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前12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所示是战国时期的四种货币,除蚁鼻钱主要在楚国流行外,其他三种类型货币的铸造和流通往往能得到魏、赵、燕等多个诸侯国(甚至包括周王统治的地区)互认。这可用于说明,战国时期()A.铸币业被富商大贾控制 B.黄河流域青铜文明鼎盛C.南方社会转型速度较慢 D.经济发展地域特征明显【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材料表明,当时楚国的流行货币和北方各诸侯国的流行货币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同,这可用于说明当时各诸侯国的青铜铸造业和商业贸易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D项正确;单凭材料信息无法得知这些货币由官方铸造还是由私商铸造,排除A项;战国时期已进入铁器时代,排除B项;货币形制存在特殊性并不意味着社会转型的速度慢,排除C项。故选D项。2.据里耶秦简记载,迁陵县的政令下达后,接收单位不仅要认真执行,而且要将执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详细汇报,即使是县政府经过核实认定不符合政令的情况,也有书面汇报文件记录。这体现了秦朝()A.行政管理的严密性 B.官僚政治的成熟性C.监察体制的周密性 D.政令传递的保密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题干“政令下达后,接收单位不仅要认真执行,而且要将执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详细汇报,即使是县政府经过核实认定不符合政令的情况,也有书面汇报文件记录”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中央集权的确立,还离不开文书行政系统,各地方要将情况仔细上报,即使不合政令的也要书面汇报,两种情况的处理办法体现了秦朝行政管理的严密性,A项正确;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仅靠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官僚政治的成熟性,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文书传递系统而非监察系统,无法凸显监察体制的周密性,排除C项;材料信息未涉及在政令传递过程中注重保密,排除D项。故选A项。3.有学者提出,唐宋哲学发展总脉络是从以佛教为首的三教鼎立,到以儒家为主的三教融合,再到后来形成的完整的新儒学体系。最适合作为其依据的是()A.从武则天崇佛到后周世宗大举灭佛 B.韩愈用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抨击佛教C.程朱理学成为科举考试的答题标准 D.理学与心学的争论中蕴含禅学认识论【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唐宋哲学发展的总脉络是从以佛教为首的三教鼎立,到以儒家为主的三教融合,再到后来形成的完整的新儒学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理学和心学的争论中,两大学派的观点均在不同程度上借鉴了佛教的认识论,这是唐朝中后期以来,儒学吸收佛教的理论因素,推动自身复兴的结果,即材料内容体现了理学与心学的争论中蕴含禅学认识论,D项正确;政府对佛教的政策不能作为哲学发展的依据,排除A项;韩愈抨击佛教无法体现不同思想流派的“融合”,排除B项;程朱理学成为科举考试的答题标准是在元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雍正帝答允减免一半南方黎族地区的赋税,并告诫黎族地区文武官员对黎民须加抚绥德化,不得擅自征剿。道光年间的《广东通志》中也有乾隆帝命地方官以德行化事,能使黎民心悦归附的记载。这些做法()A.着眼于增进国家认同 B.促进了广东经济发展C.传播了“华夷一体”思想 D.有利于加快“改土归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减免赋税和加强德行教化的做法都有增进国家认同的意图,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黎族地区,并没有涉及整个广东的经济发展,排除B项;对少数民族推行特殊政策,并不能传播“华夷一体”思想,排除C项;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等地,并不是清朝前中期推行“改土归流”的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5.1903年,清政府批准设立三江师范学堂,学堂的行政组织架构与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武备学堂和自强学堂的模式相近;然而1904年正式颁行的“癸卯学制”对学堂行政组织架构的规定与这些学堂的实际大相径庭。材料有助于解释清末()A.推广学堂选官的艰巨性 B.反思洋务运动的滞后性C.全面学习西方的迫切性 D.依法管理教育的虚假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4年(中国)。1903年设立的三江师范学堂,本应是贯彻清末新政思想的前沿阵地,但其行政组织架构与洋务学堂的差别不大,并不能立即适应“癸卯学制”颁布后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的要求,由此体现了学堂选官的艰巨性,A项正确;从学校性质来看,三江师范学堂已经和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与养兵练兵之法为主的洋务学堂有了明显区别,因此并不能体现洋务运动的滞后性,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体现学习西方的迫切性,排除C项;三江师范学堂筹建时间早于“癸卯学制”的出台时间,不能作为清政府没有依法管理教育的证据,排除D项。故选A项。6.1921年6月,有刊物发文质问:“试问南北各派政党……国民在这彷徨歧路之中,哪一派人是用光明正大的态度,挺身出来,硬起铁肩,担当这改造政党、改造政治、改造中国的大责任呢?”这些质问()A.透露了人发动革命的缘由 B.表达了对于政党竞争现状的失望C.控诉了北洋军阀统治的倒行逆施 D.折射出南北政坛分庭抗礼的局面【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试问南北各派政党……国民在这彷徨歧路之中,哪一派人是用光明正大的态度,挺身出来,硬起铁肩,担当这改造政党、改造政治、改造中国的大责任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混乱,刊物的质问体现了对当时各政党在改造国家等方面无所作为的失望,B项正确;1921年6月时尚未正式发动革命,且题干未体现人发动革命的缘由,排除A项;题干主要是针对各政党,而非北洋军阀统治的倒行逆施,排除C项;题干重点不是南北政坛分庭抗礼的局面,而是各政党在改造国家方面的不作为,排除D项。故选B项。