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专题12:七上课内古诗词阅读精练解析版_第1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专题12:七上课内古诗词阅读精练解析版_第2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专题12:七上课内古诗词阅读精练解析版_第3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专题12:七上课内古诗词阅读精练解析版_第4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专题12:七上课内古诗词阅读精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专题12:七上课内古诗词阅读精练一、(2023·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2.《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二胡【答案】1.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澜壮阔。或;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而“波浪涌起”描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2.[示例一]我推荐古筝。古筝之声古朴、刚劲、悠扬,与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相符,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示例二]我推荐编钟。编钟之声庄重、洪亮、悠远,符合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波浪”指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洪波”指江河湖海水由高到低剧烈流动扬起的滚滚波涛。“波浪涌起”展现的是大海波涛汹涌、澎湃的景象,更能够展现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洪波涌起”比“波浪涌起”更具气势。2.本题考查诗歌的主旨。根据乐器的特点与诗文展现的情感主旨来选择即可,如选择编钟,编钟的声音浑厚、庄重;“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实景描写,写观沧海所见;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以及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日月之行……歌以咏志”是虚写,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编钟的声音与诗文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2024·陕西商洛·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予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小语注意到本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种事物起笔,她搜集到这两种事物的相关知识,做成知识卡片,请你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知识卡片杨花:柳絮,即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诗人常借之抒发悲苦哀怨之情。4.小文了解到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大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很疑惑本诗的这一特点体现在何处,请你向他答疑解惑。【答案】3.杨花:指柳絮,有漂泊不定的意思,象征友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指杜鹃,啼鸣哀伤,营造离别的悲苦,哀伤的气氛。4.本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明月能将自己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带给远方的朋友,突破了现实时空的阻隔,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解析】3.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理解。“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在柳絮落尽,子规啼鸣之时。“杨花”“子规”是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同时又是春天独特的景物,结合“知识卡片”中“杨花:柳絮,即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可知,此时的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四处漂泊,随风飘扬;故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既是写景又点明时令——暮春。结合“知识卡片”中“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诗人常借之抒发悲苦哀怨之情”可知,“子规啼”烘托出一种离别伤感的气氛,友人分别之伤感尽在其中。结合诗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知,朋友王昌龄被贬,诗人对朋友不幸的遭遇深表同情。“杨花”象征友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表现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发出哀怨的悲叹,这两个意象融情入景,表达诗人对王昌龄的关心和对其不幸命运的同情,同时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二句抒情做铺垫。4.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理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人逐月到夜郎西。这两句诗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的知心人,它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三、(2024·陕西宝鸡·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5.班级摄影小组请你做导演,把这首诗拍成微电影,你选择哪些意象取景拍摄?并简要阐述理由。(列举其中两种即可)6.我们曾学过李白的另一首赠别诗《赠汪伦》,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这两首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认识。【答案】5.意象:示例:杨花、子规理由:表明事情发生在南国的暮春时节。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子规叫声悲凄。这两个意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借此表达对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的关切之情,对这种飘零之苦、离别之恨深有感触,也深表同情。6.示例:我看到了一个情深义重的李白。从本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我感受到了李白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关切以及对友人离开的依依不舍;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我感受到李白和汪伦之间的真挚情谊。【解析】5.本题考查诗中意象。意象是带着情感的景物,本诗的景物有杨花、子规、明月、风。选择意象并陈述理由,这就是赏析意象的过程。如果选择杨花、子规这两个意象,那么就结合首句赏析。根据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可知,意象可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杨花、杜鹃是暮春时节的象征,所以写景兼点时令,渲染萧索凄凉哀愁的气氛。看着漂泊不定的杨花,耳中传来声声子规凄婉地啼叫声,一种凄凉的哀怨的不舍得情感油然而生。如选择明月、风这两个意象,那么就结合三四句赏析。根据三四句诗意“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可知,这里作者把明月拟人化,把无知无情的明月看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作者远在千里之外,他把自己的愁思寄托给明月,让明月伴着风把自己的关心、同情、忧虑带给友人,让明月陪伴友人,如同作者自己陪伴友人,进而深情地表达自己对友人的关心。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本诗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李白要把自己的心寄托给明月,希望明月可以代替自己一直陪着友人到达被贬之地。作者运用移情于物的表现手法,表现了对友人深深的牵挂之情。根据《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可知,李白认为深达千尺的桃花潭水也不如汪伦送给自己的情谊,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二人之间真挚的情义。故从中可以看出一个重情重义的李白。