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积累应用(10分)1.(5分)按要求填空。(1)曾子曰:“,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2)子曰:“见贤思齐焉,。”(《论语•》)(3)《大学之道》中用“,”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世的根本。2.(2分)下列不适合填入横线的一项是()孔子用心理原则的“仁”来解说“礼”,实际就是把复兴“周礼”的任务和要求直接交给了氏族贵族的个体成员(君子),要求他们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承担这一“历史重任”,把它作为个体存在的至高无上的目标和义务。孔子再三强调______等等,表明“仁”既非高远又切实可行,既是历史责任感又属主体能动性,既是理想人格又为个体行为。(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A.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当仁不让于师 C.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3.(3分)我校点石文学社拟在世界读书日举办读书推介活动。小明同学草拟了推介发言稿,发言稿中的画线处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推荐的这本书是《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这本书用纪录片式的文字将费孝通先生的求学和治学经历娓娓道来(甲),叙述了费先生在祖国大地上“行行重行行(乙)”探索乡土社会转型、农民致富的轨迹,启迪我们如何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中国人。感谢各位聆听(丙)。言辞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提出一得之见(丁)。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二、阅读(70分)(一)(16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二: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扭」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代,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可能变为全盘西化。所以,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讨论,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据我的学习经验,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义的撰述,而我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师古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能吸收外来的营养。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伤及神经,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丝毫没有实验室处理后的褪色失鲜之感。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并非唯一的方法。而中国古典诗论的风格与中国古典哲学的灵活、深邃、玄远相匹配。对于诗歌这样内涵深、变幻多的文学品种,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有其突出的优点。(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B.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学术理论,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经验。C.当代新诗之所以出现“食洋不化”的病症,是因为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D.中国古典诗论虽不以体系和逻辑见长,但蕴含诗性品达和人文情致,自有其突出的优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移植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对此中国诗人要有清醒认识。B.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依然可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营养。C.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D.古人论诗用“意在笔先”“空灵”“飘逸”等语,未落实处,没有清晰的抽象概括,却有内涵和想象力,灵活、深邃、玄远,有鲜活的审美智慧。(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B.鲁迅《拿来主义》:“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C.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5.(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西田获早稻舒飞廉①八月天气热,这个时候最美妙的书,是《陶渊明集》;这个时候最爱读的,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由“庚戌岁”可推知是东晋安帝义熙六年,陶渊明46岁,从彭泽县令辞职回家种田的第六年。②我们家也有三四亩稻田,在村湾的西边,也称之为“西田”,只是离山有点远,不像陶老师的田在山冲里。我们五月里插早秧,七月里收早稻,八月里插晚秧,十月里收晚稻,妥妥的两季稻。在布谷鸟的声声催喝里,插秧割谷挥汗如雨,累了,直起腰,正好看到东边屏风一样的大别山,他是“悠然见南山”,我们是“擦汗见东山”。