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1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目录

01模拟基础练

02重难创新练

03真题实战练

基础训练第一组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演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①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蕨洲:长满水草的沙洲。③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唐代贺知章告老

还乡,唐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以示矜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事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热闹的场景开篇,以独自黯然神伤作结,中间心理充满起伏变化。

B.“纵博”“酒徒”“渔父”与“雕鞍驰射”形成对比,其中蕴含的感情不言而喻。

C.词人荡八尺轻舟,虽只有三扇低篷,去L占断”浩渺的水上风光,充满豪情。

D.全词用笔蕴蓄,颇见炼字之功,“元自”“何必”虽是虚词,却能传递心底幽怨的情怀。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②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人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

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注】①作于南宋绍兴八年。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

备及军饷勤务。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②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

③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明时令、气候,以一“促”字突出秋风的气势强劲,也写出秋收、制衣等事的紧急。

B.词人在深秋之夜起身登城远望,与同伴痛饮,希望能在大醉中放下对关河寥落的挂怀,聊以浇愁。

C.上阕“闹”“引”以动衬静,写出了清晨时分演武场上鼓声密集,飞骑奔驰张弓竞射的场面。

D.本词善于塑造人物形象,下阕“双雁落遥空”直接表现出当筵虎士技艺高超、箭无虚发的特点。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①。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爸盐②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江城:今江苏省南京市。②命盐:细碎的腌菜,这里指代养老之处。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海”两句交代了时局的危急,点明了感慨的原因,具有提领全词的作用。

B.“疏髯”二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选取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C.“别愁”两句,以景结情,营造出一种迷离恍惚的气氛,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词感情真挚,意象精巧,意境深远,语言清新淡雅,读来韵味十足,感人至深。

6.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亭子言怀®

张谓

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

攀树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鸟应家禽。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官属②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注】①本词约为诗人大历年间(766年11月一779年12月)潭州刺史任上所作。②官属,主要官员的属

吏。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数丛芳草”“几处闲花”写西亭子景致之清丽、环境之幽雅,流露出诗人的恬适之情。

B.颔联第二句诗人通过推测溪水旁的白鸟应是农人的家禽,突出表现了此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诗人看景知高下、闻声识浅深,描写中包含着自己经过人生历练对人间高下、世事浅深的体验。

D.这首言怀之作,语言朴素平淡,而平淡之中又有着深远的情致,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极其相似。

8.本诗尾联的意思是什么?它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阐说。

(五)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

王禹傅®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

会凭栏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纳鱼堪脍②,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④!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福英雄泪?

【注】①王禹僖,遇事敢言,三遭贬斥。②妒鱼堪脍: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时想起家乡的美味,

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苑妒之思指思乡归隐。③求田问舍:三国时,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买地置屋,

受到刘备批评。④树犹如此:西晋桓温北征收复失地时经过金城,见从前栽种的柳树已有十围之粗,慨叹“树

犹如此,人何以堪!”

9.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词的“雨恨云愁”与辛词的“献愁供恨”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表达效果生

动形象。

B.王词开篇写江南风景美丽依旧,但云雨中弥漫着恨和愁,此处以乐景写哀愁,欲抑先扬。

C.“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一句勾勒出富有江南生活气息的水乡画面,“一缕孤烟”景中含情,寓意孤寂。

D.辛词下片化用典故“树犹如此”,借西晋桓温北征时的慨叹,表达自己无法收复失地,虚度光阴的悲

愁。

10.王词的下片与辛词的上片都运用了“鸿”的意象,请结合诗句分析异同。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谢寺双桧④

刘禹锡

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②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注】①谢寺即扬州法云寺。桧:一种常绿乔木。《扬州府志》记载:“谢安宅,在法云寺,谢安手

植双桧,至唐犹存。”②龙象界:佛界。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双桧的苍劲挺拔,展现古寺年代久远,饱含历史的沧桑感。

B.颔联虚写,双桧曾面对金殿陪伴过僧客,也曾与将军战旗相映成辉。

C.“宝盖”形象地写出了桧枝的枝繁叶茂,枝干超过了寺庙的鸳鸯瓦。

D.“青青年少”可指昔日的双桧、年少的谢安,也可指后世来此的青年。

12.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请结合本词核心意象“双桧”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江南月

