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福建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福建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福建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福建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福建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种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据考古发掘,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中,除发现原始陶片遗存外,还发现了距今1.2万年的栽培稻,经鉴定,这些稻是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特征,从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阶段最原始的古栽培稻类型。这说明玉蟾岩遗址文化时期()A.粮食存储技术成熟 B.磨制石器适用范围不断扩大C.农耕文明已经出现 D.传统农业生产格局基本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从考古发现的原始遗存来看,玉蟾岩遗址除了出现属于手工业领域的陶片外,还发现了1.2万年前的栽培稻,这些稻是从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类型,这些栽培稻的出现说明玉蟾岩遗址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生产,农耕文明已经出现,C项正确;仅从原始陶片无法得出粮食储存条件成熟的结论,且用陶器储存粮食是一种简单的粮食储存技术,并不成熟,排除A项;材料中不涉及磨制石器的信息,无法得出磨制石器适用范围不断扩大,排除B项;原始农业文明出现后,中国逐渐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生产格局,材料并未体现南稻北粟的传统农业生产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2.汉初律令规定:上级政令文书一旦送达后,要以大扁书形式在市里、官所等地点张布,还要求官吏、士卒和民众及时诵读,官吏巡行时如果发现有不知令的吏卒还会处罚相关责任人。这说明,汉初()A.重视国家治理的效率 B.地方统治基础得以扩大C.深受黄老思想的影响 D.乡里民情传播渠道畅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初(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汉初注重政令的传达和理解,这有利于推行国家政策,提高国家治理的效率,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统治基础的扩大,排除B项;C项表述符合汉初的统治状况,但是材料不涉及黄老思想,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政府政策的传达,而非乡里民情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3.隋唐时期的390名宰相中,籍贯可考的有348名:其中304人为北方人,约占87%;仅籍贯位于今陕西省内的就有86人,约占宰相总人数的22%。有助于解释该现象的是,隋唐时期()A.宰相数量大为增加 B.经济中心位于关中C.南北教育水平悬殊 D.门阀士族仍有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隋唐时期的宰相北方人居多,尤其是陕西省内的人数较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都城在长安,属于关中地区,经济文化资源丰富,人才主要与经济有关,所以,有助于解释该现象的是,隋唐时期经济中心位于关中,B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宰相数量增加,而是比较宰相籍贯在南北方的比例,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南北教育水平问题,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门阀士族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4.陆九渊认为“吾心”和“宇宙”是一种相互对等的关系。不同于二程和朱熹的“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致知格物”,他将个人的“致知”行为置于“格物”之前。这表明陆九渊的“格物”理论()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 B.维护了纲常伦理道德C.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 D.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陆九渊认为”吾心”和”宇宙”是一种相互对等的关系,并且将个人的“致知”置于“格物”之前,这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C项正确;陆九渊的学说是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纲常伦理观念,排除B项;心学维护的是君主专制统治,非批判,排除D项。故选C项。5.现存的绝大多数祠堂类建筑都是明清两代建成的,其分布特征被人戏称为“南方祠堂遍地;北方所剩无几”,明清时期的祠堂建设()A.可研究农村经济形态 B.证明了宗法制度的存续C.深刻改变基层自治传统 D.