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素材摘抄-名家作品中的清晰思路(名家作品素材阅读+单元专题解析)_第1页
第4单元:素材摘抄-名家作品中的清晰思路(名家作品素材阅读+单元专题解析)_第2页
第4单元:素材摘抄-名家作品中的清晰思路(名家作品素材阅读+单元专题解析)_第3页
第4单元:素材摘抄-名家作品中的清晰思路(名家作品素材阅读+单元专题解析)_第4页
第4单元:素材摘抄-名家作品中的清晰思路(名家作品素材阅读+单元专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素材摘抄——名家作品中的清晰思路

一、《契诃夫短篇小说集》契诃夫

契诃夫,俄国短篇小说巨匠,以其对人物心理的精准把握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而闻

名。他的作品,篇幅短小精悍,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清晰的思路,如同作品的骨架,

使故事流畅自然,引人入胜,也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本单元的写作主题是

“思路要清晰”,让我们一起从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中,学习如何运用清晰的思路,构建精彩的

文字世界。

(一)《小职员之死》——以“喷嚏”为线索,层层递进,展现人物的荒诞命运

《小职员之死》讲述了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在剧院里打喷嚏,不小心溅到了将军身上,

他为此惶恐不安,不断地向将军道歉,最终在精神压力下死去的荒诞故事。契诃夫以“喷嚏”

为线索,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切尔维亚科夫的心理变化和悲剧命运,思路清晰,讽刺意味浓厚。

1.原文: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坐在剧

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远镜观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他看着演出,感到无比

幸福。但突然间……小说里经常出现这个“但突然间”。作家们是对的:生活中确实充满了

种种意外事件。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了……他放下望远镜,低

下头,便……阿嚏一声!!!他打了个喷嚏,你们瞧。无论何时何地,谁打喷嚏都是不能禁止

的。庄稼汉打喷嚏,警长打喷嚏,有时连达官贵人也难免。人人都会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

毫不慌张,掏出手绢擦擦脸,而且像一位讲礼貌的人那样,举目看看四周:他的喷嚏是否溅

着什么人了?但这时他不由得慌张起来。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

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头和脖子,嘴里还嘟哝着什么。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

里扎洛夫将军,他在交通部门任职。

“我的喷嚏溅着他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是别的部门的,不

过这总不妥当。应当向他赔个不是才对。”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

“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

“没什么,没什么……”

“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请坐下吧!让人听嘛!”

第1页共15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出,但已不再感到幸

福。他开始惶惶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

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

“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够了!……我已经忘了,您怎么老提它呢!”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下嘴唇。

“他说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他一眼。“连话都

不想说了。应当向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规律……否则他会认为我故意

啐他。他现在不这么想,过后肯定会这么想的!……”

2.评析:这段文字以切尔维亚科夫在剧院打喷嚏溅到将军身上为开端,清晰地展现了故事的

起因和人物的初始心理状态。契诃夫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切尔维亚科夫打喷嚏的细节,以

及他最初“毫不慌张”的心理状态,为后文他心理的急剧变化做了铺垫。接下来,作者通过

切尔维亚科夫与将军的对话,以及切尔维亚科夫的心理活动描写,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切尔维

亚科夫的恐惧和焦虑。从“不由得慌张起来”,到“心慌意乱”,再到“惶惶不安”,作者用准

确的词语,将切尔维亚科夫的心理变化刻画得细致入微,也暗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开始。

(二)《变色龙》——以“狗咬人”为事件,反复反转,讽刺见风使舵的丑态

《变色龙》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件狗咬人事件时,根据狗主人的身份变化,

不断改变自己态度的故事。契诃夫以“狗咬人”为事件,通过情节的反复反转,以及对奥楚

蔑洛夫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淋漓尽致地讽刺了沙皇专制制度下,那些见风使舵、趋炎

附势的小人物的丑态。

1.原文:“你竟敢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说话声。“伙计们,别放走它!

如今咬人可不兴!抓住它!哎哟,……哎哟!”

