到喜悦。②有些路人或许有急事要办,匆忙走过,无法注意到这个季节木棉花的盛放。我正低头看地上落花,听到他们脚步声急急走来,赶快让开,怕阻挡了他们的去路。③我很喜欢东方园林建筑里的亭子,空间不大,四面无墙,只足暂时供人停留。在山水画里,亭子常常只是一个小点,或在水边,有扶栏可以倚靠,看水流低回,浮沫此起彼落;或在山路迂回的平台,眼前豁然开朗,可以远观山色,眺望大河浩荡。④“亭子”就是“停”的暗示吗?行走盘桓在长长的路途上,我希望前进的速度更快吗?还是我要学习懂得如何停留,懂得在路旁的亭子稍做休息,四处浏览,而不只是匆匆赶路。⑤如果人生是一条路,从生到死,我希望这条路是高速公路,一通到底,快快走完吗?或者,我更希望在这条路上,可以多一点迟延,多一点迂回,多一点过程,多一点停留。⑥人类最早只是步行,步行的空间范围很有限。把台北市旧的北门、南门、西门、东门,四个城门连接起来,也就是原来城市步行走出来的尺度。不只是台北,所有以步行速度规划的城市空间,范围都不太大。欧洲许多老城市,像意大利的Siena、翡冷翠,西班牙的Toledo,都还可以完全用步行游览。老城市的巷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本来就是居民长久用脚走出来的路。⑦步行可以达到的空间范围不大,步行的速度缓慢,人类慢慢地走着,在步行的速度里思考,随时停下来,观察季节的变化,看天上星辰移转,等待太阳落山,整理自己的思绪,反省自己生命的状态,探索宇宙的现象,思维信仰的价值。他们一步一步走着,好像步行的节奏成就了思维的节奏,因为可以慢慢步行,有了崇高的宗教,有了深沉的哲学,有了悠扬跌宕诗歌的咏唱。⑧或许,我们已经遗忘,人类最初的文明,是在漫长步行的路上,一步一步,缓慢行走出来的结果。⑨我的脑海里,常常有一些步行队伍的画面。在古老的印度,修行的僧侣,手上捧着钵,一步一步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走到河边,洗脚沐浴。洗完脚,在树下铺了座位,静静聆听佛陀说法。⑩我步行去了恒河边的鹿野苑,也步行去了已成废墟的那兰陀,在玄奘读书的经院,体会步行者思想的节奏。我在雅典卫城铺了大理石版的山路上徘徊迟行,想象古希腊的哲人如何一边走,一边议论哲学。他们的步行也好像一种逻辑,每一步都条理分明。荷马的吟咏唱叹,流传在城市的街道上,他失明的双眼,看不见路,手里的棍子,一点一点,也都是步伐的节拍。⑪我步行走去灞桥,黄埃漫漫,仿佛还听得到桥下的流水,桥边杨柳依依,送别的人与告别的人缓缓走来,送别和告别,时间都很长,可以折一段柳枝做纪念,可以劝君更尽一杯酒,可以吟诗唱和。仿佛因为步行,也就多了许多心事。“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李白说的是男子离去后地上的脚印,女子在门前凝视,脚印一步一步,一天一天,长满了绿苔。那些迟行的脚印,走得那么慢,走在岁月里,走出了眷恋,走出了不舍,走出了思念,走出了感谢与珍重,走出了文明的厚重绵长。(1)文章第①段划线句有人觉得表达冗余拖沓,将其精简为“满满一树花朵如被点燃的烛光火焰”,你是否赞同这样的修改,试说明理由。(2)请赏析第⑪段划曲线句。(3)文章行文思路颇具匠心,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7分)6.(7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悲吴王城①杜牧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②宅房花正开。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注】①吴王城:三国时期东吴都城遗址。吴王孙权迁都鄂县,改名武昌。这首诗是会昌二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游览武昌时所作。当时,晚唐江河日下。②苏小:南齐时钱塘著名歌妓。(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画面立体,“碎”字化静为动,写荡漾的水波揉碎了倒映在水中楼台的影子。B.颔联实写,吴王宫殿里的柳枝含翠,歌妓苏小的住所里漂亮的花儿正在迎风绽放。C.颈联以借代手法写人,追问当年那些能歌善舞的美丽女子去往了何地、谁能逐回。D.前两联描写乐景,后两联抒写悲情,以乐景衬悲情,给读者留下深刻思考的空间。(2)此诗与《阿房宫赋》同属于杜牧的“史评史论”类作品,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二者在思想情感上的异同。(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1分)7.(11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材料一: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①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世之有饥穰。