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选择题满分攻略)-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_第1页
古诗鉴赏(选择题满分攻略)-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_第2页
古诗鉴赏(选择题满分攻略)-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_第3页
古诗鉴赏(选择题满分攻略)-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_第4页
古诗鉴赏(选择题满分攻略)-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09选择题满分攻略(古诗鉴赏)

1.考情探究(考点分布'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3.考点精讲

2.考点梳理4.好题冲关(基础、提升、真题)

IAL考情探究・

i.考点分布

2021-2024北京卷命题规律

年份题型结构考点关键词选材情况

理解思想情感内容

2024客观2+主观1理解表达技巧咏物诗

理解思想情感

理解思想情感内容

2023客观2+主观1理解诗歌内容寄怀诗

赏析思想内涵

理解思想情感内容

2022客观2+主观1理解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咏物诗

赏析意象的内涵

理解诗句内容

2021客观2+主观1理解思想情感和语言风格应和诗

赏析思想内容

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

【命题规律】

古代诗歌阅读的常规考点一一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有时会涉及和要求

背诵的诗歌名篇的比较。选择题难度不大,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或正确一项。四

个备选项的表述相当于给诗歌的解读提供了突破口,考生可以借助备选项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为后面的主观题解答做铺垫。

【备考策略】

选择题(4选1)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了试

题的难度。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

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人设置选项的设误点,就可以顺利作答。

FL考点梳理

一、考点概述与解题方法

【考点概述】

古代诗歌阅读题,读懂诗歌,是第一步。选择题考查的基本内容就是对诗句的理解,所以读懂诗歌是鉴赏

评价诗歌的前提。

【阅读方法】

1.抓显性信息

⑴标题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标题常蕴含以下信息:①提示写作

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④表明诗歌的题材;⑤

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⑵注释

注释,包含了诗歌的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通过注释挖掘诗中的隐含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

内涵。注释的内容有:

①提供写作背景,暗示主旨;②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感情、写作风格;③解释重点词语,暗示诗意内涵或典故含意;

④链接他人评价,暗示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

2.抓隐性信息

⑴诗句“变”点

诗歌语言往往会是经过“变形”处理的语言,这些“变形”的地方也是理解诗歌的难点。对于一些按照

常理难以解释的诗句,需要从以下角度去判断是否做了“变形”,从而理顺诗句内容把握诗歌情感主旨:①注意

省略成分;②注意语序倒装;③注意词类活用;④注意互文见义。

(2)诗歌“情”点

①意象(意象群)承载情感;②名词(地名、物名)关联情感;③动词锁定举止,联想情感;④形容词锁定情感态度;

⑤副词锁定情感程度;⑥诗眼锁定情感基调。

【三个关注】

关注术语一一技巧术语、情感术语、诗歌专门术语(如送别诗、律诗等)

关注修饰词一一对景物特点、人物特点等进行概括的形容词,对语言特色进行概括的修饰词等

关注命题语一一如范围、程度词(只、一些),是非词(无、没有、并非),关联词,术语连接词(和、或、

还有、从而等)(“表现出"〃表达了”“描绘了”“营造了”“运用了〃)

【解题方法】

第一步,标注选项敏感点

认真审读题干,弄清楚题目要求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题干中各个选项的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思想情

感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赏析”。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细读四个选

项,对每个选项做信息切分的勾画圈点,把勾画出的词语与四要素进行对应分析。

第二步,找全原诗对应点

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诗寻找对应点,注意是否有歪曲文意的问题,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

感点是否有依据。将选项与对应的诗句逐一比对,结合学过的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

据或确切错误点。

第三步,落实命题设误点

根据“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手法)不当”的

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对四个选项要有整体意识,比如在对D项做判断时,要联系A、B、C三项理解、判断;还要用好排

