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安康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1页
2023年陕西省安康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2页
2023年陕西省安康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3页
2023年陕西省安康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4页
2023年陕西省安康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陕西省安康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拿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教授整年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他们对来源和作者生平很重视:莎士比亚读过什么书?《哈姆雷特》根据哪些书写的?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这些功夫属于“考据学”。教授只做这种功夫,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并不过问。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是领略它的滋味。在考据学者们看来,考据就是文学批评,但是一般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了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的就是美,违背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朗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恳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摘编自朱光潜《考据、批评与欣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欣赏之前需要有一些了解,关键还在欣赏形象本身,但人们对欣赏是有误解的。B.学者们埋头旧书籍、资料中来寻根究底,获取相关知识,这对于欣赏是有帮助的。C.了解作品的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不进入作品本身,就不可能获得美感经验。D.欣赏是依据文艺的普遍纪律来衡量所有作品,不符合普遍纪律的就是低俗作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明确反对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辨证地论证了欣赏与考据、批评的关系。B.文章具体分析了考据癖学者的两种错误,指出文学批评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考据。C.文章在逐层深入论证基础上,得出考据与批评是真正进入文艺领域欣赏的结论。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论证时分不同角度展开,论证脉络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批评有派别的不同,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但最要紧的是领略作品滋味。B.印象派的文学批评十分重视艺术直觉和个人嗜好,也就更加容易得到美感体验。C.把“我”放在作品之外评判,这种批评的态度不掺杂情感,对作品的评价是客观的。D.欣赏或评价文学作品关键在个人的审美体验,根本就没有美丑好恶的道理可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猫在你的旁边,在深沉的睡梦中舒缓地打着呼噜。这时你起身准备离开房间。那么问题来了,你的猫现在会怎么想?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猫有听声识人的能力。猫敏感的耳朵有超过20块肌肉,并且两耳可以独立朝各个方向运动,能听到55赫兹到79000赫兹之间的声音,而我们人类能听到的则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左右。为了了解猫对主人的心理,科学家设计了一个相当有趣的听觉刺激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了几十只家猫或猫咖中的猫。研究者把猫安置在它们熟悉的房间里,并在屋子内外,各放一个无线蓝牙扬声器。实验开始后,他们先后通过屋内外的扬声器,播放一些声音的组合,来测试猫的社会空间能力。其中最能说明它们能力的声音组合则是:一个扬声器先播放铲屎官的声音,几秒后再用另一个扬声器播放相同的声音。在使用这个声音组合的时候,猫咪表现得相当震惊!因为它们会感觉到主人上一刻还在这边说话,下一刻就突然“传送”到有一定距离的另一边说话了。而在使用其他声音组合,比如说它们熟悉的猫叫,或其他电子声音的时候,猫猫们却没有同样的反应。这项结果表明,铲屎官在猫的心里有特殊意义!它们会通过主人声音的位置信息,推测出铲屎官的具体位置。这下你知道自己的猫在心里其实是有你的了!这个测试结果并不清楚猫咪是由于什么才感到吃惊的。它们的惊讶有可能是因为主人出现在一个猫猫意想不到的地点,也可能是因为主人在猫猫预期他会出现的地点缺席。以后的新实验也许能够帮助澄清这一点,不过猫猫对铲屎官的特别关注是毋庸置疑的。(摘编自江帆《猫主子天生高冷?它们其实是关心铲屎官的!》)材料二:2022年1月18日,中国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指导、派读宠物行业大数据平台制作的《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正式发布。在《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的数据中,已经能看到部分宠物主不规范的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宠物主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势必会影响社会对宠物的态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非养宠人群对宠物的态度、养宠意愿、对养宠行为的态度,都趋于负面。从社会文明程度和从宠物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这不是好苗头。在对于宠物主行为的引导和教育上,广大从业者和相关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摘编自《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材料三:8月8日是国际猫咪日,该节日由国际动物基金会(IFAW)在2002年正式提出,旨在呼吁人们关注猫咪健康、科学饲养、领养以及救助猫咪等。而今年的主题是“猫咪友好资源(Catfriendlyresources)”,鼓励人们为身边的猫科动物提供更友好的环境,让他们免遭饥饿和虐待。猫,是人类最古老、最可爱的朋友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养宠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而城市中的流浪猫问题,也开始引发更多人关注。“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养宠物的时候,更偏爱养猫,因为猫相对来说照料更方便。但如果你不好好照顾它,弃养它,那么流浪猫在小区里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很多流浪猫没有绝育,它们繁殖能力很强,很容易泛滥成灾,不但对其他小型野生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还会产生扰民的现象,另外有些人喜欢用剩饭剩菜进行投喂,但不注意方式方法,从而影响环境。”