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考点溯源探根教材
【教材溯源•考点链接】
教材中的文言文梳理
教材单元文体篇目考点链接
10劝学/《荀子》1.推敲句子含义,把握文中有关学习的主
第六
政论文要观点,学习文中的新内涵;2.连词“而”
单元*师说/韩愈
的多种语义关系
必修.....
16赤壁赋/苏轼1.体会古代写景抒情文章中,景与情的关
上册
第七系;2.梳理文章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体
游记
单元*登泰山记/姚鼐会景情理完美融合的特点;3.积累整理古
人记录时间的方法,纪年、纪月、纪日等
1.语录对话,言简意赅,2.句首、句中、句
1子路、曾皙、冉有、
语录末语气助词,表判断、陈述、疑问、感叹
公西华侍坐/《论语》
等语气
1.取譬设喻,因势利导,思辨性强;2.体会
政论文*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语气助词“也”、“乎”、“矣”、“哉”、“焉”
第一
等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单元
必修政论文庖丁解牛/《庄子》寓言说理,形象生动,富有后发性
下册1.把握说辞的语言艺术和蕴含的智慧;2.
传记2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探究“礼”的内涵
关注人物描写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注意人
政论文3*鸿门宴/司马迁
物关系、人物言行与事件发展之间的联系
第五
奏疏11谏逐客书/李斯体会精心构思,巧妙措辞
单元
第六小说14促织/蒲松龄体会幻想与现实相交融写法的独特魅力,
单元精练生动的语言、叙事状物、细腻形象
奏疏15谏太宗十思疏/魏征1.体会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领略
文章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2.把握文章行
第八书信*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文简洁,说理严谨,理足气盛的艺术特点
单元
赋16阿房宫赋/杜牧1.感受文章赋和论的文体特点;2.注意古
史论*六国论/苏洵今异义词,准确把握文言文的语义
1.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
政论文5《论语》十二章的基本观点;
2.论述道理上的巧妙之处
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
政论文大学之道/《礼记》
选择部关联
性*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
第二政论文
必修《孟子》要性
单元
上1.学习老子思辨性论说对现实人生的启
册政论文6《老子》四章示;2.把握文章“有与无、知人与自知、
胜人与自胜”的辩证关系
政论文*五石之瓠/《庄子》借寓言故事婉曲达意说理,小大之辩
墨子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
政论文7*兼爱/《墨子》
的层次感
1.把握屈原的精神品质,品味作品精湛的
9屈原列传/司马迁叙事艺术;2.积累古今异义词语,理解语
境义
选择
1.梳理情节脉络,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性传记
第三探寻他备尝艰辛却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
必修
单元10*苏武传/班固源泉;2.关注文章叙事艺术,体会作者寓
中
于其中的情感倾向;3.掌握意动和使动用
册
法,体会其语境义
11过秦论/贾谊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及写作意图;2.对
史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比赋体写史论和散体写史论的写作方法
阳修和论述风格;3.掌握名词作状语,体会其
用法
奏表9陈情表/李密1.理解作者是怎样以孝道贯串全文,以情
感人,以理服人;2.奏表文体中的谦敬词
记叙*项脊轩志/归有光
语
诗序10兰亭集序/王羲之1.领悟作者生命的哲理,体现了魏晋文土
的旷达和善思;2.两文的语言淡雅生动,
选择
文辞精致素朴之美;3.古诗文对偶句的运
性辞序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第三用,语义的相近或相反,借此课文阅读的
必修
单元推知应用
下
1.体会文章融叙事说理于一体,婉而多讽
册11*种树郭橐驼传/柳
传记的写法,把握对举、类比的说理方式;2.