狗的尖叫声响起来。奥楚蔑洛夫往那边一看,瞧见商人彼楚京的木柴场里窜出来一条狗,

用三条腿跑路,不住地回头看。在它身后,有一个人追出来,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开怀

的坎肩。他紧追那条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抓住那条狗的后腿。紧跟着又传来狗叫

声和人喊声:“别放走它!”带着睡意的脸纷纷从小铺里探出来,不久木柴场门口就聚上一群

人,像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一样。

“仿佛出乱子了,官长!……”警察说。

奥楚蔑洛夫把身子微微往左边一转,迈步往人群那边走去。在木柴场门口,他看见上述

那个敞开坎肩的人站在那儿,举起右手,伸出一根血淋淋的手指头给那群人看。他那张半醉

的脸上露出这样的神情:“我要揭你的皮,坏蛋!”而且那根手指头本身就象是一面胜利的旗

第2页共15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帜。奥楚蔑洛夫认出这个人就是首饰匠赫留金。闹出这场乱子的是一条白毛小猎狗,尖尖的

脸,背上有一块黄斑,这时候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开,浑身发抖。它那含泪的眼睛

里流露出苦恼和恐惧。

“这儿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到人群中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干吗竖

起手指头?……是谁在嚷?”

“我本来走我的路,官长,没招谁没惹谁,……”赫留金凑着空拳头咳嗽,开口说。

“我正跟米特利·米特利奇谈木柴的事,忽然间,这个坏东西无缘无故把我的手指头咬一

口。……请您原谅我,我是个干活的人。……我的活儿细致。这得赔我钱才成,因为我也许

一个星期都不能动这根手指头了。……法律上,官长,也没有这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

害就该忍着。……要是人人都会遭狗咬,那还不如别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好。……”

“嗯!……好,……”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嗽着,动了动眉毛。“好。……这是谁

家的狗?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我要拿点颜色出来叫那些放出狗来闯祸的人看看!现在也

该管管不愿意遵守法令的老爷们了!等到罚了款,他,这个混蛋,才会明白把狗和别的畜生

放出来有什么下场!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叶尔德林,”警官对警察说,“你去调查清楚这

是谁家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得打死才成。不许拖延!这多半是条疯狗。……我问你

们:这是谁家的狗?”

“这条狗象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席加洛夫将军家的?嗯!……你,叶尔德林,把我身上的大衣脱下来。……天好热!

大概快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不懂:它怎么会咬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

“难道它够得到你的手指头?它身子矮小,可是你,要知道,长得这么高大!你这个手指头

多半是让小钉子扎破了,后来却异想天开,要人家赔你钱了。你这种人啊……谁都知道是个

什么路数!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魔鬼!”

2.评析:这段文字以“狗咬人”事件为开端,通过对奥楚蔑洛夫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

展现了他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故事一开始,奥楚蔑洛夫表现出维护法律尊严的

“严厉”态度,他大声斥责咬人的狗,并下令调查狗的主人,还要“打个报告上来”。然而,

当他听到有人说狗可能是将军家的时,他的态度立即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他开始为狗主人

开脱,甚至怀疑是赫留金故意讹诈。契诃夫通过对奥楚蔑洛夫语言的反复变化,以及他对赫

留金态度的转变,生动地刻画了他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丑态。此外,作者还通过对奥楚蔑

洛夫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例如“把身子微微往左边一转”“动了动眉毛”“脱下大衣”等,进

一步突出了人物的虚伪和滑稽。

第3页共15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三)《套中人》——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层层剥开,揭示“套中人”的本质

《套中人》以兽医伊凡·伊凡内奇和中学教员布尔金的对话为主线,通过对希腊语教员

别利科夫的回忆,展现了一个封闭、胆小、墨守成规的“套中人”形象。契诃夫以清晰的思

路,层层剥开别利科夫的“套子”,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也深刻地讽刺了沙皇

专制制度下,人们的保守、封闭、缺乏活力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1.原文:“我们班上总是闹哄哄的,”他说,似乎想解释一下为什么他心情沉重,“真不像话!”

“可是这个希腊语教员,这个套中人,您能想象吗,差一点还结婚了呢!”

伊凡·伊凡内奇很快回头瞧瞧堆房,说:

“您开玩笑!”

“没有,他差一点结婚了,尽管这是多么令人奇怪。我们学校新调来了一位史地课教员,

叫米哈伊尔·萨维奇·柯瓦连科,小俄罗斯人。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着姐姐瓦莲卡。他

年轻,高个子,肤色黝黑,一双大手,看模样就知道他说话声音低沉,果真没错,他的声音

像从木桶里发出来的:嗡,嗡,嗡……他姐姐年纪已经不轻,三十岁上下,个子高挑,身材

匀称,黑黑的眉毛,红红的脸蛋——一句话,不是姑娘,而是果冻,她那样活跃,吵吵嚷嚷,

不停地哼着小俄罗斯的抒情歌曲,高声大笑,动不动就发出连串响亮的笑声:哈,哈,哈!

