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骨病诊疗_第1页
风湿骨病诊疗_第2页
风湿骨病诊疗_第3页
风湿骨病诊疗_第4页
风湿骨病诊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湿骨病诊疗仝金虎目录运动系统总论2诊疗建议341各部骨骼概览各部肌肉概览运动系统总论1九大系统运动系统(骨骼&肌肉)消化系统淋巴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总论1、方位术语2、解剖平面3、骨的分类4、骨的构造5、骨的化学成分6、骨的发生、发育运动系统总论—1、方位术语方位术语上(颅侧)、下(尾侧)

前(腹侧)、后(背侧)

内侧、外侧内、外远、近深、浅人体标准解剖姿势运动系统总论—2、解剖平面轴:1.垂直轴2.矢状轴3.冠状轴面:1.冠状面2.矢状面3.水平面人体的轴与面运动系统总论—3、骨的分类

成人有206块骨按部位分类:四肢骨126中轴骨

颅骨29躯干骨5124块椎骨12对肋骨1块胸骨1块骶骨1块尾骨按形态分类:1.长骨(一体两端,eg:尺骨和掌骨)骨干髓腔干骺端骺软骨骺线骺滋养孔2.短骨腕骨跗骨

3.扁骨

颅、胸、盆部

4.不规则骨

上颌骨运动系统总论—3、骨的分类运动系统总论—4、骨的构造1.骨质2.骨膜3.骨髓4.关节软骨5.神经、血管骨膜骨髓骺线骨松质骨密质关节软骨骨密质骨松质红骨髓黄骨髓运动系统总论—4、骨的构造运动系统总论—5、骨的化学成分成人骨:⑴1/3有机质(骨胶原纤维)~韧性、弹性⑵2/3无机质~硬度、脆性小儿骨无机质少,有机质多,弹性大而硬度小,易发生变形(青枝骨折);老年人骨无机质多,有机质少,易发生骨折;骨~钙、磷储备仓库运动系统总论—6、骨的发生、发育变长:骺软骨的骨化:骺软骨不断增生并不断骨化变粗:骨膜的骨化:骨外膜内的成骨细胞不断分泌骨质未成年手骨成年手骨各部骨骼概览2四肢骨四肢骨中轴骨—躯干骨中轴骨—躯干骨骨连结骨连结—直接连结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连结间接连结又称为关节

或滑膜关节

,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关节的基本构造1.关节面(牢固性)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减少摩擦)2.关节囊(牢固性)纤维膜滑膜

滑液3.关节腔(灵活性)滑液负压骨连结—间接连结各部肌肉概览3肌性标志头颈肌胸腹肌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治疗建议4颈椎病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段脊柱慢性退行性疾病,又称颈椎退行性关节炎、颈肩综合征或颈椎综合征等。它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邻近组织受累而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常在中年以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颈椎病颈椎病-颈型颈椎病(局部型颈椎病)