③田家岂不苦!因为上了双季稻的贼船,我们吃到的苦头,大概要比陶师傅加倍。下谷种育早秧,是清明节前后,水塘里的薄冰才刚刚融化,我们鼻子里,还触碰着过年时鞭炮的硝味;晚稻打出来,摊在稻场上晒,如果这一年寒潮来得早,稻场上都会印上白霜。④除了劳动时间的延长,劳动强度方面,大概会翻上一番还不止,因为收早稻与插晚秧接踵而至,正好在七八月之交的酷暑。三伏天里的劳作,是渡劫,是我们全家七口人,持续二三周的闭关修炼。这一“关头”紧要,由农谚里也读得到:“九成割,十成收。十成割,一成丢”;“长在地里不算,拉到场里一半,收到屋里才算”……或雷雨交加或天晴暑热,在盛夏转换不定的天气里,抢回已经成熟的早稻,割打晒藏,又抢插黄绿的晚秧,耕耙耘籽,所谓“双抢”时节,好像老天爷都在替我们擂着催龙舟的鼓点,蓬蓬蓬,蓬蓬蓬。⑤西田获早稻。我们刚刚由学校里放暑假出来,祖父已经清理出一捆捆新草绳,一边霍霍磨镰刀,一边抬头望白榆树上的天空。看云识天气。“就是明日。”祖父与父亲下定了决心。第二天清早,一家人起早床,戴草帽,长袖长裤,背着朝霞,拖着平板车,车上是镰刀、草绳和母亲备好的馒头、糖包子、一罐大叶子茶。七个人排成一列,弟弟妹妹年纪还小,分到的稻盏就会窄一些。左手搅稻束,右手挥镰刀,稻禾之海就是在“揽月式”“拉弧圈”的动作里慢慢缩减的。麦秸轻软干燥,割麦好像割云朵,稻秆粗壮,割稻时镰刀涩涩地吃力。蓝天万里无云,太阳出来,太阳升高,阳光由红变白,由温和变炽热,一个折返,又一个折返,母亲放下锻刀在沟渠里哗哗洗手,准备回家擀面做中午饭。母亲在村口喊我们回家吃饭,终于所有的稻谷都偃卧在稻田里,一头沉甸甸的稻穗,一头白崭崭的稻秆,铺排成一片片,一行行,我们一身汗,提着镰刀四顾茫茫然,心里却是喜悦的。⑥吃罢午饭,会稍稍在竹床上歇歇,不是累,也不是躲中午的毒日头,而是让大太阳将尚有青气的稻束稍稍晒干。所以,我们在太阳偏西的时候,再次戴上草帽出门。这一回,是在稻田里抱的抱,捆的捆,挑的挑。我们将稻捆放到平板车上,一车一车,大约二十余趟,即可将数百捆“草头”搬回村头的打稻场上。那时候,父母还是壮劳动力,他们用担子挑草头,祖父解草绳捆草头,我们四个小孩的工作,是将稻禾一抱一抱合拢来,排放到祖父脚前的草绳中。草头摆放在平板车上,一开始是父亲拉,初中时我长了个子,就由我来拉。我赤着脚,光上身,弓着腰拉板车,全身的汗滴在大路上厚厚的浮土里,东边天空上,蒸腾出来的云朵聚集成壮丽的云山,我心里想的,一是云山不要变黑,二是变黑了,也不要倒塌,因为乌黑的云山一倒,大雨就来了。⑦将田里的稻禾搬运回打稻场上,垒成小山一般的草堆,后面是排队等打谷机打谷。稻谷由打谷机的铁腹下推出来聚合成谷丘,等风来扬谷,去掉稻谷中的草屑,推薄谷丘曝晒两三天,真正做到颗粒归仓。渡劫证仙,还得走好多程序,但获稻的这一日,真高兴。母亲做的晚饭也很丰盛,会有一大盆粉蒸肉,祖父与父亲喝谷酒,我们喝米酒。蒸笼里的粉蒸肉已经上汽,香气萦绕在我们的瓦屋里。母亲带着姐姐妹妹在房里盥洗,换下汗湿的衣裳,我们几个男将则可以拿着毛巾与香皂,去村东的池塘里“抹汗”。天色已经擦黑,新月挂在队部的梧桐树上,萤火虫也来巡游,塘水温凉,祖父、父亲站在齐腰深的池边洗濯,我与弟弟自然是要以“狗刨式”在池塘月色里游上几个来回。这般息池边,散襟颜,估计陶渊明也会羡慕一番,他的获早稻,拖到十月底,北风起,秋水凉,也只能在檐下看看菊花,喝喝酒了。⑧祖父能种田,写毛笔字,却不会写诗。陶渊明会写诗,但种田不一定比祖父好,四十多岁出道,可能来不及掌握抛撒种子、打草绳、垒草堆的本领。我没有学会祖父的躬耕种田,也没有学好陶渊明的吟诗作赋。只能读着陶集里的这首诗,遥想祖父当年夕阳里拥出来的“草头”,摇蒲扇,一扇又一扇,阵阵清风,聊除这三伏天的热浪。我写出来的这个文章,不知道能否如母亲的那一罐大叶子茶一样,替诸君稍解逼人的暑气?(1)本文②③⑦段分别使用“陶老师”“陶师傅”“陶渊明”指称同一人,请分析称谓变化的原因。(2)读完此文,小华认为,第③段从内容来看与标题无关联应删去。你是否认同这种看法?请陈述理由。(3)赏析第⑤段画线句。(4)文中多次描写亲情,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三)6.(8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沧浪峡(唐)许浑缨带流尘发半霜,独寻残月下沧浪。一声溪鸟暗云散,万片野花流水香。昔日□□方外①□,暮年初信梦中□。红虾青鲫紫芹脆,归去不辞来路长。【注】①方外:世俗之外的生活。(1)小远抄写本诗时,不小心打湿了本子颈联有几处字迹不清,请你依据所学的诗歌知识,选取一组适合的词语填入空格中。A.不觉甜香B.未察苦甜C.不信远迩D.未知乐忙(2)下列手法中,本诗没有使用的一项是A.比喻B.借代C.通感D.对比(3)本诗情感丰富,变化起伏,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四)7.(1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①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②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他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③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造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股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庄宗初入洛,居唐故宫室,而嫔御未备。阁宦希旨,多言宫中夜见鬼物,相惊恐,庄宗问所以禳之者,因曰:“故唐时,后宫万人,今空宫多怪,当实以人乃息。”庄宗欣然。其后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魏王继岌已破蜀,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造继岌贼杀郭崇韬。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怜人由此皆乐其死。皇弟存义,崇韬之婿也,进逸于庄宗曰:“存义且反为妇翁报仇。”乃囚而杀之。朱友谦,以梁河中降晋者,及庄宗入洛,伶人皆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进乃谗友谦曰:“崇韬且诛,友谦不自安,必反,宜并诛之。”于是及其将五六人皆族灭之,天下不胜其冤。