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税收支持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建立现代农业工业,生产和经营体系是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有效途径,是农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湖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当前湖南省的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水平不高,层次不深;农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利益联结机制松散。提高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对湖南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农业大省湖南省为例,探究税收在湖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起到的促进作用,以及分析部分涉农减税政策的负效应和行业税收优惠的不足,从而找寻现有涉农税收政策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调整空间,以不断适应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变化。【关键词】农村产业融合;税收优惠;税收征管目录TOC\o"1-4"\h\u1前言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本文研究思路与结构 52农村产业融合的相关理论基础 52.1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理论 52.2农村产业融合的融合模式 63湖南省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73.1湖南省区位特点 73.2湖南省分区产业选择 83.3湖南省农业发展评价 94税收对湖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 114.1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114.2减轻“公司+农户”型企业税收负担 124.3促进小农融入农业产业链 135税收在支持湖南省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局限性 145.1税收的财政和组织载体功能丧失 145.2农产品深加工税收优惠不足 145.3涉农税收减免存在负效应 155.4涉农生产销售环节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风险 166优化税收政策助推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166.1提高税收政策引导力 166.2破解“高征抵扣”税收征管难题 176.3改变“空壳社”套取税收红利现状 18参考文献 191前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查阅近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我们不难看出,“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提及频率颇高的关键词之一。具体到乡村振兴战略领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三产融合的重要细化目标。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培育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通过新的经营形式创造新的发展动力;同时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和集合作用,引导其深入贫困地区建立基地、联结农户,采用“订单农业”、“托管服务”、“入股分红”等方式将原子化小农融进农业产业链。立于税收视角看问题,要实现上述目标,现有的涉农税收政策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仍需做出不断调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是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时代背景和现代农业诸多科学技术发展生出的的结果,而政府的扶持政策作为重要外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推动因素。其中,税收制度能够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提质增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但目前将农村产业融合与税收融合研究的学者不多,因此从理论意义上来看,研究税收与农村产业融合的适应性具有创建性意义,它丰富和拓展了我国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和领域,与农村三产融合的财税理论相辅相成。从实践意义上来看,基于当前农村产业融合的初级阶段的背景,以湖南省的情况为样本,客观揭示税收在优化湖南省土地等农村重要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农业生产、鼓励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促进农产品流通、支持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正向激励作用,并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可行性调整方案,对于决策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税收政策,落实农村三产融合具有借鉴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发达国家是产业融合理论的发源地。二战后,在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背景下,产业融合理论最先在工业领域出现,并随着通信技术和IT技术的发展在这些领域开展广泛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立足于农村农业领域的产业融合新视角也开始收到广泛关注。以工业领域为主的产业融合研究。学界认可的最早提出产业融合定义之人当属美国学者罗森伯格(Rosenberg1963),他在《机床产业的技术变革(1810—1910)》一文中,通过对美国机械工具演化的研究,界定产业融合为相同的技术应用在不同产业上即为产业融合。这种理解在后来随着信息产业和传媒之间的融合而得到了扩充和发展。1978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的N·尼古路庞特(Negreouponte)创建了一个三圆重叠的模型,用于描述计算机行业,印刷业和广播业之间的技术融合,发现圆圈的交集是增长最快和最具创新性的领域。这一发现创新了学术研究产业融合的思维方式。后来的学者沿着前一种观点,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对产业融合进行了研究。21世纪初,日本学者植草益根据当时日本通信业的产业融合,预测未来互联网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BennerMJ和RanganathanR(2013)等人认为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渗透会推动产业融合。HacklinF等人解释从融合到产业融共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各学科领域开始相互引用,产生知识融合;第二阶段,应用学科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融合;第三阶段,新技术打造出新的产品,产生应用融合;最后一个阶段,在市场的推动下,产业部门融合,企业的各部门之间产生融合。