四、(2024·北京·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本诗首句写景,描绘了一幅①的画面,第二句叙事,“龙标”“五溪”写出了②;后两句由写景言事转为抒情。8.本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的都是对朋友或亲人的深厚情谊。请结合诗句内容,任选一位诗人,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答案】7.暮春时节,柳絮已经落尽,杜鹃鸟不停地悲啼朋友被贬之偏远8.示例1:李白的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奇特的想象,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寄托诗人的离愁和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关切。示例2:王维的诗运用联想,不直说自己思乡念亲,而是想象对方家人思念自己的情形,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解析】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一空,“杨花落尽子规啼”意为:在柳絮落尽,子规啼鸣之时。此句写景兼点时令,诗人描写了暮春时节,柳絮已经落尽,杜鹃鸟不停地悲啼这一画面。融情于景,饱含着飘零之感、离别之恨。二空,“闻道龙标过五溪”意为: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龙标”“五溪”写出朋友被贬之偏远。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为: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通过想象,赋予明月生命,将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借明月传达对友人的思念,情谊深挚。“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意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诗人运用联想,遥想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含蓄深沉,朴素自然,表现出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五、(2023·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10.杜甫的《春望》和本诗都提到了“书”的意象,请分析其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9.C10.《春望》表达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情感;《次北固山下》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解析】9.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诗句赏析。C.有误,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写了春潮渐涨的壮观景象;故选C。10.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持续了好几个月仍不停息,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乐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表达了诗人因战事使消息隔断,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六、(2024·河南周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1.下面诗句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最接近的一项是(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D.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12.“归雁洛阳边”与“衡阳雁去无留意”都写到了“雁”,二者写“雁”的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1.B12.“归雁洛阳边”中的“雁”是诗人寄托思乡之情的载体,诗人通过写希望大雁传递家书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衡阳雁去无留意”则通过“雁”的“无留意”表现了边塞秋天的寒冷与荒凉,同时也反衬将士们因战功未建而有家不能归的悲伤心情。【解析】1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描绘了太阳从残夜中升起,春天的气息在旧年未尽之时便已经到来的景象,寓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即新旧更替、时光流转的自然规律。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这两句诗描绘了庐山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观看时呈现出的不同形态,主要表达的是观察事物需要多角度、多层面看待的哲理,与题目要求的新旧更替的哲理不符;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两句诗以沉舟、病树比喻旧事物,以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比喻新事物,表达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与题目要求的新旧更替的哲理相符;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与题目要求的新旧更替的哲理不符;D.“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哲学思想,与题目要求的新旧更替的哲理不符;故选B。12.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归雁洛阳边”中的“雁”是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载体。在这句诗中,诗人望着北归的大雁,心中涌起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他希望通过这些大雁将自己的家书带回洛阳,也就是他的家乡,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这里的“雁”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也是他思乡之情的具象化表达。“衡阳雁去无留意”则出自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在这句词中,“雁”被用来描绘边塞秋天的寒冷与荒凉。大雁飞往衡阳,对边塞的寒冷荒凉之地并无留恋,这反衬出了将士们因长期驻守边塞、战功未建而有家不能归的无奈和悲伤。这里的“雁”是边塞环境的象征,也是将士们心情的反映。综上所述,“归雁洛阳边”中的“雁”是思乡之情的载体,而“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则是边塞环境的描绘和将士心情的反映,二者写“雁”的目的有着明显的不同。七、(2024·北京顺义·二模)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各题。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3.这首诗首联交代了人物前行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羁旅之情,与尾联的“”“”两个词语遥相照应。14.中国明清时期学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此诗的“风正一帆悬”“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请结合诗歌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风正一帆悬”这一句展示了怎样的小景,又体现出怎样的大景。【答案】13.示例:诗人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与尾联的“乡书”“归雁”照应。14.示例:小景:江上和风吹拂,一叶小舟端直地高悬白帆沿江前行。大景:诗句写的是一只帆船,也从侧面表现出江水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解析】1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客路”指诗人要去的路;诗人“行舟”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将诗人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14.本题考查诗句鉴赏。本句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春潮涌动,江水烟波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场景,表现了“潮平两岸阔”这一大场景,写出了开阔的平野和大江,突出意境的开阔。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示例:①上句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②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潮平两岸阔”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八、(2024·湖南邵阳·模拟预测)小文在阅读下面作品时遇到了问题,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5.