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沙高级中学、永安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沙高级中学、永安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沙高级中学、永安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沙高级中学、永安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沙高级中学、永安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沙高级中学、永安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是官僚政治取代血缘贵族政治的显著标志,A项正确;文治政治主要是在宋朝比较突出,排除B项;C、D项并未建立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排除C、D项。故选A项。2.据统计,英国1782~1820年间65位内阁成员中,43位是贵族,剩下的22位中14位是贵族之子,其他8位也与贵族有着亲戚关系。1721~1832年间22位首相中,13人是上院贵族,6人是贵族之子,1人为贵族之孙。这表明当时英国()A.贵族首相大多与王室关系密切 B.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C.封建贵族完全控制着议会选举 D.构建分权制衡体制的紧迫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英国。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贵族控制政局、控制议会,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这种情况与旧的、有利于贵族的、不合理的议会选举制度有关,侧面体现了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B项正确;材料本意是首相大多与贵族而非王室关系密切,排除A项;完全控制说法绝对,排除C项;当时英国已经基本建立起分权制衡体制,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内阁和首相,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排除D项。故选B项。3.如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印章。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按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为最高国家权力执行机关。综合判断,该印章()A.启用于新中国成立 B.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C.合法地位得以确立 D.遵循了宋体官印传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54年(中国)。据材料“按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为最高国家权力执行机关”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印章在1949年开始使用,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到1954年该印章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B项正确;据材料无法推出其在新中国成立时启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合法地位就得以确立,排除C项;历朝历代的国印都是篆书体,排除D项。故选B项。4.1425年,明仁宗诏令:“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的主要原因是A.崇文抑武政策过时 B.科举制度走向没落C.北方儒学全面复兴 D.南北经济差距较大【答案】D【解析】“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说明北方士人被录取的较少,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由于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文化教育落后与南方,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北方经济落后导致的文化教育落后,ABC与题意不符,排除。5.唐朝采用“勾检制度”履行审计职责,从三省到九寺五监大都设有勾检官,负责审核本单位对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重点勾检财务收支状况,其结果层层上报,最后由户部进行审计。该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官员权力 B.规范政府行为C.协调中枢机制 D.提高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唐朝采用“勾检制度”,负责审核官员遵守规章制度的相关情况和财政收支状况,主要是为了规范政府行为,B项正确;审计职责并不会限制官员权力,排除A项;材审计范围从三省到九寺五监,不仅仅是协调中枢机制,排除C项;勾检制度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属于影响而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6.20世纪80年代英国有部政治讽刺喜剧《是,大臣》,讲述的是政务官(大臣)与事务官(文官)之间因施政而发生的种种冲突。这部剧幽默生动的揭露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弊端,如官员玩弄权术、人数膨胀、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习气严重等等。按照英国法律事务官()A.可以被首相和大臣开除 B.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C.多数由考试选拔,不受党派控制 D.不负责政府日常事务,权力很小【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建立了文官制度,其中文官是通过考试选拔的,不受党派的控制,以此保障政策实施的连续性,C项正确;文官不是由首相任命的,不会被首相或大臣开出,也不会在政治上与首相共进退,排除AB项;文官的工作职责内容主要是负责政府的日常事务,排除D项。故选C项。7.公元前513年,晋国执政赵鞅“铸刑书于鼎”并公之于众。孔子认为此举会导致“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由此可见,孔子主张()A.道德礼义教化 B.民为政治之本 C.民众高于君主 D.礼义法律并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铸刑书于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可知,孔子反对赵鞅“铸刑书于鼎”并公之于众,认为民重法则削弱贵族尊严,从而不利统治,说明孔子主张贵贱尊卑的等级秩序,强调道德礼义教化的作用,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本思想,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孔子并未主张民众高于君主,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礼义法律并重属于荀子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8.魏晋时期,《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常被用作参考,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经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魏晋时期()A.法学者重视律法的注释 B.法制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C.法律儒家化的进程加速 D.士族把持法律的解释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从《春秋》一书所记史事被当成判案参考,马融、郑玄等经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体现了儒家思想已经影响到了法律建设,这说明魏晋时期儒家理念逐步法制化,C项正确;材料强调儒学对法律建设的影响,未涉及法学者重视律法注释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魏晋时期的法制建设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士族对法律解释权的把持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9.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子弟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右今出榜散行晓谕,外更请父老各以此意劝率乡闾,教戒子弟,务令通晓,毋致违犯。”此则“乡约”有利于()A.乡民内化理学伦理,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自律B.重农抑商政策实施,通过道德教化巩固小农经济基础C.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国家对民众的道德控制和秩序维护D.儒家思想向基层渗透,与基层的社会教化结合更紧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使后生子弟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右今出榜散行晓谕,外更请父老各以此意劝率乡闾,教戒子弟,务令通晓,毋致违犯。”