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答题攻略
一、几种题型
(一)记叙文的阅读理解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
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
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
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
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
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
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
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
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
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
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
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
和细节描写。
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
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
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
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
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
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
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
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
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
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
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
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
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
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
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
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
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
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二、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
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
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
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但并不是直接摘抄,而是以文章中词句为基础略
作改写来做答)
记住:拿到试卷,要纵观全文把握主旨。要理清文章思路,正确为文章标段,明
确段落大意。其次,要找寻读懂关键词语。先读文章后做题。
阅读原文有两种方式,一是顺读法,先读原文,后读题目;二是倒读法,即先看
问题题目,再读原文,带着问题阅读,这种方式较好。
阅读时在文章上画出关键性的句子、词语、中心词等。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
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
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
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
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
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
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
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
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
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
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
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二、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
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
的基础。
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I)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
一事、一物为线索。
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2)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
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
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
后面。插叙:如《羚羊木雕》。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
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3)理清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
(4)把握文章的详略。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
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
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
哪些语句有关。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
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
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
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
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
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
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
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
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
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
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
断和选择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式
(一)概括题:
1、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
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示例:
♦请以朱丹的言行为发展线索,概括叙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80个字)(5
分)
♦请概括叙述“我的奇特经历”。(不超过60个字)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
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
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
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例如朱自清
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
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
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
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
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
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
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
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
占据了“我”的心灵。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
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二)归纳中心意思题
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
⑴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白杨礼
赞》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例如《一面》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
议论句。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驿路梨花》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
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
感情、态度。例如《荔枝蜜》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例如《风
筝》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
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
的……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
共5个形式:
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3、问文章的顺序。(1)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
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
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
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采用的是倒
叙方法,先把结果写出,再弓!出对母亲的回忆,人题非常自然,而且吸引人。
倒叙方法,适用于那些动人的、有特点的结局,必须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顺乎
读和写的思路。插叙: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
帮助。
(2)说明文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
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
4问文章的层次。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2)按事情
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2)按人物所在的不
同地点分析;(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4)按人物感
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
分析;(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5问文章的详略。
记叙文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详写略写是指文章材料
的处理。我们写文章,在题目确定之后,就要围绕题目确定的中心思想去选择作
文材料,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详略处理,使之各得其所,各尽其材。文章写得好
不好,很大程度决定于材料处理安排得好不好。材料处理得当,是指在结构上合
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轻,篇幅上有详有略。
详细写,充分运用的材料,必须与文章中心思想紧密关联,可以明确地、充
分地突出中心思想,这些材料写得详尽、具体、生动,就能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
象,并为之折服。
阅读记叙文必须弄清文章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并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中心。
(四)理解、品味词句题
1、注音、解释题:“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
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
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3、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
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
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
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4、品味词语: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
点)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
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
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5、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A、能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
习惯,内在的顺序)
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
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五)理解、品味句段题
1、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三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
作用;
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
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
扬,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三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
义)
2、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①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
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深化主题
②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
性格特征
③对比、反问、排比等的作用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XX特征,排比:增强
了气势。
④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A比喻、拟人的相比两物的相似点;B生动形
象地表现(描写)该对象的XX特征
⑤象征的作用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
示例:
♦以下是有关对主人公朱丹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4分)
①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
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②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小心谨慎表现出朱丹对民族音乐的
挚爱)
3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①记叙文中的抒
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
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
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
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四、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
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
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六)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
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XX(言或行)表现该人物XX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
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
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
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
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
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03年《橡数
之谜》)
(七)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
A指出这一具体情境下蕴含着的思想意义,道理;
B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你的感受、体验、做法,并说明理由。
C总结你的观点
(八)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
有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四、语文阅读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
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
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A)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
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
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
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
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回顾一下: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
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
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十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
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
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
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十论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行路难》(其一)
1、欲渡黄河冰塞川,。
2、,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
在?,o
4、《行路难》(其一)中,表现作者对理想执著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
5、《行路难》(其一)表现诗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的诗句是:
6、《行路难》中写出作者内心愁苦的语句
是:,。
7、《行路难》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君王身边的语句
ZE:,o
8、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李白《行路难》里说的那样,对未来充满
信心和希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怀旧空吟闻笛赋,。
2、,病树前头万木春。
3、今日听君歌一曲,-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
句子是,O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
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诗句
:,。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
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
7、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
精神的是: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
不平的诗句是:,o
《水调歌头》
1、我欲乘风归去,,O
2、,何似在人间?