夫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节选自贾谊《论积贮疏》,有删改)材料二: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慕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乘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神农之救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②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注]①孅(zhí):细致。②渫(xiè),流通。(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①而靡之者甚多②劝农功(2)材料二画波浪线的句子应有三处停顿,请用“/”标出。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3)翻译下列句子。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4)贾谊《论积贮疏》和晁错《论贵粟疏》都反映了西汉时期缺粮的社会状况,请结合两则材料,试分析当时粮食短缺的原因。(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7分)8.(7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唐)柳宗元①太史公尝言:世之学孔氏者,则黜老子,学老子者,则黜孔氏,道不同不相为谋。余观老子,亦孔氏之异流也,不得以相抗,又况杨、墨、申、商、刑名纵横之说,其迭相訾毁、抵捂①而不合者,可胜言耶?然皆有以佐世。太史公没,其后有释氏,固学者之所怪骇舛逆其尤者也。②今有河南元生者,其人闳旷而质直,物无以挫其志;其为学恢博而贯统,数无以踬其道。悉取向之所以异者,通而同之,搜择融液,与道大适,咸伸其所长,而黜其奇邪,要之与孔子同道,皆有以会其趣。而其器足以守之,其气足以行之。不以其道求合于世,常有意乎古之“守雌”者。③及至是邦②,以余道穷多忧,而尝好斯文,留三旬有六日,陈其大方,勤以为谕,余始得其为人。今又将去余而南,历营道,观九疑,下漓水,穷南越,以临大海,则吾未知其还也。黄鹄一去,青冥无极,安得不冯丰隆、愬蜚廉③以寄声于廖廓耶?【注】①抵捂:即“抵牾”,矛盾。②是邦:当时作者被贬永州。③丰隆:传说中云神的名字;蜚廉:传说中风神的名字。(1)下列各项中治学观点与作者不一致的一项是A.孔子与诸子的学说思想存在矛盾不合之处。B.孔子与诸子的学说思想都有助于社会人生。C.只有佛教的思想确实离经叛道,惊世骇俗。D.诸子学说与孔子思想相通,可以融会贯通。(2)下列对元生人品学问评判与原文不相同的一项是A.胸怀开阔旷远,朴实正直志向坚定。B.学识渊博贯通,命运坎坷不改其道。C.遵循孔子之道,兼收并蓄取长补短。D.鄙弃世俗生活,隐居独处与世无争。(3)阅读第③段,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三、作文40分9.(40分)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人类的伟大在于超越自我,但超越常常需要回归自我。”你如何理解呢?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运用(14分)1.(7分)按要求填空。(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游园》)(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桂枝香•金陵怀古》)(3)《阿房宫赋》中形容宫中女子梳理头发的句子是绿云扰扰,梳晓鬟也。(4)《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坚持武力抗秦的句子是: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解答】故答案为:(1)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重点字:垣)(2)千里澄江似练(重点字:澄)(3)绿云扰扰梳晓鬟也(重点字:鬟)(4)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重点字:洎)2.(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但丁精神的基本特征就是深刻、崇高、锲而不舍的自我批判、自我忏悔、自我完善的自觉意识以及对全民族、全人类道德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思虑和关切。在人类物质进步的发展历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清算社会历史的和精神观念的陈腐垃圾的基本原因②这就是为什么人类每前进一步总要有一批思想家最先挺身而出③事实上,这种但丁精神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走向历史进步④离不开这种自觉的批判精神、忏悔意识和进取意志⑤而个人、民族和人类在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中⑥离不开精神进步这一重要层面A.⑥②①⑤④③ B.④②①⑤⑥③ C.④③⑤⑥②① D.⑥⑤④②①③【解答】语段阐述的但丁精神的基本特征。