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优化实践指南_第1页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优化实践指南_第2页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优化实践指南_第3页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优化实践指南_第4页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优化实践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优化实践指南TOC\o"1-2"\h\u7836第1章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3105261.1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3243291.2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与作用 3159701.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简介 422709第2章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准备 4280492.1组织结构与职责划分 473442.1.1组织结构设计 4150192.1.2职责划分 5167352.2资源配置与人员培训 590282.2.1资源配置 550622.2.2人员培训 5223052.3风险识别与机遇分析 620732.3.1风险识别 658982.3.2机遇分析 63038第3章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6294023.1过程方法的基本原理 6118223.2确定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7105733.3过程控制与持续改进 730411第4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 7161714.1质量手册的编制 7192464.1.1编制原则 7206574.1.2编制内容 7309024.1.3审核与批准 8305744.2程序文件的编写 8301104.2.1编写原则 8122764.2.2编写内容 8139344.2.3审核与批准 8179224.3作业指导书与记录的制定 991994.3.1制定原则 9171774.3.2制定内容 9240624.3.3审核与批准 931380第5章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与运行 965735.1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 9265655.1.1岗位职责明确 975575.1.2工作流程优化 9301095.2内部沟通与信息传递 10135615.2.1内部沟通机制建立 10176415.2.2信息传递与共享 10318105.3顾客满意度与供应商管理 10279485.3.1顾客满意度提升 10123455.3.2供应商管理 1021921第6章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11189276.1内部审核的基本要求 11283906.1.1审核原则 11112786.1.2审核范围 1170046.1.3审核频次 1162246.1.4审核人员 11172276.1.5审核依据 1155116.2审核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1151666.2.1审核计划制定 11294516.2.2审核计划实施 1156916.2.3审核过程控制 11155086.3审核发觉与纠正措施 1127546.3.1审核发觉 11188746.3.2纠正措施 1122326.3.3纠正措施实施 12119656.3.4整改验证 12203886.3.5持续改进 1216447第7章管理评审与持续改进 1240777.1管理评审的策划与实施 12107717.1.1管理评审策划 12140787.1.2管理评审实施 12228717.2质量目标的设定与监控 12177757.2.1质量目标设定 13154637.2.2质量目标监控 13183537.3持续改进的措施与实施 13121477.3.1持续改进措施 1332687.3.2持续改进实施 1325275第8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监督 13215108.1认证申请与前期准备 13122278.1.1认证申请 14128348.1.2前期准备 14156068.2认证审核过程与应对 14119258.2.1初次审核 1429638.2.2应对策略 14262328.3认证后的监督与复评 14107168.3.1监督审核 1498308.3.2复评 1521466第9章质量管理体系优化与提升 15155399.1体系优化策略与方法 15243809.1.1优化目标与原则 1536719.1.2体系优化方法 15294569.2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1531309.2.1风险识别与评估 15210999.2.2风险控制与应对 16214379.3创新与质量管理体系融合 16310419.3.1创新理念引入 16237389.3.2创新技术应用 1612669.3.3创新管理与方法 1626702第10章质量管理体系在特殊行业的应用 162825610.1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 161616910.1.1概述 16243610.1.2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特点 1683110.1.3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要点 17790110.1.4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向 171434110.2医疗器械行业质量管理体系 172181110.2.1概述 173216910.2.2医疗器械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特点 17575310.2.3医疗器械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要点 171251510.2.4医疗器械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向 172001710.3食品行业质量管理体系 181570610.3.1概述 18590710.3.2食品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特点 182431810.3.3食品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要点 182660010.3.4食品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向 181929010.4信息技术行业质量管理体系 18150410.4.1概述 181879310.4.2信息技术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特点 1811210.4.3信息技术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要点 19144510.4.4信息技术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向 19第1章质量管理体系概述1.1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在质量管理的初期阶段,主要依赖于人工检验来保证产品质量。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20世纪50年代,质量管理进入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代表性理论有休哈特(W.A.Shewhart)的统计过程控制和戴明(W.E.Deming)的质量管理理念。20世纪8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TQM)应运而生,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度。随后,ISO9000系列标准于1987年发布,为全球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2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与作用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组织内部,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其核心目的是保证组织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客户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通过持续改进,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以下作用:(1)明确组织质量管理职责,提高工作效率;(2)规范组织内部流程,降低质量风险;(3)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4)增强组织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5)适应法律法规要求,避免贸易壁垒。1.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简介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指导组织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依据。