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与方法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社会调查与方法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社会调查与方法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社会调查与方法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社会调查与方法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调查与方法作业指导书TOC\o"1-2"\h\u17728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 283001.1社会调查的定义与意义 2240961.2社会调查的类型与范围 224072第二章调查设计与策划 3325702.1调查目的与目标 353992.2调查内容与范围 447552.3调查方法与手段 46806第三章问卷设计 420773.1问卷的类型与结构 4230443.1.1结构式问卷 4213213.1.2半结构式问卷 579973.1.3非结构式问卷 5179263.2问卷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5235333.2.1原则 5155883.2.2要求 6116923.3问卷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6279623.3.1步骤 6210083.3.2方法 628024第四章抽样技术 6246304.1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 643654.2抽样方法与类型 770454.3抽样误差与质量控制 715503第五章数据收集 845545.1数据收集的方式与方法 8153635.2数据收集的流程与技巧 817445.3数据收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913425第六章数据处理与分析 95496.1数据整理与清洗 9213006.2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10142596.3数据推断性统计分析 1012450第七章社会调查报告撰写 1126307.1报告的结构与要素 11186777.1.1封面 1180067.1.2摘要 11178357.1.3目录 11299867.1.4引言 11252687.1.5调查方法 11149217.1.6调查结果 11220457.1.7结论与建议 11206347.1.8参考文献 1156687.1.9附录 1124887.2报告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12309327.2.1撰写原则 12191147.2.2撰写技巧 12167957.3报告的修改与完善 12311367.3.1检查结构完整性 1252417.3.2优化语言表达 12283877.3.3审核数据准确性 12173367.3.4求证观点可靠性 12108027.3.5征求他人意见 1221578第八章社会调查伦理与道德 12225558.1社会调查伦理的基本原则 12138968.2社会调查中的伦理问题 13202458.3社会调查伦理的保障措施 1323070第九章社会调查实践案例分析 14108519.1典型社会调查案例介绍 14205869.2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1464019.3案例分析的启示与建议 1520899第十章社会调查方法的发展趋势 152693710.1社会调查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151329810.2社会调查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162394610.3社会调查方法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16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1.1社会调查的定义与意义社会调查,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手段,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搜集、整理、分析与解释的过程。社会调查旨在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规律,为政策制定、社会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社会调查的定义具有以下要素:明确的研究目的、科学的理论指导、系统的研究方法、全面的数据搜集与处理。社会调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规律,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2)为政策制定、社会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增进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提高公民素质;(4)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1.2社会调查的类型与范围社会调查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调查对象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2)按调查内容划分:可以分为综合性调查和专题性调查;(3)按调查方法划分:可以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观察调查、实验调查等;(4)按调查时间划分:可以分为一次性调查和连续性调查;(5)按调查目的划分:可以分为摸索性调查、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社会调查的范围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列举了一些社会调查的常见领域:(1)政治领域:如政治态度、政治信任、政治参与等方面的调查;(2)经济领域:如消费行为、市场调查、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调查;(3)社会领域:如社会阶层、社会关系、社会风气等方面的调查;(4)文化领域:如文化认同、文化传承、文化产业等方面的调查;(5)教育领域:如教育政策、教育质量、教育公平等方面的调查;(6)环境领域:如环境意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调查;(7)公共卫生领域:如公共卫生政策、疾病预防、健康行为等方面的调查;(8)人口领域:如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政策等方面的调查。通过对社会调查的类型与范围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调查的研究方向,为社会现象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技巧:在撰写以下内容时,将采用正式而严谨的语言,并按照指定的章节标题进行组织。第二章调查设计与策划2.1调查目的与目标在进行社会调查之前,明确调查的目的与目标是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特定社会现象的深入研究,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目标包括:识别和描述所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特征;分析该现象在不同群体、地区和时间上的差异;探究影响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提出基于调查结果的政策建议。2.2调查内容与范围调查内容将围绕以下核心问题展开:现象的背景与历史发展;现象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影响现象的内在和外部因素;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调查范围将涵盖以下方面:地域范围:以我国主要城市和农村地区为调查对象;时间范围:以最近十年为时间跨度;人群范围:涉及不同年龄段、性别、职业和教育背景的人群。