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 课内诗歌鉴赏(解析版)_第1页
专题20 课内诗歌鉴赏(解析版)_第2页
专题20 课内诗歌鉴赏(解析版)_第3页
专题20 课内诗歌鉴赏(解析版)_第4页
专题20 课内诗歌鉴赏(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内诗歌鉴赏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答题技巧

1.理解题目与背景: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同时,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以

及诗歌的主题,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2.分析意象与情感:古诗中常常运用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自然景物、人物

形象等,可以推测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要注意把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它们往往能揭示诗歌的

主旨和情感。

3.理解修辞手法: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

你更好地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

4.注意诗歌的层次结构:古诗通常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来组织内容,如起承转合、先景后情等。通过分析

诗歌的层次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构思和脉络。

5.结合生活体验与感悟:古诗虽然写的是古代的人和事,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在答题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阐发。

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诗歌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概说了飞来峰上应天塔的高度。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

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可说是战斗的宣言,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

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义双关,既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诗人归隐山野的矛盾心

理。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名句被后人反复引用,这两句诗也衍生出新的意义。那么,你

第1页共11页.

从这两句诗中读出了怎样的新义呢?

【答案】1.D2.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

事物的假象迷惑。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这首诗诗人借景抒怀明理,表达了他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

负。“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因为自己站在飞来峰的最高

层。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

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由诗句可得出的哲理是: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

倒。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下面诗句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暗含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4.诗人的另一首诗《春望》和本诗都写到了“鸟”的意象,请分析其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3.C4.示例:《望岳》中“决眦入归鸟”写出了诗人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看见飞鸟归林。这

句诗蕴藏着诗人对雄伟壮丽的泰山(祖国山河)的热爱。《春望》中“恨别鸟惊心”听到鸟鸣也觉得心惊不

已,表达了诗人怨恨别离,思念家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

【解析】3.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情感。

第2页共11页.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大意为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所以表达的是诗人

的自信,以及伟大的抱负。同时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A.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

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着朋友逐月到夜

郎西。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思念之情;

B.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此句悲壮激昂、

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表达了诗人赤诚的爱

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激励了无数的爱国之士为了民族大业而抛头颅、洒热血;

C.意思是: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不畏”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

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诗人登高抒怀,表达了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勇于攀登的乐观精神,对前途充满信

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D.意思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诗人借黄金台之典故,写出将士们

报效朝廷的决心,表现了唐军将士的英雄气概,传达出诗人在爱国主义的立场上,对于出击外族侵略将士

的赞颂;

故选C。

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情感的把握。

《望岳》中,“决眦入归鸟”意思是: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决眦”二字生动地

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

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

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春望》中,“恨别鸟惊心”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鸟无恨而惊心,花

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

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

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

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花开鸟鸣之景,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这首诗是(朝代)诗人(人名)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体裁)。

第3页共11页.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

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

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答案】5.唐代王维五言绝句(五绝)6.D

【解析】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绝句: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

言绝句。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

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

寞、无限惆怅之情”错误;

故选D。

7.诗歌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抽象哲思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请摘抄下面诗中蕴含哲思的

诗句,并将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写在下面画横线的位置。

【答案】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诗句蕴含的哲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一座座的山,一条条的水,好像前方没有道路。但却过一座

的山头,在那柳暗花明的地方出现了一座村庄,这句诗既写景,又蕴含了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

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此诗句能在困难或绝境中给人以希望,甚

至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它能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

第4页共11页.

生”。据此回答即可。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8.下列与本诗体裁不同的一项是()

A.《少年行》B.《南园十三首》(其五)

C.《落第长安》D.《立春日感怀》

9.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小雅认为诗中“双袖龙钟泪不干”有些不真实,你怎么看?

10.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要懂得诗词,一定要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一首诗词,有时候就很难把它懂透。”请

你结合下面的材料,深入体会诗人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拓展阅读:

万里奉王事,一身

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

背景资料:

妻子谋。

“国家六叶,吾门三相。”岑参的家族显贵,出过三位宰相。但岑参出生前,家

——《初过陇山途

族惨遭巨变,地位一落千丈。他三十多岁时,仅被授以小官。于是,另辟蹊径,不远

中呈宇文判官》

万里、奔赴塞外。

功名只向马上取,

真是英雄一丈夫。

——《送李副使赴

碛西官军》

【答案】8.D9.我认为这句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泪如雨下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

第5页共11页.

人的心情。10.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对故园、亲人相思眷恋的柔情,也有渴望建功立业、报效

祖国的豪情。诗中隐含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矛盾心理。这首诗豪情与柔情相互交织,可谓感人至

深。(说出诗人复杂、矛盾的感情即可)

【解析】8.本题考查诗词体裁辨析。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五言古诗。

A.《少年行》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与《逢入京使》体裁相同;

B.《南园十三首》(其五)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与《逢入京使》体裁相同;

C.《落第长安》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五言古诗,与《逢入京使》体裁相同;

D.《立春日感怀》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与《逢入京使》的五言古诗体裁不同;

故选D。

9.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根据诗句“双袖龙钟泪不干”可知,诗人岑参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龙钟”通常用来形容年老体衰或疲倦不

堪的样子,但在这里它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为强烈的思乡之情而泪流满面,连衣袖都湿透了。“泪不干”更是

夸张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悲伤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因此,尽管这种描述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

真实,但在诗歌中,它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诗人的心情。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

根据背景资料,岑参出身名门,但家族衰败,个人仕途也较为坎坷。他选择远赴塞外,寻找实现抱负的途

径,这显示了他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决心。在拓展阅读的诗句中,“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表达了诗人

为了国家事业,不顾个人得失,甚至愿意承受塞外的艰苦,体现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则揭示了诗人对家庭的牵挂,知道边疆生活的艰辛,但不为个人家庭的利益考虑,

进一步展现了他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在《逢入京使》一诗中,诗人“双袖龙钟泪不干”,流露出对家乡和亲

人的深切思念,这与他在其他诗作中的豪情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情感的交织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即

在追求功名与思念故土之间挣扎,体现了他复杂而真挚的情感世界。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链接:“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韩愈创作《晚春》

有两首。选文是其一;链接是其二。

1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第6页共11页.

