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梳理行文脉络、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含答案)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梳理行文脉络、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含答案)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梳理行文脉络、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含答案)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梳理行文脉络、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含答案)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梳理行文脉络、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梳理行文脉络、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把握特征,精准论

复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论证”;认识论证的两种主要目的一证明和解释。

2.熟悉思辨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并学会概括与提取“有用信息”。

3.学会分析论证,并能够准确辨析命题选项中的“逻辑谬误”。

链接高考

精准审题

规范答题

提问方式题干表述

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请简要分析文章

②注意结构特点,如总分、层递、并列、

论证的论证结构。

破立等。

结构(2021•新高考n卷

③注意总体结构和局部结构安排特点的不

第4题)

同。

定向①注意论证方式,如立论与驳论、正面与

提问请简要分析材料反面。

论证7和材料二的论②注意结构特点的安排。

思路ffiMo(2021•新③注意采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高考I卷第4题)④按照论述的顺序,用“先……再……

后……”衔接语组织答案。

行文请简要植理材料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思路:的行式脉络。②按照论述的顺序,用“先……再……

(2020•新高考I卷后……”衔接语组织答案。

第5题)

考向一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思路)

1.明晰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关系类型子类型具体特点

承接关系由观点到分析是承接或层层递进的;段落之间

相承关系

递进关系是承接或层层递进的

并列关系文章段落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

相并关系

对照关系照

总分关系

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或者先总说后分说

相属关系分总、总

再总说

分总关系

2.行文思路

「(1)引论:提出问题

思路

-(2)本论:分析问题

组成1(3)结论:解决问题

(1)首先写

思路(2)其次写

表述(3)接着写

(4)最后写

[教考衔接]1.(必修上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请简要概括课文第二段的

论述思路。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

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

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

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

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

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答:

【掌握解题通法】

把握行文思路“4步骤”

第一步

仔细分析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

审读题干,—

的具体要求

把握要求

结合题干要求,阅读材料,要特别关

第二步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

圈点勾画,T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

抓关键句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

的作用

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

第三步

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

厘清思路,

应作用的语言标志。划分段内层次时,

把握结构

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等

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

第四步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

合并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并

概括要点概括层意

[边练边悟]1.(2020•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

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

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

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

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

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

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

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

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

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

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

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

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

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

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

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

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

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

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

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

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

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

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

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

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

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7TzecQ〃ese

HistoricalGeogrop如(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

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

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

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

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

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

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

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

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

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

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材料二:

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

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

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

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的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

新一个阶段。

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

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

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

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

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

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

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

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

考向二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表1思辨性文本的常见结构

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一分析问题(本论)一解决问题(结论)

先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再分说(列出几个分论点,或从

总分结构

几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总说(总结)

层进结构论证上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具体结构

并列结构几个分论点并列,或几个方面的论证并列

对照结构一正一反,正反对比

驳立结构先驳论(列出错误论点并否定),后立论

表2论点、论据与论题

对象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论题

论据是用来证明

中心论点是整篇分论点是从论点正确性和可

文章需要表达的属于中心论行性的材料。①论论题是作者

观点,是作者对所点并为阐述点与论据之间的所要议论的

含义

论述的问题的基中心论点服关系:归纳、演绎问题和有待

本看法,也就是写务的若干思和类比。②论据与证明的命题

这篇文章的目的想观点论据的关系:并列

和对比

①句式。论点的提①事实论据,指有

出一般是一个较代表性的事例、确

①各分论点

完整的判断句、祈凿的数据、可靠的

也需要加以

使句、陈述句等。史实等。②理论论

论证。中心论

②位置。论点的位据,指经过实践检论题的位置

点和分论点

置灵活,可出现在验的格言、原理、一般在标题

的关系是被

形式标题、开头、文中、定律及人们公认或文首。论题

证明与证明

结尾。③关联词。的道理等。③关联的出现常是

关系。②分论

通常“所以、因此、词。“因为、假如、一个短语

点之间有并

那么”等关联词,由于、既然”等关联

歹U、递进等关

“显然、由此可见、词后的语句是论

简而言之、总而言据。④特征词。“理

之”等独立成分后由是、根据是、例

的语句是论点。④如”等之后的语句

特征词。“宣称、认一般是论据;用“调

为、说明、建议、查、统计、实验、

推测”等表示断定研究”等词语所引

的词之后的语句导的语句,很可能

可能是论点是论据

一是典型;二是新

颖;三是能证明论

中心论点具有正

服务于中心点,与论点有内在论题只是一

确性(客观反映)、

论点,各分论联系;四是运用事个概念,确定

鲜明性(不能模棱

要求点之间不能实论据要详略得论述的话题

两可)、新颖性(深

互相矛盾、交当,引用理论论据范围,决定外

亥U,超出他人的见

叉或包含要准确恰当,论据延

解)

