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书》
未命名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北魏陇西狄道人,司空韶之族弟。早有盛名,时人号
日神童。冬与司空冲雅异之,每日:“兴吾宗者,其此儿乎?”恒资给所须,爱同己子。
学军举手才,不行。曾游河内北山,便欲有隐遁意。会彭城王勰辟为行台参军,苦相敦
引。寻为侍中李彪启兼著作郎,修撰国史。稍迁国子博士,领尚书仪曹郎中,转中书侍
郎、司农少卿、黄门郎,修国史。迁国子祭酒,转秘书监、兼七兵尚书。迁太常卿。孝
庄初,太尉元天穆北讨葛荣,以琰之兼御史中尉,为北道军司。还,除征东将军,仍兼
太常。出为卫将军、荆州刺史。顷之,兼尚书左仆射、三荆二郢大行台。寻加散骑常侍。
琰之虽以儒素自业,而每语人言吾家世将种,自云犹有关西风气。及至州后,大好射猎,
以示威武。尔朱兆入洛,南怛木年赵修延必琰之庄承处感理琰之趣奔萧七袭州城遂被II
热修建仍,自任州.蔓。城内人斩修延,还推琰之厘州任。出帝初,征兼侍中、车骑大将军、
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永熙二年薨。赠侍中、骡骑大将军、司徒公、雍州刺史,磅日
文简。琰之少机警,善谈,经史百家无所不览,朝廷疑事多所访质。每云:“崔博而不
精,刘精而不博;我既精且博,学兼二子。”谓崔光、刘芳也。论者许其博,未许其精。
当时物议,咸共宗之。又自夺文章,从姨兄常景笑而不许。每休闲之际,恒闭门读书,
不交人事。尝谓人日:"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
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劳七尺也?此乃天性,非为力强。”前后再居史职,无
所编辑。安丰王延明,博闻多识,每有疑滞,恒就琰之辨析,自以为不及也。
(《魏书•李琰之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
州事
B.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
事
C.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
事
D.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
州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其中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
父者为从叔。
B.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
故称“弱”。
C.秀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文中指前者,意被
地方举荐。
D.谥或谥号,是古代皇帝、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带有
褒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琰之早年淡泊,无意功名。曾游河内北山,有归隐之意;出来做官,也是受人举
荐。
B.李琰之虽为文人,却尚武德。常说他家世是将帅之种;为官后很喜欢射猎,以示威
武。
C.李琰之喜欢读书,不求虚名。他说搜寻奇闻异见,是其本性所为,所以从不觉得劳
累。
D.李琰之勤奋好学,知识渊博。王延明以博学闻名,却虚心向他请教,自认为比不上
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空冲雅异之,每曰:“兴吾宗者,其此儿乎?”
(2)论者许其博,未许其精。当时物议,咸共宗之。
5.李琰之的不足是什么?请略举两例说明。
【答案】
1.B
2.D
3.C
4.(1)司空李冲(对他)很是惊异,经常对人说:“(将来)振兴我李氏宗族的,大
概是这个孩子吧?”
(2)评论的人赞同他的学识渊博,不赞同他的学识精湛。当时舆论,都同意这种看法。
5.喜欢自夸。夸自己是将种,夸自己精而且博,夸自己文章写得好。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划线句的意思是“南阳太守赵修延以李琰之是庄帝外戚,诬告李琰之打算逃奔萧衍,袭
击州城,于是李琰之被抓了起来,赵修延便自己代理州中事务”。
“诬琰之规奔萧衍”,“规奔萧衍”是“诬”的具体内容,之间不断开,排除AD;
“规奔萧衍”和“袭州城”是两个行为,之间断开,排除AC;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给予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错误,谥号有褒也有贬。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所以从不觉得劳累”错误,原文“岂为声名劳七尺也”,意思是“哪里是为了自家
声誉而劳碌七尺之躯呀”,“故从不觉得累”错。
故选Co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中“雅”,很、极;“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异;“其”,大概。
(2)中“许”,赞同;“物议”,舆论;“咸”,者B。
5.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李琰之喜欢自夸。
“琰之虽以儒素自业,而每语人言吾家世将种,自云犹有关西风气”,意思是“李琰之