其中,技术融合被认为是产业融合的主要推动力。以农业领域为主的产业融合研究。1996年,奈良今村在日本大田市考察农产品直销站时提出“六业”的构想。他认为,农业生产可以延伸到第二、三产业,使第一、二、三产业通过有机融合,构建起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完整的价值产业链。日本和韩国的其他学者也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同化和完善。工藤康彦・今野聖士(2014)则从社会组织视角,提出六次产业化中社会团体将产生联合,传统的农业、工业、商业三者之间会打破地域限制,产生互动,从而形成一体化的产业形态。金玉姬等以农村和农民为主体,对六产业理论的理解是通过提升农业附加值来寻求农村活力。金龙烈等以中央政府为主体,指出中央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造的制度环境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他们认为,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地制定支持政策,可以有效促进区域优势资源和各级农产品的利用,促进生产、加工、流通、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有机融合,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1.2.2国内研究现状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乡镇企业和农村工业的起步促使部分学者在实践中开始有意识的研究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受西方工业领域产业融合思想和日本以农业为主的六次产业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学者结合本国国情和实地调研,展开了全方面的研究。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梁伟军(2010)以企业为单位,运用交易成本理论,本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揭示了现代农业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产生纵向一体化的主体是工业和服务业的龙头企业,由于工业技术管理模式和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内容向农业领域的渗透,使农业纵向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使农业成为跨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产业管理部门。横向融合可以细分为技术扩散创新产生的拓宽型融合和追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整合型融合。刘国斌(2019)从技术、市场、社会组织和政府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功能机制:技术创新是农村第三产业融合的技术驱动力;要素、资源的自由平等流动是农村三产融合的市场支点。利益共享的纽带是农村三产融合的组织保障;制度供给的引导是农村三产融合的支撑力量。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效应。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中,多数文献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收入存在积极影响。李云新(2017)基于对345个农户的调查,采用PSM分析法,实证研究得出农村产业融合下农户收入比传统单一模式下的农户收效高出50%以上的结论。李乾等(2018)基于实地调研,探索了农村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农村产业融合为农民增收创造就业岗位,吸纳闲置劳动力;流转土地创造“保底收益”和“二次分红”;扩展资金来源,提供投资保障。农民增收反过来推动劳动力转移;为农村产业融合创造市场需求;提升农民对农村产业融合的认知和诉求,改善融合发展环境。孔德议(2019)等以浙江省为例,通过建立PVAR模型,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他根据实证结果,在农民增收对农村产业融合产生的作用这一问题上,得出了与李乾相反的结论。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方法。以离散程度做判断的熵值法、以投入与产出关系做分析标准的投入产出法、以系数为划分的专利系数法、以成本变动和产品贡献为依据的产值贡献法、通过降维数据得到重要分量数据的主成分分析法等都是在测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在评价四川省农业与服务业之间产业融合程度的实证分析中,王艳君等(2016)使用产值贡献度法、主成分分析法,测得2005年-2014年间四川省农业与各服务业细分部门融合程度低、融合面不均,处于融合初级阶段。李芸等(2017)[在它的文章中采用了交叉研究方法,从层次分析法计算的权重和该指标的乘法值构建了一个三级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北京市农业产业一体化评价。曹一霞等(2018)选取了与上海城市化水平相当的9个省市,比较分析投入产出表,建立基础指标,应用灰靶决策模型测算上海都市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结构。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研究。在研究这个问题时,仅用单一视角考查容易以偏概全;当使用多视角划分时又容易使问题复杂化。陈学云(2018)用蛛网理论、恩格尔理论、边际效益等理论阐述了农业的弱质性,用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法则解释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必要性,在道明逻辑必然之后,再用实证分析为乡村振兴提供可行路径。朱文韬等(2020)以产业兴旺为研究起点,用fsQCA法综合分析了农业的科技进步、农村土地的产权改革、农业的供需融合、新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居住环境这五要素对农村产业融合产生的混合影响效应,提出适合安徽省的农村产业融合三条选择路径:集体资产权益实现型路径、技术进步型路径、前二者混合型路径。1.2.3文献述评横向对比各国,产业融合理论在国外起步较早,实践成熟,而我国仍处于产业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农村产业一体化理论的萌发时间与日本“六产论”基本接近,但其思想在许多方面不够全面和分化,导致从理论研究到实践的时间较长。当前,农村产业融合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学界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我国学界对农村产业融合内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浅入深的过程。当前农村产业融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研究框架还需进一步完善。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由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复杂,整合过程中新兴产业的数据采集难度较大。因此,农村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没有统一的框架。