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蜀iW
一、默写闯关
(-)挖空练习
《蜀道难》
李白•唐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
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
()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欲度
愁攀援。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参历井仰()息、,以手抚()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
喧(),()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蝶而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
附:记忆导图
蜀道难
历
山
史
势
久
高
.
山势之高।I人事乏词
国道之难,难于上青天I
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
喊凫
巅栈
猱扪
月办膺
蝮
破嵬
吮嗟
(二)情境默写
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来描述蜀地与秦塞的连接,其诗曰:(),
()O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拟人、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是:
(),()O
3.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
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4.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
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O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两句的句子是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7.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8.李白《蜀道难》中“(),()”两句,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
极言蜀道来之不易。
9.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
【参考答案】
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飞湍瀑流争喧眩;破崖转石万壑雷
4.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5.剑阁峥喋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6.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7.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8.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9.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二、阅读闯关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蜀道难
李白•唐
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
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
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
峦。扪参历并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蟾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
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般,
冰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噪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
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送友人入蜀①
李白•唐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君平:是汉代严
遵的字,他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在成都市上以卖卜为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平实,颔联奇险,颈联转人舒缓,尾联深挚,语言简练朴实,笔力开阖顿挫。
B.颔联视角由高到低,峻山迎着人面拔地而起,“云气”傍着马头翻滚。
C.颈联中“笼秦栈”和“绕蜀城”相对,前者写山上蜀道风景,后者写山下春江绕城奔流。
D.本诗既劝勉友人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中,又寄寓诗人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
2.同样描写蜀道之难,《送友人入蜀》与《蜀道难》在写法和效果上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B
【解析】“颔联视角由高到低”错误。人在栈道上走时,山崖从人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
头上升翻腾,视角是由低到高。
2.①t青感表达:《送》诗语调平缓自然,平静地叙述,情感委婉诚挚;《蜀》诗开篇极言蜀道之
难,情感强烈,奠定了全诗雄放的基调,并随着情感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反复咏叹。②描写手
法:《送》不以惊悚的字眼来夸张,而是轻言轻语,用栈道上“山道人面”“云傍马生”两个静景特
写来凸显蜀道叠嶂中,一峰突起,如对绝壁,如临深谷的惊险、高危;《蜀》综合运用正侧结合、动
静结合、视听结合等多种手法反复渲染蜀道之险,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蜀》还通过细节描写表现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与畏惧心理,侧面写出了山之高险。
(二)融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
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
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
提倡,其风度体貌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兰亭在唐初名高且风行,
冯(承素)、虞(世南)、诸(遂良)、陆(束之)和多种兰亭摹本,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
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
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亭亭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
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栗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但他指出“质以代兴,
妍因俗易”“驰鹫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
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即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
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这与诗中的陈子昂一
样,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
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同样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
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
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发在笔墨之间。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
名。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
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岩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
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不只
是张旭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
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抒发行程……然而,这
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其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期。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
高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
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慢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
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自破阵舞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岳。”
“惟庆善乐独用西凉乐,最为闲雅。”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恰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一
样。这些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
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魂灵,故统称之日盛唐之音,
宜矣。内容前面已说。就是形式,也由这个灵魂支配和决定。绝句和七古乐府所以在盛唐最称横唱,
道理也在这里。它们是能人乐谱,为大家所传唱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
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与歌、与琵琶、与乐器,已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新声、音乐是它的
形式,绝句、七古是它的内容;或者反过来说也行,绝句、七言是形式,音乐、抒情是它的内容。总
之,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时人说:“宫掖所传,梨园弟子所歌,旗亭所唱,边将所进,率当
时名士所为绝句。”后人说,“三百篇亡,而后有骚、赋,骚、赋难入乐,而后有古乐府,古乐府不
入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五古从汉魏起,到唐代实已基本做完;五律则自初唐沈(俭期)、宋
(之问)搞定形式化以来,成为终唐之世的考试体裁、正统格式;七律要到杜甫才真正成熟,宋以后
才大流行,所有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只有“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即
其中夹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等)才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唱的主要艺术形式,
它们,咨恰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
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法亦然。观舞姿而进书法,也是一再流传的著名故事:“张颠
见公孙大娘舞剑,从而笔势益振”。当时舞蹈特征是甚么呢?与音乐一样,它主栗也是来自异域少数
民族的急烈跳动的胡旋舞,即所谓“纵横跳动”“旋转如风”O盛唐的草书那如走龙蛇、刚圆遒劲具
有弹性活力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绎智遗形、连绵不断、忽轻忽重的结体、布局,那倏忽之间变
化无常、急风骤雨、不可遏制的情感气势,不正是这纸上的强烈舞蹈么?
