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1第1—10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职,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据此可知,行省A.长官不受中书省的节制 B.导致地方势力过于弱小C.长官与周代诸侯相类似 D.代表中央分别管理地方【答案】D【解析】元代行省作为地方机构,这官职与中枢一样,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这说明行省带有中央派出性质,代表中央分别管理地方,D项正确;行省长官受中书省节制,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行省的权力较大,排除B项;元朝行省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西周诸侯容易形成割据,排除C项。故选D项。2.北京故宫太和殿旁有一处不起眼的“偏房”,它曾是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的权力中心。这个“偏房”的出现说明A.君主专制高度加强B.相权被大大削弱C.内阁掌握了票拟权D.皇权被宦官架空【答案】A【解析】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材料中“偏房”就是军机处办公场所,这一机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故A项正确;丞相在明朝就给废除了,故B项错误;内阁在清朝权力下降,故C项错误;皇权被宦官架空是明朝后期,故D项错误。3.1688年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表明英国A.社会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B.君主权力仍至高无上C.议会逐渐掌握核心权力 D.国王由议会选举产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但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和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王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项正确;当时英国社会发生了转型,排除A项;当时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排除B项;英国的国王是世袭的,排除D项。故选C项。4.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说:“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这一演说词体现的原则是A.中央集权原则B.自由平等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司法独立原则【答案】C【解析】材料“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体现美国分权制衡的原则,三权分立,有利于权力的制衡,故C项符合题意;华盛顿告诫的对象是政府部门领导,并非中央与各州,与中央集权原则无关,故A项不符合题意;自由平等体现美国人权,材料只提到部门权力,二者并不相符,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提到政府领导要在宪法范围内行事,不要干涉其它部门,并未涉及司法独立原则,故D项不符合题意。5.民国初年,临时参议院制定的(国会组织法)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规定与清末咨议局的选举已有不同:“居住选区二年以上”比清末的十年要求大大缩减:500元的不动产资格比之清末的5000元亦削减9/10:选民年龄为20岁而清末的为25岁,临时参议院还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可知民国初年A.民主政治有鲜明中国特色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扩大 D.宪政机制对权力的控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民国初年对国会议员的资格要求与清末预备立宪时大大降低,这使得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扩大,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民国初年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扩大,无法体现民国初年的政治具有中国特色,排除A项;材料呈现的是临时参议院制定的法案,看不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宪政机制是以宪法为依据,对权力的控制制约机制,材料并未体现宪政机制,排除D项。故选C项。6.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这次改选()A.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 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D.弱化了中共对敌后抗日政权的领导【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后,政权机构吸收了很多党外人士,这样有助于扩大抗日政权的基础,从而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B项正确;该做法是政治方面的举措,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排除A项;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已正式形成,排除C项;“三三制”下,在政权中起主导作用的仍是,排除D项。故选B项。7.商鞅制定“军功授爵制”,打破了旧贵族世袭式的社会等级制度。不论尊卑贵贱、贫富多寡,要想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荣誉必须用对外战争中的斩首数目来换取。军功授爵制”A.完全剥夺了贵族特权 B.利于塑造秦人的尚武精神C.加强了对地方管理 D.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实行军功授爵制,“要想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荣誉必须用对外战争中的斩首数目来换取”,这有利于塑造秦人的尚武精神,B项正确;A项中的“完全”说法错误,排除A项;军功授爵制与“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无关,排除C项;军功授爵制利于塑造秦人的尚武精神,未涉及秦国的社会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8.唐代进士科考试由礼部侍郎主持,应试者与侍郎有亲戚故旧关系的,由考功员外郎主试;宋代规定应试者有亲戚在本州为官或为主试官时,由各路转运司主试。这一规定()A.体现了科举制公平公正原则 B.有利于消除统治集团的矛盾C.扩大了封建政府的统治基础 D.扩大了官吏集团的人才来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唐代进士科考试由礼部侍郎主持,应试者与侍郎有亲戚故旧关系的,由考功员外郎主试;宋代规定应试者有亲戚在本州为官或为主试官时,由各路转运司主试”,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与宋代对科举考试的这一规定,都是为了避免科举考试的作弊,体现了科举制公平公正原则,A项正确;“有利于消除统治集团的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制扩大录取人数,不能体现“扩大了封建政府的统治基础”,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录取对象的变化,无法得出“扩大了官吏集团的人才来源”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9.清代的监察官多由在任的京官和在外知县等政绩卓异者.通过内外大臣保举,经考试合格而入选。一般要求京官历俸两年.外官历俸三年。由此可见,清代()A.监察官员选拔严格 B.构建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C.监察官员地位崇高 D.发挥监察官员对皇权的牵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清代政治制度。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清代选拔监察官员,体现出选拔的条件要求和严格的程序,A项正确;题干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监察体系”和“地位崇高”,排除B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A项。10.西方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A.