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诗鉴赏之鉴赏诗歌语言(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3/31/wKhkGWdmRXuAVpsYAAIDxk9gAjQ098.jp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诗鉴赏之鉴赏诗歌语言(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3/31/wKhkGWdmRXuAVpsYAAIDxk9gAjQ0982.jp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诗鉴赏之鉴赏诗歌语言(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3/31/wKhkGWdmRXuAVpsYAAIDxk9gAjQ0983.jp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诗鉴赏之鉴赏诗歌语言(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3/31/wKhkGWdmRXuAVpsYAAIDxk9gAjQ0984.jp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诗鉴赏之鉴赏诗歌语言(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3/31/wKhkGWdmRXuAVpsYAAIDxk9gAjQ09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语言
思维导图
教材中古代诗歌锤炼的常见6类词性
动词化静为动,化凡为美,有动态感。
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
其境。
虚词疏通文吊、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数题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假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颜色词
炼字(含诗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q氛,烘托感情。
诗眼类型:思想的凝聚点、结构的总起点精妙的闪光点
I憔旬(》晰翘句着眼部辞、翻、结构(起承贻)
秀清
平
通
①清
丽
丽
美
华
典雅
奇
生动
简洁
凝
优
新
鉴赏诗歌的语言工
快
练
明
豪
高
奔放
热情
帆
劲健
雄健
雄
匡
奇
昂
②强
演
厚
浑
施
达
掘
雄
雄
旷
奇
伟
诙
风
含
细密
蓄
谐
③隐晦
孤
峭
论
悲
苍凉
凉
知识梳理
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
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
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其中品味关键词(炼字)和赏析关键句(炼句)是热考题型。
题型一炼字(含诗眼)
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
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
“诗眼”,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
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句中眼”
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篇中眼”
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
1.教材中古代诗歌锤炼的常见6类词性
炼字类别表达作用教材典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
动词化静为动,化凡为美,有动态感。石穿空,惊涛相岸,蓿起千堆
三O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
形容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
直,长河落日网。”
其物,如历其境。
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
虚词
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
数量词
生丰富隽永的诗情。三于人,二千宠爱在7身。”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调李清照《声声慢》:“寻号勇勇,.
叠词
的作用。冷冷清清,.逮邃修修吸吸。”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杜甫《绝句》:“两个声鹏鸣举
颜色词
染气氛,烘托感情。柳,一行自鹭上春天。”
2.诗眼类型
类型示例分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深”是诗眼,它不仅概括
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
思想的凝聚点
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
《赠汪伦》)地联系起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好”字统领全篇,摄尽江
结构的总起点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
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
易《忆江南》)寓其中。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精妙的闪光点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
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
“撼”突出了洞庭湖汹涌澎
张丞相》)
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一炼字
【答题技巧】
“炼字”的4个思考角度
1.修辞角度“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怨”字用了
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更是吹笛人之心。
2.活用角度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用作动词,且一用就鲜活生动,呼之
欲出。如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着一“肥”字,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
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青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的“红”“绿”,均
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3.声韵角度古诗词讲究平仄声韵,优美的诗词平平仄仄起来就是和谐的旋律。叠字最具
声韵效果。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谓千古名句,是
声韵的叠加,也是哀怨之情的叠加。黄庭坚以“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咏雪
奉呈广平公》)描绘雪景,可以说是古今绝唱。
4.语境角度无论是“捻断数茎须”,还是“两句三年得”,其目的都是使语言最契合语
境,最富表现力。因此,是否契合语境也是判断炼字优劣的重要依据。郑谷把齐己《早梅》诗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因为“数枝”不若“一枝”更
能言梅开之早,齐己因此拜郑谷为“一字师”。
【答题步骤】
解答炼字题“3步骤”
第一步:析本义指出字面义,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
第二步:描情景分析其中可能涉及的手法,包括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并把该字放入原