受到了建筑材料的束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祠堂类建筑的修建与维护,需要大量物质和金钱的持续投入。往往需要一个家族数代人保持繁盛,祠堂的宏观地域分布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南北土地流转频度的差别,南方丘陵地区的灌溉难以如同平原旱作农业那般可以靠单门独户解决,聚族而居是必然的,A项正确;祠堂建设能够体现一定的宗法观念,但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崩溃,排除B项;祠堂作为农村宗族的公共活动场所,对基层治理有一定的影响,但建设祠堂的行为并不能深刻地改变基层治理模式,排除C项;虽然南北地区的主要建材有所不同,但北方亦有大量明清时期乃至更早以前的建筑得以保留,这说明建材并非影响祠堂分布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6.图1、图2分别为清军入关前流传的《蒙古游牧图》(局部)和清末编绘的《蒙古游牧图》(局部)。前者大体以蒙古包(毡房)的朝向定位上下左右,后者则严格按照经纬度定向。这一变化体现出()注:图1中的汉字标注与图2相同。A.西学东渐的影响 B.“师夷长技”的追求 C.天朝意识的破灭 D.文化的半殖民地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前者大体以蒙古包(毡房)的朝向定位上下左右,后者则严格按照经纬度定向”,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经纬网定位方法的推广得益于地理大发现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清末的地图绘制引入经纬网定位法,反映了西学东渐的深人,A项正确;清末士大夫“师夷长技”是为了“制夷”,西方地理知识并不能满足这一追求,排除B项;单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人们的天朝意识破灭的结论,排除C项;该变化并不是西方文化侵略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7.据记载,山西省棉产“在民元(辛亥革命)以前,河东道属,虽有少数栽培,惟彼时民智闭塞,交通不便,收获不多,只供日常生活所需,并无余额外销”“此时适当欧战,棉花需要特巨,市价极昂,农民植棉颇可获利,棉田面积复增至五十余万亩”。这反映出()A.经济作物种植受到广泛欢迎 B.民族工业促进中外贸易发展C.国民政府对棉纺业大力支持 D.国际局势影响植棉空间分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前后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在一战前山西产棉不多,一战后由于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多,利润增加,棉花种植面积增多,由此可以看出国际局势影响植棉空间分布,D项正确;材料不能以山西一地得出经济作物种植受到广泛欢迎,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棉纺业大力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8.1944年,日本为贯通陆上交通线,发起了对中国河南、湖南、广西等地的大规模进攻。作战期间,日军某高级参谋表示:“(4-5月)军队乘我方面军主力集中黄河两岸之机向河北北部及(伪)满洲国境方面伸张势力,我军治安情况实在令人忐忑。”这表明当时()A.国共密切团结抗战 B.东北战场转入反攻C.敌后抗战作用突出 D.日本国力消耗殆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4年(中国)。材料从侧面反映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对日军大规模进攻作战的牵制作用,C项正确;当时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排除A项;八路军利用日军大规模进攻之机扩大根据地的范围,但对伪满洲国所在的东北战场影响不大,排除B项;1944年,日本仍能够组织起多条战线的大规模进攻作战,国力消耗殆尽言过其实,排除D项。故选C项。9.1950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提出:鉴于党员已发展到450万人,“今后必须采取谨慎地发展党的组织的方针”,同时强调“必须注意有步骤地吸收觉悟工人入党,扩大党的组织的工人成分”。影响这一决策制定的主要因素是()A.工作重心的转移 B.政府行政人员日益膨胀C.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 D.国民经济恢复成效显著【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50年,毛泽东强调要在城市发展工人党员,这主要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A项正确;谨慎地发展党员并不是因为行政人员的膨胀,排除B项;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与扩大党的组织的工人成分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1950年我国国民经济尚未恢复,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图为2016年农民画家陈少元创作宣传画《肩挑勤与善,日子好如歌》(又名《瑶家女》),画中一位身着民族服装的姑娘肩挑着稻草,四周被螺旋状排列的鸭群所环绕,鸭群奔向的远处有着密集的建筑物。从创作背景来看,这一画作()A.寄托了全面小康的愿景 B.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变迁C.表达了脱贫攻坚的决心 D.