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托物起兴手法辨析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托物起兴手法辨析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托物起兴手法辨析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托物起兴手法辨析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托物起兴手法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托物起兴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创作表现手法。定义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辞。通常是在诗歌或文章的开头,先描述一种事物或景象,然后借此引出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或主题。作用(1)营造氛围:能够为作品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意境,让读者迅速进入到作者所设定的情感基调中。比如《诗经·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通过描绘雎鸠鸟在河边鸣叫的和谐画面,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浪漫美好的氛围,为下文抒发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奠定了基础。(2)引发联想:所托之物往往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象征性,能够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抽象情感或深刻思想。像《孔雀东南飞》开头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的徘徊不前,容易让读者联想到不舍、眷恋等情感,进而为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增添了一种悲剧色彩和凄凉感。(3)自然过渡:在引出主题时更加自然流畅,避免了直接表达可能带来的突兀感。如《诗经·蒹葭》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从深秋的蒹葭、白露等景象入手,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追求与向往之情,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水到渠成。与其他手法的区别(1)与比兴的区别在于,比兴除了有起兴引出主题的作用外,还包括比喻,即通过对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相似点的描绘,使抽象事物更加具体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2)与象征手法的区别在于,象征手法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其象征意义相对固定和明确,而托物起兴中的所托之物与所咏之辞之间的联系往往较为宽泛和间接,主要是起到引发情感和引出主题的作用。下面,集中探讨。托物起兴与借景抒情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概念含义-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辞,此物与所咏之物一般有某种联系,或为引发情感的触媒,或为内容铺垫等。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雎鸠鸟的和鸣起兴,引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借景抒情:借助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来抒发情感,情与景相互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像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借破败之景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表现手法-托物起兴:注重物与物、物与人的关联,先对起兴之物进行描绘,再顺势引出主题,起兴之物多在诗歌开头。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借孔雀徘徊起兴,为全诗定下悲剧基调。-借景抒情:将情感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来传达情感,景物描写可在诗中多处出现。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通过描写清新自然的山间秋景,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情感表达-托物起兴:情感表达相对间接、委婉,起兴之物是情感的引发点,所咏之物才是情感的主要承载者。如《蒹葭》以蒹葭起兴,表达对伊人的不懈追求和求而不得的惆怅。-借景抒情:情感表达较为直接、鲜明,诗人将情感寄托于眼前之景,景随情变,情景高度统一。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借夕阳烘托出漂泊游子的思乡之愁。例句及辨析1.杜甫《客至》头两句是托物起兴吗?杜甫《客至》原文为:“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的头两句不是托物起兴。托物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辞,而“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主要是通过描写居住环境和日常景象,来烘托诗人的心境,为下文客至的欣喜作铺垫,属于借景抒情。具体如下:-从诗句本身看:诗句描绘了草堂周边春水环绕、群鸥飞舞的春日景象,展现了一幅清幽、闲适的画面,未引出其他事物或主题。-从情感表达看:诗人寓情于景,借群鸥日日来的景象,流露出其在闲逸生活中的寂寞之情,为后文客至的喜悦形成对比,突出了对客人到来的期待与欣喜,并非借助某物兴起对主题情感的表达。-从结构作用看:头两句先勾勒出环境背景,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随后自然引出客至的情节以及主客间的交往等内容,是一种铺垫和引子,但不属于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另:从托物起兴的定义来看,“但见群鸥日日来”这一句确实具有托物起兴的特点。诗人以群鸥日日飞来的景象为引子,引出了下文对客人到来的期盼和欣喜之情。