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西楼,而月圆月缺却不知重复多少次。

B.云层散去时,圆月如冰鉴高悬天宇;浪花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

C.上片结句“圆缺几时休”,自然开启下片,结句“天上共悠悠”,让人回味无穷。

D.这首词借景抒怀,不重描摹,以写意为主,以浑涵有致的意境取胜,含蓄蕴藉。

14.这首词在咏物中寄托了哪些人生感慨?请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柳索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江仙”是词牌名。最初的“词”是指配合乐曲演唱的歌词,不同的词牌在字数、句数、平仄上都有

不同的规定。

B.上片“白玉堂前春解舞”着力描写了柳絮在白玉堂前随风飘扬飞舞的情状,“东风卷得均匀”却流露出

不得不委身于东风的无奈。

C.“任他随聚随分”形象地写出了薛宝钗“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处事态度。

D.本词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地道出薛宝钗青云平步的志向。全词托物言志,句句咏物,处处有“我”,

物性我形,水乳交融。

16.下面诗句中,“柳絮”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难缗难留难挽抚,任扬任坠任摧欺。一无名氏《柳絮》

B.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唐薛涛《柳絮》

C.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一宋韩琦《柳絮》

D.缭绕晴空似雪飞,悠扬不肯着尘泥。一宋朱淑真《柳絮》

17.在大观园最后一次诗会中,这首词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薛宝钗在叙述其创作意图时说过:“柳

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不落套”即不落俗套,有

不同于他人的立意。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本词在立意上的“不落套”体现在哪里?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孤雁

张炎®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

相思一点。料因循②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③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

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注】①张炎早年为贵族公子,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父死家散,浪迹天涯。②因循:沿用旧习不改,

此处指孤雁因为离群而耽搁。③谩,同“漫”,徒然。长门是汉武帝时陈皇后被弃置幽居的冷宫。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事做的一项是()

A.开篇前三句以困顿惆怅的情怀起笔,写孤雁失群的遭际,“空”营造出空阔、寂寥的环境氛围。

B.“自顾影”中表示孤雁对自我的怜惜,“欲下寒塘”表现出孤雁想下未下、犹豫迟疑的神态。

C.借苏武托雁寄书的典故和陈皇后筝声诉怨之事,衬托孤雁误了书信的自责和无人怜之的哀怨。

D.末三句写孤雁看到人家半卷画帘迎接飞燕双双归来也不会感到羞愧,以双燕类比孤雁之心迹。

19.近代陈匪石:“此为咏物之作。南宋人最讲寄托,于小中见大。”请结合诗歌分析作者借孤雁所寄托的“大”

的内容。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双莲①

赵长卿

二乔姊妹新妆了。照水盈盈笑。多情相约五湖游。似向群花丛里、骋风流。

丁香枝上千千结。怨惹相思切。争如特地嫁薰风。吐尽芳心点点、绛唇红。

①双莲:指并生于同一枝干的两朵荷花,又名并蒂莲。古代以之为祥瑞征兆。

20.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了”字饱含妆容初成的惬意,与“小乔初嫁了”有异曲同工之妙。

B.姣花照水,盈盈一笑,把清水出芙蓉的清纯和含苞欲放的娇羞集于一身。

C.“相约”暗写花开并蒂,双莲在花丛中风流无限,岂是惹怨的丁香可比?

D.薰风作伴,荷香四溢,更有芳心点点,红艳绛唇,与首句新妆遥相呼应。

21.在咏物诗词中,本词独辟蹊径,体现描摹物象的新颖性,请结合全词赏析这一特色。

(十一)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颛望,误几回、天

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22.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融写景、抒情为一体,使用了细节描写,语言雄健绮丽。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

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B.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凄寂可伤,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

象中表现游子情怀。

C.“是处”两句,词意苍莽悲壮、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景象。“休”字

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

D.“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

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23.“小谢诗云:’天际识归舟。‘屯田用其语,而加,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试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的意境。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题深阳三塔寺【注】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深阳(今江苏省深阳县)时

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人所劾罢。

2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运用拟人的手法、问候的语气,充分表现了词人热爱春色的感情。