营造了健康的道德风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1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国的全面小康是遍及城乡,囊括56个民族在内的小康。该画作以少数民族农村姑娘为主角,呈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双双获得丰收的场面,表达了农民画家对全面小康的期盼,A项正确;该画作反映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但无法体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它的矛盾,排除B项;该画作以喜庆场面为主,无法体现脱贫攻坚的决心,排除C项;“营造了健康的道德风尚”其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1.如表所示是古希腊哲学中——些具有标志性的论断。材料可用于说明,古希腊哲学()时间论断公元前7世纪“万物源于水”公元前5世纪“知识即美德”“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公元前4世纪“人是城邦的动物”“人是有理性的动物”A.产生于对人生观的探求 B.侧重于追问自然的本质C.愈发带有人文主义倾向 D.塑造了完善的社会伦理【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万物源于水”“知识即美德”“人是城邦的动物”“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及所学可知,公元前7世纪的古希腊哲学侧重于探讨宇宙的本源和自然规律,公元前5一前4世纪,哲学家的主要视野聚焦于人,而且不仅涉及人的精神,还涉及人的社会关系,这体现了明显的人文主义倾向,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生观的探求信息,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追问自然的本质”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古希腊哲学是否塑造了完善的社会伦理,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12.公元7—10世纪,途经中国新疆的商路主要有三条:南路主要通往天竺(印度)等国,中路由疏勒经波斯(伊朗)通往地中海沿岸,北路“自庭州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通向里海沿岸。这些商路()A.扩大了中华文化圈范围 B.因蒙古西征而被迫中断C.主要由阿拉伯帝国开辟 D.是亚欧贸易的重要纽带【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本题材料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7—10世纪的世界。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中国新疆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就是不同文明交流荟萃之地,材料中的三条商路除南路外,均连通亚欧两洲,D项正确;公元7一10世纪,中华文化圈的范围并未沿这些商路向西扩展,排除A项;蒙古西征发生于公元13世纪,且这些商路并未因西征而中断,反而因西征变得更加畅通,排除B项;材料中的“中路”与汉代中国所开辟的丝绸之路大体重合,排除C项。故选D项。13.拿破仑的军事征服活动大大减少了德意志和意大利等地政治单元的数量。维也纳会议后,德、意虽然又回到政治分裂局面,但两地都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推动统一的精英运动。这说明拿破仑战争()A.侵犯了德意两国主权 B.使现代法治意识深入人心C.传播了欧洲一体化的思想 D.激发了德、意的民族意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法国)。据材料“拿破仑的军事征服活动大大减少了德意志和意大利等地政治单元的数量”,可知,拿破仑战争不仅将具有数百年中央集权制传统的法国统治模式带到了德意志和意大利地区,还激发了德、意两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意识。这使得两地人民,尤其是政治精英对维也纳会议后重回封建割据局面严重不满,迫切希望实现国家统一,D项正确;德、意当时都处于分裂状态,无法被视为两个主权国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现代法治意识,排除B项;材料中的“统一”并不是指实现欧洲一体化,排除C项。故选D项。14.印度尼西亚惠荣宫(妈祖庙)始建于1887年,1897年刻立于宫中的《惠荣宫序兼乐捐碑》上,有“乐捐者中有荷兰人缎媚临和棉尝远,共捐800盾”的记载。该记载表明当时()A.殖民当局推行愚民政策 B.国际文化在碰撞中交融C.印尼族群结构发生巨变 D.亚洲已被列强瓜分完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7—1897年印度尼西亚。依据材料概括可知:19世纪末的印度尼西亚在兴建具有中华文化色彩的妈祖庙的过程中,得到了部分荷兰人的捐助,这反映出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B项正确;材料所提到的荷兰人未必来自殖民当局,排除A项;印尼族群结构发生巨变,夸大了中国人“下南洋”和荷兰殖民者侵入的影响,排除C项;列强瓜分亚洲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15.1929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议有10项,到1931年增加到124项价值8300万卢布。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别为1910人和10655人。这表明这一时期苏联()A.继续延续新经济政策 B.把握机遇解决技术问题C.