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旧唐书》
未命名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父病绵历十旬,
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木室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
识,暑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羯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竟
求珍玩,玄龄独先收入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
谓侍臣日:“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
语耳。”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璃为中书令。
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
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社帮尚书。明年,代
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
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
人丕以三长格物随熊.收叙无膈卑贱论煮称为.艮根焉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半干
褒美。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
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目:“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縻,
并委令处分发遣。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背书》。二十三年,时玄龄旧疾发。
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
握手叙别,悲不自胜。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
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
B.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
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
C.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
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
D.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
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常见庙号,通常用来称封建王朝的开国皇
帝。
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名,隋朝以后为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
C.玺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玺是皇帝专用印章,也称玉玺、传国玺、传国玉玺。
D.《晋书》,二十四史之一,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聪慧孝顺,精通儒家经书。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写得一手好书法。父亲生
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就连睡觉都顾不上。
B.房玄龄竭尽心力,筹划军政事务。为报太宗知遇之恩,每消灭一方割据势力,房玄
龄首先收拢人才,并安置在幕府中,共同为太宗效力。
C.房玄龄位高权重,受到太宗信任。贞观元年担任中书令,贞观三年担任太子少师兼
礼部尚书,后担任尚书左仆射,最终成为一代良相。
D.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皇帝厚待。太宗派名医为其医治,每日供给御膳;为方便派
人探见,甚至凿穿宫墙开门;临终时亲至病床前握手诀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2)军戎器械,战士粮縻,并委令处分发遣。
【答案】
1.B
2.A
3.C
4.(1)每逢要起草军中文书和上表奏事,(他总能)快速写成,文字简约义理充足,一
开始就不用草稿。
(2)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本题是选择题,找准切入点,注意各选项间的不同之处。“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
格物”省略了主语房玄龄,“取人”和“格物”分别作谓语,是完整的句子,而且这两
句形成对仗的形式,在它们前后分别断开,只有B符合。
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
订法令,意在宽容公平。他不以求全之心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而是看
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A.“通常用来称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说法错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
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贞观三年担任太子少师”说法有误,房玄龄并未担任太子少师,原文是“固让不
受”。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工)“军书”,名词作动词,起草军中文书;“驻马立成”,快速写成;“赡”,丰
富、充足。
(2)“军戎”,军队;“委”,委托、交给;“处分”,处置。
参考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
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父亲生病绵延百日,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