B.在词人看来,东风、杨柳好像能理解他的心意,饱含深情地送他过湖。

C.“世路”二句,暗承上片“过湖”,由议论转入描述,可见其寄意颇深沉。

D.全词通过写词人重来三塔湖访春赏景,抒发了熟谙世情后的无穷感慨。

25.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梁”,请赏析。

(十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①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送韩侍御之广德

李白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赏酒②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久

【注】①两首诗均作于诗人晚年被贬夜郎遇赦之后。②贯(shi)酒:赊酒。③泉明:避唐高祖李渊的

名讳,故称陶渊明为泉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首句不见“月”字,但因“无烟”却已得月色澄澈明净之境。

B.第二首诗前两句“绣衣”和“黄酒”形成对比,突出窘迫,抒发愤懑。

C.“酣歌一夜送泉明”,既开导朋友淡然处世,也是赞美他不畏权贵如陶潜。

D.两首诗的后两句都写赏月饮酒之乐,都能表现李白的洒脱不羁,豪放浪漫。

(2)两首诗都提到“赊月色”,请你从修辞和意境角度试作赏析。

(3)有论者说第一首诗的首句与苏轼的《赤壁赋》的明月大江、羽化登仙意境颇有相近之处,请你试作评点。

㈤2

【人物形象】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①泣然有感②

陆游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蝶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

[注]①九域志:北宋地理名著,以熙宁、元丰间四京、二十三路行政区划为标准。②本诗作于庆元二年

秋(1196年),作者闲居山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点明写作的时间、事件、情感,“泣然”饱含诗人的家国之情。

B.首联中诗人不能忍受岁月的不断流逝,抒发了自己年老无成的慨叹。

C.天寒欲晓北雁南飞,诗人以新雁自况,表达了对收复北方失地的信心。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年老仍初心不改,偶然看到北宋地图不禁落泪。

2.本诗中的“书生”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书生”形象有何异同?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

戏马台南追两谢②,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这首词是黄庭坚被贬谪到黔州时期的作品。②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

城南。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诗一首。

3.下列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两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秋日淫雨的状况,以及词人悠闲自在的生活。

B.“重阳”“催醉”等词表明本词可能创作于重阳节宴会场合,“霁”字蕴含着词人欣喜之情。

C.“鬼门关外蜀江前”与首句“万里黔中”相呼应,更加具体地点出了词人欢度重阳的地点。

D.本词气韵豪迈,讲究锻字炼句,语言新奇不落俗套,用典自然贴切,在结构上抑扬有致。

4.本词下片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头吟①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嘤踝御沟上,沟水东西流②。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姨姨,鱼尾何健健③!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注释】①《白头吟》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玉台新咏》,《西京杂记》认为此诗是卓文君因为司马相

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而作。②躅喋[xiedie]:指小步行走的样子;徘徊。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

沟。东西流,即东流。③竹竿:指钓竿。姨姨:同“袅袅”,动摇貌。健赛:形容鱼尾像濡湿的羽毛。在

中国歌谣里钓鱼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前两句以高山上洁白的雪和云间清亮的月喻指姣好明丽的容貌和纯洁美好的人,也喻指纯洁无

暇的爱情,意蕴丰厚。

B.“凄凄”四句写女主人公因遭到遗弃而凄惨悲伤,希望能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表现出女主人

公对被弃的无奈以及对忠贞爱情的渴望。

C.结尾四句运用比兴手法,以鱼竿的柔长轻盈摆动和鱼尾的滋润鲜活,隐喻男女情欢意洽,指出真正

的爱情应以情义为基础。

D.全诗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四句一节,通过今与昔、现实与理想不同角度的变换描写,层层推进,

刻画出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历程。

6.《白头吟》是汉乐府古辞,与《氓》类似,讲述的都是爱情悲剧,试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比较《白头

吟》与《氓》女主人公性格方面的异同。

(四)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①(其三)

苏轼

麻叶层层探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②捣黝③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①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当地曾发生严重春旱,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沿途写了一组《浣溪沙》;

②青:指新麦;③勃:干粮。

鹏鸽天

辛弃疾

石壁虚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落,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①,荐溪毛②,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注]①玉友:此处指酒;②溪毛:溪边的野菜。

7.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词和辛词题材大体相同,都描绘了乡村生活图景,语言清新质朴,富有情趣。