多见于青壮年,也可个别的见于中老年。

颈部酸、胀、痛不适,自觉有头部不知放在何种位置好的感觉。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肩背部僵硬发板。部分患者可反射性地出现短暂上肢感觉异常,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麻木不加重。颈部僵直,病人颈部多呈“军人立正”姿势,颈椎活动受限,椎旁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有明显压痛,患椎棘突间亦有明显压痛。颈椎病-颈型颈椎病与颈部扭伤鉴别发病与颈型颈椎病相似,多系睡眠中体位不良所致。主要鉴别在于:①压痛点不同。颈型颈椎病压痛点见于棘突部,程度也较强;颈部扭伤压点在损伤肌肉,急性期疼痛剧烈,压之难以忍受。②扭伤者可触及条索状压痛肌肉,而颈椎病只有轻度肌紧张。治疗建议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注意卧床休息,采用颈领固定,除有明显止痛作用,还可以最大限度限制头颈部活动,又可以使身体躯干运动而不引起颈项部疼痛。2.三色敷贴。每2天换1次,连续贴敷1-2周。3.中频治疗。每天天1-2次,连做1-2周。4.推拿疗法。每天1次,连做7天。5.药物治疗。可投中草药,以及活血通络类中成药蠲痹丸等,非甾体抗炎药如右酮洛芬片、芬必得、双氯芬酸钠等。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部疼痛常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多为酸痛、钝痛或灼痛,可伴有刺痛,或过电样窜痛,向上肢放射,重者阵发性加重,影响睡眠和工作。颈部后伸或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重,风寒及劳累可诱发疼痛。·上肢发沉酸软无力可出现握力减退或持物易坠落现象。·手指麻木感麻木和疼痛部位基本相同,多出现在手指和前臂。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建议1.牵引疗法。可行坐位或卧位的颈椎牵引,多采用枕颌带牵引。颈牵重量宜在5~10kg,以患者忍受程度及不出现不良反应为原则。每次牵引30~40分钟,每日2次,15天为1个疗程。本法可被动扩大椎间隙、椎间孔,减轻神经根压迫刺激,利于水肿消除,也可松解局部粘连,并调整脊椎的内外平衡。注意牵引后如症状加重,不宜再用。2.三色敷贴。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温通关节,缓解疼痛,消除肿胀,松解局部挛缩的肌肉、韧带。每2天换1次,连续贴敷1个月。3.中频治疗。每天1-2次,连做15-30天。4.手术疗法。对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症状日益加重,影响生活、工作,又无手术禁忌者应考虑手术治疗。5.药物治疗。可辩证使用中草药,中成药如强力天麻杜仲丸等,非甾体抗炎药如右酮洛芬片、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是常见症状,表现为旋转性、浮动性或摇晃性。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即消失。表现为行走不稳,有地面倾斜或地面移动的感觉。·头痛头痛和眩晕症状可同时存在,疼痛部位在枕部和顶枕部,性质为间歇性跳痛或胀痛,可有灼热感,常伴有恶心、出汗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猝倒发作前多无预兆,常在行走或站立时,头颈部过度旋转或伸屈时发生,患者摔倒前自觉下肢突然无力而倒地,但意识清楚,视力、听力、言语均无障碍,并能很快站起活动。·视力障碍患者有突然视力下降或失明,持续数分钟后逐渐恢复。·感觉异常面部感觉异常,口周或舌部发麻,偶有幻听或幻嗅。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建议1.三色敷贴。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温通关节,缓解疼痛,消除肿胀,松解局部挛缩的肌肉、韧带。每2天换1次,连续贴敷1个月。2.药物治疗。可辩证使用中草药,对症治疗可选用养血清脑颗粒、银杏叶片、氟桂利嗪等改善症状。3.

中频治疗。每天1-2次,连做15-30天。4.手术疗法。重症患者经系统的非手术疗法无效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者,可考虑行椎板切除、关节突切除术以解除对椎动脉和脊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治愈目的。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的10%左右,由于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头沉重、枕部疼痛、偏头痛、头晕、胸闷、心慌、心前区疼痛、心率失常。眼肌无力,眼窝胀痛,视物模糊,听觉异常,肢体肿胀、发凉,肢体温度低、手足发热,出汗障碍,可一侧肢体无汗或多汗。多无上肢的放射痛和串麻感。治疗建议1.三色敷贴。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温通关节,缓解疼痛,消除肿胀,松解局部挛缩的肌肉、韧带。每2天换1次,连续贴敷1个月。2.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通过皮肤达到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每天1次,连做7天。3.药物治疗。可辩证使用中草药,亦可对症使用强力天麻杜仲丸、氟桂利嗪等,非甾体抗炎药如右酮洛芬片、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4.中频治疗。每天1-2次,连做15-30天。5.手术疗法。其适应症也是经各种非手术治疗措施效果不佳,且症状发作频繁或日间加剧者,也可考虑手术治疗。颈椎病-脊髓型、混合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10%左右,先从下肢双侧或单侧发沉、发麻开始,随之出现行走困难,下肢肌肉发紧,抬步慢,不能快走,重者明显步态蹒跚,跨越障碍物困难,双足有踩棉花样感觉。

