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考教衔接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散文阅读(考教衔接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散文阅读(考教衔接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散文阅读(考教衔接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散文阅读(考教衔接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教衔接散文阅读专题讲义

目录

考:2020-2024高考10套全国卷真题与2024北京海淀一模试题分析....1

教:必修教材散文教学内容分析.....................................6

衔:高考试题与高中教材关联概述...................................7

接:学术论文对高考散文阅读与文化生活审美的启示...................8

专题:五年11篇试题汇编.......................................14

考):

2020-2024高考10套全国卷真题与2024北京海淀一模试题分析

卷别散文文体作者《篇目》试题考点

1.文章为何说“放牛给了1.理解文章主题,分析作

我一个几近完美的少年者情感态度与成长经历

时代”?的关联,探讨自然环境与

2.文末画线的句子表明,个人成长的相互作用。

12024新课标I卷徐则臣《放牛记》

作者不愿在回忆往事时2.理解文中关键句的含

为放牛“赋予意义”。你义,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认为本文是否做到了这与叙事手法,评价作品的

一点?请简要说明。艺术处理。

1.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作1.深度理解文中重要语

22024全国甲卷周蓬桦《霜降夜》者记下的那句话?句的深层含义,分析其在

2.乌乡霜降夜,作者“感全文中的作用,包括主题

觉到生命与节气之间发深化、情感升华等。

生了某种密切的联系,有2.归纳文章描述自然景

很强烈的体验感”,文章象与人物情感交融的手

是从哪些方面来抒写这法,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

种体验感的?请简要分内心世界的相互映衬,识

析。别并总结文学作品中的

修辞手段。

1.第③段写“潮尔早已经1.识别并解析文中关键

在西日嘎草原的日升月段落的象征意义,分析人

落中,先一步与我相逢物与特定文化元素(此处

了”。请分条回答潮尔“先为潮尔)的关系及其对人

一步与我”有哪些生命里物性格或命运的影响。

32024北京海淀一模阿尼苏《梦里潮尔》

的相逢,它们分另U对“我”2.解读文章结尾的深层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含义,分析其对全文主旨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的强化或转折作用,探讨

