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推进拨雾见礁-议论文段内逻辑的架构-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技巧分析与素材运用_第1页
层层推进拨雾见礁-议论文段内逻辑的架构-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技巧分析与素材运用_第2页
层层推进拨雾见礁-议论文段内逻辑的架构-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技巧分析与素材运用_第3页
层层推进拨雾见礁-议论文段内逻辑的架构-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技巧分析与素材运用_第4页
层层推进拨雾见礁-议论文段内逻辑的架构-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技巧分析与素材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层层推进,拨雾见礁一议论文段内逻辑的架构

高考议论文的逻辑体现在文章的整体架构和段内论证。整体架构我们会在作文浅析系列中

推进,而段内论证就是我今天的话题。考场上,出于时间不足、情绪紧张等问题,考生常常选

择清晰的架构、新颖的素材、华丽的语言,却时常牺牲段内的逻辑。《生活在树上》这样的奇

文,正是犯了看似整体架构清晰而段内论证紊乱的毛病。但是,能在一段内真正把道理将明白

——甚至不求学术意义上的“严谨”,因为这是高考议论文模式下极困难的事一一其实不失为

拿到高分的另一种路径。这便是高考作文评价体系下所谓的“深度”。

那么,段内的逻辑是什么样的呢?撇开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中那些专业名词不谈,我认

为主要分为三部分:佐证、阐释、分析。

落实到内容上,分别是除观点外的素材、阐释句、分析句。

高考的议论文,为了使内容显得丰满,必须使用名言,概念和举例进行佐证。阐释句,或

是通过思辨对观点进行阐释,或是对用于佐证的材料进行阐释。分析句,则是进行逻辑推断的

部分,解决的是最核心的问题一“为什么”。它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一究其本质,因果分析,

假设分析,思辨分析,联系现实。

关于他们的运用,有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佐证必须与阐释结合。佐证用的材料分两类一一人物例和引用。对人物例,

阐释的目的就是回答一个问题一一人物的行为如何证明论题?对引用而言,我们不是在写论

文,任何学科概念(尤其是“景观社会”等社会学概念)和名言的引用都需要进行阐释,把概

念或引用的外延拓展到论题上。《生活在树上》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概念的阐释,

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读者都产生了“没学过语文”的感觉。有个特例,是用一句显然直接证明

论点的名言,这个时候就不必阐释。

第二个原则,“佐证-阐释”不能并立,中间须有分析。有些作文,可能在文段中堆叠了

大量例子和概念,却缺乏了对论点真正的分析。某位老师曾称之为“例子文”,这也不是议论

文应有的样子。这里是分析,就是去讲清楚前文阅卷评价中的“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

关系”,还包括了结果,意义,条件等。我们的柜员Astrox也曾经提出过一个参照一一整篇

文章里面,至少应该有3/5的话是自己写的。意即分析不能太短,否则难免是文章开头阅卷评

价中的“内容空洞”了。

不过,结合具体实践,上面说的这些话才有价值。下以2021年浙江高考作文“得失”的

一篇范文《借得失之过程品人生》中一段为例:

正如人生非结果而是过程一样,我们也会在得失过程中抵达“河的第三条岸”。从中国特

有的贬谪文化谈起,失意的文人失去了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他们最初企图用瘦笔抵达裸露与

贫穷的现实,却最终得到了对自我与人文的解构和重塑。黄州的苏轼,柳州的柳宗元,杭州的

张岱皆以得失为舟,自渡渡人,完成生命的臻至,亦使中华文脉浩荡绵延。自大情怀观之,得

失也不过是生命形式的载体,在此过程中收获阅历、认知和风骨,难道不是更重要的吗?

