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各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点明了送行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作者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表现了作者不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分别时不应作小儿女之态。2.有同学认为从该诗颈联和尾联传达出的情感来看,诗人的情绪急转直下,所以在朗诵时应该用缓慢、低沉的语调读出伤感之情,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诗歌鉴赏。宿府①杜甫清秋幕府井梧②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③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④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⑤,强移栖息一枝安⑥。【注释】①府:幕府。②井梧:梧桐。③中天:半空之中。④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荏苒:犹辗转,指时间推移。⑤伶俜(pīng):流离失所。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是十年。⑥强移:勉强移就。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整句话的大意是,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奠定了全诗轻松愉快的情感基调。B.颈联与颔联相呼应,正是因为象征战争的号角一直吹响,与亲人联系的音书才会断绝,因为无人共赏月色,才感到行路的艰难。C.尾联照应首联,“强移”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以一个“安”字,写出了诗人对目前生活十分满足。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间接抒发“独宿”之情。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颔联“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两组对话。题木兰庙①杜牧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②上祝明妃③。【注释】①木兰庙:《太平广记》云,黄州黄岗县(今属湖北)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今有木兰乡。有好事者,因木兰山木兰县之名与木兰相同,于是加以附会,立庙于此。②拂云堆:古地名,在黄河北岸,今内蒙古乌拉特旗西北。③明妃:汉元帝宫女王嫱,又称王昭君。晋文王讳昭,故晋人称其为明妃。5.小杰:这首咏史绝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形象。小方:是呀,读到诗中“______”一句,我的脑海不由浮现《木兰诗》中木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奔赴沙场的飒爽英姿;读到诗中“______”一词,又如见木兰少女情态,她也有女子爱美之心。6.小杰:没想到木兰把酒思乡时,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不过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小方:是的,她们二人都是女子,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身上都承载着③______的重大责任。阅读下面杜甫不同时期所作的两首诗,完成下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路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7.下面哪项的诗句与画线句的景物营造的氛围完全不同()。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C.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8.诗歌表达的情感往往受社会现实的影响,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分析诗人在这两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赏析杜甫的《望岳》,按要求回答问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9.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五六句写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远景。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C.“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D.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10.从整首诗看,分析本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班级要拍摄微视频《蒹葭》,打算选取两到三个意象组合成画面,来体现诗中主人公的心理。请你提供一个意象组合方案,并说明理由。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2.解释题目中“之”的意思。13.意象是诗中寄寓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这首诗中,“天涯”这一意象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情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题目交代了送别的地点。B.颈联写景,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C.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D.从结构上看,本诗起承转合层次清晰,首联点题“起”,颔联写景“承”,颈联变换角度写景“转”,尾联抒情“合”。15.颔联中的“随”字用得好,请简要说说好在何处。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6.朗读是心灵的吟唱。下列对诗歌朗读的处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所以要朗读出“低”“泥”“蹄”“堤”的韵味。B.笛音具有优美清新、圆润明亮的特点,在朗读本诗时用笛子伴奏最合适不过。C.朗读颔联时应重读“争”“啄”二字,突出莺燕的动态,展现春天的蓬勃生机。D.“行不足”是因为没看够,应用悲伤低沉的语调,表现诗人的不舍难过之情。17.诗歌常借助景物表达情感。请依据诗句,完成下表。篇名景物:花情感《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①_______《春望》(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②_______《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傲霜斗雪、坚忍不拔品质的赞美。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张仲钦①朝阳亭次韵(其一)[宋]张孝祥②空岩相望一牛鸣,不要邮签③报水程。天接海光通外徼④,地连江势挟重城。丝纶⑤叠至龙恩重,绣斧⑥前驱蜑⑦雾平。凤阁鸾台有虚位,请君从此振朝缨。【注】①张仲钦:张维,字仲钦,张孝祥友人。②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此诗写于他被贬广西桂林任职期间。③邮签:古代计算水程的标志。④徼(jiào):边塞。⑤丝纶:指皇帝的诏敕。⑥绣斧:谓执法者,身着绣衣,手持斧杖。⑦蜑(dàn):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18.诗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9.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对本诗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没有悲伤之感。故选B。2.答案:不同意。因为这两联诗句均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心态,所以应该用激昂、乐观的语调朗诵。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情感。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可知这四句诗是诗人在劝慰自己的朋友,无论去到何方,他们都会像是邻居一样距离相近。颈联写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空间的阻隔,尾联劝慰友人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这两联诗句均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豁达豪迈的心态,所以应该用激昂、乐观的语调朗诵。故而,我不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和赏析。A.“奠定了全诗轻松愉快的情感基调”有误。“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句意是,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首联奠定全诗“悲凉沉郁的感情基调”,而不是“轻松愉快的感情基调”;C.“以一个安字,写出了诗人对目前生活十分满足”有误。根据注释“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整句话的大意是,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可知,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诗人一夜徘徊彷徨、辗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漂泊辗转,诗风沉郁;D.间接抒发‘独宿之情”有误。“风尘荏苒音书绝”,是许多感慨的中心内容。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诗人时常想回到故乡洛阳,却由于战乱已久,连故乡的音信都得不到。