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思维导图
古代诗人的人生经丽喊:
1.人生迺与人
2.喜怒哀乐的缘由
评价思想内容古代诗歌情感常见类型:
1.忧国伤时2.建功报国
3.思乡怀人4.生活杂感
5.别离愁绪6.贬谪失意
评价诗歌思
1.明确自己的观点。提炼观点,一定要通过形
想内容和观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
释、意象等暗示信息。
点态度2.结合诗(词)句进行细致分析,找到诗(词)中能
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原因。
3.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
评价观点态度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
知识梳理
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
观点态度。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
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
题型一评价思想内容
高考卷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围绕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两个角度命题。
(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
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
古代诗人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儒”和“道”成了诗人
的两大思想主流。“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
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
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
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
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身退”后,不再关注天
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喜怒哀乐的缘由
对自己怀才不遇、
对壮美山川的赞美
壮志难酬的伤感
与热爱
对历史人物的歌颂।!喜I对无限离愁的忧伤
秋J对时光易逝、人生
对建功立业的渴望I\/心]|易老的伤感
对征战沙场的无畏
对羁旅漂泊天涯的
保家卫国的壮志忧愁
隐居生活的悠闲与J对仕途失意的苦闷
宁静,[对历史人物遭遇的
哀叹
对功名权贵的傲视
'哀]对自身命运不幸的
与不屑
'.哀伤
对朝廷昏庸的失望I/
与批判怒
I对人民的疾苦的同情
对统治者穷兵默武〔I对国家离乱的哀叹
的揭露\对故土、亲人的思念
对官吏贪婪的厌恶思彳对远方朋友的关心
对战争的厌弃I与劝慰
(二)古代诗歌情感常见类型
1.忧国伤时
具体内容举例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慧武杜甫《兵车行》
2.建功报国
具体内容举例
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具体内容举例
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
具体内容举例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
昔盛今衰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李商隐《贾生》
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
谈禅说理的感慨苏轼《题西林壁》
5.别离愁绪
具体内容举例
依依不舍的留恋柳永《雨霖铃》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贬谪失意
具体内容举例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
屈原《离骚》
之地的矛盾心理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
整体情感题
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综合分析。
规范答题“3步骤”
1.基本题型的解答步骤
整体感知: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确定诗
[步骤一卜歌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
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分析诗句: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
[步骤二卜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XX
句(联)写了XX",答题时不要简单罗列
意象,也不要以译代析
多概括情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
[步骤三卜的主旨或情感。“抒发了什么”或“揭
露了什么”或“寄寓了什么”
2.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题的解答步骤
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合理
步骤一卜
I划分诗歌的层次
。
[步骤二卜根据不同层次的内容,体会每一层次
(具体到每一句)中诗人微妙的情感
将这些微妙的情感贯穿起来,大致可
[步骤三卜以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情况,体会出
诗人的情感变化
词句情感题