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第三步:说效果(1)从“描物”角度,分析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2)从“造
境”角度,分析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3)从“写人”角度,分析该字对表现人物
形象的作用。(4)从“抒情”角度,分析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从“艺术”角度,分
析该字在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方面的作用。
二赏析诗眼
【答题技巧】
确定诗眼“5角度”
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
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
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2.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少的语言表达
最多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
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5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五个字。
【答题步骤】
赏析诗眼“3步骤”
第一步:5个角度觅诗眼确定诗眼(若题干已明确,此步可省略),确定诗眼的方法可参
考上面确定诗眼的5个角度。
第二步:分析诗句找体现结合诗句梳理围绕该诗眼写了哪些内容。
第三步:结合诗句析作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眼在全诗结构上、在突出诗词主题上或
在表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题型二炼句(赏析关键句)
炼句形态诗句多为倒装、省略、叠加、铺展等外部形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凸
着眼于修辞
显了诗人的感时恨别之痛
讲究平仄,善用叠词,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
炼句内涵
夏木喈黄鹏”中的“漠漠”“阴阴”,既使描摹的
着眼于声韵
景物有姿态飞扬之感,又有音调抑扬、气韵流畅之
作用
开门见山,当头棒喝
起
迂回入题,托物起兴
“承”指承接,有总承,有分承;有明接,有暗接
承“承”的作用是顺势而为,承接“起”句,蓄势铺
垫,伏笔照应
起承
炼句位置“转”多指律①表现诗歌结构上的跌宕,给人
转合
诗颈联,绝句第以“陡然一惊”之感
转
三句以及词曲②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
的“过片”由景及情,由物及人
“合”就是指诗①章法浑圆,呼应句首
合
词的收束句②卒章显志,感发意志
【答题技巧】
1.准确、全面地判断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
赏析句子题既然是以赏析表达技巧为主的暗考题,首要的一步就是要准确、全面地判断它
所使用的表达技巧。
(1)准确:要做到准确,首先,必须要理解每种表达技巧的个性用途;其次,要将读懂诗
句和把握诗句的内容实质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前者是知识储备问题,下面重点说说后者。对
于判断表达技巧来说,首先要看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少考生未能准确判断的原因是未能判断句
子的表达方式。如果所给句子是描写句,自然离不开描写技巧;如果是抒情句,自然离不开抒
情技巧。其次看诗句的写作对象,即看它是写景的、写人的、叙事的,还是抒情的,要善于根
据写作对象去判断“判断”的方向。
(2)全面:要做到全面,就要学会多角度分析,因为诗歌内容是相互联系的,考虑句子的
技巧,既要考虑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也要考虑结构技巧。例如陆游《秋兴》一诗
尾联"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从描写方法看,运用的是虚写;从表现手法看,
运用的是想象;从抒情方式看,运用的是寓情于景;从位置结构看,运用的是以景结情。不过,
一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是优先考虑角度。
当然,有时还要关注句子本身的语言特点:句子倒装一一错位的美;句子对仗一一整齐的
美;适当省略一一韵味悠长的美;长于炼字一一凝练的美。
2.全面、具体地分析表达效果
分析表达效果是赏析句子的最后环节,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一般而言,句子的表达效
果主要有三个方面:写景、造情、达情。具体到诗歌中的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定要从句子
本身出发,同时联系全文。
(1)全面分析:要有全面分析的意识,既要从内容角度考虑,更要从情感角度考虑。具体
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角度:
①内容、主旨角度。看它在塑造形象上是否具体、鲜明、生动,是否有利于主旨的表达。
②思想感情角度。看它对思想表达是否突出、深化、升华,对情感表达是否含蓄、强烈、
丰富。
③技巧自身角度。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
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如果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
情含蓄、意味深长;如果句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拓宽诗境、表意更为深广等。
④位置角度。“效果”就是作用,句子的作用有时还与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有关。句子在诗
歌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就有所不同。如首句有开篇点题、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
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
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效果分析都要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
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
(2)具体分析:所谓分析,就是把你赏析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
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能结合文本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是评判赏析
类题的重要标准。
【答题步骤】
第一步:理解意蕴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既是赏句的
前提和基础,也是赏句的一个角度。
第二步:多角度赏析
(1)语言特点。句子倒装——错位的美;句子对仗——整齐的美;适当省略——韵味悠长
的美;长于炼字——凝练的美。
(2)表达技巧。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
(3)结构(构思)特点。①首句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等。②中间句作用:承上启下。③结尾作用: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表现情
感;以景衬情,用什么景烘托什么情;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题型三赏析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就是诗(词)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词)
