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一、部门职责 (3)二、与相关部门的职责边界 (6)三、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15)四、公共服务事项 (20)一、部门职责表序号主要职责(三定方案中明确)具体工作事项备注1(一)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年度预算和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综合气象观测站网、气象探测技术装备、气象通信网络的规划布局、建设和管理。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监测总体规划布局,并审查相关部门设置气象监测设施是否符合规划及标准要求。负责指导、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活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标准的应用及监督实施。2(二)依法保护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负责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工作,依法查处破坏气象探测环境行为。负责审查在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是否符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3(三)组织制定和实施本行政区域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组织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防御应急管理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重大活动、突发公共事件气象保障工作。负责协调灾害性天气监测、联防工作。负责拟定政府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指导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单位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负责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风险区划和评估。负责参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气象防灾减灾决策。负责组织重大活动、突发公共事件气象保障工作。负责组织指导气象信息员开展防灾减灾工作。4(四)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公众气象预报、专业气象预报的发布以及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负责组织实施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统一发布。负责监督管理农业气象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海洋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各类专业气象预报的发布。负责气象灾害监测设施、气象灾害自动监测网点的规划和建设。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并维护和管理。负责接收监测、预报气象灾害所需的气象探测信息以及水情、旱情、风暴潮、森林火险、地质险情、环境污染、植物病虫害、动物疫情等与气象灾害有关的监测信息。负责管理灾害性天气、气候和大气成分的监测。负责组织跨区域的灾害性天气预报会商和监测联防。5(五)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及预警信息的发布。负责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管理。负责实施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的对外发布。负责协调建立多形式、畅通便捷的气象信息服务渠道。负责气象服务业务技术和业务能力建设的管理、指导。负责指导和监督学校开展的气象灾害防御教育活动。负责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科普宣传。6(六)制定本行政区域内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并在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协调下,管理、指导和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制定本行政区域内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负责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协调管理。7(七)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袭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负责组织管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负责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装置检测、防雷设计审核、竣工验收、防雷工程、防雷产品等工作的指导监督管理。负责雷电监测、预警预报,并及时向社会发布。负责组织开展雷电灾害调查和鉴定。负责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许可审批。8(八)负责向本行政区域内人民政府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利用、保护气候资源和推广应用气候资源区划等成果的建议;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开展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技术开发和决策咨询服务。负责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气候资源进行综合调查,建立气候资源数据库。负责组织编制气候资源区划和气候资源影响评估。负责提出利用、保护气候资源和推广应用气候资源区划等成果的建议。负责气候监测、分析、评价管理。负责研究推广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负责组织协调气候变化科学相关工作,发布气候变化事实信息。负责协助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参与相关节能减排、气候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和技术研究。负责组织开展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决策咨询服务,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相关决策依据。9(九)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负责组织管理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负责组织审查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负责督促相关部门审批、核准规划或建设项目时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论证结论,并指导相关工作。负责推广应用气候可行性论证最新科技研究成果,提高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水平。负责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审批。10(十)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开展气象法制工作,负责监督有关气象法规的实施,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开展气象行政审批工作。负责组织拟定气象行政管理法规、规章,制定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行政执法工作,监督气象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负责查处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违法案件。负责受理社会气象投诉,承担气象诉讼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气象法制宣传和普法活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行政审批工作。负责组织对管理相对人遵守气象行政许可(审批)决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11(十一)负责组织贯彻落实《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中关于无人驾驶气球和系留气球施放规定的实施。负责无人驾驶气球和系留气球施放活动许可审批。12(十二)负责承担省气象局和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二、××市气象局与相关部门的职责边界登记表序号管理事项相关部门职责分工相关依据案例1气象灾害防御市气象局负责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启动气象及次生、衍生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市防风防汛应急预案》、《××市防御强台风应急总预案》、《××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市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办法》市三防办根据市政府的指令,统一指挥全市防汛防风和抢险救灾工作,会同各区政府组织危险地带居民的转移。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台(局)、××晚报社负责防灾、减灾、救灾的宣传,跟踪报道抗灾、救灾先进事迹。负责发布危险天气信息。市发展和改革委根据气象灾害防御需求,安排防御重大气象灾害基建项目,协调建设资金。市教育局负责气象灾害影响或涉及学校场所和学生安全的应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进行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市公安局负责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做好灾区治安管理、救助和服务群众等工作。市财政局根据灾情及自然灾害救助相关规定给予相应支持。市民政局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及救助工作。组织、指导和开展救灾捐赠等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市环保局负责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的应对工作。市住建局负责组织、指导全市建设行业特别是在建建筑工程的防风防洪工作,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负责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和气象灾害的应对处置,协助公安部门做好道路交通管控工作,协调、指导港务部门做好港区防风防洪工作。市农业局负责组织开展农业抗灾救灾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市林业局组织林区防风防汛及林场、苗圃的救灾、生产恢复工作,负责建成区外公路上因风刮倒林木的清理工作。负责气象灾害造成的森林火灾的应对工作。市水务局负责台风、暴雨引发江河洪水、山洪灾害、渍涝灾害、风暴潮和干旱灾害等应对工作。统筹协调主要河流、水库的水量调度,组织开展水库、堤防工程巡护检查,做好水库科学调度工作。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等卫生应急工作。市安监局负责监督各单位防御气象灾害中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的企业和重要工程项目安全工作检查。