自述颈部发硬,颈后伸时易引起四肢麻木。上肢多一侧或两侧先后出现麻木、疼痛。严重者写字困难、饮食起居不能自理,部分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尿潴留。磁共振(MRI)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对椎管狭窄的诊断明显优于X线和CT。治疗建议1.三色敷贴。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温通关节,缓解疼痛,消除肿胀,松解局部挛缩的肌肉、韧带。每2天换1次,连续贴敷1个月。2.不宜牵引。该类型颈椎病不宜进行牵引及按摩。3.足浴疗法。每天1次,连做15-20天。4.药物治疗。可辩证使用中草药,中成药如强力天麻杜仲丸、颈舒颗粒、蠲痹丸、氟桂利嗪等,非甾体抗炎药如右酮洛芬片、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外用扶他林软膏等。混合型颈椎病临床上以上各型颈椎病较少单独出现,同时具备2型或2型以上的各种症状即为混合型颈椎病。治疗措施基本与上述几种类型相同。落枕急性损伤往往在12-24小时后出现颈部疼痛,活动时加剧。也常常在睡眠后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项强痛,头部被逼迫于强制体位,颈部歪斜,头歪向患侧,不能作点头、仰头、转头活动,转头时常与上身同时转动,以腰部代偿颈部的旋转活动,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病变累及颈肌时,可出现局部肌肉痉挛、僵硬,触之有条索状,有明显压痛。治疗建议1.三色敷贴,每2天换1次,连续贴敷1-2周。2.手法治疗。但动作要轻柔、正确,绝对不能用暴力硬摇,以免加重损伤引起不良后果。3.中频治疗,每日一次,连做1-2周。4.药物治疗。内服可选独活寄生汤加减,和营止痛汤加味(《伤科补要》)、小活络丹等。西药可选消炎镇痛药如双氯芬酸钠、布洛芬、鲁南贝特等。鉴别诊断鉴别诊断:颈椎病:①反复出现颈痛、活动受限;②有上肢放射性麻痛;③常伴有交感神经、椎动脉受累症状;④X线检查多有退行性改变。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退行性无菌性炎症性病变。好发于50岁上下,女性多于男性。临床有多种命名,如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漏肩风、肩关节粘连症等。常影响正常劳动或生活自理。肩部疼痛以夜间为甚,初起呈阵发性疼痛,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可向颈部、背部、肘部及前臂和手部放射。肩关节各方向运动受限,临床以肩部的外展、外旋、内旋、后伸、前屈、上举等功能受限为明显。治疗建议1.三色敷贴。每2天换1次,连续贴敷20天。2.推拿疗法。每天1次,连做1-2周。3.制动。急性期可使用三角巾悬吊患臂制动3-5天。4.药物治疗。可选用活血通络类药物如小活络丹等,非甾体抗炎药如右酮洛芬片、芬必得、戴芬等。诊断诊断:肩部没有明确的创伤史或手术治疗治疗史;肩部各方向活动受限;影像学示正常关节间隙。肘部软组织扭挫伤

有明显的外伤史。随即肘部肿胀、疼痛,患肢不能持重,不敢用力握拳。查体见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弥漫性肿胀或有皮下青紫瘀斑。肌腱或韧带损伤压痛点比较局限、确定;关节囊或筋膜损伤则压痛范围稍大。患肢纵轴牵拉痛阳性,挤压痛阴性。肘关节各方向活动均有一定程度障碍。治疗建议1.三色敷贴。每2天换1次,连续贴敷15天。2.手法治疗。每天1次,连做7天。3.药物治疗,急性期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应用活血通络类中成药如筋骨痛消丸,补筋丸等。4.中频治疗。每天1次,连做15-20天。诊断诊断要点:有明显的肘关节外伤史;伤后肘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呈半屈曲位,肘关节屈曲、伸直、前臂旋转功能均可有不同程度障碍;x线检查可见软组织肿胀影,同时排除骨折和脱位。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是腕部长期过度活动导致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卡压而产生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拇指肌肉无力、食指与中指疼痛伴麻木的临床综合征。疾病早期症状可呈间歇性,后呈进行性加重,尤其以夜间或清晨为甚。亦称作鼠标手。治疗建议1.三色敷贴。每2天换1次,连续贴敷15天。2.手法治疗。每天1次,连做7天。3.药物治疗,急性期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应用活血通络类中成药如筋骨痛消丸,补筋丸等。4.中频治疗。每天1次,连做15-20天。诊断诊断要点:起病缓慢,手桡侧手指麻木,疼痛感觉减退,遇热加重,手握力减弱,腕掌侧正中压痛及叩击痛,Phalen试验(屈腕试验)阳性,即腕关节被动极度屈曲1-2分钟也可以出现按压或叩击腕掌侧部时表现,电生理检查可有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障碍。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伤腰,男性、青壮年居多,60%以上为重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骤然发病,患者常感到受伤时腰部有响声或有软组织撕裂感,伤后立即感一侧或双侧腰部剧烈持续性疼痛,随局部活动、振动而加重,平卧可减轻。腰部活动明显受限。有的患者伤时疼痛轻微,尚能坚持劳动、活动,数小时后或次日症状加重。