第一句是观点,讲得失对人生的作用(当然,只放一个“河的第三条岸”在论点里但不

阐释,总难免有吸睛之嫌)。第二句以“从中国特有的贬谪文化谈起”作为佐证的标志词,先

展开对人物例经历的阐释“失意的文人失去了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他们最初企图用瘦笔抵达

裸露与贫穷的现实,却最终得到了对自我与人文的解构和重塑”,然后举例。第三句进行分

析,“自大情怀观之”扩大境界,分析了得失真正的作用一一“收获阅历、认知和风骨”。

此段篇幅较短,大体而言,先进行举例,然后分析深化。当然,篇幅较长时,先分

析再佐证,最后再次进行分析也是可以的。以今年宁波某中学校模中的一篇范文《趋行

于路,品之于途》中一段为例:

当人生似“特种兵式旅游”般按下加速键,看似提高效率、成果斐然,却势必造成精神

世界的枯萎。王小波曾言:“指标是浪漫主义的死敌。”而“特种兵式旅行”快节奏、集邮式

的特征正反映它将旅行的意义视作可量化的指标。换言之,旅行成了目的,而非涵养性情的手

段,因而与放松身心的初衷背道而驰。移之人生,则表现为“竞速时代”语境下,乐此不疲地

追求一夜成名、头衔地位,终究为了生活,折损生活的深度。须知用无休止的旅程填充人生旅

程填充人生旅途,固然能带来短暂的充盈感,但若只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何来兰波“不仅

献身于力与美”的诗意世界?若任由对速度的追求攫取主体地位,何来彭士禄”一生就做两件

事“的拓荒人生?当慢与沉浸的价值被对快与功效的追求取而代之,旅行者只能赏玩“景观社

会”下的一个个指标和符号组成的异化图景,缺乏对世间百态真正的思索,人生更会患上外表

膨胀,内心空虚的“空心病”。

第一句先举王小波的名言进行佐证,这看似与“特种兵式旅游”毫无联系。下一句进行阐

释,然后分析,扩充“指标”内涵一一“可量化的”,这里指”旅行的意义“,并回答了关于

旅行上的问题一一”特种兵式旅游“究竟对旅行进行了怎样的异化?第四句在人生的语境下

进行分析,回答了人生上的问题一一”特种兵式旅游”式的人生对人生进行了怎样的异化?

(对不熟悉的读者补充一下,从旅游讲到人生,也是题目的要求)

第五句开始谈反面作用,先用兰波、彭士禄的例子进行佐证,“走马观花,浅尝辄

止”与“任由对速度的追求攫取主体地位”,其实只是对“特种兵式旅游”式的人生不

同的阐释。最后,从旅游和人生两个角度分析其反面意义。请注意,文段中所有道理式

佐证都是有阐释的。王小波的名言、竞速时代(阐释为"乐此不疲地追求一夜成名、头

衔地位“)、景观社会(阐释为”一个个指标和符号组成的异化图景“)、空心病(阐

释为"外表膨胀,内心空虚“)。同时,”佐证+阐释“间也都有论证,起到将论证层层

推进的效果。

如果加上思辨呢?以2022年上海“发问与结论”中一篇范文段为例:(这曾是我最喜欢

的段落,与诸读者共勉)

当然,也许有人认为,成人的不愿问,只是因为明白了并非所有问题都有答案,进而知足

于认知水平范围内的结论,不为力不能及的问题做无谓的努力,这是否也是一种成熟?然而,

伟大的问题不需结论来落实它的价值,其本身的回响就足以昭示还未征服的蛮荒之地的存在。

柏拉图的“我是谁”三问,屈原的《天问》,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之问,乃至刘慈欣《朝

闻道》中第一个人类仰望星空时的疑问,这些问题解释纷呈,又何尝有总结性的“结论”?也

许,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恰恰没有我们所珍视的“结论”。正因为结论的缺位,多元的解释才能

被容纳,并在周而复始的发问-解释过程中不断完善丰富,在拓宽知识疆界的同时使问题不断

衍生延伸。

这一段就请读者自己试着拆分。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为所有文段都划分一遍三种句子的“势力范围”,标上