我们初次正经结识柯瓦连科姐弟,我记得是在校长的命名日宴会上。在一群神态严肃、闷闷

不乐、把参加校长的命名日宴会也当作例行公事的教员中间,我们忽地看到,一位新的阿佛

洛狄忒从大海的泡沫中诞生了:她双手叉腰走来走去,又笑又唱,翩翩起舞……她动情地唱

起一首《风飘飘》,随后又唱一枝抒情歌曲,接着再唱一曲,我们大家都被她迷住了——所

有的人,甚至包括别利科夫。他在她身旁坐下,甜蜜地微笑着,说:

“‘小俄罗斯语柔和,动听,使人联想到古希腊语。’”

2.评析:这段文字承接上文布尔金对别利科夫“套中人”性格的描写,引出了一个看似与别

利科夫性格完全相反的人物——瓦莲卡。契诃夫通过对瓦莲卡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的描写,

将她塑造成一个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女性形象,与别利科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还描

写了别利科夫对瓦莲卡的态度,他被瓦莲卡的热情所吸引,甚至“甜蜜地微笑着”,并称赞

“小俄罗斯语柔和,动听,使人联想到古希腊语”。这段描写,看似与别利科夫的性格不符,

却暗示了他内心深处对自由和活力的渴望,也为后文他想要结婚的情节做了铺垫。

(四)总结: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其清晰的思路,深刻的思想,以及精湛的艺术技巧,为我们提供

了宝贵的写作素材。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学习到:

第4页共15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1.以小见大,突出主题:要善于从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入手,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描

写,展现事物的本质,以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2.层层递进,展现心理: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

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思想变化和情感发展。

3.细节描写,增强感染力:要善于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通过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使故事更加生动,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4.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要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方式,使文章的叙述更

加清晰,更有层次感,也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文章的逻辑更加严谨,更具说服

力。

二、《冬牧场》李娟

李娟的《冬牧场》,以其细腻的笔触、幽默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为我们展现了哈萨克牧

民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南部沙漠中的冬季生活。她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观察并记录着牧民们

与自然、动物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并在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生命的坚韧和人性

的光辉。而清晰的思路,则是贯穿整部作品的线索,将一个个看似零散的故事、场景、人物,

串联成一幅完整的冬牧场画卷。

(一)《三天的行程》——以时间为序,记录南迁路上的见闻与感受

《冬牧场》开篇的《三天的行程》,以时间为顺序,详细地记录了作者跟随居麻一家从乌

伦古河北岸的定居点,前往南面沙漠中的冬牧场的过程。作者将沿途的见闻和感受,以及与

居麻一家和其他牧民的互动,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描绘出来,展现了游牧生活的艰辛和牧民们

的坚韧,也为读者了解冬牧场的生活做好了铺垫。

1.原文:出发这天大家都起得很早,曙光微明就开始打包、装骆驼、赶马、合羊群。邻居也

都来帮忙。清晨七点,队伍出发了。胡仑别克牵来我的马,我一手拽着马鞍子一手揪住马鬃

毛,好容易才爬了上去,又好容易才坐稳当(穿得实在太厚……)。这时,奶奶(居麻的妈

妈,这个冬天里,她一直留在乌伦古河北岸的春秋定居点)走到马下,为我扯了扯皮裤,使

之更严实地盖住脚脖子。她的细心与温和令我不那么紧张了。此时天光大亮,空气清冷,羊

群已移动到远处的大路上。加玛在不远处大声招呼我跟上。我和大家挥手道别,踢踢马肚子,

小跑着赶了上去。

这一路上得走三天,将由我和十九岁的姑娘加玛负责管理驼队(三十来峰骆驼),由合

第5页共15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牧的邻居新什别克及同行三天的胡仑别克管理羊群(三家近五百只羊)和大畜(牛、马上百

