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地貌类型与地貌的观察(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1页
常见的地貌类型与地貌的观察(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2页
常见的地貌类型与地貌的观察(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3页
常见的地貌类型与地貌的观察(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4页
常见的地貌类型与地貌的观察(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

第15练常见的地貌类型与地貌的观察

(建议用时: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喀斯特石林景观是地表水顺石灰岩裂缝渗入地下,地下水在石灰岩裂缝中运动,溶解石灰岩而形成。

如图示意某喀斯特石林地貌发育过程。据此完成1-3小题。

图的砂岩臼石灰岩I降雨」地表水流方向

例-地下水运动方向,泉

1.形成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2.下列地区中喀斯特石林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是()

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

3.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甲一乙一丙B.乙一丙一甲C.乙一甲一丙D.丙一乙一甲

【答案】1.D2.A3.D

【解析】第1题,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溶解于水而形成的,为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不是风力作用,

也不是流水堆积作用。

第2题,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石林地貌,故A项正确;青藏高原、黄土

高原、内蒙古高原都不能形成典型的石林地貌。

第3题,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地貌发育为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说明地貌发育为后期,

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一乙一甲。

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是我国北方重点防沙区域,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该地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下

图示意近年来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空间分布,该指数变化是风速、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等因

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数值越大,气候对风蚀的影响越大,风蚀越强。据此完成4-6小题。

4.下列地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减小最大的是()

A.额济纳旗B.拐子湖C.阿拉善左旗D.阿拉善右旗

5.近年来,导致该地风蚀程度整体减弱的关键气候因子是()

A.风速B.降水C.气温D.相对湿度

6.拐子湖于20世纪90年代干涸,目前生态修复困难,主要是该地()

A.土地盐碱化B.地形起伏大C.经济落后D.交通不便

【答案】4.D5.A6.A

【解析】第4题,结合两幅图对比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对比,额济纳旗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变化较小;拐子湖

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增大较多;阿拉善左旗减小较少;阿拉善右旗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减小程度最大。第5题,

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是我国北方重点防沙区域,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该地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植被覆

盖率提高,风力减弱,风蚀减弱;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整体偏少,降水略微增加对风蚀作用影

响有限;该地区气温变化不会导致风蚀减弱;该地空气水汽含量少,即使相对湿度增加,与风蚀减弱关系

也不大。第6题,拐子湖地处我国西北,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应是内陆咸水湖。随着气候变暖,入湖水量

减少,湖水水位降低,湖床逐渐裸露,盐碱地逐渐风蚀,甚至出现盐风暴。20世纪90年代干涸,湖泊四周

生态恶化,生态修复困难,因此该地生态恢复困难主要是因为土地盐碱化。该地区地处高原,地形较为平

坦;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对生态修复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西南部,昆仑山东段,公园内现代冰川、冻土和古冰川

地貌分布广泛,其中比较典型的古冰川地貌是冰城垄(是冰川搬运、堆积下来的巨大石块,呈垄状堆积)和冰

水沉积(指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营力,由砾石和砂粒组成的沉积物)。下图示意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次口东侧南

坡冰水堆积剖面。据此完成7-8小题。

海拔/升----*弃北5520

___.....昆仑山分水岭

5700醛口皿]0比kUJ受<

5500-冰水冰覆垄现代基岩屋

5300-沉积冰川

5100

4900

4700^-^、

7.每个冰磺垄的形成,都说明经历了一次冷暖交替,图示地区经历的冰期次数至少有()

A.3次B.4次C.5次D.6次

8.冰磺垄形成时,气候()

A.一直变暖B.一直变冷C.波动频繁D.相对稳定

【答案】7.C8.D

【解析】第7题,冰债垄是冰川搬运、堆积下来的巨大石块形成的弧形垄岗状地貌,图中主要分布着5个

冰俄垄,也可能存在部分早期冰期堆积物已经被侵蚀或覆盖的情况,每个冰债垄的形成,都说明经历了一

次冷暖交替,据此可推测该地区至少经历过5次冰期。

第8题,冰磺垄形成在冰川的末端,只有气候相对稳定,搬运的物质才能长期在同一位置堆积,D项正确;

