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测试模拟卷(选择性必修1)(四)(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测试模拟卷(选择性必修1)(四)(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测试模拟卷(选择性必修1)(四)(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测试模拟卷(选择性必修1)(四)(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测试模拟卷(选择性必修1)(四)(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化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姓名:班级:考号:

题号—总分

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不符合图示的是

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化学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

A.KMn/分解制。2B.钠与水反应

C.二氧化碳与灼热的木炭反应D.Ba(OH)2-8H2。和NH4cl的反应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已知口2的燃烧热为285.8灯・血0厂1,则4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42(。)+。2(。)=

2H2。(I)AH=—285.8kJ•moL

电角军

+

B.用惰性电极电解Cas/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Cu+4H+O2T

C.NaHCR水解的离子方程式:HCO-COj-+H+

+

D.铅蓄电池(附5。4作电解质)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PbO2+2e-+4H+SO^=PbSO4+2H2O

3.为探究NaHCO3、Na2cO3与盐酸(浓度为Im。/•L】)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序号35mL试剂固体混合前温度/℃混合后温度/℃

①水2.5gNaHCO320.018.5

②水3.2gNa2cO320.024.3

③盐酸2.5gNaHCO320.016.2

④盐酸3.2gNa2cO320.025.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Na2c。3固体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NaHCO3固体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20.0C时,含3.2gNa2cO3的饱和溶液和35mL盐酸混合后的温度将低于25.1℃

D.20.0℃时,含2.5gNaHCO3的饱和溶液和35mL盐酸混合后的温度将低于16.2C

1

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O2(g)=ZnO(s)皿=-351.1kJ/mol;

Hg(Z)+4。2(9)=HgO(s)AH2=-90.7kJ/mol,由止匕可知Zn(s)+HgO(s)=Z?iO(s)+,g(Z)的其

中△生的值是

A.—260AkJ/molB.—254.6/c//moZ

C.一438.9/c//moZD.-441.8/c//moZ

5.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气态时,

已知断裂ImolN—N键吸收193kJ热量,断裂1molN三N键吸收941kJ热量,则()

A.N4与N2互称为同位素

B.1H1O1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吸收217kJ能量

C.N4是N2的同系物

D.Imol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放出724kJ能量

6.下列装置使用符合题意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①②③

A.①测量中和反应的反应热B.②测定和2+的浓度

C.③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7.下列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增大对人类有益的是

A.金属的腐蚀B.橡胶的老化C.氨的合成D.食物的腐败

8.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都增大的方法有()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④加入催化剂

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D.①②

9.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B.2H/Um+/2是可逆反应

C.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相等

D.可逆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2

10.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42=2N"3△”<()达到平衡后,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

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达到新平衡后N2的转化率减小

B.图②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42的浓度,达到新平衡后“2的转化率增大

C.图③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减小NG的浓度,达到新平衡后N2的转化率减小

D.图④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达到新平衡后N2的转化率不变

11.CS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以利用硫(S8)与CH4为原料制备CS2,S8受热分解成气态S2,发生反

应2s2(g)+CH4(9)UCS2(g)+2月25(9)。当以下数值不变时,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填序号)。

A.气体密度B.气体总压

C.CH4与S2体积比D.CS2的体积分数

12.已知24(g)+B(g)U2c(g)AH<0,向同温、同体积的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A(g)

和ImolB(g)、ImolA(g)和0.5molB(g)、2moic(g)。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C的质量m:巾用=6两>2小乙

B.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

C.c(A)与c(B)之比k:卜甲=卜丙〉k乙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2丙>2(2乙

13.在硫酸工业中,在催化剂条件下使$。2氧化为S3:2s02(g)+02(g)U2so3(g)AH=T966kJ/mol。下

表列出了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S02的转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衡时S02的转化率/%

O.IMPaO.SMPaIMPaSMPalOMPa

45097.598.999.299.699.7

55085.692.994.997.798.3

A.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均能自发进行

B.实际生产中,最适宜的条件是温度450C、压强lOMPa

C.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S3的平衡产率

3

D.为提高SO2的转化率,应适当充入过量的空气

14.合成氨的反应为N2+3H2U2NH3△H=-92.4kJ/mol,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原料气进行压缩,可增大原料气的平衡转化率

B.采用高温条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原料的平衡转化率

C.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D.混合气分离氨后进行循环利用,遵循绿色化学思想

15.下列有关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和对应的实验目的均正确的是()

ABCD

测定中和热测定。2的生成速率验证反应的吸放热比较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AB.BC.CD.D