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本题根据前文语境“物质进步”,观察所给语句,应该说“精神”,总说的只有⑥,所以可以排除BC两项。根据理解文本语境,第⑤由总说,到说个人,所以必然与⑥衔接。最后是看文段空缺处的结尾句③,是对上面的总结。故选:D。3.(4分)解释加点实词。①致昆山之玉求得②竟书而欲搁笔完成③河海不择小流通“释”,舍弃④功施到今延续【解答】①致,求得。句意:求得昆山的美玉。②竟,完成。句意:写完,而想要停笔(不写)。③通“释”,舍弃。句意: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④延续。句意:功绩一直延续到今天。答案:①求得②完成③通“释”,舍弃④延续二、阅读(46分)(一)4.(11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我买故我在?——关于消费的经济哲学沉思曹东勃①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反思消费社会加诸我们的种种可能的危机,正当其时。②近半个世纪前的1970年,鲍德里亚在其成名作《消费社会》一书中,给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判断:“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③这种物,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而是工业革命以来大肆繁衍、近似一种热带丛林的“人造物”的体系。在这样一个人造王国之中,“我买故我在”就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在消费主义的框架下,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而是在满足不断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人们所消费的,也不单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更在于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在物的包围之中,人们丧失了品鉴能力。物品的泛滥与趋同,使得人们不知所措,既不知道如何犒劳自己,也不懂得怎样惊喜他人。本能的惰性促使人们乐得把购买决策权让渡、外包出去,遂成就了种种趣味商店、创意礼品乃至各种恶趣味。④消费品不再追求永恒,而是加速折旧、流变、迭代。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与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因此,物的消费呈现出加速度态势:在传统社会对着一件物可以讲述几代人的动人故事,而消费社会一个物件可能只能讲述自己人生中某一天、某一个月、某一年的故事。⑤在积贫积弱的时代,解决温饱是绝大多数人的唯一要务,精神空虚和心理忧郁恐怕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并只导致其中一部分人堕落;在现代社会,如何摆脱这一亘古未有的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前所未有的精神困境,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甚至可笑的“何不食肉糜”问题。可是,在这样的轻文明时代依然诉诸物质资源,借助“买买买”来填补内心的贫瘠,只能是黔驴技穷。⑥饶有意味的是,当下的消费社会中,一方面是“剁手党”“月光族”之类的“隐形贫困人口”大潮汹涌,他们“花今天的钱,哭明天的穷”这些“消费社会里的穷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有缺陷、有欠缺、不完美和先天不足,在准备不够充分的状态下就卷入消费的浪潮。另一方面却是所谓“资本主义精神”的渐趋消遁和劳动神圣的工作伦理一去不返。长此以往,一个在收入上稳定增长的、可持续的消费者阶层也会“缩水”。“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未来理想社会中生产状态同时也是生活状态的这段描述,仍然是消费社会下具有前瞻意义的重要指针。⑦消费社会满足了人类的欲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普及更使得消费社会超越时空限制而如虎添翼,大数据真正掌握了我们的个人偏好。然而消费模式的剧烈变迁,也日渐催生与之关联的精神紊乱。对此,西方学者弗洛姆的警告发人深省:“一个幽灵正在我们中间徘徊,然而,只有少数人清醒地意识到它的存在。这个幽灵就是,一个完全机械化的社会,它服从计算机的命令,致力于最大规模的物质生产和消费;在这样一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自身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尽管他吃得好,娱乐得好,然而他却是被动的,缺乏活力和感情的。