2.3调查方法与手段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次调查将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文献综述: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研究现象进行背景分析和理论构建;问卷调查:设计科学的问卷,以收集大量样本的定量数据;深度访谈:对关键知情人进行深入访谈,以获取更为详细和深入的信息;观察法:直接观察所研究现象的行为表现和环境因素;统计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揭示现象的规律性和关联性。通过上述调查方法与手段的运用,预期将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所研究的社会现象,并为后续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坚实的基础。此内容遵循了正式和严谨的语言要求,并按照所提供的目录结构进行了组织。第三章问卷设计3.1问卷的类型与结构问卷是收集数据的重要工具,根据调查目的、内容和对象的不同,问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3.1.1结构式问卷结构式问卷是指问卷中问题的内容和回答方式都已事先规定,被调查者只需在限定选项中选择答案。这类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单选题:提供多个选项,要求被调查者选择一个最佳答案。(2)多选题:提供多个选项,要求被调查者选择多个答案。(3)判断题:提供陈述,要求被调查者判断其正确与否。(4)等级题:提供一系列等级,要求被调查者按照自己的评价给予排序。3.1.2半结构式问卷半结构式问卷是指问卷中问题的内容已规定,但回答方式未完全规定,被调查者可以在选项之外自由发挥。这类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填空题:提供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填写答案。(2)简答题:提供问题,要求被调查者用简短的文字回答。(3)开放性问题:提供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发挥,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3.1.3非结构式问卷非结构式问卷是指问卷中问题的内容和回答方式均未规定,被调查者可以自由发挥。这类问卷主要用于深度访谈、座谈会等场合。问卷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封面:包括问卷标题、调查单位、调查目的等。(2)指说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填写要求等。(3)问题部分:包括各类问题及选项。(4)结束语:对被调查者的感谢、联系方式等。3.2问卷设计的原则与要求3.2.1原则(1)目的明确:问卷设计应紧紧围绕调查目的,保证所收集的数据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2)简洁明了:问卷应尽量简短,避免冗长和重复,降低被调查者的负担。(3)客观中立:问卷设计应避免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4)易懂易答:问卷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保证被调查者能够准确理解并回答问题。3.2.2要求(1)问题设置合理:问题的内容、顺序和形式应符合调查目的,避免遗漏重要信息。(2)选项设置合理:选项应涵盖所有可能的情况,避免被调查者因无法找到合适答案而放弃回答。(3)避免引导性问题:避免在问题中暗示答案,以免影响被调查者的判断。(4)遵循隐私保护原则:保证问卷设计符合隐私保护要求,尊重被调查者的隐私权益。3.3问卷设计的步骤与方法3.3.1步骤(1)确定调查目的:明确调查目标,为问卷设计提供依据。(2)收集资料:了解调查对象的特点,收集相关资料,为问卷设计提供参考。(3)编写问卷:根据调查目的和资料,编写问题、选项和指导语。(4)预调查:在小范围内进行预调查,检验问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5)修改完善:根据预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6)定稿:确定最终问卷,进行大规模调查。3.3.2方法(1)文献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已有研究成果,为问卷设计提供参考。(2)专家咨询法:向专家请教,获取专业意见,提高问卷设计的质量。(3)访谈法:通过与调查对象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为问卷设计提供依据。(4)模拟法:通过模拟调查,检验问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第四章抽样技术4.1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式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抽样调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总体:指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或现象的集合。(2)样本:指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或现象,用于进行调查和分析。(3)样本量:指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或现象的数量。(4)抽样框:指用于抽样的总体名单或目录。(5)抽样比:指样本量与总体量的比值。4.2抽样方法与类型抽样方法根据抽样过程中是否遵循等概率原则,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大类。(1)概率抽样:遵循等概率原则的抽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概率相等。2)分层抽样: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随机抽取样本。3)系统抽样:按照一定的规律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如每隔一定数量抽取一个样本。4)整群抽样: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然后随机抽取部分群进行调查。5)多阶段抽样:将抽样过程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2)非概率抽样:不遵循等概率原则的抽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方便抽样:根据调查者的方便和意愿抽取样本。2)判断抽样:根据专家或调查者的判断抽取样本。3)配额抽样:按照一定的配额比例抽取样本。4.3抽样误差与质量控制抽样误差是指样本估计值与总体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抽样误差分为两类: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1)抽样误差:由于抽样方法导致的误差,其大小与样本量、抽样方法和总体分布有关。(2)非抽样误差:除了抽样误差以外的其他误差,如调查员误差、被调查者误差、数据录入误差等。为了控制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根据研究目的、总体特征和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2)增大样本量:在保证抽样误差的条件下,适当增大样本量可以减小抽样误差。(3)优化抽样框:保证抽样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减少抽样误差。(4)加强调查员培训:提高调查员的业务素质,减少调查员误差。(5)数据清洗与校验: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校验,减少数据录入误差。(6)采用多重调查方法:结合多种调查方法,相互验证,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第五章数据收集5.1数据收集的方式与方法数据收集是社会调查中的环节,其方式和方法的选用直接关系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式与方法。(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设计问卷,向被调查者提问并记录其回答,从而收集数据的方法。