头)。居麻和嫂子及新什别克的家人则三天后才雇汽车赶到。他们为这个冬天准备了成吨的

粮食、饲料和冰块。

较之羊群,我们的驼队得走快些,得提前赶到当天的驻地搭起临时栖身的三角形简易帐

篷,准备好热茶迎接大部队的到来。而大部队呢,则慢慢跟着羊群,边走边吃草。他们要带

上足够三天的柴火。我们的驼队则不用带,因为骆驼吃梭梭柴,而这种植物在沙漠里随处可

见。我们只需在每天的驻地附近寻找就是了。至于羊群,它们吃的是枯草,当然也得一路带

着。牛嘛,就只好忍耐三天,啃啃自己的皮吧。

上午,驼队和羊群、大畜一直走在一起。队伍浩浩荡荡过了乌伦古河吊桥,再横穿乌伦

古河南岸的公路,向南面攀升上一处沙砾高地,眼前顿时展现无边无际的丘陵地带。一小时

后,我们就远远抛离了乌河一带的村庄,深入了荒野。

眼前起伏的大地空空荡荡,只有痕迹微薄的一条土路。太阳刚升起不久,蓝天空旷。走

了这么久还不见停歇,使得队伍有些不安。绵羊紧跟着山羊,孩子紧跟着母亲。马群不愿和

牛群走在一起,牛群非要和马群走在一起——追来躲去,时不时出现小混乱。没穿鼻孔的散

骆驼最没出息,一见到指头粗的一小绺草就挪不动脚了,不时掉队,根本不晓得自己正在出

远门的路上。两个男人生气地喝骂,左奔右突,收拾不听话的家伙。

只有羊群最懂事,埋头前行,始终簇成紧紧的一团,一步也不敢和大部队稍离。

穿了鼻子的十来峰骆驼也很听话,系成了一长溜,无怨无尤地给牵着走。头驼还负着重

呢。

我负责牵骆驼。总的来说,骆驼对我还算友好,就是喜欢咬我的帽子。牵骆驼这个活儿

也不需要多费心,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有一次我正在专心欣赏前方加玛挺拔的背影,想来想

去,加玛苏鲁将完全代替爸爸轮值放羊……想着想着,加玛在远处大喊,才发现手里只拎着

一截空绳子。另一次是骆驼间的缆绳松了,走半天,身后只跟着一峰头驼,其他骆驼全停在

老远处,纳闷自己为什么没人管。

唉,没法子。穿得实在太厚了,脖子给卡得死死的,只能笔直梗着,不能点头也不能仰

头更不能扭头(对颈椎病一定大有好处)。要想回看身后动静,必须引着马儿整个儿地转过

去。

至于骑马,明明是马在走,可我却累得不得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手里拿的东西太多。

一共如下:马鞭、马缰绳、骆驼缰绳、温度计(想随时掌握气温变化,塞口袋里的话会不

准)、奶酪(随时啃一口)、相机、DV。以至于除了牵丢骆驼,还好几次差点掉了马鞭——掉

第6页共15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了的话就麻烦了,穿那么厚,怎么下去捡!为安全起见,我把马鞭系在手腕上,温度计拴在

手套上,骆驼缰绳绑在马缰绳上,奶酪衔在嘴里,相机和DV挂脖子上。如此这般叮叮当当

挂满全身,跟棵圣诞树似的。

因为只是为期三天的行程,此行的给养便只载了一峰骆驼。总共就几床被褥,两排房架

子,几块大毡片,以及一壶水,一大包食物,一只铁皮炉子,一捆柴火,一袋羊粪蛋,甚至

还会出现马粪团这样的庞然大物……就算完全沉淀了,水的颜色也黄红可疑——未必比我袜

子干净。

然而再想,袜子毕竟是臭的,这水尝起来啥味也没有,肯定比袜子强多了。喝吧!

并非我们采雪时不细心,如果像修表一样小心翼翼地收集,倒是能弄得纯粹一些。可那

样的话,一个礼拜也装不满一袋子。

我用一只浅盘子把被风吹得紧致结实的积雪一小块一小块地齐根铲起倒进编织袋里。加

玛用一只水勺像舀水一样舀着装。嫂子直接用扫把呼呼啦啦扫成一大堆再装……加玛的速度

是我的两倍,嫂子的速度是我的十倍。

居麻从来不干采雪这样的事,因此非常挑剔。每天放羊回家,一进地窝子先凑到大锡锅

前瞟一眼。若是看到水里羊粪蛋很少,马粪团一个也没,就欣慰地说:“这锅水肯定是李娟

拿回来的。”——答对!

2.评析:这段文字以“出发”为起点,以“喝水”为终点,清晰地记录了第一天行程中的几

个重要环节:出发前的准备、路上的见闻、抵达驻地后的工作以及第一顿晚餐。

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将这些环节串联起来,并在叙述中穿插了对环境、人物、动物以及

自身感受的描写,使文章的叙述更加生动,也使读者对游牧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例如,

在描写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概括,而是用具体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例如

“我一手拽着马鞍子一手揪住马鬃毛,好容易才爬了上去,又好容易才坐稳当”,“奶奶走到

马下,为我扯了扯皮裤,使之更严实地盖住脚脖子”,“穿得实在太厚了,脖子给卡得死死的,

只能笔直梗着,不能点头也不能仰头更不能扭头”,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游牧生活的艰