16.下列事实说明HNS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Ng溶液能和NaOH溶液反应②常温下0.1血。1-的HNO2溶液的pH为2.1

③"NO?溶液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④常温下NaNS溶液的pH大于7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17.一定温度下,某弱酸的电离平衡为:HAuH++A;向该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表达式的数值变小的是

A.n(H+)B.c(OH)

c(/M)•式。“一)c(/M)

JEQF)

18.在一定温度下,向蒸储水中滴入少量盐酸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H+)和c(OH-)的乘积不变B.促进了水的电离

C.c(OIT)降低了D.水电离出的c(H+)降低了

19.在空气中直接蒸发下列盐的溶液:①Fe2(SO4)3、②Na2cO3、③KC1、④AICI3、⑤NaHCCh可以得到相应

盐的晶体(可以含有结晶水)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D.①③④⑤

20.下列反应的发生与“盐类水解平衡”或“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无关的是

A.镁条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H2

B.明矶用于净水

C.盐酸与CaCCh反应生成CO2

D.NaH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4

二'非选择题

21.滴定实验是化学学科中最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常见的滴定实验有酸碱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沉

淀滴定等等。

(1)I.获取安全的饮用水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自来水厂经常用氯气进行杀菌,某化学兴趣小

组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测定了某工厂废水中游离态氯的含量,实验如下:

①取水样5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lO.OOmLKI溶液(足量),滴入2〜3滴淀粉溶液。

②将自己配制的0.0010m。/1TNa2s2。3标准溶液(显碱性)装入滴定管中,调整液面,记下读数。

③将锥形瓶置于滴定管下进行滴定,发生的反应为与+2Na2s2。3=2Nai+Na2S406o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滴定前装有标准液的滴定管排气泡时,应选择下图中的(填标号,下同)。

②若用25.00L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处,则管内液体的体积0

a=10.00mLB.=15.00mLC.<10.00mLD.>15.00mL

(2)步骤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o

(4)实验中消耗了Na2s2&标准溶液4.00mL,所测水样中游离态氯(C%)的含量为mg-L-\

(5)实验测得游离态氯的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大,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填标号)。

A.配制Na2s2O3标准溶液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

B.锥形瓶水洗后直接装待测水样

C.装Na2s23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没有润洗

D.滴定到达终点时,俯视读出滴定管读数

E.装Na2s2生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6)n.沉淀滴定——滴定剂与被滴定物生成的沉淀比滴定剂与指示剂生成的沉淀更难溶;且二者之间,有

明显的颜色差别。

参考表中的数据,若用4gNO3滴定NaSCN溶液,可选用的指示剂是(填标号)。

难溶物AgClAgBrAgCNAg2CrO4AgSCN

颜色白浅黄白砖红白

10』1.12X10-12

Ksp1.77X10-5.35xKT*1.21xIO1.0X10-12

A.Na2CrO4B.NaBrC.NaCND.NaCl

22.锅炉水垢严重影响锅炉使用寿命。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Q、CaSCU和Mg(OH)2。某工业除水垢的过程如

下图所示:

-5-9

已矢口:25℃,KSp{CaSO4)=4.9x10,Ksp(^CaCO^)—3.4x10o

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用语表示Mg(OH)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步骤II中NH4cl溶解Mg(OH)2的原

理。

(3)为探究步骤I中用饱和Na2c。3溶液浸泡的目的,某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mL0.1mol/L

Na2cO3溶液

过滤

1mL0.1mol/L

i白色沉淀澄清溶液

CaCl,溶液

2mL0.1mol/L

Na2sO,溶液稀盐酸

ii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过滤后分成2份

0.1mol/L

2mL0.1mol/LNa2cO3溶液

CaJ溶液过滤

iii白色沉淀白色沉淀

①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i中加入稀盐酸发生的反应。

②对比i、ii白色沉淀和稀盐酸反应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③ii中加入过量0.1血。〃力加2。。3溶液,CaSCU能否全部转化为CaC&,结合计算说明

(当溶液中剩余的离子浓度小于lx10-5mol/L时,化学上通常认为生成沉淀的反应就进行完全了)。

(4)结合上述实验证据,解释步骤I中用Na2c0溶液浸泡的目

的O

23.某学习小组同学对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进行探究。

6

(1)【实验I】小组同学进行以下对比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1

各2滴1mol-L-FeCl3溶液

现象:不再产生

气泡

试管中均有适5七冷水

量气泡出现时

J〃不现象:产生气泡

陞水量增多

40七热水

【实验II]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5%H2O2溶液和5mL10%H2O2溶液,均未观察到有明显的气泡产