武汉小动物协会会长杜帆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当然,流浪猫问题的根源始终还是人类,因此如果你决定领养一只猫咪,那请好好对待它。(摘编自王昱《救助流浪猫,需要注意这些》)(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城镇养宠类型调查数据,2021年养犬和养猫的比例远远高于以水族、爬行类、啮齿类及鸟类为养宠类型的占比总和。B.2018年以来,宠物猫的数量持续增长,而宠物犬的数量则上下波动,至2021年,宠物猫已经成为城镇养宠界“第一宠”。C.2020年宠物犬消费市场规模增速远低于宠物猫,但在2021年又有所超过,同时,单只宠物犬猫消费能力的差距也逐渐缩小。D.2021年公众不能接受的不文明养宠行为中,弃养、公共区域便溺不清理、溜犬不拴绳排前三位,非养宠人群的养宠意愿趋于负面。(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猫咪的听力远超其他动物,猫咪的耳朵很敏感,而且能旋转收集各方位的声音,还有定位的功能。B.科学家通过观察猫咪在房间里同时听到来自屋内外的主人声音时的反应,来研究猫对主人的心理。C.京都大学关于猫咪的听觉刺激实验证实了猫咪对主人的关注,但尚不能揭示猫咪吃惊的真正原因。D.流浪猫会威胁到其他小型野生动物的生存,且容易泛滥成灾,影响居民生活,所以不鼓励投喂流浪猫。(3)相比其他宠物,人们为什么更喜欢养猫?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养宠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发生黑丝(节选)冯至大历四年的冬天,寒流侵袭潭州,大雪下得家家灶冷,户户衣单。杜甫以船为家,停泊在湘江岸旁,已四个多月了。左右邻船,都是捕鱼人。相处熟了,大家无话不谈。谈来谈去,总要谈到渔税上来。天寒水浅,渔网常常冻得撒不开,可官家的渔税总是有增无减。听着渔夫们的抱怨,杜甫暗自思忖,十几年来,自己东奔西走,总看见农民身上背着一辈子交不清的赋税;想不到这里的人也被租税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回想今年初入潭州时,但见田园荒芜,柴扉空闭,农具仍在,农民却逃亡得无影无踪。他明白如今渔民走投无路,像农民一样逃亡在外,另谋出路的日子恐怕也快到了。渔夫们说完自己的苦楚,看见杜甫的生活比他们更可怜:虽然没有租税负担,却是老病缠身,衣食无着;十六岁的儿子宗武饿得满脸苍白,每天还要用很多的时间读什么《文选》。渔夫们觉得这一家人漂流在外,无亲无友,总要有点打算才好。后来渔夫们想出个办法,带着宗武到远方药市上置办一点新药材,逢到市集,让杜甫跟着去鱼市卖药,他们把鱼市上最优越的摊位给杜甫;感觉杜甫疲倦时,就叫宗武跟着去。这样杜甫家里不只有钱买米了,间或还能置办一点酒肉。一天,宗武又和渔夫们一起到鱼市上去了。阳光照耀着水上的波纹,江上的船只轻轻地摇来摇去。杜甫靠着长年随身的乌皮几,不由想起许多自己一生饱经忧患,用尽心血,写了两千多首诗,描述了民间的痛苦、时代的艰虞和山川的秀丽;而乾坤莽莽,如今漂泊无依有如水上的一片浮萍。自中年以后,衣食成了问题,谁像这些渔夫那样关心过自己?想不到几个萍水相逢的渔夫,对自己这样体贴照顾,无微不至,让人感到无限温暖。正想着,宗武提着药袋回来了,后边跟着一个客人。客人姓苏名涣,是潭州刺史崔璀幕府里的从事。杜甫以前仿佛听人提到过他。州府里说他是个出没无常的强盗,田野间说他是个杀富济贫的侠士。不久又中了广德二年的进士,充任侍御使。后来,也就很少听人提到了。今天他出现在杜甫面前,杜甫感到无限惊奇。苏涣却一见如故,没有丝毫避忌。这时江上风和日暖,像大地将要回春。客人说,过去在巴州的故乡,就仰慕杜甫的大名。最近在崔刺史幕府里的书案上读到《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样的名篇,真感到不同凡响,能够与作者生逢同时,是一件大快事。最近潭州居民互相传告,鱼市上有位卖药的叫做杜甫,所以特来拜见。“你老人家可就是这些诗的作者?”说到这里,苏涣的语调转为低沉,杜甫的心里也勾起一缕凄凉的情绪。苏涣从怀里取出一个小手卷。他一边打开手卷,一边说,他本来不惯写诗,近些年来,有了不少感触,还是用诗写下来比较合适,因此写了许多首,可是不大讲究格律,现在吟诵几首,请杜甫指教。他用沉重的语调把下边这首诗读给杜甫听:毒蜂成一窠,高挂恶木枝;行人百步外,目断魂亦飞。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右手持金丸,引满无所疑。一中纷下来,势若风雨随;身如万箭攒,宛转迷所之。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机。杜甫一听这首诗,就知道是苏涣从个人失败中得到的教训。诗在艺术上,若拿杜甫平素对诗的要求来衡量,是相当粗糙的。但是它蕴藏着一种新的内容,表现了一种新的风格。杜甫把这首诗吟味了片刻,便兴奋地向他说:“我一向称赞陈子昂的《感遇诗》、李白的《古风》,今天听到你读了这首诗,可以说是陈李以外,又树立了一个新的旗帜。‘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机’,是你做了一番事业以后得到的经验。我也一向嫉恶如仇,可是从中取得这类经验的事业,不用说做,我连想都很少想过呢。”邻船上一片人声,渔夫们从鱼市上回来了。苏涣诵诗也戛然停止。他站起身来,和杜甫告辞,并约杜甫有工夫到他的茅斋里去谈。杜甫吃过午饭,精神异常兴奋。午睡不成,只是反复吟味着苏涣读给他听的那些诗。诗的功夫并不深,但格调与众不同。李白早已死去了,高适也死了,岑参还在西蜀,却久不通音讯,也没有听说他有什么新作。在难以盼望有什么知音的时刻,竟遇见了这样一个奇人。尽管杜甫不能同意苏涣诗中个别的诗句,但是苏涣这个人和他的诗的出现,在杜甫看来,确是一个奇迹。同时他又把邻船上渔夫们的生活、言语、思想、感情认真思索了一番,觉得自己一生漂泊,看见的事物不算不多,接触的人不算不广,但究竟世界上还是有许多人和事过去不只没有遇到过,而且也没有想到过。不料在这垂暮之年,眼前又涌现出一些新的事物。自己也觉得年轻了许多,好像白头发里又生出黑丝。苏涣说,他能和杜甫生逢同时,是一件快事;杜甫今天能遇到苏涣,心里也同样高兴,真好像司马相如遇见了一百年后的扬雄。他情不自禁,提笔写出来这样的诗句:庞公不浪出,苏氏今有之;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诗。乾坤几反复,扬马宜同时。今晨清镜中白间生黑丝;余发喜却变,胜食斋房芝。写到这里,江上已是黄昏,暮霭苍茫,两岸人家疏疏落落地升起几缕炊烟。一阵寒风乍起,江水拍击着船身。(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以船为家,泊在湘江岸旁的前四个月心情一直比较沉重,这与他感受并经历着的“被租税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生活有关。B.“感到无限温暖”,是杜甫生活境况得到改善后的心理,是萍水相逢的渔夫们给漂泊中的杜甫带来的慰藉,含蓄反映了世态。C.苏涣询问杜甫是不是“这些诗的作者”时语调“转为低沉”,反映他对杜甫需要靠摆药摊来解决生计的难以置信及深切的同情。D.苏涣的诗歌艺术粗糙,但蕴藏着新内容,表现了新风格,具有与众不同的格调,因而使杜甫“精神异常兴奋”并且“反复吟味”。(2)文中完整引用了苏涣的一首诗,这在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诗化的语言是冯至历史小说的典型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为燕昭王。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①,则什已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已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响籍②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隐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主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①嘿:通“默”,沉默。