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0分)(1)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浓重的乡愁和戍边难归的句子: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秋瑾的《满江红》中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小题。(12分)不觉两个多月,天气渐暖。周进吃过午饭,开了后门出来,河沿上望望。虽是乡村地方,河边却也有几树桃花、柳树,红红绿绿,间杂好看。看了一回,只见蒙蒙的细雨下将起来。周进见下雨,转入门内,望着雨下在河里,烟笼远树,景致更妙。这雨越下越大,却见上流头一只船冒雨而来。那船本不甚大,又是芦席péng,所以怕雨。将近河岸,看时,中舱坐着一个人,船尾坐着两个从人,船头上放着一担食盒。将到岸边,那人连呼船家泊船,带领从人.走上岸来。周进看那人时,头戴方巾,身穿宝蓝缎直视、脚下粉底皂靴,三绺髭须,约有三十多岁光景。走到门口,与周进举一举手,一直进来。自己口里说道:“原来是个学堂。”周进跟了进来作yī。那人还了个半礼道:“你想就是先生了?”周进道:“正是。”(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蒙蒙()

芦席péng()

直视()

作yī()(2)这一文段中与周进举一举手的这人名叫(姓名),请概括此人后来的故事。(2分)(3)班级召集阅读《儒林外史》交流会,下而是大家的讨论记录。请在①处填出可笑之人,在②处填出可敬之处,在③处填出可敬之人。(6分)同学甲:我笑范进,执意科举,生活落魄,遭人讨厌,老来中举,喜极疯癫。同学乙:我笑①,平生奸猾,竟为多一根灯芯不能咽气,贪婪吝啬,令人鄙夷。同学丙:我敬王冕,出身贫寒,②。同学丁:我敬③,慷慨大方,尊重妇女,反对礼法。3.自然博物馆开设“小小研究生”系列课程,开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成员集体报名参加,并利用“五一”假期开展科教项目实践活动,请你一起参与。(13分)(1)5月1日上午八点半,生物兴趣小组将前往自然博物馆开展科教项目实践活动,学校到自然博物馆有20分钟车程。辅导老师4月30日要求小组成员第二天上午八点前到校,然后前往博物馆。请你代为拟写一则广播通知,不超过25个字。(4分)(2)在水族馆内,几位同学对“海龟白天是否睡觉”这一问题产生了兴趣,辅导老师鼓励大家发散思维,继续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你会提出哪些有意义的问题呢?请列举两个。(2分)(3)在观测阶段,小江同学有点心不在焉,请你写一句话来劝告他。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30个字。(3分)(4)下面是活动结束后一位同学的感想片段,请你帮他修改。(4分)这次“小小研究生”活动为期三天,【甲】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假设,制订观测研究计划,整理并记录数据,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亲身体验科学家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科学探索过程。这次科教项目实践活动,让我们完整、深度地体验了在校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全过程,【乙】培养了我们对水生生物的浓厚兴趣,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锻炼了交流合作,实践创新和独立自主能力。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2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21分)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调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来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剥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予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请广于君推而广之广开言路大庭广众B.以大易小轻而易举平易近人易如反掌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欲擒故纵畅所欲言欲盖弥彰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闻风丧胆闻鸡起舞闻名遐迩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愿终守之/已面之细柳军 B.安陵君其许寡人/其真无马邪C.以头抢地尔/不以物喜 D.而君逆寡人者/人不知而不愠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土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本文选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物的对白。B.选文与写韩魏灭亡之后,附属于秦的安陵国君臣对强秦的最后一次抗争,唐雎临危受命,在秦庭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终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C.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所以,更应该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这篇作品,关注它的立意和表现手法。D.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8.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请对链接材料中晏婴的语言艺术加以分析。(6分)【链接材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节选自《晏子春秋》)示例: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分析: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士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词严,有理有节。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9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今瞽①曰:‘钜②者白也,黔③者黑也。’虽明目者无以易之。兼白黑,使瞽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今天下之君子之名仁也,虽禹、汤无以易之。兼仁与不仁,而使天下之君子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天下之君子不知仁者,非以其名也,亦以其取也。”(选自《墨子•贵义》)【注释】①瞽(gǔ):盲人。②钜:坚硬的铁。③黔:烟囱。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1)死亦我所恶()(2)故患有所不辟也()(3)虽明目者无以易之()1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2)兼仁与不仁,而使天下之君子取焉。1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的论证方法阐明观点,【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论证“”的观点,【乙】文则用“瞽不知白黑者”论证了君子选择仁义的不易。(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填写)(4分)12.以下三人建立了各自的微信群,并邀请墨子加入,你认为墨子会接受谁的邀请?请选出最有可能的人并说明理由。(6分)A.孙膑B.孟子C.商鞅资料卡•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入秦后,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孙膑:兵家集大成者,主战,不仅继承了其前辈孙武的军事理论,而且有创造性地发展,提出了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思想。(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三】(15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念自七岁时先妣①殁,遂来依姊氏。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橡,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②,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姊氏教不可忘。(节选自王拯《媭③砧课诵图序》)【注释】①先妣:已去世的母亲。②女红:女子纺织、缝纫之事。③媭:古代楚国人对姐姐的称呼。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流辈甚称其贤