可知,朱熹强调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循规蹈矩,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该乡约既体现对伦理道德的重视,又体现了对日常生活细节的重视,说明该乡约有利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儒家伦理道德,与基层的社会教化结合更紧密,从而推动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D项正确;题干强调儒学的大众化教化功能,未涉及“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与道德教化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实现国家对民众道德控制和秩序维护”的说法过于绝对,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0.美国学者约翰·赞恩在《法律的故事》一书中讲道:“罗马的法律机器得以完善地运行,得益于程序完备的罗马法庭和专业律师阶层的出现……所有这些贡献为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构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该学者意在()A.强调古罗马法律对现代法律体系发展的贡献B.分析古罗马法律在维护罗马社会秩序的影响C.探讨古罗马法律体系运作有序的机制和逻辑D.探究古罗马法律哲学及其理论框架重要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罗马的法律机器得以完善地运行,……所有这些贡献为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构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可知,该学者强调罗马法对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对现代法律体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A项正确;材料强调罗马法对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的影响,未涉及罗马法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古罗马法律体系运作有序的机制和相关逻辑,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题干中未提及罗马法律制度的哲学基础,也未强调理论框架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A项。11.汉密尔顿在《美国宪法原理》中指出:“立法机关越权之危险性乃与行政机关越权,流于专制政治之严重性,实不相上下。”这表明()A.三权分立机制形式化的倾向 B.西方法律制度分权与制衡的特征C.立法与行政机构权限冲突的问题 D.三权分立体系防止专制的局限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787年的美国。根据材料“立法机关越权之危险性乃与行政机关越权,流于专制政治之严重性,实不相上下。”可知,立法机关如果超越宪法赋予它应享有的权力,那么就如同行政机关越权都会出现专制倾向,故议会应在宪法赋予它的权力范围内行使立法权,防止专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说明西方法律制度具有分权与制衡的特征,B项正确;作者的用意是为了避免三权分立流于形式,并不是强调三权分立机制形式化的倾向,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立法与行政机构权限冲突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立法权与行政权,没有涉及司法权,不能体现三权分立,排除D项。故选B项。12.“罗马帝国衰亡之后,通过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倡导的宗教改革,欧洲从异化的教廷禁锢下解放出来,踏上了全面复兴之路。”作者认为宗教改革使欧洲踏上全面复兴之路的依据是()A.宗教改革瓦解了神学思想的统治 B.宗教改革消除了宗教对人的限制C.宗教改革使欧洲脱离了教廷的统治 D.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6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通过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倡导的宗教改革,欧洲从异化的教廷禁锢下解放出来,踏上了全面复兴之路。”及所学可知,罗马帝国衰亡后.罗马教会对欧洲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垄断,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宗教改革以人文主义宗教观打破了罗马教会的精神控制,实际上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一场社会普及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发展进程,D项正确;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但并不否定上帝和宗教,“瓦解了神学思想统治”的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宗教改革以人文主义宗教观打破了罗马教会的精神控制,并未消除宗教对人的限制,排除B项;宗教改革后欧洲形成了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足鼎立的局面,并未使欧洲脱离教廷的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13.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这体现出中国法治建设()A.完善立法体系的形式与落实 B.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C.加强政府治理能力与应变能力 D.强调法律的时代性与发展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82年后的中国。根据材料“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可知,题干信息表明法律保障中国民主政治、社会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法律建设与时俱进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立法体系的形式与落实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法律内容与政府职能之间的关系,无法直接得出加强政府的治理能力与应变能力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中“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一变化体现了A.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B.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C.只有依靠宪法才能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相融合【答案】D【解析】材料“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公德”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相融合,D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排除B项;C项说法片面,可有多种途径,排除。故选D项。15.《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结合所学可知()①羁縻府州反映了经济优抚政策 ②羁縻府州表现为军事征服关系③羁縻府州呈现出政治威慑情势 ④羁縻府州显示边疆内地一体化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及所学可知,羁縻府州是唐朝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通常由都督府、都护府负责节制,体现了军事征服和政治威慑的特征,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羁縻府州反映了政治优抚政策,①项错误,排除A项、B项;羁縻府州制度是中央政府对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并不是边疆内地一体化的做法,④项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6.1648年,欧洲国家达成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承认新教合法地位,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地位平等;各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这些规定A.促进了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表明了罗马教会立新教为合法宗教C.造成了各诸侯邦国割据的状态D.推动了宗教改革和主权国家的形成【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规定与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无关,故A项描述错误。据材料可以知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欧洲国家达成的,不是罗马教会颁布的,故B项错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主要是造成德国封建割据时代的到来,并未造成整个欧洲的分立割据,故C错误。据材料“承认新教合法地位……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可以知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推动了宗教改革,也使得王权独立于教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政治体制沿革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两个时期中央政治体制的沿革情况,并说明其实质。(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期,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时期:秦朝时期和两汉时期。