结尾段画波浪线语句的语言表达的技巧及其对

内涵及表达效果。读者情绪的影响。

1.理解象征与隐喻,分析

1.本文在写“机械的诗”工业场景与人文情感的

时写到工人,请简要分析融合,探讨作者对劳动者

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赞美及人与机器和谐

巴金《机械的诗旅途2.这篇随笔的最后段跳共存的主题。

42023全国甲卷

随笔之一》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2.分析文本结构与叙述

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策略,探讨结尾段落对全

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文主题的深化或拓展,理

析。解对比与转换在文中的

运用及其效果。

1.“我”和小岫最终放弃1.探究标题与内容的深

52022新高考II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

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层关系,分析标题的象征

“到橘子林去”为题,请意义,理解作者对过程与

简要谈谈你的理解。目的地之间哲学思考。

2.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2.细读文本,识别并分析

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体现童真童趣的细节描

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写,理解这些细节如何塑

析。造人物形象,增强故事的

真实感与感染力。

比较文学分析,识别不同

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

文体(如报告文学与小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

62022全国甲卷说)的特征,分析文体差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

异如何影响主题表达、叙

分析。

述视角、情感色彩等。

1.这封信情真意切,“恍

1.分析作者情感状态的

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

成因,理解心理描写与情

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

境营造,探讨战争背景下

惚感的由来。

的个人情感与集体记忆。

萧红《“九一八”致弟弟2.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

72022全国乙卷2.分析社会环境对个体

书》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

成长的影响,对比不同地

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

域文化背景下的青年生

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

活状态,理解集体经验与

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

个体经历的交织。

析。

1.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用1.分析重复词语的修辞

了多个“跑”字,请简要效果,探讨动词选择对描

分析这样写的好处。绘场景动态性、增强节奏

82021新高考II卷废名《放猖》2.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感的作用。

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2.理解文本创作理念,分

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析作者如何通过语言、情

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节安排体现儿童视角,展

欢喜”这一主张的。现儿童纯真快乐的世界。

1.文学典故与联想,分析

1.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作者借用文学人物加强

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文本内涵,探讨历史人物

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与地点的象征意义。

王小鹰《当痛苦大于力量

92021全国甲卷看法。2.关键细节的解读,理解

的时候》

2.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普希金遗言与文本主题

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的关联,分析作者如何借

分析。古喻今,表达对人生、艺

术的思考。

1.文化与地方特色分析,

理解饮食文化作为地方

1.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风土人情的载体,探讨其

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在塑造城市形象中的作

墨,对此你如何理解?用。

102020新高考山东卷于坚《建水记》

2.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2.文本结构分析,识别并

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分析文本中空间与时间

以简析。线索的交织,理解双线叙

述对构建叙事框架与深

化主题的意义。

1.叙事技巧分析,识别叙

述的层次与节奏,理解作

1.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

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情

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

感变化等构建叙事深度。

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112020全国卷III蒋子龙《记忆里的光》2.标题与内容的统一性,

2.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

分析标题象征意义,探讨

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

“光”作为记忆象征如何

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贯穿全文,影响主题表达

与情感走向。

概述:

一、高频考点归纳

1.文本内容与主旨理解:频繁出现于各类试题中,要求考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意图及情感态度。

对策:仔细阅读,提炼每段大意,关注首尾段落及转折处,概括主旨。

2.修辞手法与语言风格分析:包括比喻、象征、重复等修辞,以及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

对策: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定义与效果,分析其在文中具体应用,注意作者如何通过语言表达特定情

感或加深主题。

3.结构与叙述技巧:涉及文章的谋篇布局、线索设置、叙述视角等。

对策:学习常见的叙述模式(如时间顺序、空间变换、双线并行等),分析文本结构如何支撑主题,

注意段落间的逻辑关系。

4.细节分析与作用阐释:关注文本中的具体细节,如人物描写、环境描绘等。

对策:细读文本,标记重要细节,分析其在塑造人物、营造氛围、推动情节等方面的作用。

5.标题含义与作用:理解标题与文本内容的关系,探讨其象征、隐喻意义。

对策:结合全文,思考标题如何点睛,可能存在的多层含义,及其对读者理解文章的引导作用。

6.文化与社会背景分析:考察文本反映的时代背景、文化特色等。

对策:积累历史、文化常识,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语境,分析其对内容和主题的影响。

二、答题方法分析

1.审题严谨:首先明确问题类型(如概括、分析、评价等),确保回答不偏离题目要求。

2.结构清晰:答案组织应条理分明,可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概述观点,再具体分析,最后总结。

3.证据充分:引用原文细节或具体段落支持论点,增强说服力。

4.术语恰当:使用文学分析的专业术语,如“象征”、“对比”、“第一人称视角”等,体现专业性。

5.批判性思维:在分析中展现独立思考,尝试多角度理解文本,避免表面化回答。

6.练习与反思:通过大量练习,结合参考答案反思自己的分析是否全面深入,逐步提升解题能力。

掌握这些对策和方法,结合对具体文本的细致分析,将有助于提高解答散文阅读题的能力。

教):

必修教材散文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散文文体作者《篇目》学习提示

1.作者说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

特别深”,有什么道理?

郁达夫《故都的秋》2.何通过比喻和通感来激发读者的

1

朱自清《荷塘月色》联想和想象。

3.从用词、句式等方面来细细品味

必上7单元语言艺术。

1.(地坛)这样的地方会和“我”

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发生怎样的关系呢?把握节选部分

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2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史铁生《我与地坛》2.文中除了对生命的思考,还有一

人生思考条线索是对母亲的怀念。体会其中

的母爱,想想为何作者怀有痛彻心

观察角度扉的悔恨和对母亲深深的歉意。

1.写一段评点文字。

情景交融2.拟写视频拍摄脚本。

3.故都的秋特别“清”“静”“悲

3单元学习任务凉”

4.文人寄托在赤壁和泰山上的不同

情思

5.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高考试题与高中教材关联概述

从上述“试题表格”和“教学表格”的内容来看,两者之间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与情感的关联:

高考试题中的散文阅读材料与教学内容均侧重于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人生思考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的

关系。例如,高考题中的《放牛记》、《霜降夜》探讨了自然环境与个人成长的相互作用,而教学内容中

的《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同样关注自然景物描写与人生哲理的融合。

2.文学手法与技巧的分析:

两者都强调了对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叙事技巧、象征意义等的深入分析。高考题要求学生理解关键

句含义、分析作者意图,教学内容则引导学生观察比喻、通感等修辞的使用,品味语言艺术,体现了对文

学鉴赏能力的共同培养。

3.文本结构与主题的深化:

高考试题中对文本结构的分析(如《到橘子林去》的标题寓意、《机械的诗》的随笔结构)与教学内

容中对文章谋篇布局的探讨(如《我与地坛》节选与全文主旨的关系)相呼应,均旨在提升学生对文本整

体把握和主题提炼的能力。

4.文化与社会背景的理解:

教学内容中的《我与地坛》涉及对生命与亲情的深刻思考,高考题中如《“九一八”致弟弟书》则要

求分析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两者都要求学生结合具体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理解文本。

5.实践应用与创意表达:

教学内容中的“写一段评点文字”、“拟写视频拍摄脚本”等任务,虽然直接在高考试题中未明确体

现,但这类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将阅读理解转化为创造性表达,间接与高考对综合分析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的要求相匹配。

综上所述,高考真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共同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批判性思维、语言表达

及文化理解等综合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和个性化解读。

接);

学术论文对高考散文阅读与文化生活审美的启示

1.散文创作补充材料(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一模)

众多《无题》风味不同,两篇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各有千秋。经典作品的价值在于与时

俱进,并对既有的文字意义、符号意象、修辞手段乃至语法规则的个性化革新,为人们提供不可取代的情

感和思想。

(李斌《人工智能写作的最终效果取决于人》,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年12月9日)

2.散文与小说文体界定补充材料(2024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一模,2024届宁夏银川市唐徐中学高三试

题)

散文化似乎是世界小说的一种趋势。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有些篇近似散文,《白净草原》尤其是

这样,都德的《磨坊文札》也如此,鲁迅的《故乡》写得很不集中,废名的《竹林的故事》可以说是具有

连续性的散文诗,萧红的《呼兰河传》全无故事。沈从文的《长河》没有大起大落,大开大阖,没有强烈

的戏剧性,没有高峰,没有悬念,只是平平静静,慢慢地向前流着,就像这部小说所写的流水一样,这是

一部散文化的长篇小说。大概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有一点像山、而散文化的小说则像水。

散文化的小说一般不写重大题材。在散文化小说作者的眼里,题材无所谓大小,他们所关注的往往是

小事,生活的一角落,一片段。即使有重大题材,他们也会把它大事化小,散文化的小说不大能容纳过于

严肃的、严峻的思想。这一类小说的作者大都是性情温和的人,他们不想对这个世界做陀思妥耶夫斯基式

的拷问和卡夫卡式的阴冷的怀疑。许多严酷的现实,经过散文化的处理,就会失去原有的硬度。鲁迅是个

性格复杂的人:一方面,他是一个孤独、悲愤的斗士,同时又极富柔情。《故乡》《社戏》里有一种说不

出来的惆怅和凄凉,如同秋水黄昏。散文化小说是清澈的泉水,它的作用是滋润,不是治疗,这样说,当

然是相对的。

散文化的小说不过分地刻画人物。他们不大理解,也不大理会典型论。海明威说:“不存在•典型,

典型是说谎。"要求一个人物像一团海绵一样吸进那样多的社会内容,是很困难的。透过一个人物看出一个

时代,这只是评论家分析出来的,小说作者事前是没有想到的。小说作者只是看到一个人,觉得怪有意思,

想写写他,就写了,如此而已。散文化小说作者通常不对人进行概括,看过一千个医生,才能写出一个医

生,这种创作方法恐怕谁也没有当真实行过。散文化小说的人物形象要求神似,较轻几笔,神完气足。

散文化小说的最明显的外部特征是结构松散。只要比较一下莫泊桑和契诃夫的小说,就可以看出两者

在结构上的异趣。莫泊桑的小说因为看重结构,所以人为的痕迹很重,倒是契诃夫好像完全不考虑结构,

写得轻轻松松,随随便便,潇潇洒洒,他超出了结构、于是结构更多样。苏东坡所说的“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不可不止”,是散文化小说作者自觉遵循的结构原则。

