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济宁市高三语文(上)12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学年济宁市高三语文(上)12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学年济宁市高三语文(上)12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学年济宁市高三语文(上)12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学年济宁市高三语文(上)12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年济宁市高三语文(上)12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2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例如:“(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祝福》)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中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之后,四叔骂新党骂的却还是康有为,足见其消息闭塞。另外,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中学生写作时大多选择写议论文。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指导学生想一个“虚拟论敌”。这位“论敌”可能会针对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我们需要再进一步考虑怎样使自己的论证免于受到攻击或能抵御攻击。例如,让学生构思“兼听则明”的论证提纲,可以先让他们找出反例,再让他们限定前提、构建框架。反例可以有“三人成虎”“父子骑驴”,表明听得越多越糊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听“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评价还不能形成正确认知,可李世民有时只听魏征一个人的建议就够了。学生可在充分思考以上反例的基础上指出论证关键——“兼听”在“多”,更在“异”《听到不同观点》,并由此限定前提——听者要有胸怀,善辨别,从而总结出“兼听则明”的原则一一独立思考,为我所用。逻辑,说到底是对有效思维规则的概括,学生努力遵守逻辑来思考,就仿佛在聆听高于自己的声音,心灵会逐步走向作品的核心,甚至拓展出未曾有过的境界,生成未曾有过的观点。(摘编自徐飞《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材料二:无数生动的例证足以说明,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糊弄,就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先看几个简单的例子:例1:如果我想出国工作,我就必须学好外语;我不想出国工作,所以,我不必学好外语。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想出国工作”只是“必须学好外语”的充分条件,却不是必要条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许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有许多外国人来中国工作或经商,即使有些人不出国,也有很多机会与外国人打交道或做生意,因此,若可能的话,仍有必要学好某门外语。例2:你不能证明你没有患癌症,因此,你患了癌症。我这里有治疗癌症的特效药,你赶快掏钱买吧。你的命都快要没了,捂着那些钱有什么用?例2犯有“诉诸无知”的错误。这是骗子的逻辑,是不正确的推理,就像下面这个不正确的推理一样:“你不能证明你没有犯案,因此,这件罪案就是你干的。”(为了避免这样的逻辑错误产生恶果,司法上有“无罪推定”原则;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一个人犯罪,否则那个人就是无罪的。)下面看著名的“美诺悖论①”:(1)或者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或者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2)如果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必要的。(3)如果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可能的。(4)所以,研究或者是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可能的。仅从字面看,(1)(2)(3)三个前提似乎都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1)中“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这个推定是有歧义的;(A)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B)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的答案。