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分层练习)(原卷版)_第1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分层练习)(原卷版)_第2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分层练习)(原卷版)_第3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分层练习)(原卷版)_第4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分层练习)(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1.(2分)(23-24七年级上·山东德州·期末)同学们总结了古诗中典型意象的运用规律,下面说法错误的

一项是()

A.意象,就是寄托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B.我们可以借助意象来理解诗人的情感。

C.“峨眉山月半轮秋”中的“峨眉山”就是一个意象。

D.由于“柳”与“留”谐音,古代诗歌中常常用柳表达离别不舍之情。

2.(2分)(23-24七年级上·广东深圳·期中)对下面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A.诗人提及“岐王宅”“崔九堂”等当年名士聚集之地,流露出对过往的眷恋。

B.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与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齐名,合称“李杜”。

C.这首诗中,年老病衰的诗人和老朋友李龟年在江南的深秋时节重逢,欣喜不已。

D.“落花时节”,既是写江南暮春时节眼前的景色,也是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3.(2分)(21-22七年级上·湖北武汉·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九日”和诗中的“登高”“酒”“菊”都点明了诗歌的背景是重阳节。

第1页共10页

B.第一句的“强欲登高”,表明因战乱而离开家乡、身处军旅的诗人其实无心过节。

C.第二句的“无人送酒”,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凄凉。

D.最后两句明写“故园菊”在战场的残垣断壁旁绽放,暗赞长安百姓不屈的抗争精神。

4.(2分)(23-24七年级上·湖北武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诗人登高远眺,看见沙地似雪、月色如霜的景象。

B.第三句写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

C.第四句写“征人”听到芦笛声后,不由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D.月色皎洁,笛声悠扬,诗人的哀愁也被这美景冲淡了不少。

5.(16分)理解性默写。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接着明写月映清江美景,

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句子是;。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3)《江南逢李龟年》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明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且为下文做了铺垫的两

句是:,。

(4)《江南逢李龟年》中暗写现实之衰,流露诗人无限沧桑之感;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

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5)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

望的诗句是:,

(6)《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也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

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是:,

(7)《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表现边塞荒寒凄冷,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的诗

句是:,

(8)《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由听觉形象写情感,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

是:,

第2页共10页

(4分)(23-24七年级上·福建漳州·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点明远游时令,“半轮”使诗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景象。

B.一、二句分别以仰望和平视的不同视角,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C.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D.本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风致自然天成。

7.(2分)诗中描写了哪些地方,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4分)(23-24七年级上·河南周口·阶段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8.(2分)请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和“流”的妙处。

9.(2分)“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23-24七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第3页共10页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0.(2分)结合语境,分析“落花”的含义。

11.(2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23-24七年级上·山东聊城·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2.(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赏析古诗词要关注诗题。本诗题目交代了写作地点、主要人物及事件。

B.赏析古诗词还要“炼字”。诗句中“寻常”与“几度”二词写得极其含蓄且有深意,既点明了诗人与歌唱

家是旧友,又以见面次数之多写出了当时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

C.赏析古诗词还可通过文中“意象”来把握作者情感。文中“落花”即写出了人的衰老飘零,又暗含当时

社会的凋敝丧乱。

D.赏析古诗词要联系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前的盛唐,借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世事

变迁的慨叹。

13.(2分)洪昇的戏剧《长生殿》中有一段李龟年的唱词“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

江山”结合本诗,说说两人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贴士:

《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

同时记录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凄美的爱情故事。

(4分)(23-24七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第4页共10页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4.(2分)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人送酒来”写出旅况的凄凉萧瑟,暗寓着“行军”的特定环境。

B.“沙似雪”“月如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C.甲诗三四句实写故园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开放的菊花。

D.乙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令人余味无穷。

15.(2分)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述。

(6分)(23-24七年级上·山东枣庄·期中)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第5页共10页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6.(2分)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B.【甲】诗颈联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自然的理趣。

C.【乙】诗用“强欲”二字饱含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D.【乙】诗“无人送酒来”一句,写重阳节诗人遭遇战乱,但依然想要登高、饮酒的愉悦心境。

17.(2分)乙诗写了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词语可以看

18.(2分)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6分)(23-24七年级上·湖北孝感·阶段练习)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9.(2分)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写“客路”“行舟”,暗含诗人虽身在江南,而神驰故里,故匆匆赶路,急于归家之情。

B.【甲】诗的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着新事物孕育在旧事物当中的

哲理。

C.【甲】诗为五律,韵脚有“前”“悬”“年”“边”,【乙】诗为七绝,韵脚有“霜”“乡”,两诗读来均富有声

韵之美。

D.【乙】诗一、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大漠似雪,月华如霜,写出了边地荒凉和凄冷的特点。

20.(2分)请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第6页共10页

21.(2分)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出来的?

(4分)(23-24七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2.(2分)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妙处。

23.(2分)小文同学默写诗句时,经常把“不知何处吹芦管”中的“芦管”写成“黑管”,请结合【知识卡】给他

讲解为什么不能这样写。

【知识卡】芦管,管身为竹或铜制成的,是古代西域各国通用的乐器筚(bì)篥(li),东晋之时传入

中原,在南北朝至唐代极为盛行。芦管擅于演奏速度较慢、缠绵悱恻、哀伤动人的乐曲。

(选自“360百科”,有删改)

(4分)(23-24七年级上·宁夏银川·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除夜①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②故乡:借指故乡的亲人。③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

24.(2分)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就是“旅馆”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出来的。

第7页共10页

B.“寒灯”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C.“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思”到新的一年,作者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

要为自己增添新的白发。

D.这首诗写除夕之夜,深思苦调,表达直接,感人肺腑。

25.(2分)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21-22七年级上·陕西咸阳·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注释】:①掬(jū):两手捧(东西)②翠微: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

26.(2分)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所表现的画面

27.(2分)说说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感情。

(4分)(23-24七年级上·湖南娄底·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②③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台坑城:包括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②霏霏:

形容雨。雪、烟。云等很盛或很密的样子。③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28.(2分)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容易使人想起繁荣兴茂的

第8页共10页

局面。

B.韦庄身处唐末,此时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

不聊生。

C.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次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依旧繁华;三、四句表现风景依旧,人

世沧桑。

D.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心头有了亡国的不

祥预感。

29.(2分)诗歌的三、四句最为人称道,请你从手法运用角度赏析。

(4分)(23-24七年级上·贵州毕节·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①②

【注释】①浑:全。②频啼:连续鸣叫。

30.(2分)下列情境在本诗中没有出现的一项是()

A.春风骀荡B.藤柳招展C.故人相识D.黄莺频啼

31.(2分)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就用得很准确、传神,请结合示例,简要分析“啼”字的妙处。

示例:用“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