第二,虽然关于农村产业融合驱动机制的理论研究较多,但缺乏对驱动机制如何产生驱动力的实证分析。第三,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效应的分析较多,但对影响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分析较少。因此还需不断完善相关研究。本文将结合湖南省省情,从税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角度出发,以税收视角为切入点,探索税收制度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适应性,提出了加强统筹规划、推广经核实的扣除办法、加强税收征管等建议。1.3本文研究思路与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研究背景、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命名,然后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部分阐述相关理论,解释农村产业融合理论,提出现行农村产业融合的融合模式。后续部分开始结合湖南省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第三部分从区位和产业选择两方面反映湖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并通过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条件、利益联结机制评价当今湖南省的农业发展和产业融合,以数据的变化为作证;第四部分、第五部分从正反两个角度分别分析了税收对湖南省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局限性。最后在第六部分,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现实可行的对策建议。2农村产业融合的相关理论基础2.1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理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化为了取得快速的发展,最初阶段往往采取农业支持工业,农业剩余流入工业,为工业提供物质积累。这种发展典型可参考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经济,它虽然能在短期内使得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世界第二,但后期斯大林模式的僵化,另这种牺牲农业发展换取工业进步的方法造成了国民经济的极不平衡,人民生活不幸福。我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聚焦三农问题,关注民生福祉。刘易斯提出发展中国家存在“二元经济结构”,这也是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征。现今,在工业部门已经得到充分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阶段。2006年,中国取消了农业税。从财政理论的角度看,是指政府基本上取消了来自农业的收入,通过收入和资源的再分配将非农资源转移到农业上,以满足农村公共服务的需要。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小康的今天,农村产业融合顺应了时代潮流。它是以农业为基础,通过产业链接、产业集聚,跨界配置劳动力、资本、技术、资源等要素,在技术和制度创新的渗透下,对一、二、三产业进行融合、渗透、交叉重组。形成新业态和新模式,在此过程中,产业的链条在技术的加持下得到延伸,产业的功能得到拓宽,产业发展方式转型。从产业链、价值链来看,农民能够通过延伸的产业链和利益机制完善的农业产业组织中实现增收;从社会分工来看,农村的产业融合实现了农村区域的产业分工内部化。2.2农村产业融合的融合模式(1)全产业链的延伸与整合模式。这种模式从种植基地建设开始,延伸到农产品加工生产、仓储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实现了以第一产业为开端,接着开发第二产业和开拓第三产业,形成“全产业链”一条龙。苏州的震泽镇选用这一融合模式,以丝绸为地标文化,以蚕桑为中心,建立了集农业观光、工业旅游、美食体验、生态休闲等要素于一体的绿色经济产业链。(2)集聚集群整合模式。该模式依托农业产业化集群,牵头农业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支持优势特色农业产品,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打造品牌效应,呈现集聚态势,提高发展规模。河南的西平县的发展应用了这种模式,基于其丰富的文化底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智能制造接受产业转移,创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服装制造。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生产基地。(3)农业农村功能扩展融合模式。该模式在稳定传统农业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农业或农产品供应,创造新的需求,扩大农业增值空间。引导农业与旅游、文化、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用经营社区的概念创建乡村旅游景点,开发农业文化遗产,打造个性化和品牌化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江苏淮安应用这一模式,不仅打造了优质稻米品牌,还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展示水科技、鱼文化在内的农耕文化,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自然,获得知识。(4)技术渗透、开发和集成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大力推广和引进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先进的培育模式,实现了现代科技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浙江狮峰山就是应用的这一模式。狮峰山以独特的茶叶为特色产业,传统采茶需要翻山越岭,辛苦而耗费时间,并使茶叶的新鲜感和品质难以保证。选用新技术后,无人机往返于狮峰山和炒茶中心,能另新采摘的茶叶很快得到摊晒、炒制,大大降低了茶叶的损坏率。无人机的运输成本在茶叶增产后的综合考量下还是十分划算的。3湖南省产业融合发展现状3.1湖南省区位特点湖南省属于我国南方中部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境内有淡水湖泊洞庭湖。地形多丘陵平原,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故而具有农业生产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亚热带粮食作物水稻和经济作物油菜、棉花、苎麻等是湖南省的典型农作物;发达的水系和大面积的淡水湖泊也给湖南省的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湖南省有国家批准的现代农业园区和长江流域综合填海示范区洞庭湖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良好,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的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湖南省往西为中国西部腹地,往东为沿海开放带,处于“泛珠三角”区以及长江流域开放区的结合部,有京广等铁路贯穿南北,具有承东接西联南进北的枢纽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由“一、二、三”转变为“三、二、一”的格局。