气候变暖、变冷、波动变化都不利于冰磺垄的形成,A、B、C三项错误。

如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9-10小题。

29。7'

图例

X河流

口海岸沙堤

“890.历史海岸线/年份

29。6'

9.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

A.强烈的地震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D.汹涌的洪水

10.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

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

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9.C10.A

【解析】第9题,图中显示海岸线不断向陆地方向移动,说明海水对海岸线的侵蚀强于入海泥沙沉积。由

图可知,历史海岸线之间的时间间隔都是20年,其中1950〜1970年海岸线位置变化最大,说明该时间段

海岸线向陆地移动速度最快,海水侵蚀最强烈。北美东南部位于板块内部,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小,A

项错误;海啸是一种巨浪,会对海岸造成较大的破坏,但是其持续时间不会很长,海啸过后海水会退去,

不会长时间造成海岸线移动,B项错误;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墨西哥湾,这里飓风多发,飓风

带来的风暴潮会加剧海水对海岸线的侵蚀,从而使海岸线向陆地方向移动,1950〜1970年海岸线移动速度

快的原因很有可能是飓风频发,C项正确;汹涌的洪水会从内陆带来大量泥沙,泥沙沉积速度加快,导致海

岸线向海洋方向移动,D项错误。

第10题,如果甲水域是海湾,则其北侧也是海岸线,也将因受到海水侵蚀而造成海岸线移动,但图中甲水

域北侧岸线在1890年以来保持稳定,并没有移动,说明甲水域不是海湾,而是湖泊,①正确;图中变动的

海岸线近似平直,若甲水域是海湾,则甲水域附近应形成弯曲海岸线,②正确;无论是海湾还是湖泊都可

能有河流注入,也都可能呈半圆形形态,所以③④不能作为判断依据,③④错误。综上,A项正确。

黄河入海口西北侧某海域(图一)以淤泥质海岸为主。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的共同影响下,

该海域冲淤变化(冲蚀和淤积相结合的变化)显著。某科研团队对该海域冲淤变化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图二

为1976〜2014年研究区域内5m和10m等深线包络面积(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面积)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

11-13小题。

119°20'E19761986199620022014年

图一图二

11.研究区域内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最近的年份是()

A.1976年B.1986年C.1996年D.2014年

12.1976〜2014年,研究区近岸海域()

A.持续淤积B.持续侵蚀C.先淤积后侵蚀D.先侵蚀后淤积

13.据图推测2002〜2014年期间C)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11.A12.C13.B

【解析】第11题,图中5m等深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1976年的5m等深线包络面积最小,即等深线与海

岸线间的面积最小,说明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最近,A项正确;1986年、1996年、2014年5m等

深线包络面积都较大,说明距离海岸较远,B、C、D三项错误。

第12题,据图可知,1976〜2014年,研究区近岸海域5m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包络面积呈现由小到大再变

小的变化趋势,说明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经历了由近到远再到近的过程,据此可推测研究区近岸

海域先淤积变浅、后侵蚀变深,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第13题,2002〜2014年,研究区近岸海域5m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面积呈现由大到小的变化特点,说明该

海域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减小,泥沙淤积减少,侵蚀加剧,进而可推测黄河口入海泥沙量减少。

若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搬运泥沙较多,入海口泥沙堆积,A项错误;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泥沙

淤积减少,侵蚀加剧,B项正确;流域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淤积,C项错误;黄河沿

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用水减少,入海的黄河水增多,挟沙能力强,黄河口入海泥沙量应增加,D项错误。

威海市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暑假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活动。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单位:米),a、b、

c代表湖泊不同季节的湖岸线。据此完成14-15小题。

14.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差可能为()

A.250米B.350米

C.400米D.300米

15.研学小组在甲地可观察到()

A.太阳从东南升起B.丙地河畔游客戏水

C.湖岸线接近aD.丁处河水向西流

【答案】14.D15.B

【解析】第14题,读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50m,甲地高度范围:750米<H甲<800米,乙地的高度范

围:450米<H乙<500米,相对高差范围:250米<H相<300米,300米在范围中。

第15题,暑假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方向为东北方向;站在甲地能够看到丙地的游客戏水,