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
基调,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
“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
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感
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概括分析词句情感题“2步骤”
第一步通读诗歌,首先关注标题和注释,
抓人、事、景,然后抓住诗中人、事、景等情感的
确定全诗表载体,发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感,
达的情感整体了解诗人大致的情感意图。
第二步答案要素一般含有:①诗句的生
分析设题的动翻译;②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
诗句,写出(无技巧者可不答);③诗句表达
规范答案的情感。
题型二评价观点态度
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作者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也包
括对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另外,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
析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
评价观点态度“3要求”
1.明确自己的观点。提炼观点,一定要通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
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
2.结合诗(词)句进行细致分析,找到诗(词)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原因。
3.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
规范答题“3步骤”
[步骤一H观点: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丽'
nr
[步骤二H分析:抓住诗句具体书制
qr
|步骤三H总结: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评价要端
典伊褊析
(2024•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
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2.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白头心事"即诗人念念不忘、但多年来一直未能实现的抗击外敌、收
复失地的志愿。②“卧闻刁斗起连营",军事意象的出现表明诗人时时牵挂对敌战事。③“惭愧
儿童话请缨”,写诗人感慨自己虽壮心不已,却已无法像年轻人一样请缨杀敌。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错,“惊见阴虫绕砌鸣〃的"惊"并非虫鸣惊扰了诗人
思绪,而是与“几看薄月当轩过"的"几看"相对,是暗暗心惊于时光飞逝,年华空老。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首联写雨过天晴,空气清新,诗人卧在为山亭中,耳中似乎传来军营中的刁斗之声。"刁斗”,
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铜质,有柄,能容一斗。军中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
其实诗人独卧为山亭,是不可能听到刁斗声的,军事意象的出现表明诗人时时牵挂对敌战事。
尾联则直接点明"惭愧",惭愧的内容是"儿童话请缨"。此句运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
童"对比,"儿童"尚且"话请缨",想要为国效力,而诗人却只能独卧为山亭。这“惭愧”的背后,
是诗人渴望为国效力却不得的无奈、愤懑,诗人感慨自己虽壮心不已,却已无法像年轻人一样
请缨杀敌。
由此,"白头心事"即诗人念念不忘、但多年来一直未能实现的抗击外敌、收复失地的志愿。
(2024•云南曲靖,二模)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①
王守仁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②造物曾何意?底事③人心苦未平!
柏府④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注】①写作此诗时,王守仁正生活于贵州山区。②也知:谁知。③底事:何事。④柏
府:御史府,陆金宪正担任佥都御史。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暮时分,城外下起大雪,诗人身处茅舍,望着远处城里的夕阳,思绪万千。
B.御史府的楼台倒映水面,诗人的茅屋周围高松翠竹流泻着寒意,虚实结合,两相对照。
C.诗人雪夜拥布衾而眠,雪既是自然之雪,也是人生之雪,此刻,他心境凄凉。
D.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春寒景色特征鲜明,画面优美,意韵悠远,富有哲理。
4.这首诗可谓王守仁的人生写照,请结合全诗分析他的人生态度。
【答案】3.C4.①不抱怨环境和人生际遇。阴晴迥异的天气使诗人感到惊奇,条件艰苦,
心境从容。
②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恬淡心境。诗人不羡慕御史台的楼台,在茅屋中感受寒意也不觉痛
苦。
③对美好明天的期待。诗人虽然处在寒冷的境况中,但有布衾就很安心,相信明天会更加美
好。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他心境凄凉〃错,雪夜尚有薄被,诗人不僵卧发愁,心境从容,等待天明。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前两联意为:城里夕阳仍在,而城外却已经下起了雪,尽管两地相隔仅十几里,但天气的差异