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
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就
为他)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
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收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等到遇见善于谋划的文臣和勇
猛善战的将帅,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结交,他们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全力。玄龄在秦王府
中十多年,常主管文牍,每逢要起草军中文书和上表奏事,(他总能)快速写成,文字
简约义理充足,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知事理,足能委以
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会让人感觉像
面对面说话一样。”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
贞观元年,玄龄代萧璃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
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升爵位为邢国公,赐实封一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
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
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
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
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
在宽容公平。他不以求全之心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而是看他的才能任
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不久因撰写完成《高祖太
宗实录》,赐下玺书表彰。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
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重任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
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
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
年,当时玄龄旧病复发。太宗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
后病情加重,就凿穿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
忍。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嗣业,本为高陵人也。身长七尺,壮勇绝伦。冬冬初,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
诸军初用恒刃威推阚业为熊季为失所向於陷节度便当灵察为其勇健叁出师令嗣业与
遹天宝七载,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奉诏总军,专征勃律,选嗣业与郎将田珍为左右陌
刀将。于时吐蕃聚十万众于娑勒城,据山因水,堑断崖谷,编木为城。仙芝夜引军渡信
图河,奄至城下。仙芝谓嗣业与田珍日:“不午时,须破此贼。”嗣业引步军持长刀上,
山头抛榻蔽空而下,嗣业十独引一旗于绝险处先登,诸将因之齐上。贼不虞斗争暴至,
遂大溃。遂长驱至勃律城擒勃律王。于是拂林、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款塞朝献,嗣业之
功也o及禄山反,两京陷,上在灵武,诏嗣业赴行在。嗣业自安西统众万里,威令肃然,
所过郡县,秋毫不犯。至凤翔谒见,上日:“今日得卿,胜数万众;事之济否,实在卿
也。”禄山之乱,两京未复,肃宗在风翔。至德二年九月,嗣业从广平王收复京城,与
贼大战于香积寺北,贼将李归仁初以锐师数来挑战,我师攒矢而逐之,贼军大至,逼我
追骑,突入我营,我师嚣乱。嗣业谓郭子仪日:“今日之事,若不以身啖寇,决战于阵,
万死而冀其一生。不然,则我军无孑遗矣。”嗣业乃脱衣徒搏,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
“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前军之士尽执长刀而出,如墙而进;
嗣业先登奋命,所向摧靡。乾元二年,诸将同围相州。是时筑堤引漳水灌城,经月余,
城不拔。是时,军无统帅,诸将自困全,人无斗志。贼每出战,嗣业被坚冲突,履锋冒
刃,为流矢所中。数日,疮欲愈,卧于帐中,忽闻奔藜之声,因而大叫,疮中血出数升
注地而卒。上闻之震悼,嗟惜久之。
(摘编自《旧唐书•李嗣业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每为队头/所向必陷/节度
使马灵察知其勇健/每出师/令嗣业与焉/
B.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每为队头/所向必陷/节度
使马灵察知其勇健/每出师/令嗣业与焉/
C.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每为队头/所向必陷/节度
使马灵察知其勇健/每出师令/嗣业与焉/
D.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每为队头/所向必陷/节度
使马灵察知其勇健/每出师令/嗣业与焉/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是西安的古称,所辖范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如当时的高陵县。
B.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使用15年,天宝十四年年末“安史之乱”发生。
C.汉军本指汉王朝军队,文中的“汉军”相对于吐蕃军而言,实际指的就是唐朝军队。
D.金鼓是军中信号,古代军队行军作战离不开金鼓,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鸣金击鼓。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嗣业擅长陌刀,雄威显于敌阵。他担任过高仙芝的左陌刀将,军中信服他善用陌