市旅游局负责气象灾害影响或涉及旅游场所的灾害的应对工作。市海洋和渔业局负责气象灾害引发的海洋灾害的应对工作,如渔船回港避风,水产养殖防风,渔船、渔排人员上岸避风等。市市政市容委负责汛期户外设置物(如户外广告牌)的防风防洪安全工作。负责城区绿化树木的防风防洪工作。负责灾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市电信局负责做好应急通信保障,确保气象灾害信息及时传递。根据需要,调动相关电信企业的网络资源、通信器材,协调调度应急通信设施,做好汛期通信保障工作。××供电局负责电力调度、电力设施检查、电网运营监控和抢修工作。市公安、市消防、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等应急救援队伍在地方人民政府统一指挥下,做好抢险救援工作。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配备气象灾害防御协理员或信息员。协理员和信息员具体负责气象灾害防御设施管理、气象灾情收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应急联络、灾害报告、气象科普宣传和气象为农服务等工作。2气象灾害评估市气象局负责气象灾害评估的组织和监督管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市发展与改革委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造成损失进行分析、评估;会同市气象主管机构制定气象灾害评估项目的分类名录。市民政局负责灾情调查。市住建局负责统筹考虑气象灾害评估对编制城乡规划、重点领域或者区域发展建设规划的影响,负责气象灾害对城市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评估。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负责气象灾害对交通的影响程度、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评估。市农业局负责气象灾害对农业和林业的影响程度、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评估。市水务局负责气象灾害对水利的影响程度、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评估。市安监局负责气象灾害对企业生产、易燃易爆场所的影响程度、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评估市海洋和渔业局负责气象灾害对海洋渔业的影响程度、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评估。3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监督管理市气象局负责人工影响天气的指挥、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省实施<气象法>办法》民航空管部门负责人工影响天气空域保障工作。市公安局负责人工影响天气安全保卫工作,协助负责发射装置和弹药的运输。人民武装部协助存储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的炮弹、火箭弹。市农业局及时提供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所需的灾情等资料。市水务局及时提供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所需的水文等资料。市林业局及时提供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所需的火情等资料。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市气象局按照相关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做好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管理、监督和处罚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省实施<气象法>办法》、《××省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规定》市发展和改革委、市住建局、市国土资源局在审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区域内的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征求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意见;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的控制指标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内容;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建设。市工信局按照相关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做好气象探测电磁环境的保护工作。5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等气象信息传播市气象局制作发布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预警,监督管理气象信息发布与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省实施<气象法>办法》、《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监督广播电视媒体向社会传播气象预报、警报时必须使用当地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以及执行节目标准规范。市工信局监督各网站向社会传播气象预报、警报时必须使用当地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6雷电灾害防御市气象局组织管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袭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省实施<气象法>办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市住建局对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应当就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征求气象主管机构的意见;对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进行竣工验收,应当同时验收雷电防护装置并有气象主管机构参加。市安监局负责牵头组织防雷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7气候可行性论证市气象局组织对城乡规划、国家和本市重大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市发展和改革委有关部门对城乡规划、国家和本市重大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依法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或者项目申请报告审核时,应当将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审查内容。附件:《相关部门的职责边界登记表》相关依据说明一、气象灾害防御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99年第23号令,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1999年10月31日发布)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服从人民政府的指挥和安排,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第二十八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预报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为本级人民政府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加强对可能影响当地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并及时报告有关气象主管机构。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和与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有关的单位应当及时向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监测、预报气象灾害所需要的气象探测信息和有关的水情、风暴潮等监测信息。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2010年第570号令,2010年1月27日发布,2010年4月1日实施)第五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全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第六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防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和监督检查。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学校应当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和课外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气象等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的气象灾害防御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第十一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域,编制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本地气象灾害特点,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3、《××省实施〈气象法〉办法》(××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1年第47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1年12月1日发布)第五条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气候可行性论证、人工影响天气、雷电防护等工作,组织气象台站开展气候变化分析和气候影响评估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气象衍生、次生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减灾等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省气象灾害及其衍生、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备气象灾害防御协理员,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备信息员。协理员和信息员具体负责气象灾害防御设施管理、气象灾情收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应急联络、灾害报告、气象科普宣传和气象为农服务等工作。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向社会宣传气象灾害防御法律法规,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增强社会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并根据本地气象灾害的特点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社会公众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应急能力。