却如此之大。这不禁让人思考,造物主究竟有何深意?或许,这是因为他知道人们心中的苦难
仍未被消磨。前两联诗人首先抒写了两地不同风景,城里是夕阳晚照,城外却是白雪皑皑,虽
然相距不太遥远,但阴晴迥异的天气使诗人感到惊奇,条件艰苦,心境从容。反映了诗人不抱
怨环境和人生际遇的人生态度。
颈联意为:御史府的楼台倒影在水中,被松竹包围的茅屋,流泻进阵阵寒意。诗人不羡慕御史
台的楼台,在茅屋中感受寒意也不觉痛苦,表达了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恬淡心境。
尾联意为:虽然天气寒冷,但还可以拥被而眠也可以很安心,不必担心夜间会被冻醒,山林里
积雪深厚,等到天明,曙光破晓,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诗人虽然处在寒冷的境况中,但他
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明天的期待。
(2024•辽宁大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挟①(其一)
张惠言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
吹彻玉城霞②。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③。东皇④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
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注]①杨子揆是词人的学生。②朱熹《武夷精舍杂咏•铁笛亭序》:“武夷山中之隐者
刘君,善吹铁笛,有穿云裂石之声。”玉城,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③槎,木筏。”飘然去,
吾与汝,泛云槎”三句化用孔子“道不行,乘杼浮于海”的典故。④东皇:司春之神。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细心地妆点出万重繁花,词人陶醉其间,不知不觉钩月已经斜挂天空。
B.词人倚着春花,横吹铁笛,曲声似乎响彻了天上的仙境,心中也激起幽思。
C.可惜渺远的清影是词人难以触及的,心中复杂的思绪如飞絮般飘荡在天涯。
D.词人想象追求理想落空,与学生乘木筏云游,结果却遭到无情春神的嘲笑。
6.词的最后五句,议论中包含着作者的哲理思考,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5.D6.①不要因为花开花落,时光流逝,就认为人生的韶华也逝去了;
②只要心中有"春",就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阻止对理想的追求。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无情的春神嘲笑〃理解有误。词人在最后一部分借助东皇的反问,说明没有了春花春风,春
意并不会完结。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词的最后五句中,“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是东皇的反问语,意思是难道
春花落了,东风也去了,美好的春光就真的完结了吗?真实意思是没有了春花春风,春意并不
会完结。在这里,词人借东皇之语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以此来教导学生,说明不要因为花开
花落,时光流逝,就认为人生的韶华也逝去了。
“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两句中,芳草的茂盛是春去夏来的标志,“芳草不曾遮"是说节候的
变化可以带走自然的春光,却挡不住道德春光的来临。这是全词的总结,谓如果能求道悟道,
即使没有得到现实功利,道德之春也会永驻心中。
(2024•河北•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乔施州①
苏轼
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
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
鸡号黑暗②通蛮货,蜂闹黄连采蜜花。
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③
【注】①乔施州:乔叙,于此前不久以太常博士换左藏知钦州,未成行而改知施州。②
黑暗:波斯谓象牙为白暗,犀角为黑暗。传说鸡见犀角则惊骇。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
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后
荐于朝,文帝召以为博士,议以任公卿之位。绛侯周勃等尽害之,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对仗工整,"恨""空"二字极富表现力,诗人强烈的情感跃然纸上。
B.颔联将笔触移至友人赶路途中,与王勃“风烟望五津”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写施州的生活方式,可见其贫瘠,表达了对友人理当勤政的劝勉。
D.本诗虽是送别诗,但并未局限于依依惜别之情,可见诗人旷达的情怀。
8.本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所作,但蕴含着多种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7.C8.①首联写友人生活清贫、书籍众多,表达了对其为官清廉与才学超群的
赞扬。②颔联生动形象地写出友人赴任途中道路之艰险,表达了对友人前途命运的关心。③
颈联写友人前往的施州物产十分丰富,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④尾联将友人比为被贬长沙的
贾谊,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愤愤不平。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可见其贫瘠,表达了对友人理当勤政的劝勉”错误,颈联写友人前往的施州物产十分丰富,