刀,在与叛军决战香积寺北时曾执陌刀阵前示威,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B.李嗣业无惧艰险,孤胆降服强敌。攻打娑勒城,敌人依据险要地势,安营扎寨,居
高临下,易守难攻,他孤身一人,走险路,突然出现在敌前,让敌军溃退。
C.李嗣业身先士卒,意志感奋军心。在与李归仁部战斗中,情势十分危急,他向郭子
仪阐明意志之后,就又率先杀向敌军,前军之士随其后,终于让敌军溃败。
D.李嗣业建功立业,英名载人史册。安西征战,促使拂林、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诚意
来到边界归顺,贡献珍物;在平定“安史之乱”中也是战功卓著,深得倚重。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禄山反,两京陷,上在灵武,诏嗣业赴行在。
(2)至凤翔谒见,上日:“今日得卿,胜数万众;事之济否,实在卿也。”
【答案】
5.A
6.D
7.B
8.(1)等到安禄山反叛,两京被攻陷,皇上到了灵武,朝廷下诏让李嗣业赶到行营(救
驾)。
(2)到达凤翔后,拜见了皇帝,皇帝说:“现在有了你,胜过有几万军队;讨贼能否
成功,确实在于你了。”
【分析】
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于时”是当时,表时间,为“诸军初用陌刀”的状语,不需要断开,排除BD。
“令”是让的意思,宾语为“嗣业”,不需要断开,排除C。
句意:被召募到安西,频繁参加战斗,当时军队中开始使用长刀,大家都认为李嗣业特
别擅长使用这种长刀。每次战斗必定担任先锋,所向之处都一定会大败敌军。节度使马
灵察发现他勇猛强健,每次出兵,都让李嗣业参与同去。
故选A。
6.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鸣金击鼓”错,正确的说法是“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击
鼓”,文中的“金鼓”偏在“鼓声”;鸣金收兵。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他孤身一人,走险路,突然出现在敌前,让敌军溃退”错。原文有“诸将因之齐
上”,众将都跟着他一齐向上。
故选Bo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及",等到;“陷”,被攻陷;“赴”,奔赴,赶赴。
(2)“谒”,拜见;“胜”,胜过,超过;“济”,成功。
参考译文:
李嗣业,京兆府高陵县人。身高七尺,身强力壮,勇敢无畏,超出众人。天宝初年,
被召募到安西,频繁参加战斗,当时军队中开始使用长刀,大家都认为李嗣业特别擅长
使用这种长刀。每次战斗必定担任先锋,所向之处都一定会大败敌军。节度使马灵察发
现他勇猛强健,每次出兵,都让李嗣业参与同去。天宝七年,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奉
诏带领军队,专门征伐勃律国,他挑选李嗣业和中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当时吐蕃调
集十万军队(驻扎)在娑勒城,靠山临河,将战壕修在崖谷之间,用木材修成城寨。高仙
芝夜里带领军队偷渡信图河,悄悄地潜入到城墙之下。高仙芝对李嗣业和田珍说:“到
午时之前,必须打败敌军。”李嗣业带着步兵,拿着长刀,向上冲。在山头上抛出的木
石铺天盖地落下,李嗣业独自一人又扛着大旗选择一条险路,先行向上攀登,众将都
跟着他一齐向上。敌军没料到唐军突然来了,因此大规模溃退。他们乘胜长驱直入进军
到了勃律国,抓住了他们的国王。在这样的攻势下,拂林、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诚意来
到边界归顺,贡献珍物,这都是嗣业的功劳。等到安禄山反叛,两京被攻陷,皇上到了
灵武,朝廷下诏让李嗣业赶到行营(救驾)。李嗣业从安西带兵行走万里,威令肃然,路
过郡县,草木都不能动。到达凤翔后,拜见了皇帝,皇帝说:“现在有了您,胜过有
几万军队,讨贼能否成功,确实在于您了。”禄山之乱,两京尚未收复,唐肃宗还在凤
翔。至德二年九月,李嗣业跟随广平王收复京城,与叛军在香积寺北边大战。叛军将领
李归仁率精锐骑兵来挑战,唐军用箭齐射,打退并追赶敌军,营地里的敌军大举出击,
掩杀追击的唐军骑兵,径直攻入唐军军营,唐军阵容+分混乱。李嗣业对郭子仪说:“今
天的情况(十分危急职若我们不想拿自己身躯去喂食敌军,就要在阵中与叛军拼死决战,
虽万死但希望有一线生的可能。若不这样,我军将会全军覆没。”(说完),李嗣业立刻
脱掉衣服手持长刀,冲到阵前对叛军大喊:“敌军中来迎战李嗣业的,人马俱碎。”接
连斩杀十几个敌军,唐军军阵才又整顿好了。前军的将士们都拿着长刀一起杀出,阵列
如墙,向前推进;李嗣业冲锋在前,奋力拼杀,所向披靡。乾元二年,诸将协同围打相
州。当时修筑堤坝引来漳水灌城,一个多月相州城也没有被攻下。当时,军队中没有了
统帅,诸将也自我保全,士兵没有斗志。叛军每次出战,李嗣业都披盔戴甲,与敌军厮
杀,可谓“履锋冒刃”,后被流矢射中。多少天后,伤口快愈合了,躺在帐中,突然听
见了发令的钟鼓之声,就大喊杀敌,伤口(又破开了)奔涌出几升血后人很快就去世了。
皇上听说,极为悲痛,叹息很长时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映,瀛州高阳人,白晰长大,言音鸿爽。映举进士,应博学宏词登科,授河南府
参军。滑毫节度使令狐彰辟为掌书记,累授监察御史。彭疾苦映墓遗表国与课后蔓映说
彰令上表请代令子建归京师彰皆从之彰至后兵乱映脱身归东都建中初,卢杞为宰相,
荐之,迁刑部员外郎。会张镒出镇凤翔,奏为判官。映口辩,颇更军事,论奏数合旨,
寻转行军司马、兼御史中丞。德宗在奉天,凤翔逼于贼朱讹。镒部将有李楚琳者,博悍
凶暴,军中畏之,乘间将谋乱。先数日,映与同列齐抗觉其谋,乃言于镒,请早图之。
镒不从映言,召楚琳语之曰:“欲令公使于外。”楚琳恐,是夜作乱,乃杀镒■以应讹。
军中多为映指道,故得免。因赴奉天彳『有,除御史中丞。兴元初,从幸梁州,每过险,
映常执辔。会御马遽骇,奔跳颇甚,帝惧伤映,令舍辔,映坚执久之,乃止。帝问其故,
日:“马奔蹑,不过伤臣;如舍之,或犯可半,虽臣万死,何以塞责?”帝益亲信之,
嘉奖无已。贞元二年,映当国政,敢言事。时吐蕃数入寇,人情摇动,且言帝欲行幸避
狄。映奏曰:“戎狄乱华,臣之罪也。今人情悔惧,谓陛下理装具梭粮,臣闻大福不再,
奈何不与臣等熟计之?”因俯伏流涕,上亦为之感动。映于东都举进士及宏词时,张延
赏为河南尹、东都留守,厚映。及映为相,延赏罢相为与(卜涉,数画时事,为所亲求官,
映多不应。延赏怒,言映非宰相器。三年正月,贬夔州刺史,又转衡州。贞元十一年七
月卒,时年四十八,承礼部尚书,谥“忠”。
(节选自《旧唐书•齐映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彰疾甚/映草遗表因/与谋后事/映说彰令上表请代令/子建归京师/彰皆从之/彰卒后
兵乱/映脱身归东都/
B.彰疾甚/映草遗表/因与谋后事/映说彰令上表请代令/子建归京/师彰皆从之/彰卒后
兵乱/映脱身归东都/
C.彰疾甚/映草遗表/因与谋后事/映说彰令上表请代/令子建归京师/彰皆从之/彰卒后
兵乱/映脱身归东都/
D.彰疾甚/映草遗表因/与谋后事/映说彰令上表请代/令子建归京/师彰皆从之/彰卒后