进,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节)(1)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①因前请亟行刑②道路相属(2)请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准确意思。①独新磨尤善俳A.杂戏B.滑稽C.俳偶D.排遣②庄宗问所以禳之者A.祭祀B.排斥C.除灾D.丰收(3)请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A.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B.当实以人乃息乃囚而杀之C.居唐故宫室,而嫔御未备知止而后有定D.其败政乱国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5)请联系第5课《<论语>十二章》中关于“君子”之德的观点,评析《新五代史•伶官传》选文中“伶人”的言行。(五)8.(13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陆宫保适园记[1]明•陈继儒(1)东坡云:“山川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此善适山川风月者也。余谓园之界限,不在大小,以目与足所到为界。【甲】假令瞽者、兀者,扶携而游,目不及赴,足不及领,虽有园,无园矣。【乙】设以常人而埒夸父之步,离娄之睫,则园于顷刻判为大小。【丙】然园之权在目与足,而目与足之权在我。【丁】在我者不适,则虽大士之千目,韦驮之日绕四部洲而行不止,于目于足何有□。(2)先生解学士之绶东归,治园二亩以息躬。树无行列,石无位置,独一小阁出于树杪竹条之间,玲珑翕张,以收四面胜。先生篮舆造之,日偕鱼鸟,相与咏歌以共适其中。盖世之雕镂奇丽之观,先生淡而不御,如逃三公,而共云物之变幻,草木之郁蒸。则若先生之学问名节,日引月长,所谓生则恶可以已者也。先生以我适园而不以园适我,故杖履所至,虽撮土卷石,宛若五岳砺而五湖带□。(3)今先生八十余矣,垂老而神明不衰,其目与足矫若少年,而又与性之善适者会,则先生之婆娑偃仰于是园也,岂减香山之池上,司马之独乐哉。嘻!古今之园多矣,然皆化为落叶蔓草,而惟二公之荒坡遗迹,至今人称之,将无为世所欣慕者不独在园乎!知此而后可与先生谈适园□。注释:[1]陆宫保,指陆炳,明代松江府人。母为明世宗乳娘。官至太保,因称宫保。他曾保全一些文人士大夫,也曾结交权臣严嵩,积财百万,庄园遍四方。(1)可分别填入第①、②、③段方框处的词语是A.矣,焉,哉B.矣,哉,焉C.焉,矣,哉D.哉,焉,矣(2)小松在检索文献时,发现“非园之俄大俄小也,目与足所到异也。”句未选入本文。现要将这几句放入本文中,最合理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3)对文章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陆先生辞官归隐后回乡开辟适园,时而休息,时而躬耕其中。B.陆先生在适园尽赏奇丽美景,体会天人合一,躲避公卿造访。C.陆先生认为应该停止那些生活中令人憎恶的欲望,加强修养。D.陆先生能够“以我适园”,所以即使地方狭窄也能有山河之感。(4)文本紧紧围绕“适”字行文,层层推进,变幻多姿,请分析其思路。三、写作(70分)9.(7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认为,人生在世,就是要学会合群;也有人认为,人最重要的是学会保持自我,保持独立完善的人格。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应用(10分)1.(5分)按要求填空。(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3)《大学之道》中用“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世的根本。【解答】故答案为:(1)士不可以不弘毅(重点字:弘、毅)(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重点字:省)(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重点字:庶、壹)2.(2分)下列不适合填入横线的一项是()孔子用心理原则的“仁”来解说“礼”,实际就是把复兴“周礼”的任务和要求直接交给了氏族贵族的个体成员(君子),要求他们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承担这一“历史重任”,把它作为个体存在的至高无上的目标和义务。孔子再三强调______等等,表明“仁”既非高远又切实可行,既是历史责任感又属主体能动性,既是理想人格又为个体行为。(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A.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当仁不让于师 C.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解答】根据前文“要求他们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承担这一‘历史重任’,把它作为个体存在的至高无上的目标和义务”和后文“‘仁’既非高远又切实可行,既是历史责任感又属主体能动性,既是理想人格又为个体行为”可见,该句引用的“仁”,要能表达这些意思。A.句意:仁爱的人,就是想要自己立得住,也要使别人立得住;想要自己通达,也要使别人通达。表达出“仁”是个体存在的至高无上的目标和义务,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主体能动性。B.句意:遇到可以实践仁道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该句表达的是在追求“仁”的方面,众人平等,不必谦让于师长,体现了“仁”是个体存在的至高无上的目标和义务,要有主体能动性。C.句意: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表现要把“仁”作为个体存在的至高无上的目标和义务的主体能动性。D.句意: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该句表现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是仁者的外在表现,未能体现“作为个体存在的至高无上的目标和义务”。故选:D。3.(3分)我校点石文学社拟在世界读书日举办读书推介活动。