实验I的目的是

(2)实验n未观察到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可采取的改进措施

(3)【实验III】为了探究Fe3+和CM+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5%的H2O2溶液,

再向其中分别滴入1mL浓度均为0.1mol/L的FeCb溶液和CuSC>4溶液。

有同学建议将CuSO4改为CuCh溶液,理由是;还有同学认为即使

改用了CuCb溶液,仍不严谨,建议补做对比实验:向2mL5%的H2O2溶液中滴入的试剂及其用量

是O

(4)【探究IV】某同学查阅文献资料发现KI也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资料1:KI在该反应中的作用:H2O2+EH2O+IO-;H2O2+IO=H2O+O2T+r»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资料2:H2O2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①有KI加入,②无KI加入。

反应过程

(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填字母)。

a.加入KI后改变了反应的路径

7

b.加入KI后改变了总反应的能量变化

c.H2O2+EH2O+IO-是放热反应

24.已知某反应A(g)+B(g)wC(g)+D(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是反应(填“吸

热”或“放热”),该反应的AH=kJ-mo「(用含Ei、E2的代数式表示)

25.H2O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用下式来表示:H20(1)0H2O(g)o我们也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

释这一变化中的一些问题,如:H?0的汽化是吸热过程,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向生成更多的H2O(g)的方向

移动。若减小压强,平衡向移动。所以高山上由于空气稀薄,水的沸点比平地上_________(填高或

低),高压锅中水的沸点比普通锅中水的沸点(填高或低)。

8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KMnO4分解制02为吸热反应,A项符合图示;

B.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为放热反应,B项不符合图示;

C.C02与灼热的木炭的反应为吸热反应,C项符合图示;

D.Ba(OH)2-8H2。和NH4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D项符合图示;

故答案为:Bo

【分析】图示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绝大多数的化合反

应(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除外)、燃烧反应、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多数的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少数的复分解反

应(如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以C、CO、压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等。

2.【答案】D

【解析】【解答】A.燃烧热是指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的物质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燃烧热,

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氢气的物质的量应为Imol,A不符合题意;

电解

B.用惰性电极电解。处。4溶液得到氧气、铜和硫酸,化学方程式为2c4。4+2//2。-2Ca+2H2$。4+。2T,

电解

+

离子方程式为2cM2++2/。-2CU+4H+O2T,B不符合题意;

C.NaHCQ水解生成碳酸和氢氧化钠,离子方程式:HCO-+H2O^H2CO3+OH-,C不符合题意;

+

D.铅蓄电池(也5。4作电解质)放电时,正极二氧化铅得电子被还原,正极反应式:PbO2+2e-+4H+S0^-=

PbSO4+2H2O,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燃烧热是指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的物质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燃烧热;

B.用惰性电极电解CaSZ溶液得到氧气、铜和硫酸;

C.NaHCR水解生成碳酸和氢氧化钠;

D.放电时,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3.【答案】C

【解析】【解答】A.由表中数据可知,3.2gNa2cCh加入盐酸中,包括溶解和反应两个过程,其中溶解使温度升

高到24.3C,最终温度为25.1℃,说明Na2cCh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2.5gNaHCO3加入盐酸中,包括溶解和反应两个过程,其中溶解使温度降低到18.5C,最终温度为16.2C,说

9

明NaHCCh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20.0C时,含3.2gNa2cCh的饱和溶液和35mL盐酸混合,由于缺少溶解的过程,则混合后的温度将低于25.1C,

故C符合题意;

D.NaHCCh溶于水的过程为吸热过程,20.0C时,含2.5gNaHCO3的饱和溶液和35mL盐酸混合,与固体相比

较,缺少溶解吸热的过程,混合后的温度将高于16.2C,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o

【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NaHCCh溶于水的过程为吸热过程,Na2c03溶于水的过程为放热过程,NaHCCh与

盐酸的反应后温度降低,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Na2cCh与盐酸的反应后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以此解答该题。

4.【答案】A

【解析】【解答】已知:①Z"(s)+称O2(g)=ZnO(s)AHi351.1kJ/mol,②的。)+*。2(。)=

HgO(s)=一90.7口/角。1,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整理可得:Zn⑸+HgO(s)=ZnO(s)+Hg⑴的△H=-260.4

kJ/mol,

故答案为:Ao

【分析】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5.【答案】C

【解析】【解答】A.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而不是同位素,故A不符合题意;