辛,也突出了作者对这次旅程的重视和认真。

在描写路上的见闻时,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不同动物的行为特点,例如“马群不

愿和牛群走在一起,牛群非要和马群走在一起——追来躲去,时不时出现小混乱”,“没穿鼻

孔的散骆驼最没出息,一见到指头粗的一小绺草就挪不动脚了,不时掉队,根本不晓得自己

正在出远门的路上”,“只有羊群最懂事,埋头前行,始终簇成紧紧的一团,一步也不敢和大

部队稍离”,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动物的习性,也为后文对这些动物的进一步描写做了铺垫。

第7页共15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在描写抵达驻地后的工作时,作者用幽默的语言,描写了自己遇到的困难和糗事,例如

“牵骆驼这个活儿也不需要多费心,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有一次我正在专心欣赏前方加玛挺

拔的背影,想来想去,加玛苏鲁将完全代替爸爸轮值放羊……想着想着,加玛在远处大喊,

才发现手里只拎着一截空绳子”,“穿了鼻子的十来峰骆驼也很听话,系成了一长溜,无怨无

尤地给牵着走。头驼还负着重呢”,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游牧生活的艰辛,也突出了作者的

乐观和幽默感。

最后,作者以“喝水”这一细节,结束了第一天的行程。她用夸张的语言,描写了沙漠

中水的珍贵和不易,例如“这样的雪装了三天之后,我决定这个冬天再也不洗澡了!”,也展

现了牧民们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二)《最重要的羊粪》——以“羊粪”为核心,多角度展现其重要作用

《冬牧场》中的《最重要的羊粪》,以“羊粪”为核心,从建筑材料、燃料、保暖材料等

多个角度,展现了羊粪在冬牧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牧民们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富有哲理。

1.原文:我们这里的人,形容一件事情处理起来难度大,总是说:“跟啃奶疙瘩一样!”奶疙

瘩就是酸奶煮沸后沥制的奶酪,很硬。尤其是完全脱脂的陈年奶酪,硬得简直不近人情!任

你牙口再好,也只能在上面留下几溜白牙印。吃这种硬奶酪,得先在火炉上烤软了,或在滚

烫的奶茶里泡软了,才啃得动。加玛的一块奶疙瘩会啃三四道茶,从头一天泡到第二天,每

道茶喝饱了就捞出奶疙瘩揣回口袋,到了下一道茶继续再泡。做这件事时,她不但有耐心,

而且有乐趣。

总之,奶疙瘩实在太难啃了。不过,在赶着羊群南下的迁徙途中,当我饿急了,会边追

骆驼边啃奶疙瘩,等骆驼追回正道,那么大的一坨竟全啃完了。不晓得那时是何方神力相助。

其实主要想说的是:清理羊圈的工作太难了,就跟啃奶疙瘩一样。

我们到了。冬牧场广阔而单调,黄沙漫漫,白雪斑驳。但我们生活的这一小块沙丘间的

凹地却漆黑、深暗。这就是羊的功劳。羊在这个沙窝子里生活了许多年,它们留下了大量的

粪便,这些粪便日积月累,与沙土混合在一起,形成厚厚的黑色粪土层,覆盖了整个沙窝子。

尤其羊圈里更是堆积了又厚又结实的粪层。居麻说,这些粪层每个月都会增厚半尺,一个冬

天得清理好几次呢。其中初冬刚到达时的第一次清理和离开前的最后一次清理最为重要,劳

动量也最大。第一次主要是为了挖出最底层的干粪层。最后一次是趁春日暖和,把最表面那

层厚厚的软粪层铲起,砌在羊圈周围晾晒。这些粪块又黑又纯,一块块大小适中,是冬天里

最好的燃料。

第8页共15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2.评析:这段文字以“啃奶疙瘩”这一比喻开头,生动形象地引出清理羊圈工作的艰辛,并

以此为切入点,介绍了羊粪在冬牧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作者用“我们到了”这句话,

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到冬牧场,并用“漆黑、深暗”来形容沙窝子的景象,暗示了羊粪的存在。

接着,作者介绍了羊粪层的厚度和清理羊圈的工作量,以及不同类型羊粪的不同用途,展现

了羊粪在冬牧场生活中的重要性。作者还将“啃奶疙瘩”和“清理羊圈”两种看似无关的事

情联系起来,用“其实主要想说的是:清理羊圈的工作太难了,就跟啃奶疙瘩一样”这句话,

将两种事物的共同点——“难”,突显出来,使语言更加生动,也使文章的思路更加清晰。

(三)《荒野漫步》——以“漫步”为线索,展现荒野的寂静与生命的痕迹

《荒野漫步》以作者在冬牧场的闲暇时光中的漫步为线索,展现了荒野的寂静与广阔,

以及各种生命的痕迹,并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中,融入了对游牧生活、传统文化和人生命运