村(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应当协助本地人民政府做好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和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活动,并向本地人民政府提供气象灾害防御的相关信息。第八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合防御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必要时,由省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组织协调。二、气象灾害评估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99年第23号令,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1999年10月31日发布)第二十八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预报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为本级人民政府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2010年第570号令,2010年1月27日发布,2010年4月1日实施)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的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根据气象灾害分布情况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3、《××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2年第101号公告,2012年7月17日公布,2012年9月1日实施)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并予以公告。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气象灾害历史、现状分析;(二)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三)预防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四)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论。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监督管理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99年第23号令,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1999年10月31日发布)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并根据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并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管理、指导和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人工影响天气的有关工作。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组织必须具备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资格条件,并使用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要求的技术标准的作业设备,遵守作业规范。2、《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8号令,2002年3月19日发布,2002年5月1日施行)第四条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按照作业规模和影响范围,在作业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由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实施和指导管理。3、《××省实施〈气象法〉办法》(××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1年第47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1年12月1日发布)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省气象主管机构在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全省人工影响天气的管理指导、作业方案的制定、作业效果评估。市、县、自治县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制定当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并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各种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四、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监督管理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99年第23号令,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1999年10月31日发布)
第十一条国家依法保护气象设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气象设施。气象设施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坏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气象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未经依法批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迁移气象台站;确因实施城市规划或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需要迁移国家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的,应当报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批准;需要迁移其他气象台站的,应当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批准。迁建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2、《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国务院2012年第623号令,2012年8月29日发布,2012年12月1日实施)第五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设有气象台站的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做好本部门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3、《××省实施〈气象法〉办法》(××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1年第47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1年12月1日发布)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纳入城市、集镇、村庄建设规划。建设、规划、计划、土地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标准,对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标准规定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有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遮挡物的,由所在地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查明事实,落实责任,依法负责组织拆迁、补偿。第十二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确实无法避免的,属于国家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的探测环境,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国家气象主管机构同意;属于其他气象台站的探测环境,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省气象主管机构同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建设。因实施城市规划或者国家重点工程,需要迁移气象台站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报请批准,并在对比观测后方能拆迁。迁建费用按重置价格由建设单位承担。
4、《××省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规定》(××省人民政府第251号令,2014年2月24日公布,自2014年4月1日施行)第七条县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本级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纳入城乡规划。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的控制指标应当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八条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抄送同级发展改革、国土、规划、住房建设、无线电管理等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审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相关项目时,应当将是否符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纳入审查内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申请规划许可时,规划部门应当书面征求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意见。对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干扰源等,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商有关部门提出治理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组织实施。五、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等气象信息传播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99年第23号令,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1999年10月31日发布)第二十四条各级广播、电视台站和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报纸,应当安排专门的时间或者版面,每天播发或者刊登公众气象预报或者灾害性天气警报。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保证其制作的气象预报节目的质量。广播、电视播出单位改变气象预报节目播发时间安排的,应当事先征得有关气象台站的同意;对国计民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灾害性天气警报和补充、订正的气象预报,应当及时增播或者插播。