②响籍:脚踏地跳跃的样子。③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B.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C.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D.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几据杖的“冯”指辅助、倚靠,与《赤壁赋》中“冯虚御风”的“冯”都同“凭”。B.徒隶,是指犯重罪而被发配边关的奴隶,与《过秦论》中的“氓隶”所指相同。C.期年,即满一年。“期”,指的是时间周而复始,如一周年、一满月或一整日。D.燕王吊死问生的“吊”指吊祭、祭奠,与《陈情表》中“形影相吊”的“吊”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寥寥数语即摆出悬而未决的主要矛盾:燕国遭受战乱,势单力薄,燕昭王初即位,急于招贤和强国,以报血仇。B.郭隗先指出“帝者”“王者”“霸者”“亡者”对待贤士态度不同,后指出燕昭王应拜入至贤之人门下,学习强国之道。C.郭隗向燕昭王讲述涓人花五百金为国君买马首的故事,意在告诉燕昭王求贤就要采取实际行动,向外表明诚意。D.燕昭王听了郭隗的话深受启发,立即付诸行动,广纳贤士,经过多年的发展,实力大增,终于攻破齐国,报仇雪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②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隐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①李频五月倾朝谒紫宸,一朝无分在清尘。含香②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③邻。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相公:旧时对宰相的敬称。②含香:指侍奉君王。③婺女:二十八星宿之一,分野为作者故乡浙江一带。(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题目,表达了所有朝官都去朝拜君王、自己却不在朝拜之列的失落伤感。B.颔联承接上联,交代诗人已经卸任郎官,传达出到故乡之邻建州施展抱负的渴盼。C.尾联上句陈述诗人知道如何做才能报宰相之恩,以此表达平乱、治民的坚定决心。D.虽然诗人都是离京外任,但在情感基调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截然不同。(2)这首诗谈到了诗人哪些为政之道?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胡天八月飞雪的情景。(2)在《赤壁赋》中,苏轼以“,”两句表达了洁身自好、不贪慕身外之物的豁达态度。(3)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则是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7分)7.(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山,边就于大自然的①_______。山的风范,是旷远庄严的冷峻。山像一幅画家笔下的水墨画,让人对大自然塑造美的神笔有些神往。山,有一个名字,叫老界岭。记忆里最美的老界岭是冬日风景,轻悄悄地踏着一层薄薄的雪花,给下雪的冬天皱上了一抹暖暖的温馨。在伏牛山中,在崇山峻岭,白雪皑屹。②______的雪花像玉一样清,像银一样白,像烟一样轻,像柳絮一样柔,覆盖住曾经的雌斓,抹平拥红叠翠的山壑。放眼望去,玉树琼枝,云海翻腾,为世人展现出了一个美丽的雪乡世界。老界岭山中,雾凇桂满枝,片片雪花飘,如梦如幻的美景令人期待!这一片片洁白的雪花是来自天堂的使者,为我们捎来了另一个世界的问候。③_______的老界岭就是童话里的世界,就是神仙维的仙境。你把手伸向挂满零松美轮美奂的树梢,仿佛要揽一玉枝入怀,如此境遇,自然就会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的感怀了。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在四季轮回中,雪就是冬天的一张名片,就好像政魂成了月季的代言一样,雪成为自然最美、最恒久的底色。飘舞的雪花有舞者的姿势,在浪漫中仪态却愈加从容,她装扮出的一脉山河,粉妆玉砌是何等的多娇!(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分别运用了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她”,请简要说明它们的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8.(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地球的承载能力限制了地球人口的增长,而地球的承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空间承载力,①_______,第三是能源承载力。地球是一个有限的空间,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大约1.49亿平方千米,可以说地球在空间承载力方面是最具实力的。人要想生存就必须要摄取食物,而食物不会凭空产生,植物需要在土地上种植,动物需要空间来进行饲养,那么地球的食物承载力到底有多大呢?地球的食物承载力存在着很大的变数,因为食物的消耗速度对于不同发展地区的人是存在着巨大差异的,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个体对于食物的消耗是巨大的,而在一些相对贫困地区,几十个人的食物消耗量可能才等于一个发达国家的食物消耗量,如果只以较低水平的食物消耗速度来计算,那么地球的食物承载能力还是很大的。以2019年的数据来看,全球的粮食产量达到了27.22亿吨,如果把这些粮食平均分配给76亿人,就会发现平均每个人的粮食供给是充沛的。所以食物承载力也不是地球人口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②_______。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如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所以人口的过分增长必然会导致能源的过度消耗,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③_______。除非科学进步使得人类能够拥有新的能源获取方式,比如可控核聚变技术等,否则传统能源难以满足无限增长的人口需求。此外,人口增长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是限制地球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限制地球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要求:每点不超过15个字。(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93年,美国集齐了国际最顶尖技术,联合欧盟、日本等开启国际空间站计划,中国申请加入,却惨遭美国拒绝;之后在美国主持的诸多国际航天交流上,中国的学者、航天企业都被拒之门外;美国还出台相关法律,切断中美两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交流,避免中国从美国获得关键技术。30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的航天技术科学家们发愤图强,自主研发。从无到有,中国已先后实现了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次太空行走,并发射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2号”。中国航天,后来居上,一雪前耻。