但由于湖南省第一产业的就业吸附水平较高(见图1),所以整体而言,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特色,湖南省区域又可划分为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长株潭地区、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洞庭湖区、丘陵山地区相对闭塞的湘中南和湘西地区。图12010-2019年湖南省三次产业从业人口(万人)数据来源:湖南省统计局3.2湖南省分区产业选择长株潭三市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才云集,科研实力雄厚;经济发达,市民消费力强;产业基础好,具有产业集聚、产业对接的先天优势。近年来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讲将会发挥更大的产业集聚效应。长株潭地区的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投资的高位运行和财政收入的稳增长使得其有实力促进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并形成全省的产品集散中心、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洞庭湖区的农业生产在湖南省居于重要地位,是名副其实的农产品商业基地,其对水产品以及棉花的贡献份额十分突出,尤其是渔业,洞庭湖的渔业的产值虽然对本身的经济发展贡献不大,但在全省而言却占领了绝对优势。一直以来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洞庭湖地区形成了农业生产的雄厚历史基础,吸引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近年来该地区将农业发展重心放在农产品精加工上,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发展水域绿色养殖业。湘中南及湘西地区在湖南省范围内相对落后,因其闭塞的地形影响,该区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产业化程度低,农民素质不高,是湖南省贫困集中地区。现代工业的发展对环境和人才有限制,所以湘中南及湘西地区不适宜发展。因地制宜的选择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能够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创造财富。湘中南地区多山地丘陵,可发展能随地势变化实现多层次、多级利用的垂直农业,加强招商引资,发展出口创汇和外向型农产品深加工;湘西地区可发展特色水果和药材,开发优质特色旅游资源,利用国家政策提供的开发机会,提高自身的运营技术,实现创收致富。3.3湖南省农业发展评价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图2我们可以看出湖南省农业的生产总值的跃升。2018年农林牧渔业总值为5361.62亿元,比1949年高出338倍。这证明了不断地改革给农业增收带来了活力。从图3来看,湖南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生产力水平,面向市场与时俱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由建国初期的种植业独大转变为更加合理的结构。2018年全省农、林、牧、渔、辅助性产业比重分别为49.7:7.2:27.3:7.8:8.0。虽然调整后的农业结构呈现出更合理的效果,但我们要看到,由于粮食作物占种植业很高的比重、生猪占养殖业很大的比重,湖南省的产业结构依然需要调整得更协调,以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平衡发展。图21949-2018年湖南省农林牧渔业总值(亿元)数据来源:湖南省统计局图31949年与2018年湖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比较数据来源:湖南省统计局(2)农业生产条件。湖南的基础设施经过多年的投资和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基本农田升级改造方面,2018年全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4945万亩、水稻功能产区3850万亩、连片旱涝保收耕地2607万亩、现代农业种植设施190万亩。关于增加水利灌溉设施,2018年全省的水库量达14092座,属于全国前列,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建国初期翻了2.6倍。在农业机械化上,2018年湖南省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达6405.07万瓦,水稻和油菜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6%、57.0%,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9%,并形成了独立的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得农业生产由传统的“劳动力农业”向“机械化农业”转变,解放了劳动力,为城市化、工业化提供人力资源。但不可否认,由于发展不均,湖南省经济落后区域“靠天吃饭”的农业发展局面依然广泛存在,且因为涉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这些地区的插机率和科技转化率低。(3)利益联结机制。在政府政策的带动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效果显著。2018年,湖南共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97,000个,有384.9万个农民合作社、38,900个家庭农场和47,400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60,000人。在湖南省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中,多数仍采用传统订单农业、流转承包农业,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比例不高。合作方式相对简单。这样的农业模式存在着利益分配不公、合同履约性差等弊端,没有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也没有形成有效互惠共赢、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湖南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只有2.1:1,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税收对湖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4.1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当前“三农”问题整体向好,但也存在着农业传统粗放型生产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持续增收后劲不足等问题。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可以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培育和发展农业合作社也被许多专家学者视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必要对策。农业合作社作为地方政府比较支持的经营主体,它具有种植养殖的生产智能,还具有加工、流通、研发、服务等延伸职能,这些职能能够发挥极大作用,使得农业合作社应该成为现阶段非常重要的组织。