在(A)的意义上,(3)是真的,但(2)却是假的;在(B)的意义上,(2)是真的,但(3)却是假的。故(2)(3)两个前提不在同一种意义上为真。从一对真的前提,即(2B)和(3A),却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它们说的不是一回事。【注释】①美诺悖论:古希腊一位富家子弟美诺在与苏格拉底的对话中提出的一个论证,记载于《柏拉图对话集·美诺篇》(摘编自陈波《中学生应该学点逻辑》)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文教学讲逻辑,重要的是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B.材料一中使用《史记·刺客列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C.如果一个人擅长诡辩,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因此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D.材料二例1错在把充分条件误认为必要条件;例2“诉诸无知”错在推断时故意将未知当依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A.材料一、二都是以逻辑为论证话题,但前者重在从老师角度谈教法,后者重在从生活角度谈辨识。B.材料一用《祝福》中的例子证明,根据语境进行合理推断可以突出语文教学渗透性原则的重要性。C.在写作议论文时,想象一个攻击性的“虚拟论敌”,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论点、论据或论证。D.美诺提出了极富争辩性的论题即“一个人不可能去寻求他所知道的东西,也不可能去寻求他不知道的东西。”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虚拟论敌”对“玩物丧志”观点提出攻击的一项是(3分)()A.玩物丧志是一种社会否认的生活状态。B.玩物会丧志,所以人们不应该有喜好。C.玩物一定丧志吗?不玩物就不丧志吗?D.马未都沉迷收藏,后来成为了收藏家。4.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二中“美诺悖论”特征的一项是(3分)()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5.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因为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而有了字面之外的意蕴。请运用材料一中的观点,对此进行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人的村庄·我改变的事物刘亮程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我不喜欢在路上溜达,那个时候每条路都有一个明确去处,而我是个毫无目的的人,不希望路把我带到我不情愿的地方。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我也胡乱地生活着,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不跟我交手,等我老了没力气时又一件接一件来到生活中,欺负一个老掉的人。这也许就是命运。有时,我会花一晌午工夫,把一个跟我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辜地挖一个大坑。我只是不想让一把好锨在我肩上白白生锈。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当然,在我使唤坏好几把铁锨后,也会想到村里老掉的一些人,没见他们干出啥大事便把自己使唤成这副样子,腰也穹了,骨头也散架了。几年后当我再经过这片荒地,就会发现我劳动过的地上有了些变化:以往长在土包上的杂草现在下来了,和平地上的草挤在一起,再显不出谁高谁低;而我挖的那个大坑里,深陷着一窝子墨绿。这时我内心的活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就因为那么几锨,这片荒野的一个部位发生变化了:每个夏天都落到土包上的雨,从此再找不到这个土包:每个冬天也会有一些雪花迟落地一会儿——我挖的这个坑增大了天空和大地间的距离。对于跑过这片荒野的一头驴来说,这点变化也许算不了什么,它在荒野上随便撒泡尿也会冲出一个不小的坑来;而对于生存在这里的一只小虫,这点变化可谓地覆天翻,有些小虫一辈子都走不了几米,在它的领地随便挖走一锨土,它都会永远迷失。有时我也会钻进谁家的玉米地,蹲上半天再出来。到了秋天就会有一两株玉米,鹤立鸡群般耸在一片平庸的玉米地中。这是我的业绩,我为这户人家增收了几斤玉米。哪天我去这家借东西,碰巧赶上午饭,我会毫不客气地接过女主人端来的一碗粥和一块玉米饼子。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却永远不会为某一件事去忙碌。村里人说我是个“闲锤子”;他们靠一年年的丰收改建了家园,添置了农具和衣服。我还是老样子,他们不知道我改变了什么。一次我经过沙沟梁,见一棵斜长的胡杨树,有碗口那么粗吧,我想它已经歪着身子活了五六年了。树总是一个姿势活到底,原地踏步一辈子,往前走半步都是要命的事。我找了根草绳,拴在邻近的一棵树上,费了很大劲把这棵树拉直,干完这件事我就走了。两年后我回来的时候,一眼就看见那棵歪斜的胡杨已经长直了,既挺拔又壮实。拉直它的那棵树却变歪了。我改变了两棵树的长势,而现在,谁也改变不了它们了。我把一棵树上的麻雀赶到另一棵树上,把一条渠里的水引进另一条渠。