除法。

满分攻略

1.读懂文,看看写什么(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感情)借助选项,进一步理解内容

2.预设手法,想想怎么写

3.找准点,猜猜考哪个(确定考向,逐句排除;对易错点有一定的敏感度;常见设误方式如望文生义、无

中生有、说法绝对、故意混淆等要心中有数;双向确定,必错的必对的综合处理)

考点精讲01:曲解词句含意

命题人把诗(词)句意思或诗(词)句中某个词语的意思予以解说,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

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联系语境,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典例引领

1.错解词语意思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错误示例:

第六句中“空复情”的意思是满满的思念之情

2.错解诗句意思

错误示例:

三、四句用“古树”象征着诗人和杜甫的友情像古树一样长青

即时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选项表述分析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考点精讲02:表达技巧辨析

命题人从表达技巧角度对诗(词)句或词语进行赏析,要求考生判断赏析是否正确。

凡是有表达技巧的选项要特别关注,要慢读细读诗句,找到切实的依据,再作判断;切不可脱离诗句

而只看选项,以命题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理解,以免被命题人诱导而选错答案。

典例引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②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③。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④。

[注]①泥滑滑:鸟鸣声。②青衿:学子的服装。③白璧招:以白璧招聘。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指天

子仪仗中载有鸾旗的前导车。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叙事抒情,全诗脉络清晰分明。

B.首联“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

C.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泥滑滑”“马萧萧”渲染出了离别的氛围。

D.颈联写与项判官的交情以及项判官的为人,尾联是临别赠言,全诗感情真挚。

即阻逊II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醉翁操①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葺过山前,曰有心

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

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

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费: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葺而过孔氏

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

代指琴。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

是(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顽《听安万善吹蹙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考点精讲03:思想感情分析

命题人对全诗(词)或诗(词)的某一句、某一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出判断,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找诗歌中的情感词句来确定诗眼,把握诗歌感情的总基调;关注诗歌中的言行描写,体会诗中人物的

心理世界,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典例引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耸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即时检测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受。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氯。(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王象巽《游曲江》)

考点精讲04:语言风格表述辨析

命题人对诗歌语言风格做出解说,要求考生判断其正误。

选项中常将诗歌的语言风格(特点)界定错误,比如将“清新明快”错设为“沉郁委婉”等。

典例引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

皆是恨。故欹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外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信。②欹:倚、依。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处指灯

芯。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吹竹响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即时检测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闺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觉:醒。

下面对本诗的分析是否正确:(2分)

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考点精讲05:诗歌意境分析

命题人对全诗(词)或是某一句、某一联所营造的意境做出描述,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深入体味写景句本身,敏锐感知并精确表达其特点或氛围;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切

忌孤立理解。

典例引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阳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下面对本词的分析是否正确:(2分)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断漏”“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即时检测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崔氏东山草堂®

杜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②底芹。何为西庄王给事③,柴门空闭锁松筠。

注释:①东山:即玉山,又名蓝田山。崔氏草堂与王维的蓝田柳川别业邻近。②白鸦谷、青泥坊:地名,

皆位于蓝田。③王给事:指王维。此时王维在朝中任给事中之职,而其柳川别业“柴门空闭”。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项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汝”指“崔氏”,本诗是诗人到崔氏东山草堂做客而作。

B.作者在山中偶闻钟磬之声,日落时分望见暮归的渔樵,宁静祥和。

C.颈联写山中日常餐食难以下咽,以此反映出隐居生活的简朴粗陋。

D.前三联从所闻、所见、所食等多角度写山中生活,尾联发出感慨。

16.“有时自发钟磬响”一句,通过钟磬之声写出了宁静的氛围。下列句子中对钟声的描写漠有体现宁静

氛围的一项是

A.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储光羲《苑外至龙兴院作》)

B.楼影挂斜阳,钟声出深竹。(于石《宿栖真院》)

C.落日钟声鸣远树,半空塔影倒寒汀。(林票《题西湖山岩二首》)

D.斗转星移天渐晓。蓦然听得鹏鹏叫。山寺钟声人浩浩。(净端《渔家傲》)