称:(2)嘉树荫之

嘉:(3)持小几就园树下读

持:(4)稍逐于嬉游

稍:1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16.【甲】【乙】文段中,作者都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情形,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三、写作(55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韩愈在《马说》中提出一个新颖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能有这样的认识与他的经历有关。那么,谁是你成长历程中的伯乐?这个伯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动与思考?请联系你的生活和学习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第三单元家国之思(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0分)(1)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浓重的乡愁和戍边难归的句子: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秋瑾的《满江红》中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浊酒一杯家万里(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4)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归无计、遣、分麾下炙、弦、塞、列、烈。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小题。(12分)不觉两个多月,天气渐暖。周进吃过午饭,开了后门出来,河沿上望望。虽是乡村地方,河边却也有几树桃花、柳树,红红绿绿,间杂好看。看了一回,只见蒙蒙的细雨下将起来。周进见下雨,转入门内,望着雨下在河里,烟笼远树,景致更妙。这雨越下越大,却见上流头一只船冒雨而来。那船本不甚大,又是芦席péng,所以怕雨。将近河岸,看时,中舱坐着一个人,船尾坐着两个从人,船头上放着一担食盒。将到岸边,那人连呼船家泊船,带领从人.走上岸来。周进看那人时,头戴方巾,身穿宝蓝缎直视、脚下粉底皂靴,三绺髭须,约有三十多岁光景。走到门口,与周进举一举手,一直进来。自己口里说道:“原来是个学堂。”周进跟了进来作yī。那人还了个半礼道:“你想就是先生了?”周进道:“正是。”(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蒙蒙()

芦席péng()

直视()