小明同学草拟了推介发言稿,发言稿中的画线处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推荐的这本书是《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这本书用纪录片式的文字将费孝通先生的求学和治学经历娓娓道来(甲),叙述了费先生在祖国大地上“行行重行行(乙)”探索乡土社会转型、农民致富的轨迹,启迪我们如何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中国人。感谢各位聆听(丙)。言辞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提出一得之见(丁)。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解答】A.“娓娓道来”,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句子的主语是“这本书”,对象不当。B.“行行重行行”,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走。语境说费孝通先生在祖国大地上不停行走探索乡土社会转型、农民致富的轨迹,使用正确。C.“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一般有代表尊敬的感情色彩,多指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此处用于对方,不得体。D.“一得之见”,一点点肤浅的见解。谦辞,多指自己的看法,此处说的是对方,不得体。故选:B。二、阅读(70分)(一)(16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二: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扭」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代,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可能变为全盘西化。所以,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讨论,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据我的学习经验,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义的撰述,而我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师古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能吸收外来的营养。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伤及神经,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丝毫没有实验室处理后的褪色失鲜之感。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并非唯一的方法。而中国古典诗论的风格与中国古典哲学的灵活、深邃、玄远相匹配。对于诗歌这样内涵深、变幻多的文学品种,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有其突出的优点。(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B.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学术理论,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经验。C.当代新诗之所以出现“食洋不化”的病症,是因为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D.中国古典诗论虽不以体系和逻辑见长,但蕴含诗性品达和人文情致,自有其突出的优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移植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对此中国诗人要有清醒认识。B.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依然可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营养。C.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D.古人论诗用“意在笔先”“空灵”“飘逸”等语,未落实处,没有清晰的抽象概括,却有内涵和想象力,灵活、深邃、玄远,有鲜活的审美智慧。(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B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B.鲁迅《拿来主义》:“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C.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解答】(1)C.“是因为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错,以偏概全,原文是说“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故选C。(2)A.“移植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错,依据“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可知,文中语意强调不能“单靠移植西方”,但并未表示移植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故选A。(3)材料一的观点是: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既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兼收并蓄西方思想。A.只说了继承传统的方面。B.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C.固守中国文化,只强调的是西方先进技术。D.认为是各领风骚几十年。故选B。