确保了政治决策的正确性 B.保证行政运行的稳定性C.规范了事务官的选拔管理 D.实现了权力间的“制衡”【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当政府发生危机或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能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B项正确;西方文官制度并不是用于政府决策,排除A项;材料也没有涉及事务官的选拔管理,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西方文官制度的稳定特征,并未体现权力的“制衡”,排除D项。故选B项。11.北洋政府时期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这说明北洋政府()A.推动了旧人事制度的变革 B.意在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C.确立了甄别为主的选官方式 D.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答案】A【解析】据材料“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可知北洋政府推动了近代人事制度的变革,A若同瞭解;材料主旨不是学习西方制度,排除B项;“确立”错误,排除C项;“实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2.北宋“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订立的《吕民乡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主要内容包括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南宋朱熹据此编写了《增损吕氏乡约》,吕氏乡约声名远播。这两部乡约的编写()A.使国家权力深入基层社会 B.有利于敦促教化改良世风C.使地方治理形成统一标准 D.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宗教化【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主要内容包括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吕氏乡约》《增损吕氏乡约》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有利于敦促教化,改良社会风气,B项正确;宋代乡约是以道德教化来治理乡民,更多依靠的是宗族社会力量,排除A项;地方治理复杂多变,难以形成统一标准,排除C项;乡规民约主要是为了实现社会教化、规范人们的行为,与宗教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明朝初期,律、例、令三者并行,律为“常经”,例为一时权宜,令是太祖随时发布的诏令。诏令往往因事立法,其法律效力常在律、例之上,有时甚至法外施刑。这反映出当时()A.律例体系缺乏实用性 B.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C.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 D.司法尚未取得独立地位【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诏令...法律效力常在律、例之上”表明,该时期的司法会受到人为干扰,尚未有独立地位,D项正确;A项中“缺乏实用性”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题干中未提及“律例合编”,排除C项。故选D项。14.下表所示为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罗马法建设的若干成就。这反映,古代罗马()时间成就533年查士丁尼命人收集历代法学家的论文,编写《法学汇纂》(50卷)533年颁布《法理概要》,作为学习罗马法的教材565年法学家将534年以后查士丁尼陆续颁布的168条敕令汇编成集,称为《新法典》A.立法过程主观性强 B.法律体系日渐完善C.司法范围不断拓展 D.立法程序日渐复杂【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法学汇纂》”,“颁布《法理概要》,作为学习罗马法的教材”等信息可以看出查士丁尼统治期间,罗马法体系逐渐的完备,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主观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司法范围,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立法程序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5.宗教改革前,西的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与基督教、经院哲学混为一体,各门学科都是神学的附庸,文化教育也被教会所垄断,学校办在教堂和修道院里,教师由僧侣担任,课程设置也以宗教的需要为目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A.宗教和世俗文化矛盾尖锐 B.欧洲在科技文化水平上落后C.人们的思想深受宗教影响 D.文化教育居于社会基础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各门学科都是神学的附庸,文化教育也被教会所垄断”“课程设置也以宗教的需要为目的”等信息可知,说明基督教控制着当时的教育事业、科学文化等,即人们的思想深受宗教影响,C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宗教和世俗文化一体,没有体现两者矛盾,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对欧洲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科技文化水平进行比较,无法得出欧洲在科技文化水平上落后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没有强调文化教育居于社会基础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16.1954年9月15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式上,开国领袖毛泽东郑重宣告将在这次会议上制定宪法,制定几部重要的法律。这次法律实践的重大意义是()A.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C.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近代化进程 D.促进了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的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9月15日(中国)。由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B项正确;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2010年,排除A项;戊戌变法时,《大清新律令》的制定,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近代化进程,排除C项;依法治国的提出时间是1997年,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周是宗族统治的鼎盛时期,宗族体系十分发达,整个社会如同一个大家庭,通过分封制的形式建立起来,以宗法制作为维系的纽带。天子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诸侯国是由天子分封的,卿大夫的采邑则是由诸侯分封的,天子、诸侯、卿大夫之间有天然的血缘联系和政治婚姻关系,既是亲戚又是君臣,自然就形成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臣服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表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摘编自雷海宗《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不久行中书省便成为固定行政区。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各省设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为正副长官,又有郎中、员外郎、都事等分管省内各种事务。丞相、平章大多由蒙古亲王记当,权力极大,除中央直接任命的官吏以外,有权自选官吏。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摘自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元朝地方体制较之西周的不同。【答案】(1)特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等级色彩鲜明。