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诗人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不同
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
1.常见的用来描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
①清新清秀清健平淡淡雅古朴质朴朴素朴实自然浅显通俗优
美华美华丽工丽典雅新奇鲜明生动形象准确简洁简练凝练洗练
明快传神
②高昂奔放豪放热情恢宏轻灵飘逸苍劲劲健强健雄健雄奇雄
伟雄壮雄浑浑厚俊爽旷达奇崛峭拔
③深沉低沉委婉含蓄风趣幽默诙谐朦胧隐晦细密悲慨悲壮悲
凉苍凉舒缓清冷孤峭清瘦
④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活泼晓畅笔调婉约色彩丰富富有韵律平字见奇常字
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诗画一体
2不同题材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
题材语言风格题材语言风格
田园诗恬淡宁谧羁旅诗沉郁悲慨
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闺怨诗婉约凄切
咏史诗雄浑壮阔宫廷诗缠绵婉转
3.唐宋主要诗人作品的语言风格
诗人语言风格诗人语言风格
陈子昂古朴雄浑李商隐委婉含蓄
王勃雄放刚健温庭筠精巧艳丽
张若虚清丽自然李煜凄婉柔丽
孟浩然闲静淡远韦庄清丽流淡
王之涣清朗雄健晏殊闲雅婉丽
王昌龄自然雄浑梅尧臣朴素平淡
王维闲适恬淡欧阳修清新流畅
李白清新飘逸秦观清丽典雅
高适雄厚浑朴柳永伤感缠绵
岑参雄奇瑰丽苏轼豪放旷达
杜甫沉郁顿挫王安石雄健高峻
白居易通俗明快黄庭坚瘦硬新奇
韩愈古朴奇险周邦彦富丽精工
刘禹锡清新隽丽李清照凄婉清丽
柳宗兀明净幽峭陆游慷慨悲凉
李贺奇丽诡诞辛弃疾沉郁豪放
杜牧俊爽明快姜夔峭拔雅丽
【答题技巧】
赏析语言风格“4注意”
1.整体感知鉴赏语言风格应立足于全诗,不是揣摩个别字词的巧妙。
2.调动积淀不同的诗(词)人语言风格不同,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因生活变迁、审美变
化导致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同。平时要注意了解积累诗(词)人的语言风格,掌握语言风格方面的
术语。赏析语言风格时要注意迁移运用。
3.联系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
4.多角度入手
(1)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等角度入手。
(2)要关注作者一贯的语言风格。
(3)要关注诗歌本身的语言风格。可以先回忆常见的风格有哪些,然后逐一比对,得出结
论。
(4)要关注题干的提示。题干如果已经暗示了某种语言风格,我们只需从用词、手法、情
感等方面分析诗歌是如何体现这种风格的即可。
【答题步骤】
赏析语言风格“3步骤”
第一步,明特色用一两个词概括出语言风格特色。常用术语:平淡、工丽、绚丽、直率、
婉约、明快、自然、质朴、清幽、雄奇、悲慨、凝练、沉郁。
第二步,列例证结合诗(词)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语言风格特点,可从手法、意象、境界
等角度展开分析。
第三步,析效果可指出蕴含其中的感情,可点明这一特点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注意:有些题目的题干明确了语言风格特色,就可以省略“第一步”;有些题目只要求阐
释语言风格时,也可以省略“第三步”。
典伊幅析
(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
宋•吕本中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螃千顷外,□同斥^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航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
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
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蟒一样细小。
C.斥骗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
2.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1.C2."软"字形容斜风的温柔轻柔,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低"字描绘夕照
的柔和低垂,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使景象更生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解读中存在问题进行逻辑判断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
能力。
C."……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错误,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缺字一句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是缺字表示的事物与斥癌一起栖息在树枝上;二是该事物像斥骗一样栖息在树枝上。参照上
句中的"比''字,后一种理解符合原意的可能性较大。但无论是哪一种理解,缺字都不可能是"鹏"
字。鹏与斥骗是《逍遥游》用来论述“小大之辨”的两个例证,斥^是一种小鸟,是可以栖息在
树枝之上的;而鹏则庞大得不可思议,它“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无法想象它可以在树枝
上栖息。当然,“一枝”也可能是一个比喻,用来表示狭窄的空间,那也同样不是鹏所能栖息的。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炼字艺术效果的能力。
用字精当以追求表现力的最大化,是历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中极为重视的问题,诗歌中尤其如此。
本题要求赏析"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需要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语言,并把自己的体验
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
“软”字用来形容斜风,传达出春风的温柔和轻柔。斜风拂过野桥上的柳条,柳条随风轻轻摇曳,
给人一种柔和、舒适的感觉。这个字不仅描绘了春风的特质,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日的美景中,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低"字用来形容夕照,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光线逐渐变低的景象。夕阳的余晖洒在曲折的栏杆和
花朵上,光线柔和而低垂,给人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这个字不仅描绘了夕阳的特质,还增
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整个景象显得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
通过"软"和"低"两个字,诗人成功地描绘了春日黄昏时分的美丽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温柔
的氛围。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刻画了自然景物的特征,还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使读
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春日的美好与宁静。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4.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案】3.A4.