的思考,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哲理。

1.原文:出发前,我妈倒不怎么担心我会受苦,只担心我会很闲。便建议:除了衣物,再带

去几十斤毛线,在冬窝子里天天织毛背心。一件卖五十块钱的话,一个冬天下来也能赚回一

头山羊。——那种波浪纹的彩条背心在我家商店很畅销,我妈织一件卖一件,供不应求。

居麻也操心我打发不了时间,一直建议我在他家开个小规模的商店。商店名都帮我想好

了,叫“冬窝子的李娟门市部”。还帮我列了货品清单:烟十条、酒一箱(不用说,肯定专

门为他自己准备的)、糖十公斤、酱油十瓶、醋十瓶、电池五十对、袜子二十双、手套二十

副、扑克牌十盒、蜡烛五十支。他说只需递个消息出去,我妈就会把上述货品托兽医捎过来。

他倒是不贪心。可是,附近几十万亩的牧场上,只住了二十来户牧民。如此狭窄的市

场……

总之,冬天的闲似乎已成定局。两家人的羊合在一起放牧,两家男人轮派放羊。嫂子打

理家务,清理牲畜圈棚。我呢,除了每天四处找雪,背雪,密切注意小牛动向,绣绣花毡,

扫扫房间,似乎真的再无其他事情可做了。

……

在茫茫荒野中漫步,用“闲逛”这个词真是再恰当不过!若在城市里逛的话,可一点也

不能“闲”,还得留神红绿灯,还得挤公交车,还要提防小偷。

旷野风大,一月的正午,白天温度大都在零下十度以下,跟冰箱冷冻室似的。在世界这

个大冰箱里,厚衣服是最坚实的堡垒,围巾帽子手套一个也不能少。刀枪不入地走在明亮的

高寒空气中,安全又自在,况且白天又没有狼。

在荒野中四面走动,无遮无拦。遇到骑马的胡尔马西时,他会问我有没有看到小骆驼,

第9页共15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我说没看到。就在这时,两峰小骆驼从我身后的沙丘顶端冒出来——一分钟前,我刚从那里

经过。于是胡尔马西很无奈,赶紧策马冲过去追赶。嗯,所谓闲逛,也并非一无所获。

2.评析:这段文字以“闲逛”为线索,展现了作者在冬牧场上的闲暇时光,以及她对荒野的

观察和思考。首先,作者以母亲和居麻对“我”在冬牧场会很“闲”的担忧开头,引出“闲

逛”这一主题。接着,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荒野的广阔和寒冷,以及自己在荒野中漫

步的感受,例如“在世界这个大冰箱里,厚衣服是最坚实的堡垒,围巾帽子手套一个也不能

少”,“刀枪不入地走在明亮的高寒空气中,安全又自在”,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

冬牧场上的寒冷和作者在荒野中漫步的自由自在。最后,作者以与胡尔马西的偶遇,结束了

这段“闲逛”。她用幽默的语言,描写了胡尔马西寻找骆驼的经历,以及自己的“意外收获”,

例如“遇到骑马的胡尔马西时,他会问我有没有看到小骆驼,我说没看到。就在这时,两峰

小骆驼从我身后的沙丘顶端冒出来——一分钟前,我刚从那里经过”,这段描写,不仅展现了

胡尔马西的无奈,也突出了作者的幽默感。

(四)总结

《冬牧场》这部作品,以其清晰的思路,细腻的笔触,幽默的语言,以及对游牧生活的

深刻观察和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了解哈萨克牧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也启迪着我们,要学会观察,用心感受生活,从平凡中发现不凡,从细微处体味真情。

从《冬牧场》中,我们可以学习到:

1.以时间为序,记叙清晰:要善于以时间为顺序,将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清晰地

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文章的叙述更加流畅,更有层次感。

2.以物为线索,串联故事:要善于以某个事物为线索,将看似零散的故事、场景、人物串联起

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更有逻辑性。

3.细节描写,增强真实感: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使文章更加生

动,更加真实,也更能打动读者。

4.融入思考,提升深度:要善于在对生活进行观察和描写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哲理。

三、《人类群星闪耀时》斯蒂芬·茨威格

该书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富有戏剧性的叙事风格,为我们展现了历史上那些决定性的时刻,

以及在这些时刻中闪耀的人类群星。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历史的转折点,并通过对人

第10页共15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物心理和事件细节的描写,将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人性的复杂和伟大,展现得淋漓