2022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2020~2022年,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的全部12次发射任务,均由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F、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三型运载火箭执行,成功率100%。2023年,中国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模式。美国诸多媒体已经开始呼吁美国加强与中国的航天合作;欧洲宇航员也已经开始学习中文,希望未来上中国空间站能用上……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陕西省安康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拿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教授整年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他们对来源和作者生平很重视:莎士比亚读过什么书?《哈姆雷特》根据哪些书写的?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这些功夫属于“考据学”。教授只做这种功夫,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并不过问。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是领略它的滋味。在考据学者们看来,考据就是文学批评,但是一般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了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的就是美,违背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朗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恳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摘编自朱光潜《考据、批评与欣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欣赏之前需要有一些了解,关键还在欣赏形象本身,但人们对欣赏是有误解的。B.学者们埋头旧书籍、资料中来寻根究底,获取相关知识,这对于欣赏是有帮助的。C.了解作品的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不进入作品本身,就不可能获得美感经验。D.欣赏是依据文艺的普遍纪律来衡量所有作品,不符合普遍纪律的就是低俗作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明确反对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辨证地论证了欣赏与考据、批评的关系。B.文章具体分析了考据癖学者的两种错误,指出文学批评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考据。C.文章在逐层深入论证基础上,得出考据与批评是真正进入文艺领域欣赏的结论。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论证时分不同角度展开,论证脉络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A.文学批评有派别的不同,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但最要紧的是领略作品滋味。B.印象派的文学批评十分重视艺术直觉和个人嗜好,也就更加容易得到美感体验。C.把“我”放在作品之外评判,这种批评的态度不掺杂情感,对作品的评价是客观的。D.欣赏或评价文学作品关键在个人的审美体验,根本就没有美丑好恶的道理可言。【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答】(1)D.“欣赏是依据文艺的普遍纪律来衡量所有作品”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最后说“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由此可知,文艺没有普遍的纪律。故选D。(2)C.“得出考据与批评是真正进入文艺领域欣赏的结论”错误。文章在逐层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最后一段的“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故选C。(3)A.正确。B.“也就更加容易得到美感体验”错误。文章第四段最后只是说“……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并不能由此得出“也就更加容易得到美感体验”的结论。C.“对作品的评价是客观的”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只说“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并未表明“对作品的评价是客观的”,选项曲解了文意。D.“根本就没有美丑好恶的道理可言”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最后说“……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由此可知,美丑好恶是有道理可言的。故选A。答案:(1)D(2)C(3)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猫在你的旁边,在深沉的睡梦中舒缓地打着呼噜。这时你起身准备离开房间。那么问题来了,你的猫现在会怎么想?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猫有听声识人的能力。猫敏感的耳朵有超过20块肌肉,并且两耳可以独立朝各个方向运动,能听到55赫兹到79000赫兹之间的声音,而我们人类能听到的则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左右。为了了解猫对主人的心理,科学家设计了一个相当有趣的听觉刺激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了几十只家猫或猫咖中的猫。研究者把猫安置在它们熟悉的房间里,并在屋子内外,各放一个无线蓝牙扬声器。实验开始后,他们先后通过屋内外的扬声器,播放一些声音的组合,来测试猫的社会空间能力。其中最能说明它们能力的声音组合则是:一个扬声器先播放铲屎官的声音,几秒后再用另一个扬声器播放相同的声音。在使用这个声音组合的时候,猫咪表现得相当震惊!因为它们会感觉到主人上一刻还在这边说话,下一刻就突然“传送”到有一定距离的另一边说话了。而在使用其他声音组合,比如说它们熟悉的猫叫,或其他电子声音的时候,猫猫们却没有同样的反应。这项结果表明,铲屎官在猫的心里有特殊意义!它们会通过主人声音的位置信息,推测出铲屎官的具体位置。这下你知道自己的猫在心里其实是有你的了!这个测试结果并不清楚猫咪是由于什么才感到吃惊的。它们的惊讶有可能是因为主人出现在一个猫猫意想不到的地点,也可能是因为主人在猫猫预期他会出现的地点缺席。以后的新实验也许能够帮助澄清这一点,不过猫猫对铲屎官的特别关注是毋庸置疑的。(摘编自江帆《猫主子天生高冷?它们其实是关心铲屎官的!》)材料二:2022年1月18日,中国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指导、派读宠物行业大数据平台制作的《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正式发布。