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
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
②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
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
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首先理解题干的意思。评论家称赞词作结尾两句"绝妙","妙处"即巧妙高明、不同寻常之处。
然后,需要就这两句词进行内部分析。结尾两句写景极富画面感,考生要能对词句的风景描写
进行想象和评析。"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既有柳垂江面的画轴长卷全景,又有梅花凋落
的细腻特写。柳、梅为春日常见意象,词人这里的描写点染结合,出人意表。
接着,需要着眼全篇分析结尾两句。这两句承接“东溪春近好同归〃而来,并非实写,而是词人想
象中的虚景。考生需要结合词作整体情感基调的变化,认识尾句的作用。这两句是词人想象,
他希望来年春日与友人同归游览,所以尾句中所表现的情感的愉悦不单来自优美风光,更来自
能够与知己友人共处同游。
(2024•河北张家口,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别韦司士①
鬲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②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①此首送友诗作于淇上,韦司士要从甘肃武威前往河南洛阳赴任。司士,地方官
的属员。②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北,旧为河水分流处。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送别场景,夜钟声、雁鸣诉说着别离的哀怨,残月渲染凄清之境,这一联表明了
全诗凄凉的情感。
B.颔联诗人感慨鸟儿尚且可凭借啼鸣求侣,而自己却要在这美好的春天与朋友分别,表达
了作者的哀伤。
C.颈联写作者和韦司士别后的情景,想象了韦司士赴任途中所见到的场景,表达对友人的
牵挂。
D.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将叙事、抒情、描写相融合,景象开阔,情感真挚,一气
贯注。
6.请赏析这首诗尾联的妙处。
【答案】5.A6.①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朋友的宽慰和赞美。作者劝慰朋友不必为离
别伤感,推想朋友所到之处都会遇到知己的迎接和款待。以乐观的情绪结尾,显现出作者开阔
大度的襟怀,提升了诗歌主题情感的格调。②尾联照应了题目的“别",与前两联写离别之伤
形成抑扬,前后呼应而富于变化。
【解析】5.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
A."这一联表明了全诗凄凉的情感〃错,首联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安慰与鼓励,格调高昂,"凄凉"
语意过重。
故选A。
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情感、艺术特色的能力。
尾联是“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意为:不要为他乡离别而难过,知道您到处会有
人逢迎。前句直抒胸臆,安慰朋友不必为离别伤感,后句是诗人的推想,推想朋友所到之处都
会遇到知己的迎接和款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宽慰和赞美。这首诗以乐观的情绪结尾,显现
出作者开阔大度的襟怀,提升了诗歌主题情感的格调。
这首诗的标题是“夜别韦司士",结尾是"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照应了题目的“别”,
与前两联写离别之伤形成抑扬,前后呼应而富于变化。
(2024•内蒙古•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古行宫
杜牧
台阁参差倚太阳,年年花发满山香。
重门勘锁青春晚,深殿垂帘白日长。
草色羊绵侵御路,泉声呜咽绕宫墙。
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环空断肠。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视觉、嗅觉相结合,其中“花发满山香”衬托出古行宫的凄凉。
B."重门勘锁""深殿垂帘”写出了古行宫规模庞大、殿宇林立的景象。
C.诗中古行宫曾“红粉云环",而如今"草色芋绵",形成了强烈对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迟暮、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
8.颈联"侵""绕"二字极富表现力,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7.D8.①"侵",意为"蔓延、侵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且一语双关,既写了
杂草绵连地长在皇帝御行的道路上,又写草寇(指安禄山等)侵占古行宫。
②"绕〃意为"环绕",以动衬静,借泉水的"鸣咽〃写出当时的人痛失古行宫的哭声与现在的人见
到古行宫如此残破不堪而哀怨伤心的哭泣声,用细微的泉声衬托出古行宫此刻的死寂,更加体