他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这个意象,恰如电影《千与千寻》里那两位因贪食而异化为猪的成年人。⑧挣脱消费社会的陷阱,于个人于国家而言,都需要追求一种适度规模甚至“减量化”的生存境遇,追求一种“高质量的发展”。想象一个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大学图书馆,对其实行总量控制,在买入一本新书的同时剔除一本旧书;而这样做的前提是,新书无论在内容和其他质量方面必须超过和包容旧书的全部,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稳态图书馆——它避免了藏书总量虚假繁荣之下毫无意义的重复建设。(选自《文汇报》2019年07月19日,有删改)(1)第⑥段中“消费社会里的穷人”在文中的含义是因卷入消费浪潮而失去理性,导致过度消费、提前消费而变穷的人。(2)下列表述中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当今时代,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犹如身处热带丛林受到外物的包围。B.在消费时代,“买买买”不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一种社会思潮。C.在现代社会,摆脱精神空虚和心理忧郁的有效方式是进入消费怪圈。D.机械化社会,人往往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因贪婪异化为物。(3)下列推断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BA.时下各种文创产品的热销也反映出市场上商品的泛滥与趋同这一不争事实。B.由于商品质量问题的频发,现在的消费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久耐用了。C.未来理想的消费社会中,消费者完全可以将生产状态与生活状态合二为一。D.智能化时代,我们更应警惕消费模式的变化对于人的精神生活造成的影响。(4)电影《天生购物狂》中有一句话说:“我喜欢新衣服,要是每个人每天都能穿上新衣服,忧郁在这个世界上就无处容身了。”请结合本文观点作出分析。【解答】(1)根据第⑥段里“花今天的钱,哭明天的穷”可知,这些人是提前消费,并且是过度消费;“在准备不够充分的状态下就卷入消费的浪潮”,这说明他们被卷入消费浪潮,并且是失去理性、提前消费的;正因如此,他们才会变穷。由此可知整合答案为:因卷入消费浪潮而失去理性,导致过度消费、提前消费而变穷的人。(2)A.“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犹如身处热带丛林受到外物的包围”错,原文第③段有:“这种物,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而是工业革命以来大肆繁衍、近似一种热带丛林的‘人造物’的体系”,原文所说的是“近似一种热带丛林的‘人造物’的体系”,而不是“犹如身处热带丛林受到外物的包围”;B.“‘买买买’不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一种社会思潮”改变原文的关系,原文第③段有“‘我买故我在’就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原文是“不仅是……更成为”是递进关系,选项“不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C.“在现代社会,摆脱精神空虚和心理忧郁的有效方式是进入消费怪圈”错,原文第⑤段有:“在现代社会,如何摆脱这一亘古未有的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前所未有的精神困境,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甚至可笑的‘何不食肉糜’问题”,也就是说进入消费怪圈也不能摆脱精神空虚和心理忧郁。D.正确。故选D。(4)B.“由于商品质量问题的频发,现在的消费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久耐用了”推断无据,原文第④段有“消费品不再追求永恒,而是加速折旧、流变、迭代”“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与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再结合该段的分析不难看出,“消费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久耐用”的原因并不是“商品质量问题的频发”,而是因为人们不再追求消费品的永恒。故选B。(5)“每天穿上新衣服”就是要消费,而“忧郁在这个世界上就无处容身了”指的是精神困境被解决了;文章首段说“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反思消费社会加诸我们的种种可能的危机,正当其时”,作者认为过度消费会给我们带来种种可能的危机;然后文章主体中作者列举了可能带来的种种危机:“在物的包围之中,人们丧失了品鉴能力”;“借助‘买买买’来填补内心的贫瘠,只能是黔驴技穷”等;西方学者弗洛姆的警告发人深省:“……在这样一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自身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尽管他吃得好,娱乐得好,然而他却是被动的,缺乏活力和感情的。