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试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2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两种学说。这两种学说可用来说明()考古学家学说苏采琦断石器时代的中国,直至夏宵时期,同时存在着风格各异的众多文明,散布在四面八方,我如“满天星斗”严文明中国史前时代形成了一个以中原为核心(花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和不同文化传统分层次联系(东夷、百越等文化处于第二或第三层。是花牌)的重焊花朵式格局A.新石器时代出现了阶级分化 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C.史前时代已有华夏认同观念 D.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史前时代。根据材料“中国史前时代形成了一个以中原为核心(花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和不同文严文明化传统分层次联系(东夷、百越等文化处于第二或第三层,是花瓣)的重瓣花朵式格局”可知,中华文明起源地是多元的,但最终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的格局,这说明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明起源地是多元的,但最终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的格局,没有强调阶级分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明起源地是多元的,但最终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的格局,没有强调华夏认同观念,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明起源地是多元的,但最终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的格局,D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排除D项。敌选B项。2.甲骨文中显示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要由占卜来决定。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就是通过占卜,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宣称“非敢违卜”,于是迁都于殷。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材料“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要由占卜来决定”可以看出,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血缘,无法体现宗法制度和血缘关系,故AC两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点石成金』】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要由占卜来决定”,结合所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解答。3.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称为“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称为“立家”。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道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B.有效维护周王朝的统治C.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D.隐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宗族成员通常只效忠于“家”而不效忠于“国”,这实际上为地方割据和分裂提供了土壤。分封制下,诸侯和卿大夫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和领地,容易导致地方势力的膨胀和中央集权的削弱,D项正确;虽然分封制在周朝早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稳定和治理作用,但材料中强调的是分封制下宗族成员对“家”的效忠超过对“国”的效忠,这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排除A项;虽然分封制在初期确实有助于周王朝统治,但材料中明确提到宗族成员通常只效忠于自己的宗族(家),而不是整个国家(国),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分封制对文化统一的影响,而且由于宗族成员通常只效忠于自己的宗族,这反而可能导致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分裂,而非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4.墨子反对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提倡“列德而尚贤,虽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由此可见,墨子()A.彻底否认了儒家的主张 B.代表了下层平民的利益C.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倡导中央集权政治理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墨子主张“尚贤”,认为有才能的人不论出身高低都应该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这体现了对各阶层,特别是下层平民利益的关注和对社会公平的重视。他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为下层平民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发展机会,因此,墨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下层平民的利益,B项正确;墨子并未彻底否认儒家的所有主张,其也主张尊贤的理念,排除A项;题干并未直接体现辩证法思想,排除C项;题干中墨子的主张并不涉及中央集权政治理念,排除D项。故选B项。5.公元前220年后,秦始皇先后五次“亲巡天下,周览远方”,并在泰山、会稽等地立碑刻石。下图是始皇帝巡游路线及部分刻石铭文简图,据此可推知其旨在()A.加强对东方地区有效治理 B.谋求统一全国的合法依据C.彰显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D.强化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220年后(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巡游及刻石以图通过宣德扬威,使六国旧民从精神上对其臣服,以达到安定天下,成就万世之业的政治目的,D项正确;始皇帝巡游和刻石铭文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加强对东方地区有效治理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A项;此时秦已经完成统一,排除B项;始皇帝巡游和刻石铭文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与“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匈奴浑邪王归附,汉武帝下令隆重迎接,封其上层为食邑千万户的侯。汉廷在缘边五郡故塞外设置“属国”安置其部众,保存其官号和部落组织,保留其游牧生产方式,尊重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汉统治者此举有利于()A.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B.奠定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C.保障因俗而治的双轨制度 D.