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感,一般会有赞美对方、安慰叮嘱、关心激励等情感,或者依依惜别,需要
结合诗句关键词语分析。
首联,恨无田、空有书,写友人生活清贫、书籍众多。无田表明其为官清廉,有书说明其才学
超群,这是对友人品德才学的赞扬。
颔联,“青山横绝壁”“细路蹑飞蛇”,山高路窄,此去路途艰险,表达了对友人前途命运的关心。
颈联,写友人前往的施州各种物产,本地的,外来的,十分丰富,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
尾联用典,"河南门下客"指贾谊,有才华而受人陷害被贬荒蛮之地,将友人比为被贬长沙的贾
谊,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愤愤不平。
(2024•江西萍乡•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沧浪亭
苏舜钦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浆,撇
浪载始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用。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
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头三句写景,太湖岸风物索,洞庭山孤寂,太湖浩渺迷蒙,景色凄凉。
B.上阕结尾句中的“暴风雨",语义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更喻人世间的风雨。
C.下阕“鸥鸟相猜"一句,反用“鸥鸟忘机”的典故,这里借鸥鸟指别有用心的人。
D.词的结尾重在写志抒情,又与下阕前三句相呼应,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词人的风神。
10.作者在这首词中展现出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9.A10.①对超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等句,传达
出词人渴望摆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词人借用陶朱公范蠡和张翰的典故,表达了
隐逸之志。
②壮志未酬的惆怅与无奈。"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词人认为在盛年时期应当有所作为,
不愿闲散度日。然而,词人又通过“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等句,流露出对年华老去,壮
志难酬的无奈与惆怅。
③犹豫与彷徨。"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一句展现了作者欲凭临寒潭隐
居,却担心不被鸥鸟信任和接纳,生命看不到出路,时间正黯淡着光芒,未来之路不明朗,施
展抱负的机会太渺然。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J”风物萧索〃孤寂〃景色凄凉,”错,开头三句极写太湖岸之潇洒,洞庭山闲淡之意趣,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太湖景色的生机与情韵,景色壮丽。
故选A。
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全词写作者对超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被贬谪而壮志难酬的彷徨和忧心。上阕写作者隐逸于太
湖旖旎风光的乐趣,下阕写作者深感岁月蹉随而志向难伸的苦闷和惆怅。“潇洒太湖岸,淡伫
洞庭山〃等句,传达出词人渴望摆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词人借用陶朱公范蠡和
张翰的典故,表达了隐逸之志。“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与胸怀着干一番事业的大志,如今
正当身强力壮的年华,耻于投闲置散隐居水乡,表达出生逢盛世而耻于闲废之情。“壮年何事
憔悴,华发改朱颜〃写为什么壮年时就面容憔悴,容颜变得衰老,白发苍苍?表明身当壮年而憔
悴已老。“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钓,但是又担
心鸥鸟猜疑妒忌,使鱼儿都不肯游近钓丝旁。表明诗人想隐居而又不甘心。"刺棹穿芦荻,无
语看波澜"意思是"还是划着小舟穿过芦荻去,默默地观看湖面浪涌涛荡",此处的"波澜”既是指
自然界的水波,也是指世间的波澜,面对这些波澜,词人"无语”的背后展现出的是进退的两难,
既想要反抗,却又无法反抗。
(2024•安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
卢照邻
万里烟尘客,三春桃李时。
事去纷无限,愁来不自持。
狂歌欲叹凤,失路反占龟。
草碍人行缓,花繁鸟度迟。
彼美参卿事,留连求友诗。
安知倦游子,两鬓渐如丝。
[注]《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日:"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万里""三春"空间、时间兼备,写出诗人流落无依的状态。
B.作者用野草鲜花阻碍人、鸟前行来表达对未来道路走向的不确定感。
C."彼美”两句写出了刘、李两位参军向作者索要诗篇,并劝其暂留此地。
D.全诗意境开阔,思想倾向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基本一致。
12.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愁来不自持”的情感内涵。
【答案】11.D12.①世俗纷扰之愁。本是春意盎然的季节却“事去纷无限”,让作者无限
牵挂,内心怅惘。
②入世理想失意之愁。典故中的接舆因被发佯狂不仕,作者在此处用"失路""安知"等来表达出
体现出理想受挫后的失意,产生了隐逸情结。
③颠沛流离之愁。由“安知倦游子〃可知,作者游宦在外,内心愁苦,归家不得。