我相信我的每个行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我是这样一个平常的人,住在这样一个小村庄里,注定要这样闲逛一辈子。我得给自己找点闲事,找个理由活下去。我在一头牛屁股上拍了一锨,牛猛窜几步,落在最后的这头牛一下子到了牛群最前面,碰巧有个买牛的人,这头牛便被选中了。对牛来说,这一锨就是命运。当我五十岁的时候,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在长达一生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地改变它们,而这一切,只有我一个人清楚。我扔在路旁的那根木头,没有谁知道它挡住了什么。它不规则地横在那里,是一种障碍,一段时光中的堤坝,又像是一截指针,一种命运的暗示。每天都会有一些村民坐在木头上,闲扯一个下午。也有几头牲口拴在木头上,一个晚上去不了别处。因为这根木头,人们坐到了一起,扯着闲话商量着明天、明年的事。因此,第二天就有人扛一架农具上南梁坡了,有人骑一匹快马上胡家海子了……而在这个下午之前,人们都没想好该去干什么。没这根木头生活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坐在一间房子里的板凳上和坐在路边的一根木头上商量出的事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多少年后,当眼前的一切成为结局,时间改变了我,改变了村里的一切。整个老掉的一代人,坐在黄昏里感叹岁月流逝、沧桑巨变。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在时间经过这个小村庄的时候,我帮了时间的忙,让该变的一切都有了变迁。我老的时候,我会说:我是在时光中老的。(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说“不希望路把我带到我不情愿的地方”,一语双关,接着以“我也胡乱地生活着”的经历告诫年轻人要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B.“我只是不想让一把好锨在我肩上白白生锈”只是“我”“把一个跟我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的外因,根本原因是“我”不想虚度光阴。C.某户人家的玉米地因为“我”的某些动作而增收了几斤玉米,两棵树的长势、一头牛的命运也因“我”的某些行为而发生改变,“我”为此感到自豪。D.文章对于乡村生活的描写呈现出干净素朴的光泽,但文字背后又有一种厚重感,轻与重、虚与实、追求和现实生活在文中形成了一种平衡。7.关于文中第三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几年后“这片荒地”的种种变化,照应了第二段的内容,暗示了“我”的“劳动”也是有意义的。B.这段话的内容其实比较单一,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凸显了“变化”并照应题目。C.虽然“我内心的活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但是从字里行间可以品味出“我”内心的成就感。D.段中分号的使用,一方面使作者的叙述思路更清晰,另一方面也通过对比突出了改变的意义。8.文章为何说“我扔在路旁的那根木头”“是一种障碍,一段时光中的堤坝,又像是一截指针,一种命运的暗示”?(5分)9.文章结尾说“我是在时光中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古诗文阅读(共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5小题,21分)材料一:赵孝成王德公子【注】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选自《史记·信陵君列传》,有删改)【注】公子:魏公子魏无忌,即信陵君。材料二: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选自《古文观止·信陵君救赵论》,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不幸A战不胜B为虏C于秦D是倾魏国E数百年社稷F以殉姻戚G吾不知信陵H何以谢魏王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部分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德,感激,名词活用为动词,与“故贼人以利其身”(《兼爱》)中的“贼”用法不同。B.“公子有德于人”与“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两句文言句式相同。C.请,请求,与《归去来兮辞》“请息交以绝游”中的“请”意思不同。D.“使赵无平原”与“使六国各爱其人”(《阿房宫赋》)中的“使”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孝成王感激信陵君保存了赵国,准备用五座城封赏给信陵君,信陵君听说后,露出了自以为有功的神色。B.赵王用隆重的礼节领着信陵君到西边台阶,信陵君则侧行谦让,从东边的台阶上去,以此表明对赵王的尊敬。C.材料二中作者开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信陵君的罪不在盗兵符,而在信陵君的私心,然后就此加以分析论证。D.材料二中作者认为侯生、如姬二人在信陵君遇到困难的时候支持信陵君,没有辜负信陵君的信任,值得赞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2)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14.