2008年7月1日,《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81号)明确提出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二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产品,可按法定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三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所属成员签订的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2017年,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国家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他市场主体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为了支持他们的健康发展,中国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基本上采取了与普通农民相同的税收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强调,国家通过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回溯政策的演进过程不难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将使农民更愿意申请专业合作社,也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相比其他经济主体具有更低的税负优势,对其他工商资本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在此背景下,根据湖南省统计局的数据,仅在2019年,湖南省农业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06,200个,比上年增加8,00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员达到397.7人,比上年增加128,000人。合作社数量占全省农户总数的28.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4.2减轻“公司+农户”型企业税收负担“公司+农户”模式顾名思义是将“大公司”和“小农户”两者联结起来,即在龙头企业“大公司”的主导下,企业与农户以某种方式签订合同,形成紧密的贸易、工农业一体化生产体系。并形成规模生产。这种模式契合了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核,延长了产业链,对于企业而言,可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规模效益;对于农民而言,可使其学习生产技术、规避市场风险,稳定增长收入。若要实现湖南省农村三产有机融合的目标,就必须结合地方区域资源特色进行产业选择,因地制宜实施特色化战略,打造更多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在此过程中,农户主体地位的发挥和龙头企业的带动至关重要。因此,对龙头企业及“公司农户”模式的扶持成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自2000年开始,我国针对“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就出台了许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比方对于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林产品初加工业的企业,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对其取得的所得实行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其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的规定,2010年1月1日起后的企业,若是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经营农、林、牧、渔业项目生产的企业,可享受相应减免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2013年国家再一次针对“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出台了新的税收政策。4月1日起,凡纳税人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从事畜禽饲养,即公司与农户签订委托养殖合同,向农户提供畜禽苗、饲料、兽药及疫苗等,农户饲养畜禽苗至成品后交付公司回收,公司将回收的成品畜禽用于销售免征增值税。税收政策对湖南省“公司+农户”型企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湖南龙头企业和加工业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跻身全国“万亿俱乐部”,实现销售收入1.18万亿元,利润428亿元,出口创汇25.1亿美元。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750家,实现销售收入7500亿元。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47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09家,涉农上市公司16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30亿元。100重点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100亿元,占556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可见,适当的税收扶持政策有利于完善农业产业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和运行机制,能够加快农村产业融合。4.3促进小农融入农业产业链当前小农户在湖南省农业主体中仍占据很大一部分,让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涉农服务业,是湖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难点。从促进适当规模经营的角度来看,湖南省农业的实际情况是,小规模农户以经营为主,家庭经营规模小,土地密集度低,土地流转成本高。即使采取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立,或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仍然难以克服土地经营碎片化的局面。即使土地能够集中连片,过高的土地流转成本也会大大降低经营者的收益,进而阻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根据现行税法规定,承包者向农业生产者转让土地使用权用于农业生产的,免征增值税,直接用于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享合作方式的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土地建设等登记,免征营业税,收回集体资产签订产权转让簿,免征印花税。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对降低湖南省土地流转成本起到一定作用。根据现行税法,承包人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的,免征增值税,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有一些相应的免税政策。如果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进行清产核资,进行农村土地房屋确权登记,可以免征契税;如果集体经济组织因收回集体资产并根据其签署产权转让簿,避免征收印花税。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对降低湖南省土地出让成本起到了一定作用。