他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也就是说,因消费模式的剧烈变迁也日渐催生与之关联的精神紊乱,人自身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它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根据文本分析可知,作者在本文中所要表达的观点就是:我们需要追求一种适度规模,甚至减量化的生存境遇,追求一种高质量的发展才能消解内心的贫瘠。综合以上分析,把相关的解答要点表达出来即可。答案:(1)因卷入消费浪潮而失去理性,导致过度消费、提前消费而变穷的人。(2)D(3)B(4)电影《天生购物狂》这句话表达的观点是,要通过消费来解决精神困境,文中认为过度消费会给我们带来种种可能的危机,比如,在物的包围之中,人们丧失了品鉴能力;借助买买买来填补内心的贫瘠,只能是黔驴技穷。作者认为消费模式的剧烈变迁也日渐催生与之关联的精神紊乱,人自身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它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因此,需要追求一种适度规模,甚至减量化的生存境遇,追求一种高质量的发展才能消解内心的贫瘠。(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0分)5.(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迟行蒋勋①一条路上,间隔不远,一株盛放的木棉花,使我停下来,抬头看了好几次。树干直挺耸立,树枝平平伸展出去,像手臂,承载着一朵一朵赭黄橘红的花。仰头看,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艳红鲜黄,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一齐点燃,在阳光下跳跃闪烁。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路过的行人,也都感染到喜悦。②有些路人或许有急事要办,匆忙走过,无法注意到这个季节木棉花的盛放。我正低头看地上落花,听到他们脚步声急急走来,赶快让开,怕阻挡了他们的去路。③我很喜欢东方园林建筑里的亭子,空间不大,四面无墙,只足暂时供人停留。在山水画里,亭子常常只是一个小点,或在水边,有扶栏可以倚靠,看水流低回,浮沫此起彼落;或在山路迂回的平台,眼前豁然开朗,可以远观山色,眺望大河浩荡。④“亭子”就是“停”的暗示吗?行走盘桓在长长的路途上,我希望前进的速度更快吗?还是我要学习懂得如何停留,懂得在路旁的亭子稍做休息,四处浏览,而不只是匆匆赶路。⑤如果人生是一条路,从生到死,我希望这条路是高速公路,一通到底,快快走完吗?或者,我更希望在这条路上,可以多一点迟延,多一点迂回,多一点过程,多一点停留。⑥人类最早只是步行,步行的空间范围很有限。把台北市旧的北门、南门、西门、东门,四个城门连接起来,也就是原来城市步行走出来的尺度。不只是台北,所有以步行速度规划的城市空间,范围都不太大。欧洲许多老城市,像意大利的Siena、翡冷翠,西班牙的Toledo,都还可以完全用步行游览。老城市的巷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本来就是居民长久用脚走出来的路。⑦步行可以达到的空间范围不大,步行的速度缓慢,人类慢慢地走着,在步行的速度里思考,随时停下来,观察季节的变化,看天上星辰移转,等待太阳落山,整理自己的思绪,反省自己生命的状态,探索宇宙的现象,思维信仰的价值。他们一步一步走着,好像步行的节奏成就了思维的节奏,因为可以慢慢步行,有了崇高的宗教,有了深沉的哲学,有了悠扬跌宕诗歌的咏唱。⑧或许,我们已经遗忘,人类最初的文明,是在漫长步行的路上,一步一步,缓慢行走出来的结果。⑨我的脑海里,常常有一些步行队伍的画面。在古老的印度,修行的僧侣,手上捧着钵,一步一步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走到河边,洗脚沐浴。洗完脚,在树下铺了座位,静静聆听佛陀说法。⑩我步行去了恒河边的鹿野苑,也步行去了已成废墟的那兰陀,在玄奘读书的经院,体会步行者思想的节奏。我在雅典卫城铺了大理石版的山路上徘徊迟行,想象古希腊的哲人如何一边走,一边议论哲学。他们的步行也好像一种逻辑,每一步都条理分明。荷马的吟咏唱叹,流传在城市的街道上,他失明的双眼,看不见路,手里的棍子,一点一点,也都是步伐的节拍。⑪我步行走去灞桥,黄埃漫漫,仿佛还听得到桥下的流水,桥边杨柳依依,送别的人与告别的人缓缓走来,送别和告别,时间都很长,可以折一段柳枝做纪念,可以劝君更尽一杯酒,可以吟诗唱和。仿佛因为步行,也就多了许多心事。“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李白说的是男子离去后地上的脚印,女子在门前凝视,脚印一步一步,一天一天,长满了绿苔。