宗元
积累人称代词,归纳总结
1.学习质疑和求实精神;2.体会古代散文
游记12*石钟山记/苏轼的不同特点,格局谨严而不乏情采,潇洒
随性而自有法度等
【必备知识•核心聚焦】
文言文文本阅读选文广泛,涉及记人类、纪事类、写景游记类、议论说理类、墓
志铭、神道碑、墓表等。文体多种多样,内容包罗万象,而近年又出现多则材料综合阅读
考查的趋势。同时考点也更加灵活多变。因此,考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阅读素养,还需掌
握合理、高效的阅读步骤和方法。
常见文言文分类及行文特征
种类行文特征
开头简要介绍传主基本信息姓名、籍贯、家庭等,中间重点介绍传主的生
记人类平履历及主要事迹,结尾补充介绍传主的结局、死后封赏等。如《屈原列
传》
以记叙历史事件为主。或记叙一个中心事件;或记叙多个事件,但事件之
纪事类
间没有关联。基本按时间顺序编写,能反映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或关键节
点。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开篇介绍游览之地的位置,描写其总体概貌;主体部分详细浏览过程,直
写景游记类接或间接写景;结尾抒情议论,或写作者游览之后的感想等。如《游褒禅
山记》
主要内容:记录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卒年月,记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一
墓志铭、神道
生做出的贡献、受到的表彰,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对死者亲朋的安慰、寄
碑、墓表等
托哀思等。如《柳子厚墓志铭》
开头针对社会现象、问题等,提出观点。中间或用事理名言阐释,或用现
议论说理类实人事分析,或二者并用,证明观点。结尾照应开头,再次强调观点。如《师
说》
【教考衔接•命题前瞻】
1」(文言断句)|请将下面句子用“/”断开。(3分)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
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答案: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
/至于泰安
2.|(词语解说)|下列对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今君实所以见教者”和《屈原列传》中的“信而多疑”中“见”
字用法意义相同。
B.《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军告庙”中的“少牢”指古时祭
祀用羊、猪各一头。
C.《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两句中的''而"字含义不同。
D.归宁,为古代礼俗,指已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视父母。“吾妻归宁”即为此意。
【解析】选A。A项,前一个“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可以翻译成“我”;后
一个“见”表被动,译为“被故选A。
3.|(概述辨析)|阅读《答司马谏议书》,思考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文中提至1司马光认为天下“怨谤”、众“汹汹然”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
征利、拒谏”造成的。
B.面对保守派的指责,王安石最初无心辩解,就没有回复。后来想到不可鲁莽失礼,才写
了本文,表达了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
C.王安石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从而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
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变法的坚决态度。
D.本文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的辩驳,有理有据,层层
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礼节。
【解析】选B。B项,“就没有回复”分析有误。原文是“略上报”,即简单地做了回复。
故选B。
4.|(文言翻译)|阅读《苏武传》,并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手持
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得
分点:嘉、以、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
⑵你终究不能回归汉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又能在哪
里显示呢?(得分点:空、亡同无、赂,安所见乎宾语前置。)
5」(文言简析)|阅读《鸿门宴》有关樊哙的内容,概括并分析他有哪些性格特征。(3分)
林•
答案:(1)刘邦在宴会中处境危险时,一经张良召唤,就立即不管不顾地进入营中。可见他
的忠诚与胆识;(2)在与项羽的对话中,可见其粗中有细,劝说刘邦离开,更是见了他的智
谋与见识。
【真题试做•感悟体验】
(2024年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及贰
师击匈奴⑶,陵叩头自请日:“臣所将屯边者,皆荆荒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
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或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
个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
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
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日:“无面目报陛下!”遂
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肃孝,与士信,常奋
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土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
地,抑数万之师。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与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
无功还,因日:“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于是族陵家。既而闻之,
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陵使人刺杀绪,大阕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闵氏
死,乃还。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
有大事乃入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
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
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
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日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