材料一中“客”是如何看待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行为的?材料二中作者又是如何看待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行为的?请概括说明。(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①退居述怀二首(其二)韩琦尘俗徒希勇退高,几时投迹混耕樵。神交不间川涂阔,直道难因老病消。魏境②民流河抹岸,颍湖春早柳萦桥。相从谁挹浮丘袂③,左右琴书酒满瓢。【注】①欧阳少师:即欧阳修。公元1071年,时年64岁的欧阳修退居颍州湖畔。②魏境:即大名府,诗人在此地任职,恰遇黄河决堤成灾,百姓流离失所。③浮丘袂:典出东晋郭璞《游仙诗》“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诗题可知,欧阳修退居颍州后,曾写述怀诗给韩琦,韩琦步其韵写诗酬答。B.首联点明欧阳修急流勇退的官宦经历,并顺势引出融入耕作采樵生活的愿景。C.颔联中“川涂”衬托二人间的深厚情谊,“老病”突出对正道直行的不懈追求。D.尾联借用典故,诗人向欧阳公问询得道成仙之法,表达自己也有退居的想法。16.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学校新修了一座小巧玲珑的建筑供学生小憩,想请王老师命名,王老师脱口吟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两句,然后说就叫“易安阁”吧。(2)小刚借助人工智能圆满完成了任务,同学们惊叹不已,让他分享经验,他用《荀子·劝学》中的“,”两句总结了自己的成功经验。(3)唐宋诗中,有些诗句同时使用天、江、月三种意象,勾画出宏阔的境界,如“,”两句。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汪曾祺的小说语言观反映了新时期以来小说语言观的转向——从工具论转向本体论。汪曾祺提出:“语言就是内容,语言和内容是同时依存的,不可剥离的,就好像吃橘子,语言是个橘子皮,把皮剥了吃里边的瓤。我认为,语言和内容的关系不是橘子皮和橘子瓤的关系,它们是密不可分的,是同时存在的。”按照这一见解,语言在文学中重新定位,语言不再是传达内容的载体,语言成了文学本身,成了标示文学存在价值的本体。汪曾祺认为:“小说语言的艺术性与作家的传统文化、地区文化素养有直接的联系,一个作家对传统文化和某一地区的文化了解得愈深切,A。每一种方言都有特殊的表现力、特殊的美,这种美不是另一种方言所能代替,B。(乙)普通话是大众公约数,是没有性格的。”在这里,汪曾祺表达了两层含义:其一,(丙)他所说的“文化”既指传统的“雅”文化,又指民间的“俗”文化;其二,有效地吸收方言成分,可使语言具有特殊的表现力,特殊的美。《受戒》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段落:“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丁)衣服格挣挣的。”其中“格挣挣的”是汪曾祺家乡的方言,①在用这个词时,他踌躇了很久,②发现后来山西话里也有这个说法,并在元曲里也发现了“格挣”这个词,才放心地用了。③从语言的构建上,汪曾祺完全从人物的文化背景出发,整段话全用的是家乡口语,④这样,人物的神韵便生龙活虎。⑤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语言和人物贴近”。总之,汪曾祺许多作品的语言都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文化气息,与其小说语言观互为映照。18.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甲句中的破折号表解释说明。B.乙句使用了借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C.丙句“雅”“俗”的引号都表强调。D.丁处“格挣挣”即干净整洁之意。19.下列句子中的“踌躇”与文中加点的“踌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B.他两个眉来眼去,不由我暗暗踌躇,似这般哑谜儿怎猜做?C.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D.我们不能一直踌躇不前,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每句不超过15个字。(4分)21.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达不当的地方,请指出序号并作修改。(6分)22.“语言和人物贴近”在《红楼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请你根据下面语言描绘的形象特点写出相应的人物姓名或称谓。(3分)①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儿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南省俗称‘辣子’,你就叫他‘凤辣子’好了。”②王夫人笑道:“……他与别人不同……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③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六、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意在劝告人们远离危险之地。