患者为减轻腰部疼痛,常双手扶持固定腰部,步履艰难,站立时腰部僵直,单侧或双侧骶棘肌和臀大肌紧张,俯卧时松弛,按压时又出现紧张。治疗建议1.三色敷贴,每2天换1次,连续贴敷1-2周。2.中频治疗,每日一次,连续15天。3.药物治疗,早期宜采用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类药物,如活血止痛汤或成药筋骨痛消丸、伤科七味片等。后期可加用舒筋活络、补益肝肾药物,如独活寄生汤加味或壮腰健肾汤。西药可采用消炎镇痛类药物,如右酮洛芬片、芬必得等。4.手法治疗。手法治疗可以缓解肌肉的痉挛。诊断诊断要点:①有明显的腰部扭伤史;②腰部疼痛剧烈被迫体位,活动受限,后伸及转身困难;③腰部僵直,肌肉痉挛,生理曲度消失,出现侧凸;④损伤部位明显压痛;⑤X线表现为生理曲度消失或侧凸。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髄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神经根、马尾神经或脊髄,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和一系列症状,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其主要症状为腰痛及下肢痛。临床表现及诊断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两者可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

1.腰痛

多在下腰部、腰骶部或局限于一侧。并因疼痛和肌肉痉挛而影响腰部伸屈活动。

2.下肢痛

疼痛一般由臀部开始向下肢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的外侧,以至足背、趾,疼痛区域较固定,患者多能指出其具体的部位。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多因站立、用力、咳嗽、喷嚏或运动而加剧,休息后可减轻;但个别在站立、行走时疼痛减轻,也有夜间休息时症状加重,但经过充分休息后疼痛多能减轻。3.其他伴随症状

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常有下肢麻木感觉,麻木区与受累神经根的分布区域是一致的,有的患者感到下肢发凉,客观检査患肢温度较健侧为低;有的足背动脉搏动亦弱,此为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治疗建议1.卧硬板床休息。可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减少因负重而增加的损伤,使突出的椎间盘和附近组织由损伤引起的炎性反应消退。2.三色敷贴。每2天换1次,连续贴敷1月。3.药物治疗。可选用三七伤药胶囊、强力天麻杜仲丸等,非甾体抗炎药如右酮洛芬片、戴芬等。4.手法治疗。适用于初次发作,病程尚短,或病程长但症状较轻5.手术。病情严重者建议行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因先天性或后天性多种原因,如先天性发育狭小、左右内径缩小、形状异常、椎间盘变性或突出、骨关节退变、黄韧带肥厚等导致椎管变形,压迫马尾或神经根,造成一系列症状,则称为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是腰椎的管腔,包括椎管、侧隐窝及椎间孔某处或多处狭窄。好发于40〜60岁的男性体力劳动者,患椎间盘突出者约有50%同时存在腰椎管狭窄症。(1)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症最主要的症状,也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大部分患者有此症状,表现为在步行数十米或数百米以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腰痛、腿痛、下肢麻木、沉重、无力、以至跛行,被迫坐下或下蹲休息、下蹲后症状缓解,若继续行走则出现同样的症状。(2)下腰痛和腿痛:临床上可见有单纯性腰痛者,也有单纯性腿痛者,也可见腰腿痛同时存在,患者为缓解疼痛常将腰部保持在前屈的姿势,故弯腰骑车时腰痛可缓解或消失,当伸腰时椎管后方的小关节及黄韧带被推向椎管,椎管内压力剧增使下腰痛加重。下肢痛有单侧也有双侧。腰椎椎管狭窄症诊断要点:①多数有慢性腰痛病史,部分患者有外伤史。②多发生于50岁以上者。③长期反复间歇性跛行和下腰痛,腰痛前屈时减轻,后伸时加重,腿痛多为双侧,可交替出现。站立和行走时出现腰腿痛或麻木无力,疼痛和跛行逐渐加重,休息后好转,严重者可引起括约肌障碍。④腰过伸试验阳性,下肢肌肉萎缩无力,皮肤感觉减退。⑤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脊髓造影显示椎管狭窄或见压迹现象。治疗建议1.卧床休息:本病的急性期应卧床休息2〜3周,减少腰部活动,避免提拿重物和剧烈运动。卧床休息可使下腰痛及神经根症状得以减轻或缓解,减轻椎间关节的载重负荷,避免因站立所引起的姿势压迫。2.三色敷贴。每2天换1次,连续贴敷30天。3.药物治疗。可选用强力天麻杜仲丸等,伴有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疾患者,建议辅以相应治疗。4.手法治疗。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松弛腰部肌肉,松解黏连,缓解压迫的作用,宜轻柔,防止病情加重。与腰椎间盘突出鉴别