④年华老去之愁。由"两鬓渐如丝"可知,作者鬓发减少,青春逝去,盛年不再。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思想倾向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基本一致〃有误,本诗“愁来不自持”“安知倦游子,
两鬓渐如丝”明写出游历天下的诗人的愁苦与迷茫,其思想倾向不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豁达。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时先理解全诗的内容,然后找到表达情感的写景和抒情的诗句,分条作答即可。
"事去纷无限,愁来不自持''本是春意盎然,鲜花盛开的的季节,诗人公务纷杂无限,让作者无
限牵挂,心烦,内心怅惘,难以自持。
“狂歌欲叹凤,失路反占龟”中,典故中接舆在歌中以凤凰自喻,表达了对孔子道德衰落的担忧,
以及对当时从政者处境的悲叹,诗中运用典故中的接舆因被发佯狂不仕,作者在此处用"失
路”“安知〃等来表达出体现出理想受挫后的失意,产生了隐逸情结,入世理想破灭的失意之愁。
“安知倦游子"中,一个"倦”字写出了出门在外的人的疲惫以及颠沛流离之苦,再加之"万里烟尘"
社会动荡,更可见诗人羁旅漂泊,归家不得的内心愁苦。
“两鬓渐如丝"诗人随着岁月的流逝,短发萧骚,青春不再,非常自然地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2024•安徽合肥•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北望感怀①
陆游
荣河温洛帝王州,七十年来禾黍秋。
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时遒。
乾坤恨入新丰酒,霜露寒侵季子裘②。
食粟本同天下责,孤臣敢独废深忧。
【注】①本诗作于庆元五年(1199)冬诗人居于山阴之时。②季子裘:指战国时苏秦(字
季子)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后以“季子裘”谓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身在山阴,心在故国,喝酒解闷,北望感怀,写下此诗。
B.颈联对句化用季子无裘受霜露侵袭之典,形容诗人处境困顿。
C.诗歌尾联以激切的议论作结,体现儒家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D.全诗语言沉郁顿挫,以隐晦的表达方式传达诗人的政治见解。
1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3.D14.①山河沦陷,禾黍悲秋,忧虑故国残破。②朋党相争,遗民空叹,
愤慨复国大计被误。③时间流逝,处境困顿,郁闷才华不得施展。
【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以隐晦的表达方式"错误。由尾联可知,作者是直抒胸臆,用反问形式表达作为孤立的远臣
对国事的忧心忡忡。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联,"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由内容可知,黄河洛阳京都一带,七十年来一
片破败,作者写山河沦陷,禾黍悲秋,表明对故国残破的忧虑。
颔联,"遒",临近;"遗民",大动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由内容可知,作者写朋党相争,遗民
空叹时光岁月快到尽头,是愤慨国家大事被误。
颈联,古诗中常以“新丰酒”泛指美酒;“霜露",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比喻艰难困苦
的条件。在此,作者借"恨入新丰酒”和季子裘的典故,表明自己身在山阴,处境困顿,联系尾
联,吃饭不能无益于世,作为孤臣不能放下忧虑,可知,作者抒发了时间流逝,处境困顿,郁
闷才华不得施展的感慨。
(2024•贵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欧阳修①
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
车马九门②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③漏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
【注】①词人时任参知政事。②九门:都城城门,此处代指京城。③丹禁:帝王所居的
官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以轻快之笔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喜人场面,下阕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的景象与年
华易老之叹。
B.“暖日迟迟花袅袅"句中"迟迟〃形容阳光温暖,白昼日长;"袅袅”形容花枝摇曳、香气散
发之状。
C.“花不能言惟解笑〃这句将花当作人来写,花儿不会说话,任人品评,而绽开的花瓣恰似
美人的笑盾。
D.“长安城里人先老"与"花开未老人年少”构成鲜明对比,意思是说在京都谋生立业艰难,
使人未老先衰。
16.本词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不同?请
简要分析。
【答案】15.D16.①此词上片以轻快的笔调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快乐与浪漫,下片则
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繁华纷扰及人生易老之叹,上下两片对比鲜明。表达了词人对这种刻板而不
自由的、上朝听命的官僚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城外自由生活的向往。②范仲淹的《渔家傲,秋
思》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
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D.”意思是说在京都谋生立业艰难,使人未老先衰"错误。根据该词上下阕内容,应是官场生活