考点精讲06:艺术效果分析

命题人对诗歌语言或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进行赏析评定,要求考生判断其正误。

首先,结合注释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其次,熟知诗歌的语言风格;最后,掌握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三者结合看命题人对诗歌艺术效果的赏析评定是否正确。

典例引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示柜秸附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

不租、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租秸:张耒二子张租、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下面对本诗的分析是否正确:(2分)

“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即时检测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蓝田山石门精舍⑴

王维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造。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⑵。

注释:【1】精舍:寺院。【2】觌:相见。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涧芳”两句以动写静,写出了山涧花草的芳香和山月的清明。

B.结尾作者借“桃花源”的典故,表达恋恋不舍决意重游的心情。

C.本诗写了一段漫游的经历,采用移步换景法,行文清晰、流畅。

D.本诗风格清新自然,既蕴含着丰富的情味,也着意表达了理趣。

14.明代周挺评价此诗前二十句“始以无心,终若有得”。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评价中“无心”与

“有得”的理解。

考点精讲07:诗歌文学常识辨析

命题人对文学常识进行判断,要求考生判断正误,或者让考生做出选择。

了解诗歌发展历史,对其分类及其文体特征熟记于心,就能对试题中所涉及的诗歌常识迅速做出判断

或者选择。

典例引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镜湖女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选项选项表述分析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即晔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⑴

〔唐)岑参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口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G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⑷。

十日过沙磺[5】,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飕。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注释:【1】天宝八年(749),岑参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兼任都护)高仙芝幕府掌书记,本诗为作者

首次赴安西途中所作。宇文判官,高仙芝属下。【2】谁家子:指宇文判官。【3】安西:指安西节度使治

所龟兹镇。【4】西州:唐时州名,在吐鲁蕃一带。【5】沙磺:沙漠、戈壁。【6】飕股:风声。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初次赴安西边塞,因为过陇山途中的艰难和边塞的艰辛等,情怀悲壮。

B.诗人既赞赏宇文判官的坦率真诚,也对其戍边是为妻子而打算的想法不解。

C.本诗写事、写景、写情真切,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

D.本诗采用近体诗的形式,格律严谨,对仗工整,一韵到底,富有音乐美感。

考点精讲08:结合注释分析

命题人根据注释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判断,要求考生判断正误,或者让考生做出选择。

作品的注释,诗前的小序,甚至标题,都是解读作品的重要信息,一定要认真审读,仔细分析,不可

忽视。

典例引领

池上早秋®

白居易

荷美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②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⑧,何必更愁悲。

[注]①公元前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

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③潘安32岁鬓生白发,过潘二十岁,

应是52岁知天命的年龄。

错误示例:

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对中唐衰败的惋惜之情,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即时检测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的小题。

田园乐⑴

王维

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其七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注释】《田园乐》共七首,这组诗是王维隐居胡川时作。

1.以下对三首诗歌的理解,不IE项的一项是()

A.“其三”前两句,描写诗人“采菱”“策杖”的日常活动。

B.“其六”前两句,描写辆川“桃红”“柳绿”的春日美景。

C.“其七”前两句,描写诗人流连于山泉林木间的情状。

D.“其七”后两句,描写诗人从早到晚不停劳作的辛苦。

考点精讲09:诗歌情感基调

命题人对诗歌情感基调进行分析判断,要求考生判断正误,或者让考生做出选择。

在解读诗歌时,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浮于表面、主观臆断、无中生有、脱离语境任意阐发、模式化

理解,都会使我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要深入体味写景句本身,敏锐感知并精确表达其特点或氛

围;联系语境,把握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切忌孤立理解。

典例引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①

唐殷尧藩

遐荒迢递五羊城,归兴浓消客里情。

家近似忘山路险,土甘殊觉瘴烟轻。

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

此去定知偿隐趣,石田春雨读书耕。

①公元805年,刘禹锡因与王叔文、柳宗元等人推行政治改革失败被贬远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公元815