4

B.从结构图中可看出,一个N4分子中含有6个N-N键,根据N4(g)=2N2(g)AH,有△H=6xl93kJ•mol-2x941

kJ・mol-i=-724kJ.mol1,故B不符合题意;

C.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不是同系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由B可知,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同位素指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B、△«:=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C、同系物指的是分子结构相似,官能团数目和种类相同,分子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

D、Zk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6.【答案】C

【解析】【解答】A.①图中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使温度混合不均,影响实验,A不符合题意;

B.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具有腐蚀性,需要用酸性滴定管盛放,不能碱式滴定管,会加速橡胶的老化,B不符合

题意;

C.2NO2UN204AH<0,NO?为红棕色气体,在冷水中,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N。2的浓度变小,气体的

10

颜色变浅,在热水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2的浓度变大,气体的颜色变深,故该实验可以探究温度

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C符合题意;

D.长颈漏斗是敞开装置,产生的氢气会从长颈漏斗的上口逸出,导致测量的气体体积不准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o

【分析】A.测定中和热时需要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

B.酸性高镒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应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

D.产生的氢气从长颈漏斗的上口逸出。

7.【答案】C

【解析】【解答】A.金属的腐蚀会消耗金属,造成损失,应该减慢速率,A不符合题意;

B.橡胶的老化会减少橡胶制品的使用寿命,造成浪费,应该减慢速率,B不符合题意;

C.合成氨时反应速率增大会提高生产效率,对人类有益,C符合题意;

D.食物的腐败会消耗食物,造成浪费,应该减慢速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o

【分析】c项合成氨时反应速率增大会提高生产效率,对人类有益;其它选项均会造成浪费和损失。

8.【答案】B

【解析】【解答】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增大压强,只能增大活化分子数,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升高温度提

高了分子的能量,既能增大活化分子数,又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入催化剂,降低了活化能,既能增大活

化分子数,又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故B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活化分子和活化分子百分数的影响分析。

9.【答案】C

【解析】【解答】A.可逆反应是指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方向进行的反应,A不符合

题意;

B.可逆反应是指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方向进行的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该反应既

能向正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方向进行的反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C符合题意;

D.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多长时间,反应物都不可能100%地全部转化为生

成物,所以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o

【分析】AB.可逆反应是指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方向进行的反应;

C.利用“变者不变即平衡”;

11

D.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10.【答案】A

【解析】【解答】A.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图①改变的条件是升温,升温嗓、”逆均增大,且。<“逆,

平衡逆向移动,达到新平衡后N2的转化率减小,A符合题意;

B.图②改变条件的瞬间,"近瞬时增大,但“逆瞬时不变,平衡正向移动,故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的浓度,

达到新平衡后机的转化率减小,B不符合题意;

C.图③改变的条件不可能是减小N%的浓度,因为减小N“3的浓度的瞬间,》逆瞬时减小,但"4舜时不变,

c不符合题意;

D.图④改变的条件不可能是加压,因为加压后"正、"之均增大,且"药逆,平衡正向移动,可能改变的条件

是加入了催化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B.增大氢气浓度,〃才瞬时增大,但〃逆瞬时不变,平衡正向移动;

C.减小NH3的浓度,》逆瞬时减小,4f瞬时不变;

D.加压后匕个"池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6正>”逆。

11.【答案】D

【解析】【解答】A.恒容容器,质量不变,故密度一直不变,故密度不变不一定平衡,不选A;

B.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故压强也一直不变,故压强不变不一定平衡,不选B;

C.CH4与S2体积比一直为1:2,故不一定平衡,不选C;

D.CS2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反应已经达到了平衡,选D;

故答案为:D。

【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

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

12.【答案】A

【解析】【解答】A.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故质量m,=m丙,甲等效为在乙

到达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ImolA和0.5molB,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A转化率增大,m,>2m£,

故m^m丙>201乙,A符合题意;

B.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故压强p产P丙,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倍

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P乙<P单<2P乙,故P,=P丙<2P乙,B不符合题意;

12

C.对于甲、乙,A、B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c(A)与c(B)之比为定值2:1,丙为分解

反应,丙中c(A)与c(B)之比为2:1,故kxk丙=]<乙=2,C不符合题意;

D.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故Q申+Q丙=197,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

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Sth转化率增大,故Q甲>2Q”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o