“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减,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这一联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时的心情很复杂,用两句诗无法写完,于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意蕴深远。故后两联,是“直接抒发‘独宿之情,而不是“间接抒发‘独宿之情”;故选B。4.答案:角度(一):视听结合,选取视觉形象“月色”与听觉形象“角声”,表达了独宿不寐的沉郁悲抑的心情。角度(二):以动衬静,以彻夜回荡的角声反衬四周的清寂,表达了独宿不寐的沉郁悲抑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句意是: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选取视觉形象“月色”与听觉形象“角声”,以彻夜回荡的角声反衬四周的清寂,采用视听结合、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独宿不寐的沉郁悲抑的心情。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而造句之新颖,也非同一般。每句读起来有三个停顿。诗人就这样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烘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怡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5.答案:弯弓征战作男儿;画眉。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场景。《题木兰庙》中“弯弓征战作男儿”表现出木兰奔赴沙场参与战斗的飒爽身姿。‘梦里曾经与画眉”意思是:在梦中像曾经那般给自己画眉。“梦里”是虚写,与前文形成虚实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画眉”表现出女儿本色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木兰诗》表现女儿情态的诗句“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与此意境相同。6.答案:家国、民族(家国安定、为国纾难)。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木兰女扮男装,征战沙场,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而明妃王昭君则选择了远嫁番邦,用和平的方式为国家带来了长时间的安宁。据此可知,她们身上都承载着保家卫国的重大责任。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以夸张的笔墨,既气势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B.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意象)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描绘出秦淮河两岸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寄托了作者的忧愁和伤感。C.“小桥流水人家”,以乐静写悲情,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D.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奠定了送别的伤感基调。故选:C。8.答案:《望岳》作于诗人青年时期,漫游河南、山东等地,心中对前途充满雄心壮志和希望,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安史之乱后,战乱尚未平息,诗人推己及人,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的博大情怀。解析:本题考查诗人情感。《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一览无余!此句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意思是: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这两句诗写出诗人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心愿,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细笔描写泰山神奇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故选B。10.答案: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的景象,流露出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豪情壮志。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赏析。《望岳》是杜甫早期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作者登上泰山,远望群山连绵,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伟大。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渴望攀登人生巅峰,俯瞰世界的豪情壮志。这种情感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在杜甫的时代,唐朝正值盛世,国家强大,社会稳定,为文人墨客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杜甫作为一个有抱负的青年,自然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的理想与抱负。11.答案:示例:①意象:蒹葭、白露、水。②理由:这三个意象的组合,描绘出在深秋的早晨,茂密的芦苇上布满白露凝结成的霜,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雾气弥漫,主人公在岸边深情地凝视着对岸,惆怅不已的画面。这幅岸边深秋图渲染了清冷、萧瑟的气氛,能烘托出主人公的惆怅和对伊人的思念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分析。《蒹葭》中的意象,有蒹葭(芦苇)、白露、霜、秋水、伊人等,从中选取两到三个组合成画面,说明是如何体现主公的心情的,言之有理即可。12.答案:到,往。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词语的含义。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写作背景是:孟浩然友人杜晃要离开荆地到东吴,孟浩然为友人杜晃送行而写下此首送别诗。题目中杜十四就是指杜晃;之,意思是到,往。13.答案: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天涯一望断人肠句意是: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此诗从写景入笔,通过渺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天涯”这一意象,寄寓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诗,离愁别恨,悠然不尽。此诗如行云流水,写得颇富神韵,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友谊。1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A.“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题目交代了送别的地点”表述错误。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并不是为了送别朋友。故选A。15.答案:“随”运用了拟人/精准的动词/化静为动,写出了江景逐渐开阔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外出游历的喜悦豪壮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鉴赏。“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一联的意思是随着平原的延伸,山峦逐渐隐没,而长江则在这片广袤的原野中奔流不息。“随”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丽景色,通过流动的视角展现了景物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外出游历的喜悦豪壮之情。同时,“随”字是“跟随”之意,化静为动,运用拟人的修辞,不仅描绘了随着平原的延伸,山峦逐渐隐没的情势,也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1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朗读。D.“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余兴未了,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应用喜悦稍慢的语调,表现诗人的留恋不舍之情;故选D。17.答案:①表达了诗人对欣欣向荣春天的喜爱之情;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深沉情感。解析:本题考查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洛阳理工学院《VB语言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范文选集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集粹选集
- 饮料生产降水施工合同
- 高端别墅区房屋转让租赁协议
- 2024年标准餐饮服务合同模板版
- 商务写字楼外墙改造合同
- 造纸工程分包协议
- 矿区生态恢复复垦承诺书
- 瑜伽馆门头施工合同
- 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会商管理制度
- 220kV~750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使用技术条件
- MOOC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第2课+古代希腊罗马【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金属屋面工程防水技术规程
- 《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考试复习题库45题(含答案)
- 人工智能增强战略规划
- 无机材料与功能化学
- 110kV变电站及110kV输电线路运维投标技术方案(第一部分)
- 消防设施安全检查表
- 餐厅用电安全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