而孟子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道在的地方,即使有千军万马,我也要前往。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解析1.D2.B3.A4.C5.材料一提到,通过逻辑推理可以捕捉一段话在字面意思之外隐藏的重要信息。陆游本诗颈联字面意思是诗人作草、分茶,悠闲快乐。但结合首联,诗人先感叹世态人情淡薄,再表达身不由己客居京城的无奈。由此可以推断,颈联隐藏的信息是,因为世人麻木,朝廷昏聩,所以诗人闲极无聊,只能作草分茶消磨时光。首联抒情议论为因,颈联行为为果,一因一果,逻辑自然。【导语】两篇文章共同强调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材料一侧重语文教学,指出通过文本解读和逻辑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强调逻辑在阅读与写作中的渗透。材料二从日常生活角度展示缺乏逻辑可能导致的谬误,结合实例如“美诺悖论”揭示逻辑推理的复杂性和必要性。两者呼应,突出逻辑在认知、教育和思维中的核心地位,提示逻辑训练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价值。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文本信息的能力。A.“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错误。原文是“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选项主观臆断。B.“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错误。原文是“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选项曲解文意。C.“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因此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错误。原文是“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糊弄,就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选项强加因果。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根据语境进行合理推断可以突出语文教学渗透性原则的重要性”错误,根据材料一“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可知,材料一用《祝福》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一段话在字面意思之外可能隐藏着重要信息,通过细致的逻辑推理可以捕捉这些信息,从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属于正面论述,没有反驳“玩物丧志”的观点,不属于虚拟论敌;B.是从论点推出错误,属于虚拟论敌;C.是对论点质疑,属于虚拟论敌;D.是针对论点举出反例,属于虚拟论敌。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材料二和注释一提到“美诺悖论”,也就是从一对真的前提,却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它们说的不是一回事。A.这是谈论认识的先后顺序,与“美诺悖论”无关。B.这是说客观事物不以主观意识为转移,与“美诺悖论”无关。C.“命色者,非命形也”意思是说颜色这个概念不完全等于外形,相关句子是“白马者,马与白也”是说“所谓白马,是马限定于白色的”,“马与白马也”是说“限定于白色的马自然与马是有区别的”,这两个前提都成立,属于“真的前提”,但由这两个前提推出的结论“白马非马”是错误的,因为“白马”针对的是“马”之颜色,而“马”是针对其本质属性,混淆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支持“美诺悖论”。D.这是三段论式推理,大前提是“非鱼不能知鱼之乐”,小前提是“子非鱼”,结论是“子不知鱼之乐”,与“美诺悖论”无关。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材料一“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阐明通过逻辑推理可以捕捉一段话在字面意思之外隐藏的重要信息。“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意思是世态人情近年来淡薄如纱,自己为什么还客居在繁华的京城呢?这是诗人的议论抒情,表达了对世态人情淡薄的慨叹和身不由己客居京城的无奈。“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意思是自己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细品清茗,这是陆游的行为动作,字面意思是诗人作草、分茶,悠闲快乐。但根据首联的议论可以推断出,因为世人麻木,朝廷昏聩,所以诗人闲极无聊,只能作草分茶消磨时光。悠闲的生活隐藏着陆游闲极无聊的心绪。据以上分析可知,本诗中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抒情议论为因,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行为为果,一因一果,逻辑自然。6.A7.D8.①“木头”不规则地横在路边,会挡住路,就成了“障碍”。