强化祖源认同的文化根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汉代的中国。汉武帝采用因俗而治的方式对归附的匈奴进行管理,这有利于加强民族融合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项正确;清朝时期奠定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排除B项;保障因俗而治的双轨制度和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匈奴和汉族是同祖,排除D项。故选A项。7.北魏孝文帝太和四年诏曰:“朕方欲兴灭国于旧邦,继绝世于刘氏”,宣称北魏承继汉朝。太和十五年孝文帝又称“晋既灭亡,天命在我”,遂摒弃十六国政权,直接承继晋朝。孝文帝此举意在A.消灭其他政权统一中原 B.形成南北朝政权的并立C.剥夺鲜卑贵族政治特权 D.树立北魏王朝正统地位【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北魏孝文帝认为北魏政权承继汉朝的正统,主要是为了树立北魏王朝正统地位,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8.《隋书》卷三载,公元608年“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对此,北宋卢襄在《西征记》中评价说:“今则每岁漕上给于京师者数千百艘,舳舻相街,朝暮不绝,盖有害于一时,而利于千百载之下哉!”据此可推知,隋朝大运河的修建()A.有效纾解了关中地区的经济压力 B.客观上巩固了隋朝统治的长治久安C.有利于推动南北经济的交流发展 D.打破了以陆路运输为主的交通格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材料“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及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沟通南北,据材料“今则每岁漕上给于京师者数千百艘,舳舻相街,朝暮不绝,盖有害于一时,而利于千百载之下哉”可知,大运河交通繁忙,综合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大运河的修建推动了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南北经济交流增强,不能反映了关中地区的经济压力是否得到缓解,排除A项;隋朝大运河的修建加重了社会矛盾,并没有巩固隋朝的统治,排除B项;材料是反映了运河交通的发展,但不能得知其与陆路交通的对比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9.对“玄武门之变”的记述,《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两种不同的叙述反映了A.历史叙述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B.文献资料还原全部历史真相C.历史事实是由历史解释呈现的 D.历史观点因史料不同而相异【答案】A【解析】《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后晋处于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需要为新政权正名,《新唐书》成书于北宋,稳定的封建王朝需要稳定社会秩序,反对夺权,故两本典籍对“玄武门之变”的叙述带有主观色彩,故A项正确;文献记录也有作伪的情况,即使准确,也只能无限接近历史真相,而不能还原全部真相,故B项错误;对历史事实进行主观解释的叫历史解释,历史事实是客观呈现,故C项错误;历史观点往往因立场而使用不同史料,故D项错误。10.唐初设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各司其职;后又置政事堂,“使两省(中书省、门下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再后来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了一体化趋势。这些变化()A.明确了六部职责 B.提高了工作效率C.强化了中央集权 D.消除了腐败现象【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再后来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了一体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置政事堂,使负责出诏令的中书省和掌封驳的门下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后改称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三省一体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工作效率,B项正确;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之前,六部的职责就已经明确,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相权的变化,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不能反映中央集权,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的变化不能“消除”腐败,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表诗词体现的中华文化的特点是()诗词出处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A.追求家国情怀 B.主张和而不同 C.崇尚自强不息 D.崇尚道法自然【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尚思为国成轮台”,“西北望,射天狼”,都体现了作者爱国报国的情怀,A项正确;和而不同是指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自强不息指自己努力上进,永不懈怠;形容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2.北宋初期,中央政府对地方采取“制其钱谷”方式管理地方财政。“是月,申令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这一措施()A.旨在削弱地方经济实力 B.得益于国家统一实现C.主要针对“冗费”问题 D.有利于缓解边疆危机【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初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初期,中央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采取“制其钱谷”的方式管理地方财政,即将地方的大部分赋税收入收归中央,通过削弱地方经济实力以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宋初并未实现国家统一,排除B项;管理地方财政的措施旨在削弱地方经济实力,而不是针对朝廷出现的“冗费”问题,排除C项;这一措施旨在削弱地方经济实力以加强中央集权,并不能缓解边疆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13.耶律阿保机召集群臣问道:“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臣皆以佛对。阿保机道:“佛非中国教。”耶律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阿保机大悦,即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这一现象表明辽统治者()A.实施抑佛政策 B.接受中原传统文化C.践行因俗而治 D.重视群臣合理建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中国)。根据“‘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命耶律倍春秋祭奠”可知,契丹族建立的辽尊孔祭孔,说明儒学不仅是汉族崇尚的思想,而且少数民族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反映了辽统治者接受中原传统文化,B项正确;崇尚儒学并不等于抑制佛教,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封建化,并非因俗而治,排除C项;据材料“臣皆以佛对”可知群臣认为尊崇佛教,但阿保机缺认为应该尊崇儒学,材料没有涉及重视群臣建议,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表为唐至南宋时期人口分布变化趋势图(单位:人/平方公里)。