虽以读书耕种作为自己谋生之业,但他每次与人谈到家世,总是说我家本是将种,自己
还说自己身上还带有关西风气”,即夸自己是将种;
“崔博而不精,刘精而不博;我既精且博,学兼二子”,意思是“崔广博而不精湛,刘
精湛而不广博,我既精湛且广博,学识包括二人之长”即夸自己精而且博;
“又自夸文章,从姨兄常景笑而不许”,意思是“李琰之又夸耀自己的文章,堂姨兄常
景只是微笑,并不附和”,即夸自己文章写得好。
【点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
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北魏陇西狄道人,司空李韶的同族弟弟。少小时即有
盛名,当时人称他为神童。叔父司空李冲(对他)很是惊异,经常对人说:“(将来)
振兴我李氏宗族的,大概是这个孩子吧?”李冲经常提供琰之所必须的东西,爱怜(他)
同于自己的孩子。刚满20岁李琰之就被推荐为秀才,不愿前往。曾经游历河内北山,
便产生了隐居的念头。恰逢彭城王勰征他为行台参军,苦相邀请。不久又被李彪推荐兼
任著作郎,编修国史。逐渐升迁为国子博士,领任尚书仪曹郎中,转任中书侍郎,司农
少卿、黄门郎,修编国史。又升任国子祭酒,转任秘书监,兼七兵尚书。升任太常卿。
孝庄帝初年,太尉元天穆北伐葛荣,任命李琰之兼御史中尉,任北道军司。师还,升任
征东将军,仍兼太常职。李琰之出任卫将军、荆州刺史。不久,兼任尚书左仆射、三荆
二郢大行台。很快又加授散骑常侍。李琰之虽以读书耕种作为自己谋生之业,但他每次
与人谈到家世,总是说我家本是将种,自己还说自己身上还带有关西风气。等他到州上
任之后,非常喜好射猎,用来显示威武。尔朱兆进入洛阳,南阳太守赵修延以李琰之是
庄帝外戚,诬告李琰之打算逃奔萧衍,袭击州城,于是李琰之被抓了起来,赵修延便自
己代理州中事务。城内人斩了赵修延,还是推举李琰之到州上任。出帝初年,朝廷征拜
他兼任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李琰之于永熙二年(533)逝世。
朝廷赠他为侍中、骡骑大将军、司徒公、雍州刺史,谥称文简。李琰之少年机警,擅长
言谈,经史百家书籍无所不看,朝廷遇到疑难事情经常征询他的意见。李琰之经常说:
“崔广博而不精湛,刘精湛而不广博,我既精湛且广博,学识包括二人之长。”崔、刘
指的是崔光、刘芳二人。评论的人赞同他的学识渊博,不赞同他的学识精湛。当时舆论,
都同意这种看法。李琰之又夸耀自己的文章,堂姨兄常景只是微笑,并不附和。每当官
休之日,总是闭门读书,不交来接往。曾经对人说:“我喜欢读书的原因,不是求取身
后之名,只是奇闻异见,是我心之所好,所以我孜孜不倦、搜寻探讨,欲罢而不能。哪
里是为了自家声誉而劳碌七尺之躯呀?这是天性,并不是强己为之。”李琰之前后两次
任史官,无所编撰。安丰王延明,博闻多识,但是每有疑难问题,总是找李琰之为其辨
析,自认才识不如李琰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少好文学,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时人莫及。
太祖以其工书,常置左右。木理变年威严颇竣宣省左右多以微过彳受罪莫丕逃避渣狸勤丕
或终日不归。不为穷通改节,皆此类也。
太宗初,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太宗好”用术数,闻浩说《易》及《洪范》五
行,善之,因命浩参观天文,考定疑惑。
神瑞二年,秋谷不登,太史令王亮、苏垣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①国家当治邺,劝太
宗迁都。浩与特进周澹言于木字曰:“今国家迁都于邺,可救今年之饥,非长久之策也。
东州之人,常谓国家居广漠之地,民畜无算,号称牛毛之众。今留守旧部,分家南徒,
恐不满诸州之地。蠕蠕②必提挈而来,云中、平城则有危殆之虑。今居北方,假令山东
有变,轻骑南出,耀威奉柠之中,谁知多少?百姓见之,望尘震服。此是国家威制诸夏
之长策也。至春草生,乳酪将出,兼有莱果,足接来秋。若得中熟,事则济矣。”太宗
深然之,曰:“唯此二人,与朕意同。”
刘裕死,太宗欲取洛阳。浩曰:“陛下不以刘裕敷®起,纳其使贡,裕亦敬事陛下。
不幸今死,乘丧伐之,虽得之不令。《春秋》:晋士丐帅师侵齐,闻齐侯千,乃还。君子
大其不伐丧,以为恩足以感孝子,义足以动诸侯。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
令德之事也。”不从浩言。
世祖即位,左右忌浩正直,共排毁之。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①谶书:预言吉凶的带有隐语性质的书。②蠕蠕:即柔然,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
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鲜卑等之后崛起的部落。③凝:突然。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
B.太祖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o
C.太祖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浩独恭勤不息/或终日不归。
D.太祖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阳:阴阳是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