(2)不同:地方官员主要由中央直接任命,不得世袭;行省权力分化,相互牵制;地方行政区划更加周密。【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据材料一“通过分封制的形式建立起来,以宗法制作为维系的纽带”可知,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结合所学可知,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据材料一“自然就形成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臣服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表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可知,等级色彩鲜明。【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时的中国。据材料二“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可知,地方官员主要由中央直接任命,不得世袭;据材料二“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可知,行省权力分化,相互牵制;据材料二“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可知,地方行政区划更加周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希腊的公民,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而是特指城邦内一小部分成年男性。以雅典为例,全部居民约为30万,18岁以上的成年男性公民仅3—4万。雅典城邦政治活动极其频繁,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议事会及陪审法庭的活动则更多,如此频繁的政治活动使普通公民在经济上和时间上都无法承受,据统计,能经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只占雅典公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另外,雅典公民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他们对于所需要决断的问题并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巧,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意见,大多数公民的投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给反动煽动者创造了煽起人们非理性激情的机会,并可能导致破坏性的后果。例如,公元前406年,六位雅典将军被公民大会宣判死刑,原因是作为远征军的统帅,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必须为许多雅典士兵的伤亡负责。——摘编自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材料二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国王仅仅拥有行政权,而且这种权力也越来越多的被内阔所代替。随着议会主权的确立和君主实权的丧失,最终促成了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摘编自王出广《浅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国国王“临朝不理政”的原因。【答案】(1)缺陷:雅典民主具有狭性,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政治活动过于频繁,导致低收入公民无法正常参与政治生活;公民缺乏专业素养,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原因:《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限制王权;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内阁制度的形成。【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雅典)。据材料“古希腊的公民,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而是特指城邦内一小部分成年男性”,得出雅典民主具有狭性,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据材料“雅典城邦政治活动极其频繁,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议事会及陪审法庭的活动则更多,如此频繁的政治活动使普通公民在经济上和时间上都无法承受”,得出政治活动过于频繁,导致低收入公民无法正常参与政治生活;据材料“雅典公民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他们对于所需要决断的问题并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巧,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意见,大多数公民的投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得出公民缺乏专业素养,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得出《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限制王权;据材料“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得出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据材料“国王仅仅拥有行政权,而且这种权力也越来越多的被内阔所代替”,得出内阁制度的形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摘编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二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答案】(1)内涵: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打破了世家大族的选官特权(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利于寒门庶族地主参政。(答出三点即可)(2)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管理职能的扩展,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答出两点即可)特点:考试录用;政治中立;常任。(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依据材料一“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可以得出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依据“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可以得出打破世家大族选官特权;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英国。原因:依据材料二“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可以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依据"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可得出政府管理职能的扩展,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特点:依据材料二"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结合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从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法制化;政治中立;文官常任制;通才性;重视职业培训等角度分析。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春秋决狱”是汉代士大夫创造的一种司法模式,在遇到法律无明文规定的疑难案件或依成文法律判处则有悖常理的案件时,司法官直接依据(春秋》等儒家经典中的伦常大义来决断,故称“春秋决狱”。“春秋决狱”的首倡者是汉初大儒董仲舒,通过下面案例,可见“春秋决狱”之一斑。如:“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日殴父也,当枭首、论日: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这是一个关于几子为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