有一些散文化的小说所写的常常只是一种意境。《白净草原》写了多少事呢?《竹林的故事》写的只

是几个孩子对于他们的小天地的感受。阿索林所写的修道院是静静的,声音、颜色、气味,都是静静的。

散文化小说往往都有点怀旧的调子,甚至有点隐逸的意味。我不认为这是消极的,他们没有忘记窗外的喧

嚣而躁动的尘世。

散文化小说的作者十分潜心于语言。他们深知,除了语言,小说就不存在。他们希望自己的语言雅致、

精确、平易,他们让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于字里行间自自然然地流出。散文化的小说会给小说的观念带来

一点新的变化。

(摘编自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

3.散文是什么?补充材料(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一模,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柞水中学高三试题)

自从有了文学史以来,散文就好像是受到了歧视。一般人谈论文学类别,往往只谈诗歌、小说、戏剧

这“老三样”。即使谈到散文,也令人有“敬陪末座”之感。

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一般讲到散文的应用,不外抒情与叙事两端。抒情接近诗歌,而叙事则邻近小说。

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散文的真精神在于真实。抒情要真挚动人而又不弄玄虚,叙事不容虚构而又要有文

采有神韵。可是有一些人往往是为了消遣而读书。文学作品真实与否,在所不计。即使是胡编乱侃,只要

情节动人,能触及他们灵魂深处的某一个并不高明的部位,使他们能够得到一点也并不高明的快感,不用

费脑筋而又能获得他们认为的精神享受,在工作之余,在飞机上,在火车中,一卷在手,其乐融融。

散文担当不了这个差使,于是受到歧视。倘若把文学分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散文属于阳春白雪。

真要欣赏散文,需要一定的基础、一定的艺术修养。虽然用不着焚香静坐,也要有一定的环境。车上、机

上、厕上,不是适宜的环境。因为文学作品都要能给读者一点美感享受,否则文学作品就会失去它的社会

意义。但是,美感享受在层次上是不尽相同的。散文给予的美感享受应该说是高级的美感享受,是真正的

美感享受。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洗涤人的灵魂。像古希腊的悲剧,它能使人“净化”;但这是一种性

质完全不同的净化。

在这一点上,外国的散文也同中国一样。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那几个文化大国,文学创作都是非

常繁盛的,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创作都比较平衡;一谈到散文,则不尽如此。有的国家散文创作异常发达,

有的国家则比较差。英国是散文大国,这里的散文大家灿若列星;法国次之;而德国则几乎找不出一个专

以散文著称的大家。我曾经认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散文大国,一直到很晚的时候,我才憬然顿悟:世界

上真正的散文大国其实就是中国。在“经、史、子、集”中有大量绝妙的散文。无论从质、量上看还是从

历史悠久上看,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对散文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身边琐事问题。在中国文学史上,最能感动人的散文写的往往是

身边琐事。《陈情表》《兰亭集序》《醉翁亭记》《前赤壁赋》等散文名篇,哪一篇不真挚动人,感人肺

腑?又哪一篇写的不是身边琐事或个人的一点即兴的感触?只有真实地写真实的身边琐事,才能真正拨动

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才能净化他们的灵魂。宇宙大事、世界大事、国家大事当然能震撼人心,然而写

这些东西,如果掌握不好,往往容易流于假、大、空、废“四话”。四话一出,真情必隐,又焉能期望这

样的文章能感动人呢?

既然把散文摆上了这样高、这样特殊的位置,散文,特别是中国散文的特点究竟何在呢?有人说,散

文的特点就在一个“散”字,散文要松松散散。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愿意写到什么地方就写到什么地方,

率意而行,一片天机,挥洒自如,如天马行空。何等潇洒!何等自如!我对这种说法是有怀疑的。一些散

文大家,一些散文名篇,都是在长期锻炼修养的基础上经千锤百炼写出来的。尽管有的文章看起来如行云

流水,舒卷自如,一点费力的痕迹都没有,背后隐藏着多么大的劳动,只有作者和会心人了解,实不足为

外人道也。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散文和世界散文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摘编自季羡林《散文的真精神》)

4.散文结构补充材料(2024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题)