那些迟行的脚印,走得那么慢,走在岁月里,走出了眷恋,走出了不舍,走出了思念,走出了感谢与珍重,走出了文明的厚重绵长。(1)文章第①段划线句有人觉得表达冗余拖沓,将其精简为“满满一树花朵如被点燃的烛光火焰”,你是否赞同这样的修改,试说明理由。(2)请赏析第⑪段划曲线句。(3)文章行文思路颇具匠心,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解答】(1)首先表明态度,即不赞同。然后结合文中原句的句式、手法、用词等陈述理由。“满满一树花朵,艳红鲜黄,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一齐点燃”这是对盛开的木棉的具体描绘,运用短句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木棉花盛放的具体特点,起到强调作用,节奏感强,富有画面感和表现力,表达作者内心的具体感受,突出一种欣喜之情。“满满一树花朵如被点燃的烛光火焰”只是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木棉花盛放的特点,但木棉花盛放的特点不够具体形象,画面感和表现力不够强。(2)“那些迟行的脚印,走得那么慢,走在岁月里,走出了眷恋,走出了不舍,走出了思念,走出了感谢与珍重,走出了文明的厚重绵长”,这段话的主语是“迟行的脚印”,“走出了眷恋,走出了不舍,走出了思念,走出了感谢与珍重,走出了文明的厚重绵长”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一致,一层比一层深入,增强文章语势,富有节奏感,揭示了“迟行”的意义,且因为放在文末,所以对上文起到总结的作用。(3)①选文是一篇散文,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线索,以体现其“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整篇文章以“迟行”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易于人们接受。②文章标题是《迟行》,开篇写春天城市的灿烂,从日常生活中的“迟行”引发话题,讲到“亭子”的意义;接着有“亭子”而引发“停”的联想,又由“停”而想到“步行”,分析“步行”的意义;最后一段排比句揭示了“迟行”的意义,“那些迟行的脚印,走得那么慢,走在岁月里,走出了眷恋,走出了不舍,走出了思念,走出了感谢与珍重,走出了文明的厚重绵长”,谈到人类文明是经过漫长的步行发展而来,揭示了“迟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价值,由浅入深,逐层深入。答案:(1)不赞同。文章第①段划线句运用短句和比喻的手法对盛开的木棉的具体描绘,起到强调作用,富有画面感和表现力,表达作者内心的具体感受。“满满一树花朵如被点燃的烛光火焰”只是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木棉花盛放的特点,特点不够具体,画面感和表现力不够强。(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逐层深入,富有节奏感,强化迟行的意义;一组排比,对全文有总结作用。(3)①整篇文章以“迟行”(步行或行走)贯穿全文,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易于人们接受。②文章从日常生活中的“迟行”引发话题,讲到“亭子”的意义,再谈到人类文明是经过漫长的步行发展而来,揭示了“迟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价值,由浅入深,逐层深入。(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7分)6.(7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悲吴王城①杜牧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②宅房花正开。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注】①吴王城:三国时期东吴都城遗址。吴王孙权迁都鄂县,改名武昌。这首诗是会昌二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游览武昌时所作。当时,晚唐江河日下。②苏小:南齐时钱塘著名歌妓。(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画面立体,“碎”字化静为动,写荡漾的水波揉碎了倒映在水中楼台的影子。B.颔联实写,吴王宫殿里的柳枝含翠,歌妓苏小的住所里漂亮的花儿正在迎风绽放。C.颈联以借代手法写人,追问当年那些能歌善舞的美丽女子去往了何地、谁能逐回。D.前两联描写乐景,后两联抒写悲情,以乐景衬悲情,给读者留下深刻思考的空间。(2)此诗与《阿房宫赋》同属于杜牧的“史评史论”类作品,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二者在思想情感上的异同。【解答】(1)B.“实写”错,应为“虚写”,颔联想象吴王城当年繁盛的情景。故选B。(2)本诗情感的理解,第一结合注释①,晚唐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在此背景下,杜牧咏怀历史,表达自己对晚唐现状的忧虑之情。