7.1931年10月,蒋介石在国民执行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将“在国际力量保障之下,使日本撤兵”作为重要方针。亦有中央委员发言称:“中国如有力量,把日本人打出去就得,还有什么问题?只是现在我们的军队不太好……”这主要缘于,当时()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B.国民党仍顽固推行内战政策C.开展全国抗战缺乏客观条件 D.日本政治诱降分化了国民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1年10月(中国)。据题干“蒋介石在国民执行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将‘在国际力量保障之下,使日本撤兵’作为重要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民党仍顽固推行内战政策,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中国军队未能有效抵抗日本侵略,B项正确;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是指革命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题干反映的是国民党对日妥协退让的原因,与民族资产阶级无关,排除A项;当时日本已经发动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战虽然面临困难,但这不是国民党消极抗日的主要原因,题干也没有体现开展全国抗战缺乏客观条件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日本政治诱降分化国民党的策略主要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1957年,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这部法律经过数年的起草、修改,但其命名直到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时还存在争议。据亲历者回忆,“最终还是加了‘管理’两个字,为的是突出它的行政管理性质”。这部法律的制定历程()A.宣传了权力制衡的观念 B.彰显了人大立法的高效C.践行了民主立法的原则 D.体现了科学立法的追求【答案】D【解析】据本题次题干设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根据材料“这部法律经过数年的起草、修改,但其命名直到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时还存在争议。据亲历者回忆,‘最终还是加了‘管理’两个字,为的是突出它的行政管理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经过几年的起草和修改,单是命名就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慎重讨论,这体现了科学立法的追求,D项正确;这部法律的制定使政府处理治安问题时有法可依,并未涉及政府权力制衡的观念,排除A项;这部法律制定和通过的时间较长,并不能体现人大立法的高效,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民主立法原则无内在关联,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图所示为某学者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整理的我国物价水平的变动幅度(1978—2022年)。对表中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注:圆圈表示物价上涨高峰,方框表示物价跌入低谷(图片据吴文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价波动分析及对当前的启示》编绘)A.20世纪80年代,物价的涨幅和经济的增长速度始终一致B.20世纪90年代,物价大起大落说明国内物资仍十分紧缺C.21世纪初,物价下降主要归功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2013—2022年,物价变动趋缓得益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2022年(中国)。依据所学,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增长方式正从追求高速增长向追求高质量发展转型,D项正确;虽然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波动较大,但总体增长速度较为稳健,并非与图中所示曲线始终保持一致,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物价管制被逐步放开,这是建立在国内物资供给相对充裕的前提下的,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物价下降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3年9月,云南省东南部某超级杂交水稻示范基地进行测产验收。某一品种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达1186kg,为该基地历年来最高产量。这类示范基地的建设()A.响应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 B.筑牢了国家粮食安全屏障C.助力了我国尖端科技发展 D.提升了云南省的经济地位【答案】C【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由题干可知,这类示范基地的主要作用是对高新技术成果开展突破性的实验,其建设推动了我国尖端科技研究的发展,C项正确;这类示范基地不一定都设置在云南省或西部,排除A项、D项;B项夸大了建设这类基地的影响,排除B项。故选C项。11.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封建时代(6—13世纪)的西欧城市与同期的中国城市所进行的比较。表中信息表明,与同期的中国相比,西欧封建社会()比较项目西欧城市中国城市位置选择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管理较为薄弱的封建主领地全国或地方行政单位的政治中心主要人口构成手工业者、商人和少数教会或世俗贵族官僚、士族(官僚世家、大地主)及依附于他们的仆役、工匠、商人等主要治理方式通过金钱赎买、武装斗争等方式获得自治权,自主设置管理机构、选举官员由中央集权制政府进行管理规模规模不等,总体较小,直到14世纪也只有数座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大多数工商业中心城市只有2—3万人规模呈等级性,总体较大,大型都会人口超过百万,11世纪时,约有150座城市人口超过1万数据来源:漆侠《宋代经济史》,张冠增《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业垄断》等A.