冲破了西方国家封锁 D.致力改善国内工业布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苏联)据材料“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议有10项,到1931年增加到124项价值8300万卢布。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别为1910人和10655人”可知,1929年,苏联积极利用外国技术和专家进行经济建设,由于当时正逢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苏联把握了这一历史机遇,B项正确;1924年列宁去世后,苏联就逐渐废除了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引进技术和人才并不意味着冲破了封锁,当时西方国家仍旧对苏联实行封锁的政策,排除C项;工业布局指的是工业在苏联国内的分布,引进技术和人才不能体现苏联工业的分布,不能反映改善工业布局,排除D项。故选B项。16.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1975年难民输出排名前十的均是亚非国家,且难民输出量无一超过百万;1995年难民输出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出现了欧洲国家,2015年则出现了南美洲国家,且这两个年份均出现了两个及以上难民输出超过百万人的国家。由此可推知()A.难民治理亟须加强国际合作 B.解决难民问题缺乏法治环境C.联合国未履行难民安置责任 D.亚非国家经济韧性有所增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75年至2015年(世界)。据材料“1975年难民输出排名前十的均是亚非国家,且难民输出量无一超过百万;1995年难民输出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出现了欧洲国家,2015年则出现了南美洲国家”,可知,1975—2015年,难民输出大国输出的难民不仅在数量上出现了暴增,而且难民输出大国的地域分布也呈现分散化趋势,这表明难民问题已经很难通过个别国际机构、慈善组织以及区域性的国家集团加以解决,亟须加强国际合作,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联合国便通过了多个专门针对难民问题的法律性文件,排除BC项;难民输出大国中出现欧洲国家和南美洲国家,并不能说明亚非国家的难民问题因经济发展而有所缓解,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张璨(1686一?),字閽公,清绥德州(今薛家峁乡元条村)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进士,先后授翰林院庶吉士、检讨,任《大清一统志》纂修官。雍正二年(1724年)改任《政治典训》纂修官。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授河南道监察御史。时值都城附近受灾,雍正诏令借工代赈,修葺城垣13处,张璨负责修葺保定府所属高阳(今河北高阳)县城,因计划周详,深得雍正旨意。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又修筑沧州至青县(今河北沧州至青县间)的一段运河水利工程,受到雍正帝诏见,朱批:“人着实正气,上中,可大用者。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任两淮盐运使,任上剔除弊端,多方发展盐产,为盐区士绅崇敬。雍正六年(1728年)任直隶按察使,次年调任湖南按察使。当时,湖南境内有1000多名江西人因“聚谋不轨”,尽行拘捕。张璨到任,周密调查,得知大规模聚集“实系众商分建会馆,约请乡党同来庆贺,并无作反之意,遂尽释放”,他还削黜错办者职务,各级官员深服其胆略。雍正九年(1731年),升任湖南布政使,历时10余年。乾隆九年(1744年),监察御史谢济世被诬劾革职,张璨受牵连,同遭革职,罚修京北顺义县城垣。工程结束,归家闲居。及谢案平反,张璨已故。——改编自中共绥德县委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绥德县志》(2003年)若以康雍乾时期的时代特征为研究对象,指出材料的史料类型,并对其史料价值的大小作出合理的评判(只作判断,不谈理由不给分)。【答案】史料类型:二手文献史料。评判:由中共地方组织的专门委员会牵头编订,史料来源较为丰富、详尽,内容可靠性较高;按照时间顺序呈现历史信息,历史变迁趋势更易被捕捉;以人物生平为线索,事件较为生动详细,可读性强,但部分细节可能与史实有出入;张璨为绥德当地历史名人,材料选择其事迹时可能会有一定的“虚美”和“隐恶”倾向。(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康雍乾时期(中国)。史料类型:根据材料“改编自中共绥德县委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绥德县志》”可知,材料的史料类型是二手文献史料。评判:根据材料“改编自中共绥德县委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绥德县志》”可知,由中共地方组织的专门委员会牵头编订,史料来源较为丰富、详尽,内容可靠性较高;根据材料中的“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等信息可知,按照时间顺序呈现历史信息,历史变迁趋势更易被捕捉;以人物生平为线索,事件较为生动详细,可读性强,但部分细节可能与史实有出入;根据材料“人着实正气,上中,可大用者”“任两淮盐运使,任上剔除弊端,多方发展盐产,为盐区士绅崇敬”“他还削黜错办者职务,各级官员深服其胆略”“监察御史谢济世被诬劾革职,张璨受牵连,同遭革职,罚修京北顺义县城垣。工程结束,归家闲居”可知,张璨为绥德当地历史名人,材料选择其事迹时可能会有一定的“虚美”和“隐恶”倾向。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中国政治派别的名称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本是一脉相承的政治势力,因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与敌对势力斗争的侧重点不一样,形成了三种分称,各阶段的政见主旨和人们所给予的褒贬也寓于其中。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三种分称所作的历史解释。分称时期政见主旨(1)维新派维新运动时期(1895—1898年)除旧布新,挽救危亡,以消弭革命于方萌。(2)保皇派保皇活动时期(1898年戊戌政变后—1905年)保护(要求归政于)光绪帝,反对慈禧太后,联系革命派并与其论战。(3)立宪派立宪运动时期(1906—1911年)