视线不受遮挡;甲地与湖泊a边界相连,视线经过乙地所在的地区,乙地对湖泊起到遮挡作用,站在甲地

无法判断湖岸线接近a,且夏季为华北平原湖泊的丰水期,湖岸线应接近c;河水从山谷流出,流向湖泊,

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为向南流。

天山北麓为荒漠一绿洲过渡带,地表沉积物受风、降水和冰川等共同影响。研究人员对该区域某地沉

积物进行取样研究,其结果如表所示。研究发现,亚黏土层中的石英颗粒为冰川碎屑物,磨圆度较差。完

成下面16-18小题。

地层编号埋藏深度(cm)地层名称沉积环境

10-30黏土质粉沙层河漫滩沉积

230-145亚黏土层漫洪沉积*

3145-240粉沙层固定沙丘沉积

4240-355细沙层流动沙丘沉积

*漫洪沉积指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溢出的洪水在流速降低时的沉积。

16.与细沙层形成时期比较,黏土质粉沙层所处时代()

①盛行西风势力强②绿洲面积变大③夏季太阳辐射弱④荒漠面积变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与细沙层相比,粉沙层沉积物粒径较小的原因是()

A.河流流速较慢B.近地面风力较小C.地表起伏较小D.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18.对亚黏土层中石英颗粒空间迁移过程推理合理的是()

A.冰川搬运一冰川沉积一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B.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一冰川搬运一冰川沉积

C.冰川搬运一冰川沉积一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D.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一冰川搬运一冰川沉积

【答案】16.A17.B18.C

【解析】第16题,根据材料,天山北麓地表沉积物受风、降水、冰川影响,细沙层的沉积环境是流动沙丘

沉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说明此时代风力强、降水少,粘土质粉砂层的沉积环境为河漫滩沉积,其在流

水作用下形成,侧面反映出此时代降水多,新疆天山北麓受盛行西风的影响,西风携带大量大西洋水汽,

随地形抬升产生大量降雨,西风势力越强,降水越多,①正确;粘土质粉砂层时代降水多,绿洲面积会变

大,荒漠面积变小,②正确,④错误;粉砂层为固定沙丘,细砂层为流动沙丘,流动沙丘在流动过程中,

空气中的风沙颗粒物多,对太阳削弱作用强,因此太阳辐射弱,而粉沙层的太阳辐射强,③错误,选A。

第17题,细砂层和粉砂层的沉积环境都为沙丘沉积,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与流水作业无关,排除A;近

地面风力小,风的侵蚀搬运能力弱,只能搬运颗粒较小的沉积物,因此粉砂层颗粒物较小,B正确;地表起

伏小,对风力阻挡作用弱,风力侵蚀大,搬运的颗粒物大,与题目不符,C错误;物理风化指矿物和岩石在

地表大气温度变化、水体的冻融等的影响下原地发生机械崩解、破裂的作用。物理风化强,岩石崩解破碎

的多,颗粒物小,物理风化弱,岩石崩解破碎的少,颗粒物大。D与题目不符排除,选B。

第18题,结合材料可知,亚粘土层中的石英颗粒物为冰川碎屑物,其沉积环境为漫洪沉积,是在流水作用

下形成,因此石英颗粒物的空间迁移过程与冰川和流水作用有关,与风力无关,排除AB;漫洪沉积物的颗

粒是石英颗粒,是冰川碎屑物,因此它的迁移过程:岩石在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冰川碎屑

物碎屑物,又在流水的作用下被搬运,堆积从而成为漫洪沉积,排除D,选C。

重矿物稳定性强、耐磨蚀,可以准确反映源区的母岩性质,揭示河流的演化过程。岷江上游依次穿过

松潘-甘孜褶皱带和龙门断裂带,有多级河流阶地发育(级数越高,阶地位置越高)。图1示意岷江上游阶

地沉积与现代沉积的重矿物组成,其中一级、二级阶地重矿物数据缺失。图2示意岷江上游地质构造(龙

19.从五级阶地沉积到现代沉积,变质岩矿物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现代沉积形成年代较晚B.河流下切侵蚀强度减弱

C.流水搬运能力逐渐增强D.五级阶地沉积环境稳定

20.岷江上游水系演化的主要动力是()