的排列要有一定

的顺序

[教考衔接]2.(选择性必修中册《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答:

【掌握解题通法】

快速梳理论证结构“3方法”

1.抓住文体特征。

明确论点,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要理清其行文思路,可分析其论点

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总分、

并列、层进、对照)作切分。

2.寻找标志性词语。

找出表明上下文内容间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

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关联词、顺序词、范围词、过

渡词以及表明承递关系的其他词语。

3.寻找关键语句。

论述类文本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小结句等,往

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边练边悟]2.(2021・新高考n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

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不仅

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简言之,互联网

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

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

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

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网络规范必不可少,

这已是共识。但需要有什么样的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底线伦理或“负面清

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

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

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一网络行

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

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不偷盗一在网络信息空间中,

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任,抵制侵犯

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不造假一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

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

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不浪费一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圾

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

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

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不盲从一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

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造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为网

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底线意识主要是从否定性的角度确立了网络中能做什么;而一旦在网络空间

中产生了行为,无疑就是开始了“做什么”,只要有行为,就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

要求去主导人的行为,于是就有了肯定意义上的网络行为意识。其中,做到平等

待人或尊重他人可以说是形成积极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而这种基准意识可以通

过“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来具体体现。

所谓“等效意识”,就是当线上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

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

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所谓“反身意识”,可以说是等效意识在自我

和他人关系上的延伸,即一个人的不当行为有可能损害到他人时,转换视角去设

想当自己是这种行为的受害人时会有什么样的切身之痛,有了这样的反身意识,

就会自觉抵制许多不良的网络行为,就不会到网上去传播谣言。“价值意识”在网

络行为中有多方面的体现:第一,它表现为对他人信息劳动的价值认同,比如尊

重知识产权;第二,重视信息内容的文化意义,从而积极传播内容健康的信息;

第三,意识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价值负载,从而关注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效应。

由于技术普遍是负载价值的,不当使用网络可能会产生出负价值,如对网络游戏

的沉迷会耽误学业和事业,此外,网络是“内容为王”的空间,是各种思想交锋的

新的疆场,青年人尤其是被争夺的对象。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而言具有主

导性的作用。“契约意识”就是要具有信息契约精神。网络空间中,在信息的生产、

传播和使用中新出现了大量的利益分配乃至利益冲突问题,冲击了传统的信任机

制,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来规范各自权利和义务成为重构信任机制的重要方式之

一。当作为未来希望的青年一代在网上讲诚信、守契约、服从大局时,网络中新

的信任机制可随之形成。

(摘编自肖峰《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

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答:

考向三分析论证思路

1.论证思路的要素

论证

内容特点注意点

要素

论证立论运用充分有力的论据从①驳论点:对文章论点中的根本性错

方式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误进行反驳。②驳论据:既可以直接

的正确性反驳,也可以通过归纳论据中的谬误

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办法来反驳。③驳论证:针对举例

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论证可以找出例子与事实情理不符的

驳论自己的论点。常用的方部分,针对道理论证可以用相关知识

法有:直接反驳、反证指出其错误

法、归谬法

演绎一般性的前提——具体

推理陈述或个别结论

归纳特殊具体的事例———

推理般原理、原则

推理①构成推理的要素有三部分,即前提

方式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已知判断)、结论(推出的新判断)、推

类比相同或相似——它们在理形式(指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结方

推理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式)。②根据使用的前提多少可分为直

似接推理法、间接推理法(如三段论法、

复合判断推理法等)

论点怎样提出来的(如时机、①要点的表述要尽可能体现出文本的

提出位置)思路脉络,体现层次之间的联系,如

论证

论据用了哪些论据,是否有“先是……再……后转入……最

过程

选用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后……②根据文本材料特征,还需

论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要适当使用一些专业术语,如“首先

层次性,中间本论部分还应(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

考虑从哪几个方面论证最后(解决问题)……”,又如“先(列举

及先后次序现象)……再(分析产生的原因)……然

后(指出相关危害)...最后(提出解决

的措施)……”等

2.论证思路标志词语

①表并列或递进。如:也、又、不但

而且……、不仅如此等

②表分类分层。如:首先……其次…….