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散曲的作者马致远几乎一生都过着困窘不得志的生活,他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作品,曲中的“断肠人”指的就是他自己。B.前三句没有提到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是他眼中所见,处处提示着他的存在。C.“小桥流水人家”是点睛之笔,句子中表现出的温馨幽静的画面暂时缓解了“断肠人”的悲伤。D.“夕阳西下”点名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16.同样是表达乡愁,这首散曲和《次北固山下》,哪一首的愁绪更浓重一些?【答案】15.C16.①《天净沙》更浓重一些,作者选取了特定的时间——“夕阳西下”;特定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些特定的景物烘托出特定的愁苦氛围;②而《次北固山下》的时间是冬末春初,旧年将尽新年来临之际,“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读者感受到开阔的胸怀和雄放的激情,“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蓬勃之气。【解析】15.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和辨析。C.有误,根据《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可知,这里描述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这些景物都是游子眼中所见,暗示了他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而“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虽然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但这与主角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更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和思乡之苦,并未缓解“断肠人”的悲伤;故选C。16.本题考查古诗词情感的分析和比较。《天净沙》中,“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而“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荒凉、落寞的氛围,直接映射出作者的孤独和浓重的乡愁。这些景物的选择和描绘,强调了作者心中的愁绪。《次北固山下》中,诗人王湾描绘的是冬末春初的景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人感受到一种开阔舒展的情境,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则寓含着新旧交替的哲理,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生命力,虽然也有思乡之情,但整体情感基调较为昂扬。综上所述,对比两首作品,可以认为《天净沙》的愁绪更浓重一些。九、(2024·湖北恩施·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链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7.试对“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简要赏析。18.两文有很多相同点:(1)描写对象相同:;(2)开头两句每两个字都是一种独立事物,表现的情感也相同:。(每空填2字)19.白朴《天净沙·秋》的基调与刘禹锡的《秋词》有相似之处,白朴的曲中用“飞鸿”,刘禹锡的绝句用“鹤”,他写道:“,。”【答案】17.示例一:五种景物,五种颜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示例二:开头描绘秋日黄昏图,营造寂寥、萧瑟的氛围;后两句选取典型的秋景,描绘明朗、绚丽的秋景图,让画面充满诗意,传达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事态度。前后对比、相融,突出了作品的主旋律。18.秋景悲凉(萧瑟、寂寥)1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解析】17.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意为:远处一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互相夹杂,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令诗歌充满画面感。1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结合“轻烟老树寒鸦”和“枯藤老树昏鸦”可知,两文描写的对象都是秋天枯败萧索之景。两首曲都描写了诸多的自然景物,如树、鸦等。开头两句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白朴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每两个字都代表一种事物,这些极富秋天特色的景物,寥寥数语便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和情感。可据此作答。1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结合“刘禹锡的绝句用‘鹤’”可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鹤、碧霄”的正确书写。十、(2024·河南周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一首曲,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0.下面诗句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抒发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A.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C.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D.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21.“小桥流水人家”描写温馨恬静的景象,似乎与前后句子不协调,作者写此句有何用意?【答案】20.B21.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解析】2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现了远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A.表现老人从军归来,家破人亡孤身一人的悲哀,控诉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带给人们的深重的灾难;B.作者想象与家人团聚后的情景,表现了思乡怀人之情;C.表现农家待客的热情和淳朴的民风;D.表现底层百姓痛苦的生活,控诉宫市的罪恶;故选B。21.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枯藤老树昏鸦”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写出了萧瑟肃杀的深秋之景,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氛围。“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描绘了和平安详生活气息的画面。描写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生活画面,与“枯藤老树昏鸦”形成对比(或以乐景写哀情),突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十一、(2024·甘肃武威·一模)班级拟制作一期以“唐代诗人李白”为内容的美篇,以下是小组收集、整理的相关材料,请你参与探究并完成任务。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上三峡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何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注:辞亲远游,游峨眉山,出三峡所作。注:因永王李璘案受牵连流放夜郎,途径三峡所作。注:诗人流放途中遇赦返还时所作。又名《下江陵》。22.小组在讨论《峨眉山月歌》美篇时,设计了如下文案:一张照片:峨眉山月倒影图;一张船票或行船路线图: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请你代表小组解释这样设计的理由。23.三首诗歌都写到了过三峡的经历,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22.示例1:本诗主要写作者秋夜行船之事,不以具体描绘景物为要;而以一连串地名更替,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在短短诗行中展现时空的延展。示例2:此诗李白用“入”和“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映清江的倒影美景,暗点了秋夜行船之事。同时连用5个家乡地名,借空间的急剧转换生动表现了自己初次离家出峡的复杂情感。(意符即可)23.《峨眉山月歌》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或对友人的思念)的情怀。或: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恋恋不舍之情及诗人外出闯荡的急切、喜悦与憧憬之情。《上三峡》表现诗人身处逆境时难熬,愤懑、忧愁之情。《下江陵》表达了诗人流放途中遇赦时喜悦开心,即将与家人相聚的轻快之情。