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它把中国传
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推上又一个崭新的高峰阶段,反映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
精神。而所谓盛唐之音,非他,即此之谓也。
(选自李泽厚《音乐性的美》,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与诗歌到唐代达到了艺术的顶峰,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
B.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营造的优美意境体现了初唐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C.以张旭为代表的狂草展现了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注重表现和抒懵,呈现出一种音乐性的
美。
D.盛唐时期的舞蹈对于书法有着促进作用,草书的线条、布局与情感气势与舞蹈特征一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冯、虞、褚、陆各种兰亭摹本风行,成为初唐书法美的典型。
B.孙过庭在书法理论上对传统的继承和大胆的突破,预示着盛唐书法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C.在盛唐,只有绝句和未定形的七言才能进入乐谱,被大家传唱,因其它诗都不具音乐性。
D.反映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的绝句、草书、音乐、舞蹈,构成了“盛唐之音”。
3.以下作品可以作为本文阐述盛唐之音风格特点的例证的一项是()
A.王勃的《滕王阁序》(被称为“古今第一赋”)
B.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C.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D.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4.请简要说明本文的论证特点。
5.结合文本,谈谈《蜀道难》如何体现“盛唐诗歌”音乐性美。
【参考答案】
1.A
【解析】A.材料第一段“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
是狂草”说明体现出盛唐风貌的不是所有的书法艺术,而是书法中的草书,特别是狂草。
2.D
【解析】A.“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错,原文“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以一
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并没有说明兰亭摹本的风行是因为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B.“对传统
的继承和大胆的突破,预示着盛唐书法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错,孙过庭的书法理论的突破才预示盛
唐书法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对传统的继承没有起到预示作用。C.“只有绝句和未定形的七言才能进
入乐谱,被大家传唱,因其它诗都不具音乐性”过于绝对。原文是说“只有‘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
形的七言(即其中夹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等)才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唱的
主要艺术形式,它们恰恰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
3.B
【解析】A.王勃是初唐诗人,《滕王阁序》是一篇赋,“骚、赋难入乐”,显然并非作者所说具
有音乐性的诗歌;B.王昌龄的《出塞》无论从诗人所在时代,还是诗歌特点都符合盛唐之音的特点。C.
杜甫虽然是盛唐后期诗人,但《登高》是律诗,也不在本文侧重讲的绝句与七言之列;D.王维虽是盛
唐诗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绝句,但缺乏本文提到的盛唐浪漫、创造、天才的特点。
4.(1)在论证结构上,采取分总的形式,分别阐述了书法、音乐、诗歌、舞蹈在盛唐的发展及特
色,总结出盛唐之音的意蕴,结构清晰,论证严密。(2)在论证方法上,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对盛唐时期的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分析阐释,形式多样,说理充分。
(3)在论证语言上,本文显得精美深隽,生动典雅,情感浓厚,很有感染力。大量形容词和反问句的
运用,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诗文的引用,让文章显得精美典雅。它们的综合运用增强了论证的说
服力。
5.(1)音乐性的美指的是“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IW,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
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抒发行程”,无拘无束的表现形式和强烈的抒情性是基本特征。(2)在
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再现了蜀道的神秘、高耸、危险、难行的特点,体现了
音乐不可遏制的情感气势。(3)以反复的咏叹和直接的抒懵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对蜀道的赞叹、对友
人的担忧、对时局的忧心,体现了音乐强烈的抒懵性。(4)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至十一言,在语言形
