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文意理解简答(含答案)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文意理解简答(含答案)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文意理解简答(含答案)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文意理解简答(含答案)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文意理解简答(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意理解简答—精细筛选,分层概括

复习目标

1.把握文意理解简答题的常见命题角度。2.掌握文意理解简答题的解题方法。

链接高考

卷别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

2023新课子附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概括事实①考查内容重在事件和人

标I卷据是什么?(3分)依据物行为原因、人物性格特

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没水之点。以分析原因为主。

2023新课概括事件

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②只要求简单理解概括文

标n卷原因

(3分)意,不要求深入分析。答案

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要求精练、全面。

2022新高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比较策略③第14题考查考生理解、

考I卷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不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

分)力,三年设题方式根据文本

《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不同有所不同,考点未变。

2022新高“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概括人物④题型回归教材,关注教

考n卷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特点材。如:2023年新课标I卷

毅与木讷之处。(3分)第14题针对两则材料设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题,要求考生进行比较阅

2021新高理解作者

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读、批判性阅读,思考子附

考I卷观点

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在批驳韩非时如何抓住其

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论述的关键漏洞。巧妙地关

么?(3分)联了选择性必修上册“逻辑

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的力量”单元,考查逻辑思

2021新高概括事件

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辨力。

考n卷原因

要说明。(3分)

题直L分析概括事理和事件的原因

就文言文中某一行为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命题角度灵活多样。

1.概括主要人物做某事成功的原因;

2.概括人们怀念主要人物的原因;

3.概括某种道理形成的理由;

4.概括作者写作的理由。

答题思路

1.精准审题,明确答题角度。产生某种结果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

又有客观原因,有主要原因又有次要原因,有外在原因又有内在原因。答题的关

键点自然在于自身原因,兼及客观原因、外部原因。另外,如果涉及文章自身,

自然要关注文章的思路、结构及手法等方面的理由。

2.理清层次,搜寻关键信息。在文中寻找理由文字时,对于要点较集中的说理文

字(尤其是长句子),特别要分清层次,提取关键词语,并将其转换为答案。

3.分清因果,理顺逻辑关系。在形成初步答案后可以用因果法验证,一是可以检

查理由与结果之间是否合理;二是看看答案表述是否与结果保持一致,必要时可

以调整答案表述形式。

[边练边悟]1.(2023•济南5月质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

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

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武

帝末年,频幸同泰寺,亲讲佛经,百寮皆大冠高履,乘车扈从,终日谈论苦空,

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已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

死者相继于道路。武帝及简文卒被侯景幽逼而死。”

(节选自《贞观政要•慎所好》)

唐太宗认为君主一定要谨慎对待自己的爱好,他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

下文加以概括。

答:

概括人物事迹和性格品质

主要是围绕人物人生经历或成就,要求概括其业绩成就、思想性格品质、心理特

点等。

1.注意人物的身份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描写对象是军事将领,应根据其个性

化的军旅事迹,分析其作为一个军事将领的品质(作战才能和勇毅的性格);如描

写对象是政府官员,应从其政绩(为政)和人品(为人)方面概括;如果传主是学者,

应从为文(内容丰赡、文采华美)、为学(治学严谨、谦虚好学)两方面分析。

2.了解通常情况下古代人物的品质追求。如求学成才、求财治家、求吏治民、求

智研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多了解古代士大夫的功名心、利禄心和雅致意

趣等。

3.筛选原文信息并自己加工整合信息。人物品质特点可以从文中直接提取,多数

情况下要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概括。注意分析概括的方法:从文中直接找出词语概

括+从文中具体事件中概括+从其他人物或作者的评价中概括。

[边练边悟]2.(2023•合肥九校联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成王少,周公臣事之。当是之时,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加于无罪;天下

家给人足,禾麦茂美;使人以时,说之以礼;上顺天地,泽及夷狄。于是管叔、

蔡叔不知周公而谗之成王。周公乃辞位出,巡狩于边一年。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吴内传第四》)

材料二:

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惧,穆卜。周公乃祓斋,自为质,欲代武王,武王

有廖。后而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

公乃摄行政当国。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节选自《史记•周本纪》)

周公的“盛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

1_^题点3概括情节内容和结构思路

1.情节是作品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命题考查概括人物主要活动轨迹和事迹。

2.理清结构,要求考生对文言文的某一段落或整篇的层次进行梳理,多见于一些

议论性文言文,或传记中的议论性语句。

答题思路

1.标注文本表时间、地点的标志词,明确传主所做事情。要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

上准确理清相关人物在不同时段(或任职的不同时期)依次做了哪些事情,要按照

题干的指向概括相关情节。

2.明确人物关系和官职变动情况,梳理全文行文脉络。用不同符号勾画标注不同

人物姓名和官职变动等词语,明确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上下级、同事,还是

亲属。官职和地点的变化,交代了人物的活动轨迹和主要事迹,便于理清全文脉

络。

3.分析概括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明确逻辑关系。明确事件的前后逻辑

关系,便于推断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和发展趋势,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情节