的种种不自由令人未老先衰。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此词上片以轻快的笔调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快乐与浪漫。“暖日”写春天来了,白天更长了,
花儿绽放了。在这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季节,踏青的青年带着姑娘春游赏花,而姑娘的美丽
堪与花争艳。"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句,既是词人对当时春游畅饮场面的描写,也是词人
的人生感怀。人生当珍惜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花开年少,不要辜负了似锦年华。下片则以沉
重之笔写京城繁华纷扰及人生易老之叹。"车马”二句笔锋一转,写京城虽然车水马龙,往来客
商,纷纷扰扰,但行人不要羡慕京城此般繁华热闹。“长安城里人先老",京城的人们会先衰老
的,这一深沉的慨叹,包含着对那些为名为利在京城奔波的“行人"的劝诫,也饱含着这位几经
宦海沉浮,如今身居高位却中年白发体衰的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上下两片对比鲜明,表
达了词人对这种刻板而不自由的、上朝听命的官僚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城外自由生活的向往。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
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
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下片
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这首边塞
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
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2024•福建龙岩•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守愚①
韩傕
深院寥寥竹荫廊,披衣破枕②过年芳。
守愚不觉世途险,无事始知春日长。
一亩落花围隙地,半竿浓日界空墙。
今来自责趋时懒,翻恨松轩书满床。
【注】①本诗为诗人归家修养时所作。②鼓枕:靠着枕头。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呈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也写出了他在归家修养时的生活状态。
B.颔联承接首联两句,既写自己守愚无事,也暗指过去"仕途险恶”。
C.颈联描述居所周围的景象,花落满地,日晒竹竿,让诗人倍感宁静。
D.本诗中的“守愚”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守拙”有相似涵义。
18.有人评价尾联属于正话反说,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7.C18.示例一:同意。
①诗人表面上责备自己最近的慵懒,怨恨床榻上堆满书籍,②实际上是写自己心中毫无牵挂,
晚上睡觉前能安心地读书,第二天睡到日上半竿,并非真的责备、怨恨。
示例二:不同意。
①诗人闲居在家,虽然春光美好,无仕途险恶,②但因为守愚无事,反而百无聊赖,因此责
备自己变得慵懒,甚至怨恨床榻上堆满了书籍。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日晒竹竿"错误,"半竿浓日界空墙”指的是半个竹竿高的阳光越过矮墙,而非“日晒竹竿”。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今来趋时懒,翻恨松轩书满床
正话反说,就是在表达某种意思或说明某个问题时,不从正面写出,而在反处着笔,用同本意
相反的词语或事物来表达本意。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同一可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
同意诗句就是正话反说,则因“无事"而随心所欲。“自责"就是自得,"懒”则是安然闲适,专心
读书后睡到自然醒之意,而非真的自责和懒惰。
不同意则诗句就是字面意思,"守愚"而"无事",故感觉虚度年华,百无聊赖,怨恨书多。
结合具体内容展开分析即可。
(2024•河南•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呈小村①
文天祥
万里飘零命羽轻,归来喜有故人迎。
雷潜九地声元在,月暗千山魄再明。
疑是仓公②回已死,恍如羊祜③说前生。
夜阑相对真成梦,清酒浩歌双剑横。
【注】①小村,即刘沐,原是文天祥的邻居和好友。文天祥在被元军押往北方途中逃出,
回到南方,揭起抗元旗帜。德祐二年,诗人由南剑州进兵汀州,见刘沐等从江西起兵来迎,遂
赋此诗。②仓公,汉代名医,医术高超,与扁鹊并称。③羊祜,晋代名将。他在五岁时,令乳
母从桑树中探得邻人李氏亡儿所玩的金环。
19.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运用比兴手法,以一片羽毛起兴,形象地概括了诗人九死一生的艰难身世。
B.“故人”指诗题的"小村","喜"字写出了诗人此刻的激动心情,和首句构成对比。
C.五、六两句连用典故,表达了自己被拘得脱、重获自由后恍如隔世的复杂心情。
D.把剑横拿,是要作战的姿态。再加上纵酒高歌,显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悲壮意气。
20.本诗与《过零丁洋》都是文天祥的爱国诗篇,但诗人对国家形势的认知有所不同。请结合
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9.A20.①《过零丁洋》通过“山河破碎风飘絮〃表明,诗人认为南宋江山破碎、
社稷飘摇,国势已不可挽回。
②《呈小村》三、四句认为地下运行的雷火终会破土而出、声贯九霄,暂时被山峰遮掩的月
亮必会再度照耀四方,诗人以此表明南宋国势就如雷火和月亮,虽陷入低迷,依然还有斗争的
希望。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运用比兴手法,以一片羽毛起兴”有误,只有将"命"比作"羽毛"的"比喻",没有"兴