据此可以推知()A.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B.北方经济趋于停滞C.南方海外贸易繁荣 D.北方耕作技术落后【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唐至南宋。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唐至南宋时期,北方人口分布从北宋开始减少,逐渐低于南方。这反映了唐宋南方经济不断得到开发,促进了人口增长,A项正确;“趋于停滞”说法错误,唐宋北方经济仍在发展,排除B项;南方海外贸易只是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而应该是南方经济的不断开发所导致的,排除C项;宋朝南北耕作技术相当,而是宋朝南方经济不断开发的最终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15.元代,云南设立行省后,改变了其分裂割据的状态。汉族移民随着交通线深入云南,使得精耕细作的方式得到大规模推广。《元史•食货》记载,云南行省纳粮曾经达到277719石,远超同期辽阳。四川、陕西等行省。据此可知元代()A.南北经济的差距继续扩大 B.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加强C.因地制宜的模式收效明显 D.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消失【答案】B【解析】根据“改变了其分裂割据的状态,汉族移民随着交通线深入云南,使得精耕细作的方式得到大规模推广。”可得出边疆与内地间在民族交融过程中其生产生活状态都趋于统一,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南北的经济差距,排除A项;材料中的内容并不是因地制宜的表现,排除C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6.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置相》中对明初废宰相的做法进行评论:“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虽谓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由此可知,废宰相()A.实现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B.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C.整顿了腐败官场风气 D.有利于贤明人才的培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根据材料“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虽谓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可知,明朝时期,宰相制度被废除,皇权受到的制约减少,皇权得到强化,因此废除宰相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皇权的强化,而非彼此的抗衡,排除A项;材料描述信息,与整顿腐败无关,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废除宰相制度,与培养人才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于1959年,以其命名的二里头文化,约当公元前1750~前1520年,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在二里头都邑中,官城内的两组大型宫室建筑群呈中轴线布局,位于中心区的井字形大道是迄今所知东亚大陆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官营作坊区出土了以复合范技术铸造的青铜礼器群。学界普遍认为,二里头文化在中国早期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二里头都邑中心的遗存分布——摘编自许宏《二里头遗址“突出普遍价值”举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提纲。二里头遗址在中国早期文明研究中的价值①遗址中出土的青铜礼器群,可用于研究早期中国的礼乐文化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答案】遗址中存在宫室建筑群、官营作坊区、祭祀遗存区、墓葬集中分布区、井字形大道,可用于研究早期中国的城市布局与功能分区。
遗址中的宫室建筑群呈中轴线布局,存在贵族墓葬群和制陶、制骨、铸铜等官营作坊,可用于研究早期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可为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以及证明二里头都邑作为国家权力中心提供证据。
遗址中存在制陶作坊、制骨作坊、铸铜作坊和绿松石器作坊,可用于研究早期中国的产业分工与生产进步。
二里头遗址所在的洛阳偃师地处中原,二里头文化约当公元前1750—前1520,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可为探索夏商文化提供考古依据。
二里头文化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可用于研究中原核心文化的辐射力及华夏国家由多元向一体的发展进程。
【解析】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史(中国)。据图示,从遗址中存在宫室建筑群、官营作坊区、祭祀遗存区、墓葬集中分布区、井字形大道,得出可用于研究早期中国的城市布局与功能分区。据材料“在二里头都邑中,官城内的两组大型宫室建筑群呈中轴线布局,位于中心区的井字形大道是迄今所知东亚大陆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得出可用于研究早期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可为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以及证明二里头都邑作为国家权力中心提供证据。据材料“官营作坊区出土了以复合范技术铸造的青铜礼器群”,得出可用于研究早期中国的产业分工与生产进步。据材料“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于1959年,以其命名的二里头文化,约当公元前1750—前1520年,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得出二里头遗址所在的洛阳偃师地处中原,二里头文化约当公元前1750—前1520,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可为探索夏商文化提供考古依据。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儒家追求社会的完善,要求人们超越自我,把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把社会完善作为人生责任。在道德教育上,儒家注重培养为官者“以民为本”、对百姓负责的责任意识,“操心也危,虑患也深”“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主张为官行政,必须有公正无私、勤政有为、清廉自守的道德规范。儒家也重视“教化”“化民成俗”,重视“礼”的道德规范的作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摘编自邹强、王松《中国古代儒家与道家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古代儒家有关道德教育的主张。【答案】评价:儒家要求人们把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以民为本,对百姓实行教化,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儒家是针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等现象,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道德教育主张。