“1-3-4-2-4”这样的注释。这里提出的分组,只是为了让我们在展开论证时使自己的思

路更明确,具有“深度”的形式。某位老师曾称此为“建模”,私认为这个词是很有借

鉴意义的。但如果想具有“深度”的内容,则需要另一个方法。

从“凑齐行数”到〃解决问题”一段内逻辑的填充

议论文所有文段的本质都是解决一个问题一一如何(由A)推导出B?抛开其他不谈,其

实只需要一串逻辑链条,由“为什么”和“是什么”组成,就已经足以做到这一点:A-为什

么+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B

但是高考肯定不能这么做,一是因为高考中的论点并不复杂,逻辑链条无法延伸的很长;

二是因为所有的素材在这个模式下都派不上用场。

于是,我们会在单纯的逻辑链条上加上一系列内容,包括:驳论;名言;事例;反证。但

其实,翻译过来,不过也是一系列问题:

驳论:有反对的论点吗?

名言,事例:支撑的是?

反证:如果不这样,会?

总结:根据这些,所以?(总结和“为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重叠的)

这几个问题,再加上我们的大框架一一“是什么”的阐释和“为什么”的分析,就构成了一个

议论段。至于详段和略段的区分,无非只是在这个框架下又加了多少东西。

再次回顾那篇《层层推进,拨雾见礁一一段内逻辑的架构》,当时,我们提出了几个原则

(佐证必须与阐释结合,佐证-阐释”不能并立)正是根据议论文的写作逻辑。在“为什么”

的分析之上,我们才会去思考”支撑的是什么”“如果不这样,会怎样”一系列问题,才会

使用事例,使用反证,或使用名言。

由此可见,任何议论文其实只是解决一系列问题,而任何分论段只是提出一系列问题。但

是我们具体该如何在写作过程中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呢?

根本的方法:扣牢关键词;

辅助方法:回看题目(适用于有大段材料的作文)和"是什么”“为什么”“什么能作为

支撑”之间的互相启发。

最后拆分问题的答案,并使用更灵活的逻辑词进行组合,并在表达时用专业术语或修辞手

法进行润色。

这说起来很抽象,我们还是借上次的三个示范段进行讲解。

正如人生非结果而是过程一样,我们也会在得失过程中抵达“河的第三条岸”。从中国

特有的贬谪文化谈起,失意的文人失去了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他们最初企图用瘦笔抵达裸露

与贫穷的现实,却最终得到了对自我与人文的解构和重塑。黄州的苏轼,柳州的柳宗元,杭州

的张岱皆以得失为舟,自渡渡人,完成生命的臻至;亦使中华文脉浩荡绵延。自大情怀观之,

得失也不过是生命形式的载体,在此过程中收获阅历、认知和风骨,难道不是更重要的吗?

要证明的是:得失的过程中我们会抵达“河的第三条岸”。如果我们回看若昂《河的第三

条岸》的原文,我们会发现它指的是“精神绝对自由的至境”,然而作者似乎并不是这个意思,

而是含糊不清的将其作为一个概念。这无疑是一个缺陷,但我们还是可以看看他的思路:

为什么能抵达“河的第三条岸”?

得失可以使我们收获认知,阅历和风骨。

为什么得失使我们收获认知,阅历和风骨?

因为得失也不过是生命形式的载体。

在这时已经能发现:得失的意义真的难以论证啊!因此,我们不妨转换思路,把篇幅的重

点放在另一个问题上:

有什么能作为支撑?

黄州的苏轼,柳州的柳宗元,杭州的张岱。

在这个问题下,扣牢关键词,进行详细发问:

他们的得和失是什么?

失去了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得到了对自我与人文的解构和重塑。

他们收获了什么?抵达了什么?

完成生命的臻至;亦使中华文脉浩荡绵延。

这时,整个段落已经呼之欲出。

当人生似“特种兵式旅游”般按下加速键,看似提高效率、成果斐然,却势必造成精神世

界的枯萎。王小波曾言:“指标是浪漫主义的死敌。”而“特种兵式旅行”快节奏、集邮式的

特征正反映它将旅行的意义视作可量化的指标。换言之,旅行成了目的,而非涵养性情的手段,

因而与放松身心的初衷背道而驰。移之人生,则表现为“竞速时代”语境下,乐此不疲地追求

一夜成名、头衔地位,终究为了生活,折损生活的深度。须知用无休止的旅程填充人生旅程,

固然能带来短暂的充盈感,但若只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何来兰波“不仅献身于力与美”的

诗意世界?若任由对速度的追求攫取主体地位,何来彭士禄”一生就做两件事"的拓荒人生?