目前全球广泛采用的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范围:明确标准适用的组织类型和产品范围;(2)引用标准:列出与ISO9001标准相关的其他国际标准;(3)术语和定义:阐述标准中使用的关键术语和定义;(4)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从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5)附录:提供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性信息。各国和地区还有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如我国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这些标准为组织建立和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统一的框架和指导。第2章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准备2.1组织结构与职责划分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之前,首先应对组织结构进行梳理与优化。本节主要阐述如何合理划分组织结构及职责,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奠定基础。2.1.1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组织目标:保证组织结构设计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2)分工合理:按照业务流程和职能特点,合理划分部门及岗位,保证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协同高效。(3)权责明确: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职责交叉和职责空白。(4)灵活适应:组织结构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管理的变化。2.1.2职责划分职责划分应遵循以下步骤:(1)梳理业务流程:分析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流程,明确关键环节和相关部门。(2)确定部门职责:根据业务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3)岗位设置:在部门内部,根据职责分工,设置具体的岗位。(4)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职责,保证各岗位之间协同配合。2.2资源配置与人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合理配置资源及开展人员培训。本节主要阐述资源配置与人员培训的相关内容。2.2.1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包括以下方面:(1)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人力支持。(2)物力资源:配置必要的设备、工装、仪器等,以满足质量管理需求。(3)财力资源:为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4)信息资源: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2.2.2人员培训人员培训应关注以下方面:(1)培训计划: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讲师等。(2)培训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岗位操作技能等。(3)培训方式:采用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在岗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效果。(4)培训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培训目标的达成。2.3风险识别与机遇分析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应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分析可能带来的机遇。本节主要阐述风险识别与机遇分析的方法和步骤。2.3.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应遵循以下步骤:(1)收集信息:收集企业内外部与质量管理相关的信息。(2)分析风险源:分析可能导致质量管理体系失效的风险源。(3)识别风险: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识别具体的质量风险。2.3.2机遇分析机遇分析应关注以下方面:(1)分析市场竞争态势:了解竞争对手的质量管理特点,找出差距和机遇。(2)客户需求:关注客户对质量的期望,挖掘提升产品质量的机遇。(3)技术创新:关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为质量提升提供支持。(4)内部管理优化: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优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第3章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3.1过程方法的基本原理过程方法作为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方式,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优化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过程方法关注组织内部各项活动的策划、实施、监控和改进,旨在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2)过程方法强调以顾客为中心,保证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3)过程方法注重过程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协同作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协调一致。(4)过程方法采用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持续改进组织的各项过程。3.2确定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过程方法需要明确以下内容:(1)确定过程:识别组织内部的关键过程,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与改进等。(2)分析过程相互作用:梳理各过程之间的输入、输出和相互关系,保证过程之间的协调与协同。(3)建立过程流程图:通过流程图形式,展示各过程的逻辑关系和相互作用,为过程管理和优化提供直观依据。3.3过程控制与持续改进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过程控制与持续改进。(1)过程控制:通过对过程的输入、输出、活动和资源进行监控,保证过程按照预定要求运行。①制定过程控制计划,明确监控指标、频次和责任人。②实施过程控制,保证过程运行在受控状态。③对过程异常进行及时调整和纠正,防止问题扩大。(2)持续改进:在过程控制的基础上,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持续改进:①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②运用数据分析,找出过程改进的机会和方向。③实施改进措施,提高过程的绩效和效率。④定期回顾改进成果,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第4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4.1质量手册的编制4.1.1编制原则质量手册是组织阐明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编制:a)完整性:质量手册应涵盖组织所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b)明确性:质量手册内容应清晰、准确,避免歧义;c)可操作性:质量手册应便于操作,为组织提供实际指导;d)适时更新:质量手册应随组织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更新。4.1.2编制内容质量手册应包括以下内容: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b)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构成;c)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d)组织结构、职责和权限;e)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运行;f)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g)其他适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4.1.3审核与批准质量手册编制完成后,应进行内部审核,保证其符合组织实际情况和标准要求。