腰椎管狭窄主诉症状重、临床体征轻。腰椎管狭窄一般会出现间歇跛行,虽然表现的也是腰痛区域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椎管狭窄会出现间歇跛行,腰椎间盘突出不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背肌筋膜炎浅筋膜又叫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下,由含脂肪成分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对保持体温有一定作用,还能够保护深面的肌肉、血管、神经。筋膜是包在肌肉外面的结缔组织,遍布全身,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深筋膜在骨突之间增厚,形成假韧带;包被肌肉、血管及神经成肌鞘、血管神经鞘;插入肌群之间,形成肌间隔,以约束肌肉牵引方向,并保证肌肉或肌群单独活动,互不干扰,同时限制炎症的扩散。筋膜还可为肌肉附着,增大肌肉附着面积。背肌筋膜炎

背肌筋膜系由背阔肌、菱形肌等肌肉的筋膜组成,覆盖肌肉表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故临床中有一处肌肉筋膜受损,由于炎症的扩散,往往背部出现大片的疼痛区域。

诊断要点:①多发于中老年人,或长期从事伏案工作之青年女性。②背部有外伤、劳损或风寒湿侵袭病史。③背部酸胀痛、沉重感,与天气变化有关,喜按,喜暖恶寒。④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或稍事活动后疼痛减轻。⑤背部肌肉紧张、僵硬,背屈伸功能一般不受限。⑥背部广泛压痛,多位于肩胛内缘、棘突及其两侧骶棘肌、肩胛下肌,按压痛点疼痛可向颈肩臂部放射,压痛区可触及增厚、粘连、变性的痛性硬块或条索物,叩击痛阴性。⑦X线检查无异常。血沉、抗"O"正常,类风湿性因子阴性。治疗建议1.三色敷贴,每2天换1次,连续贴敷1月。2.手法治疗。手法治疗的目的是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粘连,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增加局部血循环,促进炎症吸收。3.中频治疗,每日一次,15-30天。4.药物治疗,属气滞血瘀型,以活血行气法治之,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或四物汤加元胡、续断、制乳没等;属痹痛型,以疏风散寒祛湿法治之,用羌活胜湿汤或麻桂温经汤,或疏风定痛丸等;属肝肾亏虚型,以补肝益肾法治之,用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等。背痛较重者,可选用消炎止痛药物缓解症状,如芬必得、戴芬等。5.预防与护理(1)避免过劳,工作中要经常变换体位,不要在某一种姿势下时间太长,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者,更应该每隔1-2小时后起身活动一下。(2)避免风寒湿邪侵入。(3)坚持不断地锻炼背肌,增强背肌肌力,主要以俯卧背伸“飞燕式”方法为主。(4)注意节制房事,尤其是肝肾素虚、筋骨痿弱者,必要时可久服一些补肝肾壮筋骨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等。股四头肌捩伤

股四头肌是人体最大、最强的肌肉。位于大腿前面。分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肌中间肌四部分。股四头肌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有屈髋关节的作用。病因病机