本诗颈联互文,追问三国东吴那些能歌善舞的美丽女子去了哪里、谁能追得回,表达了美好一旦失去,难以找回,应当珍惜当前的美好。(2)同:①都抒发了兴亡之叹:由“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知,通过写吴王宫、阿房宫盛衰变化,油然而生兴亡之叹。②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由注释①可知,晚唐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在此背景下,杜牧咏怀历史,表达自己对晚唐现状的忧虑之情。本诗写诗人目睹吴王城的荒凉情景,联想到晚唐的现状,忧虑之情凝于笔端;由“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可知,《阿》是杜牧在晚唐统治者大兴宫室、广声色的背景下而写,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异:①本诗:由“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可知,暗含人生苦短、要珍惜当前美好的感慨:人生也像吴王城一样美好而短暂,一旦失去,就难以逐回,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②《阿》:由“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可知,讽谏晚唐统治者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要施仁爱民。答案:(1)B(2)同:①都抒发了兴亡之叹:通过写吴王宫、阿房宫盛衰变化,油然而生兴亡之叹。②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本诗写诗人目睹吴王城的荒凉情景,联想到晚唐的现状,忧虑之情凝于笔端;《阿》是杜牧在晚唐统治者大兴宫室、广声色的背景下而写,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异:①本诗:暗含人生苦短、要珍惜当前美好的感慨:人生也像吴王城一样美好而短暂,一旦失去,就难以逐回,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②《阿》:讽谏晚唐统治者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要施仁爱民。译文:二月的春风从江上吹来,宛如水晶的湖面波光粼粼,荡碎了倒影在其中的楼台;遥想当年吴王的宫殿杨柳翠绿,苏小的宅邸中花朵正开;擅长跳舞的细腰舞女去了哪里?擅长唱歌的美丽姑娘又跟着谁回家了?千秋万古再没有留下一点消息,吴国已变成一片荒原,而那时的人则已灰飞烟灭。赏析:首联写现中的景物、二月的春风吹拂江面,明亮的水波荡漾、揉碎了倒映在水中楼台的影子;颔联写想象中的景物、吴王宫殿里,柳枝飘拂,满含翠色;吴王城内,像苏小那样的歌娃的住所里、漂亮的花儿正在迎风开放,以上两联,描写的景物都充满欢快之意,颈联写人能歌善舞,那些花枝招展的女子究竟去往何方?或者追随谁人而回?尾联写千百年来,吴王城早已销声量迹,当年的国都如今成了片荒原,当年的风流人物也已化成了灰烬;诗中借咏史来反映现实,既抒发了对吴王城衰败的悲叹之情、又表达了对晚唐国势江河日下的忧虑。(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1分)7.(11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材料一: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①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世之有饥穰。夫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节选自贾谊《论积贮疏》,有删改)材料二: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慕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乘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神农之救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②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注]①孅(zhí):细致。②渫(xiè),流通。(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①而靡之者甚多耗费②劝农功鼓励(2)材料二画波浪线的句子应有三处停顿,请用“/”标出。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3)翻译下列句子。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4)贾谊《论积贮疏》和晁错《论贵粟疏》都反映了西汉时期缺粮的社会状况,请结合两则材料,试分析当时粮食短缺的原因。