作yī()(2)这一文段中与周进举一举手的这人名叫(姓名),请概括此人后来的故事。(2分)(3)班级召集阅读《儒林外史》交流会,下而是大家的讨论记录。请在①处填出可笑之人,在②处填出可敬之处,在③处填出可敬之人。(6分)同学甲:我笑范进,执意科举,生活落魄,遭人讨厌,老来中举,喜极疯癫。同学乙:我笑①,平生奸猾,竟为多一根灯芯不能咽气,贪婪吝啬,令人鄙夷。同学丙:我敬王冕,出身贫寒,②。同学丁:我敬③,慷慨大方,尊重妇女,反对礼法。【答案】(1)méng篷shì揖(2)王惠拉拢巴结周进的门生荀玫,教唆他瞒报母亲的丧事;补任南昌太守却故意不交接,待上任太守用自己的钱弥补了官府的赤字之后才上任;上任后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践,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宁王叛变,王惠投降;宁王兵败,他则逃匿,中途还猎取了上任太守之孙的二百两银子。(3)严监生不慕名利、磊落洒脱杜少卿【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蒙蒙:méngméng,通常用来形容雨点细小、密集洒落的样子,或者形容雾气、露水等白茫茫一片的样子。例如:蒙蒙细雨。芦席篷:lúxípéng,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做成的篷子,通常用于遮阳、挡雨或作为临时的遮蔽物。直视:zhíshì,用眼睛直接看,不斜视或不看别处。也指直接面对,不回避。作揖:zuòyī,是古代的一种相见或感谢的礼节,两手合抱举高,身子略弯,表示敬意。现在常用于戏曲、武术表演中。【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和人物。结合“周进看那人时,头戴方巾,身穿宝蓝缎直视、脚下粉底皂靴,三绺髭须,约有三十多岁光景。走到门口,与周进举一举手,一直进来。自己口里说道:‘原来是个学堂’”的内容可知,选文出自“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那人”是王惠。他是典型的封建官僚迷信鬼神的庸官。相关情节: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不是询问黎民生计,不是询问案件冤情,而是向蘧公子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接着便是定做一把头号的库戥,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从此,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役和百姓一个个被打得魂飞魄散,睡梦中都战战兢兢。而他本人的信条却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朝廷考察他的政绩时,竟一致认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员”。后来宁王叛乱,王惠降敌,不料叛乱被王守仁镇压。后来又借蘧公孙等人的帮助得以脱身。【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理解。①根据积累可知,“平生奸猾,竟为多一根灯芯不能咽气,贪婪吝啬,令人鄙夷”是严监生。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盘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这一情节具体而形象地讽刺严监生的吝啬。②根据积累可知,王冕出身贫寒,七岁丧父,十岁便辍学给人放牛。东家给的点心钱,他都攒着来买书读。后来,在放牛之际,靠自学画得一手好荷花。靠这门手艺,王冕卖画赚钱补贴家用,孝敬母亲。王冕天性聪明,不满二十岁,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但也性情孤傲,蔑视权贵,远离富贵功名。知县来请,王冕也不赴约;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此隐居终老。王冕之所以能放在第一回,是因为他不但有才,而且品性很好。王冕身上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他有卓越的才华,而且格调高卓,磊落洒脱。他自幼就很有才,自习能力超强,而且十分洒脱,不拘于时,不慕名利。这与后面出来的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由“慷慨大方,尊重妇女,反对礼法”可知,此处人物是杜少卿。杜少卿出身于一个大地主官僚家庭,性格比较豪放,视权贵和名利为粪土。当时的科举制度大环境下,八股取士成为很多书生追求富贵的桥梁,一旦中榜就变得贪得无厌,追求名与利。杜少卿与这些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藐视县里的秀才,称这些秀才是奴才。皇上征辟对多少人来说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杜少卿却在家装病极力婉拒。杜少卿开玩笑似的跟夫人表达了自己不愿意做官,向往自由舒适的小日子的愿望,充分表现出杜少卿对功名与富贵的不屑。他是真儒名贤的代表。据此分析进行概括即可。3.自然博物馆开设“小小研究生”系列课程,开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成员集体报名参加,并利用“五一”假期开展科教项目实践活动,请你一起参与。(13分)(1)5月1日上午八点半,生物兴趣小组将前往自然博物馆开展科教项目实践活动,学校到自然博物馆有20分钟车程。辅导老师4月30日要求小组成员第二天上午八点前到校,然后前往博物馆。请你代为拟写一则广播通知,不超过25个字。(4分)(2)在水族馆内,几位同学对“海龟白天是否睡觉”这一问题产生了兴趣,辅导老师鼓励大家发散思维,继续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你会提出哪些有意义的问题呢?请列举两个。(2分)(3)在观测阶段,小江同学有点心不在焉,请你写一句话来劝告他。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30个字。(3分)(4)下面是活动结束后一位同学的感想片段,请你帮他修改。(4分)这次“小小研究生”活动为期三天,【甲】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假设,制订观测研究计划,整理并记录数据,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亲身体验科学家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科学探索过程。这次科教项目实践活动,让我们完整、深度地体验了在校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全过程,【乙】培养了我们对水生生物的浓厚兴趣,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锻炼了交流合作,实践创新和独立自主能力。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2分)【答案】(1)示例:请生物兴趣小组成员明天(5月1日)上午八点前到校。(2)示例:①海龟睡觉时是睁着眼睛还是闭着眼睛?

②海龟一天睡几个小时?

③海龟睡觉时是如何呼吸的?