【解析】2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以“峨眉山月半轮秋”起笔,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了峨眉山月夜的静谧与美丽。通过“峨眉山月”这一特定意象,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那皎洁的月光洒在青翠的山峦之上,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入”和“流”两个动词,将山月倒影在江水中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动态的描绘不仅使画面更加生动,也暗含了诗人秋夜行船的情景,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然后,诗歌通过地名的更替,如“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等,展现了诗人离家远游的行程。这种地名串联的方式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空间感,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不舍。最后,“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在离家远游的过程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但无奈行程匆匆,无法驻足停留。这种情感的抒发,使诗歌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据此总结作答即可。2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峨眉山月歌》在描述过三峡的旅途中,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诗歌通过山月和江水的描绘,以及一连串地名的串联,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在这个过程中,诗人的情感随着行程的推进而逐渐深沉,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愈发强烈。这种情感在“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句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上三峡》这首诗则表达了诗人在过三峡途中的艰难与感慨。诗歌通过描写巫山的高峻和巴水的湍急,以及诗人连续多日航行在三峡中的情景,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漫长。在这个过程中,诗人对三峡的自然景色产生了深深的感慨,认为巴水虽有尽头,但青天却永无到达之时。表现诗人身处逆境时难熬,愤懑、忧愁之情;《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则表达了诗人在流放途中遇赦返还时的喜悦心情。诗歌通过描写诗人清晨辞别白帝城,乘船顺流而下返回江陵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愉悦。在这个过程中,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船行之快和两岸景色的变化,表现出他归心似箭的心情和对自由的渴望。整首诗充满了轻快愉悦的氛围,与前两首诗相比,情感表达上更加明快和积极。十二、(2023·陕西西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24.【甲】诗流露出诗人的伤感忧愤之情,而颈联笔锋一转,既蕴含着的人生哲理,又表现出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沉郁中见豪放,堪称酬赠诗之上品。(填上恰当的理解)25.两首诗都是诗人历经世事变迁后的有感而发之作。结合两首诗中的画线诗句,分别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答案】24.示例:新事物必然会取代旧事物积极乐观25.示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晋人王质的典故写出自己遭贬谪时间之久,表达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落花时节又逢君”中选取“落花”这一典型意象,暗示了安史之乱后国势的衰颓凋敝,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巨变、人事沧桑的喟叹。【解析】24.本题考查诗文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沉舟”“病树”是旧事物的象征,“千帆过”“万木春”是新事物蓬勃发展的象征;沉舟旁“新生事物”(千帆)正以昂扬姿态向前方进发,病树前方“希望”(春)就在眼前,寄寓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事物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蓬勃发展的道理,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现了作者不再因被贬“凄凉地”而苦闷凄凉,不再因被贬“二十三年”而抑郁不平,不再因世事变迁、物是人非而满心愁绪,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向前方,面对未来的人生态度。25.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作者情感。“到乡翻似烂柯人”意思是: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联系诗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可知,运用典故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久,世事沧桑,暮年返乡恍如隔世,满含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怅惘。“落花时节又逢君”意思是: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落花时节”意思是江南暮春之时,正是春花凋落的时节,点明时令。结合诗人所处时代背景来分析,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之后,此时的唐王朝经过那场浩劫已经没有了开元盛世的繁华,如果将唐朝前期的繁盛用繁花似锦来概括的话,那此时的唐朝的确已经是“落花时节”了,所以此句也表现了诗人感叹国运的衰微。结合诗人创作背景来看,在开元盛世之时,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赏识,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几十年之后,经过安史之乱的动荡,社会动乱、民生凋敝,正如“落花”,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颠沛流离,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所以“落花”暗示了安史之乱后国势的衰颓凋敝,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巨变、人事沧桑的慨叹。十三、(2024·云南昭通·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2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B.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C.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D.第四句描写战场,表现诗人渴望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27.诗人借“故园菊”这一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案】26.D27.表达了作者惜花、厌恶战争、向往和平、思乡之情。(或作者对战争的厌弃,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对故乡的思念等均可)【分析】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赏析。D.赏析有误。第四句“应傍战场开”意思是: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结合“遥怜”可知,是作者的想象——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壁残垣间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的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而非“描写战场,表现诗人渴望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故选D。27.本题考查意象及思想感情。“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意思是: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诗句描绘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践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可悲可叹。以想象手法虚写“故园菊”既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怜惜和对故乡的思念,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十四、(2024·云南曲靖·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8.对这首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C.本诗中的“折柳”指汉代名曲《折杨柳》,内容多叙离别之情。