——整理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试仿照对分称(1)(2)的解读,撰写分称(3)的政见主旨,并结合材料中的一条或多条信息,谈谈你对政治派别名称的褒贬性的认识。【答案】政见主旨:呼吁开国会、制定宪法,以挽救清朝的危亡,批判并打压革命派。认识:政治派别名称的褒贬,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主张是否顺应时代潮流,如维新派、立宪派的名称,都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趋势;有的名称来自政敌,其褒贬色彩受主观因素影响大,如从革命派的视角来看,保皇派明显带有贬斥意味;对于政治派别的进步性和保守性,应该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展开具体分析,如维新派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强烈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带有明显的进步色彩,而保皇派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前后,仍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则滞后于时代潮流;名称中的褒贬,代表的是过去的人们对这一派别的认识(或刻板印象),不能用标签化或脸谱化的思维看待派别中的具体历史人物,如作为维新派和保皇派核心人物的梁启超在民国建立后,反对袁世凯称帝,坚定捍卫共和制度。【解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题意要求,仿照对分称(1)(2)的解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立宪运动时期立宪派呼吁开国会、制定宪法,以挽救清朝的危亡,批判并打压革命派。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政治派别名称的褒贬认识形成的原因、评价方面思考。原因方面,从时代潮流、主观因素等角度来思考作答即可。时代潮流方面,政治派别名称的褒贬,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主张是否顺应时代潮流,如维新派、立宪派的名称,都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趋势;主观因素方面,有的名称来自政敌,其褒贬色彩受主观因素影响大,如从革命派的视角来看,保皇派明显带有贬斥意味;评价方面,结合所学作答,如对于政治派别的进步性和保守性,应该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展开具体分析,如维新派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强烈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带有明显的进步色彩,而保皇派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前后,仍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则滞后于时代潮流;名称中的褒贬,代表的是过去的人们对这一派别的认识(或刻板印象),不能用标签化或脸谱化的思维看待派别中的具体历史人物,如作为维新派和保皇派核心人物的梁启超在民国建立后,反对袁世凯称帝,坚定捍卫共和制度等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福建的茶文化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其中“建溪官茶”因产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早在汉代就有“建溪芽”之名。到了宋代,北苑贡茶更是闻名于世,成为中国御贡时间最长的茶之一。北苑茶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闽国龙启元年(933年),建州茶人张三公(张廷辉)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山献给闽国,自此一直到1391年,当地便一直作为御茶园。北宋福建文人黄庭坚在《满庭芳》中赞道:“北苑贡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南宋时期,曾入闽任茶官陆游也写诗称:“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摘编自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福建省监察委员会《古人眼里的福建茶:廉美和敬人间清欢》等材料二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茶叶品种、种植、制作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基本上一无所知,1833年,英国议会终止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垄断权。