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B.工商业活动更加活跃C.原始民主遗风更浓厚 D.政府受到教会的控制【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6—13世纪(西欧)。据题干“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封建时代(6—13世纪)的西欧城市与同期的中国城市所进行的比较。表中信息表明,与同期的中国相比,西欧封建社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主要人口构成为手工业者、商人和少数教会或世俗贵族,这与同期中国城市主要人口构成官僚、士族及依附于他们仆役、工匠、商人等有明显不同,反映出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A项正确;题干从城市的规模人口和数量来看,中国城市都优于西欧城市,无法体现工商业活动比同期中国城市更加活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西欧城市自治权较大,不能说明原始民主遗风更浓厚,排除C项;表中信息无法体现西欧政府受教会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12.如表所示为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厂法》部分条款的修订概况。据此推知,该法的不断修订意在()时间相关规定1833年在工厂内劳动的儿童(9—13岁)每天应在工作时间内接受2小时的义务教育1844年童工入职必须提交上学证明1846年工厂教育是强制性的,是劳动条件之一、童工的年龄下限调整为8岁,工作日的学习时间延长为6个半天或3个整天A.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B.强化社会福利制度的落实C.降低工厂的劳务使用成本 D.提高下层民众的文化素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厂法》对童工的年龄、工作时间、受教育情况等进行了规定,这有利于提高下层民众的文化素质,D项正确;材料反映英国《工厂法》对童工的年龄、工作时间、受教育情况等进行了规定,这有利于提高下层民众的文化素质,未体现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福利制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降低工厂的劳务使用成本,排除C项。故选D项。13.19世纪中期,在普通的英国工厂主眼里,英国人不说本国话而说外国话,是有失体面的。而恩格斯认为,这是导致19世纪后期英国进出口贸易(除对殖民地、对华、对美洲的贸易外),几乎被外国人(大部分是德意志人)所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恩格斯此言揭示了英国()A.狭隘民族主义的恶果 B.资产阶级的逐利倾向C.将德国视为竞争对手 D.对外贸易的垄断倾向【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英国)。据材料可知,英国工厂主因执着于母语,缺乏学习和使用外语的热情,这使得英国制造业在对外商贸交流(尤其是对欧洲其他国家的交流)中处于被动地位,以至于到19世纪后期进出口贸易为外国人(公司)把持,恩格斯揭示的正是其中体现的狭隘民族主义的恶果,A项正确;材料强调英国制造业在对外商贸交流(尤其是对欧洲其他国家的交流)中处于被动地位,而非当时英国工厂主的逐利倾向,排除B项;据材料无法判断当时英国是否把德国视为竞争对手,排除C项;英国除了对殖民地开展独占性的垄断贸易,其他方面并不能得出垄断倾向,排除D项。故选A项。14.拉美各国在争取独立的过程中一直试图争取美国的外交承认。1812年,英国再度入侵美国,美国国内有关军事援助拉美国家的提议几近消失;1815年9月,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在起义者和西班牙殖民者之间奉行中立政策。这表明,拉美独立运动()A.援护了美国独立战争 B.面临恶劣的外部环境C.深受欧洲局势影响 D.没有得到美国的同情【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拉丁美洲)。拉美独立运动长期未得到美国官方的支持,而美国再次遭到英国入侵,表明欧洲大国仍有强烈的殖民拉美的渴望,B项正确;拉美独立战争与美国独立战争并不是同时发生的,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欧洲局势的变化,排除C项;美国只是没有对拉美独立运动提供官方的军事援助,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人民不同情拉美的反殖民斗争,排除D项。故选B项。15.1923年,有苏共高级干部牵头向中央递交《四十六人声明》,表示苏联正面临工业品因价格高昂而没有销路,食品价格低得让农民破产的局面,呼吁立即采取深思熟虑的、有计划的应对措施。这反映出,当时部分苏共党员()A.主张通过市场调节经济 B.坚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对新经济政策存在疑虑 D.对农民的牺牲表示赞许【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3年(苏联)。《四十六人声明》中的建议明显带有计划经济(国家掌控物价)的倾向,这是部分苏共党员对新经济政策存在疑虑的反映,C项正确;材料表明部分苏共党员对市场调节存在质疑,排除A项;该声明并没有要求取消货币和城乡贸易关系,排除B项;他们不希望农民为经济发展而破产,排除D项。故选C项。16.1978年,美国政府进行文官制改革,设立“功绩制保护委员会”,该机构主要职责之一是为“对抗滥用职权和(对抗)不公正待遇的文员”提供保护;这场改革还强调实行“功绩工资制”。这些举措出台的主要背景是,此前美国()A.冗官加剧财政负担 B.权力中心不断下移C.文官系统腐败低效 D.三权分立出现裂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设立“功绩制保护委员会”为“对抗滥用职权和对抗不公正待遇的文员”提供保护,强调“功绩工资制”。这表明之前美国文官系统存在问题,如滥用职权等腐败现象以及效率低下的情况,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文官系统的公正性和工作效率,C项正确;设立“功绩制保护委员会”和实行“功绩工资制”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冗官问题,没有相关信息表明美国当时存在冗官加剧财政负担的情况,排除A项;美国的权力中心是在三权分立的框架下运行的,并没有呈现权力中心不断下移的趋势,此次文官制改革主要针对的是文官系统内部的问题,与权力中心的下移无关,排除B项;文官制改革与三权分立是否出现裂痕没有直接关系,材料中也没有相关信息指向三权分立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武昌起义后,一些先进女性或组织女子北伐队直接参加革命战争;或组织女子医疗队参与战场救护工作;或组织女子后援会为革命军队募捐筹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先进女性提出女子应有参政权的要求。