和结构特点。

[边练边悟]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除湖南提点刑狱公事。衡山浮户有与土人不相中者,曰:“衡山,国之寿岳。

祠城东故有溪,并城南出。后或凿城北址,导水使西,不能无断地脉。请筑山决

水,使复故道。”公曰:“水西出岁久,故道皆为民居。今欲东之,则是数百家者

不无荡析离居之苦。且寿岳之云,无所经见。就如其言,则国家中兴在西流之后,

尤不宜妄有改作。”事乃得已。

(节选自朱熹《宋若水传》)

语段写宋若水反驳衡山浮户恢复溪水故道的请求,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答:

息4概括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

1.情感态度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它是文言文整体阅

读中的重点、难点。

2.写作意图是文章写作的出发点,即作者通过写作活动以实现文章的社会价值。

此题型多见于带有议论色彩的阐释类文言文本。

答题思路

1.读懂文本内容,厘清文本思路。在理顺思路或情节的基础之上,逐步把握作者

的写作目的和情感倾向,注意把握文中的情感词和观点句,特别注意表示语气和

态度的语气助词。如“耳、耶、焉、岂、其、哉、为”等语气词,或批判或赞赏或

质疑,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用心揣摩。

2.区分文体类别,合理分析态度。在记叙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不会直接提

出,可以从对人物的描写、对事件的叙述、对情节的详略安排等方面看出作者的

感情倾向、写作意图。在论述文中,要通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并结合

时代背景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注意知人论世。

3.抓住首尾段落,探求写作目的。文章的写作目的首先要从作品的位置上来分析

推断,一般在文首或文末。既要结合时代背景还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更要注

意知人论世,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怀密切相关。

[边练边悟]4.(2023•湛江二模)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夫礼之大意,存乎明天下之分,严君臣、笃父子、形孝弟而显仁义也。今不

幸而圣人远,有如毫毛不合于三代之法,固未害其为明天下之分也,所以严君臣、

笃父子、形孝弟而显仁义者犹在也。今使礼废而不修,则君臣不严,父子不笃,

孝弟不形,仁义不显,反不足重乎?

昔者西汉之书,始于仲舒,而至于刘向,悼礼乐之不兴,故其言曰:“礼以养

人为本。如有过差,是过而养人也。刑罚之过,或至杀伤。今吏议法,笔则笔,

削则削,而至礼乐则不敢。是敢于杀人,而不敢于养人也。”而至于礼,独何难欤?

夫法者,末也。又加以惨毒繁难,而天下常以为急。礼者,本也。又加以和

平简易,而天下常以为缓。如此而不治,则又从而尤之曰,是法未至也,则因而

急之。甚矣,人之惑也。平居治气养生,宣故而纳新,其行之甚易,其过也无大

患,然皆难之而不为。悍药毒石,以搏去其疾,则皆为之。此天下之公患也。呜

呼,王者得斯说而通之,礼乐之兴,庶乎有日矣。

(节选自苏轼《礼以养人为本论》,有删改)

《论语・颜渊》中,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由此可

见“礼”的重要性。在苏轼看来,“礼”有什么作用和功效?请简要概括。

答:

多文本比较分析概括异同

2023年新课标题文言文选材出现双文本阅读,材料内容更加丰富,观点更加多元

化,很好地落实了新教材任务群教学和大单元设计思想,针对相关话题,出现了

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命题针对焦点问题设计比较类题目考查,很好地体现了思辨

性阅读的教学目的。

答题思路

第一步:审准题干——看清题干的要求(相同、不相同、异同)。

第二步:确定范围一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从不同角度找出双方的观点态度,

接下来对比分析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即可。

第三步:整合归纳——对比筛选出来的信息,最后组织答案,分点作答。

[边练边悟]5.(2023•辽宁联盟5月调研)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

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

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踊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

之下也,而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

“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材料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注】①庄踊(qiA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②《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

韩非子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解释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

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

《韩非子.喻老》中的“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的“自见者不明”是否矛盾?请要

分析。

答:

学案23文意理解简答

边练边悟

1.解析题干要求分析唐太宗认为君主一定要谨慎对待自己的爱好的原因,考生

可以在文中找到唐太宗说的话,接着具体分析。由唐太宗引用的古人的话“君犹器

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和他后面所说的尧、舜、桀、纣的事例可

知(引用古语、例子,鲜明提出观点),国君的言行对臣民是有示范、引导作用的,

居上位的人有什么爱好,便会影响下面的臣子、百姓,从而在社会上形成相应的

风气。而梁武帝的事例则从反面(反面举例说明不好的结果)说明了君主不谨慎对

待自己爱好的教训:如果追求自己的爱好不当,会身死国灭,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答案①从君臣关系来看:国君的言行对臣民是有示范、引导作用的,居上位的

人有什么爱好,便会影响下面的臣子、百姓,从而在社会上形成相应的风气。②

从后果来看:如果追求自己的爱好不当,会身死国灭,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2.解析题干要求概括周公的“盛德”体现在哪些方面,就是要分析周公身上体现

出的高尚品德有哪些。①依据材料一“当是之时,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加于无

罪……泽及夷狄”可知,周公赏罚分明,治下百姓富足,福泽四方,这说明他为国

为民,治政有方。②依据材料二“武王病……周公乃祓斋,自为质,欲代武王,武

王有疼”可知,周公斋戒沐浴,祷告上苍,愿代武王受病痛之苦,这说明他尽心辅

佐,安守本分。③依据材料一“管叔、蔡叔不知周公而谗之成王。周公乃辞位出,

巡狩于边一年”和材料二“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

位”可知,周公面对谗言,辞去相位;成王长大成人后,周公功成身退,还政成王,

这说明他懂得进退。

答案①能治政。周公赏罚分明,治下百姓富足,福泽四方。②守本分。周公斋

戒沐浴,祷告上苍,愿代武王受病痛之苦。③知退让。周公面对谗言,辞去相位;

功成身退,还政成王。

3.解析第一步,准确审读题干。“语段写宋若水反驳衡山浮户恢复溪水故道的请

求”概括了语段主要内容;“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指明了答题要求。第二步,

找准文本依据。①从分析后果的严重性角度来反驳:宋若水指出“故道皆为民居。

今欲东之,则是数百家者不无荡析离居之苦”,表明恢复故道危害极大。②从对方

论据的权威性角度来反驳:“寿岳之云,无所经见”,意思是寿岳庇佑国运的说法

没有在经典中见到相关记载,没有根据。③从对方论述的严谨性角度来反驳:“就

如其言……尤不宜妄有改作”,意思是即使认为地脉影响国运的说法成立,但由于

国家中兴发生在改道之后,更不应该恢复故道,这说明对方恢复故道的理由自相

矛盾。第三步,整合信息归纳。先答反驳的角度和内容,再分析论证效果。宋若

水的反驳全面,针对性强,很有说服力。

答案宋若水指出,恢复故道会让数百户居民动荡离散,危害极大。而寿岳庇佑

国运的说法不见经典记载,不足为据。即使认为地脉影响国运的说法成立,由于

国家中兴发生在改道之后,那么恢复故道就会影响大好国运,这与恢复故道的理

由自相矛盾。宋若水从后果的严重性、对方论据的权威性、对方论述的严谨性三

个角度进行反驳,针对性强,很有说服力。

【参考译文】

宋若水被任命为湖南提点刑狱公事。衡山有个与当地人不和睦的没有固定户

籍的人,说:“衡山是庇佑国运昌盛、福寿绵延的山。祠城东面本来有溪流,全都

从城南流出。后来有人在城北开凿河道,引导水向西流,不能无缘无故地隔断地

脉。请求修筑山疏导水流,使故道恢复。”宋若水说:“水从西面流出年岁已久,

故道边都是百姓房屋。现在想要让水向东流,就会使这几百户居民饱受动荡离散

之苦。并且寿岳庇佑国运的说法,没有在经典中见到记载。即使就像他说的,那

么国家中兴也是在开凿河道、引导水向西流之后,更加不应该胡乱地改凿河道。”

这件事才得以停止。

4.解析题干要求概括苏轼认为“礼”有什么作用和功效,因此要找出原文中与“礼”

相关的内容。角度1:明确区别天下人之间的关系。苏轼先说“夫礼之大意,存乎

明天下之分,严君臣、笃父子、形孝弟而显仁义也”,由此可知,“礼”能够明确天

下的名分,严格君臣关系,笃厚父子关系,表现孝悌而显示仁义。

角度2:治理国家的根本。然后说“礼以养人为本”“礼者,本也。又加以和平简易,

而天下常以为缓”,由此可知,“礼”可以培养人,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答案①“礼”能够明确天下的名分,严格君臣关系,笃厚父子关系,表现孝悌而

显示仁义。②“礼”可以培养人,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5.解析题干要求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