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
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将而降降
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日“思
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注]贰师,指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复白。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壮,认为……豪壮,意动用法,与《老子》“不贵难得之货”的“贵”用法相同。
B.亲,父母,可偏指父或母,与《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的“亲”意思不相同。
C.“彼之不死”与《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D.迨,等到,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的“迨”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擅长骑马射箭,受命在酒泉、张掖训练军队。李广利出击匈奴时,李陵请求以
少击众,率五千步卒深入单于王庭,王夫之认为这是“自炫其勇”。
B.李陵遭遇单于三万人马,奋力作战,单于震恐,召八万人围攻李陵,李陵率军杀敌数
千。对于李陵的战功,司马迁称赞他虽败犹荣,而王夫之则未置一词。
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马迁竭力替李陵辩白。王夫之认为,司马迁这样做的原因,
是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
D.武帝误信李陵帮助匈奴训练军队,诛杀李陵家族,其实帮助匈奴的是李绪。王夫之
认为,即便灭族之祸可以归罪于李绪,李陵的罪责也无可推卸。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李陵日“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
者也。
14.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
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10.ADF11.C12.C
13.(1)我愿意亲自率领一支队伍,到兰干山南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他全力对付
贰师将军的军队。
(2)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
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14.①李陵打仗失败后即投降匈奴;②与降将卫律一道成为单于左膀右臂;③率领大军
追击汉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身为将领却向敌军投降,投降以后又为新主效死作战,即使想要洗涤自己身上的
污点,可已经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变白。
“为将而降”与“降而为之……”为顶针的修辞手法,在中间的A处断开。
“为之”做“效死以战”的状语,“效死”是“战”的修饰成分,中间均不可断开,可
在后面的D处断开。
“虽……,而……”是转折关系的复句,在中间的F处断开。
故选ADF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和词类活用、判断偏义复词的能力。
A.正确。壮,认为……豪壮,意动用法;/贵,以……为贵,意动用法。句意:皇帝赞
许李陵的豪情壮志,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不以难得稀有的财货为贵。
B.正确。父母,可偏指父或母;/属性词,血统最接近的。句意: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顺。
/我有一个亲哥哥。
C.错误。相同,都是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他之所以没有死节。/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D.正确。都是“等到”。句意:等到后来李广利征讨匈奴。/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错误,原文“抑称道李广
于不绝,以奖其世业”,“称道李广”是为了替李陵辩白,并不是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
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当”,主持,引申为率领;“专”,专门,可意译为“全力”;“乡”,同“向”,朝
着某个方向前进,引申为对付。
(2)“得当”,适当的机会;“愧”,感到惭愧;“文”,文饰,掩饰。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和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的能力。
作答此题,首先要理解王夫之“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一句的意思。李陵投降匈奴,
作为汉军将领,已经丧失了一个汉军将领的节操,故称“大节丧”。“余无可浣也”承上
一句“已缁之素,不可复白”而来。已经染色的素丝不可能回复白色,因此李陵“大节
丧”,投降之罪无可辩白,也就是材料二的结论句“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
也”一一李陵投降叛逆之罪无可辩白。试题即要求考生从材料一中概括支持王夫之这一
观点的史实。
与此相对应,考生可以从材料一中找到:
①“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日:'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即“打仗失败后即投降匈奴”。
②“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
事乃入议”,单于将女儿嫁给李陵为妻,并立为右校王,李陵与降将卫律一起受到单于
重用,成为单于的左膀右臂。
③“(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
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李广利出征匈奴,李陵率三万余骑追击汉军,转战九日。说
明李陵投降效忠匈奴单于已是事实。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李广有个孙子名叫李陵,担任侍中,擅长马奇马射箭。汉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
让他在酒泉、张掖一带教士兵射箭,以防备匈奴。等到贰师将军出击匈奴时,李陵叩头
自己请求说:“我所率领屯垦戍边的人,都是荆楚地区勇敢的人和奇才剑客。我愿意亲
自率领一支队伍,到兰干山南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他全力对付贰师将军的军队。
臣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皇帝赞许李陵的豪情壮志,就答应了他
的请求。李陵到达浚稽山,与单于军队相遇,匈奴约三万驹■兵包围了李陵军队。李陵搏
战攻击,匈奴军转身退回上山,汉军追击,杀敌几千人。单于大惊,召集八万多驹■兵前
来围攻李陵。李陵的军队在树林间徒步与匈奴骑兵战斗,又杀敌几千人。李陵的部队被
困在山谷中,匈奴军在山上,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士兵很多被杀死,无法前进。李
陵说:“没有脸面回去见皇上呀!”于是投降了。皇帝非常愤怒,群臣都责备李陵,皇帝