简析: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其中的“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虽然地位最高、权力较大,但受到了御史大夫的监督,太尉掌管军事但不常设,这就形成了官员之间相互制约而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的现象。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中外朝制度,就是让皇帝身边信任的侍中、尚书等中朝官员参与决策,以此来牵制丞相、御史大夫等外朝官员,这就削弱了外朝官员的实权而加强了君主专制。秦汉两个时期的这两项制度都是削弱相权而加强君权的有效措施,其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建立和加强。示例二时期:明朝时期和清朝时期。简析:明初沿用元朝的中书省制度,但造成了相权过重的现象,明太祖在诛杀胡惟庸后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但由于行政事务繁杂,他让身边品级不高的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到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了内阁。随着内阁大学士拥有了票拟权,其地位日益提高和职权越来越大。但内阁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和顾问机构。清代到雍正帝统治时期,为了应付西北地区的战事,设军机处以备皇帝顾问成为定例,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只是皇帝的奴仆和政令执行者,皇帝进一步将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明清两个时期这两项制度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其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强化。(“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简析图中其他时段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期”和材料“简析这两个时期中央政治体制的沿革情况”,可任选两个时期,阐明其中央政治体制的沿革,如选秦朝和汉朝,可结合秦朝三公九卿、汉朝中外朝制度的内容和影响进行阐释,要注意表述成文,论从史出,逻辑思维一定要严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材料二:纵观英国历史,特别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社会在作出了种种探索和尝试后,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丁翌《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材料三:美国总统布什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2)依据材料二,分析英国是如何确立“议会至上”的。(3)依据材料三,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答案】(1)特点:实行轮番执政;直接民主制;政事由全体公民集体议决;坚持少数服从多数、自由和平等原则。(2)确立: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王权;以立法的形式限制了王权;通过代议制政体确立议会的最高立法权。(3)实现: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中“直接”、“自由和平等”、“轮番”、“集体议决”、“少数服从多数”等处信息即可对应总结出其特点有:轮番执政和直接民主制;政事由全体公民集体议决;坚持少数服从多数、自由和平等原则。(2)依据材料中“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资产阶级代议政体”、“一系列法案的颁布”等处信息可以将实现方式概括为三个方面,即: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王权;以立法的形式限制了王权;通过代议制政体确立议会的最高立法权。(3)本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受到了国会和最高法院的限制,学生可以回答出它们是如何限制总统权力的。此外,还可从总统的任期、选举方式,及两党制方面来回答。它们也很好地制约了总统。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材料二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材料三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大一统”》(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代”是哪三代。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始皇”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的表现。(4)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主题。【答案】(1)三代:夏商周。政治主张:以德治国。政治目的:中国重新迈向大一统。(2)秦始皇(嬴政)。历史事件: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影响:秦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3)表现:乾隆时期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清朝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了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了参赞大臣等官职,兼管军务和民政。(4)主题: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夏商周时期。三代:据材料一“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可知,“三代”是华夏国家的形成阶段,在春秋时期之前。结合所学可知,黄河流域的黄帝、炎帝打败蚩尤部落,形成了华夏族。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王朝——夏朝;夏朝衰败后,黄河下游的商国逐渐强大起来,灭亡夏朝建立商朝;商朝之后渭水流域的周国强大起来,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周朝。由此可知“三代”是以华夏为中心的夏商周。政治主张及目的:据材料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揺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统。”及所学可知,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的政治目的是中国重新迈向大一统。小问2】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时期。始皇:据材料二“迨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可知,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结合所学可知,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称皇帝,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历史事件及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据材料“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及所学可知,元朝开始统一塞外边疆,而我朝——清朝对边疆统一达到强盛。结合所学可知,清军入关后,顺治帝册封佛教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了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了参赞大臣等官职,管辖西北边疆,兼管军务和民政。【小问4】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可得出主题: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巩固。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民主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从世界各国历史实践来看,民主又是多样的、具体的、发展的。当代中国的民主观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它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并汲取了其他国家和地区民主化的经验和教训,不照搬照抄西式民主教条及政治模式,是正确的、全面的、科学的民主观。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彰显了当代中国民主观的人民性、自主性、共识性、效能性、系统性,展现了对民主这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全新理解,贡献了政治发展的中国方案,开启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摘编自张树华《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民主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论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优势。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性因素,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保证人民民主的制度性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