【解答】(1)①句意:而消费的人很多。靡:耗费。②句意:鼓励从事农业生产。劝:鼓励。(2)句意:这样看来,粮食是君王最需要的资财,是国家最根本的政务。“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为判断句,要在“者”后断开;“王者大用”和“政之本务”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中间要断开,故断句为: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3)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苟”,如果;“何为而不成”,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为“为何而不成”,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译文:积贮(粮食),是国家的重要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4)由原文“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可知,当时粮食短缺的原因是弃农从商的人多,奢靡浪费的人众。由原文“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可知,当时粮食短缺原因是谷贱伤农,农民不能安心致力于农业。答案:(1)①耗费;②鼓励。(2)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3)积贮(粮食),是国家的重要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4)①弃农从商的人多,奢靡浪费的人众。②谷贱伤农,农民不能安心致力于农业。参考译文:材料一: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惊的呢?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材料二:当今的迫切任务,没有比使人民务农更为重要的了。而要想使百姓(务)从事、致力于农业,关键在于抬高粮价;抬高粮价的办法,在于让百姓拿粮食来求赏或免罚。现在应该(慕)使天下百姓向往交粮给政府,纳粮的可以封爵,或赎罪。这样,富人就可以得到爵位,农民就可以得到钱财,粮食就不会囤积而得到流通。那些能交纳粮食得到爵位的,都是富有产业的人。依顺百姓心愿,有三个(补)好处:一是君主需要的东西充足,二是百姓的赋税减少,三是鼓励从事农业生产。神农氏曾教导说:“有七八丈高的石砌城墙,有百步之宽贮满沸水的护城河,上百万全副武装的兵士,然而没有粮食,那是守不住的。”这样看来,粮食是君王最需要的资财,是国家最根本的政务。封爵位,是皇上(擅)专有的权力,只要一开口,就可以无穷无尽地封给别人;粮食,是百姓种出来的,生长在土地中而不会缺乏。能够封爵与赎罪,是人们十分向往的。假如叫天下百姓都献纳粮食,用于边塞,以此换取爵位或赎罪,那么不用三年,边地粮食必定会多起来。陛下降恩,让天下人输送粮食去边塞,以授给爵位,这是对百姓的很大恩德。我私下担忧边塞驻军的粮食不够吃,所以让天下的屯粮大批流入边塞。如果边塞积粮足够使用五年,就可以让百姓向内地各郡县输送粮食了;如果郡县积粮足够使用一年以上,可以随时下诏书,不收农民的土地税。这样,陛下的恩德雨露普降于天下万民,百姓就会更积极地投身农业生产。即使遭遇洪水干旱,百姓生活也不会(困乏)困顿匮乏,天下仍会平静安宁;年成(孰,通“熟”)丰熟,天下就会十分富庶安乐了。(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7分)8.(7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唐)柳宗元①太史公尝言:世之学孔氏者,则黜老子,学老子者,则黜孔氏,道不同不相为谋。余观老子,亦孔氏之异流也,不得以相抗,又况杨、墨、申、商、刑名纵横之说,其迭相訾毁、抵捂①而不合者,可胜言耶?然皆有以佐世。太史公没,其后有释氏,固学者之所怪骇舛逆其尤者也。②今有河南元生者,其人闳旷而质直,物无以挫其志;其为学恢博而贯统,数无以踬其道。悉取向之所以异者,通而同之,搜择融液,与道大适,咸伸其所长,而黜其奇邪,要之与孔子同道,皆有以会其趣。而其器足以守之,其气足以行之。不以其道求合于世,常有意乎古之“守雌”者。③及至是邦②,以余道穷多忧,而尝好斯文,留三旬有六日,陈其大方,勤以为谕,余始得其为人。今又将去余而南,历营道,观九疑,下漓水,穷南越,以临大海,则吾未知其还也。黄鹄一去,青冥无极,安得不冯丰隆、愬蜚廉③以寄声于廖廓耶?【注】①抵捂:即“抵牾”,矛盾。②是邦:当时作者被贬永州。③丰隆:传说中云神的名字;蜚廉:传说中风神的名字。(1)下列各项中治学观点与作者不一致的一项是CA.孔子与诸子的学说思想存在矛盾不合之处。B.孔子与诸子的学说思想都有助于社会人生。C.只有佛教的思想确实离经叛道,惊世骇俗。D.诸子学说与孔子思想相通,可以融会贯通。(2)下列对元生人品学问评判与原文不相同的一项是DA.胸怀开阔旷远,朴实正直志向坚定。B.学识渊博贯通,命运坎坷不改其道。C.遵循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