12.韩愈的两首《晚春》都表现了同样的主题,请简要说明。

13.飞花令,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可任选诗词曲中的句子,

但一般不超过七个字。请以“榆荚只能随柳絮”中的“柳”为题,写两句飞花令。

【答案】11.[示例]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

法挽留春天而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和喜爱之情。12.示例

一:光阴易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示例二:抒发对春的挽留之情,告诫我们应抓住时机,创造美好未来。13.客舍青青柳色新;两个黄

鹂鸣翠柳;柳暗花明又一村;吹面不寒杨柳风……

【解析】1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意为: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

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赋予花草树木以人的情态,形象写出各种植物竞相生长、争奇斗艳的迷人情景,表达出诗人对春天大好风

光的珍惜之情。

12.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结合“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和“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可知,这两首诗通过描写花

草树木在晚春时节争奇斗艳的景象,以及杨花榆荚看似“无才思”却也尽力飞舞的姿态,一方面表达了对春天

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另一方面又借花草树木在晚春的积极表现,暗示人们应该珍惜时光,抓住时机,尽

情展示自己,不要虚度光阴,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以“柳”字行飞花令,写出含有“柳”字的诗句。

示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拂堤杨柳醉春烟。羌笛何须怨杨柳……

古代诗歌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

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谈谈你对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15.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

【答案】14.将士们经过无数次的战斗,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后胜利归来,此句写出了战争的旷

第7页共11页.

日持久,战斗的激烈悲壮。15.“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以看出木兰善良、孝顺、有担当;“万里

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表现木兰的爱国、报国的情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表现木兰的坚毅勇敢。(言

之有理即可)

【解析】14.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话的意思是:将军和壮士们都经历了十多年数百次的战斗,有的战死沙场,

有的则历经多年征战之后,终于回归故土,此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十年”可见战争持续的时间之长,

“百战”“死”则可见战争的激烈和悲壮,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句更加紧凑,且富有表现力。

15.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形象。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

啾。”中两个“不闻爷娘唤女声”反复出现,烘托了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凸显了木兰孝顺的形象;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意思是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愿”字意思是“愿

意”,木兰作为好女儿,愿意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之凝聚,表现了木兰果敢

坚毅、忠孝两全的高尚品格;

“万里赴我机,关山度若飞”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

山,可见她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凸显出木兰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可见边地环境艰苦,凸显出木兰的坚强坚毅;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登幽州台①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材料二】

隗②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③。

——陈子昂《郭隗》

燕昭④延⑤郭隗,遂筑黄金台。

——李白《古风·其十五》

【注】①幽州台: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②隗(wěi):郭隗,战国时

燕国人。③黄金台:相传战国时代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④燕昭:

即燕昭王。⑤延:聘请。

第8页共11页.

16.阅读材料及注释可以推断,“幽州台”可能就是①“”。它是燕昭王为招纳②(人名)

所建。陈子昂借这一典故表达了渴望得到赏识的心愿。

17.《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登台的感慨。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久远,第三句登台远望,表达

空间的①,“悠悠”与第四句的②“”字鲜明映照,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表达了诗人

③。

【答案】16.黄金台郭隗17.辽远独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悲伤。

【解析】1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根据注释②可知,“隗”指的是郭隗;根据注释④可知,“燕昭”即燕昭王。“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的意

思是:燕昭王延请郭隗,高筑起了黄金台。由此可知,“幽州台”可能就是黄金台,“黄金台”是燕昭王为招纳

郭隗所建。

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诗歌大意: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

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第三句“悠悠”和第四句的“独”字的对比,

使人感受天地的广阔与宇宙的永恒,更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抒发了诗人孤独

寂寞苦闷的情绪,以及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悲伤,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8.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洛城”点出地点。

B.次句“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笛声的悠扬和夜的宁静。

C.“折柳”指汉代乐府曲《折杨柳》,诗人春夜听到此曲,勾起了乡情。

D.本诗着重以诗人感情变化来烘托吹笛人技艺高超和笛声的魅力。

19.结合《逢入京使》和本诗,分析两首诗中“故园”这一意象的意思及其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并据此谈谈

你对阅读古代诗歌方法的发现。

【链接材料】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第9页共11页.

【答案】18.D19.相同,两首诗中的“故园”都是故乡、家乡的意思,都蕴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诗歌时,可以通过关注意象或有特殊意义的关键词来理解诗歌的情感。

【解析】18.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

D.有误,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结合“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在客居之夜听到

《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分析可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烘

托吹笛人技艺高超和笛声的魅力”理解有误;

故选D。

19.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中“何人不起

故园情”的“故园”指的是故乡。岑参《逢入京使》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

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