A.气候暖干B.地壳隆升C.河流袭夺D.风化侵蚀

21.一级、二级阶地重矿物含量数据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这两级阶地()

A.地势陡峭B.久经剥蚀C.开发规模较大D.常被洪水淹没

【答案】19.C20.B21.C

【解析】第19题,由材料可知,变质岩矿物多来自松潘-甘孜褶皱带。从五级阶地沉积到现代沉积的这段

时期,气候趋向暖湿化,岷江流域水量增大,随着青藏高原间歇性的抬升,岷江落差增大,河流下切侵蚀

强度增强,流水搬运能力增强,物质搬运距离越来越远,有更多上游的变质岩矿物被搬运而来,因此,现

代沉积中变质岩矿物含量升高,综上所述,BD错误,C正确;与现代沉积形成的年代关系不大,A错误。

故选Co

第20题,结合材料和上题分析可知,青藏高原的间歇性隆升使岷江流域落差增大,河流下切作用增强,形

成多级阶地,且地壳的间歇性抬升,也会影响河流的流程、流向和支流形态等,因此,岷江上游水系演化

的主要动力是地壳的间歇性隆升,B正确;气候暖干化不利于河流水系的发育,岷江上游水系的演化是受气

候暖湿化影响,A错误;结合材料无法判断岷江上游存在河流袭夺现象,排除C;岷江上游河流水系的演化

与风化侵蚀作用无关,D错误。故选B。

第21题,读材料可知,级数越高,阶地位置越高,形成的越早,一级、二级阶地更靠近河流,地势平缓,

受现代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开发规模较大,导致数据缺失,C正确,AB错误;河流阶地,地势较高,不易

受洪水淹没,D错误。故选C。

小海坨山位于延庆县西北部,呈东南——西北走向,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赛区之一。读下图,

完成下面22-24小题。

22.当地政府计划在小海坨山夏季开发漂流项目,下列关于漂流地点的选择合理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3.小海坨山是众多“驴友”户外远足的热门之选,下列能直接看到A宿营地的是()

A.B地B.C地C.D地D.三地均可

24.图示区域最大海拔差可能为()

A.1500mB.1700mC.2000mD.2200m

【答案】22.C23.C24.D

【解析】第22题,读图可知,①在山脊线附近,没有河流;③地等高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也是山脊线处,

没有河流发育,不能做漂流地点;②和④处等高线都向高值方向凸出,为山谷线,有河流发育,可以选做

漂流的地点。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第23题,B地以东有山脊线,与A地之间有高地分布,不能直接看到,A错误;由A到C处的山坡等高

线分布是上疏下密,上缓下陡的凸坡,也不能看到C处,B错误;D与A之间为谷地,两地都在山脊线上,

因此两个地方都能直接看到对方,C正确,D错误。故选C。

第24题,图示区域最高点为小海坨主峰,海拔为2241米,最低点位于图示区域东南,海拔为。〜500米。

因此图示区域最大海拔差可能是接近2241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美国圣胡安河某处河床在一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变化。该地气候干旱,上游植被覆

盖率较低,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河床有深厚的沉积物层。P为此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最大深度。

淡水时5t版三个时段的河床更化过程

(1)从流水作用角度分析三个时段河床的变化过程。

(2)从降水强度和植被覆盖角度分析洪水对P值大小的影响。

(3)推测最后时段河床a、b两侧不对称的原因。

【答案】25.(1)I时段,河水流量变大,带来大量泥沙,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河床抬升。II时段,河

水流量进一步变大,流速加快,以流水侵蚀作用为,河床加深。III时段,河水流量变小,含沙量较大,流

速减慢,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河床抬升。

(2)降水强度大,河水流量峰值大,水位越高,河水流速越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河床较深,P值越大;

上游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作用弱,河水流量峰值大,水位高,P值增大。

(3)a侧可能为凸岸;a侧为河流左岸;a侧沉积物硬度可能较大。

【解析】(1)I时段,河流水位升高,河流径流量变大,携沙能力强,带来大量泥沙,在该河段以流水沉

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河床抬升。II阶段,河流径流量进一步增大,河流流速加快,流水侵蚀搬运

能力增强,外力作用转变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下切侵蚀,河床加深。III时段,河流水位下降,河流径