审核通过后,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4.2程序文件的编写4.2.1编写原则程序文件应遵循以下原则编写:a)简明扼要:内容简洁明了,便于理解和执行;b)层次清晰:结构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明确;c)可操作性:操作步骤具体,便于实施;d)持续改进:程序文件应不断完善,以适应组织发展。4.2.2编写内容程序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a)文件控制程序;b)记录控制程序;c)内部审核程序;d)不合格品控制程序;e)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f)其他适用的程序要求。4.2.3审核与批准程序文件编写完成后,应进行内部审核,保证其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审核通过后,由质量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负责人批准发布。4.3作业指导书与记录的制定4.3.1制定原则作业指导书与记录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a)具体明确:内容具体、明确,便于操作;b)易于理解:表述简洁,易于员工理解;c)可追溯:记录内容具备可追溯性,便于问题分析和改进;d)符合实际:结合组织实际,保证作业指导书与记录的实用性。4.3.2制定内容作业指导书与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a)产品或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b)所需资源、工具和设备;c)检验和试验要求;d)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e)相关记录表格。4.3.3审核与批准作业指导书与记录制定完成后,应进行审核,保证其符合程序文件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审核通过后,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批准发布。。第5章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与运行5.1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5.1.1岗位职责明确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岗位职责应涵盖质量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保证每位员工了解并履行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责任。岗位职责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职责明确,不重叠;(2)涵盖全面,无遗漏;(3)便于执行,具有可操作性。5.1.2工作流程优化工作流程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石。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梳理、优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工作流程优化应关注以下方面:(1)简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2)明确流程各环节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限;(3)保证流程的可持续改进。5.2内部沟通与信息传递5.2.1内部沟通机制建立建立健全内部沟通机制,有助于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率。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召开质量会议,传达质量方针、目标及要求;(2)鼓励员工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对优秀建议给予奖励;(3)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便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5.2.2信息传递与共享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各类信息在组织内部及时、准确地传递。企业应实现以下目标:(1)保证信息传递渠道畅通,无障碍;(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利用率;(3)加强对重要信息的保护,防止泄露。5.3顾客满意度与供应商管理5.3.1顾客满意度提升顾客满意度是衡量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的重要指标。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提升顾客满意度:(1)深入了解顾客需求,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和服务;(2)建立顾客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并解决顾客问题;(3)定期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分析改进方向。5.3.2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管理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关注以下方面:(1)建立严格的供应商筛选和评价机制;(2)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3)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监督,保证供应链的质量稳定。第6章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6.1内部审核的基本要求6.1.1审核原则内部审核应遵循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系统性和持续改进的原则。6.1.2审核范围内部审核应涵盖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包括过程、部门、产品和服务。6.1.3审核频次内部审核应定期进行,至少每年一次,并根据组织实际情况调整。6.1.4审核人员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资质,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保证审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6.1.5审核依据内部审核应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组织内部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6.2审核计划的制定与实施6.2.1审核计划制定制定审核计划时,应考虑组织的过程、部门、产品和服务特点,明确审核目标、范围、时间表、人员安排等。6.2.2审核计划实施审核计划实施过程中,应保证审核活动的顺利进行,包括召开审核启动会议、收集证据、访谈相关人员等。6.2.3审核过程控制审核过程中,应保证审核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记录相关信息,便于后续分析。6.3审核发觉与纠正措施6.3.1审核发觉审核人员应根据收集的证据,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不符合项、潜在风险等。6.3.2纠正措施针对审核发觉的问题,组织应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以消除不符合项和潜在风险。6.3.3纠正措施实施审核人员应跟踪纠正措施的实施,保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6.3.4整改验证纠正措施实施完成后,应进行整改验证,保证问题不再出现。6.3.5持续改进组织应通过对内部审核发觉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持续改进。第7章管理评审与持续改进7.1管理评审的策划与实施7.1.1管理评审策划在进行管理评审之前,应充分策划评审过程,明确评审目的、范围、方法、参与人员及时间安排。管理评审的策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确定评审目的,包括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持续改进的机会;b)确定评审范围,涵盖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和部门;c)选择适当的评审方法,如会议、调查、数据分析等;d)确定参与人员,包括公司高层、部门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等;e)制定评审时间安排,保证评审过程有序进行。7.1.2管理评审实施管理评审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收集评审所需的资料,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过程记录、数据分析报告等;b)召开评审会议,让参与者充分发表意见,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持续改进机会进行评估;c)分析评审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d)形成管理评审报告,明确改进措施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e)将管理评审报告提交给公司高层,以便决策和监督改进措施的实施。