当大腿固定而受强力打击时,即可造成股四头肌损伤,亦可由于在用力踢腿、踢球或猛伸小腿时,肌肉的突然收缩而致伤。损伤可自其附着处或肌腱交界处撕脱、撕裂。临床表现及诊断损伤后,局部突然发生疼痛、肿胀,伤肢的功能活动受限。伸小腿、屈大腿时疼痛加重。久之可使股四头肌无力甚或有萎缩,在髂前下棘处有压痛而屈大腿时有无力感。若有断裂,可在股骨上端扪到凹陷痕迹。本损伤的暴力若很强大,可以使髂前下棘部撕脱骨折,X线片可资鉴别。实验室检查常无阳性发现。治疗建议早期绝对卧床休息,附着处撕脱分离者,早期可作肌腱、筋膜、肌肉组织的修复术,术后伤肢固定4-5周。1.三色敷贴。每2天换1次,连续贴敷1-2周。2.中后期患者,伤肢可配合中药外洗,消肿止痛,并指导作适当的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加速肢体的功能恢复。3.手法治疗,后期可适当对伤肢进行理筋手法。4.药物治疗,内服活血祛淤、消肿止痛的活血舒筋汤或成药筋骨痛消丸、伤科七味片等。5.中频低频离子导入疗法,每天1次,连做1-2周。股内收肌扭伤骨内收肌包括耻长肌,股薄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主要作用是使大腿内收,其次是使大腿外旋。股内收肌扭伤属常见损伤。病因病机股内收肌损伤多由于间接外力所致,如在练习劈腿、跨木马等动作时,使大腿过度外展将内收肌扭伤,其发病较急。由于劳累复受风寒引起者,发病较缓。临床表现及诊断外伤后,大腿上端内侧疼痛,局部有压痛,髋、膝关节稍屈曲、外旋,行走跛行。当患者于仰卧位时,检查者一手握拳,插入患者双膝间,作抗阻力内收伤肢试验,内收肌损伤部疼痛加剧为阳性。慢性劳损患者,只在内收肌起点及耻骨结节部压痛。骑自行车或下车时疼痛。本伤有急、慢之分。急性捩伤者,其筋卷、挛、僵痛或僵如条索状,为血瘀筋肌而成结;慢性劳损者,多有耻骨结节压痛或伴闭孔神经放射痛,为形伤肿。治疗建议早期绝对卧床休息,若早期发现内收肌完全断裂者,应从速手术修复,术后严格制动,6周后解除外固定。1.三色敷贴。每2天换1次,连续贴敷1-2周。2.中药熏洗,每日1次,连做1-2周。3.手法治疗,中后期可适当对伤肢进行理筋手法。小腿三头肌损伤

小腿三头肌是由腓肠肌内侧头、外侧头和比目鱼肌组成。上段形成很大的肌腹,向下延伸为跟腱,附丽于跟骨结节。是足跖屈、屈膝,完成跳跃动作的重要装置。病因病机腓肠肌的损伤,常因肌肉强力收缩,如网球运动员的强力的弹跳,或踝关节过度背伸或长期慢性劳损而致伤。损伤分三个平面,即腓肠肌起点处损伤(劳损较多)和肌肉与腱联合部的损伤,而急性损伤多为跟腱部位和联合部的断裂伤。临床表现及诊断急性损伤:有急性外伤病史,伤后数小时显示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大多发生在肌腱联合处。一般有广泛性皮下出血,并可触及到断裂部失去联系的间隙,即所谓两端有结节,中间有空虚感,其上端由于断裂肌纤维的收缩可出现包块(结节)。肌腱固有的条索弹性感消失,患者多以足尖着地走路,不敢用全足负重,严重者丧失走路的功能。慢性劳损性的损伤,多发生于股骨髁的附丽部或跟腱部位,局部疼痛、肌肉萎缩,肿胀不太明显。如被动牵拉或主动收缩小腿后部肌肉均感觉损伤部位疼痛,触诊可发现有筋僵硬。治疗建议1.三色敷贴,每2天换1次,连续贴敷1-2周。2.药物治疗,早期活血化淤,行气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晚期补益肝肾,去淤续筋,方用健步虎潜丸。3.中药熏蒸或足浴,每天1次,连做1-2周。4.手法治疗。对慢性劳损性或手术后功能尚未恢复的病人应采用手法治疗。5.手术治疗,对腓肠肌断裂伤,不管在哪个平面,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不仅侵犯关节及腱鞘滑膜,也常累及皮肤、眼、心脏和血管等脏器。据统计,此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2%〜0.3%,其中约1%病人有致残的危险。目前认为与遗传、感染、激素水平、环境等因素相关。基本病理改变为慢性滑膜炎和血管翳,关节外表现则多与血管炎有关,其中慢性滑膜炎多侵及下层的软骨和骨,造成关节破坏。中医认为正气虚弱是本病发病的内在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