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主张仁者爱人,由此衍生出来的道德教育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对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儒家主张的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后来成为了中国古代与法治相辅相成的治理方式。儒家道德教育的主张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变转型的产物,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并没有实现,但却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解析】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根据材料“儒家追求社会的完善,要求人们超越自我,把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把社会完善作为人生责任”得出,儒家要求人们把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以民为本,对百姓实行教化,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然后,根据所学知识从儒家出现的背景、主张、影响等角度进行评析,如:儒家是针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等现象,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道德教育主张。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主张仁者爱人,由此衍生出来的道德教育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对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儒家主张的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后来成为了中国古代与法治相辅相成的治理方式。最后,进行总结升华,儒家道德教育的主张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变转型的产物,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并没有实现,但却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唐朝武则天7311举荐、行伍、门荫(凭借父祖先辈的官阶爵位入仕或取得入仕资格)唐玄宗347唐肃宗164五代4624吏职、幕僚、行伍、举荐、门荫等宋朝北宋7263资荫(凭先代的勋功或官爵授官)、摄官(暂时代理)、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南宋6348——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材料二宋朝确立三级考试制度,有地方选拔的“乡试”,有全国性选拔的“省试”,也有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宋朝严禁“行卷”(考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为防止考生作弊,进考场要搜身。为防止考官在判卷环节徇私情,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糊名”,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誊录院,由手书在官员监督下抄写副本,将副本送考官评定,避免辨识字迹,防范录取中作弊。考试内容出现了章法、格式相对固定并适于考试的“时文”,它的作文体例为考生和考官提供了相对客观、标准的评价框架,但忽略了思想见识,实际开了明清八股文之先河。——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科举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趋势:进士出身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多;入仕途径更多样化。原因: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发展。(2)特点:严格控制考试过程;严密考试操作程序。影响:推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有利于社会的公正公平;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选拔人才。【解析】【小问1】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唐朝至宋朝(中国)。趋势:根据材料一可知,从唐朝到南宋时期进士科出身的宰相比重在上升;由材料“举荐、行伍、门荫”“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可知,入仕途径更多样化。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世家大族逐渐走向衰落,科举制的发展。【小问2】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特点:据材料二“宋朝严禁‘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考官在考试前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外出”“为防止考官在判卷环节徇私情,考卷要‘糊名’,密封考试试卷;还要誊录,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誊录院”得出,宋朝科举制严格控制考试过程;严密考试操作程序。作用:结合上述分析的原则和所学知识,从阶层流动、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中央集权、选拔人才、体现公平公正等方面进行分析,如:推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有利于社会的公正公平;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选拔人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材料所示两幅历史地图中,提取宋元时期水运交通变迁的信息,自拟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列出信息,主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信息:北宋漕运以东京(开封)为中心,而元朝则是由大运河直接连接起大都和杭州。主题:元宋的交通都围绕着政治中心。阐述:东京是北宋统治的政治中心,通过漕运将财赋集中到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元朝定都在大都,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却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提高了粮食和财赋北运的效率,巩固了元朝统治,进一步加强了南北间的经济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新的原点》课件
- 教培退款协议书(2篇)
- 《矿内空气》课件
- 2024三方贸易代理采购合同样本:建筑材料版3篇
- 2024山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研究合作承包合同书典范3篇
- 2024年度安全防护用铁艺围墙制造合同3篇
- 《社会主义改造专题》课件
- 2024年汽车导航系统升级与故障排除服务合同3篇
- 《矿山危害及防治》课件
- 2024年教育资源采购协议范本3篇
- 双选会策划方案
-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 便道恢复施工方案
- 电大国开专科(附答案)《民事诉讼法学》形考在线(形考任务3)试题
- 工艺参数的调整与优化
- 天堂-讲解课件
- 天津市南开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
- SEER数据库的申请及数据提取方法与流程
- 湖北省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讲解与备考
- 幼儿园故事课件:《胸有成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