拿这件事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极力辩护说:“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顺,结交土
人讲信用,常常奋不顾身来为国家的危难而献身,他历来积铸的品德,我认为有国土的
风度。而且李陵率领的步兵不满五千人,深践(深入)敌人的军事栗地,阻挡(抵挡)
数万敌军。他虽然身陷重围,兵败投降,然而他摧垮、打败敌军的功劳,也足以向天下
人显示他的本心了。他之所以没有死节,应该是想得到恰当的机会来报效朝廷。”汉武
帝认为司马迁在诬陷欺骗,把司马迁下狱(关进牢狱),施以宫刑。很久以后,汉武帝
才对原先使李陵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表示后悔。武帝派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
公孙敖无功而返,于是对武帝说:“抓获了匈奴俘虏,说李陵在教单于制造兵器,以防
备汉军。”于是汉武帝下令诛杀了李陵全家。不久后听说,教单于练兵的是投降匈奴的
汉朝将领李绪,并非李陵。李陵派人将李绪刺杀。匈奴单于的母亲大阕氏要杀李陵,单
于将他藏匿在北方。直到大阕氏去世后,李陵才回到王庭。单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
为妻,封其为右校王,与卫律一起都成为掌权的贵族。卫律常常伴在单于身边,李陵则
在外朝,有大事才召入王庭议事。征和三年三月,武帝遣李广利率七万人出兵五原,攻
打匈奴。匈奴派大将与李陵率三万多驹■兵追击汉军,转战了九天。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李陵投降匈奴,罪行显著而不可掩盖。如果说他孤军奋战而无援助,那么他率领五
千步兵出塞,是他自己炫耀勇敢,而不是汉武帝命令他无法推辞的。李陵的家族因此受
祸,他将灾祸转嫁给了李绪;等到后来李广利征讨匈奴,李陵率领三万多骑兵追击汉军,
转战九天,难道也栗把罪责推给李绪吗?如果说李陵受单于的控制,不得不追击转战,
那么匈奴难道没有可信任的人吗?如果李陵有两面讨好的心思,单于又怎么能信任他并
委以重兵,让他深入敌境与汉将对峙呢?司马迁为李陵文过饰非好像不够,却不断地称
赞李广,以此来奖掖其家族世代相传的事业。身为将领却向敌军投降,投降以后又为新
主效死作战,即使想要洗涤自己身上的污点,可已经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变白。大
节已失,则其余的都没法洗干净了。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
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我的借口。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2024年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①,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日:“魏君贤
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日:“为
我画计。”留侯日:“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
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汉十二年,上从击
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趣,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
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悻之,问日:“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上乃大惊,
日:“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日:“陛下轻士善骂,臣
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土,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
故臣等来耳。”上日:“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力本已毕,趋去。上起去,罢酒。竟
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论者或日:“魏文不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虽全国有益,非所贵
也。”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
法度也。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六国之兵非不锐,土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
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②,孟贲怒之,童
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
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秦以兵强,威无不胜。却军
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
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
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注]①段干木:战国初魏国名士。②孟贲:战国时勇士。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
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图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同“宴”,指宴饮,成语有“新婚燕尔”,其中的“燕”字意思与此相同。
B.怪,以……为怪,意动用法,与《师说》中“不耻相师”的“耻”用法相同。
C.为寿,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的礼仪与此相同。
D.式,同“轼”,指扶轼,与《周亚夫军细柳》“改容式车”的“式”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曾经师从子夏学习儒家经艺,他崇礼敬贤,在诸侯之中享有美誉。每次乘车
经过名土段干木居住的里巷时,他一定会行礼致意。
B.汉高祖想废掉太子,改立赵王如意,吕后为此十分恐慌,派人强行要留侯出主意,留
侯认为如请到汉高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贤人,将会对太子有利。
C.四位贤人表示太子仁孝爱土,汉高祖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希望他们好好辅助太子;
四人本是留侯亲自招来的,这也是没有另立太子的一个因素。
D.王充认为,假如有儿童持刀与孟贲相斗,儿童肯定不能取胜;如果儿童对孟贲恭敬
有加,孟贲就不忍心伤害,魏国与秦国的情况正与此相类似。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14.王充认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
请根据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
【答案】10.CEH
11.A12.C
13.(1)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
呢?
(2)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