②村民会因此坐在木头上闲聊而让时光暂时停留,“木头”就成了“时光中的堤坝”。③村民坐在木头上闲聊时,会聊到明天、明年的事,有人因此知道了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并行动起来,“木头”也就成了“一截指针,一种命运的暗示”。9.①“我”看似整天漫无目的,实则是有精神追求的,不愿被世俗束缚。②“我”抓住了时间,并帮助时间改变了那些应该改变的事物,让它们都发生了变化。③“我”不相信命运,努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改变了自己和其他事物的命运,也就没有虚度岁月,没有浪费时间。【导语】文章通过叙述“我”在村庄中的闲适生活,细致描绘了一系列看似无意义而实则带来小改变的行为。文中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示了“我”对微小而实质改变的理解和自豪感。同时,文字在轻与重、虚与实之间保持平衡,展现了对乡村生活的哲思与追求。作品用平凡的笔触描绘出时间流逝中不易察觉的力量和变化。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接着以‘我也胡乱地生活着’的经历告诫年轻人要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错误,原文说“而我是个毫无目的的人”“我也胡乱地生活着,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可见文章只是叙述了“我”当时的境况,并没有“告诫年轻人”之意。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推断和辨析的能力。D.“通过对比突出了改变的意义”错误,第三段中有三处分号,只有第三处分号前后分句是对比关系,其他两处前后分句没有构成对比。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根据题干“木头”“是一种障碍,一段时光中的堤坝,又像是一截指针,一种命运的暗示”,可知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需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去理解。①说“木头”是“障碍”,因为它不规则横在路旁,会对通行造成阻碍,这是从其物理存在状态来讲的,直观地挡住了路。②称其为“时光中的堤坝”,是由于村民坐在木头上闲聊,使得时光仿佛在此处有了短暂停滞,就像堤坝拦住水流一样拦住了时光匆匆的脚步,是从村民聚集闲聊使时光有了停留感的角度来说的。③它是“一截指针,一种命运的暗示”,“指针”则是指引方向的,方向不同,命运也会不一样。文中是因为村民闲聊时会商量未来的事,进而有人明确了要做的事并付诸行动,这就如同指针指明方向、暗示了命运走向,从对村民后续行动产生影响的层面而言的。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联系上文,这里的“时光”蕴含着某种附加意义,结尾段中的“整个老掉的一代人,坐在黄昏里感叹岁月流逝、沧桑巨变。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我帮了时间的忙,让该变的一切都有了变迁”已明确了其意义,人生要有追求,要把握时间,让时间变得有意义。①“我”日常看似闲逛、做闲事,其实是不愿按世俗常见的忙碌于具体事务的方式被束缚,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追求,这体现了“我”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与时光的相处模式。②“我”有意无意地改变诸多事物,是在利用时间去促使事物发生该有的变化,仿佛在帮时间完成让事物变迁的任务,表明“我”在时光进程里有所作为。③“我”通过做自己想做的事改变了自己和其他事物命运,没让岁月虚度,而是在时光流转中实实在在有了经历和成果,所以说“我是在时光中老的”,强调了“我”与时光的紧密关系以及在时光里的生命状态。10.BDG11.A12.D13.(1)公子却自己骄傲以为有功,我私下认为公子不应该这样。(2)如姬如果有意于报答信陵君,不如趁魏王空闲时而日夜劝说他援救赵国。14.材料一中“客”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魏国来说就不算忠臣;材料二中作者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并不是为了魏国,更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与他有姻亲关系的平原君。【导语】两则材料描述了信陵君魏无忌在危急时刻窃取魏王的兵符,救赵国的故事,以及来自不同角度的评价。材料一呈现出对信陵君功绩浮夸后的谏言,用“客”的劝解塑造出信陵君的成长与谦逊。材料二则对这行为进行了深刻批判,指出信陵君私心重于大义,忽视国家主权尊严,表达出对其行为的反思。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不幸打了败仗,做了秦国的俘虏,这就是倾覆了魏国几百年的江山社稷来给姻亲做殉葬品啊。我真不知道信陵君那时该拿什么向魏王谢罪?“战不胜”是“不幸”的宾语,故在B处断开;“为虏于秦”是被动句,“于”引出施动者“秦”,C处不应断开,故在D处断开;“信陵何以谢魏王”是一个句子做“吾不知”的宾语,“吾”是主语,故在G处断开;故选BDG。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及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的能力。A.错误。