作用。阴阳相冲化万物,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之道。
B.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谥号,开国皇帝的谥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
第二代帝王的谥号多为“太宗”。
C.桑梓:桑树叶可以养蚕,果可食用酿酒;梓嫩叶可食,皮可人药,古人常在自己家
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桑梓”经常被用来代称“故乡”。
D.卒:中国古代等级森严,不同等级的人死了,用字也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日
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日死。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浩少时很喜爱文学,天文历法和诸子百家的著作多涉猎,自认为当时的人没有能
和他相比的。
B.崔浩据理力争,在是否迁都一事上,他从实际出发,深谋远虑,提出合理建议,深
得太宗信任。
C.崔浩坚决反对太宗趁刘裕之死攻打洛阳,崔浩引经据典力争,最终未能说服太宗。
D.世祖即位后,世祖身边的人都嫉妒崔浩正直,一起排挤诋毁他,最终被诛杀。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州之人,常谓国家居广漠之地,民畜无算,号称牛毛之众。
(2)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令德之事也。
10.崔浩认为迁都邺城不是长久之策的理由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归纳。
【答案】
6.C
7.B
8.A
9.⑴东部州郡的人,常以为国家处于辽阔大漠之地,人畜不计其数,多如牛毛。
⑵现在应该派人前去吊唁祭奠,慰问他孤苦羸弱的儿女,体恤他的不幸灾难,这是(展
示)美德的作为呀。
10.⑴留守平城,不露虚实。⑵占住平城可威震山东。⑶来春依靠乳酪菜果度过灾荒。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宫省”意思是内廷,是“左右”的定语,不能
断开,排除BD;“以微过”是“得”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D。
本句译为:太祖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多亲近的人,因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没有
人不逃避躲藏,只有崔浩恭谨勤勉不懈怠,有时整日不回家。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谥号,开国皇帝的谥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
第二代帝王的谥号多为‘太宗'”错误。“太宗”“太祖”“高祖”是中国古代帝王常
见的庙号。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自认为当时的人没有能和他相比的”错误。从原文“少好文学,玄象阴阳,百家之
言,无不关综,时人莫及”来看,“自认为”一说无中生有。
故选Ao
9.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居”,位于,处于;“广漠”,辽阔大漠;“无算”,不计其数。
(2)“吊祭”,吊唁祭奠;“存”,慰问;“恤”,体恤;“令德”,美好的品德,
此处用作动词,展示美德。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今留守旧部,分家南徒,恐不满诸州之地”可知,留守平城,不露虚实。
由“百姓见之,望尘震服。此是国家威制诸夏之长策也”可知,占住平城可威震山东。
由“至春草生,乳酪将出,兼有莱果,足接来秋”可知,来春依靠乳酪菜果度过灾荒。
参考译文: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从小爱好文学,对于天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
涉猎,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太祖因为他擅长书法,常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太祖晚
年,用法严峻,内廷许多亲近的人,因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没有人不逃避躲藏,只
有崔浩恭谨勤勉不懈怠,有时整日不回家。崔浩就是这样,不因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
变自己。
太宗初年,被授官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太宗喜欢天文地理及八卦,听说崔浩
讲解易经以及洪范五行学说,就对他很好,于是命崔浩观察星相,考查推定疑难异象。
神瑞二年,秋粮歉收,太史令王亮、苏垣通过华阴公主等进言说依据谶书国家应
当建都邺城,劝太宗迁都。崔浩与特进周澹对太宗说:“现在国家迁都到邺城,可救今
年的饥荒,不是长久之计。东部州郡的人,常以为国家处于辽阔大漠之地,人畜不计其
数,多如牛毛。现在留守旧都,又分部分人畜南迁,恐怕不能遍布各州的土地。蠕蠕必