兵乱/映脱身归东都/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也称“行在所”,一般指古代天子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巡幸临时驻留的
地方。
B.清尘,车后扬起的尘土。“清”有对人尊敬之意,故“清尘”亦可用作对尊贵者的
敬称。
C.左仆射,官名。秦代始置仆射,汉代沿袭并置左右仆射,唐宋时左仆射的实权大于
宰相。
D.赠,文中意为追赠,也称追封、追晋,指古代皇帝为己死的官吏或其父祖加封官职、
爵位。
11.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映丰神俊朗,才貌双全。他外表伟岸,声音洪亮,言辞畅达;通过了博学宏词科
考试,可见他学识渊博精深、文词优美恢宏。
B.齐映忠心耿耿,深受信任。他跟随皇帝前往梁州,每次经过危险之地,常常拉紧马
辔,保护皇帝不受伤害,皇帝对其赞许褒奖。
C.齐映执掌国政,敢言政事。吐蕃犯边,人心不稳,传言四起,他劝皇帝与臣子共同
谋划退敌大计,并伏地流泪,皇帝深受感动。
D.齐映为官清正,不徇私情。在齐映担任宰相时,曾经在东都洛阳厚待过他的官员张
延赏为自己的亲信求取官职,被他严词拒绝。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映口辩,颇更军事,论奏数合旨,寻转行军司马、兼御史中丞。
(2)召楚琳语之曰:“欲令公使于外。”楚琳恐,是夜作乱,乃杀镒以应泄。
【答案】
9.C
10.C
11.D
12.(1)齐映能言善辩,经历过很多军中事情,上奏的见解大多符合皇帝意旨,不久调
任行军司马,兼任御史中丞。
(2)张镒召来李楚琳并告诉他说:“我想派你到城外去。”李楚琳害怕了,这天晚上
发动叛乱,就杀死张镒来响应朱泄。
【解析】
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的意思是:令狐彰病重,齐映起草临终遗表,趁着令狐彰与他谋划后事(的机会),
齐映劝说令狐彰让他上奏章请求朝廷派人代替自己,让儿子令狐建返回京城,令狐彰都
听从了他。令狐彰死后军队作乱,齐映脱身回到东都。
“映草遗表”,“映”是指齐映,是主语,“草”意思是“起草”,是谓语,“遗表”,
是宾语,主谓宾俱全,宾语后断开,排除AD;
“京师”是指京城,是专有名词,不能断开,“彰”是“皆从之”的主语,排除B。
故选C。
10.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唐宋时左仆射的实权大于宰相”错误,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被他严词拒绝”错误,原文“为所亲求官,映多不应”,意思是,为亲信求取官职,
齐映大多不回应。可见,“严词拒绝”之说不当。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口辩,能言善辩;更,经历;合旨,符合皇帝意旨。
(2)关键词:语,告诉;使于外,到城外去;是,这;应,响应。
参考译文:
齐映,是瀛州高阳人,长得白净高大,声音洪亮。齐映考中进士,参加博学宏词考
试,被任命为河南府参军。滑毫节度使令狐彰征召他作掌书记,齐映多次升官被任命
为监察御史。令狐彰病重,齐映起草临终遗表,趁着令狐彰与他谋划后事(的机会),
齐映劝说令狐彰让他上奏章请求朝廷派人代替自己,让儿子令狐建返回京城,令狐彰都
听从了他。令狐彰死后军队作乱,齐映脱身回到东都。建中初年,卢杞担任宰相,推荐
齐映,升迁他做了刑部员外郎。适逢张镒出京镇守凤翔,上奏推荐齐映担任判官,齐映
口才好,经历过很多军队事物,多次凭借论奏合乎皇帝意旨,不久转任为行军司马、兼
任御史中丞。唐德宗在奉天,乱贼朱讹逼近凤翔。张镒的部将李楚琳剽悍残暴,军中士
兵畏惧他,李楚琳打算趁机叛乱。先前几天,齐映与同僚齐抗察觉了他的阴谋,于是就
告诉了张镒,请求张镒早做谋划。张镒明月听从齐映的意见,召来楚琳对他说:“我想
让你到城外出使。”李楚琳害怕了,当夜叛乱,于是就杀死张镒响应朱讹。军中很多士
兵都替齐映之路,齐映因此得以免祸。于是齐映赶赴奉天皇帝所在之处,被授予御史中
丞。兴元初年,齐映跟从皇帝巡视梁州,每当经过危险的地方,,齐映常常手拉着缰绳。
适逢皇帝的马突然受惊,奔跑跳跃非常猛烈,皇帝担心伤到齐映,让齐映放下缰绳,齐
映坚持拉着缰绳很久,,马才平静下来。皇帝问他原因,齐映说:“马奔跑踩踏,不过
会伤到了我;如果我放了缰绳,可能会冒犯到皇上,那么即使我死一万次,又怎么能弥
补我的罪责呢?"皇上更加亲近信任他,赞许褒奖不断。贞元二年,齐映主持国政,敢
于评论政事。当时吐蕃多次入境侵略,人心动摇,并且有人说皇帝打算出行巡幸躲避戎
狄。齐映上奏说:“戎狄扰乱中原,是臣子的罪过。如今人心纷扰惊惧,说陛下正整理
行装干粮,我听说国家的好运终止了,为什么不与臣子们仔细商议一下这件事呢?”于
是伏地流泪,皇帝也因此感动。齐映在东都考中进士和宏词时,张延赏作河南尹、东都
留守,厚待齐映。等到齐映作了宰相,张延赏罢相担任左仆射,多次谋划时事让齐映实
行,并且为亲信求取官职,齐映大多不回应。延赏恼怒,说齐映没有宰相的器量。三年
正月,齐映被贬为夔州刺史,又转任衡州。贞元十一年七月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追赠
礼部尚书,谥“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爽,高宗朝宰相。父镇,
太常博士,终管得宗元少聪警绝众龙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
圾当时流辈成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察簟,授校书郎、篮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
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理厄,蕴骚人之郁悼。写
情叙事,动必以文。为壁本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羊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
日:“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城,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
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会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巳没者,仍出私钱赎
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
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
咸推之/
B.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
推之/
C.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
推之/
D.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