在《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的数据中,已经能看到部分宠物主不规范的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宠物主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势必会影响社会对宠物的态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非养宠人群对宠物的态度、养宠意愿、对养宠行为的态度,都趋于负面。从社会文明程度和从宠物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这不是好苗头。在对于宠物主行为的引导和教育上,广大从业者和相关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摘编自《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材料三:8月8日是国际猫咪日,该节日由国际动物基金会(IFAW)在2002年正式提出,旨在呼吁人们关注猫咪健康、科学饲养、领养以及救助猫咪等。而今年的主题是“猫咪友好资源(Catfriendlyresources)”,鼓励人们为身边的猫科动物提供更友好的环境,让他们免遭饥饿和虐待。猫,是人类最古老、最可爱的朋友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养宠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而城市中的流浪猫问题,也开始引发更多人关注。“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养宠物的时候,更偏爱养猫,因为猫相对来说照料更方便。但如果你不好好照顾它,弃养它,那么流浪猫在小区里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很多流浪猫没有绝育,它们繁殖能力很强,很容易泛滥成灾,不但对其他小型野生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还会产生扰民的现象,另外有些人喜欢用剩饭剩菜进行投喂,但不注意方式方法,从而影响环境。”武汉小动物协会会长杜帆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当然,流浪猫问题的根源始终还是人类,因此如果你决定领养一只猫咪,那请好好对待它。(摘编自王昱《救助流浪猫,需要注意这些》)(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根据城镇养宠类型调查数据,2021年养犬和养猫的比例远远高于以水族、爬行类、啮齿类及鸟类为养宠类型的占比总和。B.2018年以来,宠物猫的数量持续增长,而宠物犬的数量则上下波动,至2021年,宠物猫已经成为城镇养宠界“第一宠”。C.2020年宠物犬消费市场规模增速远低于宠物猫,但在2021年又有所超过,同时,单只宠物犬猫消费能力的差距也逐渐缩小。D.2021年公众不能接受的不文明养宠行为中,弃养、公共区域便溺不清理、溜犬不拴绳排前三位,非养宠人群的养宠意愿趋于负面。(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猫咪的听力远超其他动物,猫咪的耳朵很敏感,而且能旋转收集各方位的声音,还有定位的功能。B.科学家通过观察猫咪在房间里同时听到来自屋内外的主人声音时的反应,来研究猫对主人的心理。C.京都大学关于猫咪的听觉刺激实验证实了猫咪对主人的关注,但尚不能揭示猫咪吃惊的真正原因。D.流浪猫会威胁到其他小型野生动物的生存,且容易泛滥成灾,影响居民生活,所以不鼓励投喂流浪猫。(3)相比其他宠物,人们为什么更喜欢养猫?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养宠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1)C.“单只宠物犬猫消费能力的差距也逐渐缩小”说法错误,从材料二图2可以看出,2021年单只宠物犬猫消费能力的差距有所拉大。故选C。(2)A.“猫咪的听力远超其他动物”说法错误,材料一中只是说明猫咪的听力远超人类。B.“同时听到来自屋内外的主人声音时的反应”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该实验是“先后通过屋内外的扬声器,播放一些声音的组合”。C.正确。D.“所以不鼓励投喂流浪猫”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三,不是“不鼓励投喂”,而是“鼓励人们为身边的猫科动物提供更友好的环境,让它们免遭饥饿和虐待”,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另外,这些问题的根源不是投喂流浪猫。故选C。(3)对于第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更喜欢养猫”,从材料三第二段“猫,是人类最古老、最可爱的朋友之一”,再根据材料一第五段“这项结果表明,铲屎官在猫的心里有特殊意义!它们会通过主人声音的位置信息,推测出铲屎官的具体位置。这下你知道自己的猫在心里其实是有你的了”等相关内容,可见,猫懂得关心主人,与主人的关系密切,可以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慰藉。其次,从材料三第二段“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养宠物的时候,更偏爱养猫,因为猫相对来说照料更方便”可以总结出:猫相对来说更方便照料。关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养宠人,从材料三第一段“8月8日是国际猫咪日,该节日由国际动物基金会(IFAW)在2002年正式提出,旨在呼吁人们关注猫咪健康、科学饲养、领养以及救助猫咪等”,第二段“但如果你不好好照顾它,弃养它,那么流浪猫在小区里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很多流浪猫没有绝育,它们繁殖能力很强,很容易泛滥成灾,不但对其他小型野生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还会产生扰民的现象”“如果你决定领养一只猫咪,那请好好对待它”等内容可以总结出:要善待宠物,关注宠物健康,对其进行科学饲养,领养以及救助。其次,从材料三第二段“另外有些人喜欢用剩饭剩菜进行投喂,但不注意方式方法,从而影响环境”可以总结出:要规范自身及宠物行为,文明养宠,注意养宠不能破坏公共环境。答案:(1)C(2)C(3)第一问:①猫是人类最古老、最可爱的朋友之一,它懂得关心主人,可以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慰藉。②猫相对来说更方便照料。第二问:①善待宠物,关注宠物健康,对其进行科学饲养,领养以及救助。②规范自身及宠物行为,文明养宠,注意养宠不能破坏公共环境。(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发生黑丝(节选)冯至大历四年的冬天,寒流侵袭潭州,大雪下得家家灶冷,户户衣单。杜甫以船为家,停泊在湘江岸旁,已四个多月了。左右邻船,都是捕鱼人。相处熟了,大家无话不谈。谈来谈去,总要谈到渔税上来。天寒水浅,渔网常常冻得撒不开,可官家的渔税总是有增无减。听着渔夫们的抱怨,杜甫暗自思忖,十几年来,自己东奔西走,总看见农民身上背着一辈子交不清的赋税;想不到这里的人也被租税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回想今年初入潭州时,但见田园荒芜,柴扉空闭,农具仍在,农民却逃亡得无影无踪。他明白如今渔民走投无路,像农民一样逃亡在外,另谋出路的日子恐怕也快到了。渔夫们说完自己的苦楚,看见杜甫的生活比他们更可怜:虽然没有租税负担,却是老病缠身,衣食无着;十六岁的儿子宗武饿得满脸苍白,每天还要用很多的时间读什么《文选》。渔夫们觉得这一家人漂流在外,无亲无友,总要有点打算才好。后来渔夫们想出个办法,带着宗武到远方药市上置办一点新药材,逢到市集,让杜甫跟着去鱼市卖药,他们把鱼市上最优越的摊位给杜甫;感觉杜甫疲倦时,就叫宗武跟着去。这样杜甫家里不只有钱买米了,间或还能置办一点酒肉。一天,宗武又和渔夫们一起到鱼市上去了。阳光照耀着水上的波纹,江上的船只轻轻地摇来摇去。杜甫靠着长年随身的乌皮几,不由想起许多自己一生饱经忧患,用尽心血,写了两千多首诗,描述了民间的痛苦、时代的艰虞和山川的秀丽;而乾坤莽莽,如今漂泊无依有如水上的一片浮萍。