年受征召回京,次年再次被贬同属南方的连州(今广东连州),任刺史。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遐荒迢递”,写出前往连州路途的遥远艰难,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山路”“瘴烟”两个典型意象凸显了沿途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的环境特点。

C.“梅花入梦”既写出梅花幽香清雅,同时也赞美了刘禹锡高尚的道德品质。

D.末句虚写刘禹锡在连州读书耕作的日常生活,语调清新明快,颇具趣味。

即时检测

阅读下面陆游的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北窗⑴

白首微官只自囚,青灯明灭北窗幽。

五更风雨梦千里,半世江湖身百忧。

壮志已孤金锁甲,倦游空揽黑貂裘。

浦亭夜猎⑵犹堪乐,敢恨将军老不侯。

野饮夜归戏作131

青海天山战未屡,即今尘暗旧戎袍。

风高乍觉弓声劲,霜冷初增酒兴豪。

未办大名垂宇宙,空成恸哭向蓬蒿。

浦亭老将归常夜,无奈人间儿女曹!

注释:【1】《北窗》作于淳照七年(1180),作者时任朝请郎(正七品)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

[2]《史记•李广列传》记载:“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

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濯)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日:'今将军尚

不得夜行,何乃故也!'”[3】《野饮夜归戏作》作于淳熙九年(1182),作者当时闲居浙江山阴县。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窗”诗首联写白首伴青灯,营造了凄清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B.“野饮”诗首联写眼前旧时的戎袍依然带有边关廛战的征尘,虚实结合。

C.两诗均写“风”,第一首写风雨相袭,人生多艰;第二首写风高霜冷,语势低沉。

D.第一首以“北窗”入题,点明抒情对象;第二首题目中“戏作”二字,意味深长。

考点精讲10:典故辨析

命题人对诗歌d典故进行分析判断,要求考生判断正误,或者让考生做出选择。

准确了解典故,是准确理解作品的前提;精读作品,在准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全篇内容,

找到典故内容与作品人物、事件的内在联系,找到二者的相似点或者相异点,才能真正理解典故的作用。

注:生僻的典故一般有注释。

典例引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注]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

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错误示例:

“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

其志的庄周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即时检测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⑴

辛弃疾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骏。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春草,紫盖屹西南。

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祷》,归诏凤

凰衔I"。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注释:【1】这首词作于辛弃疾被罢官后闲居带湖之际。【2】凤凰衔:古人以“凤凰衔书”谓帝王使者持

送诏书。

1.“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可以帮助诗人丰富而含蓄地表情达意,根据本词与下

面的典故资料,下列对相关诗句的理解不亚强的一项是()

A.刀剑化耕蚕:《汉书•龚遂传》记载,龚遂被任命为渤海太守,到任后见“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

剑买牛,卖刀买犊。”

——含蓄提醒友人到任后鼓励农桑,教化百姓,改变民风。

B.奋髯抵几堂上:《汉书•朱博传》记载,朱博调任琅珊太守之初,当地官员都称病在家,“博愤髯抵几

日:'观齐几欲以此为俗邪!'……皆罢斥诸病吏”。

——勉励郑厚卿到任后整顿吏治,赞美其刚强豪放的性格。

C.但使民歌五挎:《后汉书•廉范传》记载,廉范任蜀郡太守后,撤销禁止夜间劳作以防火灾的旧制,只

严令储水防火,百姓作《五挎》歌颂扬他。

——期待友人效法古之良吏,兴利除弊,造福一方百姓。

D.明月影成三: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面对即将离别友人,词人仰望皎洁的明月,触景生情。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酶的一项是()

A.开篇写离别场景,又以“记我旧停修”怀想自己曾停驻衡阳,语带感慨。

B.“襟以”三句化用“襟三江而带五湖”句意,以动衬静,写出风景之幽美。

C.“看使君”三句承上启下,“定不凡”蕴含着对郑厚卿政事才干的称颂之情。

D.全词融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以文入词,不拘绳墨,体现豪放特色。

3.清人陈廷焯评说:“稼轩词极英雄之气。”请结合本词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内容,