辈咸推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御史,秦置,汉沿设,在御史大夫之下。如果朝官中的高级官员犯法,一般由侍
御史报告御史中丞,然后上报给皇帝。
B.宏辞,亦作“宏词”,制科名目之一,科举时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始于唐,宋、
金等朝亦相沿。
C.骚文,指骚体作品,即“楚辞体”,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形式自由,多用“兮”
字,以屈原所作《离骚》为代表。
D.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移”一般指平级调动,表示官职调动的词语还有“调、
徙、转、陟、改”等。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深陷政治旋涡,仕途坎坷。唐顺宗时,王叔文、韦执谊器重柳宗元,然而不
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也被一贬再贬。
B.柳宗元关心朋友,重情重义。好友刘禹锡被贬播州,他虑及刘母年高,不便同行,
便自请互换柳州,加之裴度奏请,终得如愿。
C.柳宗元善为人师,桃李满园。长江至岭南之间,很多想考进士的人都来拜他为师。
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都成为名士。
D.柳宗元文章感人,著述颇丰。他写过十多篇骚体文,读过的人都为之感伤;他著述
丰富,名震一时,当时他的号是“柳州”。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埋厄,蕴骚人之郁悼。
(2)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答案】
13.A
14.D
15.B
16.(1)柳宗元遭遇贬逐之后,经历蛮荒之地瘴彷之苦,身处道路崎岖阻塞的环境,内
心积聚失意文人抑郁忧伤的情怀。
(2)柳州当地风俗,用儿女作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那么孩子便被钱主没收,
柳宗元革除了这种风俗。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聪警”意为“聪明机警”之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与古为侔”意为“可与
古人相比”,“精裁密致”意为“精心布局,,缜密细致”,都是在说文章构思布局的
特点,中间不宜断开,而“精裁”和前文“与古为侔”断在一起不合文意,排除C。
故选A。
14.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表示官职调动的词语还有“调、徙、转、陟、改”等,表述不准确,其中的“陟”
指提拔升迁,如“陟罚臧否”。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自请互换……终得如愿”错。柳宗元仍然贬往柳州,刘禹锡最终改往连州。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罹”,遭遇;“埋厄”,阻塞;“骚人”,文中指失意文人。
(2)“质”,抵押;“没”,没收;“革”,革除。
参考译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是后魏侍中济阴公的远世子孙。曾伯祖父柳熊,是唐高
宗时的宰相。父亲柳镇,是太常博士,终于侍御史一职。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鳖,超
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比。精心
布局,…缜密细致,一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f—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2.柳宗元参加科举考试
中进士第,又参加宏辞科考试,被授予校书郎、蓝田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柳宗元
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继承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执掌朝政,两人尤其器重柳宗元。他和监察御
史吕温一起被秘密召入宫中,一起商讨国家大事。柳宗元转任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
想重用柳宗元,但适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和七名同辈一同被贬。柳宗元被
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遭遇贬逐之后,经历蛮荒
之地瘴病之苦,身处道路崎岖阻塞的环境,内心积聚失意文人抑郁忧伤的情怀。所以抒
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写成文章。他写了十多篇骚体文,读过的人都为之凄婉感伤。
元和十年,柳宗元按旧例调任柳州刺史。那时郎州司马刘禹锡被任命为播州刺史,
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
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如何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
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
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已请求到播州上任。恰巧
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刺史。
柳州当地风俗,用儿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孩子便被钱主没收,柳
宗元革除了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孩女孩,柳宗元就自己出私钱将他们
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
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
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柳宗元去
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
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复,字履初,太子太师嵩之孙,新昌公主之子。少秉清操其群从兄弟竞饰舆马以