式上充分体现了灵活多变、洒脱自由的特点,与音乐无拘无束的表现形式相契合。(5)全诗从形式到
内容到情感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充分体现出音乐性的美。
(三)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道难
杨士奇
蜀山峨峨连剑阁,百丈飞崖俯奔壑。
逶迤鸟道出云中,江横石栈凌虚空。
行人未行先胆落,马足凌竞①度还却。
由来此路险莫当,王遵②策驭如康庄。
未若人心有崎曲,眼前十步能摧毂。
【注】①凌竞:战栗、恐惧的样子。②王遵:字子春,新莽末年至东汉初年将领。王遵为人豪侠,
有辩才。更始元年,与隗嚣同时起兵,后投归更始帝刘玄,再后归顺东汉光武帝;并劝降隗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两句即入题,用“峨峨”形容蜀山的高峻,用“飞崖”“奔壑”描摹蜀道之险。
B.三四两句写蜀道凌空构架、高耸入云的特点,比李白的“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更具画面感。
C.五六两句与李白的“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异曲同工,都从正面描写路难行。
D.李白的《蜀道难》与本诗虽为同题杂言古诗,李诗语言形式灵活,但本诗语言相对整饬。
2.该诗与李白的《蜀道难》为同题诗,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都从正面描写路难行”
错,五六两句都是侧面烘托的手法。故选C。
2.相同点:两首诗都描写了蜀道的险峻,感叹蜀道难行。不同点:李诗除了感叹蜀道难行,表达
对朋友的劝诫之意外,还从国家角度,表达了叛贼可能据险叛乱的政治隐忧。杨诗由对蜀道难行的感
叹,进一步从人生个体的角度,抒发了人心险恶,世道难行的愁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李白《蜀道难》的主旨,可以从写作
背景和诗歌结尾处议论的句子把握。《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
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
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而作。诗人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感叹蜀道难行,“锦
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表达对朋友的劝诫。诗歌结尾“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
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佥幅铭》中“形
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
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李白的《蜀道难》,如理解为,
表面写蜀道的又臃,实则写仕途坎坷,功业难成。也可以适当给分。杨士奇诗“蜀山峨峨连剑阁,百
丈飞崖俯奔壑"''逶迤鸟道出云中,江横石栈凌虚空”描摹蜀山的高峻和蜀道之险;“由来此路险莫
当”直接感叹蜀道的险峻。诗的主旨句是最后两句,诗旨比较明显。”未若人心有崎曲,眼前十步能
摧毂”从感叹蜀道艰险引申到感叹世道人心的险恶,流露出世道难行的愁苦。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道
[明]李贤
峭壁嵯峨万仞高,乌江声急浪花飘。
悬崖栈阁穿云上,挂树猿猱带雨号。
绝顶振衣秋思远,长空回首帝乡遥。
平生浪说登云路,今日身亲到碧霄。
【注】李贤,明代名臣。景泰三年,李贤受朝廷委派由西安赴四川“考察庶官”。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山高谷深,本诗首联就直接描写了这一特色。而李白则用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来侧面烘托了道路崎岖,难以通行。
B.离开西安地界,李贤一行翻秦岭过巴山就进入了蜀道,本诗颔联就用夸张的修辞记录了路途中
的所见所闻。
C.同样是写蜀道的高,李白的“扪参历井仰胁息”为虚写,想象丰富,生动形象。而本诗尾联的
“身亲到碧霄”也用了同样的方法。
D.李贤写蜀道着重于高和险,突出艰难。而李白写蜀道,不拘泥于高险,还写了蜀道的历史、地
理和神话传说。
4.四川、重庆两地在三国时代隶属蜀国,境内四面高山,围住一块四川盆地成天府之国。盆地北
部仅有栈道(在悬崖峭壁上铺成的木板路),人行其上,险象环生。李白和李贤都写诗咏叹,试比较
一下两首诗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参考答案】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本诗尾联的'身亲到
碧霄'也用了同样的方法”错。李白是想象,是虚写。李贤是亲身经历,是实写。李白24岁离开蜀地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就再也没有去过。可见,《蜀道难》纯系想象之辞。而李贤
是实地到达,边走边写,是写实。故选C。
4.同:都感叹蜀道高险难行。异:①李贤还写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绝顶振衣秋思远,长空回
首帝乡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②李白还表达送别友人的担忧之情。李白《蜀道难》的主题是
“送友人入蜀”,是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诗人担心友人旅途艰险,为友人忧虑,并含
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李白《蜀道难》诗人袭用乐府古题,
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蜀道之难,难
于上青天!”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