从诗人形象、情感寄托、艺术风格等角度中选择两个,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12.好题冲关・

基础过关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宋]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

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

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

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

有感染力。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

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吴文英®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②?幻苍崖云树,名娃③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⑤射眼,腻水染

花腥。时鞍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巴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

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注】①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②长星:古星名。类似彗星,有长形光芒。③名娃:西施。

④残霸:吴王夫差。⑤酸风:刺骨的寒风。⑥时鞅双鸳响:相传吴王筑响廊,西施穿着木屐绕廊而行,发

出响声。⑦五湖倦客:指范蠡。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三句从空间入笔,描绘天空辽阔浩渺之景;从时间着笔,感慨不知何时青天坠落的长星幻化

出灵岩山。

B.“腻水染花腥”,写宫女的脂粉流入河水,使夹岸的花沾染了香味。“腻水”语出杜牧的“渭流涨

腻,弃脂水也”。

C.吴王沉醉酒色,范蠡清醒身退,二者形成对比,隐含了对时政的讽喻,也表达了词人对归隐生活的

向往。

D.词人登临灵岩山,凭吊吴宫古迹。上片侧重对古迹的描写,下片转入对古事的评论,抒发了历史兴

亡之慨。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①

刘克庄

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听

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②。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有

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注】①王实之、郑伯昌,均是词人的好友。三人是福建同乡,都有救国匡时的志向,因坚持正直

操守而被罢职闲居家乡。淳祐八年三月,郑伯昌被征召至朝廷为官,他坚辞不起,改派为“近畿”(京城附

近)地方官。此词乃词人于送行时和王实之韵之作。②遗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之遗风。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之开篇气象宏大,词人借狂风骤雨、江面迷离之势烘托友人此去风雨兼程的坚定以及离别之际惺

惺相惜的依依离情。

B.”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言明临行前词人对友人的信任与嘱托,嘱托友人拜访问讯位高权

重之人以发挥自己的高才雄略,并实现济世的使命。

C.“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描绘出自然界的诸多色彩,更表现了词人与友人闲居时期洒

脱放浪的情趣,衬托出他们高洁的志向和行止。

D.这首送别词一扫“彷徨歧路,儿女沾巾”的俗态,既洋溢着个人情谊,更歌颂了高尚的志向,寄托

了宏大的抱负。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此诗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银收复西京洛阳的捷报而作。当时武银知均州,故诗人称其武均

州。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皇帝陵墓在洛阳。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镇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

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人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

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传布,彰显出诗人的

信心。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

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夜泊宁陵

韩驹①

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

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

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毯毯②。

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注]①韩驹:宋朝诗人,因被指为苏氏之党而遭到贬谪,死于江西抚州。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出都城赴江

西任所时而作。②毯毯(sdnsdn):(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行舟情景,突出行船之快,极有气势。

B.颔联分别交代了出发时及泊舟时的时间和地点,照应题目,对仗工整。

C.颈联具体描写泊舟处的景象,视听结合,反衬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D.叠声词“窣窣”的使用,描摹了风穿老树的声音,以此突出环境的安静。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杜甫

寒花开己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云安之地入秋后诸花已谢,唯有菊花独盛,以此入题,情致楚楚。

B.“旧摘人频异”紧承上联写诗人见菊蕊盈枝,不禁联想到来此登高宴饮、赏菊插枝之人应多次变换,

年年不同,今亦不同。

C.“轻香酒暂随”写酒香随着酒樽在自己和邻座友人之间的转换亦随之轻轻飘去,可见诗人此时心情极

为轻松愉悦。

D.颈联二句写云安的气候、地理特点。时至重阳,人们才开始穿上无絮的夹衣;登高远望,山势陡峭险峻。

!能力提升I

一、(2022北京丰台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

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毅纹③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与家眷共居于此。②东