3、,,此事古难全。
4、但愿人长久,。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
是:,。
6、《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直接寄语远方弟弟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
是:,。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作者矛盾心情的句
是:,,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从“隔千里兮并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
是:,0
《月夜忆舍弟》
1、戍鼓断人行,。
2、,月是故乡明。
3、有弟皆分散,。
4、《月夜忆舍弟》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
ZE:,。
5、《月夜忆舍弟》中,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
6、《月夜忆舍弟》中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的诗
是:,
《长沙过贾谊宅》
1、三年谪宦此栖迟,
2、寒林空见日斜时。
3、汉文有道恩犹薄,
4、怜君何事到天涯。
5、《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
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
6、《长沙过贾谊宅》中表面怜君,同时也表达了自怜之意的诗句是:
7、《长沙过贾谊宅》诗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
的苦闷的诗诗句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一封朝奏九重天,o
2、欲为圣明除弊事,,。
3、,雪拥蓝关马不前。
4、,好收吾骨瘴江边。
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的诗句
ZE:,。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
是:,。
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即景抒情的诗句
ZE:,。
《商山早行》
1、晨起动征铎,。
2、,人迹板桥霜。
3、棚叶落山路,-
4、因思杜陵梦,。
5、《商山早行》中运用有特征性的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诗句是:
6、《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
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o
《咸阳城东楼》
1、一上高城万里愁,。
2、,山雨欲来风满楼。
3、鸟下绿芜秦苑夕,o
4,故国东来渭水流
5、《咸阳城东楼》一诗中常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来到的某
种征兆的诗句是:,o
6、《咸阳城东楼》一诗中以写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的
诗句是:
7、《咸阳城东楼》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的
句子是:
《无题》
1、相见时难别亦难,0
2、,蜡炬成灰泪始干。
3、,夜吟应觉月光寒。
4、蓬山此去无多路,o
5、李商隐的《无题》这首诗中寓情于景,以春光易逝,人力对此无可奈何,渲
染离清,极写伤别沉痛心情和缠绵的相思之苦的诗句
ZE:,。
6、李商隐的《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
神的诗句是:
7、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
《行香子》
1、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2、,。烟青旗,流水桥旁。
3、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4、《行香子》一词中写景色彩简单鲜明又写出农家本色的句子
是:,,:
5、《行香子》一词中颇似辛弃疾中“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的意
境的句子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2、欲说还休,0
3、后人常用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
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也常用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
4、《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故意
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却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
答案
《行路难》(其一)
1、将登太行雪满山。
2、闲来垂钓碧溪上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7、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到乡翻似烂柯人。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暂凭杯酒长精神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水调歌头》
1、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起舞弄清影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千里共婵娟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夜忆舍弟》
1、秋边一雁声
2、露从今夜白
3、无家问死生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6、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长沙过贾谊宅》
1、万古惟留楚客悲
2、秋草独寻人去后
3、湘水无情吊岂知
4、寂寂江山摇落处
5、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6、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7、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夕贬潮阳路八千
2、肯将衰朽惜残年
3、云横秦岭家何在
4、知汝远来应有意
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商山早行》
1、客行悲故乡
2、鸡声茅店月
3、枳花明驿墙
4、凫雁满回塘
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6、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咸阳城东楼》
1、兼葭杨柳似汀洲。
2、溪云初起日沉阁
3、蝉鸣黄叶汉宫秋
4、行人莫问当年事
5、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6、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无题》
1、东风无力百花残
2、春蚕到死丝方尽
3、晓镜但愁云鬓改
4、青鸟殷勤为探看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行香子》
1、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2、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3、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4、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5、远远围墙,隐隐茅堂。场青旗,流水桥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2、却道天凉好个秋
3、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4、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要点
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in园春分fQn外妖娇rdo
成吉思汗hdn数shu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米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
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
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
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
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
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
“雪”是词的题目。
我爱这土地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
人,只因一次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
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
定的政治立场。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危机日
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
作而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
《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
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又创作了
《北方》等诗篇。
写作艺术
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土地是个博大的意
象,诗人选择它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
阔,意象极其丰富,诗人的情思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诗人的
想像和诗思的回旋天地也是无限自由、广阔的。但他没有把诗
的篇幅拉长,不让诗的情思散漫开去,而只把诗人对土地广阔
而深厚的爱浓缩在10行诗中,并且取得了最佳的艺术效果。
写作手法
诗人不是从实处落笔,而是从虚处落笔,通过想像把自己虚拟