定相约来犯,云中、平城就有危险。现在处于北方,假使太行山以东有变乱,轻骑南下
出击,在他们的家乡展现武威,谁知道有多少兵马?百姓望尘而服。这是国家以威力制
服中原的良策。到春天草长,乳酪产出,加上蔬菜果类,足以接济到来年秋天,假如获
得中等收成,问题就解决了。”太宗认为他们说的非常正确,说:“只有这二人与我意
见相同。”
刘裕死后,太宗想夺取洛阳。崔浩说:“陛下不因为刘裕突然发迹,接受他的使臣
带来的贡品,刘裕也恭敬地侍奉陛下。现在刘裕不幸去世,我们趁人家遭遇丧事而攻打
他们,即使得手了也是不好的。《春秋》上说:晋国的土丐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听说齐
侯去世,就班师回国了。君子重视的是,不乘敌国丧乱的机会去进攻,认为恩德足以使
孝子心服,道义足以使诸侯感动。现在应该派人前去吊唁祭奠,保全他孤苦嬴弱的儿女,
体恤他的不幸灾难,这是展示美德的作为呀。”太宗没有听从。
世祖即位以后,世祖身边的人都嫉妒崔浩正直,一起排挤诋毁他。真君十一年六月
终于诛杀了崔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
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中书监高允每叹目:“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
跪切遂送持同房生赵郡奎垄怡《曲礼》卷上座搜士严毅丕逮迳里处置《礼》厅前,诵《尚
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
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以才名呼农学博士,征署彭城王元勰法曹参军,甚
见重。尚书令王肃曾于省中咏《悲平城》诗,勰甚嗟其美,欲使肃更咏,乃失语云:“王
公吟咏情性,声律殊佳,可更为诵《悲彭城》诗乎?”肃因戏勰云:“何意《悲平城》
为《悲彭城》也?”勰有惭色。莹在座,即云:”所有《悲彭城》,王公自未见耳。”
肃云:“可为诵之。”莹应声云:“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睢水里。”
肃甚嗟赏之。勰亦大悦,退谓莹目:“卿定是神口。今日若不得卿,几为吴子所屈。”
莹以文学见重,常语人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性
爽侠,有节气,土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李耳中,
于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物。莹云:“此是于阑
国王晋太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累迁国子祭酒,及
出帝堂中,莹以太常行礼,封文安县子。稍以功迁仪同三司,进爵为伯。薨,赠尚书左
仆射、司徒公、冀州刺史。
(节选自《魏书•祖莹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
于前/
B.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
于前/
C.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
于前/
D.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
于前/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本是一种礼仪,后来引申为接受官职或封赐,受职者不拜表示不接受封赐。
B.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地方学校。太学博士是学校里学位最高、学问最渊博的人。
C.“孝昌”,是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
D.登昨,即位。昨是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天子即位时践昨升殿,故借指帝位。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莹刻苦好学,酷爱读书。他沉湎于书籍之中,夜以继日,父母担心他会读出病来,
想禁止他苦读却禁止不了。他经常在炭灰之中藏着火种,赶走仆人,等父母睡觉之后,
偷偷地燃火读书。
B.祖莹才思敏捷,处变不惊。元勰想让王肃再吟咏一遍《悲平城》,由于说错名字而觉
惭愧,祖莹随机应变当即诵读《悲彭城》,王肃惊叹,元勰大喜。
C.祖莹以文见长,世人看重。他在文章创作方面有着独到之处,认为写作必须自出匠
心,成一家风骨,不能随便与他人一起探讨,以防文章失去个性。
D.祖莹博闻强识,辨物准确。皇帝下诏让祖莹与李琰之辨别所挖宝印为何世之物,祖
莹说是于阑国王在晋太康时献给皇上的礼物,经验证,果如其言。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
(2)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15.祖莹最主要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其具体表现。
【答案】
11.D
12.B
13.C
14.(1)用衣被遮住窗户,以防泄漏光亮,被家人发觉。由此他的声誉更高了。
(2)处境困窘失意、命运充满不顺屡受挫折的士大夫,将命托付于他,必定都会被他
关怀救助,当时的人也因此赞美他。
15.(1)博学多才