两个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德:名词活用为动词,感激;/贼:名词活用为动词,抢夺;句意: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夺取晋鄙军权从而保存了赵国。/所以抢夺他人身上东西而自得利益。B.正确。“公子有德于人”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公子于人有德”;/“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非于九国之师抗也”;句意:公子对别人有恩德。/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C.正确。请:请求;/就让、请让;句意:赵国不向魏王求救。/就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D.正确。两个“使”都表示假设,可译为“假使、假如”;句意:假使赵国没有平原君。/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没有辜负信陵君的信任,值得赞赏”错,根据“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可知,文中说侯生、如姬只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并不是赞赏而是批评。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功”,意动用法,以为有功;“窃”,私下;“为”,认为。(2)“报”,报答;“曷”,不如;“隙”,空闲。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可知,信陵君窃符救赵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魏国来说就不算忠臣;根据“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可知,信陵君窃符救赵,并不是为了魏国,更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与他有姻亲关系的平原君。参考译文:材料一: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夺取晋鄙军权从而保存了赵国,就与平原君商议,用五座城封给公子。公子听说后,露出了自以为有功的神色。门客中有人劝公子说:“事物有不该忘记的,也有不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了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去救援赵国,这对赵国来说有功了,但对魏国则不算忠臣了。公子却自己骄傲以为有功,我私下认为公子不应该这样。”于是公子立刻责备自己,好像无地自容一样。赵王打扫了殿堂台阶亲自迎接,用主人的礼节,领着公子到西边台阶。公子则侧行谦让,从东边的台阶上去。材料二:作史论者把偷盗兵符作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这不足以成为怪罪信陵君的理由。然而信陵君果真没有罪过吗?我说:又不是这样。我所要指责的,是信陵君的私心啊。信陵君不过是一个公子罢了,魏国本来是有君主的啊。赵国不向魏王求救,却恳切地向信陵君求救,这是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却不知道有魏王啊。平原君利用姻亲的关系去激发信陵君,而信陵君自己也是姻亲的缘故,才急于援救赵国,这是信陵君只知道有姻亲关系,而不知道有魏王啊。他窃取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只是为了赵国罢了;也不能说是为赵国,应该说只是为一个平原君罢了。假使祸患不在赵国,而是在别的国家,那么即使撤去了魏国的屏障,撤去了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一定不会去相救。假使赵国没有平原君,或者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姻亲,那么即使赵国灭亡了,信陵君也必定不会去相救。这是赵王和国家社稷的轻重,还抵不上一个平原公子;而魏国用以保卫国家的军队,也不过是供信陵君为自己的一个姻亲而使用。幸而打了胜仗,还算可以,如果不幸打了败仗,做了秦国的俘虏,这就是倾覆了魏国几百年的江山社稷来给姻亲做殉葬品啊。我真不知道信陵君那时该拿什么向魏王谢罪?窃取兵符的计策,是侯生提出,而由如姬完成的。侯生教信陵公子去窃取兵符,如姬在魏王的卧室里为信陵公子窃取了兵符;这两个人心中也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啊。我认为信陵君替自己打算,不如用魏、赵两国唇齿相依的形势,激切地向魏王进谏。如果魏王不听,就用他要跟秦军拼命的决心,死在魏王的面前,那么魏王一定会醒悟的。侯生替信陵君出谋划策,不如进见魏王,劝说他援救赵国。如果魏王不听,就用自己以死报效信陵君的决心,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也一定会醒悟的。如姬如果有意于报答信陵君,不如趁魏王空闲时而日夜劝说他援救赵国,如果魏王不听,就用自己以死报效信陵君的决心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也一定会醒悟的。这样,信陵君不会有负于魏国,也不会有负于赵国;侯生和如姬两个人不会有负于魏王,也不会有负于信陵君。为什么不从这方面去想办法呢?信陵君只知道与自己有婚姻关系的赵国,不知道有魏王。