7.2质量目标的设定与监控7.2.1质量目标设定质量目标的设定应遵循以下原则:a)与公司战略和业务目标保持一致;b)具有可衡量性、可达成性和挑战性;c)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d)与顾客需求、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相适应。7.2.2质量目标监控质量目标的监控主要包括以下环节:a)定期收集质量目标相关的数据,如产品合格率、顾客满意度等;b)对比质量目标与实际数据,分析差异原因;c)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保证质量目标得以实现;d)定期对质量目标进行评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值。7.3持续改进的措施与实施7.3.1持续改进措施为实现持续改进,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a)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b)优化过程管理,简化流程、提高效率;c)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如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d)强化数据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e)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持续改进。7.3.2持续改进实施持续改进的实施应遵循以下步骤:a)识别改进机会,如顾客投诉、过程异常等;b)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c)实施改进措施,跟踪效果;d)评估改进成果,总结经验教训;e)将有效的改进措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标准化流程。第8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监督8.1认证申请与前期准备8.1.1认证申请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并有效运行一段时间后,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市场竞争要求,向认证机构提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申请时应详细了解认证机构的资质、认证范围及认证流程,保证认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8.1.2前期准备(1)成立认证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保证认证工作的顺利进行。(2)组织内部培训,使全体员工了解认证的意义、流程和相关规定,提高员工对认证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3)对照认证标准,进行内部自评,查找不足,制定改进措施。(4)准备认证所需文件资料,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记录、报告等,保证文件齐全、准确、规范。(5)与认证机构沟通,了解认证计划,确认审核时间、审核员等事宜。8.2认证审核过程与应对8.2.1初次审核(1)审核员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审查,确认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和有效性。(2)现场审核,审核员通过询问、观察、查阅记录等方式,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3)审核员与企业沟通,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2.2应对策略(1)企业应积极配合审核员的工作,保证审核过程的顺利进行。(2)对审核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要认真对待,及时制定改进措施。(3)对审核中发觉的不符合项,要组织人员进行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整改报告。8.3认证后的监督与复评8.3.1监督审核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实施定期监督审核,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1)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定期提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2)对监督审核中发觉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向认证机构报告整改情况。(3)配合认证机构进行不定期现场检查。8.3.2复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届满前,企业应向认证机构提出复评申请。复评程序与初次认证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企业提交复评申请,并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2)认证机构进行现场审核,确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情况。(3)审核合格后,认证机构为企业颁发新的认证证书。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监督,企业可以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第9章质量管理体系优化与提升9.1体系优化策略与方法9.1.1优化目标与原则在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优化目标和原则。优化目标主要包括提高体系运行效率、降低质量风险、增强客户满意度等。优化原则包括系统化、持续性、适应性、全员参与和预防为主。9.1.2体系优化方法(1)过程方法:通过梳理和优化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体系运行效率。(2)数据分析方法:运用数据分析方法,找出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和改进点,为优化提供依据。(3)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不断提升体系运行效果。(4)创新方法: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质量管理水平。9.2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9.2.1风险识别与评估(1)收集风险信息:通过内部审计、顾客反馈、市场调查等渠道收集风险信息。(2)风险识别:运用头脑风暴、鱼骨图等方法,识别潜在的质量风险。(3)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等级。9.2.2风险控制与应对(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2)风险应对策略:根据风险等级和影响程度,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包括规避、降低、转移等。(3)风险监控与改进: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评估风险控制效果,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措施。9.3创新与质量管理体系融合9.3.1创新理念引入(1)强化创新意识:鼓励员工树立创新观念,将创新融入质量管理体系。(2)建立创新机制:设立创新基金、奖励创新成果,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9.3.2创新技术应用(1)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质量管理水平。(2)新技术引进:关注新技术发展,适时引入新技术,提升产品质量。9.3.3创新管理与方法(1)精益管理:运用精益思想,优化质量管理流程,提高体系运行效率。(2)六西格玛管理:运用六西格玛方法,降低过程变异,提升产品质量。通过以上策略和方法,企业可以不断优化和提升质量管理体系,为持续改进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10章质量管理体系在特殊行业的应用10.1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10.1.1概述汽车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优化具有极高的要求。本节主要介绍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实施要点及优化方向。10.1.2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特点(1)严格的标准与法规要求;(2)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3)持续改进与技术创新;(4)全面质量管理。10.1.3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要点(1)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