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素材)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素材)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素材)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素材)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素材)部编语文八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二、字音

舜(shùn)畎(quǎn)亩胶鬲(gé)傅说(yuè)

曾益(zēng)拂士(bì)

三、节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词语

词语解释

所以动心忍性忍,通“韧”,坚韧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这;

征于色征:征验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富贵不能淫淫:使……惑乱、迷惑;

面后喻喻:了解,明白;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劳其筋骨劳:使……劳累饿其体肤饿:使……饥饿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空乏其身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人恒过过:犯错误。行拂乱其所为(乱:使……受到阻扰)

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出则无股国外患者出:在国外。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发于声而后喻发,显露。

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给。

然后知生于忧患于:介词,在。入则无法家拂士士:名词,贤士。

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担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国恒亡恒:常

五、译文

舜是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是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是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是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深受贫穷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长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形容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六、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全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6.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重视人才成长的主观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9.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由个人推论到国家,提出判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4.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然喻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8.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七、问题探究

1.文章讲的是逆境中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

的事业。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地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8.开篇六例,所列举人物有何不同之处?相同的地方?借此说明的道理?

舜成为帝王,而其余成为有名臣子。出身卑微,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人必须经

历挫折、困难。

9.作者认为,造就人才的主客观因素。(原文)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人,必须从几个角

度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主观:困与心,衡与虑,而后作,征与色,发与声,而后喻。

客观:故天将降……增益其所不能。

三个角度:思想,生活,行为。

能使心惊动,使性格坚忍,使他能力增强。

10.本文讲了哪两方面的问题?有怎样的相似之处?这样写的根本目的?

造就人才,自理国家。造就人才需要艰苦的客观环境的磨练和自己的主观努力,而决定

国家存亡的因素与个人的成长因素相似,要有因敌国而生的忧患意识(客观环境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要有法家拂士这样的贤臣,国家便会繁荣强大。

11.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会殃及国家。这印证

了本文什么观点?这一点提醒我们什么?

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提醒我们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

我们不能安逸享乐,应用忧虑意识。(结合现实问题例如:面对金融危机的今天,我们应有忧虑意识,不应该以大国自居;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应该时刻保有忧虑意识,使祖国早日统一。)

16.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影响至今,激励着一代代人战胜磨难,走向成功,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结合文章,请你谈一谈,忧患一定能使人成功吗?

一定能使人成功。文中例举了舜等众贤士历经磨难最终走向成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例子,这充分说明人只有在心中有忧患意识,又要经受挫折困难的历练,才能走向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印证了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说以从文章角度来看,忧患意识一定能使人成功。主观努力起决定作用,客观环境起辅助作用。

17.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请简要概括。

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8.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你能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吗?

先谈人,列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主要着眼于“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后论国,主要着眼于“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孟子是怎样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观点的

文章在论证上结构严谨,采取了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练而终于身负重任的显贵人物为例,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1分)接着由个别到一般据事论理,提出了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并由此引申发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1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20.本文是一篇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致,这样会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从文中做具体分析。(从排比或句式任何一个角度分析即可)

第①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举了6个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人物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炼。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2分)运用排比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极大地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为下文的论理奠定了事实基础。

第②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罗列几种困境,造成一种磨难无尽、已达极致的状态,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2分)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来节奏感很强。

21.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你身处逆境时,本文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回答时语言要生动,采用修辞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像一个遭遇风暴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希望包蕴着力量与勇气,呼吸着咸腥的空气,撑满帆去搏击风浪。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迎接暴风雨的挑战。

②一个人在生命的长河里经受许许多多的浪头,浪头总是汹涌无比,让你胆战心惊,充满得失之患.但是,你驾驶的这条小船是被浪头击倒还是平稳地渡过,真正掌握它的命运的是你自己!你既可以让它从风浪中走出,又可以任它被浪头击倒,你和它一起掉在长河的漩涡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你。

22.文章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连用六个名人的事例是为了举实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再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也从正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