侈靡相尚复衣浣濯之衣独居一室习学不倦非词人儒士不与之游以主体,初为宫门郎,累
至太子仆。广德中,连岁不稔,谷价翔贵,家贫,将鬻昭应别业。时宰相王缙闻其林泉
之美,心欲之,乃使弟效诱焉,目:“足下之才,固宜居右职,如以别业奉家兄,当以
要地处矣。"复对日:“(卜以家贫而鬻旧业,将以拯济孀幼耳,倘以易美职于身,令门
内冻馁,非鄙夫之心也。”缙憾之,乃罢复官。沉废数年,复处之自若。后累至尚书郎。
大历十四年,自常州刺史为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及为同州刺史,州人阻饥,有京畿
观察使储縻在境内,复辄以赈贷,为有司所劾,削阶。朋友唁之,复怡然目:“苟利于
人,敢惮薄罚。”寻为兵部侍郎。扈驾奉天,拜吏部尚书、平章事。复尝奏日:“宦者
自艰难已来,初为监军,自尔恩幸过重。此辈只合委宫掖之寄,不可参兵机政事之权。”
上不悦,又请别对,奏云:“陛下临御之初,圣德光被,自用杨炎、卢杞秉政,懵渎皇
猷,以致今日。今虽危急,伏愿陛下深革睿思,微臣敢当此任。若令臣依阿偷免,臣不
敢旷职。”卢杞奏对于上前,阿谀顺旨,复正色目:“杞之词不正。”德宗愕然,退谓
左右目:“萧复颇轻朕。”递令往江南掌杨。三年,坐郡国公主亲累,检校左庶子,于
饶州安置。四年,终于饶州,时年五十七。复门望高华,志砺名节,与流俗不甚通狎。
及登台辅,临事不苟,颇为同列所嫉,以故居位不久。性孝友,居家甚睦,为族子所累,
晏然屏退,口未尝言。
(选自《旧唐书•萧复传》)
17.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秉清操/其群从兄弟/竞饰舆马以侈靡相尚/复衣浣濯之衣/独居一室/习学不倦/非
词人儒士不与之游/
B.少秉清操/其群从兄弟/竞饰舆马/以侈靡相尚/复衣浣濯之衣/独居一室习学/不倦/
非词人儒士不与之游/
C.少秉清操/其群从兄弟竞饰/舆马以侈靡相尚/复衣浣濯之衣/独居一室/习学不倦/非
词人儒士不与之游/
D.少秉清操/其群从兄弟竞饰/舆马以侈靡相尚/复衣浣濯之衣/独居一室习学/不倦/非
词人儒士不与之游/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封赏或免罪。
B.仆,文中是萧复的自称。古人自称时还会用“某”“愚”及成年后取的“字”。
C.吏部尚书,吏部最高行政长官,掌管朝廷文职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
D.宣抚,朝廷派遣大臣赴某地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复赈济家小,拒绝利诱。萧复因家境贫困,准备出售昭应别墅接济家小,当时宰
相王缙派遣弟弟以获高官为诱饵让萧复奉送昭应别墅,萧复拒绝宰相的诱惑。
B.萧复关爱民众,受到弹劾。萧复任同州刺史时,州中发生饥荒,萧复劝说京畿观察
使打开设在境内的粮仓来赈贷贫困,受到有关部门的弹劾而降了官阶。
C.萧复积极进言,刚直不阿。萧复向皇上进言,认为宦官恩宠过重,不可以参掌军事
机密及政事的大权;卢杞对皇上谄谀迎合,萧复当廷厉声斥责。
D.萧复累受牵连,无怨言。萧复因与部国公主结亲受牵连而获罪被安置到饶州任职,
最终死在饶州;萧复还曾受族子连累而退位,但他从不曾口出怨言。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朋友唁之,复怡然曰:“苟利于人,敢惮薄罚。”
(2)及登台辅,临事不苟,颇为同列所嫉,以故居位不久。
【答案】
17.A
18.B
19.B
20.(1)朋友前来慰问他,萧复平静地说:“如果有利于百姓,怎敢惧怕小小的惩罚。”
(2)等到升任宰相,遇事不随意苟同,很是被同列嫉恨,所以居相位不能长久。
【分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竞饰舆马”意思是“竞相修饰车马”,“饰”的宾语是“舆马”,动宾之间不能断开,
排除C、D两项;“习学不倦”意思是“学习不倦”,“不倦”是“习学”的谓语,中
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
断句后,疏通语意为:萧复年轻时恪守清廉的节操,他的众从兄弟,竞相修饰车马,以
奢侈豪华相炫耀,萧复身穿粗布衣服,独居一室,学习不倦,不是词人儒士不与他们交
往。
故选A„
18.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古人自称时还会用……成年后取的‘字'”说法错误,古人习惯自称用名,称呼
他人用字。
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B.“萧复劝说京畿观察使打开设在境内的粮仓”错误,这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的是“复
辄以赈货”,意思是萧复打开设在境内的粮仓来赈贷贫困,并非“劝说京畿观察使打开
设在境内的粮仓”。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关键得分点为:“唁”,慰问;“怡然”,平静的样子;“苟”,如果;“惮”,
惧怕;“薄罚”,小小的惩罚。
第(2)句关键得分点为:“登”,升任;“临事”,遇到事情;“苟”,苟同;“为……
所”,被动句;“嫉”,嫉恨;“居位”,居相位。
参考译文:
萧复,字履初,太子太师萧嵩的孙子,新昌公主的儿子。萧复年轻时恪守清廉的节
操,他的众从兄弟,竞相修饰车马,以奢侈豪华相炫耀,萧复身穿粗布衣服,独居一室,
学习不倦,不是词人儒士不与他们交往。因公主余荫,初任宫门郎,多次迁任做到太子
仆。广德年间,连年歉收,谷价特贵,萧复家境贫困,准备出售昭应别壁。当时宰相王
缙听说昭应别墅园林泉水之美,一心想得到它,就派弟弟王扬劝诱他,说:“凭尺下的
才能,本来应当官居高位,如果以别墅奉送家兄,就会让你官居要职了。”萧复回答说:”
我因家贫而卖掉旧业,以此拯救寡妇家小,倘若用它来换取高位,使家人受冻挨饿,不
是我的心愿啊。”王缙恼怒他,就罢免了萧复的官职。离职在家多年,萧复安然处之。
后来多次升迁做到尚书郎。大历十四年,萧复从常州刺史升任为潭州制史、湖南观察使。
到他任同州刺史时,州人贫困饥饿,当时京畿观察使的粮仓设在境内,萧复就用来赈贷
贫困,被有关部门弹劾而降了官阶。朋友前来慰问他,萧复平静地说:“如果有利于百
娃,怎敢惧怕小小的惩罚。”不久任兵部侍郎。扈从皇帝到奉天,拜任吏部尚书、平章
事。萧复曾上奏说:“宦官自国运艰难以来,开始任监军,此后思宠过重。这些人只
合应当任职宫廷,不可以参掌军事机密及政事的大权。”皇常听后不高兴,萧复又奏请
别的事,奏称:“陛下即位之初,圣德广布,自从任用杨炎、卢杞执政,扰乱了大道,
直到今日。如今形势虽然很危急,希望陛下一改圣思,臣方敢担当此重任。如果叫臣阿
谀奉承、苟且偷安,臣不敢旷废官职。”卢杞在皇帝面前奏对,阿谀奉承旨意,萧复严
厉地说:“卢杞的话不正确。”德宗感到震惊,退朝后对左右的人说:“萧复很瞧不起
朕。”于是命令萧复前往江南宣抚。三年,因与郡国公主结亲受牵连而坐罪,任检校左
庶子,被安置到饶州任职。四年,死在饶州,时年五十七岁。萧复门望高贵,立志恪守
名节,不太苟合世俗。等到升任宰相,遇事不随意苟同,很是被同列嫉恨,所以居相位
不能长久。性情孝顺友爱,治家很和睦,受族子连累,安然退位,不曾口出怨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嘉贞,蒲州猗氏人也。弱冠应手攀举,拜平乡尉,坐事免归乡里。长安中,侍御