【分析】依据等效平衡原理分析。

13.【答案】D

【解析】【解答】A.反应2so2(g)+。2(。)025。3(9)RH=—196.6kJ/mol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AS<0,

△H<0,当△H-T4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则温度过高,该反应可能不能自发进行,故A不符合题意;

B.由表格可知,450℃、压强lOMPa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较高,当没有测定其它条件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不能确定实际生产中,最适宜的条件是温度450℃、压强lOMPa,故B不符合题意;

C.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S0的平衡产率,故C不符合题意;

D.充入过量的空气,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AH-TAS<0时反应自发进行分析;

B.450C、压强lOMPa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较高;

C.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

14.【答案】B

【解析】【解答】A.对原料气进行压缩,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可增大原料气的平衡转化率,选项A不符

合题意;

B.焰变为负值,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原料的转化率减小,选项B符合题意;

C.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加快反应速率,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混合气分离氨后,利于平衡正向移动,进行循环利用,可减少尾气排放,遵循绿色化学思想,选项D不符

合题意;

故答案为:Bo

【分析】A.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D.绿色化学应符合“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无污染,实现零排放“,绿色化学

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13

15.【答案】C

【解析】【解答】A.中和热的测定需要用到环形玻璃搅拌棒,使溶液充分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测定。2的生成速率应该用分液漏斗,氧气从长颈漏斗逸出,注射器无法收集到气体,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故B不符合题意;

C.若X中是吸热反应,集气瓶中空气压强减小,U形管内甲液面升高乙降低;若X中是放热反应,集气瓶中

空气压强增大,U形管内甲液面降低乙升高,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C符合题意;

D.2NCh(g)UN2O4(g)AH<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气体颜色加深,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

气体颜色变浅,只能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不能比较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o

【分析】A.测定中和热时还需要环形玻璃搅拌棒进行搅拌;

B.生成的氧气从长颈漏斗逸出;

D.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保证其他反应条件相同。

16.【答案】B

【解析】【解答】①HNCh无论强弱都能和NaOH溶液反应,故不选;

②常温下0.1加。/,-1的HNS溶液的pH为2.1,说明HNCh未完全电离,应为弱酸,

③向HN02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只能证明HNCh溶于水显酸性,不能证明酸性强弱,故不选;

④常温下NaNCh溶液的pH大于7,说明NaNCh能发生水解,其为强碱弱酸盐,HNCh为弱酸,

故答案为B。

【分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17.【答案】D

【解析】【解答】A.某弱酸的电离平衡为:HA^H++A~,向该溶液加水,平衡右移,n(H+)增大,故A不

选;

B.酸溶液加水稀释,C(H+)减小,由于是一常数,所以c(。"一)增大,故B不选;

C.叫黄罕)=耨,温度不变则Kw和Ka不变,故C不选;

D.马碧=华2c(H+)减小,则碧雪减小,故D选;

故答案为:D。

【分析】依据Ka和c(H+)c(OH-尸Kw变形法分析。

18.【答案】B

【解析】【解答】A.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14

B.HC1电离出氢离子而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了水的电离,故B符合题意;

C.离子积常数不变,氢离子浓度增大,则溶液中c(OH-)降低,故C不符合题意;

D.HC1电离出氢离子而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从而抑制水电离,则水电离出的c(H+)减少了,故D不符

合题意。

故答案为:Bo

【分析】c(H+)和c(OJT)的乘积为Kw,Kw只与温度有关;盐酸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已抑制水的电离。

19.【答案】A

【解析】【解答】①硫酸不挥发,加热蒸干Fe2(SO4)3溶液得到Fe2(SO4)3;②加热蒸干Na2cCh溶液得到Na2co3;

③KC1不水解,加热蒸干KC1溶液得到KC1;④A1CL易水解,盐酸易挥发,加热蒸干AlCb溶液,促进水解

平衡正向移动,得到Al(0H)3;⑤NaHCCh易分解,加热蒸干NaHCCh溶液得到Na2co3;可以得到相应盐的晶

体(可以含有结晶水)的是①Fe2(SO4)3、②Na2co3、③KC1,

故答案为:Ao

【分析】盐中酸根离子对应挥发性酸,或含有易被氧化的离子,或盐加热易分解时,在空气中直接加热不能

得到相应的盐,若能得到相应盐的晶体,则说明在加热过程中盐的性质稳定、不分解、含有不挥发性酸的酸根

等。

20.【答案】D

【解析】【解答】A.NH4a溶液中,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镁条与酸反应生成氢气,A不符合题意;