自中年以后,衣食成了问题,谁像这些渔夫那样关心过自己?想不到几个萍水相逢的渔夫,对自己这样体贴照顾,无微不至,让人感到无限温暖。正想着,宗武提着药袋回来了,后边跟着一个客人。客人姓苏名涣,是潭州刺史崔璀幕府里的从事。杜甫以前仿佛听人提到过他。州府里说他是个出没无常的强盗,田野间说他是个杀富济贫的侠士。不久又中了广德二年的进士,充任侍御使。后来,也就很少听人提到了。今天他出现在杜甫面前,杜甫感到无限惊奇。苏涣却一见如故,没有丝毫避忌。这时江上风和日暖,像大地将要回春。客人说,过去在巴州的故乡,就仰慕杜甫的大名。最近在崔刺史幕府里的书案上读到《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样的名篇,真感到不同凡响,能够与作者生逢同时,是一件大快事。最近潭州居民互相传告,鱼市上有位卖药的叫做杜甫,所以特来拜见。“你老人家可就是这些诗的作者?”说到这里,苏涣的语调转为低沉,杜甫的心里也勾起一缕凄凉的情绪。苏涣从怀里取出一个小手卷。他一边打开手卷,一边说,他本来不惯写诗,近些年来,有了不少感触,还是用诗写下来比较合适,因此写了许多首,可是不大讲究格律,现在吟诵几首,请杜甫指教。他用沉重的语调把下边这首诗读给杜甫听:毒蜂成一窠,高挂恶木枝;行人百步外,目断魂亦飞。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右手持金丸,引满无所疑。一中纷下来,势若风雨随;身如万箭攒,宛转迷所之。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机。杜甫一听这首诗,就知道是苏涣从个人失败中得到的教训。诗在艺术上,若拿杜甫平素对诗的要求来衡量,是相当粗糙的。但是它蕴藏着一种新的内容,表现了一种新的风格。杜甫把这首诗吟味了片刻,便兴奋地向他说:“我一向称赞陈子昂的《感遇诗》、李白的《古风》,今天听到你读了这首诗,可以说是陈李以外,又树立了一个新的旗帜。‘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机’,是你做了一番事业以后得到的经验。我也一向嫉恶如仇,可是从中取得这类经验的事业,不用说做,我连想都很少想过呢。”邻船上一片人声,渔夫们从鱼市上回来了。苏涣诵诗也戛然停止。他站起身来,和杜甫告辞,并约杜甫有工夫到他的茅斋里去谈。杜甫吃过午饭,精神异常兴奋。午睡不成,只是反复吟味着苏涣读给他听的那些诗。诗的功夫并不深,但格调与众不同。李白早已死去了,高适也死了,岑参还在西蜀,却久不通音讯,也没有听说他有什么新作。在难以盼望有什么知音的时刻,竟遇见了这样一个奇人。尽管杜甫不能同意苏涣诗中个别的诗句,但是苏涣这个人和他的诗的出现,在杜甫看来,确是一个奇迹。同时他又把邻船上渔夫们的生活、言语、思想、感情认真思索了一番,觉得自己一生漂泊,看见的事物不算不多,接触的人不算不广,但究竟世界上还是有许多人和事过去不只没有遇到过,而且也没有想到过。不料在这垂暮之年,眼前又涌现出一些新的事物。自己也觉得年轻了许多,好像白头发里又生出黑丝。苏涣说,他能和杜甫生逢同时,是一件快事;杜甫今天能遇到苏涣,心里也同样高兴,真好像司马相如遇见了一百年后的扬雄。他情不自禁,提笔写出来这样的诗句:庞公不浪出,苏氏今有之;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诗。乾坤几反复,扬马宜同时。今晨清镜中白间生黑丝;余发喜却变,胜食斋房芝。写到这里,江上已是黄昏,暮霭苍茫,两岸人家疏疏落落地升起几缕炊烟。一阵寒风乍起,江水拍击着船身。(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杜甫以船为家,泊在湘江岸旁的前四个月心情一直比较沉重,这与他感受并经历着的“被租税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生活有关。B.“感到无限温暖”,是杜甫生活境况得到改善后的心理,是萍水相逢的渔夫们给漂泊中的杜甫带来的慰藉,含蓄反映了世态。C.苏涣询问杜甫是不是“这些诗的作者”时语调“转为低沉”,反映他对杜甫需要靠摆药摊来解决生计的难以置信及深切的同情。D.苏涣的诗歌艺术粗糙,但蕴藏着新内容,表现了新风格,具有与众不同的格调,因而使杜甫“精神异常兴奋”并且“反复吟味”。(2)文中完整引用了苏涣的一首诗,这在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诗化的语言是冯至历史小说的典型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说明。【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小说对小说中引用诗歌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结合语境从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方面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指定的语言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语言特色的提示,准确理解语言特色的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这与他感受并经历着的‘被租税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生活有关”错误,由原文“虽然没有租税负担,却是老病缠身,衣食无着”可知杜甫没有租税负担。故选A。(2)情节方面:结合前文“客人姓苏名涣,是潭州刺史崔瓘幕府里的从事。杜甫以前仿佛听人提到过他。州府里说他是个出没无常的强盗,田野间说他是个杀富济贫的侠士。不久又中了广德二年的进士,充任侍御使”可知,引用苏涣的诗照应前文介绍的苏涣人生经历;结合后文“杜甫一听这首诗,就知道是苏涣从个人失败中得到的教训”自然引出后文杜甫对其诗歌及为人的称赞。人物方面:结合后文“杜甫一听这首诗,就知道是苏涣从个人失败中得到的教训”可知诗歌是结合苏涣个人经历写的,诗中的少年其实是他自己的写照。“毒蜂成一窠,高挂恶木枝”“右手持金丸,引满无所疑。一中纷下来,势若风雨随”借诗中少年嫉恶如仇来表现苏涣不惧黑暗势力、一心为民的精神;“身如万箭攒”用少年受群蜂围攻的遭遇来表现苏涣的人生遭际;“宛转迷所几。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机”,用少年的“迷所之”“不知机”表现苏涣的迷茫与困惑。(3)“阳光照耀着水上的波纹,江上的船只轻轻地摇来摇去”“这时江上风和日暖,像大地将要回春”“暮霭苍茫,两岸人家疏疏落落地升起几缕炊烟”,运用形象性语言,营造诗意化意境。“家家灶冷,户户衣单”“田园荒芜,柴扉空闭”“老病缠身,衣食无着”,用词、炼句体现出整饬的诗的节奏。“自己一生饱经忧患,用尽心血,写了两千多首诗,描述了民间的痛苦、时代的艰虞和山川的秀丽;而乾坤莽莽,如今漂泊无依有如水上的一片浮萍”“听着渔夫们的抱怨,杜甫暗自思忖,十几年来,自己东奔西走,总看见农民身上背着一辈子交不清的赋税;想不到这里的人也被租税压得喘不过气来”,句式长短结合,错落有致,音韵上表现出诗一般的和谐。“渔夫们觉得这一家人飘流在外,无亲无友,总要有点打算才好”“杜甫的心里也勾起一缕凄凉的情绪”有意选用日常生活用语,内蕴却是诗意的,在叙述中,尽可能多地留下空白,给读者意犹未尽之感,如等。答案:(1)A(2)情节方面:①照应前文介绍的苏涣人生经历;②自然引出后文杜甫对苏涣诗歌及苏涣为人的称赞(或:为后文杜甫的反复吟味、有所感悟、作出新诗做了铺垫)。人物方面:①借诗中少年嫉恶如仇来表现苏涣不惧黑暗势力、一心为民的精神;②用少年受群蜂围攻的遭遇来表现苏涣的人生遭际;③用少年的“迷所之”“不知机”表现苏涣的迷茫与困惑。(3)①运用形象性语言,营造诗意化意境,如结尾“暮霭苍茫,两岸人家疏疏落落地升起几缕炊烟”的描写。②用词、炼句体现出整饬的诗的节奏,如“家家灶冷,户户衣单”“田园荒芜,柴扉空闭”等。③句式长短结合,错落有致,音韵上表现出诗一般的和谐,如“自己一生饱经忧患,用尽心血,写了两千多首诗,描述了民间的痛苦、时代的艰虞和山川的秀丽;而乾坤莽莽,如今漂泊无依有如水上的一片浮萍”。④有意选用日常生活用语,内蕴却是诗意的,在叙述中,尽可能多地留下空白,给读者意犹未尽之感,如“杜甫的心里也勾起一缕凄凉的情绪”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为燕昭王。