④海龟在水里会不会自己出来换气?(3)示例一:观测是一件辛苦的事,但只有严肃认真才能获得准确的数据。示例二:观测虽然很单调,但可以培养我们的专注力。(4)①将“整理”与“记录”互换位置。②将第三个逗号改为顿号。【解析】【小问1详解】(1)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审题可知,本题要求拟写一则不超过25个字的广播通知,即通知的正文。通知的正文包括:接受通知的对象(生物兴趣小组成员)、时间(明天(5月1日)上午八点前)、事件(到校,然后一起前往博物馆),注意字数的限制。示例:请全体生物兴趣小组成员明天上午八点前到校。【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问题探究。围绕“海龟白天是否睡觉”这一主题,从海龟的外在形态和生理特征等多方面提出有意义的探究性问题即可。示例:海龟在一天中的哪个时间段最活跃?海龟在睡觉时会选择怎样的环境或位置?【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劝说语。劝说语要语言得体,符合“身份”“场合”“情感”等方面的要求。针对“小江同学有点心不在焉”的状态,劝说小江同学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本次探究活动。注意要有称呼,语气诚恳,有感染力,同时要特别注意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示例:小江,虽然观测过程很枯燥,但专注才能发现生物的独特魅力!【小问4详解】①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甲】句语序不当,对于观测的数据,应是先记录下来,然后再整理,所以应将“整理”与“记录”互换位置。②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乙】句中“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独立自主”是三个并列的短语,同时作为文末“能力”的定语,三个词语间应用顿号或连词连接。所以应将本句第三个逗号改为顿号。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21分)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调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来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剥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予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请广于君推而广之广开言路大庭广众B.以大易小轻而易举平易近人易如反掌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欲擒故纵畅所欲言欲盖弥彰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闻风丧胆闻鸡起舞闻名遐迩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愿终守之/已面之细柳军 B.安陵君其许寡人/其真无马邪C.以头抢地尔/不以物喜 D.而君逆寡人者/人不知而不愠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土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本文选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物的对白。B.选文与写韩魏灭亡之后,附属于秦的安陵国君臣对强秦的最后一次抗争,唐雎临危受命,在秦庭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终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C.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所以,更应该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这篇作品,关注它的立意和表现手法。D.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8.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请对链接材料中晏婴的语言艺术加以分析。(6分)【链接材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节选自《晏子春秋》)示例: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分析: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士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词严,有理有节。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C5.D6.B7.(1)示例: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2)示例: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8.(1)示例:句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分析:面对楚国君臣的有意羞辱时,晏子“避席”以对,显示庄严的态度。引用“橘化为枳”的说法,用类比的方法机智反驳,巧用“得无”等词表达出揣度、疑问的语气,显得委婉,不使楚王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注意结合句意分析。A.广:扩大/扩大/扩大/多;B.易:交换/容易/容易/容易;C.欲:四个都解释为“想要,打算”;D.闻:听说/听到/听到/闻名,出名;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注意结合句意分析。A.之:代词,代安陵国/动词,到;B.其:副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C.以:介词,用/介词,因为;D.而:两个都是“连词,表转折”;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理解和分析。B.“附属于秦”错误,正确应是“附属于魏国”;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本题重点词:(1)因,因此。使①:派遣;②出使。于,到。(2)布衣:平民。免冠:摘掉帽子。徒,裸露。跣,赤脚。以:用。抢,撞。【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艺术的分析。解答本题,首先理清所给示例的分析思路(内容分析+表达效果分析),然后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译文】链接材料: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就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他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了偷窃罪。’”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二】(19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今瞽①曰:‘钜②者白也,黔③者黑也。’虽明目者无以易之。兼白黑,使瞽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今天下之君子之名仁也,虽禹、汤无以易之。兼仁与不仁,而使天下之君子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天下之君子不知仁者,非以其名也,亦以其取也。”(选自《墨子•贵义》)【注释】①瞽(gǔ):盲人。②钜:坚硬的铁。③黔:烟囱。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1)死亦我所恶()(2)故患有所不辟也()(3)虽明目者无以易之()1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2)兼仁与不仁,而使天下之君子取焉。1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的论证方法阐明观点,【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论证“”的观点,【乙】文则用“瞽不知白黑者”论证了君子选择仁义的不易。(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填写)(4分)12.以下三人建立了各自的微信群,并邀请墨子加入,你认为墨子会接受谁的邀请?请选出最有可能的人并说明理由。(6分)A.孙膑B.孟子C.商鞅资料卡•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入秦后,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孙膑:兵家集大成者,主战,不仅继承了其前辈孙武的军事理论,而且有创造性地发展,提出了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思想。(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答案】9.讨厌,憎恨;同“避”,躲避;改变。10.①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②将仁和不仁(的事物)放在一起,让天下的君子择取。11.比喻论证;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2.B,理由:乙文中,墨子主张君子要能够选择仁义;甲文中,孟子主张君子不能失去“本心”。他们都对君子的“仁义之心”提出了要求。而商鞅是主张依法治国的法家代表,孙膑是主战的兵家代表,二者与墨子思想不一致。所以墨子会接受孟子的邀请。【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①句意: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恶:厌恶、讨厌。②句意: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辟:通“避”,躲避。③句意:即使是眼力很好的人也没法改变他的看法。易:改变。【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词有:①是:指示代词,这,指代前文提到的“舍生取义”的“本心”;皆:都。②兼:同时具有;取:选择。【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甲】文,孟子使用了“舍鱼而取熊掌”的比喻来论证一个深刻的道理。鱼和熊掌都是珍贵的物品,但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时,人们往往会选择更为珍贵的熊掌。通过这个比喻,孟子实际上是在阐述当人们面临重要抉择时,应该如何取舍。他提出了“舍生而取义”的观点,意味着在生命和道义之间,应该选择坚守道义,哪怕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这里的“舍鱼而取熊掌”就是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个观点。【乙】文,墨子在这篇文章中使用了“瞽不知白黑”的比喻。瞽是盲人的意思,盲人无法分辨黑白。墨子通过这个比喻来说明,即使是品德高尚的君子,在选择仁义时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难以抉择。这个比喻强调了君子在选择仁义过程中的不易,需要明智的判断和坚定的意志。综上所述,【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来阐述各自的观点。【甲】文通过“舍鱼而取熊掌”的比喻来论证“舍生而取义”的观点;【乙】文则通过“瞽不知白黑”的比喻来论证君子选择仁义的不易。这种方法使得抽象复杂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更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因此,第一空填:比喻论证;第二空填: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正是孟子在【甲】文中通过比喻论证所要传达的核心观点。【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人物分析。首先,我们考虑墨子的主要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强调仁义和社会公平,这与儒家思想中的某些方面有共通之处,尤其是关于仁义的部分。接着,我们分析三位邀请者:孙膑作为兵家代表,主要关注军事战略和战术,这与墨子的非战思想并不完全吻合。商鞅是法家代表,主张依法治国,强调法律和制度的严格执行,这与墨子的思想体系也存在差异。孟子则主张仁政和人性本善,这与墨子强调的仁义有相似之处。孟子在甲文中提到君子不能失去“本心”,即对仁义之心的坚守,这与墨子在乙文中关于君子应能选择仁义的观点相呼应。综上所述,孟子和墨子在仁义这一核心思想上有着更多的共鸣。因此,墨子最有可能接受孟子的邀请,加入其微信群,因为他们在君子的“仁义之心”上有共同的要求和理解。【点睛】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并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求得生存的方法,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躲避灾祸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有超过死亡的(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乙】墨子说:“比如一个瞎子说:‘大而白的东西是白的,黑而黑的东西是黑的。’即使眼睛明亮的人也不能更改它。把白色和黑色放在一起,让瞎子来取,他就不能正确地选取。所以我说瞎子不知白黑,不是因为他不能称说白黑的名称,而是因为他无法分辨、选择。现在的天下的君子称道仁的名,即使禹、汤也无法更改它。把仁和不仁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让天下的君子来选取,他们也不能正确地选取。所以我说天下的君子不知道仁,不是因为仁的名称不正确,而是因为他们不能分辨、选择。”【三】(15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念自七岁时先妣①殁,遂来依姊氏。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橡,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②,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姊氏教不可忘。(节选自王拯《媭③砧课诵图序》)【注释】①先妣:已去世的母亲。②女红:女子纺织、缝纫之事。③媭:古代楚国人对姐姐的称呼。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流辈甚称其贤