病例分析主诉:多关节肿痛8年,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腕关节、掌指关节、踝关节肿痛,伴有晨僵,当时在淮安一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平素口服“甲泼尼龙、来氟米特”控制病情。近一周感双腕关节肿痛加剧,故来我院就诊,为系统诊治,门诊拟“类风湿关节炎”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无明显口干眼干,无腮腺反复肿大,无龋齿,无明显脱发、无雷诺现象,无光过敏,无皮疹,无咳嗽气促、食纳可,夜寐安,大便黄软,小便清。既往史:有肺结节手术史,有高血压病病史,平素未监测未服药。余无特殊。查体:双手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双腕关节肿胀,压痛阳性类风湿关节炎

什么症状下考虑类风湿关节炎?一般症状低热、乏力、全身不适、体重下降等关节特点主要累及小关节,尤其是手的对称性多关节类风湿关节炎3.关节肿胀多因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和软组织水肿所致。凡受累的关节均可肿胀,常见的部位与关节痛部位相同,亦多呈对称性。4.关节畸形见于较晚期病人,关节周围肌肉的萎缩、痉挛则使畸形更为加重。最为常见的关节畸形是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和呈“天鹅颈(swanneck)”样及“纽扣花样(boutonniere)”表现及腕和肘关节强直。

(―)关节表现1.晨僵(momingstiffness)是指关节部位的僵硬和胶着感。晨起明显,活动后减轻。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者意义较大。常作为观察本病活动的指标之一,但主观性很强。可见于多种关节炎,但类风湿患者最突出。2.关节痛与压痛

往往是最早的症状,最常出现的部位为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其次是足趾、膝、踝、肘、肩等关节。多呈对称性、持续性,但时轻时重,疼痛的关节往往伴有压痛,受累关节的皮肤可出现褐色色素沉着。类风湿关节炎

骶髂关节髋关节颞下颌关节颈关节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膝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跟距关节掌趾关节早期常累及的关节晚期受影响的关节类风湿关节炎5.特殊关节(1)颈椎关节:超过80%的病人出现颈椎关节受累,特别是病情长期控制不佳者,表现为颈痛、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导致脊髓受压。(2)肩、髋关节:其周围有较多肌腱等软组织包围,因此很难发现关节肿胀。最常见的症状是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髋关节往往表现为臀部及下腰部疼痛。(3)颞颌关节:表现为讲话或咀嚼时疼痛加重,严重者有张口受限。6.关节功能障碍关节肿痛和结构破坏都会引起关节活动障碍。美国风湿病学会将因本病影响生活的程度分为4级:I级:能照常进行日常生活和各项工作;II级:可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和某种职业工作,但参与其他项目活动受限;Ⅲ级:可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但参与某种职业工作或其他项目活动受限;Ⅳ级:日常生活的自理和参与工作的能力均受限。(二)关节外可表现为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心包炎、肺间质病变、胸膜炎、眼炎以及血液、神经系统损害等。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1.一般治疗。包括病人教育、休息、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卧床休息只适宜于急性期、发热以及内脏受累的病人。2.三色敷贴。每2天换1次,连续贴敷30天。3.药物治疗。西医治疗RA的常用药物分为五大类,即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传统DMARDs、生物DMARDs、糖皮质激素(GC)及植物药等。可选用尪痹冲剂、右酮洛芬片、火把花根片、硫酸羟氯喹、来氟米特等。4.中药手足浴。中药手足浴疗法是针对不同的疾病应用不同的中药方剂,用中药泡洗足部,使药力借助热力作用于机体,使全身皮肤毛窍开放,腠理疏通、发汗排毒、活血通络,并且循经内传调整脏腑气血阴阳而发挥治疗作用。治疗机底部有足底按摩装置,可以刺激、按摩足底穴位,从而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平衡,每日1次,连续30天。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炎性腰痛、肌腱端炎和不对称外周大关节炎为特点。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最终发展为纤维性和骨性强直。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常为下腰背痛伴晨僵,也可表现为单侧、双侧或交替性臀部、腹股沟向下肢放射的酸痛等。症状在夜间休息或久坐时较重,活动后可以减轻。对非甾体抗炎药反应良好。一般持续大于3个月。晚期可有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和胸廓活动度减低。随着病情进展,整个脊柱常自下而上发生强直。最典型和常见的表现为炎性腰背痛,附着点炎多见于足跟、足掌部,也见于膝关节、胸肋连接、脊椎骨突、骼脊、大转子和坐骨结节等部位。