B.苏词用泛出光亮的繁茂麻叶暗示“雨后”,与辛词中“雨”所蕴含的情感相同。

C.苏词中的“一村香”是从嗅觉角度着笔,而辛词是从视、听角度描写田园风光。

D.苏词上片提及了村里煮茧、堞丝等农事活动,本词对农事活动则并未涉及。

8.这两首词的下片都塑造了乡野老人的形象,其特点和作用并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五)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

[宋]周密

夜深归客依第①行,冷磷依萤聚土滕。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夜归

[唐]白居易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镜辔珑璃②。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归来未放③笙歌散,画戟④门开蜡烛红。

[注]①筑:代指竹杖。②珑璃:金、玉撞击声。③放:让,使。④画戟:有彩画的戟,唐宋时做官署

仪设之用。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诗第三句写村店在昏暗月色的衬托下显得寂静而冷清,但在归客眼中,一种家在咫尺的亲切感油

然而生。

B.周诗中的夜行人快至家门时夜已深,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扑面而来。

C.白诗情感饱满,形象生动,意境丰富。中间两联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又切合骑马夜归的主题,

移步换景,转换流畅。

D.白诗以细腻沉郁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夜晚归官府的情景,通过景物描写,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丰富

的内心世界。

10.这两首诗刻画的夜归者的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青云馆①

杜牧

虬蟠千仞剧羊肠,天府由来百二②强。

四皓③有芝轻汉祖,张仪④无地与怀王。

云连帐影萝阴合,枕绕泉声客梦凉。

深处会容高尚者,水苗三顷百株桑。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杜牧由宣州赴京,途经青云馆。②百二:以二敌百,后多喻

山河险固之地。《史记•高祖本纪》载!“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

焉。”③四皓;秦末汉初的四名隐士,因不满秦朝暴虐而隐居商山。④张仪: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秦惠这

王九年,入秦,以连横之策受到重用,两度为相。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极写此地雄伟奇崛、艰难险恶的地理特点,千仞高的山峰如虬龙盘踞,山间小路如羊肠般曲折

回环,这里一直以来都是关隘险固之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颔联用两个发生在此地的典故呼应上文,商山“四皓”以灵芝为食佐证了第二句中的“百二强”,

而“无地与怀王”则以张仪欺楚的故事佐证此地实为“天府”之国。

C.颈联上句写客帐近云,萝蔓枝影摇曳,下句写泉声绕耳,客梦依稀,表现了青云馆的高耸和清幽,

但“客梦凉”一词却又透露出惆怅与忧伤之感。

D.尾联写云萝泉石之中应该有品格高尚的人,种植着三顷水田与百株桑麻,过着自给自足、自由自在

的生活,暗含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归隐之心。

12.金圣叹如此评价诗中人物:“写商於人物,奇伟则为四皓,谪诈则为张仪。彼皆遭逢事会,得以留

名史册。若夫云萝泉石之中,又有理乱一皆不与,姓字都无人道者。其人皆有三顷水田,百株桑树,粗得

饱暖,大足一生,此则真为冥冥高尚,而非我辈之所得慕也。”请据此分析尾联中的“高尚者”与颔联中

的“四皓”“张仪”的不同。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曲①(节选)

李嘉祐

江上淡淡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

可怜应是阳台②女,坐对鸠鹤娇不语。

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

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③魂。

【注】①诗歌写于诗人被贬谪江南时期。②阳台:指富贵人家。③帝子:帝王的子女。这里指尧的女

儿娥皇、女英,二人嫁给舜。舜南巡苍梧而死,二人千里奔丧,抱竹痛哭,泪尽而死。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芙蓉花”映衬浣纱女的美丽素洁,“独”写出浣纱女的孤独又引发读者联想。

B.“可怜”的意思是可惜,表现出诗人对浣纱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C.尾联中用“不堪论”“苍梧秋色”来表现秋色的悲凉,用“帝子魂”表现浣纱女的高贵身份。

D,与白居易借琵琶女表达自己命运悲凉一样,这首诗中的浣纱女也可看作是诗人的化身。

14.“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两句诗体现了浣纱女怎样复杂、矛盾的心理?是如何体现的?