,一方面另一方面、换言之等

关键

、③表举例。如:例如、如等

词语

词、④表年代(时间多次依序出现)

志⑤表归结。如: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

述、可见等

关键主要是论点句、论据句以及揭示脉络层

句子门次的过渡句等

[教考衔接]3.必修下册《说“木叶”》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答:

【掌握解题通法】

分析论证思路的技法

1.从内容要点概括和结构脉络关系角度入手

概括段落内容。依据句段顺序概括层意,弄清每一段的意思。同样,分析一个段

落的层次也是这样,可以通过分析这一段落中每句话的意思,分析出段落的结构

和思路。

2.从整体或局部角度分析原文的结构和行文逻辑入手

锁定分析范围。判断是整体材料还是局部材料,针对本论部分各段,根据所用材

料的性质、角度,我们可以搞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

有: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概念到应用,

由总到分,由破到立(或由立到破)。

3.从分析论证的过程入手

借助标志思路、层次的词语和句子,理清行文脉络。

⑴关键词语。①表转折。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等。②表并列或

递进。如:也,又,不但……而且……,不仅如此,等等。③表分类分层。如:

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换言之,等等。④表举例。如:

例如,如,等等。⑤表年代。如:时间多次依序出现。⑥表归结。如:总之,总

而言之,综上所述,可见等等。

(2)关键句子。主要是论点句、论据句,以及揭示脉络层次的过渡句等。

4.从分析论证关系入手

答题时需要表明各论证环节之间的关系。比如,“交代了……立论背景”“确立

了……立论前提”“引出后文的议论对象……”“为后文对……的论述作铺垫”“增强

了论证……的现实针对性”“使读者对……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等等。

5.从分析论证内容入手

答题时要交代、点明论证内容的特点。(1)结构特点:是总分式,还是并列式、递

进式、对照式。(2)使用什么论证方法。(3)论证角度,即文本论证中心论点的切入

点、论证角度。多以名词性短语形式呈现。

6.规范答题思路模板

⑴首先,由xxx(谈起)【概述XX;指出XX】,引出xxx(观点,或论题)。

⑵其次,从XXX方面阐述【论述,分析】xx(观点,或论题);再次,联系现实,

用xx(方法)指出(强调)XX【用XX方法指出XX结果工

(3)最后,总结上文,提出(突出,阐明)xx(结论,观点,做法,希望)【照应开篇

论点或论题,

[边练边悟]3.(2021・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

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

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

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

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雕塑《拉奥孔》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

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

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

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

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

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

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

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

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

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

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

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

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

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

就明白它是桌子。

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

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

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

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

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

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

静物么?莱辛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

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

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

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一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

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

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

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长

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

万物无遁情”。

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

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

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

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

《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

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为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

五字也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图》:“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

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

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

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

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

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

(摘编自钱锦书《读〈拉奥孔〉》)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答:

特别提醒:

行文脉络(行文思路)VS论证思路VS论证结构

行文脉络

论证思路论证结构

(行文思路)

1.指出总体结构(总分式、

1.行文脉络(行文思路)主

1.论证思路主要答如何论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

要是答写作内容——从作

证中心论点观点是什2.分析局部结构(某段落

者的角度,把文章推进的

么,通过什么方法、步骤或某一部分),局部结构的

思路讲述清楚。

去论证观点。分析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

2.行文脉络(行文思路)答

2.论证思路强调构思,除关系,如并列、因果、假

主干,要重点梳理主要观

梳理主要观点外,还要考设、条件、递进、转折、

点。

虑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目的等。

3.格式:首先……,然

3.格式:行文脉络+论证3.格式:总体结构(局部结

后....,接着....,最

方法。构)+解释每部分是怎样

后....O

体现这样的结构的。

学案37梳理行文脉络、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

教考衔接

1.解析在文章的第二段中,作者首先写到“《说文》里讲:‘匠,木工也,”,这是

对“匠”的含义做了解释;然后,作者提出了“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

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这一议论,指出了工匠精神的可贵。

最后,作者指出“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强

调了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答案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说明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最后指

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边练边悟

1.解析材料一主要涉及两个概念:一是历史地理学,二是沿革地理。由此可以

梳理材料一的内容:第一段追溯历史地理学的起源,引出对《禹贡》的介绍;第

二段介绍了《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第三段引出“沿革地理”的概念;第四

段介绍了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和成就等;第五段将沿革地理和历史地理学进行了

比较;第六段介绍了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

据此寻找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划分层次即可。

答案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

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代介

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考衔接

2.解析文章运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①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经济关

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然后分两个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经济关系和社会

历史的关系、经济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述。②先是指出政治、法、哲学、

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它们之间又都互相作用并

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③接着分析了历史发展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阐明了

伟大人物在历史上出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④最后总结全文,归根到底要正确理

解历史就必须注重经济史的学习,学会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

答案①文章结构严整,层次清晰,全文采取“总分总”结构。②首先阐明,生产

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基础;③然后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

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它们之间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

发生作用,接着分析了历史发展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阐明了伟大人物在历

史上出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④最后总结全文,归根到底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

须注重经济史的学习,学会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

边练边悟

2.【解题思维】

[精准审题]“文章”明确了答题区间,是整篇文章的结构,“论证结构”指明了答题

任务对象,“简要分析”限制了答题要求。以“论证思路”为考查对象,考查考生解

读不同类型文本的能力。

[思路分析]

|开篇|指出制定和遵守相应的网络规则的必要性|总)

[采取了总分式论证结构,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答案文本采取了总分式论证结构。首先指出制定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