中国传统文论相当重视文章的结构,只不过,古典文论家心目中的结构,更多属于谋篇布局、行文章

法一类的“文章作法”,例如,金圣叹在评点作品时就特别强调“文法”,并列出了“倒插法”“草蛇灰

线法”等等文法范例。

到了现代,人们对文章结构依然认识不足,具体到散文结构上,一般都认为:我国的整个散文创作,尤

其是古典散文,在结构上同我国江南园林的布局大体保持着一致的风格,那就是“在有限中求无限,在统

一中求变化,在人工中求自然”。或者认为散文结构应讲究起、承、转、合,应有一种严谨的结构美。从

总体上看,这些论述都是从外在的谋篇布局来把握散文的结构形式的。

正由于许多作家和理论家总是从外在的组织方式来理解散文的结构,五十年代后散文的结构逐步陷进

了程式化和单一化的境地。这一时期散文结构的特点一般是开篇先来一段写景,中间写一件或几件事,以

事来喻某一个人,最后是抒发感情,升华哲理。这种线性结构或曰苏州园林式的散文结构,是很长一段时

期内叙事和抒情散文的常见套路。值得注意的是,当历史进入到新时期以后,仍然有不少散文作家将这种

“三段式”奉为典范,而在某些散文研究者那里,它们也仍然有着极大的艺术魅力。

我并不否认园林式的散文结构自有其美学上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也主张艺术审美上应该有所偏爱,

但散文结构不能仅仅是一种线性结构。那种认为无论是叙事散文还是抒情散文,都应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事

件或物象贯穿其中,而且要按照时间的顺序、事件的发展过程来谋篇布局,结构要有头有尾、严谨匀称,

连贯完整的要求是科班的,不符合散文的实际的。在我看来,对散文结构的这种要求不仅有悖于散文这种

体裁的现代性诉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作家的手脚,抑制了作家自由自在挥洒的激情。

现代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除了显在结构外,在文本的字面底下,还深藏着超越具体的叙述顺

序和表层文字的潜在结构。借鉴这一观点,散文的结构其实可以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比如,在朱自

清的《荷塘月色》中,除了“披上大衫”,沿着小煤屑路来到荷塘欣赏荷花和联想起江南采莲风俗的表层

结构外,近期有学者指出,此文还有一个从“颇不宁静”到“寻找宁静”、从“暂时宁静”到“再复不宁

静”的潜在心理结构。又如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与其说作者是在寻找“家”,不如说她是在总结自

己的一生,是对历史的忏悔和反思,当然也是在寻找理想和精神的归宿地。这样,只有几百字的一篇短小

散文,却具有了海德格尔所说的“还乡”的抽象哲学意蕴。

应当看到,散文结构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开放性系统,它总是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变

化。用狭隘的、静止的眼光来看待散文创作,只在某种线条单一的表层结构上下功矢,只能是固步自封。

实际上,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的主体的解放、心灵模式的深化、艺术思维的多元化,散文的结

构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态势,涌现出诸多超越“线性结构”的辐射结构,表现出多蕴藉、趋丰富的

特点。例如心理结构、意象结构和寓言结构,都通过暗示开拓了散文的结构空间。尤其是寓言结构,在当

今作家的笔下增添了超现实的现代意味,极具发展前景。

总之,散文结构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和作家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潜在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

还应看到:结构的类型和表现形态往往是多种多样且变化交错着的。好的散文一般是以一种结构方式为主,

同时包含其他结构方式。这种以不同的结构方式互为宾主、互为补充、交相渗透的组织方法,使散文较好

地避开了单线条的平铺直叙,形成了多层次、复合式的结构方式。这当然是许多优秀的散文家努力探索的

结果,也是散文文体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摘编自《论散文结构》)

5.散文如何读与写?补充材料(2024届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高三试题,2024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

州高三试题,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永寿中学高三试题,2024届四川省巴中市高三“零诊”试题,2024届

陕西省宝鸡市教育联盟高三试题)

散文须有学,就是要有学养。所谓学养,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学养与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联系,但

又不仅仅是知识储备。学养是学问和修养的综合,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整体气质,一种非常自然的能够

传递生命信息的书卷气。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家的学养决定了散文的厚度。好的散文,应

当以知识为核心,闪烁着知性的光辉,流露出作家的学养等,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应该具有厚

重的文化意识和深邃的历史感。古人那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总是蕴含着知识的光辉,令人回味无穷。中国