问卷调查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用于收集各类数据,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2)访谈法:访谈法是指调查者与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或电话交谈,以获取数据的方法。访谈法有助于深入了解被调查者的观点和态度,但耗时较长,成本较高。(3)观察法:观察法是指调查者对特定现象或行为进行直接观察,以收集数据的方法。观察法适用于收集不易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获取的数据,但可能受观察者主观影响。(4)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在控制条件下对变量进行操作,以观察其效果的方法。实验法适用于研究因果关系,但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伦理问题。(5)现有数据挖掘:现有数据挖掘是指对已有的数据资源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种方法适用于节省时间和成本,但数据质量和可靠性可能受到影响。5.2数据收集的流程与技巧为保证数据收集的质量,以下是数据收集的一般流程与技巧:(1)明确数据收集目的:在开始收集数据之前,需明确调查目的,以便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和工具。(2)设计数据收集工具:根据调查目的和所选方法,设计问卷、访谈大纲等数据收集工具。(3)选择样本:合理选择样本,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以便对总体进行推断。(4)实施数据收集:在实施数据收集过程中,要保证调查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技巧,以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5)数据整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提取有价值的信息。(6)数据质量评估: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要关注数据质量,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和解决。5.3数据收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样本偏差:解决方法包括扩大样本规模、采用分层抽样等方法,以降低样本偏差对调查结果的影响。(2)被调查者回答不真实:解决方法包括采用匿名调查、提高调查者的沟通技巧等,以获取真实的回答。(3)数据收集过程中的误差:解决方法包括对调查者进行培训、使用标准化的数据收集工具等,以减少误差。(4)数据缺失:解决方法包括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删除缺失数据或采用多重插补等方法,以减少数据缺失对调查结果的影响。(5)数据质量问题:解决方法包括对数据进行清洗、校验和验证,以提高数据质量。第六章数据处理与分析6.1数据整理与清洗数据处理与分析是社会调查中的一环,而数据整理与清洗则是这一过程中的首要步骤。数据整理与清洗的目的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整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分类: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类型、来源和特征进行分类,便于后续分析。(2)数据排序: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数据进行排序,便于查找和统计。(3)数据合并:将分散在不同表格或文件中的数据合并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集。数据清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缺失值处理:对于缺失的数据,采用插值、平均数或中位数等方法进行填充,以减少数据缺失对分析结果的影响。(2)异常值处理:识别并处理数据中的异常值,如错误录入、极端值等,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3)重复值处理:删除数据集中的重复记录,避免分析过程中的误差。6.2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数据集进行初步摸索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对数据的分布、趋势和特征进行描述。以下为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几个关键指标:(1)频数分布:统计各变量在不同取值上的频数和频率,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2)均值:计算各变量的平均值,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3)标准差:衡量各变量值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数据分布越分散。(4)偏度:衡量数据分布的对称性,偏度为0时表示数据分布对称。(5)峰度:衡量数据分布的尖峭程度,峰度越大,数据分布越尖峭。6.3数据推断性统计分析数据推断性统计分析是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集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解释。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1)参数估计: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2)假设检验:对总体参数的某个假设进行检验,以判断该假设是否成立。(3)相关分析: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包括正相关、负相关和无相关。(4)回归分析:研究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程度,建立回归方程,用于预测和解释。(5)方差分析: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通过对数据集进行推断性统计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研究问题提供有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推断性统计方法。第七章社会调查报告撰写7.1报告的结构与要素社会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最终成果,其结构严谨、要素完整是衡量报告质量的重要标准。以下是社会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与要素:7.1.1封面封面包括报告标题、报告类别、调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等基本信息。7.1.2摘要摘要是对报告内容的简要概括,应包括调查目的、方法、主要结论和意义,字数一般在200300字左右。7.1.3目录目录列出报告的各个章节及页码,便于读者查找。7.1.4引言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调查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方法、调查范围等。7.1.5调查方法此部分详细介绍调查所采用的方法、步骤、数据来源及处理方式。7.1.6调查结果调查结果部分呈现调查数据、图表、分析等,应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7.1.7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部分概括调查的主要发觉,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建议。7.1.8参考文献列出报告中引用的文献资料,按照规范格式编排。7.1.9附录附录包括调查问卷、访谈提纲、数据表格等辅助材料。7.2报告的撰写原则与技巧7.2.1撰写原则(1)客观真实:报告应客观、真实地反映调查结果,避免主观臆断。(2)结构清晰:报告结构要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理解。(3)语言简练: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4)逻辑严密:报告内容要逻辑性强,论证充分。