群鸥的日日到来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了对比,为客人的到来提供了情感上的铺垫和期待。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句虽然具有托物起兴的某些特征,但其主要作用还是在于借景抒情,通过描绘群鸥飞来的景象来烘托诗人的心境和期盼。因此,在解读时,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具有托物起兴倾向的借景抒情手法。2.《诗经·无衣》头两句是托物起兴吗?《诗经·秦风·无衣》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的头两句不是托物起兴。托物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辞,而此诗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等句,并非单纯引出下文,还具有更直接紧密的表意作用,它直接表达了战士们在面对战争时相互之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的情感和愿意共享衣物、共同作战的决心,是诗歌情感与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下文在意义和情感上一脉相承、不可分割,更符合赋的表现手法,即直接铺陈叙述。3.杜牧《赤壁》头两句是托物起兴吗?杜牧《赤壁》原文为:“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的头两句可视为托物起兴。诗人借沉沙之折戟起兴,由这一前朝遗物引发对赤壁之战的感慨,进而联想到历史的变迁与英雄人物的成败,为后文对周瑜侥幸成功的议论及抒发自身怀才不遇的情感做了铺垫,使全诗在情感和意境上自然过渡,融为一体。4.杜甫《登高》头两句是托物起兴吗?杜甫《登高》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的头两句不是托物起兴。托物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辞,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主要是直接描绘了登高所见的萧瑟秋景,通过风、天、猿、渚、沙、鸟等一系列深秋特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悲凉的氛围,为后文抒发诗人自身的悲秋之情、漂泊之苦、年老多病的感慨等做了铺垫和烘托,属于情景交融的写法,而非典型的托物起兴手法。5.孟子《鱼,我所欲也》头两句是托物起兴吗?孟子《鱼,我所欲也》的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的头两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不是托物起兴。托物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且所托之物与所咏之内容有一定联系。而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以鱼和熊掌设喻,是为了通过二者不可兼得时的取舍选择,引出后文关于生和义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的论点,属于比喻论证,目的是使抽象的道理更加形象易懂,便于读者接受和理解,并非托物起兴。6.李商隐《锦瑟》头两句是托物起兴吗?李商隐《锦瑟》原文为:“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对于这头两句是否为托物起兴,存在不同看法。从常规理解来看,可视为托物起兴。诗人由锦瑟起笔,瑟有五十弦,繁多的弦柱触动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从而引出对“华年”的感慨,达到了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辞的效果,引发读者去探寻其背后的情感与故事。但也有观点认为并非典型托物起兴。因诗中“锦瑟”并非单纯的起兴之物,它与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经历等有着紧密复杂的联系,贯穿全诗,使全诗笼罩在一种迷离、哀怨的氛围之中,更像是全诗情感和意境的一个核心载体,而非简单地引出主题后就不再具有重要意义的起兴事物。7.《诗经·子衿》头两句是托物起兴吗?《诗经·郑风·子衿》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对于《子衿》头两句是否为托物起兴存在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是托物起兴,诗人借“青青子衿”这一恋人的衣饰起笔,引出女子对恋人的悠悠思念之情,达到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辞的效果。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青青子衿”并非单纯的起兴之物,它与女子的情感和恋人的形象紧密相连,是女子情感的寄托和思念对象的象征,贯穿全诗,更像是全诗情感的核心载体,不完全符合托物起兴中起兴之物引出主题后重要性减弱的特点。8.《诗经·桃夭》头两句是托物起兴吗?《诗经·周南·桃夭》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桃夭》的头两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托物起兴。诗人先描绘了桃树生长茂盛、桃花鲜艳如火的景象,以这种充满生机与美好的画面,引出了对即将出嫁的女子的赞美和祝福,为下文表达对新婚夫妇家庭幸福、多子多孙等美好祝愿做了铺垫,达到了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效果。9.《涉江采芙蓉》头两句是托物起兴吗?《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托物起兴,通常指的是在诗歌的开头,诗人先描述某一事物或景象,以此为引子,引出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情感。这种手法有助于增强诗歌的含蓄性和韵味,使读者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能够逐渐领悟诗人的意图和情感。“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涉江采摘芙蓉花,以及兰泽中芳草繁茂的景象。芙蓉和芳草都是美好的自然景物,它们的出现为诗歌营造了一种清新、美好的氛围。通过这两句诗的描述,诗人并没有直接引出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情感,而是借助这些美好的自然景物,为下文表达离愁别绪作了铺垫。读者在阅读这两句诗时,会感受到一种清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