(2)①祖莹讲学误拿《曲礼》,能口诵《尚书》三篇,不漏一字;②高祖令他诵背五经
章句并讲述大义,听后赞赏不已;③祖莹诵读《悲彭城》,替元勰解困;④祖莹能够准
确识别古代玉印。(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博士”作“严毅”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C项;“不敢还取”的主语是“祖莹”,
省略了,应在“不敢”前面断开,排除AB。
翻译为:博士十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忙乱中祖莹误把同房间学生李孝怡的《礼》拿
到讲台上去了。博士十分严厉,祖莹不敢回去换书,于是只好把《礼》放在前面。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是中国古代的地方学校”错误,“太学”是国立学校。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不能随便与他人一起探讨”错误。根据原文“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
共人同生活也”可知,原文指写作不能和别人求同。
故选C。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采分点:
(1)“以”,用;“蔽塞”,遮住,遮挡;“为……所”,被;“由是”,由此,因
此。
(2)“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定语后置;“见”,被;“存拯”,关怀救助;“多”,
称赞,赞美。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首先找出对人物具体描写的语句,例如动作、语言、心里等角度,
还有侧面作者的评价,本题要求回答最主要的特点,答出最明显的一点也就是文中重点
突显的一点即可。
根据“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
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可知,祖
莹讲学误拿《曲礼》,能口诵《尚书》三篇,不漏一字,体现他博学多才。
根据“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可知,高祖令他诵背
五经章句并讲述大义,听后赞赏不已,体现他博学多才。
根据“所有《悲彭城》,王公自未见耳”“卿定是神口。今日若不得卿,几为吴子所屈”
可知,祖莹诵读《悲彭城》,替元勰解困,体现他博学多才。
根据“莹云:'此是于阖国王晋太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
博物”可知,祖莹能够准确识别古代玉印,体现他博学多才。
参考译文:
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县人。祖莹刻苦好学,沉湎于书籍之中,夜以继日,父母
担心他会读出病来,想禁止他苦读却禁止不了。他经常在炭灰之中藏着火种,赶走仆人,
等父母睡觉之后,偷偷地燃火读书,用衣被遮住窗户,以防泄漏光亮,被家人发觉。由
此他的声誉更高了。中书监高允常常赞叹说:“这青年的才能和器局,不是诸生所能赶
得上的,终将有远大前途。”当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授《尚书》,选他为都讲。学生们
全部集合,祖莹晚上读书太劳累了,竟不知天亮了。博士十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忙
乱中祖莹误把同房间学生李孝怡的《曲礼》拿到讲台上去了。博士十分严厉,祖莹不敢
回去换书,于是只好把《礼》放在前面,背诵《尚书》里三篇文章,竟不漏一字。讲完
之后,李孝怡感到惊异,向博士说明了原委,学中师生全都大为惊奇。后来高祖听说此
事,召他入内宫,要他诵背五经章句,并讲述大义,皇帝赞叹不已。祖莹凭借才学名声
被任命为太学博士,被征召为彭城王元勰的法曹参军,很受器重。尚书令王肃曾经吟咏
一首《悲平城诗》,彭城王元勰很是叹赏其文辞优美,想让王肃再吟咏,却失口说:“王
公您吟咏情性,词语声律,都特别优美,是不是可以再吟一遍《悲彭城诗》?”王肃就
开玩笑说:“怎么《悲平城》变成了《悲彭城》了?”元勰面有惭愧之色。祖莹当时在
座,就说:“有《悲彭城》,只不过是王公您没有见过。”王肃说:“可以为我们读一
读。”祖莹应声诵读:“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睢水里。”王肃听罢,
很是惊叹赞赏。元勰也大为高兴,回来对祖莹说:“你真是神嘴啊。今天若不是你,我
差点被吴子所压服。”祖莹以文学为世人所重,他常对人说:“文章必须自出匠心,成
一家风骨。生活经历不同,怎么能会同别人有一样的风格呢?”祖莹性情豪爽,气节很
高,处境困窘失意、命运充满不顺屡受挫折的士大夫,都会托命于他,他必然会尽力关
怀救助,当时人也因此夸奖他。孝昌年间,在广平王府第挖得古代玉印,皇帝下诏让祖
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去辨别它是什么时代的东西。祖莹说:“这是于阑国王在晋朝太康
年间献给皇上的礼物。”于是用墨涂字验看,果然像祖莹所说那样,当时人称赞他博闻
多识。他多次升迁后担任国子祭酒,等到出帝登基,祖莹以太常卿的身份主持大礼,被
封为文安县子。渐渐地因功迁升仪同三司,晋封为伯爵。他去世以后,朝廷追赠他为尚
书左仆射、司徒公、冀州刺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尉元,字苟仁。年十九,以善射称。神中,为虎贲中郎将,小心恭肃,以匪懈见知。