(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依据“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5)依据“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所以,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首先要对中国古典诗论挖掘与阐发,依据“而我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师古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能吸收外来的营养”“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伤及神经,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其次对西方文论兼收并蓄,依据“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最后要将中国诗论推向世界。答案:(1)C(2)A(3)B(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精髓,继承传统就是要让其中的优秀文化具有现代性和世界性。(5)首先要对中国古典诗论挖掘与阐发,其次对西方文论兼收并蓄,最后要将中国诗论推向世界。(二)5.(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西田获早稻舒飞廉①八月天气热,这个时候最美妙的书,是《陶渊明集》;这个时候最爱读的,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由“庚戌岁”可推知是东晋安帝义熙六年,陶渊明46岁,从彭泽县令辞职回家种田的第六年。②我们家也有三四亩稻田,在村湾的西边,也称之为“西田”,只是离山有点远,不像陶老师的田在山冲里。我们五月里插早秧,七月里收早稻,八月里插晚秧,十月里收晚稻,妥妥的两季稻。在布谷鸟的声声催喝里,插秧割谷挥汗如雨,累了,直起腰,正好看到东边屏风一样的大别山,他是“悠然见南山”,我们是“擦汗见东山”。③田家岂不苦!因为上了双季稻的贼船,我们吃到的苦头,大概要比陶师傅加倍。下谷种育早秧,是清明节前后,水塘里的薄冰才刚刚融化,我们鼻子里,还触碰着过年时鞭炮的硝味;晚稻打出来,摊在稻场上晒,如果这一年寒潮来得早,稻场上都会印上白霜。④除了劳动时间的延长,劳动强度方面,大概会翻上一番还不止,因为收早稻与插晚秧接踵而至,正好在七八月之交的酷暑。三伏天里的劳作,是渡劫,是我们全家七口人,持续二三周的闭关修炼。这一“关头”紧要,由农谚里也读得到:“九成割,十成收。十成割,一成丢”;“长在地里不算,拉到场里一半,收到屋里才算”……或雷雨交加或天晴暑热,在盛夏转换不定的天气里,抢回已经成熟的早稻,割打晒藏,又抢插黄绿的晚秧,耕耙耘籽,所谓“双抢”时节,好像老天爷都在替我们擂着催龙舟的鼓点,蓬蓬蓬,蓬蓬蓬。⑤西田获早稻。我们刚刚由学校里放暑假出来,祖父已经清理出一捆捆新草绳,一边霍霍磨镰刀,一边抬头望白榆树上的天空。看云识天气。“就是明日。”祖父与父亲下定了决心。第二天清早,一家人起早床,戴草帽,长袖长裤,背着朝霞,拖着平板车,车上是镰刀、草绳和母亲备好的馒头、糖包子、一罐大叶子茶。七个人排成一列,弟弟妹妹年纪还小,分到的稻盏就会窄一些。左手搅稻束,右手挥镰刀,稻禾之海就是在“揽月式”“拉弧圈”的动作里慢慢缩减的。麦秸轻软干燥,割麦好像割云朵,稻秆粗壮,割稻时镰刀涩涩地吃力。蓝天万里无云,太阳出来,太阳升高,阳光由红变白,由温和变炽热,一个折返,又一个折返,母亲放下锻刀在沟渠里哗哗洗手,准备回家擀面做中午饭。母亲在村口喊我们回家吃饭,终于所有的稻谷都偃卧在稻田里,一头沉甸甸的稻穗,一头白崭崭的稻秆,铺排成一片片,一行行,我们一身汗,提着镰刀四顾茫茫然,心里却是喜悦的。⑥吃罢午饭,会稍稍在竹床上歇歇,不是累,也不是躲中午的毒日头,而是让大太阳将尚有青气的稻束稍稍晒干。所以,我们在太阳偏西的时候,再次戴上草帽出门。这一回,是在稻田里抱的抱,捆的捆,挑的挑。我们将稻捆放到平板车上,一车一车,大约二十余趟,即可将数百捆“草头”搬回村头的打稻场上。那时候,父母还是壮劳动力,他们用担子挑草头,祖父解草绳捆草头,我们四个小孩的工作,是将稻禾一抱一抱合拢来,排放到祖父脚前的草绳中。草头摆放在平板车上,一开始是父亲拉,初中时我长了个子,就由我来拉。我赤着脚,光上身,弓着腰拉板车,全身的汗滴在大路上厚厚的浮土里,东边天空上,蒸腾出来的云朵聚集成壮丽的云山,我心里想的,一是云山不要变黑,二是变黑了,也不要倒塌,因为乌黑的云山一倒,大雨就来了。⑦将田里的稻禾搬运回打稻场上,垒成小山一般的草堆,后面是排队等打谷机打谷。稻谷由打谷机的铁腹下推出来聚合成谷丘,等风来扬谷,去掉稻谷中的草屑,推薄谷丘曝晒两三天,真正做到颗粒归仓。渡劫证仙,还得走好多程序,但获稻的这一日,真高兴。母亲做的晚饭也很丰盛,会有一大盆粉蒸肉,祖父与父亲喝谷酒,我们喝米酒。蒸笼里的粉蒸肉已经上汽,香气萦绕在我们的瓦屋里。母亲带着姐姐妹妹在房里盥洗,换下汗湿的衣裳,我们几个男将则可以拿着毛巾与香皂,去村东的池塘里“抹汗”。天色已经擦黑,新月挂在队部的梧桐树上,萤火虫也来巡游,塘水温凉,祖父、父亲站在齐腰深的池边洗濯,我与弟弟自然是要以“狗刨式”在池塘月色里游上几个来回。这般息池边,散襟颜,估计陶渊明也会羡慕一番,他的获早稻,拖到十月底,北风起,秋水凉,也只能在檐下看看菊花,喝喝酒了。⑧祖父能种田,写毛笔字,却不会写诗。陶渊明会写诗,但种田不一定比祖父好,四十多岁出道,可能来不及掌握抛撒种子、打草绳、垒草堆的本领。我没有学会祖父的躬耕种田,也没有学好陶渊明的吟诗作赋。只能读着陶集里的这首诗,遥想祖父当年夕阳里拥出来的“草头”,摇蒲扇,一扇又一扇,阵阵清风,聊除这三伏天的热浪。我写出来的这个文章,不知道能否如母亲的那一罐大叶子茶一样,替诸君稍解逼人的暑气?(1)本文②③⑦段分别使用“陶老师”“陶师傅”“陶渊明”指称同一人,请分析称谓变化的原因。(2)读完此文,小华认为,第③段从内容来看与标题无关联应删去。你是否认同这种看法?请陈述理由。(3)赏析第⑤段画线句。(4)文中多次描写亲情,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解答】(1)本文中,作者使用不同的称谓来称呼陶渊明,原因是为了在不同情境下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结合“我们家也有三四亩稻田,在村湾的西边,也称之为‘西田’,只是离山有点远,不像陶老师的田在山冲里”可知,在介绍陶渊明的《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时,作者使用“陶老师”来表达对陶渊明的敬意;结合“田家岂不苦!