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感叹蜀道高险难行。“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
早地把家还。劝诫友人,从中透露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忧虑,并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意。本诗“峭壁嵯
峨万仞高,乌江声急浪花飘”“悬崖栈阁穿云上,挂树猿猱带雨号”写蜀道着重于高和险,突出艰难。
“绝顶振衣秋思远,长空回首帝乡遥”以“秋思”“回首帝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由此可见,
两诗都感叹蜀道高险难行。但李白还表达送别友人的担忧之情;而李贤还写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鸦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鸦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
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沉郁、悲伤、苍
凉的感情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一句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
似之处。
C.诗人触景生情,托物言志,诗中使用夸张、比喻、用典等手法,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气质和李诗
的主要风格。
D.“秋”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一个意象,秋山、秋水、秋霜等常用来寄托诗人的愁思,本
诗也不例外。
6.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结尾句“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手法、情感的能力。C.“诗中使用夸张、比喻、
用典等手法,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气质和李诗的主要风格”错误,本诗中,“荣华东流水”是比喻修辞,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鸩鸾”运用典故,没有运用夸张手法,且本诗风格“雍容和缓”,与李白豪放
的风格不同。故选C。
6.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人认为荣华如东流河水一去不返,万事盛衰,
有如波澜之起伏无常,表达了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际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
社会现实的不满;诗人用比喻的方式,说枳棘本是燕雀筑巢之所,现在却委屈鸾凤去栖息,而高大的
梧桐本是鹦鸾所居,而今却让燕雀做巢占据,表达对贤愚颠倒、是非不分的不满。③诗人用鸾凤自喻,
高洁却只能屈居草丛,表达了怀才不遏、壮志难酬的激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行路难”也就是仕途的艰难,是本诗的主题。
解答本题,需分析全诗内容,找出诗中所写的仕途上的艰难有哪些。诗歌开头四句写登临所见之秋景,
群物被霜而天下已秋,寒风起而大地寒凉。西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凄凉的
秋景引发诗人的感慨,第五、六两句是对自己遭遇不顺的感慨。“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运用比
喻修辞,荣华若东流之水,一去不返;世事亦如波澜,滔滔一去不归。诗人遭谗言诋毁,被迫辞官离
京,因此说荣华易逝,世事又臃,表达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前六句写出诗人对荣华易逝、世事
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第七、八句,说明他不顺遂的际遇是因“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所致,
“徂辉”即落日之余辉,这里暗喻朝政不明。“浮云”,喻谗毁他的恶势力。表达了对小人得志、社
会黑暗的不满。第九、十两句,进一步说明当时朝廷用人不当问题,“鸳鸾”竟栖身于恶木“枳棘”,
“燕雀”得意地栖息在梧桐树上,以上下错位的现象比喻君子失所、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这四句写
出诗人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整首诗运用象征、比喻修辞,描写才华满腹、品格
高洁如同鸾凤的诗人,只能屈居草丛,而梧桐树上却到处是得志小人的燕雀,表达了怀才不遏、壮志
难酬的激愤。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相和歌辞•蜀道难
唐•张文琮
梁山①镇地险,积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
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注]①“梁山”即“高梁山”“大剑山”,主峰在今四川剑阁境内。晋时张载《剑阁铭》所谓“岩
岩梁山,积石巍卷”就是说的这里。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侧重于对梁山一带山川之险的描写,写出了山高谷深、岩陡壁峭之貌。
B.五、六句通过“飞梁”“危峦”等写蜀道仰望之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七、八句写骑马而至的诗人发出“斯路难”的感喟,表现了蜀道的难不可攀。
D.全诗用“积石”“深谷”“绝岭”等景象,以浪漫主义笔法尽言梁山蜀道之阻。
8.本诗与李白的《蜀道难》都发出了“蜀道之难”的感慨,请结合内容,比较两首诗抒懵的异同。