尽致。而清晰的思路,则是贯穿这些历史特写的线索,将时间、人物、事件巧妙地编织在一

起,形成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一)《拜占庭的沦陷》——以“城墙”和“火炮”的对抗为线索,展现历史的必然性

《拜占庭的沦陷》讲述了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

坦丁堡的故事。茨威格以“城墙”和“火炮”的对抗为线索,将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

以及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历史的必然性。

1.原文:城墙现在是拜占庭唯一的依靠和力量。它是曾经辉煌的拜占庭,那个伟大而幸运的

时代留下的唯一遗产。三副盔甲掩护着这座三角形城市。坚固的石头围墙,朝向土耳其内海

和金角湾,守护着城市的两条斜边。另一边则筑起称为“迪奥多西城墙”的防卫墙,面向巨

大的平原。历史上,君士坦丁早已预见了拜占庭日后的衰败,用大方石将城池围起。查士丁

尼又扩建并加固了堡垒,而真正七公里长的防御城墙则由迪奥多西一世建成。其雄伟牢靠在

今天爬满常春藤的遗骸中依旧可见一斑。这座双层乃至三层并行的城墙饰有箭垛炮口和垛墙,

建有坚固的巨型方石塔楼,外围护城河。千年来,历代皇帝都曾翻修和补建。强大的“迪奥

多西城墙”是牢不可破的象征。正如这座方石壁垒当年曾嘲笑过蛮族放肆的冲击和土耳其人

的大举进攻一样,现在,它同样嘲笑着一切迄今发明的战争工具。撞城锤的冲击在它面前显

得软弱无力,罗马式的攻城槌乃至新式野战炮和臼炮也对它无能为力。在欧洲,没有任何一

座城市拥有君士坦丁堡的“狄奥多西城墙”这样坚实而良好的护卫。

穆罕默德比任何人都了解这座城墙和它的坚固。几个月来甚至几年来的不眠之夜,乃至

在梦中,他都思虑着如何攻克、摧毁这座不可攻克不可摧毁的城墙。他的桌上经常摆放着图

纸、量具和工事草图。他清楚城墙内外的每处丘陵、每块洼地和每条水渠。他和工程师们周

密地考察着每处细节。但他们的计算结果总是令人失望:即便迄今最强力的武器,也无法摧

毁狄奥多西城墙。

2.评析:这段文字以“城墙”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君士坦丁堡城墙的坚固和重要性,以及

它在历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的功绩,为后文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的难度做了铺垫,也

暗示了新技术的出现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描写了穆罕默德二世

对君士坦丁堡城墙的了解和征服的决心,以及他为攻克城墙所做的努力,例如“他的桌上经

常摆放着图纸、量具和工事草图”,“他和工程师们周密地考察着每处细节”,这些描写,突出

了穆罕默德二世面对挑战时的认真和执着,也为下文他制造巨型火炮的情节做了铺垫。

(二)《亨德尔的复活》——以“疾病”和“创作”的交织为线索,展现生命的韧性和艺术

第11页共15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的力量

《亨德尔的复活》讲述了德国作曲家亨德尔在遭受中风、半身不遂的打击后,如何战胜

病魔,重拾创作激情,最终创作出不朽杰作《弥赛亚》的故事。茨威格以“疾病”和“创作”

的交织为线索,将亨德尔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生命的韧性

和艺术的力量。

1.原文: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无力地生活了四个月,而力量就是他的生命。他的右半

身毫无知觉。他不能走,也不能写,不能用右手敲击哪怕一个琴键。他几乎不能说话。由于

身体上那道可怕的撕裂,他的嘴唇斜歪着,只能含糊地吐出几个字。当朋友们为他演奏时,

一丝光芒会闪过他的右眼,接着,他沉重而失控的身躯就会像发梦的病人般颤抖起来。他想

打拍子,但四肢像被冻僵般僵硬,头脑和肌肉不听使唤。这位昔日孔武有力的男人感到自己

就像被无助地密闭在一座无形的坟墓中。音乐一旦停止,他的眼皮就耷拉下来,他又像具尸

体般躺到了床上。詹金斯大夫为难地告知——大师恐怕已无药可医——得把他送到亚琛去,

那里的温泉或许能让他好过些。

就像地表下蕴藏着神秘的温泉,亨德尔僵硬的身躯中蕴藏着不可思议的力量:他的意志

力、生命力。这些力量并未被毁灭性的打击撼动,它不想让他不朽的精神熄灭在必死的肉身

中。这位巨人并不认输,他还要活,还要创作。

2.评析:这段文字以亨德尔中风后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为切入点,展现了他所面临的巨大