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①,则什已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已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响籍②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隐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主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①嘿:通“默”,沉默。②响籍:脚踏地跳跃的样子。③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B.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C.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D.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冯几据杖的“冯”指辅助、倚靠,与《赤壁赋》中“冯虚御风”的“冯”都同“凭”。B.徒隶,是指犯重罪而被发配边关的奴隶,与《过秦论》中的“氓隶”所指相同。C.期年,即满一年。“期”,指的是时间周而复始,如一周年、一满月或一整日。D.燕王吊死问生的“吊”指吊祭、祭奠,与《陈情表》中“形影相吊”的“吊”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开头寥寥数语即摆出悬而未决的主要矛盾:燕国遭受战乱,势单力薄,燕昭王初即位,急于招贤和强国,以报血仇。B.郭隗先指出“帝者”“王者”“霸者”“亡者”对待贤士态度不同,后指出燕昭王应拜入至贤之人门下,学习强国之道。C.郭隗向燕昭王讲述涓人花五百金为国君买马首的故事,意在告诉燕昭王求贤就要采取实际行动,向外表明诚意。D.燕昭王听了郭隗的话深受启发,立即付诸行动,广纳贤士,经过多年的发展,实力大增,终于攻破齐国,报仇雪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②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隐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2)本题考查了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解答文言词语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解答】(1)句意: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不能够去报仇。然而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来洗刷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大仇应该怎么办?“燕小力少”是并列结构,共同做“知”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C;“然”是表转折的连词,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B、C;“共国”是动宾结构,后面断开;且“以”是表目的的连词,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A。故选:D。(2)A.正确,都通“凭”,依靠、凭借。句意:依着几案,拿着手杖(形容傲慢不以礼待客)/句意:无所凭依,能驾风飞翔。B.“氓隶”所指相同错误,“徒隶”指刑徒,服劳役的犯人,是比厮役更低级的人;“氓隶”指下层百姓。C.正确。D.正确,吊祭、祭奠;安慰。句意: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故选:B。(3)B.“燕昭王应拜入至贤之人门下,学习强国之道”错,原文意思是“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拜访那些贤臣,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故选:B。(4)①“所求者”,想要的是;“安”,哪里;“捐”,舍弃、花费。译文:(我)想要的是活马,(你)哪里用得着为了一匹死马而花费五百金呢?②“致”,招纳;“且”,尚且;“见”,被、受到。译文:现在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尚且受到礼遇,何况那些比我有才能的人呢?答案:(1)D(2)B(3)B(4)①(我)想要的是活马,(你)哪里用得着为了一匹死马而花费五百金呢?②现在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尚且受到礼遇,何况那些比我有才能的人呢?参考译文:齐国大胜燕国,子之也被杀死了。两年后,燕国人拥立公子平,这就是燕昭王。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降低身份,用丰厚的礼物来招揽有才能的人,想要依靠他们来报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趁我国内乱的机会,突然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不能够去报仇。然而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来洗刷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大仇应该怎么办?”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借几案,拄着手杖,目光斜视,随手指点,那么受人驱使的奴仆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呵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天下的士人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国君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你哪里用得着为了(一匹)死马而花费五百金呢?’这个近侍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认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到了。’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马就来了三匹。(如果)现在大王确实想要招致人才,就请先从我(郭隗)开始吧;我(郭隗)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比我还贤能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赶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地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士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赵、魏、韩三晋联合策划来讨伐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追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齐国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①李频五月倾朝谒紫宸,一朝无分在清尘。含香②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③邻。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相公:旧时对宰相的敬称。②含香:指侍奉君王。③婺女:二十八星宿之一,分野为作者故乡浙江一带。(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首联紧扣题目,表达了所有朝官都去朝拜君王、自己却不在朝拜之列的失落伤感。