第二十五条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向社会传播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必须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并标明发布时间和气象台站的名称。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第二十六条信息产业部门应当与气象主管机构密切配合,确保气象通信畅通,准确、及时地传递气象情报、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无线电专用频道和信道受国家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挤占和干扰。2、《××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2年第101号公告,2012年7月17日公布,2012年9月1日实施)第三十一条各级广播、电视台站和省人民政府指定的报纸,应当安排专门的时间或者版面,每天播发或者刊登气象预报或者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改变气象预报节目播发时间安排和播发方式的,应当事先征得有关气象台站的同意,并向社会公告。对国计民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补充、订正的气象预报,应当及时增播或者插播。3、《××省实施〈气象法〉办法》(××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1年第47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1年12月1日发布)第十四条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省海洋与渔业、广播电视、信息产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本省海域专业气象信息预报服务网络,逐步覆盖本省管辖的海域,每天播报气象信息不得少于4次,本省管辖的海域出现灾害性气候变化时应当至少每小时播报1次。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在所管辖的重要港口组织建立气象信息服务机构,采取民办、当地政府资助的方式,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为在海洋作业人员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市、县、自治县气象主管机构对气象信息服务机构的业务进行管理和指导。港口气象信息服务机构组建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五条省人民政府指定的报纸和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安排固定版面或者固定时间,每天刊登、按时播发公众气象预报或者灾害性天气警报,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警报和补充、订正预报,应当及时刊登或者增播、插播。电视气象预报节目由发布该预报的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制作并保证制作质量。电视台应当保证播出质量,未经制作单位同意不得修改气象预报节目内容及播出方式。广播电台、电视台改变气象预报节目播发时间安排的,应当事先征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并提前告知公众。第十六条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电信等媒体向社会传播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或者其他气象讯息,必须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并标明发布时间和台站名称。利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发布的气象信息从事经营活动获得收益的,应当提取一部分用于发展气象事业。具体比例由气象预报制作单位与播发单位约定。4、《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26号令,2015年3月12日发布,2015年5月1日实施)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信、交通运输、气象、互联网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完善气象预报发布和传播渠道。传播气象预报的媒体和单位应当与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建立获取最新气象预报机制,确保气象预报及时准确传播。第六条气象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应当按照职责通过气象预报发布渠道向社会发布,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发布气象预报。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发布气象预报。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媒体和单位应当安排固定的时间和频率、频道、版面、页面,及时传播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提供的最新气象预报。广播、电视台(站)改变气象预报节目播发时间安排的,应当事先征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的同意。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和传播机制。可能或已经发生重大灾害性天气时,媒体和单位应当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的要求及时增播、插播重要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解除时,媒体和单位应当及时更新,不得传播过时的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第九条鼓励媒体和单位传播气象预报。媒体和单位传播气象预报应当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提供的最新气象预报,并注明气象预报发布的气象台名称和发布时间,不得自行更改气象预报的内容和结论。三、××市气象局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一)气象信息发布与传播的监督管理 (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监督管理(三)施放气球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一气象信息发布与传播的监督管理准确、及时地发布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气象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气象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主要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等有关规定,在气象信息发布与传播过程中,必须坚持统一发布、有序传播的原则。特制定如下监管制度:(一)监督检查对象发布和传播气象信息的任何组织或个人。(二)监督检查内容1.对组织或者个人擅自发布天气预报警报的行为进行限制。2.对广告商、媒体以营利为目的,杜撰或者从不同渠道拼凑并发布虚假气象信息的行为进行限制。(三)监督检查方式1.专项检查:采取监控、调查、座谈、走访、执法等多种形式,从普法宣传、规范管理、监督检查、查处违法等多方面开展执法检查。针对每一类媒体发布和传播气象信息的特点要求其制止或停止传播非法气象信息。2.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根据群众投诉举报开展检查。(四)监督检查程序1.制定检查计划。确定检查范围、检查内容、检查方式、时间安排、工作要求,并正式印发部署。2.实施检查。按照检查计划,认真组织落实检查工作,落实人员,明确责任。3.通报检查结果。根据检查的情况,对检查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进行通报,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4.督促整改。对存在的问题,督促辖区内责任单位认真落实整改。(五)监督检查措施处理1.责令改正;2.处以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
第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监督管理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提高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监督管理制度。(一)监督检查对象从事雷电灾害防御活动的组织和个人。(二)监督检查内容1.建筑物、电子系统等是否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2.防雷装置是否定期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是否及时整改;3.新(改、扩)建的防雷工程是否经过气象主管机构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4.是否存在不具备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或超出资质从事相关活动的行为;5.是否存在对重大雷电灾害事故隐瞒不报的情况;6.其他违反防雷安全管理的行为。(三)监督检查方式1.专项检查:采取现场检查、座谈、走访、汇报、执法等多种形式,从普法宣传、规范管理、监督检查、查处违法等多方面开展执法检查。2.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根据举报开展检查。(四)监督检查程序1.制定检查计划。确定检查范围、检查内容、检查方式、时间安排、工作要求,并正式印发部署。2.实施检查。按照检查计划,认真组织落实检查工作,落实人员,明确责任。3.通报检查结果。根据检查的情况,对检查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进行通报,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4.督促整改。对存在的问题,督促辖区内责任单位和个人落实整改。(五)监督检查措施处理1.责令改正;2.处以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施放气球活动的监督管理为加强对施放气球活动的监管,确保依法开展施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和系留气球工作,特制定本监督管理制度。(一)监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场监督管理局合同示范文本(公共安全监控)4篇
- 专业化苗木搬运合作合同范本版B版
- 2025年度草花种植基地农业废弃物处理合同4篇
- 2024离婚双方的社会关系及人际网络处理合同
- 2024年04月华夏银行总行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电子商务策划与运营合同范本4篇
- 2024院长任期内薪酬福利与教育教学改革合同范本3篇
- 专用场地四年承包合同样本版B版
- 2024年钢筋结构施工合同
- 2025年度拆除工程安全防护材料供应协议3篇
-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手册
- 公司组织架构图(可编辑模版)
- 1汽轮机跳闸事故演练
- 陕西省铜川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礼品(礼金)上交登记台账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2023高中物理步步高大一轮 第五章 第1讲 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 青少年软件编程(Scratch)练习题及答案
-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答案及解析精选
- 系统性红斑狼疮-第九版内科学
- 全统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199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