史张循宪为河东采访使,荐嘉贞材堪宪官,请以已之官秩授之。则天召见,事事与之言,
嘉贞奏日:“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雾,竟不睹日
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累迁中节今公
历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为政严肃,甚为人吏所畏。开元初,因奏事至京师,上闻其善
政,数加赏慰。嘉贞因奏曰:"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令臣弟嘉祐今授部州别驾与.臣各在
二方同心离居魂绝万里乞才多林里刎近里匹弟冬力报国史无所恨。”上嘉其友爱,特改嘉
祐为忻州刺史。时突厥九姓新来内附,散居太原以北,嘉贞奏请置军以镇之,于是始于
并州置天兵军,以嘉贞为使。六年春,嘉贞又入朝。俄有告其在军奢僭及赃贿者,御史
大夫王峻因而劾奏之,按验无状,上将加告者反坐之罪。嘉贞奏口:“昔者天子听政于
上,嗖赋朦诵,百工谏,庠△谤,而后天子斟酌焉。今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则天下
之事无由上达。特望免此罪,以广谤诵之道。”从之,遂令减死,自是帝以嘉贞为忠。
嘉贞又尝奏曰:“今志力方壮,是效命之秋,更三数年,即衰老无能为也。惟陛下早垂
任使,死且不惮。”上以其明辩,尤重之。嘉贞虽久历清要,然不立田园。及在定州,
所亲有劝植田业者,嘉贞日:“吾忝历官荣,曾任国相,未死之际,岂忧饥馁?若负谴
责,虽富田庄,亦无用也。比见朝士广占良田,及身没后,皆为无赖子弟作酒色之资,
甚无谓也。”闻者皆叹伏。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四十九》)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祐/今授都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
万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
B.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祐/今授善B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万
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
C.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祐/今授鄱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万
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
D.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祐/今授都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万
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一般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是我国古代儒家的重
要经典。
B.垂帘,指女后临朝听政。唐高宗时,在座后挂着帘子,武则天在里面参与决定政事。
C.中书舍人,掌起草诏令、侍从、宣旨、劳问、接纳上奏文表,兼管中书省各项事务。
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在周代指下层国人,秦以后,指除奴婢外,无官爵之人。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颇有才能,受到赏识。他曾受到侍御史张循宪推荐,受到武则天召见,获得
提拔,又受到唐玄宗的重用。
B.张嘉贞重视亲情,友爱兄弟。他从小与弟弟相依为命,他借着上京奏事之机,向皇
帝奏请,希望把弟弟调到身边。
C.张嘉贞待人宽厚,以德报怨。御史大夫王峻诬告张嘉贞,皇帝准备治王暧罪,张嘉
贞反而向皇帝上奏免王峻之罪。
D.张嘉贞为官清廉,不置田产。他久居要职,却不置办产业,有人劝他置办田产,张
嘉贞严词拒绝,并解释了理由。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咫尺之间,如隔云雾,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
(2)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则天下之事无由上达。
【答案】
21.D
22.A
23.D
24.(1)臣与陛下相隔咫尺,但却仿佛隔着一道云雾,竟然看不清陛下面容,恐怕君臣
之道有未竭尽之处。
(2)现在反而因此获罪,这是阻塞直言劝谏的人的道路,那么天下的事就没有途径向
上传达了。
【分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此句大意:臣父母早亡,兄弟二人相依为命才到了今天。臣弟张嘉祜,现为部州别驾,
与我相隔甚远,心意相通,却不在一起,思念让人魂断万里。希望陛下能把他调到我身
边为官,我们兄弟一定尽力报答陛下,即便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从结构和断句标志看:“臣”指“官吏对君主的自称”,作“少孤”的主语,故“臣少
孤”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句中的“以”相当于“而”,起
到连接“兄弟相依”和“至今”的作用,故“兄弟相依以至今”应为一完整句意,不应
断开;“别驾”是官名,故“今授都州别驾”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侧近”是“左
右”之意,不能断开,若断开,“近臣”显然不合语境,故“乞移就臣侧”是一完整句
意,不应断开,故可排除B项。
故选D。
2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一般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表述有误,五经中有《春
秋》,无《左传》。
故选A。
2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张嘉贞严词拒绝"理解有误,从文中张嘉贞曰"吾忝历官荣,曾任国相,未死之
际,岂忧饥馁?若负谴责,虽富田庄,亦无用也。比见朝士广占良田,及身没后,皆为
无赖子弟作酒色之资,甚无谓也”分析可知,张嘉贞并未严词拒绝,只是阐释自己没有
必要置办田产的理由,言辞温和,故“张嘉贞严词拒绝”的说法于文无据。
故选D。
2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采分点:“如",好像,仿佛;“竟”,竟然;“日月”,指“陛下面容”;“所
未尽”,未竭尽之处。
(2)采分点:“坐”,因……而获罪;“是”,这;“则”,那么;“由”,途径;“上”,