在内的宠姬,在外的邻国,地位卑贱的夷门野人,又都只知道有公子,不知道有魏王。那么这魏国只有一个孤立的君王罢了。15.D16.①虚实结合,先实写诗人任职的魏境洪水泛滥成灾的惨状,再想象欧阳修闲居颍湖,欣赏杨柳萦绕溪桥的美景。②两幅图景对比鲜明,既表现出忧心民生而恪守职分之情,又自然流露出对欧阳修退居生活的羡慕与向往。【导语】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欧阳修退居生活的赞许与向往,同时流露出自身政治理想未遂的感慨。诗中“神交”与“直道”彰显了友情的深厚与个人的坚持,末尾以超脱之态作结,意境悠远。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向欧阳公问询得道成仙之法,表达自己也有退居的想法”错误。尾联“相从谁挹浮丘袂,左右琴书酒满瓢”借用典故,表达的是诗人对欧阳修退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浮丘袂”典故指的是仙人浮丘公,这里用来形容欧阳修退居后的超脱生活。诗人希望能与欧阳修一起享受这种闲适的生活,而不是询问成仙之法。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及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①虚实结合:“魏境民流河抹岸”,诗人身处大名府(魏境),目睹黄河决堤成灾,百姓流离失所,洪水泛滥成灾的惨状。这一描写是具体的、现实的,属于实写,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颍湖春早柳萦桥”,诗人想象欧阳修在颍州湖畔的生活,春天到来时,柳树环绕着溪桥,景色优美。这一描写是虚幻的、想象的,属于虚写,展现了诗人对欧阳修退居生活的向往。②对比手法:一边是洪水泛滥、百姓流离的惨状,一边是春光明媚、柳树依依的美景。这两幅图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一句表现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和对职责的恪守,后一句则流露出对欧阳修退居生活的羡慕与向往。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诗人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和立体。17.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倚、膝、生、澄、纤。18.B19.D20.A:他的语言便愈有特点(或表现力、特殊的美)B:更不是“普通话”所能代替的21.②改为“后来发现山西话里也有这个说法”③改为“在语言的构建上”,或“从语言的构建上看”④改为“人物的神韵便跃然纸上(呼之欲出)”22.①王熙凤②贾宝玉③刘姥姥【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及标点、修辞的能力。B.“借喻”错误,“普通话是大众公约数,是没有性格的”,该比喻句有比喻词“是”,是暗喻,而非借喻。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踌躇”意思是犹豫不决,在一个或多个选择面前拿不定主意,无法做出决定。A.心事重重,心情不愉快。B.思量、考虑,表示在做出决定之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权衡。C.从容自得的样子。D.犹豫不决,指在一个或多个选择面前拿不定主意,无法做出决定。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此处是前一句“对传统文化和某一地区的文化了解得愈深切”的结果,表示作家对语言的驾驭结果,结合后文的阐释“都有特殊的表现力、特殊的美”,可知是作家能深入掌控语言后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表现力或特殊的美,故填“他的语言便愈有特点”或“他的语言便愈有表现力”“他的语言便愈有特殊的美”。B:上文强调“每一种方言都有特殊的表现力、特殊的美”,前句指出一种方言不能被另一种方言代替,本空的内容应是指也不能被其它内容代替,形式上用“也不是(更不是)……所能代替的”与上文保持一致;结合后文提到普通话“是没有性格的”,可知本空的对象是指普通话,故填:更不是“普通话”所能代替的。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发现后来山西话里也有这个说法”语序不当,“后来”作状语修饰“发现”,改为“后来发现山西话里也有这个说法”;③“从语言的构建上”搭配不当,改为“在语言的构建上”,或“从语言的构建上看”;④“这样,人物的神韵便‘生龙活虎’”用词不当。生龙活虎:意思是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或者文章生动有力。此处形容语言塑造的人物生动,改为“人物的神韵便跃然纸上(呼之欲出)”。2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理解名著内容、鉴赏语言特点的能力。①是贾母向林黛玉介绍王熙凤,结合“凤辣子”可知是王熙凤,体现出其泼辣张狂和口齿伶俐的特点。②这是王夫人在黛玉初进贾府时对黛玉介绍的贾宝玉,“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指宝玉性格多变,活泼可爱,又是个男孩子。“只休信他”是说你不要招惹他,信任他。③结合“拿他取笑儿”“女篾片”可知是个女性。篾片,指的是竹子劈成的薄片,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