从发展农业相关服务的角度来看,现行税法规定,流通环节的蔬菜和部分鲜肉蛋制品免征增值税,农业服务业免征增值税,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国家指定采购部门签订的农副产品采购合同,免征印花税。上述税收优惠政策为湖南省农业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了第一、第三产业的具体融合,使得农业服务业和多元化服务主体得到良好发展,推动了湖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5税收在支持湖南省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局限性5.1税收的财政和组织载体功能丧失2006年,我国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取消农业税的举措。在此之前,我国农业税在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平衡发展下形成了极不公平的税收负担,农业税兼具增值税和所得税的性质,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表明,当时农民的收入即使未达到国家规定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但在不公平的税制下还需要缴纳高额的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全面取消农业税,是中央为解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而作出的重大调整。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农业税的取消也对农村基层政权、政府间财政关系、农村公共服务的管理产生了极大影响,使得它作为村社集体的统筹功能丧失。例如一些村委会在响应国家号召取消农业税后因为资金不足而选择合组并村,与取消农业税前相比,村干部比例和行政村大幅减少。村委会组织结构变得更加精简,这虽然节省了行政成本,但是却因为村组规模变大而给村民自治造成麻烦。5.2农产品深加工税收优惠不足农产品深加工的两头分别联接着农业和农民、工业和市民,既与农业紧密相接,又与工商业不可分割,成为了三次产业融合名副其实的“连接器”,推动上下关联产业的联动发展。在推进湖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农产品深加工是主要的关注对象。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湘中西部洞庭湖区农产品附加值,对于增加农渔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农业深加工领域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税收问题。一是目前涉农税收的优惠对象主要是初级农产品和初级加工农产品,而对深加工农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很少。由此看来并没有行成农产品及农产品价格的全产业链条的激励机制。现行增值税政策对初加工行业实行低9%,对深加工行业实行高13%。第二,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1993年颁布以来,“进项税额抵扣”一直是增值税的一大特色。农业生产者在销售自己的农产品时免征增值税,因此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购买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时无法获得增值税发票。因此,进项税是允许按照相应的扣除率扣除的。但在这个环节中极易产生“高征低扣”的税务问题。以某棉纺织企业2014年的业务为例,该企业年棉花消费量为20,000吨,平均收购价含税20,000元/吨,全年棉花收购总成本约为4亿元,按税率13%计算,进项税额为4601万元;但是,如果计算17%税率,进项税额为5812万元,两种算法产生的税率差异为1211万元。此外,以流转税为基础的城建税和附加税也征收约157万元。如此高的税收属于微利企业,显然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棉是棉纺织生产加工的主要原料。在湖南省,棉花是占比较大的经济作物,棉纺织业也是传统的特色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能够出口创汇的优势产业。仅以棉纺织业为例,对于众多小微企业来说,由于“上一环节的优惠被下一加工环节给补了回去”,较高的税负成为了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必然不能留置出更多的资金对企业的运作进行转型升级,对产品进行创新提质,阻碍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以小见大,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在增值税税负与其他大部分行业相比明显偏高的情况下,必然难以长远生存,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企业更愿意选择初加工而非精加工,低加工转化率也使得产品的增值率低下。税负高于利润的现状导致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困难,也阻碍着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5.3涉农税收减免存在负效应当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监管较为宽松,社员的纳税行为没有得到规范,同时部分合作社的财务账目核算不规范,具有很大漏洞。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合作社容易利用缺陷实施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违法行为。例如,在没有真实货物交易和运输行为的情况下,采取资金返还或补办土地出让合同协议、补办自产农产品虚假入库清单等手段。虚构资金交易业务和货物入库,供下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进项税额,列入成本或费用,以逃避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在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诸多案例中,有些社员是受利益诱惑,对法规心存侥幸;还有一些社员因为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被另一些有心的不法分子诱骗出示身份证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法律。这种情况的存在对湖南省农民专业合租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损害了整体社会信誉,也侵占了正常开展业务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财物补助资源,并增加了政府行政机构的市场监管成本、服务成本及被寻租的风险,成为在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上要解决的燃眉之急。5.4涉农生产销售环节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风险当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监管较为宽松,社员的纳税行为没有得到规范,同时部分合作社的财务账目核算不规范,具有很大漏洞。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合作社容易利用缺陷实施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违法行为。例如,在没有真实货物交易和运输行为的情况下,采取资金返还或补办土地出让合同协议、补办自产农产品虚假入库清单等手段。