为“一只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
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使人浑然不觉。诗以“假如”
开头,显得新奇,富有独创性,便于化人为鸟,把诗境推向虚
拟的艺术境界。当然,诗中的“鸟”,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
不像古诗词中那些实指(如杜鹃、鹤鸽等)。“用嘶哑的喉咙歌
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
也是全诗中深化诗人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点。这是当时
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诗人特殊的个性与气质(艾青自
称是“悲哀的诗人”)以及诗人特殊的表达需要等等,共同作
用于鸟儿形象而产生的审美意象。它大大提升和强化了形象的
审美表现力一从中我们不仅能感到时代的氛围、诗人的个性和
气质,更能感到诗人对土地的爱是如此的执著、坚贞和顽强。
练习
1.全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嚓亮”好吗?为
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
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
唱。如果用“噫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
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喷亮”好。
乡愁
创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
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
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文章赏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
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
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
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
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
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
怀。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
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
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
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
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
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
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正如诗人自己所
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
实感。”(《白玉苦瓜》序)余光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
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
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
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
——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
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
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
——现在的海峡。由此,看到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
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
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这四个意象是单纯、明朗、集中、强烈。它们又是丰富的,即
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这四个
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通过“托
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些意象和“这”、“那”
这两个简单的指示代词联接在一起,巧妙地将彼此隔离的人、
物、时间和空间,将愁绪的两端紧密融合。若有若无的距离和
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阊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
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诗歌以时间的次
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舒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
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和无尽的相嗯。
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饬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在均
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在恰
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
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诗人用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
特征的现代诗语,唱出了诗人心中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之情。
《乡愁》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
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
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
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
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
你是人间四月天
字词解释:
⑴娉婷(pingting):女子容貌姿态娇好的样子。
⑵鲜妍(ydn):光彩美艳的样子。
⑶冠冕(guinmian):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比喻第一,
体面,光彩。
⑷呢喃(ninan):象声词,形容燕子的叫声。
文章整体赏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一至四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形成复
沓,构成对称的乐章,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
作比,节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将画面连接,情感如水面涟漪层
层叠叠荡漾起伏,作品不仅美而且易于吟咏,朗朗动人〃诗的
第五节/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收
束的乐章,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
美不胜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呼应,重复中有变
化,诗情回旋而流转,毫无滞涩之感。
作为诗歌最为形式化的表达上,此诗的节奏、韵律与语词的选
取都处于语词的中性状态,没有大红大紫、纯黑纯白的俗艳与
锋利,在声音上,也是温和的、静雅的,甚至走向旖旎和慵懒;
十一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
在诗歌运行的过程中,“你”字的每一次出现,就像乐队演奏
中的节点,以“频率”的方式突出了“我”的指向,这是一种
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深层次结合,是一种尚未被人们研究和
认识的精妙之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民办学校图书资源采购与借阅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无线通信塔架建设施工合同
- 2025年脐橙果肥国际市场拓展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二手房买卖合同税务筹划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管理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组织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天然青贮饲料原料采购与仓储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品牌代理授权合同(含保密条款)
- 二零二五年度水塘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合同
- 二零二五版铝单板装饰材料采购合同4篇
- 2024年社区警务规范考试题库
- 2024年食用牛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一):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户外音箱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GB/T 30306-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滤芯
- 家务分工与责任保证书
- 消防安全隐患等级
-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走航监测技术规范
- 华为员工股权激励方案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 《保单检视专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