1912年3月18日,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女子参政权案审查报告,最后的结果实际上否决了女子参政权请愿案。据统计,在民国初年312个政治性的党会中,专为争取女权者有15个;在35个具有政纲的重要政党中,只有3个政党主张“男女平权”。民国初年舆论普遍认为女子的知识程度不够,不宜参政;也有论者从职业分途等角度认为女子不宜参政。尽管面临巨大压力,女子参政权运动非但没有停息,影响反而在扩大。湖北女界受南京女子参政运动影响,也加入了相关运动之中。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对女子参政权请愿运动采取了压制与打击的态度。此后,进步女性主要转向办女报、兴女学等活动,争取女子参政权的运动渐趋沉寂。——摘编自李细珠《性别冲突与民初政治民主化的限度——以民初女子参政权案为例》材料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是历届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最高的一届,比1954年第一届提高了12.9个百分点。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女委员占委员总数的20.4%,比1949年第一届提高了14.3个百分点。——摘编自富东燕《骄人成就彰显“半边天”参政风采——追寻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进步发展的足迹》(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女性争取参政权运动面临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妇女参政水平提高的意义。(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女性争取和行使参政权历程的认识。【答案】(1)有利因素:女性运动的持续与扩大;先进女性投身革命,扩大女性的社会影响力。不利因素:官方的阻挠;传统观念的影响;缺乏政党的广泛支持。(2)意义:打破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妇女事业的发展。(3)认识:中国女性争取参政权的历程是艰难而漫长的,具有曲折性;女性参政权的争取和行使与社会变革紧密相关,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第一小问有利因素,根据材料一“武昌起义后,一些先进女性或组织女子北伐队直接参加革命战争”可知,先进女性投身革命,扩大女性的社会影响力;根据材料一“尽管面临巨大压力,女子参政权运动非但没有停息,影响反而在扩大。”可知,女性运动的持续与扩大。第二小问不利因素,根据材料一“1912年3月18日,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女子参政权案审查报告,最后的结果实际上否决了女子参政权请愿案”可知,官方的阻挠;根据材料一“专为争取女权者有15个;在35个具有政纲的重要政党中,只有3个政党主张‘男女平权’。”可知,缺乏政党的广泛支持;根据材料一“民国初年舆论普遍认为女子的知识程度不够,不宜参政;也有论者从职业分途等角度认为女子不宜参政”可知,传统观念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 %,是历届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最高的一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进一步推动妇女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女委员占委员总数的20.4%,比 1949年第一届提高了14.3个百分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破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此后,进步女性主要转向办女报、兴女学等活动,争取女子参政权的运动渐趋沉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女性争取参政权的历程是艰难而漫长的,具有曲折性;根据材料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是历届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最高的一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性参政权的争取和行使与社会变革紧密相关,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起,欧洲陷入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动荡。1531年到1555年,(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与德意志东北部等地的诸侯们发生拉锯战,直到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的签署才使得德意志地区的局势相对缓和。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其惨绝人寰的程度超过了中世纪的任何一次战争。三十年战争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下简称“和约”)的签署中终结。有不少人认为和约意味着现代主权国家体系的确立,而德意志的民族历史学家倾向于从帝国“分裂”的角度对其作负面的评价。——摘编自叶盛《现代世纪的开场——纪念宗教改革运动500周年》材料二“教随国定”原则,最早见于1555年的《奥格斯堡和约》。“教随国定”相关条款的规定,意味着德国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宗教信仰;诸侯(国的君主)信什么,其臣民也就跟着信什么。《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使“教随国定”成为国际关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一项条款,在国家观念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摘编自徐坚《权利政治——国际政治的现代性转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西欧战争频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近代欧洲国家形态的演变趋势。