当慢与沉浸的价值被对快与功效的追求取而代之,旅行者只能赏玩“景观社会”下的一个个指

标和符号组成的异化图景,缺乏对世间百态真正的思索,人生更会患上外表膨胀,内心空虚的

“空心病”。

上一段需要在追问结束后重新组织各部分的顺序,而这一段只需在定完框架以后边追问边

写:

要证明的是:当人生似“特种兵式旅游”般按下加速键,势必造成精神世界的枯萎。

注意,这一篇文章中必须涉及到从“旅行”讲到“人生”的过程,这是基本要求。在这个框架

下,我们先从旅行角度去追问,然后把答案转化到人生层面后再写一遍:

为什么会造成精神世界的枯萎?

(。_。)有点难~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到那个辅助手段一一回看题目。

原文是这样的一一

以快节奏和“集邮式”打卡为特征——日行数万步,花最少的时间和费用,游览最多的景

点。

从“最少”和“最多”“数万”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点一一“指标”,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答案:特种兵式旅游将旅游视作可量化的指标。

继续追问:为什么将旅游视作可量化的指标就会造成精神世界的枯萎?因为旅行成了目

的,而非涵养性情的手段。

为什么旅游成为目的就会造成精神世界的枯萎?因为旅行者赏玩的只是异化的图景,缺

乏对世间百态真正的思索。

现在就可以考虑人生了。

旅游中的指标在人生中是什么?

一夜成名、头衔地位。

精神世界的枯萎从人生角度如何表达?

人生更会患上外表膨胀,内心空虚的“空心病”。

然后就可以开始动笔。

其中,到可以发挥的地方,就可以问这个问题:

有什么能作为支撑?

王小波曾言:“指标是浪漫主义的死敌。”;

兰波,彭士禄的事例(这个论点就是从反面着手,所以我们不必从反面追问,而因为反

面事例的缺乏,我们必须通过“何来”这样的逻辑用语将举例引向正面)

其实,我们一开始的一个问题也可以视作是“是什么”对“为什么”的启发,而如果写作时

有积累这方面的名言素材或社会学素材,也可以从“什么能作为支撑”的角度为“为什么

“提供启发,但没有也罢。

当然,也许有人认为,成人的不愿问,只是因为明白了并非所有问题都有答案,进而知足

于认知水平范围内的结论,不为力不能及的问题做无谓的努力,这是否也是一种成熟?然而,

伟大的问题不需结论来落实它的价值,其本身的回响就足以昭示还未征服的蛮荒之地的存在。

柏拉图的“我是谁”三问,屈原的《天问》,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之问,乃至刘慈欣《朝

闻道》中第一个人类仰望星空时的疑问,这些问题解释纷呈,又何尝有总结性的“结论”?也

许,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恰恰没有我们所珍视的“结论”。正因为结论的缺位,多元的解释才能

被容纳,并在周而复始的发问-解释过程中不断完善丰富,在拓宽知识疆界的同时使问题不断

衍生延伸。

这是一个典型的驳论。驳论是一个很强大的写作手法,用在最后一个分论段能为文章增色

不少。它的本质,其实就是在分论段的逻辑链条之外,另外一个角度再引入一条逻辑链条。我

们可以回看题目: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止匕,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

从要批驳对象的角度思考,我们先需要构建一个包含价值判断的命题。从”长大“可以联

想到”成熟“,因此命题可以构建为:成人的不愿问是一种成熟。

然后开始追问:

为什么是一种成熟?因为明白了并非所有问题都有答案,进而知足于认知水平范围内的

结论。

此时,我们也确定了分论点:

没有结论的问题也有价值。

换言之,伟大的问题不需结论来落实它的价值。

至于之后的部分,和前面所讲的是一样的,就是要对驳论中建立的命题有针对性。

议论文主体段逻辑思路

段落是文章的骨架,段落的好坏从深层次上影响文章的优劣。

一、段落结构组成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个别地方可以调整互换:观

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例1:2021年全国甲卷优秀语段

知其可为,勇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观点句)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青春到白发是“敦

煌女儿”樊锦诗的有为;科技报国,一心为中国梦奋斗,是黄大年的有为;禾下乘凉,为国家

粮食安全而奋斗,是袁隆平先生的有为;历经千帆苦,努力奋斗,终有所获是有“当代宋濂”

美誉的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先生的有为。(材料句和分析句)我辈躬逢盛世,当学高身正,修己

明德,立可为之志,行可为之事,争做新有为青年。(结论句)

例2:2021年全国新高考一卷范文段落

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观点句)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本钱时,才能够更

加有底气,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去。(阐释句)毛泽东同志曾在《新青年》杂志

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能够“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磨意志”

,(材料句)这不仅充分展现出其“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健身强国”思想,更体现

出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分析句)私以为体育不仅仅是对自身身体素质的锻炼,更是对我们

精神品格的磨练。通过体育锻炼,我们不但能够培养自身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还能磨炼意志

,学会知难而上,学会坚韧不拔,学会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面对。

(总结句)

二、语句的基本类型和功能

(一)提出问题一一观点句:本段中心句(点明要说的角度和方向、态度)。

(二)分析问题一一阐释句:分析观点句(解释是什么)。

(三)列举实例一一材料句:引用或举例的句子(证明观点的材料,要简述,要言不烦)。

(四)解决问题一一结论句:对观点的深化,对全文或全段的总结。

三、语段类型

1.并列型:观点句+阐释句+并列材料句一+分析句一+并列材料句二+分析句二+结论句。

例:“知羞耻方成人”,一直都是仁人志士立身做人的宝贵经验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法宝。

(观点句)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荀子说:“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宋代

名儒陆九渊说:“耻存则心存,耻忘则心忘。”(分析句)清代学者朱起凤年轻时在一家书院

教书,因为没有弄清“首施两端”和“首鼠两端”两词通用,而错判学生的作文,遭到众人的

奚落。(材料句一)他知羞耻而发愤图强,潜心于词语研究,编成了300多万字的《辞通》,

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分析句一)英国生物学家谢灵顿早年沾染恶习,在向

一位女工求婚时,被姑娘一句“我宁愿跳进泰晤士河里淹死,也不会嫁给你”的话深深刺痛,

从此钻研医学和生物学,并最终在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材料句二)所以说,知羞

耻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成就事业的起步。(结论句)

2.正反型:观点句+阐释句+正面材料句+分析句+反面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例:沉稳从无欲而来。(观点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阐释句)无欲就是没

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

的胜利。(阐释句)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正面材料句一)

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正面材料句二)有了私欲,心中自

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分析句)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

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反面材料句)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

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分析句)无欲则刚。(结论句)

3.归纳型:观点句+阐释句+众多材料句+结论句

例:勤出成果。(观点句)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

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

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

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

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

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

高能物理研究生。(众多材料句)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

莫能外。(结论句)

四、大显身手:

2021年全国新高考一卷范文

请你把下面文章中的三句话作为文段的分论点和开头第一句话,续写三个不少于200字的

语段,最好运用到上面的段落类型。

深耕体育沃土,高擎复兴大任

古罗马诗人朱维纳利斯曾言:“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诚哉斯言。古有“礼,乐,

射,御,书,术”此六艺的历史宏声,今有“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高瞻远瞩。时代娉变,#

刻渐移,无论是滚滚历史红尘中的哪方征途,“体育锻炼”四字都尤为铿锵有力。因此,依己

拙见: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方能肩载复兴大任,任重而道远。

人不可因自身已强而居强自傲,亦不可因当下的体弱而自馁。曾有世言于耳:“我身已强

劲不可屈,何必于此多多费时?”毛泽东在《新青年》有言:“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