部分病人首发症状可以是下肢大关节如髋、膝或踝关节痛,常为非对称性、反复发作与缓解,可伴发骨关节破坏。幼年起病者尤为常见,可伴或不伴有下腰背痛。关节外症状:30%左右的病人可出现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或虹膜炎。1%~33%的病人可出现升主动脉根部扩张和主动脉瓣病变以及心传导系统异常;少见的有肾功能异常、上肺间质性肺炎、下肢麻木、感觉异常及肌肉萎缩和淀粉样变等。晚期病例常伴骨密度下降甚至严重骨质疏松,易发生脆性骨折。体征:常见体征为骶骼关节压痛,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和转动受限,胸廓活动度减低。

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RF阴性,活动期可有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90%左右的病人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诊断

常用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1)临床标准:①腰痛、晨僵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②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③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2)放射学标准(骶髂关节炎分级同纽约标准):双侧M≥II级或单侧Ⅲ-Ⅳ级骶骼关节炎。(3)诊断:①肯定AS: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及以上)临床标准者;②可能AS:符合3项临床标准,或符合放射学标准而不伴任何临床标准者。

治疗1.一般治疗。包提倡均衡饮食,进食高蛋白、高热量、营养丰富而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品。宜睡硬板床,枕头宜低平,尽量仰卧,注意保暖,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工作及生活中要矫正不良姿势。病情活动期宜静养休息,缓解恢复期可进行适度锻炼,量力而行,循序渐进。2.三色敷贴。每2天换1次,连续贴敷30天。3.药物治疗。可选用强力天麻杜仲丸、金乌骨通胶囊、帕夫林、延胡索止痛片、右酮洛芬片、柳氮磺砒啶等解热镇痛、改善病情类药物。4.蒸骨疗法。每3天1次,连做1月。痛风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血清尿酸(uricacid)升高、反复发作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及关节畸形、尿酸性肾结石、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血管性肾脏病变等。

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水平>420μmol/L痛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中所引起的组织反应痛风临床症状临床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女性多在更年期后发病,近年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常有家族遗传史。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结石、痛风性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常伴有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痛风自然病程分为以下3个阶段

(一)无症状期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高尿酸血症,从血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的时间可达数年,有些可终身不出现症状。(二)急性关节炎期及间歇期常有以下特点:①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关节剧痛;数小时内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②单侧第1跖趾关节最常见;③发作呈自限性,多于2周内自行缓解;④可伴高尿酸血症,但部分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正常;⑤关节液或痛风石中发现尿酸盐结晶;⑥秋水仙碱可迅速缓解症状;⑦可伴有发热等。间歇期是指两次痛风发作之间的无症状期。(三)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痛风

2015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子项目评分第一步:适用标准(符合准入标准方可应用本标准)存在至少一个外周关节或滑囊肿胀、疼痛或压痛第二步:确定标准(金标准,直接确诊,不必进入分类诊断)偏振光显微镜镜检证实在(曾)有症状关节或滑囊或痛风石中存在尿酸钠结晶第三步:分类标准(符合准入标准但不符合确定标准时)≥8分即可诊断为痛风临床表现受累的有症状关节、滑囊分布累及踝关节或足中段(非第一跖趾关节)单或寡关节炎1累及第一跖趾关节的单或寡关节炎2发作时关节症状特点·受累关节表面发红(患者自述或医师发现)·受累关节触痛或压痛·难以行走或关节活动受限1个特征12个特征23个特征3发作时间特点(符合以下3条中的2条,无论是否进行抗炎治疗)·达到最痛的时间<24h·症状在≤14d内缓解·发作间隙完全缓解一次典型发作1反复典型发作2痛风石的临床证据皮下灰白色结节,表面皮肤薄,血供丰富,皮肤破溃后可向外排出粉笔屑样尿酸盐结晶;典型部位;关节、耳廓、鹰嘴滑囊、手指、肌腱(如跟腱)有4实验室检查血尿酸应在降尿酸治疗之前检测,且应该在发作后>4周再检测;如有可能,尽量在以上条件下重测。检测时无论处于哪个阶段,都应该以尿酸的最高值评分

<4mg/dl(<240μmol/L)

-46〜<8mg/dl(360~<480μmol/L)28~<10mg/dl(480~<600μmol/L)3≥10mg/dl(≥600μmol/L)4对发作关节或者滑囊的滑液进行分析(应由受过培训者进行评估)阴性-2影像学检查§存在(曾经)有症状关节滑囊尿酸盐沉积的影像学表现:关节超声有“双轨征”;双能CT有尿酸盐沉积(任一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