(八)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张氏隐居二首

杜甫

其一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①。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②。

其二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济潭鳍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注】①林丘:指隐居的地方。②虚舟:语出《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

有愠心之人不怒。”大意是说虚心可以远祸。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前两联描写了张氏隐居环境的幽僻和诗人访求的艰辛,与《其二》“时相见”“晚兴留”

透露的熟悉感不同。

B.“伐木丁丁”句与“鸟鸣山更幽”异曲同工,“春草鹿呦呦”与《短歌行》的“呦呦鹿鸣”一样隐

喻嘉宾,诗语婉约动人。

C.《其一》的“涧道”“石门”与《其二》的“前村山路险”前后相应,诗人以此来暗写对张氏的仰

慕之情和相交的愉悦。

D.两首诗写出了诗人与张氏交往过程,诗由七言变为五言,诗歌节奏由因陌生、敬重带来的迟缓到后

来相知甚欢的轻快。

16.通观两诗,简要分析张氏有哪些品性?

【事物形象】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宝剑吟

陆游

幽人①枕宝剑,殷殷②夜有声。

人言剑化龙③,直恐兴风霆;

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

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

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

[注]①幽人,幽居的人,隐者。②殷殷,象声词,形容雷声。③相传西晋张华叫雷焕替他寻找宝剑,

雷焕找到一对宝剑,宝剑后来化为两条蛟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者枕着宝剑人睡,到深夜感觉宝剑在发声,“鸣不平”解释了宝剑发声的原因。

B.诗歌借用典故,想象“剑化龙”,而龙能兴起风暴雷霆。“恐”写出了隐者的害怕。

C.“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赋予龙以思想,龙如果不是被压制,就会愤然远征。

D.隐者起身,把酒洒在地上来祭剑。隐者表面上劝慰宝剑,但激愤之情却跃然纸上。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宝剑的形象特点和宝剑形象蕴含的意义。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鹃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鹦冠:传说为楚隐者的冠子所戴之冠。

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在异乡水上行船,他强打精神饮酒,吃着冷食,靠着儿案休息。"鹅冠"点出他失去官职不为朝

廷所用的身份。

B.春来水涨,江流浩瀚,在舟中飘荡起伏仿佛天上云间;诗人身休衰迈,老眼昏花,看岸边的花草如

同隔着一层薄雾。

C.颈联两句承接上文,从舟中向外望空中水面之景,近看舱前蝴蝶起舞,远看鸥鸟时而飞翔,时面落

在湍急的江流上。

D.“云白山青万余里”一句意境小巧别致,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及漂泊中的诗人对时局多

难的优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

4.本诗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诗人选取的"蝶""鸥"两个意象有什么特点?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

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月上海棠

陆游

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遗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①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②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③。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注】①点酥:喻梅花素雅、娇美的花瓣。②宣华:指蜀王旧苑。③诗人陆凯《寄范哗》:折花逢驿

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从蜀王旧苑写起,“斜阳”“废苑”“朱门闭”传达出繁华褪尽后的凄凉。

B.宫梅见证了废苑的繁华,此时淡然开放,在与废苑的对比中写其顽强的生命力。

C.词人化用陆凯的诗句,折下梅花却无人可寄,流露出面对中原沦陷的沉痛之感。

D.结尾画面感极强,词人伫立江皋;不见有陇头归骑,只能登上高楼,独自倚楼。

6.蜀王旧苑的梅花是诗词中的重要意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在本词中的重要性。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3题。(共12分)

有木诗八首(其八)

白居易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

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

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

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中多用比喻,如花像夜雪,叶犹利剪,风清似水,霜冷如玉。

B.诗中“凡鸟”,与《红楼梦》"凡鸟偏从末世来”所指完全相同。

C.诗人说丹桂“犹胜寻常木”,以此表达人生的伟大功业指日可待。

D.全诗有新乐府诗特色,咏物中包含着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8.《有木诗八首》是一组借树木喻人事,表达时事感慨的诗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借丹桂来比

喻一些人的哪些特点?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共12分)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①

(唐)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螃蟹咏②

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③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

权的“翰林学士”。②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③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9.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早知螃蟹之盛名,表达爱慕之情。

B.《螃蟹咏》是七言律诗,首联写环境,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下喝酒吃蟹。

C.薛宝钗认为纵使螃蟹再横行,最后还是要落入汤锅被蒸煮,落得被人吃掉的下场。

D.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10.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六)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鹭鹭