虚构资金交易业务和货物入库,供下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进项税额,列入成本或费用,以逃避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在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诸多案例中,有些社员是受利益诱惑,对法规心存侥幸;还有一些社员因为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被另一些有心的不法分子诱骗出示身份证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法律。这种情况的存在对湖南省农民专业合租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损害了整体社会信誉,也侵占了正常开展业务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财物补助资源,并增加了政府行政机构的市场监管成本、服务成本及被寻租的风险,成为在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上要解决的燃眉之急。6优化税收政策助推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6.1提高税收政策引导力不断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湖南省要更好地发挥税收政策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在第一产业,应进一步落实与农业有关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目前,涉及农业、农民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多,减税空间不大。关键是要把所有有关农业和农民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好。特别是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更多可以通过调节享受农业特产税主体项目的免税或减免税和微利企业普遍减税,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的新模式,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多路径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和形式,提高发展质量。应进一步落实各项农业税收优惠政策。目前,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很多,减税空间不大。关键是要落实好与农业有关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特殊纳税人,可以享受农业项目免税优惠,以及小型和低利润企业的一般减税政策,以指导新的农业经营实体的多元化和综合发展,以及通过多种模式完善利益共享机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经营规模,以多种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第二产业方面,加大农产品深加工业税收优惠力度,减轻涉农纳税人税负。同时,建议将全产业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论初加工和深加工,在税收上一律作为初加工企业,享受低税率和企业所得税减免,鼓励和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扩大规模,提高带动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第三产业方面,应加强对涉农服务业的税收政策扶持和引导,通过服务业将小农户融入产业链,逐步扩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并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同时要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促进农业与旅游、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新业态。6.2破解“高征抵扣”税收征管难题增值税额应按《农产品试点实施办法》予以抵扣,自2012年7月1日起,购买以农产品为原料生产和销售液态奶及乳制品、酒类、植物油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试点范围内计入增值税税额的,对农产品购进的,不论用于生产上述产品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按核定抵扣办法抵扣,且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扣除率为所售商品的适用税率。这种方法可以使农产品进项税额与当期抵扣凭证脱钩,一方面方便纳税人购买农产品进项税额抵扣,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可以利用纳税人销售收入之间的逻辑关系,成本费用等财务数据,加强对纳税人进项税额抵扣真实性的合理控制,有利于防止骗税。2013年,国家税务总局授权各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对选定行业实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抵扣。为此,湖南省可加快推广农产品进项增值税核定抵扣办法,尽量缩小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增值税“高征低扣”的差距。只有切实减轻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税费负担,才能使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规模得到明显提升。推动湖南省农村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6.3改变“空壳社”套取税收红利现状当前,湖南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政策扶持和引导,但过于宽松的监管环境不利于其持续健康发展。为了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足,质量低下的问题,税务机关要加强清理整顿工作,依法取消“空壳社”的税务登记,杜绝假农业经营组织为获取税收优惠而进行的商业性经营。加强涉农纳税人税收管理,规范农业经营主体纳税行为,防范和打击农民专业合作社虚开增值税发票现象;通过实地走访摸清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每月发票金额严重超过其生产能力进行交易真实性调查核实;要重点核查企业购销业务发生前后企业账户中存在的大量不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物业市场推广合作合同
- 2024年格力空调质保与安装服务协议
- 2025幼儿园园长聘用合同
- 渠道沟通机制建设增强协作效率
- 瑜伽馆广告牌建设合同
- 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三违行为预防与干预体系
-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甲醇-水精馏填料塔的设计
- 吹风机成品过程质量控制检查指引
- 中介人合作协议(模版)
- 财务管理制度-家电行业
- 班主任工作满意度测评表
- 德国WMF压力锅使用手册
- 沥青路面施工监理工作细则
- 《寻找消失的爸爸》(图形)
- 《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及行为治疗课程》读后总结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默写版(直接打印)
- PDCA循环在传染病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