7.2.2撰写技巧(1)明确目标:撰写前明确报告的目的、主题和结构。(2)合理布局:根据报告结构合理安排内容,突出重点。(3)举例说明:适当运用实例、案例来阐述观点。(4)注重细节:对数据、图表等细节进行认真审核,保证准确无误。7.3报告的修改与完善在完成初稿后,报告的修改与完善是提高报告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修改与完善的主要方面:7.3.1检查结构完整性保证报告结构完整,各个部分相互关联,形成有机整体。7.3.2优化语言表达对报告中冗余、啰嗦的语言进行修改,提高报告的简洁性和可读性。7.3.3审核数据准确性对调查数据、图表等进行认真审核,保证数据准确无误。7.3.4求证观点可靠性对报告中的观点、结论进行求证,保证其可靠性和科学性。7.3.5征求他人意见在修改过程中,可征求导师、同学等他人的意见,以获得更全面的反馈和建议。第八章社会调查伦理与道德8.1社会调查伦理的基本原则社会调查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其伦理原则对于保证研究的客观性、有效性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社会调查伦理的基本原则:(1)尊重被调查者。尊重被调查者的意愿、隐私和尊严,不得强迫或诱骗被调查者参与调查。(2)诚实守信。研究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应诚实守信,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3)公平公正。在调查过程中,应保证被调查者机会均等,避免歧视和偏袒。(4)保护隐私。研究人员应严格保护被调查者的个人隐私,不得泄露或滥用个人信息。(5)透明公开。调查过程和结果应向公众透明公开,便于监督和评价。8.2社会调查中的伦理问题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伦理问题:(1)个人隐私保护。在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时,如何保证被调查者的隐私不受侵犯。(2)调查目的的真实性。研究人员在调查过程中,是否如实告知被调查者调查目的和用途。(3)调查过程的公正性。如何避免在调查过程中出现歧视和偏袒现象。(4)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何保证收集到的数据真实、准确,避免误导和错误。(5)调查结果的应用。如何保证调查结果的应用符合伦理原则,不损害被调查者的利益。8.3社会调查伦理的保障措施为保证社会调查的伦理原则得到有效执行,以下措施:(1)制定严格的调查规程。明确调查过程中的伦理要求,保证研究人员遵循相关原则。(2)增强伦理意识。对研究人员进行伦理培训,提高其伦理素养,使其在调查过程中自觉遵循伦理原则。(3)建立监督机制。对调查过程进行监督,保证伦理原则得到遵守。(4)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被调查者的意见和建议,对其反映的问题进行核实和处理。(5)建立投诉渠道。为被调查者提供投诉渠道,保障其合法权益。(6)严格审查调查报告。对调查报告进行伦理审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第九章社会调查实践案例分析9.1典型社会调查案例介绍在当前社会调查的实践中,有许多典型的案例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探讨。以下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社会调查案例进行介绍。案例一: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该调查以某大城市居民为对象,旨在了解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对居民的居住环境、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社会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案例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该调查聚焦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家庭访问等方式,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教育需求和存在的问题。调查范围为我国某农村地区,旨在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提供参考。9.2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在进行社会调查案例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步骤一:明确分析目标需要明确案例分析的目标,即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例如,在分析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案例时,目标可能是探讨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步骤二:收集相关资料根据分析目标,收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包括调查报告、数据表格、访谈记录等。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案例背景和调查结果。步骤三:分析案例内容对案例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以下方面:(1)调查方法:分析调查方法是否合理、科学,以及调查结果的可信度。(2)数据解读:对调查数据进行解读,找出关键信息和趋势。(3)问题诊断: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4)政策建议: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步骤四: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分析完案例内容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包括以下部分:(1)案例背景及调查目的(2)调查方法及数据解读(3)问题诊断及原因分析(4)政策建议9.3案例分析的启示与建议通过对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与建议:启示一:关注民生问题,提高调查质量社会调查应关注民生问题,深入了解民众的实际需求。同时要提高调查质量,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启示二: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在分析社会调查案例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参考。启示三: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在进行社会调查时,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各部门应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会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启示四:注重调查成果的运用与推广调查成果的运用与推广是提高社会调查效果的关键。相关部门应注重调查成果的转化,将调查结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支持。第十章社会调查方法的发展趋势10.1社会调查方法的创新与发展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调查方法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均取得了显著的创新与发展。在传统的社会调查方法基础上,研究者们不断摸索新的调查手段,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研究需求。在抽样技术方面,研究者开始运用概率抽样、分层抽样、聚类抽样等多种方法,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调查结果的精确性。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调查对象,如个体、家庭、组织等,研究者设计了专门的抽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