【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专制王权崛起,罗马教廷势力被削弱;新教产生、传播并形成不同教派;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答出两点即可)(2)评价: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加快了现代主权国家观念的形成和确立;提供了通过国际会议和国际协议等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范例;确认了一些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答出两点即可)体现了大国意志,损害了一些民族的利益。(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趋势:由割据势力(大小贵族)控制的封建邦国到专制王权国家,再到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时空是16—17世纪(西欧)。战争频发的原因,可以从经济、政治、宗教、民族等方面进行分析。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区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政治上主要表现为王权与教权之争;宗教方面就是新教产生,形成不同教派;民族方面,就是随着战争的频发,民族意思觉醒。【小问2】本题时空是16世纪(西欧)。评价可以从积极性、局限性两方面展开阐述。积极方面,从当时的政局、国家观念形成、国际等方面分析。从政局来看,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国家观念上也是这一时期形成、确立;国际上,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范例,确认了一些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等。局限性则主要表现为体现了大国意志,损害了一些民族的利益。【小问3】本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一“德意志东北部等地的诸侯们”“现代主权国家体系的确立”材料二“教随国定”,结合所学可知,由割据势力(大小贵族)控制的封建邦国到专制王权国家,再到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劳动模范评选标准变迁相关文献表述资料来源先进生产者除了掌握先进技术,或生产质优量多的产品,或“在节约方面有优良成绩”的工人,也包括组织者、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商业工作者1956年全国总工会《关于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的通知》(该会议的前身为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必须是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能够体现社会发展的方向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召开全国职工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的通知》改革开放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型、智能型职工逐渐成为新时期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劳动模范身上更加体现出与时俱进、勇攀高峰、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时代特点和要求2015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工会劳动模范工作实用手册》——据刘畅《从耐劳到创新:中国劳模的变迁》等整理结合材料,围绕“劳模精神与时代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论题:劳模精神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反映时代需求。建国初期国家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工业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在工业生产中那些能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的工人就成为劳模的代表,这一时期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包括掌握先进技术、生产质优量多产品的工人,这时候的劳模精神体现的是在艰苦的建设环境下,人们努力提高生产、积极参与建设的精神风貌。随着新中国改革的发展,社会对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更高。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那种勇于探索、符合社会发展方向,适应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需求的行为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劳模精神内涵。此时的 劳动模范应该体现出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先声力量的作用。在进入21世纪之后,科技高速发展,对于工人的知识水平与技术水平提出新的的要求。这一时期的劳模精神反映了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人们积极创新、勇于竞争、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体现出时俱进、勇攀高峰的时代要求。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劳模精神不断发展,始终与时代需求紧密相连,成为各个时代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首先,依据材料,确定主题。根据材料“956年全国总工会《关于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的通知》”与“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召开全国职工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的通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论题是劳模精神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反映时代需求。其次,依据材料信息,进行证明。