【参考答案】
7.D
【解析】D项“浪漫主义笔法”错。本诗直接以含有一定历史意蕴的现实蜀道之景为“揽辔独长
息,方知斯路难”的现实感叹张本,是通过历史与现实结合以抒发现实感叹为主要目的的诗作,现实
主义意味浓郁。
8.同:(1)直抒胸臆。两诗都以抒情结尾,直言“蜀道之难”o(2)借景抒懵。两诗都通过描
摹自然环境之^臃,渲染了蜀道的壮丽奇险,表达了诗人的惊叹惶悚之情。(3)异:①从抒懵风格上
说,张诗抒情平淡克制;李诗抒懵强烈而直接,善用反复,多次咏叹“蜀道之难”,使诗歌的抒懵具
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②从抒情手法上说,张诗通过描摹眼前实景,以此抒发感情;李诗善
用想象、夸张、用典等,虚实结合以抒发强烈情思。③从抒发的主旨上说,张诗感叹“斯路难”,意
在表达对蜀道之难的感叹;李诗则内容饱满,发出了对奇崛自然与困苦人生的嗟叹,旨趣丰富,情感
厚重。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算山①
陆龟蒙②
水绕苍山固护来,当时盘踞实雄才。
周郎计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
五十八年争虎视,三千馀骑骋龙媒③
何如今日家天下,阊阖④门临万国开。
【注】①算山:位于今浙江宁波附近。②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
摇的时局中。③龙媒:骏马。④阊阖: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朝廷等。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算山一带险固的地理形势,接着回顾三国时期的孙权借此有利地势割据一方的史实,
B.颔联叙述周瑜用计谋大败曹军的史实,“清宵定”与“白昼灰”对举,表现了曹军覆灭之快。
C.颈联承接上联,写东吴政权从三千骑起家、延续五十八年的历史,为结尾抒发感慨作铺垫。
D.尾联卒章显志,通过对唐王朝藩镇割据“家天下”的讽喻,委婉地表达了对动荡时局的忧思。
10.本诗与李白《蜀道难》都有对山川险固的描写,请分析这两首诗相关描写的意图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9.D
【解析】D.没有“讽喻”和“忧思”,应是期盼唐王朝再次出现万国来朝的繁荣局面。
10.陆诗的描写意在引出并衬托历史上在此盘踞的孙吴政权。李诗的意图有三:一是写山川之险以
突出蜀道艰险难行,表达对奇险自然的赞叹;二是警醒当朝统治者提防有野心的军阀割据作乱之意;
三是提醒友人早日还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创作意图的能力。陆诗写“水绕苍山固护来”,也写
出算山的险固,表明此地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有军事意义,”当时盘踞实雄才”引出历史上曾经盘踞
此地的孙吴政权;颔联“周郎计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叙述周瑜用计谋大败曹军的史实。可
见描写险固山川,意在引出并衬托历史上在此盘踞的孙吴政权。李白“剑阁峥蝶而崔嵬,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写到蜀中要塞剑阁,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
易守难攻。但还写到“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既强调了蜀地的险要,又意在提醒统治者加强统
治,提防有野心的军阀割据作乱。“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川之险,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还为了突出蜀道艰险难行,表达对奇险自然的赞叹,提醒友人早日还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T2题。
千年调①
辛弃疾
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阊阖③。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④。览玄圃⑤,
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⑥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⑦。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
悲,下恍惚。
【注】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江西铅山。②丰
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琴行股合同范例
- 家具沙发厂购销合同范例
- 石质牌楼门维修施工方案
- 政务服务中心外包合同范例
- 橱柜工厂定制合同范例
- 公司多股合同范例
- N3内科模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 上海 劳务合同范例
- 叉车采购平台合同范例
- 公司无偿转让合同范例
- 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 建筑制图基础-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考网考题目答案
-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真题综合测试辽宁卷A地理试题(解析版)
- 《Java程序设计基础与应用》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地理高一上学期试卷及解答
- 孤残儿童护理员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提分训练《六选五》专题练习
- 绵阳卫生系统考试真题
- HG∕T 2374-2017 搪玻璃闭式贮存容器
- 注射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