因为上了双季稻的贼船,我们吃到的苦头,大概要比陶师傅加倍”可知,在讲述种田的辛苦时,使用“陶师傅”来强调陶渊明也是一位普通的劳动者;结合“这般息池边,散襟颜,估计陶渊明也会羡慕一番,他的获早稻,拖到十月底,北风起,秋水凉,也只能在檐下看看菊花,喝喝酒了”可知,而在最后,使用“陶渊明”则更正式,表达了对他的文学成就的认可和尊重。(2)不同意。结合“田家岂不苦!因为上了双季稻的贼船,我们吃到的苦头,大概要比陶师傅加倍。下谷种育早秧,是清明节前后,水塘里的薄冰才刚刚融化,我们鼻子里,还触碰着过年时鞭炮的硝味;晚稻打出来,摊在稻场上晒,如果这一年寒潮来得早,稻场上都会印上白霜”可知,第三段虽然与标题无直接关联,但为下文描写“双抢”时节辛苦劳动作铺垫,不可或缺。(3)结合“蓝天万里无云,太阳出来,太阳升高,阳光由红变白,由温和变炽热,一个折返,又一个折返,母亲放下锻刀在沟渠里哗哗洗手,准备回家擀面做中午饭”可知,第⑤段画线句通过反复的手法描写天气的变化以及母亲在田间劳作后的疲惫和准备午饭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收割早稻时天气的炎热和劳动的艰辛,同时也表现了母亲的勤劳和对家人的关爱。(4)结合“母亲在村口喊我们回家吃饭,终于所有的稻谷都偃卧在稻田里,一头沉甸甸的稻穗,一头白崭崭的稻秆,铺排成一片片,一行行,我们一身汗,提着镰刀四顾茫茫然,心里却是喜悦的”可知,亲情在文中多次出现,其作用在于表现了家庭的和谐与温馨,结合“母亲做的晚饭也很丰盛,会有一大盆粉蒸肉,祖父与父亲喝谷酒,我们喝米酒。蒸笼里的粉蒸肉已经上汽,香气萦绕在我们的瓦屋里”可知,同时也衬托了农事劳动之苦,展现了亲情的可贵和农民生活的艰辛。答案:(1)本文中,作者使用不同的称谓来称呼陶渊明,原因是为了在不同情境下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在介绍陶渊明的《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时,作者使用“陶老师”来表达对陶渊明的敬意;在讲述种田的辛苦时,使用“陶师傅”来强调陶渊明也是一位普通的劳动者;而在最后,使用“陶渊明”则更正式,表达了对他的文学成就的认可和尊重。(2)不同意。第三段虽然与标题无直接关联,但为下文描写“双抢”时节辛苦劳动作铺垫,不可或缺。(3)第⑤段画线句通过反复的手法描写天气的变化以及母亲在田间劳作后的疲惫和准备午饭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收割早稻时天气的炎热和劳动的艰辛,同时也表现了母亲的勤劳和对家人的关爱。(4)亲情在文中多次出现,其作用在于表现了家庭的和谐与温馨,同时也衬托了农事劳动之苦,展现了亲情的可贵和农民生活的艰辛。(三)6.(8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沧浪峡(唐)许浑缨带流尘发半霜,独寻残月下沧浪。一声溪鸟暗云散,万片野花流水香。昔日□□方外①□,暮年初信梦中□。红虾青鲫紫芹脆,归去不辞来路长。【注】①方外:世俗之外的生活。(1)小远抄写本诗时,不小心打湿了本子颈联有几处字迹不清,请你依据所学的诗歌知识,选取一组适合的词语填入空格中。DA.不觉甜香B.未察苦甜C.不信远迩D.未知乐忙(2)下列手法中,本诗没有使用的一项是BA.比喻B.借代C.通感D.对比(3)本诗情感丰富,变化起伏,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解答】(1)从与韵脚“浪”“香”“长”的押韵来看,应排除BC;从与“初信”的对偶及平仄音韵上看,排除A。故选D。(2)A.“缨带流尘发半霜”将白发比作“霜”,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B.没有运用借代手法。C.在“万片野花流水香”一句中,野花本是视觉所见,而“香”则是嗅觉所感,诗人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通感的修辞效果。D.颈联用“昔年”与“暮年”对照,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故选B。(3)本诗情感丰富,变化起伏。首联“缨带流尘发半霜,独寻残月下沧浪”描绘了诗人年迈的形象和孤独寻梦的情境,透露出一种沧桑感。颔联“一声溪鸟暗云散,万片野花流水香”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回归自然的愉悦心情。颈联“昔日不觉方外苦,暮年初信梦中甜”则通过对比昔年和暮年的感受,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释然和对晚年生活的满足。尾联“红虾青鲫紫芹脆,归去不辞来路长”则以归乡之乐冲淡来路之长,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急迫心情。整首诗情感起伏跌宕,既有沧桑感又有愉悦心,既有对过去的回顾又有对未来的期待。答案:(1)D(2)B(3)首联用“缨带流尘”“半霜”写诗人年事已高,颔联用溪鸟、野花写回归自然的愉悦,颈联用“昔年”“暮年”对照,尾联用归乡之乐冲淡来路之长,表明诗人回乡的急迫。译文:帽带垂着沾满尘土的胡须,两鬓半白,独自一人寻找残月下沧浪。一声溪鸟鸣叫,暗云消散,千万片野花随流水散发着芬芳。往日不知道神仙的快乐,到晚年才相信梦里忙忙碌碌。红虾绿鲫紫芹味道香脆,想回家去,不辞来时的道路漫长。(四)7.(1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①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②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他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③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造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股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庄宗初入洛,居唐故宫室,而嫔御未备。阁宦希旨,多言宫中夜见鬼物,相惊恐,庄宗问所以禳之者,因曰:“故唐时,后宫万人,今空宫多怪,当实以人乃息。”庄宗欣然。其后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魏王继岌已破蜀,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造继岌贼杀郭崇韬。