18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属印度政府组建的茶叶委员会领导了窃取中国茶叶品种,技术及建立阿萨姆茶叶试验场的工作。1838年,东印度公司将阿萨姆地区所谓的“荒地”全部收为已有,1839年,伦敦有4家公司,(印度)加尔各答也有1家公司向东印度公司申请收购阿萨姆茶园并垄断经营,但东印度公司以“鼓励和支持所有受人尊敬的资本家”“防止垄断、保护当地的利益”等理由予以拒绝。当时有一家伦敦媒体对此报道说,一家联合股份公司在本市成立……他们计划首先与印度最高政府达成条约,购买东印度公司在阿萨姆的种植园,然后进行茶树种植生产,并将茶叶运入英国。——据罗龙新《帝国茶园:茶的印度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福建建溪(北苑)茶园和近代印度阿萨姆茶园种茶业发展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福建建溪(北苑)和近代印度阿萨姆种茶业发展的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印种茶业对当代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启示。【答案】(1)同:规模较大;专业化种植;政府参与。(答出两点即可)异:北苑种茶业起源早,阿萨姆种茶业起步晚;北苑茶种主要由当地培育,阿萨姆茶种自国外引入;北苑种茶业全部供给宫廷,不进入市场,阿萨姆种茶业主要服务于英国进口市场;北苑种茶业由官方垄断经营(设有茶官),阿萨姆种茶业引入私营企业竞争。(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影响:中国:提高了贵族生活品质;丰富了中国茶文化;助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为民族交往和朝贡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撑(有利于边境茶马贸易的发展,保障“岁币”“岁赐”的物资供应)。(答出三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印度:降低了英国进口茶叶的成本;推动了印度阿萨姆地区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促进了物种的交流和传播,密切了国际经济联系;助推了自由竞争的经济思想的传播(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发展);削弱了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答出三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启示:挖掘历史渊源;发挥品牌效应;坚决捍卫经济主权;尊重经营主体权益;参与国内外竞争;政府合理引导并扶持。(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异同: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近代印度。同:根据材料“北苑茶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闽国龙启元年(933年),建州茶人张三公(张廷辉)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山献给闽国,自此一直到1391年,当地便一直作为御茶园”“18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属印度政府组建的茶叶委员会领导了窃取中国茶叶品种,技术及建立阿萨姆茶叶试验场的工作。1838年,东印度公司将阿萨姆地区所谓的‘荒地’全部收为已有”,可从规模较大;专业化种植;政府参与等方面分析。异:根据材料“福建的茶文化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18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属印度政府组建的茶叶委员会领导了窃取中国茶叶品种,技术及建立阿萨姆茶叶试验场的工作”可知,北苑种茶业起源早,阿萨姆种茶业起步晚;北苑茶种主要由当地培育,阿萨姆茶种自国外引入;根据材料“其中‘建溪官茶’因产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早在汉代就有‘建溪芽’之名。到了宋代,北苑贡茶更是闻名于世,成为中国御贡时间最长的茶之一”“他们计划首先与印度最高政府达成条约,购买东印度公司在阿萨姆的种植园,然后进行茶树种植生产,并将茶叶运入英国”可知,北苑种茶业全部供给宫廷,不进入市场,阿萨姆种茶业主要服务于英国进口市场;根据材料“曾入闽任茶官陆游”“1839年,伦敦有4家公司,(印度)加尔各答也有1家公司向东印度公司申请收购阿萨姆茶园并垄断经营,但东印度公司以‘鼓励和支持所有受人尊敬的资本家’‘防止垄断、保护当地的利益’等理由予以拒绝”可知,北苑种茶业由官方垄断经营(设有茶官),阿萨姆种茶业引入私营企业竞争。【小问2】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和近代印度。中国:根据材料“福建的茶文化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其中‘建溪官茶’因产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早在汉代就有‘建溪芽’之名。到了宋代,北苑贡茶更是闻名于世,成为中国御贡时间最长的茶之一”可知,提高了贵族生活品质;丰富了中国茶文化;根据材料“北苑茶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闽国龙启元年(933年),建州茶人张三公(张廷辉)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山献给闽国,自此一直到1391年,当地便一直作为御茶园”可知,助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民族交往和朝贡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撑(有利于边境茶马贸易的发展,保障“岁币”“岁赐”的物资供应)。