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29.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和本诗在题目中都写到“闻笛”,“笛声”分别触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28.D29.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写诗人漂泊在外,曲子《折杨柳》触发了思念家乡的情感;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写诗人征战沙场,凄凉幽怨的笛声,唤起了征人征战不得归的思乡之情。【解析】28.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D.诗歌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在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呢,诗人因闻笛而思乡,并未“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故选D。29.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的对比阅读。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诗写乡思,题目“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抒发了诗人独自漂泊、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这首诗的前两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不知何处吹芦管”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诗人征战沙场,凄凉幽怨的笛声,唤起了征人征战不得归的乡愁。十五、(2024·江苏无锡·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夜上受降城闻笛

【乙】春夜闻笛李益

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30.两首诗都写“闻笛”,但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1.小语将【乙】诗“洞庭一夜无穷雁”中的“雁”误写成了“燕”。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及以下诗句,帮她分析不能这样误写的原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答案】30.甲诗中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思乡之情。乙诗写诗人军中闻笛“唤春归”,含蓄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朝廷恩赦的渴望。31.“雁”多用来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羁旅感伤之情,寄托对故乡的思念;而“燕”多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喜春惜春之情等。乙诗中诗人借急切北飞的大雁,表达迁客欲归不得的惆怅,应写作“雁”。【解析】30.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诗“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意思是: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这里以“望乡”一词写出了征人望乡、彻夜难眠的景象,表达出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也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乙诗前二句“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天归来,被贬谪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写闻笛。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这情景,激动士卒的乡愁,更摧折着迁客,不禁悲伤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于是,诗人想起那大雁北归的传说。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后二句“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无数大雁,还没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飞。)即用这个传说表达内心的感受,诗人十分理解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极其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所以说“不待天明尽北飞”。与大雁相比,迁客却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北归。这里蕴含着遗憾和怨望:迁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还没有随着大自然的春季一同来到。据此分析可知,此诗诗旨主要不是写士卒的乡愁,而是发迁客的归怨。据此分析可知:甲诗中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思乡之情。乙诗写诗人军中闻笛“唤春归”,含蓄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朝廷恩赦的渴望。31.本题考查意象理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诗人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传达出内心的乡思愁绪。“雁”,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多用来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羁旅感伤之情,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此句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蕴含着对春景的喜爱之情。“燕”多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喜春惜春之情等。结合乙诗“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诗意: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无数大雁,还没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飞。诗人借大雁春来北飞,比托迁客欲归不得,寄喻得体,手法委婉,颇有新意,蕴含着诗人不尽的怨望和难言的惆怅;可知,不能把“洞庭一夜无穷雁”中的“雁”误写成“燕”。十六、(2024·云南玉溪·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3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内容判断是一首边塞诗,主要写的是诗人登上受降城的所见所闻。B.诗歌第二句描写了受降城外正下着霜,通过边城环境描写,渲染了夜晚冷清凄苦的气氛。C.第三句写在寂静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婉幽怨的芦笛声,“不知”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D.整首诗前两句写景,第三句写声,末句写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和铺垫。33.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同为边塞诗词,请分析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32.B33.本诗表达了征人思乡之情(浓浓的乡愁)、满心的哀愁;《渔家傲•秋思》除了表达思乡之情外,还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无奈、惆怅、伤感及强烈的爱国情怀。【解析】3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B.有误。诗歌第二句“受降城外月如霜”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明亮的月光比作霜,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月光洒在沙漠上所形成的视觉效果,营造了一种空旷、寒冷的边塞景象,烘托了夜晚的凄清气氛,而非实际的霜降;故选B。3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题对比分析。《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绘出边塞夜晚的苍凉景色,以“不知何处吹芦管”引入凄凉的笛声,再通过“一夜征人尽望乡”揭示了征人思乡的主旨,表达了征人们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内心的哀愁。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展示了边塞的壮阔秋景,同时通过“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边塞的安宁与荒凉。词的下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无奈与苦闷,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复杂情绪,既有思乡之情,又有爱国之心和壮志难酬的惆怅。