名词作状语,向上。
参考译文:
张嘉贞,蒲州猗氏人。二十岁考五经科,授任平乡尉,因事获罪免职回乡。长安年
间,侍御史张循宪任河东采访史,向朝廷举荐张嘉贞,认为他的才能可以担任宪官,请
求把自己的官职授给他。武则天召见张嘉贞,隔帘与他对话。张嘉贞上奏道:“我是乡
野之人,得以进入朝廷拜见,这是千年一遇的事情。臣与陛下相隔咫尺,但却仿佛隔着
一道云雾,竟然看不清陛下面容,恐怕君臣之道有未竭尽之处。”武则天立刻命人卷上
珠帘,和他相谈甚欢,升任他为监察御史。张嘉贞多次升迁为中书舍人,担任过秦州都
督、并州长史,治理政务严肃恭谨,百姓官吏都敬畏他。开元初年,张嘉贞因为向朝廷
奏报政事到了京城,唐玄宗听闻他的善政,多次赏赐慰劳他。他趁机向唐玄宗请求:“臣
父母早亡,兄弟二人相依为命才到了今天。臣弟张嘉祜,现为部州别驾,与我相隔甚远,
心意相通,却不在一起,思念让人魂断万里。希望陛下能把他调到我身边为官,我们兄
弟一定尽力报答陛下,即便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唐玄宗嘉奖他对弟弟的爱护,特
地把张嘉祜调到忻州为剩史。突厥九姓刚刚归附唐朝,混杂共处在太原北部,张嘉贞便
上表请求朝廷派驻军队安抚保护那里的百姓,于是开始在并州设置天兵军,任命张嘉贞
为天兵军使。开元六年春天,张嘉贞又入朝。不久有人诬告张嘉贞在军镇奢侈僭越以及
收受贿赂,御史大夫王股趁机弹劾他,审查发现不实,唐玄宗要对诬告者加反坐之罪。
张嘉贞(为那人)辩解说:“以前天子在朝堂之上听政,让盲人赋诵,让百工进谏,让平
民百姓公平评论朝政得失,然后天子反复考虑处理。现在反而因此获罪,这是阻塞直言
劝谏的人的道路,那么天下的事就没有途径向上传达了。希望(皇上)能够免除他的罪过,
来广开批评议论之道。”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下令免除诬告者的死刑,从此皇帝
认为张嘉贞忠诚。张嘉贞又曾上奏。“现在我的意志精力十分旺盛,正是为朝廷效力的
时候,再过几年,就衰老无能了。希望陛下早点任命派遣臣下,哪怕是死也不惧怕。”
皇上认为他明理善辩,就更加器重他。张嘉贞虽然久任高官,但从不注重经营田园家宅。
到了定州,与他亲近的人劝他置办些田业,张嘉贞说道:“我愧居荣官,曾经做过宰相,
只要没有死,难道会缺吃少穿吗?如果犯下罪行,即使广有田产,也全无用处。近来看
到朝官广占良田,等到他们身死后,都被不肖子孙用作酒色的花销,很没有意义!”听
到的人都感叹敬服。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唆,沧州景城人,徙家于洛阳。唆弱冠明攀擢第,历迁殿中侍御史,加朝散大夫。
时期方军元帅魏元忠讨贼失利,归罪于副将韩思忠,奏请诛之。唆以思忠既是偏裨,制
不由己,且勇智可惜,不可独杀非辜,乃廷议争之。思忠竟得释,而唆亦由是出为渭南
令。景龙末,累转为桂州都督。桂州旧有屯兵,常运衡、永等州粮以馈之。唆始改筑罗
郭,奏罢屯兵及转运。又堰江水,开电手数千顷,百姓赖之。寻上疏请归乡拜墓,州人
诣阙请留唆,乃下敕口:“彼州往缘寇盗,户口凋残,委任失材,乃令至此。卿处事强
济,远迩宁静,筑城务农,利益已广,隐括绥缉,复业者多。宜须政成,安此黎庶,百
姓又有表请,不须来也。”唆在州又一年,州人立碑以颂其政。开元二年,吐蕃精甲十
万寇临泥军,唆率所部二千人卷甲倍程,与临沈两军合势以拒之。践营于大来谷口,吐
蕃将全达延又率兵继至。唆乃出奇兵七亘人衣之善服荏袭之相去五里■篁里禽令前者遇寇
大呼后者击鼓.以应之。贼众大惧,疑有伏兵,自相杀伤,死者万计。俄而摄右羽林将军
薛讷率众邀击吐蕃,至武阶谷,去大来谷二十里,为贼所隔。峻率兵迎讷之军,贼置兵
于两军之间,连亘数十里。唆夜出壮士衔枚击之,贼又大溃。乃与讷合军,掩其余众,
追奔至洪水,杀获不可胜数,尽收所掠牧马而还。明年,突厥默啜为九姓所杀,其下酋
长多款塞投降,置之河曲之内。俄而小杀继立,降者渐叛。唆上疏,疏奏未报,降虏果
叛,敕映帅并州兵西济河以讨之。唆乃间行倍道,以夜继昼,卷甲舍幕而趋之。夜于山
中忽遇风雪甚盛,唆恐失期,仰天誓目:“唆若事君不忠,不讨有罪,明灵所殛,固自
当之,而士众何辜,令其艰苦!若诚心忠烈,天监孔明,当止雪回风,以济戎事。”言
讫,风回而雪止。十四年,累迁户部尚书,复为朔方军节度使。二十年卒,年七十余,
赠尚书左丞相,谥日忠烈。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三》,有删节)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峻乃出奇兵/七百人衣之蕃服/夜袭之/相去五里/置鼓角令/前者遇寇大呼/后者击鼓
以应之
B.唆乃出奇兵七百人/衣之蕃服夜袭之/相去五里/置鼓角令/前者遇寇大呼/后者击鼓以
应之
C.峻乃出奇兵七百人/衣之蕃服/夜袭之/相去五里/置鼓角/令前者遇寇大呼/后者击鼓
以应之
D.唆乃出奇兵/七百人衣之蕃服/夜袭之/相去五里/置鼓角/令前者遇寇大呼/后者击鼓
以应之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方军,唐朝边疆地区的一支军队,“朔”在空间上指东方,在时间上指农历每月
初一。
B.明经,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
名。
C.屯田制,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的
制度。
D.左丞相,为宰相之职。春秋末齐景公置左、右相各一人,战国时秦武王置左、右丞
相各一人,秦代因之,后世时置时废。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唆爱惜人才,敢于坚持正义。王唆二十岁科举及第,又多次升迁,后因他替韩思
忠据理力争,自己仕途也受到了影响。
B.王唆为官尽责,深受百姓爱戴。在担任桂州都督期间,王唆修筑城墙,拦水开田,
为百姓办实事,百姓拥戴,朝廷满意。
C.王唆极尽忠诚,得到上天眷顾。在讨伐叛变的降军时,王唆大军忽遇暴风雪,他担
心延误军机,对天起誓,结果风停雪止。
D.王唆有勇有谋,能够出奇制胜。在吐蕃进犯临跳之时,王唆随即与薛讷联手出击,
派出一支奇兵,以以少胜多,取得胜利。
2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
(1)唆以思忠既是偏裨,制不由己,且勇智可惜,不可独杀非辜。
(2)彼州往缘寇盗,户口凋残,委任失材,乃令至此。
【答案】
25.C
26.A
27.D
28.(1)王唆认为韩思忠既然是副将,按制度不由他做主,而且他有智有勇应当珍惜,
不可以杀害无辜。
(2)那个州以往因为盗寇(侵扰),人数减少,所任命的官员不称职,才使(州府)到
了这种局面。
【分析】
2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子可以翻译为:王唆便出动奇兵七百人,穿上吐蕃兵服装,趁夜偷袭。每相距五里,
便设置鼓角,命令前边部队遇见敌寇就大声呼叫,后边部队击鼓响应。
“唆乃出奇兵七百人”,是说“王骏便出动奇兵七百人”,“七百人”是“奇兵”的后
置定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和D项;
“令前者遇寇大呼”,是说命令前边部队遇见敌寇就大声呼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