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怜人由此皆乐其死。皇弟存义,崇韬之婿也,进逸于庄宗曰:“存义且反为妇翁报仇。”乃囚而杀之。朱友谦,以梁河中降晋者,及庄宗入洛,伶人皆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进乃谗友谦曰:“崇韬且诛,友谦不自安,必反,宜并诛之。”于是及其将五六人皆族灭之,天下不胜其冤。进,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节)(1)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①因前请亟行刑赶快,立即②道路相属连接,相连接,相继、连(2)请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准确意思。①独新磨尤善俳BA.杂戏B.滑稽C.俳偶D.排遣②庄宗问所以禳之者CA.祭祀B.排斥C.除灾D.丰收(3)请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AA.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B.当实以人乃息乃囚而杀之C.居唐故宫室,而嫔御未备知止而后有定D.其败政乱国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5)请联系第5课《<论语>十二章》中关于“君子”之德的观点,评析《新五代史•伶官传》选文中“伶人”的言行。【解答】(1)①亟:赶快,立即。句意:于是请求赶快执行死刑。②属:连接,相连接,相继、连。句意:在道路上一个接着一个。(2)①B.俳:滑稽。句意:唯有敬新磨特别善于讲笑话。故选B。②C.禳:除灾。句意:庄宗问祛除鬼怪的办法。故选C。(3)A.以,都是连词,“用来”。B.乃,副词,才;连词,于是。C.而,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顺承关系。D.其,指示代词,那些;副词,大概。故选A。(4)“纵”,放任;“稼穑”,名词作动词,种植庄稼;“饥”,使动用法,使……饥饿;“空”,使动用法,使……空出。译文:(你)怎么能够放任百姓种植庄稼来向朝廷供给税赋?为什么不让你们县的民众饿着肚子,空出这块地方,来专门预备给天子骑马打猎用呢?(5)《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品德主要是:仁、德、礼、义等。《伶官传》中的伶人表面上恭维庄宗,实际上却讽刺其没有仁德之心。这种行为显然违背了儒家所倡导的“仁”——即爱人、怜悯人的道德观念。《伶官传》中的伶人利用庄宗的宠幸大肆作恶,是“不仁”“无德”之人。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还败坏了朝政,这显然与儒家所强调的“德”——即道德、品行——背道而驰。《伶官传》中的伶人谗言挑拨,杀害忠良,其行为是不讲礼义的。在儒家思想中,“礼”是用来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义”则是指公正、正义。伶人的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的礼义秩序,是典型的不讲礼义之举。综上所述,《新五代史•伶官传》选文中的伶人言行举止完全背离了儒家所倡导的“君子”之德,他们的行为是“不仁”“无德”“不讲礼义”的典型代表。答案:(1)①赶快,立即②连接,相连接,相继、连(2)①B②C(3)A(4)(你)怎么能够放任百姓种植庄稼来向朝廷供给税赋?为什么不让你们县的民众饿着肚子,空出这块地方,来专门预备给天子骑马打猎用呢?(5)①《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品德主要是:仁、德、礼、义等。②《伶官传》中的伶人表面上恭维庄宗,实际上却讽刺其没有仁德之心;③《伶官传》中的伶人利用庄宗的宠幸大肆作恶,是“不仁”“无德”之人;④《伶官传》中的伶人谗言挑拨,杀害忠良,其行为是不讲礼义的。参考译文:庄宗喜欢田猎,在中牟县打猎时,踩坏了老百姓的田地。中牟县的县令迎着庄宗的马头,替受损失的群众恳切地提出了意见。庄宗怒气冲冲地斥退县令,还要杀死他。一个叫敬新磨的唱戏的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于是率领一班戏子跑去追上县令,把他抓到庄宗的马前,斥责他说:“你当县令,难道不了解我们的天子喜欢打猎吗?为何纵容老百姓耕种庄稼,用来供给国家的赋税?为什么不让你县里的人民饿着肚子,空出这片土地,好让我们的天子骑马奔驰!你的罪是该死的。”于是到庄宗面前请求赶快执行死刑,一班戏子也都附和这样处理。庄宗(明白了)大笑起来,县令才得以免罪离开。然而当时的诸位伶官,唯有敬新磨特别善于讲笑话,他的话也流传最广,但没有听说他的别的过错和恶行。那些败坏政治祸乱国家的伶官,以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为最。当时,众伶人出入宫廷,侮辱戏弄官员,群臣又愤怒又痛恨,却不敢在他们面前大声说话,有的人反而依附于他们,以图被宠信而升迁。各地藩镇,争相送他们财物贿赂,而景进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庄宗派景进等人出宫到民间访查,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奏报。他每次在大殿中奏报事情,左右的人全部屏退,军事机要和国家政务他都参与决策。三司使孔谦用对待哥哥的礼节对待他,叫他“八哥”。庄宗刚进入洛阳时,住在唐朝过去的宫殿,宫中的嫔妃不足。宦官迎合皇上的心思,都说宫里夜晚看见了鬼,互相惊吓。庄宗问祛除鬼怪的办法,他们趁机说:“过去唐代时,后宫中有上万人,现今空荡荡的宫室中有很多鬼怪,应该填充人进去才能止息。”庄宗很高兴。那以后他驾临邺都,就派遣景进等人搜罗邺地美女上千人,来充实后宫。而景进等人借机干坏事,士卒的妻子、女儿因此而逃跑的有上千人。庄宗回洛阳时,景进用车载邺地美女数千人跟从,在道路上一个接着一个,男女混杂。魏王李继岌攻破蜀国之后,刘皇后听信宦官的谗言,派李继岌杀害了郭崇韬。郭崇韬素来痛恨伶官,常常压制他们,伶官们也因此都乐于看到他死去。皇弟李存乂是郭崇韬的女婿,景进对庄宗进谗言说:“李存乂将要谋反,为岳父报仇。”于是囚禁、杀害了李存乂。朱友谦,是当年曾带着梁朝的河中一带投降晋国的人。等到庄宗进入洛阳,伶官们都向朱友谦索取贿赂,朱友谦没有能力供给,就拒绝了他们。景进于是诬陷朱友谦说:“连郭崇韬尚且被杀,朱友谦心中不安,一定会反叛,应该一并杀掉。”