困境。作者用“无力地生活”“毫无知觉”“不能走,也不能写”“几乎不能说话”“像被冻僵

般僵硬”“像具尸体般躺到床上”等一系列的词语,刻画了亨德尔中风后的虚弱和绝望,也突

出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接着,作者笔锋一转,用“就像地表下蕴藏着神秘的温泉,

亨德尔僵硬的身躯中蕴藏着不可思议的力量:他的意志力、生命力”这句话,将亨德尔的坚

强意志和对生命的渴望,与温泉的热力联系起来,暗示了他最终战胜病魔的可能性,也为下

文他奇迹般地恢复健康的情节做了铺垫。

(三)《一夜天才》——以“歌曲的诞生”为线索,展现灵感的偶然性和历史的必然性

《一夜天才》讲述了法国军官鲁热·德·利勒在1792年4月25日夜晚,创作出不朽战

歌《马赛曲》的故事。茨威格以“歌曲的诞生”为线索,将鲁热·德·利勒的创作经历和

《马赛曲》的传播过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灵感的偶然性和历史的必然性。

1.原文:已经是午夜以后。4月25日这激动人心的一天,斯特拉斯堡宣战的一天已经结束。

4月26日其实已经开始。黑夜笼罩着千家万户。但这种肃穆只是错觉,因为全城仍兴奋地发

着高烧。兵营里的士兵们整装待发。紧的店铺内,一些胆小怕事的人或许正从后门偷偷溜走。

第12页共15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街上行进着一队步兵,脚步声夹杂着通信骑兵的马蹄声,接着又驶来沉重的炮车,单调的口

令不断从一个岗哨传到另一个岗哨。敌人太近,太不安全。在这决定性时刻,全城人都激动

得无法入眠。

异常兴奋的还有鲁热。此刻,他正踏上中央大道一百二十六号的旋转楼梯,步入自己简

陋的房间。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尽快为莱茵军写一首战地进行曲。他不安地在自己拥挤

的房内走来走去。该如何开头?如何开头?他脑海中仍旧充斥着各种公告、演说和祝酒词中

激动人心的句子:“公民们,武装起来!……前进,自由之子!……消灭专制!……举起战

旗!……”他也记得他听到的其他声音:为儿子担惊受怕的母亲们的声音,担忧法国的良田

被外侵者践踏的农民们的声音。他几乎本能地写下两行。这两行仅仅是呐喊的回响和重复的

开头:

前进,祖国的儿郎,

光荣的时刻已来临!

之后他停了下来,有些错愕。不错,一个很好的开始。现在只须马上找到合适的节奏,

配上旋律。他从橱中取出小提琴,开始试奏。好极了,开头的几个节拍就和歌词的节奏完全

吻合。他急切地继续往下写,感到浑身被一种力量充满,牵引他前行。所有的力量:此刻心

中的全部情感,所有他在街上、宴会上听到的话语,所有对暴君的仇恨,对故土的担忧,对

胜利的信念和对自由的热爱汇聚一处。鲁热根本无须作诗,无须创作,他只要为那些人们在

这绝无仅有的日子里口口相传的话语押上韵,配上令人着迷的节奏和旋律,就能说出、表达

出、唱出人民的心声。他根本无须谱曲,因为节奏和旋律透过紧闭的百叶窗回荡在大街上—

—反抗和战斗的节奏就在士兵行进的步伐中,嘹亮的号角中,火炮车的嘎嘎声中。或许他本

人并未听到,他的双耳并未灵敏地去捕捉,但在这天赋降临到他那必朽的身躯中的唯一一夜,

他却获得了节奏。旋律不断地驯服在跳动和欢呼的节拍中,驯服在全体国民的脉搏中。就像

听从了陌生人的口授,鲁热愈来愈疾速地写下歌词,写下乐谱——风暴从未像此刻一般,席

卷了他那原本狭隘的市井小民的心灵。一种并不属于他自己的亢奋与激情,一种神性的魔力,

汇聚在这天赋爆发的瞬间,将这个可怜的半吊子音乐家像一枚炮弹般丢到了距离他自己十万

八千里的地方。这枚炮弹闪耀着瞬间的光芒和夺目的火焰,直抵群星。一夜之间,上尉鲁

热·德·利勒跻身于不朽者之列:最初从街头报刊的呼声中汲取的创造性的唱词,升华为永

恒的诗节,一如那世代传颂的旋律。

2.评析:这段文字以鲁热·德·利勒的创作过程为中心,展现了《马赛曲》的诞生过程,以

及灵感爆发的偶然性和力量。作者首先描写了斯特拉斯堡宣战当晚的氛围,突出了全城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