者不必自卑也。”强者弱者不过是出生之时暂且的差别,强者因强懒惰懈怠,沾沾自喜,孰谓

不可落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囹圄之中;而弱者因弱奋发图强,徐徐谋之,谁焉知不可

开拓“朽木细琢亦成才”的漫漫人生路。强者不自喜,以先天之强劲优势更上一层楼,精益求

精;弱者不自卑,以后天之不懈意志一以贯之,徐徐图谋,以一率众,以众领万,方是蓄力于

民族复兴的蕨蕤春潮的最佳姿态。

且引体育之活泉,灌溉树人之沃土。中国女排在赛场上飒爽英姿,巾帼不让须眉。扎扎实

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激起多少莘莘学子心中的万丈豪情。东京奥运

赛场里,代表着“中国速度”的苏炳添在半决赛中跑出9秒83,创造亚洲纪录!成为第一位

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32岁的苏炳添一直在挑战着自己,努力创造属于中国的奇迹,

“我想把我能做的、该做的、可以做的,都做好,我还想要坚持。”体育不仅是健儿们在赛场

上为国争光,彰显大国本色,也是平凡日子中的一份‘'标配"。以体育精神之奋斗不息滋养万

众心中的自立自强的青春幼苗,调感情,强意志,从濯洗灵魂而起,受益的是中华民族的未来。

当代青年应当是强健体魄的践行者,敢于对消磨身体和意志的行为说不。揆诸当下,当代

一个个“葛优瘫”“宅男宅女”等网络热词,笔墨调侃又具讽刺意味,而那些仍迷茫不自知的

青年又是否想到,不施以运动锻炼,何以谈人生积淀?何以谈人格气蕴?何以谈素质教育?何

以谈美育中国?时代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当具备蓬勃昂样的生命张力和刚健奋发的精

神,无畏冷气,勇做时代弄潮儿。

“道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行不成。”不驰于空想,不鹫于虚声,在奔跑中奋力追

梦,未雨绸缪。做新时代的逐梦人,行稳致远,激活蕴藏于梦想中的创照伟力,迎来生机勃勃

的复兴气象。

议论文讲好段内逻辑是写出高分作文的前提

逻辑层次,才是作文分档的决定性因素

不知道大家练习、提高作文最注重什么,可能是拼命地背素材,可能是背“优秀范

文”的亮点句子,也可能在背不同类型作文的套路模板。个人认为一篇作文最重要的是

审题立意;然后是语言顺畅,不要词不达意颠三倒四;还有就是每一段的层次感和逻辑感。

很多同学议论文的分论段都是胡乱写的,尤其是在时间有限的考场,把能想到的全

都填进去,写到一两百字就完事了。然后就会出现,一段话除了论点后面全是素材的堆

砌;或者说一段话都是你翻来覆去在那弯来绕去地讲道理;或者说素材和论述完全是断层

的状态。

其实对于一个分论点来说,里面放了什么高级的素材并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通

过这一段话把你要表达的意思讲清楚到位,告诉阅卷老师,你想到这个点并且论证完整

了。

所以分论点内的逻辑层次非常重要。下面我来简单分享一下。

一、“为什么”的基本结构

分论点“为什么”的基本构成其实大同小异。说明论点,然后举例论证,进一步分

析,最后再总结论点。比如下面这段:

诚然,在社会环境的制约下,平凡的我们无法摆脱对物质的追求,但是这并不意味

着我们不再需要那份悠然南山、微雨双燕的诗意。(提出论点))正如朱光潜坦言自己

常常放弃市井的雕梁画栋、车水马龙的热闹繁华,而独自步行于人迹罕至的萧假街,只

为“保留那一点诡秘的自由”;亦如木心总是把痛楚与平凡化为隽永的、神性的浪漫而风

度翩翩地活着……(举例子)唯有心中的诗意尚存,怀揣拒绝向物欲的黑洞滑落的姿

态,我们的生活才不会完全被枯燥的工作所填充,那遗忘在某一角落而落满尘埃的四时

佳景可不会被繁忙与喧嚣消解殆尽,一个个渴望被生活之美意所浸润的灵魂才不会在麻

木与空虚中无处安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