现了诗人伤心哀怨的连绵不绝。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迟暮、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错误,由原文“先皇一去
无回驾,红粉云环空断肠",可知,此联写皇帝离开,那些女子伤心不已,此处是间接抒情,
表达了诗人物是人非,盛世不再的感慨。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作答时先解释词义,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所写的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颈联"草色羊绵侵御路,泉声呜咽绕宫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古行宫苍凉破败的场景。
“侵〃和“呜咽〃分别把“草〃和“泉〃当成人来写,同时“侵"字一语双关,既指杂草连绵,又指外敌
入侵,用词可谓"高妙";"呜咽"既指流动的泉水声,也指人声,借泉水的呜咽写出当时的人痛
失古行宫的哭声,现在的人见到古行宫如此残破不堪而哀怨伤心的哭泣声,以动衬静,用细微
的泉声衬托出古行宫此刻的死寂。动词"绕”既指泉水在宫中流淌环绕,也指哀愁环绕,挥之不
去,传达出对唐王朝盛世不再、国运衰微的浓烈的哀愁。
(2024・湖南,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乌夜啼
陆游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二句比喻贴切自然,写纨扇如月、纱巾如烟,扇美巾轻正可驱暑减热,以此点明季节。
B."高槐叶长阴初合"与"新蝉"不仅点明时令,而且遥相呼应,足见观察之细与结构之妙。
C.陆游擅长草书,这里“弄笔斜行小草"与“矮纸斜行闲作草"一句相比,其心境并无二致。
D.这首词写景叙事紧扣一"闲"字,从平淡无奇的生活素材中发掘出了无尽的诗意与情趣。
10."更无一点尘埃到”一句该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9.C10."更无一点尘埃到”一语双关,写的是环境亦是心境:既写词人住所环境
的清凉洁净,“户庭无尘杂”;又写词人夏日闲居,心中没有尘杂之念,恬静而安逸。而惟有环
境清净,方能心不染尘埃,也惟有内心恬静淡泊,才能领略到环境的清凉幽静。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其心境并无二致”错。二者词句相近、语意相通,但表现的情感却有不同。“弄笔斜行小草”
表现自己闲暇生活中的悠闲惬意,"矮纸斜行闲作草"表现诗人在临安寓所等待召见时的无聊,
含蓄表达了报国无门、蹉跪岁月的无奈。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夜里没有更声来打扰,只是在枕头上静静地听初夏的蝉鸣。
此词描绘了初夏季节树阴浓合,放晴时余凉余润尚在的闲散生活,创造出一种雅洁清远的闲适
意境。末二句写主人公自己舒舒服服地躺在洁净无尘的凉床上听新蝉,更是展示了一个清凉高
迥的初夏境界。“无一点尘埃''既指濒湖住宅的清凉、洁净的境界,更是词人的心境。这一份闲
暇,明显不同于往日的压抑、苦闷。
(2024•宁夏银川,二模)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吴宫
李商隐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认为吴王个人是亡国的罪魁祸首,与西施的关系不是很大,而李诗则隐晦地借咏
史的名义来反映现实。
B.“奢云艳雨”指吴王当年奢华绮丽的生活,“禁门深掩”表现吴宫的沉寂,结合后文“满宫
醉”,暗示了宴会的华靡,从侧面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C.陆诗和李诗的题目基本相同,都是把当年的吴王宫殿作为直接描写对象而进行怀古的。
D."香径”"棘丛"今昔对比,突出了吴宫今日之衰败,而"日暮""漂花"则写出了一种王朝落
幕的悲怆。
12.这两首诗同写“吴宫",在语言风格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1.C12.①陆诗的语言风格质朴明快,不事雕琢,言语之间能直接传递出情感。
如"只悲风""事事堪亡国”等语句,用词直接明了,表达了诗人对吴王亡国的看法。
②李诗的语言风格则含蓄委婉,隽永细腻,读者需要仔细品味语言,揣摩内涵,才能了解诗
人想表达的意思。如前两句写出宫殿寂寞冷清的气氛,让人不知所以然,第三句笔锋一转,交
代缘由是“满宫醉",而"日暮水漂花出城”一句则更是含蓄地传递出亡国征兆。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都是把当年的吴王宫殿作为直接描写对象而进行怀古的“赏析有误,陆诗虚实结合,着力
写当下的吴宫模样,再与想象中过往之盛景进行对比,写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叹;李诗
则沉浸于对当年吴王宫殿盛况的想象中,并未提及现实之景。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陆诗,前两句言穷奢极欲必然导致覆灭一一吴国的馆娃宫和长洲苑,如今都是荆棘丛生;吴王
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留下一股悲风在吹拂。
后两句写吴王夫差亡国是因为他做的每件事都埋下了亡国的祸根。是他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
得格外美丽,比六宫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诗中,"只悲风〃”事事堪亡国”等语句,用
词直接明了,表达了诗人对吴王亡国的看法。可见,陆诗的语言风格质朴明快,不事雕琢,言
语之间能直接传递出情感。