称:(2)嘉树荫之

嘉:(3)持小几就园树下读

持:(4)稍逐于嬉游

稍:1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16.【甲】【乙】文段中,作者都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情形,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13.称道美好拿着略微14.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15.(1)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所以我小时候每天早晨进入书塾,(对)读过的书就比其他小孩子更熟悉。16.甲文作者是为了强调自己读书时的艰难与勤奋,以此勉励马生勤苦学习。乙文作者是为了强调姐姐对自己的敦促与勉励,表达对姐姐的想念与感激。【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1)句意: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称:称赞,称道。(2)句意:美好的树木覆盖着它。嘉:美好。(3)句意:我拿着一个小凳子坐在花园树下读书。持:拿着。(4)句意:略微贪图玩耍。稍:略微。【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树根下有两块巨大的石头:一个姐姐用来作为捣衣服的石砧,一个让我用来坐在上面读书。“树根安二巨石”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在“石”后断开;“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说明这两块巨石的功用,所以应在“砧”字后断开;故断句为: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手,亲手;笔,用笔;录,抄写;计,计算。(2)故,所以;朝,早上;塾,书塾;乃,就;熟,熟悉;于,比。【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作者写自己幼时借书经历,“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等内容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之难,意在强调当时学习之艰苦,读书之刻苦,从“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可知,是为了勉励马生要刻苦学习。从乙文“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日出,乃遣入塾”“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念姊氏教不可忘”可知,母亲去世来投奔姐姐,姐姐夜陪苦读,晨伴诵读,泣告母亲劳累病死的状况,敦促作者勤奋学习,现在回忆起那时读书的情形,是感念姐姐的教育之恩,表达对姐姐的感激之情。【点睛】参考译文【甲】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