故选Ao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过零丁洋》中的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南宋王朝面临的危机。诗人借
用飘摇的柳絮象征破碎的山河,形象地勾勒出国势岌岌可危的画面。这不仅是对南宋江山的一
次深刻写照,更是对当时社会动荡、民族危亡的沉痛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国家的未
来感到绝望,认为国势已不可挽回。
而在《呈小村》这首诗中,诗人则通过描绘雷火和月亮的意象,传达出对南宋国势的另一种看
法。诗中三、四句写道:“地底雷火终破土,月华再照四方时。”这两句诗寓意深远,表达了诗
人对南宋国势的坚定信念。诗人认为,虽然雷火暂时被山峰遮掩,但其力量终会破土而出,声
贯九霄;同样,虽然月亮暂时被乌云遮蔽,但其光芒必会再度照耀四方。这种比喻不仅富有象
征意义,而且充满了希望和斗志。
通过这两首诗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面对国家危机时的不同心态。在《过零丁洋》中,
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悲观失望;而在《呈小村》中,诗人则展现了对国家复兴的坚定信念
和乐观期待。这种心态的转变,既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注,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位爱
国诗人所具备的坚定立场和崇高情怀。
(2024・四川宜宾•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故刑部李尚书荆谷山集会
张九龄
尝闻继老聘,身退道弥耽。
结宇倚青壁,疏泉喷碧潭。
苔石随人古,烟花寄酒酣。
山光纷向夕,归兴杜城南。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继老聘""道弥耽"反映出李尚书脱俗的境界,引出后文对其隐居住所的描写。
B.居室傍着青翠峭壁,清静幽雅;淙淙的泉水喷涌而出,汇聚成碧绿的深潭,充满活力。
C.石上滋生的苔葬,伴随主人一同岁月静好;空中绽放着绚烂烟花,主人与友人把酒言欢。
D.诗歌语言清新淡雅,虽辞无丽藻,但却富含情思,体现了诗歌的清淡风格与深远寄托。
2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
【答案】21.C22.①对李尚书淡泊名利、超脱世俗情操的赞美之情。②对恬淡自由、
怡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③与友人聚会时的欢愉之情。④聚会结束,回归世俗社会
时的意犹未尽,留恋不舍之情。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C.”空中绽放着绚烂烟花〃理解错误,"烟花”是指绚烂的春花,泛指春和景明之景。
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首联赞扬李尚书继承了老聘的道德传承,修道养性,追求精神的升华。是对李尚书淡泊名
利、超脱世俗情操的赞美之情。
②颔联描绘了荆谷山美丽的自然景色,青壁、碧潭、清泉,构成了一幅宜人的山水画卷。表
达了作者对恬淡自由、怡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③颈联用"苔石”表现山间的古老和静谧,用“烟花"表现与友人聚会时的欢愉之情。
④尾联将目光投向山的尽头,写下了夕阳下的山景,与此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在聚会结束,
回归世俗社会时的意犹未尽,留恋不舍之情。
(2024•河南郑州•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却入泗口[注]
李绅
洪河一派清淮接,堤草芦花万里秋。
烟树寂寥分楚泽,海云明灭满扬州。
望深江汉连天远,思起乡闾满眼愁。
惆怅路岐真此处,夕阳西没水东流。
[注]却入:乍人。泗口,泗水入淮处,故址在今江苏淮阴。
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乍入泗口看到的两水交汇的景象,一个"清"字奠定了作品萧瑟、冷清的基调。
B.诗歌用"万里秋""分楚泽""满扬州""连天远"等描写秋景,营造出开阔辽远的意境。
C.堤草芦花、寂寥烟树、明灭海云、连天江汉都是诗人情感的外在呈现,一切景语皆情语。
D.尾句写夕阳西沉、河水东去,以景结情,既进一步烘托了诗人情感,也给读者以想象
空间。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23.A24.①思乡之情。诗人客行于异乡,对家乡的思念使他满眼生愁。②对
前途的茫然。诗人行舟由泗入淮,感到置身于歧路,产生了人生无处归依的惆怅。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一个?青,字奠定了作品萧瑟、冷清的基调,,理解错误,这里"清”意为清澈,诗中"清淮〃指清澈
的淮河水。
故选A。
2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望深江汉连天远”是指诗人眺望深远的江汉两岸似乎连绵到天边,从这里能够感受到诗人客行
于异乡,"思起乡闾满眼愁",承接上句,说明诗人看着眼前的景色,不禁思念故乡的门闾,愁
思满眼。
根据题目"却入泗口''可知这首诗是诗人行舟由泗入淮,"惆怅路岐真此处〃写出了诗人感慨万千,
“路岐”表达了舟行至此诗人感到置身于歧路,"惆怅〃写出了诗人产生的人生无处归依的惆怅之
情。
(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①
辛弃疾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见君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
往事莫惊猜。政恐不免耳②,消息日边③来。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
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醒时栽!