B.颔联承接上联,交代诗人已经卸任郎官,传达出到故乡之邻建州施展抱负的渴盼。C.尾联上句陈述诗人知道如何做才能报宰相之恩,以此表达平乱、治民的坚定决心。D.虽然诗人都是离京外任,但在情感基调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截然不同。(2)这首诗谈到了诗人哪些为政之道?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观点态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失落伤感”说法错误,结合注释“此诗作于作者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可知,诗人为民请命,勇挑重担,为国分忧,并没有因为自己不在朝拜之列而失落伤感。故选A。(2)结合注释“此诗作于作者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及诗句“衣锦惟思婺女邻”可知,诗人已经辞掉了都官员外郎一职,只想身赴盗贼四起,百姓困苦的建州任职,表明作者不避艰险,勇赴瘴疠之地的决心,表现了诗人勇挑重担,为国分忧的为政之道。结合颈联“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可知,诗人原来也曾当官断案,现在要规劝老百姓耕种,因为他原本也是一个农民。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对地方基层工作的正确认识:官吏不能以官位高低做事,要从具体事务做起,既要做能依法断案的干吏,又要做劝课农桑的工作。这表现了他务实的为政之道。结合尾联“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可知,诗人认为报答皇帝的恩泽的最好办法就是像惠养自己的身体一样关心百姓;再结合注释“此诗作于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可知,诗人爱民如己,心系百姓。诗人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自己一样,体现出爱民重民的为政之道。答案:(1)A(2)①勇挑重担,为国分忧。面对建州的混乱局面,诗人主动请求外放,平乱治民,不避艰险。②务实,从具体事务做起,不以官位高低做事,对基层工作有充分、正确的认识。既要做能依法断案的干吏,又要做劝课农桑的工作。③爱民如己,心系百姓。诗人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自己一样,体现出爱民、重民之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胡天八月飞雪的情景。(2)在《赤壁赋》中,苏轼以“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两句表达了洁身自好、不贪慕身外之物的豁达态度。(3)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小楼昨夜又东风”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是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重点字:梨)(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重点字:毫)(3)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字: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7分)7.(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山,边就于大自然的①_______。山的风范,是旷远庄严的冷峻。山像一幅画家笔下的水墨画,让人对大自然塑造美的神笔有些神往。山,有一个名字,叫老界岭。记忆里最美的老界岭是冬日风景,轻悄悄地踏着一层薄薄的雪花,给下雪的冬天皱上了一抹暖暖的温馨。在伏牛山中,在崇山峻岭,白雪皑屹。②______的雪花像玉一样清,像银一样白,像烟一样轻,像柳絮一样柔,覆盖住曾经的雌斓,抹平拥红叠翠的山壑。放眼望去,玉树琼枝,云海翻腾,为世人展现出了一个美丽的雪乡世界。老界岭山中,雾凇桂满枝,片片雪花飘,如梦如幻的美景令人期待!这一片片洁白的雪花是来自天堂的使者,为我们捎来了另一个世界的问候。③_______的老界岭就是童话里的世界,就是神仙维的仙境。你把手伸向挂满零松美轮美奂的树梢,仿佛要揽一玉枝入怀,如此境遇,自然就会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的感怀了。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在四季轮回中,雪就是冬天的一张名片,就好像政魂成了月季的代言一样,雪成为自然最美、最恒久的底色。飘舞的雪花有舞者的姿势,在浪漫中仪态却愈加从容,她装扮出的一脉山河,粉妆玉砌是何等的多娇!(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分别运用了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她”,请简要说明它们的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正确填写。(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人称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及语境进行分析。【解答】(1)第①处,结合“山像一幅画家笔下的水墨画,让人对大自然塑造美的神笔有些神往”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山是大自然塑造美的神笔,故此处可填“鬼斧神工”。鬼斧神工:好像是鬼神制作而不是人工所能及的精巧技艺。第②处,结合“覆盖住曾经的斑斓,抹平拥红叠翠的山壑”可知,此处强调的是雪花多而乱的飞舞,故此处可填“纷纷扬扬”。纷纷扬扬: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形容消息、流言广为传布。第③处,结合“片片雪花飘,如梦如幻的美景令人期待”“这一片片洁白的雪花是来自天堂的使者,为我们捎来了另一个世界的问候”“老界岭就是童话里的世界,就是神仙住的仙境”可知,此处强调的是老界岭雪后的景色无比美丽,故此处可填“银装素裹”。银装素裹:形容雪后的景色无比美丽。(2)使用第二人称“你”,有利于拉近读者与老界岭的距离,增加亲切感,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更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突出老界岭就是童话里的世界,就是神仙住的仙境;使用第三人称“她”,有利于对老界岭的雪进行人格化的描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飘舞的雪花给老界岭带来的美,使之更加惹人喜爱。答案:(1)①鬼斧神工②纷纷扬扬③银装素裹(2)使用第二人称“你”,有利于拉近读者与老界岭的距离,更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突出老界岭就是童话里的世界,就是神仙住的仙境;使用第三人称“她”,有利于对老界岭的雪进行人格化的描写,使之更加惹人喜爱。(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8.(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地球的承载能力限制了地球人口的增长,而地球的承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空间承载力,①_______,第三是能源承载力。地球是一个有限的空间,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大约1.49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