印度:根据材料“18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属印度政府组建的茶叶委员会领导了窃取中国茶叶品种,技术及建立阿萨姆茶叶试验场的工作。1838年,东印度公司将阿萨姆地区所谓的‘荒地’全部收为已有”可知,推动了印度阿萨姆地区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根据材料“1839年,伦敦有4家公司,(印度)加尔各答也有1家公司向东印度公司申请收购阿萨姆茶园并垄断经营,但东印度公司以‘鼓励和支持所有受人尊敬的资本家’‘防止垄断、保护当地的利益’等理由予以拒绝”可知,助推了自由竞争的经济思想的传播(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他们计划首先与印度最高政府达成条约,购买东印度公司在阿萨姆的种植园,然后进行茶树种植生产,并将茶叶运入英国”可知,降低了英国进口茶叶的成本;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物种的交流和传播,密切了国际经济联系;削弱了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小问3】启示: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近代印度。根据材料“福建的茶文化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其中‘建溪官茶’因产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早在汉代就有‘建溪芽’之名”“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茶叶品种、种植、制作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基本上一无所知,1833年,英国议会终止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垄断权。18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属印度政府组建的茶叶委员会领导了窃取中国茶叶品种,技术及建立阿萨姆茶叶试验场的工作”可知,挖掘历史渊源;发挥品牌效应;根据材料“北苑茶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闽国龙启元年(933年),建州茶人张三公(张廷辉)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山献给闽国,自此一直到1391年,当地便一直作为御茶园”“18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属印度政府组建的茶叶委员会领导了窃取中国茶叶品种,技术及建立阿萨姆茶叶试验场的工作。1838年,东印度公司将阿萨姆地区所谓的‘荒地’全部收为已有”可知,政府合理引导并扶持;根据材料“1839年,伦敦有4家公司,(印度)加尔各答也有1家公司向东印度公司申请收购阿萨姆茶园并垄断经营,但东印度公司以‘鼓励和支持所有受人尊敬的资本家’‘防止垄断、保护当地的利益’等理由予以拒绝。当时有一家伦敦媒体对此报道说,一家联合股份公司在本市成立……他们计划首先与印度最高政府达成条约,购买东印度公司在阿萨姆的种植园,然后进行茶树种植生产,并将茶叶运入英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坚决捍卫经济主权;尊重经营主体权益;参与国内外竞争等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国际性官方医疗组织发展概况(部分)组织时间及地点(总部所在地)概况国际公共卫生局1907年,巴黎监测鼠疫、霍乱、天花、斑疹伤寒和黄热病在全球各地的发病情况,尝试为欧洲国家制定统一的卫生和检疫标准国际联盟卫生处1920年,日内瓦其下属的几个特别委员会讨论过疟疾、天花、麻风病等的全球发病情况,实际作用远不及美国某基金会发起的攻克黄热病和疟疾的计划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日内瓦借助各国政府提供的配合,世界卫生组织开始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科学的医学知识应用于落后地区材料二可以说,20世纪40年代以后,医学科学和公共卫生管理对人类生活状况的影响已经真正地全球化了。在大部分地区,传染病已不再重要,许多传染病在它们原本多发且严重的地方已呈衰退之势。……现在若要理解传染病曾经对人类,甚至就对我们的祖父辈意味着什么,都需要想象力了。——据[美]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等上述材料是学者从医疗与公共卫生的维度对20世纪传染病与人类社会关系变迁的阐释。另选一个维度,列举相关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20世纪人类社会变迁的某一侧面作出阐释,并得出结论。(要求:列出三条以上有关联的史实,结论正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角度不得与材料重复。)【答案】示例一维度:战争与和平。阐释: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但也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前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文明劫难和心灵创伤,但这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