李诗,前两句写出黄昏时分吴宫寂寞冷清的气氛。龙槛和水殿是平日宫中最热闹喧哗的游赏宴
乐之处,此时悄然无人,暮色沉沉中隐现着建筑物的轮廓与暗影。第三句笔锋一转,交代吴宫
日暮时死寂原来是“宴罢满宫醉”的结果。而一经点醒,前两句所描绘的沉寂情景就反过来引发
读者去充分想象在这之前满宫的喧闹歌吹、狂欢极乐和如醉如痴的场景。尾句意为:日暮时吴
宫,悄无人迹,只有御沟流水,在朦胧中缓缓流淌,漂送着瓣瓣残花流出宫城。在醉生梦死的
疯狂享乐之后出现的日暮黄昏的沉寂,使人仿佛感到覆亡的不祥暗影已悄然无声地笼罩整个吴
宫,流水漂送残花的情景则更使人感到吴宫繁华的行将消逝,传递出亡国征兆。李诗语言风格
则含蓄委婉,隽永细腻,读者需要仔细品味语言,揣摩内涵,才能了解诗人想表达的意思。
(2024・四川•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途中
(唐)吴融
一棹归何处,苍茫落照昏。无人应失路,有树始知春。
湖岸春耕废,江城战鼓喧。儒冠解相误,学剑尽乘轩。
1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明题目,描绘了一幅苍茫之景:诗人独行江上,夕阳西沉,暮霭四起,孤单落
寞之情溢于言表。
B."失路",表面指迷路,这里含"失意"之意,透露出诗人经历人世沧桑,心灰意冷、失魂
落魄的情态。
C.直到无意间看见水边的绿树,诗人才意识到春天的到来,因此感受到一丝希望,但很快
又陷入悲伤情绪中。
D.“春耕废”是视觉描写,“战鼓喧”是听觉描写,共同描绘了一派寂寞荒凉之景,展现了当
时的时代背景。
14.如何理解"一棹归何处”的含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3.C14.①指诗人独行江上不知前路的孤单。②指诗人历经沧桑、人生无望
的失意落寞。③对国家前途的迷茫担忧。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因此感受到一丝希望"理解错误。诗人在这里只是客观陈述春天的到来,并无寄寓情感的复
杂变化。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
首先,"一棹归何处〃写于诗人行路的“途中〃。从后文“苍茫落照昏〃"无人应失路”等的现实意义
看,这里首先指的是诗人在黄昏独行江上,无处问路,不知方向的状态。
其次,这里的“何处”不仅指诗人脚下走的路,结合诗歌最后“儒冠解相误,学剑尽乘轩"里时人
的选择来看,诗人生逢乱世,无法实现作为一个读书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文治理想,
或许又“手无缚鸡之力",无法从戎报国,所以人生无望、心灰意冷。
此外,诗中"湖岸春耕废,江城战鼓喧"充分展现了战乱对于社会民生的破坏性。而诗人生于晚
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
就走入历史了。从中,我们也可看出,他在诗中也表达了对于国家前途不知归向何处的迷茫、
担忧。
(2024•湖南长沙•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竹桥①
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舞分苦节,轻筠②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嘶鸣山禽。
谅③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注】①诗人初贬永州时作。②筠:竹皮。③谅:料想,实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座已经腐朽的木桥连接着幽深的小路,曲折地穿过稀疏的林子,自然过渡到写桥。
B.竹子的笋壳迸发出苦节,青皮环抱着空心。"迸"字极具动感、画面感,有表现力。
C.诗人在桥上俯视细流,仰听竹声,远观落日,近闻鸟鸣,以见闻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D.诗歌将描写、叙述和抒情融为一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接商稿流程合同范例
- 承接景观雕塑工程合同范例
- 橱柜招商加盟合同范例
- 医学影像技术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 2025年乌鲁木齐货运丛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涂料合同范例范例
- 2025年贵港货运资格证安检考试题
- 2025年乐山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考试系统
- 汽车美容劳务合同范例
- 2025年三明货运从业资格证在哪里练题
- 商务礼仪(山东联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财经大学
- 锚杆密实度检测
- 跳绳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 文物保护项目加固工程监理细则
- “戏”说故宫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央戏剧学院
- 财务监管不力检讨书(四篇)
- 四大名著《西游记》语文课件PPT
-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
- YY/T 0506.8-2019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8部分:产品专用要求
- 超导简介课件
- 一步一步教你设置 VBar Mini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