古典散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所以能够承担起这一重任,

是因为它们的作者都是学富五车的学者。今天的散文创作能否承担起这一重任,同样取决于作家是否具备

相应的学养。

散文须有识,就是要有见识。“识”与“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学未必有识,但有识必先有学。

学是识的前提和基础,识是学的升华和结晶。思想的深度决定着散文的高度。唐代刘晏总结孔子等人的教

育思想,明确提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文艺观,强调“士”要先培养自己的胸怀、器识,培养自己

对社会、对人生的基本信仰和价值观,然后才能从事文艺创作。”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丕曾在《典论•论文》中强调了文章的价值,认为文学创作是有关治理国家的伟业,是万世永不消亡的

大事。可以说,中国散文形成之初,就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自觉承担了较为重大的社会责任,表现了

当时人们最关切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战国策》中的那些文章,讨论的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

大事,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纵观古代散文传统,占据

绝对优势和统治地位的是“文以载道”的创作主张。在作品中表达一种价值、一种追求,或者表达对某种

价值的希冀和愿望,这不就是文学的责任吗?《论语》的“仁义礼智信”,《道德经》的“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的“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韩愈

的“不平则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这些都是“道”,表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天下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作家有着怎样的胸襟,才有怎样的格局;有着怎样的格局,才有怎样的境界。有大胸襟者,方有

大格局;有大格局者,方有大境界。

散文须有情,就是要有情感、有情怀。有情的散文才有温度,“情感"是散文的基底和内核。没有情

感的散文是冷冰冰的,不能给人以温暖。中国散文素有伟大的抒情传统。陈世骥认为:“抒情精神在中国

传统之中享有最尊尚的地位,正如史诗和戏剧兴致之于西方。”我国古人没有情感教育这个概念,但是很

多散文实际上起到了情感教育作用。像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都是以情动人的上

品。清代张潮表示:“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散文是“情感的试金石”。

作者有没有情感、情怀,从他的散文中一望而知。散文必须有情,但不能过度抒情,不加节制的抒情逾越

了散文的边界,必将招致读者的反感。

散文须学、须识、须情,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我努力向这个标准靠拢,但深知

自己学养不足、见识不深、功力不够,只能通过多读经典、不断学习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纵观当下的

散文创作,这一问题也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不少散文,可以说才华有余,学识不足,没有感情。也许有的

作家忙于创新,不屑于学习传统,这是很危险的。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有些青

年作家不大愿读中国的古典作品,我说句不大恭敬的话,他的作品为什么语言不好,就是他作品后面文化

积淀太少,几乎就是普通的大白话。作家不读书是不行的。”“看来所有的人写散文,都不得不接受中国

的传统……既然我们自己的散文传统这样深厚,为什么一定要拒绝接受呢?我认为二三十年来散文不发达,

原因之一,可能是对于传统重视不够。"我相信,不管散文如何变化如何创新,它的这些基本价值永远不

会过时,学、识、情,这个本不能丢。这是散文的生命,是散文的灵魂,也是散文之所以存在的价值之所

在。广大读者之所以依然爱散文,爱的就是它所传达出的真善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深才能叶

茂,本固才能枝荣。

(摘编自徐可《散文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

6.散文情感补充材料(2024届上海市洋泾中学高三试题)

在散文写作中,情感被无端强调得厉害,甚至有人直接告诉年轻一辈散文写作者,说只要写出了你心

中的真情实感就是散文了,情感越强烈,越是好散文。情感人人都有,作家的情感不一定比一般人更强烈,

比别人更为强烈的情感也并不会使一个作家在写作中更加出类拔萃。况且,如果艺术包括文学不是首先以

技艺比高下,而是以情感强弱为标准,那么艺术家和一般读者之间又有什么差别?

在散文写作中,情感当然很重要。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陆机《文赋》中有“缘情而绮靡”

的话,白居易也提到“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一个作家如果能把情感写好了,确实可以写出好作品。比

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诸葛亮的《出师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李密的《陈情表》、归有光的《项

脊轩志》、袁枚的《祭妹文》、林觉民的《与妻书》等,都是因为文章中的真实情感才流传下来的。前几

日又读平凹先生的《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觉得也是这样的文章。

但问题是,当散文的抒情性慢慢被确定,并成为散文写作的圭臬之后,情感就在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