于是庄宗将他及部将五六人全都灭了族,天下人都不能忍受他的冤屈。景进,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爵位为上柱国。(五)8.(13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陆宫保适园记[1]明•陈继儒(1)东坡云:“山川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此善适山川风月者也。余谓园之界限,不在大小,以目与足所到为界。【甲】假令瞽者、兀者,扶携而游,目不及赴,足不及领,虽有园,无园矣。【乙】设以常人而埒夸父之步,离娄之睫,则园于顷刻判为大小。【丙】然园之权在目与足,而目与足之权在我。【丁】在我者不适,则虽大士之千目,韦驮之日绕四部洲而行不止,于目于足何有□。(2)先生解学士之绶东归,治园二亩以息躬。树无行列,石无位置,独一小阁出于树杪竹条之间,玲珑翕张,以收四面胜。先生篮舆造之,日偕鱼鸟,相与咏歌以共适其中。盖世之雕镂奇丽之观,先生淡而不御,如逃三公,而共云物之变幻,草木之郁蒸。则若先生之学问名节,日引月长,所谓生则恶可以已者也。先生以我适园而不以园适我,故杖履所至,虽撮土卷石,宛若五岳砺而五湖带□。(3)今先生八十余矣,垂老而神明不衰,其目与足矫若少年,而又与性之善适者会,则先生之婆娑偃仰于是园也,岂减香山之池上,司马之独乐哉。嘻!古今之园多矣,然皆化为落叶蔓草,而惟二公之荒坡遗迹,至今人称之,将无为世所欣慕者不独在园乎!知此而后可与先生谈适园□。注释:[1]陆宫保,指陆炳,明代松江府人。母为明世宗乳娘。官至太保,因称宫保。他曾保全一些文人士大夫,也曾结交权臣严嵩,积财百万,庄园遍四方。(1)可分别填入第①、②、③段方框处的词语是DA.矣,焉,哉B.矣,哉,焉C.焉,矣,哉D.哉,焉,矣(2)小松在检索文献时,发现“非园之俄大俄小也,目与足所到异也。”句未选入本文。现要将这几句放入本文中,最合理的位置是CA.【甲】B.【乙】C.【丙】D.【丁】(3)对文章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陆先生辞官归隐后回乡开辟适园,时而休息,时而躬耕其中。B.陆先生在适园尽赏奇丽美景,体会天人合一,躲避公卿造访。C.陆先生认为应该停止那些生活中令人憎恶的欲望,加强修养。D.陆先生能够“以我适园”,所以即使地方狭窄也能有山河之感。(4)文本紧紧围绕“适”字行文,层层推进,变幻多姿,请分析其思路。【解答】(1)①处,“在我者不适,则虽大士之千目,韦驮之日绕四部洲而行不止,于目于足何有”,意思是“我不愿意使用它们,那么即使有大士的千里眼,韦驮的每天能绕四部洲行走不停止的脚力,对于眼睛和脚又有什么用呢!”,从语气上看,这里是表示感叹的语气,需要表感叹的语气词,应选“哉”。②处,“故杖履所至,虽撮土卷石,宛若五岳砺而五湖带”,意思是“所以他拐杖和脚丈量的地方,即使只有一撮土一块石头,也宛如那里有五岳的石头、五湖的流水一样”,此处需要一个相当于“于此”的兼词,应选“焉”。③处,“知此而后可与先生谈适园”,意思是“了解了这些道理以后就可以跟先生谈‘适园’了”,这里是陈述语气,应选“矣”。故选:D。(2)“非园之俄大俄小也,目与足所到异也”意思是“不是园子忽大忽小,是眼睛和脚所到的地方不同罢了”。此句是总结句,上文应是谈到园子有“大”和“小”的差别,且与“目”与“足”有关。“余谓园之界限,不在大小……设以常人而埒夸父之步,离娄之睫,则园于顷刻判为大小”,意思是“假如让正常人迈着夸父那样的步伐,拥有离娄那样的目力,那么园子顷刻间就能知道大小”,这几个句子都是围绕园子有“大”和“小”的差别、且与“目”与“足”有关在谈,而下句“然园之权在目与足,而目与足之权在我”是转入另一个层次,因此表示总结的这句话应放到这个层次的末尾,也就是【丙】处。故选:C。(3)A.“时而躬耕其中”错,“息躬”的“躬”不是“躬耕”,而是代指自己,“息躬”可理解为“修养身心”。B.“躲避公卿造访”错,“逃三公”指的是“逃避三公的高位”,指的是先生辞官归隐的事。C.“应该停止那些生活中令人憎恶的欲望”错,“生则恶可以已”意思是“一产生就抑制不住了”,其中“恶”不是“憎恶”,而是相当于“何”,怎么。故选:D。(4)第一段引用苏轼名言“山川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指出其“善适山川风月”;接着以“余谓园之界限,不在大小,以目与足所到为界”总领,说明园不在大小,关键在于自己内心、感觉是否舒适,“在我者不适,则虽大士之千目,韦驮之日绕四部洲而行不止,于目于足何有哉”。这样就照应了题目,并点明了观点。第二段交代陆先生辞官东归,在园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赔偿协议书14篇
- 借款借贷合同协议书七篇
- 补水美容病因介绍
- 内蒙古通辽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能力评测(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全国赛课一等奖初中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单元思考与行动《追求美好人生》精美课件
- (2024年)艺术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职专用】中职对口高考-机电与机制类专业-核心课-模拟试卷1(河南适用)(答案版)
- 2023年天津市和平区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 2023年复合管道项目融资计划书
- 蔬菜园艺工中级考试题
- 装饰装修工程售后服务具体措施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
- 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复习提纲
- 门诊挂号系统实验报告
- 53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00C-005
- 百家宴活动方案
- 高一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 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能浇花系统设计
- 汽车订购合同范本经典版
- 双梁抓斗桥式起重机大修施工方案【完整版】
- T-CAAMTB 97.9-2022 电动中重卡共享换电车辆及换电站建设技术规范 第9部分:换电电池包通信协议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