综上所述,两首诗词虽然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夜上受降城闻笛》更侧重于个人的哀愁与思乡,而《渔家傲·秋思》则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家国责任,包含了更丰富的情感层次,如壮志、无奈、惆怅和深厚的爱国情操。十七、(2024·云南昆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3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的一、二句奠定了本诗“悲秋”的感情基调,运用对比的手法赞美秋天。B.诗歌前两句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C.“排”是“排开、推开”之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白鹤冲云破阻的图景。D.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以鹤自喻一飞冲天的豪情,借勇敢的鹤表明心迹。35.本诗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同为刘禹锡被贬谪期间所作,均体现积极乐观的精神,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答案】34.A35.《秋词》中古人悲秋,诗人颂秋,诗人视一向悲凉萧索的秋天比春天更美好,表现乐观豪迈、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从自然现象中悟出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替代的哲理,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昂扬勃发的精神。【解析】34.本题考查诗词理解和赏析。A.“奠定了本诗‘悲秋’的感情基调”错误,这两句诗奠定“颂秋”的感情基调。“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首句就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诗人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第二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故选A。3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和诗歌情感。《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诗人否定前人悲秋的观念,热情赞美秋天,诗人认为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美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意思是: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诗人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这两句诗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表现乐观豪迈、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用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襟怀。“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这样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格调从沉郁中振起,抛开个人的悲苦,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十八、(2024·陕西渭南·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6.请根据诗中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不超过30字)37.学校校刊进行“经典诗歌”征文活动,小亮在学习《次北固山下》和《夜雨寄北》后,准备撰写一篇读后感投稿,但他不知道选择校刊的“故乡情深”栏目还是“想象空间”栏目,请你帮他选择并结合两首诗的内容阐明理由。【答案】36.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37..[示例一]应选择“故乡情深”栏目。《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两首诗都含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因此选择“故乡情深”栏目。[示例二]应选择“故乡情深”栏目。《次北固山下》是实写诗人旅途之景,没有想象;《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对未来团聚的幸福想象,有想象存在。两首诗的共同点在于思念故乡及亲人,因此应选择“故乡情深”栏目。【解析】36.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是对写法,用写妻子来信问自己是否归,既写出妻子对自己的挂念关怀,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殷切思念;而“未有期”的现实又让诗人产生了思乡而不得归的无奈。“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巴蜀的环境和孤寂凄凉的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写出了诗人当下的孤苦凄凉寂寞,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与期盼,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据此分析进行概括,注意字数不要超过30个字。37.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主旨分析。《次北固山下》前三联写景,描绘了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尾联抒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归雁”这一意象常常代表着归乡的信息或思乡的情怀。在古代,人们常常借雁传书,因此“归雁”成为了思乡的象征。王湾通过询问“乡书何处达”,暗示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并期望这些思念能够随着“归雁”飞到洛阳,也就是他的家乡。这首诗写的是眼前的实景,没有运用想象手法,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因此适合“故乡情深”栏目,不适合“想象空间”栏目。《夜雨寄北》是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其中第一个“巴山夜雨”是以景抒情,诗人将抽象、不可闻、不可睹的愁苦情思,通过想象和联想,转化成也寄寓在可睹可知的具体景物意象“巴山夜雨”中,巧妙暗示了诗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时间之长,抒发了作者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第二个“巴山夜雨”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灯下促膝长谈的情形,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本诗可以选择“故乡情深”或“想象空间”栏目。结合两首诗来看,应该选择“故乡情深”栏目。十九、(2024·陕西西安·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8.清代王尧衢说:“此诗内复用‘巴山夜雨’,一实一虚。”虚实结合一直以来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写作手法之一。下列诗句中,同样运用该手法的一项是(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B.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D.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39.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诗人“今夜”的心境。【答案】38.C39.诗歌表现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以及相见共语的期盼。【解析】38.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C.句意为: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夜阑卧听风吹雨”是当前情境,为实写;“铁马冰河入梦来”是梦境,为虚写。这两句虚实结合,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故选C。39.本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情感。“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据此分析概括即可。二十、(2023·湖北恩施·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40.根据你对全诗的理解,说说诗中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4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案】40.诗中塑造了一个虽年老多病,却仍旧渴望为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