堂督嘉其宽雅有风貌,稍迁驾部给事中。从幸海隅,赐年富城男,加宁远将军。
天安元年,薛安都以徐州内附,请师救援。显祖以元为使持节与城阳公孔伯恭赴之。
申纂诈降,元知非诚款,外示容纳,而密备焉。元遂长驱而进,贼将周凯望声遁走。或
㈤遣将张永、沈攸之等率众讨安都,屯于下磕。永乃分遣羽林监王穆之领卒五千,守
辎重于武原。元以张永仍据险要,攻守势倍,惧伤士卒。乃命薛安都与李璨等固守,身
率精锐,扬兵于外,分兵击吕梁,绝其粮运。永势挫力屈,元乘胜围之,攻其南门,永
遂捐城夜遁。伯恭、安都秉势追击,时大雨雪,泗水冰合,永弃船而走。元豫测永必将
奔亡,邀其走路,南北奋击,大破于吕粱之东。
是时徐州妖人假姓司马,自称晋王,扇惑百姓。元遣将追斩之。延兴元年。假元淮
阳王。元表:“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
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南济阴郡睢陵县人赵怜等辞称念祖善于绥抚,清身
洁己,请乞念祖为睢陵令。若得其人,必能招集离叛,成立一县。”显祖诏目:“民情
如此,可听如请。”元好申下人之善,皆此类也。太和初,出为镇西大将军,甚得夷民
之心。三年进爵淮阳王,以旧老见礼,听乘步挽,杖于朝。
其年,频表以老元诣阙谢老,引见于庭,命升殿劳宴,赐玄冠素服。又诏口:
“公以八十之年,宜处三老之重。”高祖再拜三孝,亲袒割牲,执爵而馈。十七年七月,
元疾笃,高祖亲幸省疾。八月,元薨。
(选自《魏书•列传第三十八》)
(注)或:即刘或,南朝宋第七位皇帝。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
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
B.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
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
C.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
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
D.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
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庙号。一般用于王朝最初建立者,也可用于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
B.爵,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设有公、侯、伯、男四等爵位。
C.乞身,古代以做官为委身事君,故称请求辞职为乞身。它与“乞骸骨”意思相同。
D.三老,古代一种荣誉职位。相传统治者设三老、五更各一人,以父兄之礼尊养。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元作战身先士卒。讨伐张永时,他命薛安都与李璨等人坚守,自己亲率精兵,攻
打吕、梁,后又乘胜追击张永,使其弃船逃跑。
B.尉元富有军事谋略。开赴徐州期间,他知道申纂并不是诚心投降,就表面上表示接
纳,暗中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C.尉元从政很有手腕。他发现假托姓司马的妖人自称晋王来蛊惑百姓,就果断派人杀
死他;他任镇西大将军时,治理很合夷人心意。
D.尉元深受皇帝敬重。他因功绩大受到皇帝礼遇,不仅赐予他乘车入朝,拄拐杖在朝
堂行走的权力,还赐给他帽子和衣服,尊称其为三老。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豫测永必将奔亡,邀其走路,南北奋击,大破于吕梁之东。
(2)元诣阙谢老,引见于庭,命升殿劳宴,赐玄冠素服。
20.尉元认可韩念祖可以做睢陵县令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
16.B
17.B
18.A
19.(1)尉元预计到张永一定会逃跑,就在他逃跑的道路上拦截,从南北两边奋力攻打,
在吕梁的东边狠狠打败了张永。(2)尉元到宫廷拜谢,被引见到朝廷,皇帝下令登堂举
行慰劳尉元的宴会,赐给他黑色的帽子和白色的衣服。
20.善于绥抚(善于安抚百姓);清身洁己(为官清廉)。
【解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初”是刚刚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表示时间,修饰“到任”,不应该断开,排除A
项、D项。“抚绥”,安抚,安定,主语应该为“令”,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
句意:淮阳郡上党县县令韩念祖开始到任的时候,过去的百姓都叛逃到南方,完全没有
一个人。县令安抚招集百姓,爱民如子,从南方来的百姓费系先等先后归顺,民众增加
到两百多。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B.“公、侯、伯、男四等爵位”错误,应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故选B。
18.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使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