坡,本为黄州城东的旧营地。元丰五年春,苏轼在此开荒植树,将此地命名“东坡”。③毂[h甸纹:绐纱

似的皱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即事抒怀之作,上片叙事,着意渲染词人的醉态;下片则是其“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

B.词的上片采用以动衬静、夸张等手法,形象地写出家童如雷的鼾声,以衬托夜深人寂之景。

C.全词将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简练生动、舒展自如,呈现出清旷、飘逸的风格。

D.此词写于词人被贬黄州以后,整首词反映了其在大自然中寻求解脱而不得的痛苦之情。

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饮东坡”两句写词人因夜饮而晚归,其中“醒复醉”与“仿佛”极为传神地刻画出词人纵情豪

饮之态。

B.“家童鼻息”三句写词人因家中童仆睡熟而不得进家门,只好倚杖听江水之声,触发了对人生的思

考,为下片抒情作铺垫。

C.“长恨此身”两句化用庄子典故,饱含词人的切身感受:常憎恨这副不属于我的身体,什么时候能

忘却营利呢?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两句与孔子“道不行,乘椁浮于海”之意相合,体现词人内心的追求。

二、(2021北京西城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朝欢•题晋臣敷文积翠岩⑴

辛弃疾

我笑共工缘底怒⑵,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娟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拄杖来

看汝。倚苍苔,摩挚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

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注释:【1】赵不遇,辛弃疾的朋友,字晋臣,曾为敷文阁学士。此时与辛弃疾均去职赋闲。【2】缘底,

为什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起笔迭用两则神话传说,把积翠岩比喻为折断的天柱、补天的神石。

B.词人不辞辛苦,拄杖来到积翠岩,只是为了尽情欣赏积翠岩秀美的风光。

C.牧童击石取火,牛羊以石磨角,积翠岩不幸流落山谷中,却仍有其功用。

D.词人于积翠岩结亭会友,心生感慨,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情怀近似。

2.下列诗句中的“石”,含有寄托之意的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B.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唐•李绅《别石泉)

C.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D.竹劲兰芳性自然,南山石块更遒坚。(清•郑板桥《题兰竹石》)

三、(2024北京昌平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前篇

苏轼

去年花落在徐州[1],对月酣歌美清夜。

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

万事如花不可期,余年似酒那禁泻。

忆昔还乡[2]溯巴峡,落帆樊口高桅亚。

长江衮衮[3]空自流,白发纷纷宁少借[4]。

竟无五亩继沮溺[5],空有千篇凌鲍谢[6]。

至今归计负云山,未免孤衾眠客舍。

少年辛苦真食蓼[7],老景清闲如啖蔗。

饥寒未至且安居,忧患已空犹梦怕。

穿花踏月饮村酒,免使醉归官长骂。

注释:[1]徐州:熙宁十年,苏轼调任徐州知州,人生顺遂。[2]还乡:指苏轼、苏辙护送父

亲灵柩返蜀。[3]衮衮:同“滚滚”,江水奔流的样子。[4]宁少借:愿得到少许的宽限。[5]沮溺:指长

沮、桀溺,春秋时隐者。[6]鲍谢:指鲍照、谢灵运,南朝著名诗人。[7]蓼:植物,味苦辛。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二句写黄州花开时,清风寒露,东坡紧闭院门,寂然度日。

B.“万事”一句写万事如花开花落般不可预期,抒发今不如昔的悲叹。

C.“少年”二句写诗人少年时期辛劳只能吃蓼,老年时清闲可吃甘蔗。

D.“忧患”一句写虽然忧患已过去,但诗人梦到过往苦难仍感到害怕。

2.本诗开篇四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A.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白居易《轻肥》)

B.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鹏鹃飞。(李白《越中怀古》)

C.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D.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陆游《楚城》)

真题感知

一、(2024北京高考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试题。

马诗二十三首(选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