礼义。
14.敬贤礼土:太子敬重四皓,魏文侯礼敬段干木,都是通过尊重贤士来赢得他们的支
持。
化解危机:太子通过敬重四皓,化解了汉高祖废太子的危机;魏文侯通过礼敬段干木,
使得秦国不敢轻易进攻魏国。
德行感化:太子和魏文侯都通过自己的德行感化了贤土,使得他们愿意为其效力,从而
达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
【解析】
1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魏君对贤人特别敬重,魏国人都称赞他的仁德,上下和谐同心,不能谋取。
“贤人是礼”是宾语前置句,意思是“礼贤人”,做“魏君”的谓语和宾语,在后面C
处断开。
“国人称仁”是主谓宾结构,在后面的E处断开。
“上下和合”是主谓结构,在后面的H处断开。
故选CEH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错误。同“宴”,宴饮/同“宴”,安乐,欢乐。句意:等到安闲的时候,设置酒宴。/
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B.正确。怪,以……为怪,意动用法/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句意:皇上感到奇
怪。/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C.正确。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句意: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刘邦献上一杯酒向项伯
祝酒。
D.正确。同“轼”,车前横木。此用为动词,古人立而乘车,低头扶轼以表敬意的礼节。
句意:魏文侯从段干木居住的里巷经过,手扶车轼表示敬意。/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
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留侯亲自招来的”错误,“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是说这四个人原本是留侯推荐,
吕后“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土固请”,最终招致而来的,不是“留侯亲自招
来的”。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辟”,通“避",逃避,躲避;“自”,自愿;“游”,交游。
(2)“……者,……也”,……的原因是……,……是因为;“贤”,以……为贤;“高”,
形容词做动词,推崇。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
王充的观点从行动、效果、策略上点明了二者的相似之处。
从行动上看,“太子敬厚四皓”,材料二指出“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土固请”,
四皓是当时著名隐士;“魏文式段干木之闾”,材料一指出“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
过其闾,未尝不轼也”,子夏是“孔门十哲”之一。“太子”“文侯”都礼敬贤土。
从效果上看,“以消高帝之议”,材料二指出“上欲废太子……上日:’烦公幸卒调护太
子。’……竟不易太子”;“却强秦之兵”,材料一指出“秦尝欲伐魏,或日:'魏君贤人
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材料三补充说明“秦兵为之不至”。二人都
巧妙化解了危机。
从策略上看,王充认为“强弱不敌,众寡不同”“力少则修德”。“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
太子遂安”“消高帝之议”和“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都是采用了“修德”
的策略,达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文侯师从子夏学经书,以客礼对待段干木,经过他的乡里,没有一次不凭轼敬礼的。
秦国曾想进攻魏国。有人说:“魏君对贤人特别敬重,魏国人都称赞他的仁德,上下和
谐同心,不能谋取。”文侯因此得到诸侯的赞誉。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
皇上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吕后很害怕,就派建成侯吕泽胁迫
留侯,竭力要挟说:“一定得给我出个主意。”留侯说:“回想皇上不能招致而来的,天
下有四个人。现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璧帛,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谦恭,驾着(用四匹
马拉的)安车,趁机派能言善辩之士恳切地聘请,他们应当会来。皇上知道这四个人贤
能,那么这对太子是一大帮助。”汉十二年,皇上随着击败黑京布的军队回来,病势更加
沉重,愈发想更换太子。等到宴饮的时候,设置酒宴,太子在旁侍奉。那四人跟着太子,
他们的年龄都已八十多岁,须眉洁白,衣冠非常奇特。皇上感到奇怪,问道:“他们是
干什么的?”四个人上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皇上于是大惊说:“我访求先生们好几
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四人都说:“陛下轻
慢土人,喜欢骂人,我们讲求道义,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跑躲藏起来。我们私下闻
知太子为人仁义孝顺,谦恭有礼,喜爱土人,天下人没有谁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拼死效
力的。因此我们就来了。”皇上说:“烦劳诸位始终如一(善始善终)地好好调教保护太
子吧。”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皇上起身离去,一直到酒宴结束,皇上
最终没有更换太子,原本是留侯招致这四个人发生了效力。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议论者中有人说:“魏文侯从段干木居住的里巷经过,手扶车轼表示敬意,秦军因此
不去攻打魏国,并不是法制的功效。虽然在保全国家方面有好处,也不值得重视。”那
么,法制的功能,指的是什么呢?养活三军士兵,明确赏罚法令,严厉刑法,富国强兵,
这就是法制。六国灭亡,都灭亡在秦国的军队。六国的军队并非不精锐,士兵的力量也
并非不强,然而甚至于被打败灭亡,这是因为强弱不相当,多少不一样,即使明确了法
制,那又有什么益处呢?假使小孩违背了大力士孟贲的心意,孟贲发怒,小孩持刀跟孟
贲对打,小孩肯定不能取胜,因为力量远远不如孟贲。栗是孟贲发怒,而小孩讲究礼节,
对他非常恭敬,孟贲才会不忍加害。秦国与魏国,就像孟贲与小孩一样。力量弱小就该
修养德行,军队强大就该发扬威力。秦国凭借军队强大,威力无穷战无不胜。撤回军队,
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汉高皇帝主
张想废掉太子刘盈,吕后很担忧,张子房(张良)教太子用谦恭的态度去迎请四皓,并
丰厚地礼遇他们。太子的地位安稳了太子敬重厚待四皓,来消除了高皇帝废掉太子的想
法,就像魏文侯到里巷对段干木表示敬意,退掉了强大的秦军一样。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
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
刘备为吕布所袭奔于操程昱以备有雄才劝操图之。操日:“今收揽英雄时,杀一人而
失天下之心,不可也。”然此犹非与操有怨者。臧霸先从陶谦,后助吕布,布为操所擒,
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先是操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
晖皆叛,后操定兖州,翕、晖投霸。至是,操使霸出二人.霸日:“霸所以能自立者.