来鹄

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

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鹭鹭

刘象

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清软冷接风。

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

几日下巢辞紫阁②,多时凝目向晴空。

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凰别苇丛。

(注)①顶丝:头顶上细长的羽毛。②紫阁:这里指鹭鹭居所。

1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诗一二句描写鹭鹭翘足独立的动作、凝神静思的神态,引发了后面的议论。

B.刘诗首联赞美鹭鹭,中间两联运用拟人、虚实结合等手法来塑造鹭鹭的形象。

C.刘诗尾联用“会”字表达鹭鹭脱离“摩霄”“苇丛”这种生存环境的强烈愿望。

D.来诗聚焦于一幅画面,刘诗则描绘了多个画面,但它们都借吟咏鹭鹭寄寓情怀。

12.来诗和刘诗笔下的鹭鹭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试题。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己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讦阳色转明。

【注】琅耳:翠竹的美称。

1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

B.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C.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D.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

1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

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

(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试题。

山中

王维

刑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诗的第一句,描写了天寒水浅,清澄莹澈的山溪变成蜿蜒穿行的涓涓细流,露出粼粼白石,小

溪显得特别清浅可爱。

B.王维诗的三、四句,写山色苍翠、空明的特点,人行在山中,置于一片翠绿的山雾中,似乎感觉到

细雨湿衣的凉意。

C.王维的诗描绘了白石粼粼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鲜明,富于诗情

画意,营造了萧索孤寂的氛围。

D.王勃诗的第一句,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悲已滞”,化动为静,衬托诗人内心始

终难解难平的悲伤。

16.两首诗都写到了“叶”这一意象,二者有何不同?

【景物形象】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

月上海棠

陆游

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遗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②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注】①点酥:喻梅花素雅、娇美的花瓣。②宣华:指蜀王旧苑。③折幽香、谁与寄千里:典出南朝

宋诗人陆凯的《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从蜀王旧苑写起,“斜阳”“废苑”“朱门闭”传达出繁华褪尽后的凄凉。

B.宫梅见证了废苑的繁华,此时淡然开放,在与废苑的对比中显示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C.词人化用陆凯的诗句,折下梅花却无人可寄,流露出面对中原沦陷的沉痛之感。

D.结尾画面感极强,词人伫立江皋;不见有陇头归骑,只能登上高楼,独自倚立。

2.蜀王旧苑的梅花是诗词中的重要意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在本词中的重要性。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琴歌

李顽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深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②从此始。

【注】①广陵客:指琴师。②云山:代指归隐。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交代听琴的场合、时间、缘起和演奏者,“鸣琴”二字点题,提挈全篇。

B.铜炉熏染,华烛熠熠生辉,在庄严华丽的气氛中,广陵客登场献艺,格外引人注目。

C.“皆静”写出人们专注着迷的神态,愈言其静,愈烘托出琴师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

D.末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听了琴歌之后所规划的人生:从此要告别归隐生活。

4.“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作用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途中。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作者的意绪。

B.“长亭酒一瓢”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样,都蕴含着惜别的离情。

C.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南”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

D.颈联亦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水声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6.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城上

李商隐

有客虚投笔①,无怪②独上城。

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边遽稽天讨③,军须竭地征④。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注】①有客:诗人在郑亚幕府充任幕僚,故自称“有客”。②无怪:无聊。③遽:传递官府文书的

驿车。稽:迟延。天讨:朝廷对入侵者的征讨,此指对西北边地党项族的征讨。④地征:土地赋税的征收。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因感叹无所事事,诗人独自登上高城远眺,想要消散心中的无聊。

B.颔联写景,描写沙洲上的禽鸟失去伴侣,树木在云彩掩映下留下淡淡暗影。

C.尾联议论,通过写贾谊能在作赋论兵中游刃有余,表达其仰慕之情。

D.本诗颇具李商隐的诗歌特点,触景伤怀,含而不露,寄托极深,颇有韵味。

8.请简要分析颈联的作用。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

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

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

9.对诗歌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战事激烈,秋雁哀

鸣,所见所闻,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月夜”的背景。

B.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

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是客观实景。

C.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两句诗既写自己兄弟分离,生死难卜的现状,也概括了安史之乱

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报国无门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老是不能送到,更何况

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10.这首诗通过种种意象来描绘意境的作用是什么?全诗抒发了哪些感情?

(六)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玉楼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