B.明矶用于净水,43+水解生成⑷(0切3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B不符合题意;

C.盐酸与CaC03发生反应生成。。2,使CaC03溶解平衡正向移动,C不符合题意;

D.NaHSCU溶液与Na。4溶液反应生成Na2s。4,与水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平衡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o

【分析】A.氯化镂水解显酸性;

B.明矶电离产生的铝离子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

C.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1.【答案】(1)c;D

(2)ci2+2r=/2+2cr

(3)滴入最后半滴时,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颜色

(4)2.84

(5)A;C;E

15

(6)A

【解析】【解答】(1)①标准溶液显碱性,所以应该选择碱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排气泡的方式是将滴定管末

端的尖嘴抬起,挤压橡胶管中的玻璃珠,使液体充满尖嘴,

故答案为:c;

②滴定管下端有一段是没有刻度的,且滴定管读数时是从上往下读,所以当用25.00L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

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处,溶液体积应>25-10=15mL,选D;

(2)饮用水中溶解的CL会与加入的KI发生反应:C12+2KI=2KC1+I2;

(3)当滴入最后半滴时,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颜色,则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6

(4)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为4.00mL,n(Na2S203)=c«V=0.0010mol/L><0.0040L=4><10-moh根据方程式:

CL+2KI=2KCl+l2,E+2Na2s2O3=2NaI+Na2s4。6可得关系式:CL〜L〜2Na2s2O3,所以50.00mL水样中含有CI2

的物质的量n(C12尸(Na2s2O3)=2xl0-6mol,则该工业废水水样中CL的浓度是

2x10-6oix71g/??wlxl037g/g_

7n0^71-2.84mg/L,

(5)A.配制标准Na2s2O3溶液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则标准溶液的浓度减小,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

的体积偏大,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A正确;

B.锥形瓶水洗后直接装待测水样,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因此不影响标准溶液的消耗,故对测定结果无影

响,故B不正确;

C.装标准Na2s2O3溶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没有润洗,会使标准溶液的浓度减小,在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的

体积偏大,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C正确;

D.滴定到达终点时,俯视读出滴定管读数,读数偏小,则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故D不正确;

E.滴定前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最终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E正确,

故答案为:ACE;

(6)用AgNCh滴定NaSCN,应用比AgSCN溶解度大且能引起颜色变化的物质作指示剂,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应选用Na2CrO4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出现砖红色沉淀时。

【分析】(1)①只要将碱式滴定玻璃头朝上,并挤橡皮管中的玻璃珠即可排出其中的气泡;

②滴定管下端无刻度;

(2)氯气能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

(3)滴入最后半滴时,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颜色,达到滴定终点;

(4)根据关系式:Cb〜L〜2Na2s2O3计算;

(5)根据c(待测)=,(标准标准)分析误差;

16

(6)用AgNCh滴定NaSCN,应用比AgSCN溶解度大且能引起颜色变化的物质作指示剂。

2+

22.【答案】(1)Mg(OH)2(s)#Mg(aq)+20H(aq)

2+

(2)Mg(OH)2(s)+2NH+4(aq)=2NH3H2O(s)+Mg(aq)

+2+

(3)CaC03+2H=Ca+H20+CChf;CaCCh易溶于酸而CaSCU不易溶于酸;c(Ca2+)=3f9=义10-8<

1X10-5,沉淀全部转化

(4)将不溶于酸的CaSCU转化为能溶于酸的CaCCh除去

【解析】【解答】(1)用化学用语表示Mg(OH)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沉淀溶解平衡:

Mg(OH)2(s)#Mg2+(aq)+2OH-(aq);

2+

(2)步骤H中NH4cl溶解Mg(OH)2的原理是NH+4与Mg(OH)2(s)^Mg(aq)+2OIT(aq)溶解平衡中的0口结

合生成NH3-H2。,从而促进Mg(OH)2的溶解平衡往溶解的方向移动,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Mg(OH)2(s)+

2NH+4(aq)#2NH3H2O⑸+Mg2+(aq);

(3)①i中白色沉淀是CaCb与Na2cO3反应生成的CaCCh,i中加入稀盐酸,白色沉淀溶解,发生的离子反

+2+

应是:CaCO3+2H=Ca+H2O+CO2T;

②i中白色沉淀是CaCb与Na2cCh反应生成的CaCCh,ii中白色沉淀是CaCb与Na2s。4反应生成的CaSO4,i

中加入稀盐酸,白色沉淀CaCCh溶解,ii中加入盐酸,对比i、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