以不为此也。”操叹其贤。盖操当初起时,方欲帮众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及其
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等,皆以嫌忌杀之。荀或素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
锡而胁之死。然后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从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矫伪,以济一时
之用,所谓以权术相驭也。
至刘备,一起事即为人心所向。观其三顾诸葛,咨以大计,独有傅岩爰立之风。关、
张、赵云,自少结契,终身奉以周旋,即羁旅奔逃,无寸土可以立业,而数人者患难相
随,别无贰志。此剧数人者之忠义,而备亦必有深结其隐微而不可解者矣。至托孤于亮,
日:“嗣子可辅,辅之;不可辅,则君自取之。”千载下犹见其肝膈本怀,岂非真性情之
流露?亮第一流人,二国俱不能得,备独能得之,亦可见以诚待人之效矣。
至孙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孙策生擒太史慈,即解其缚日:“子义青州名
土,俱所托非人耳。孤是卿知己,勿忧不如意也。”此策之得土也。陆逊镇西陵,权刻
印置逊所,每与刘禅、诸葛亮书,常过示逊,有不安者,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委任
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而竭心力者乎?陆逊晚年为杨竺等所谱,愤郁而死。权后见其子
抗,泣日:“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以人主而自悔其过,开诚告语
如此,其谁不感泣?此孙氏兄弟之用人,所谓以意气相感也。
(节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
刘备为吕布A所袭B奔C于操D程昱E以备F有雄才G劝操H图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藉,凭借、借助,与《陈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斩”的“藉”意思相同。
B.即,即使,与《桃花源记》中“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的“即”意思不同。
C.固,固然,与《赤壁赋》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固”意思相同。
D.但,只是,与《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霸曾为吕布效力,曹操擒捉吕布以后,臧霸为避祸藏匿起来;后来他又被曹操捕
获,曹操不计前嫌,对他委以重任,任命他为琅邪相。
B.曹操初起时为图霸业,能笼络人才,甚至能任用曾与己有怨者;势位已定时则猜忌异
己,滥杀无辜。这正是其用人“以权术相驭”的表现。
C.刘备以性情结交忠义之士,以诚待人,故能深得人心;刘备创业过程中多次遭遇挫折,
但诸葛亮及关、张、赵云等人患难相随,忠贞不渝。
D.陆逊镇守西陵时,深得孙权信任,孙权给刘禅、诸葛亮写信,常常给陆逊看,有不
妥之处就让他改定;到了晚年,陆逊遭到谗害,郁郁而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操使霸出二人,霸日:“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
(2)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
【答案】10.BDG
11.A12.C
13.(1)曹操让臧霸交出那两个人,臧霸说:“我之所以能够自立的原因,是因为不做
这样的事情。”
(2)我以前听信谗言,与令尊的关系不够深厚,因此辜负了你。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刘备被吕布袭击后,投奔曹操,程昱认为刘备有雄才,劝曹操图谋除掉他。
“为……所”为被动句式,之间不断开,“奔”是下一句的谓语动词,承前共用主语“刘
备”,B处断开;
“于操”是介词结构,引出“奔”的对象,之间不断开,第一个“操”是介词“于”的
宾语,程昱为下一句的主语,D处断开;
“备有雄才”是“以”的宾语,“劝操图之”为独立的句子,承前省略主语程昱,G处
断开。
故选BDG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错误。两个“藉”意思不同。“藉”,凭借、借助;/即使。句意:正是想借助众人的
力量成就大业。/即使仅能免于斩刑。
B.正确。即,即使;/立即。句意:即使在颠沛流离、无立足之地时。/太守立即派遣人
员跟随他前往。
C.正确。句意:这固然是几人的忠义。/(曹孟德)固然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
在又在哪里呢?
D.正确。句意:只是所托非人罢了。/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诸葛亮及关、张、赵云等人患难相随,忠贞不渝”错误,根据原文“关、张、赵云,
自少结契,终身奉以周旋,即羁旅奔逃,无寸土可以立业,而数人者患难相随,别无贰
志”可知,刘备创业过程中多次遭遇挫折,患难相随,忠贞不渝的是关、张、赵云三人,
没有诸葛亮。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出”,交出;“所以”,……的原因;“以”,因为;“者……也”,表判断。
(2)“汝”,你;“笃”,深厚;“负”,辜负。
参考译文:
三国时期的人才可谓是最为鼎盛的,这也得益于三国的君主各自善于用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