根据材料“1956年全国总工会《关于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的通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国家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工业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在工业生产中那些能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的工人就成为劳模的代表;根据材料“先进生产者除了掌握先进技术,或生产质优量多的产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包括掌握先进技术、生产质优量多产品的工人,这时候的劳模精神体现的是在艰苦的建设环境下,人们努力提高生产、积极参与建设的精神风貌。根据材料“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召开全国职工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的通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中国改革的发展,社会对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更高;根据材料“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必须是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能够体现社会发展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那种勇于探索、符合社会发展方向,适应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需求的行为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劳模精神内涵,此时的劳动模范应该体现出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先声力量的作用。根据材料“2015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工会劳动模范工作实用手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进入21世纪之后,科技高速发展,对于工人的知识水平与技术水平提出新的的要求;根据材料“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劳动模范身上更加体现出与时俱进、勇攀高峰、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时代特点和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劳模精神反映了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人们积极创新、勇于竞争、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体现出时俱进、勇攀高峰的时代要求。最后,总结归纳。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劳模精神不断发展,始终与时代需求紧密相连,成为各个时代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明确提出“精贡举”的主张,要求改革“专以辞赋取士”的科举制。他认为当时的科举制“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在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范仲淹的改革之方是让地方“有学校处,奏举通经有道之士,专于教授”,然后“进士先策论而后诗赋,诸科墨义之外更通经旨。使人不专辞藻,必明理道,则天下讲学必兴,浮薄知劝,最为至要”。——摘编自范立舟《论王安石任三司度支判官期间的思想倾向》材料二在王安石看来,国家兴学办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用合一的人才,为学为文要有补于世。他主张文武并举,反对“文武异道”,主张既要做到通晓“朝廷礼乐刑政之事”,也要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崇尚朝廷实用的礼法、乐教、刑罚、政令,反对“重章句轻涵义”的“无补之学”。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王安石提出:“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校)。”王安石还认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要有符合各方面所需人才的稳定来源,要实现这一目标,人才的培养就应以学校为主,而不能以科举为主。——摘编自朱虹、龙溪虎《千年回眸王安石(四)——举才济世创办新学》(1)根据材料,概括范仲淹、王安石科举改革思想的共同之处。(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王安石人才培养“不能以科举为主”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持论有据,逻辑清晰。)【答案】(1)共同之处:强调实用之学,反对过度重视诗赋和儒经章句;要求提高学校选官的地位,降低科举选材的比重;增强人才选拔和朝廷需求的针对性。(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示例一评析:这一观点具有合理性。王安石开始变法时,北宋朝廷面临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以及严重的边疆危机和财政危机。其中,北宋扩大科举录取规模,是造成冗官问题的重要因素。且宋初科举考试内容重文轻武,所选人才难以应对边疆危机。通过官办学校体系开展专业化的教育,可以相对稳定地为国家提供法律、医药、天文历算和军事人才,缓和财政危机和边疆危机。总之,尽管这一观点在当时难以转化为实际的改革行动,但它充分体现了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针对时弊,锐意进取的精神和智慧。(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示例二评析:这一观点反映了改革派的激进情绪。尽管学校教育能够为朝廷稳定输送实用人才,但当时的科举制在打击世家大族势力,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推动社会风气转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科举选官放在次要地位,不利于朝廷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社会大局的安定。总之,这一观点反映了改革派对人才的渴求和挽救统治危机的努力,但由于过度激进,缺乏可操作性。(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示例三评析:这一观点不可能真正付诸实践。北宋时期是科举制发展成熟的时期。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