[注]①当时,南宋孝宗皇帝锐意远略,汤朝美议论英发,上心倾向之,称其“以身许
国,志若金石”。淳熙二年八月汤朝美使金有辱使命,被贬新州,尝尽“蛮烟瘴雨”滋味。写
此词时,汤朝美自广东亲州贬所量移江西信州(今上饶),二人相见,心有戚戚。辛弃疾时年
42岁,赋闲江西。②用东晋谢安典故,意指将复出做官。③“日边”喻帝王左右。
2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阕"、"九关"均喻指宫廷,写出了皇宫金碧辉煌,禁卫森严的气象。
B.上片文意一波三折,大起大落,乍喜乍悲,变化错综,具有激昂排宕之势。
C.“门掩草,径封苔”景象凄冷,但词人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故一笑置之。
D.上片誉友人"笑挽天回",下片写自己只能“把蟹螯杯",形成强烈对比。
26.本词下阕最后两句“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韵味悠长,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25.C26.①满头白发难道是天生如此?实在是酒醒后为愁闷所栽。②词人正
当春秋鼎盛之年,本不是衰老的时候;但仕途失意,为国忧思,所以壮年而生白发。③国事
艰难,醉中尚可暂忘,醒来则不胜烦忧,所以此白发是一一醒时栽。
【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词人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故一笑置之"错误。词人时年42岁,赋闲江西,而词人一生都在
致力于收复失地。所以,“门掩草,径封苔〃,本是冷落景象,词人但以一笑置之,这笑,是强
作豁达的苦笑,是傲岸不平的蔑笑。
故选C。
2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意思是满头白发难道是天生如此?实在是酒醒后为愁闷所栽。词
人写作此词时,时年42岁,正是春秋鼎盛之年,但是词人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一手持蟹螯,
一手持酒怀,自己的文韬武略都是无用的“余事"。剩下的,他只有终日痛饮长醉,摇摇欲倒。
所以,词人的满头白发并不是自然生长的,而是因为国事不堪入目,自己壮志难酬,所以壮年
而生白发。
----醒时栽”是说自己满头白发是酒醒之后"栽"上去的。作者面对国事的艰难,也只能终日痛
饮长醉,因为醉中尚可忘却国事艰难,自己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企外包合同范例
- 代理立项合同范例
- 按揭房合同抵押合同范例
-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编织首饰工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煤矿出售转让合同范例
- 农田占用合同范例
- 商铺面出租合同范例
- 法律人员合同范例
- 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生物上册 20.5遗传与环境教学思路 (新版)北师大版
- 瑜伽合作合同范例
- 译林新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Welcome to the unit课件
- 报考中级会计的从事会计工作年限证明模板
- 东方电影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2025年公路养护工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完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含答案)
- 数控类论文开题报告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一平台在线形考(形成任务7)试题及答案
- 2024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招聘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开放大学《创建小企业》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划分表
- 苏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