流量变小,流速减慢,流水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在该河段堆积,河床再一次抬升。

(2)由材料可知,“P为此次暴雨泛滥过程中河床最大深度”。降水强度大时,河流补给量大,水量大,河

流水位高,P越大;河流流速越快,流水侵蚀作用越强,河床越深,P越大。植被角度:植被覆盖率越低,

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弱,河流流量峰值越大,水位越高,P越大。

(3)读图可知,此处河床底部没有坚硬的基岩,而是沉积物,物质较松软。读图可知,III时段a侧沉积物

较多,可能的原因有a侧为河流凸岸,流速较慢,沉积物沉积较多,或者a侧为河流左岸(北半球地转偏向

力向右偏,左岸为堆积岸),以沉积为主,沉积物较多,也可能是a侧沉积物硬度较大,不容易被侵蚀,

剩余较多。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家口市崇礼区位于冀西北山地,属阴山山脉余脉和燕山余脉交接地带,山谷冬季易积雪,是2022

年北京冬奥会部分赛事的举行地。左图为张家口崇礼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右图示意该地一气象站多年

来冬至日每小时风向与变温。

注:正北方为0°,正东方为90°,正南方为180°,正西方为270°。

(1)简析张家口市崇礼区山谷冬季易积雪的主要原因。

(2)分析图示气象站多年来冬至日的风向变化。

(3)简述图示气象站气温的变化幅度与风向变化的关系。

(4)实际观测发现图示气象站冬季白天风速偏大而夜晚偏小,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26.(1)纬度高,气温低,降雪量大,且有利于积雪的保存;山地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强,易

形成降雪;山谷水汽多,难以扩散,为降雪提供条件;地处两山脉交界处,冷暖气流活动频繁,降雪量大。

(2)由东南风转变为西南风(夜晚吹东南风,白天吹西南风)。

(3)夜晚气温变化幅度与风向变化幅度大致呈正相关,风向变化越大,气温上升幅度越大;白天,风向变

化幅度与风向变化幅度呈负相关,风向变化越大,气温下降幅度越大。

(4)观测站附近冬季风为偏西风,夜间山风为偏东风,与冬季风风向相反,造成夜间实测风速偏小;白天

谷风为偏西风,与冬季风风向一致,造成白天实测风速偏大。

【解析】(1)礼区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冬季气温通常较低,这有利于降雪的形成,低温环境有利于积雪的

保存。崇礼地处阴山山脉东段大马群山余脉和燕山余脉交接处,境内山峦起伏、沟谷交错。这样的地形有

助于阻挡冷空气的活动,形成冷空气滞留,使得暖湿气流在山地区域凝结成大量的降雪。同时,地形抬升

效应也增强了降水的强度,导致降雪量更加大。山谷水汽多,难以扩散,为降雪提供条件。

(2)由图可知,18时一9时,主要吹东南风,10时一18时,吹西南风。风向大致由东南风转向西南风。

(3)由图两曲线的变化可知,夜晚气温变化幅度与风向变化幅度大致呈正相关,风向变化越大,气温上升

幅度越大;白天,风向变化幅度与风向变化幅度呈负相关,风向变化越大,气温下降幅度越大。

(4)白天谷风为偏西风,会与冬季的西北风叠加,导致风速偏大,晚上为山风,风向为偏东风,与冬季风

风向相反,冬季风削弱了山风,风速会偏小。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海拔仅有1.8〜3米,小镇人口

约400人,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沙坝面积不

断缩小,沙坝上100多座建筑物摇摇欲坠。下图示意沙坝的地理位置和小镇景观。

164°40'W

(1)指出该沙坝的走向及形成的地质作用。

(2)简述近年来岛上建筑物摇摇欲坠的原因。

(3)随着海水侵蚀和海平面上升,海水将吞噬小镇。对于小镇未来的发展,有人提出不同

的建议,请选择其一并说明理由。

A.修建海堤保护小镇。

B.将小镇居民搬迁。

【答案】27.(1)走向:西北一东南走向。地质作用:海水堆积。

(2)地表多为沙质,地基不牢固;处于极地东风带,风浪大;冻土融化,地基变软;房屋年久失修。

(3)选A。美国政府有充足的资金、技术修建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