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制造作业指导书TOC\o"1-2"\h\u12246第一章自动化技术概述 2247491.1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 2209761.1.1古代自动化技术 2181781.1.220世纪初的自动化技术 2206541.1.320世纪中后期的自动化技术 3283391.1.4当代自动化技术 3170131.2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3248171.2.1制造业 337501.2.2农业领域 399201.2.3交通领域 312041.2.4医疗领域 367191.2.5服务业 394311.2.6其他领域 322293第二章自动化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4284772.1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4274712.1.1控制器 4301912.1.2执行机构 4133682.1.3检测与反馈环节 437872.1.4通信与接口 4284072.2自动化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4118292.2.1顺序控制系统 47462.2.2过程控制系统 4308312.2.3分布式控制系统 5317742.2.4控制系统 5181192.2.5网络化控制系统 57770第三章感测技术与传感器 517713.1感测技术概述 5321383.2常见传感器及其应用 5200063.2.1温度传感器 5119283.2.2压力传感器 618843.2.3湿度传感器 6317313.2.4位移传感器 666453.2.5光电传感器 69036第四章执行器与驱动技术 664294.1执行器概述 636764.2驱动技术及其应用 7179184.2.1电动机驱动 7180884.2.2气动驱动 7176394.2.3液压驱动 89379第五章控制系统与控制策略 893345.1控制系统概述 8318995.2常见控制策略 839015.2.1比例控制(P) 8246625.2.2积分控制(I) 88985.2.3微分控制(D) 95845.2.4PID控制 925675.2.5模糊控制 9286165.2.6预测控制 9276425.2.7自适应控制 916822第六章智能制造概述 9106216.1智能制造的定义与发展 980366.2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 1015724第七章技术与应用 1135297.1技术概述 11246467.2工业的应用 115442第八章生产线自动化与集成 12193008.1生产线自动化概述 12231538.2生产线集成技术 1218145第九章智能制造系统评价与优化 13273849.1智能制造系统评价指标 13245549.2智能制造系统的优化方法 1417697第十章自动化与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趋势 142106110.1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14657910.2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15第一章自动化技术概述1.1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自动化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古代。但是现代自动化技术的起源和发展主要始于20世纪。以下是对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1.1.1古代自动化技术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机械装置来实现自动化。例如,中国古代的指南车、漏刻等都是早期的自动化技术。这些技术虽然简单,但为后来的自动化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1.1.220世纪初的自动化技术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推进,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时期,自动化技术主要集中在机械、电气和电子领域。例如,自动生产线、自动化机床等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1.1.320世纪中后期的自动化技术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技术的出现,使得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1.4当代自动化技术进入21世纪,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为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智能、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出现,使得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2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是对其主要应用领域的简要介绍:1.2.1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包括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仓库、自动化物流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1.2.2农业领域自动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如自动化灌溉、自动化收割等,有效提高了农业产量,降低了劳动强度。1.2.3交通领域自动化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如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系统等,有助于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发生率。1.2.4医疗领域自动化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自动化手术、智能诊断系统等,为医疗行业提供了高效、精确的解决方案。1.2.5服务业自动化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如智能客服、自动化零售等,提高了服务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1.2.6其他领域自动化技术还在能源、环保、航天、军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第二章自动化系统的组成与分类2.1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自动化系统是由多个功能部件相互协同作用,以实现特定生产或管理任务的系统。其基本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2.1.1控制器控制器是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接收输入信号,进行逻辑运算、数据处理和决策,然后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器可以是硬件设备,如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也可以是软件系统,如DCS(分布式控制系统)。2.1.2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是自动化系统中的执行部分,根据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实现对生产设备或过程的控制。执行机构包括各种电磁阀、电机、气缸等。2.1.3检测与反馈环节检测与反馈环节主要负责对生产过程或设备的实时监测,将监测到的数据反馈给控制器。这一环节包括各种传感器、变送器等,它们可以实时采集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2.1.4通信与接口通信与接口环节负责实现自动化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互。通信方式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接口技术包括串行通信、以太网通信等。2.2自动化系统的分类与特点根据自动化系统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应用领域,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2.2.1顺序控制系统顺序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离散型生产过程,如机械制造、电子产品组装等。其特点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逻辑关系,对生产设备进行控制。顺序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于编程和维护等优点。2.2.2过程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连续型生产过程,如化工、炼油、制药等。其特点是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参数变化,实时调整控制策略,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稳定和优化。过程控制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适应性强等优点。2.2.3分布式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是一种集散控制系统,将整个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系统扩展性强、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和管理等优点。2.2.4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如焊接、搬运、装配等。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运动精度、灵活性和智能性。控制系统具有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大、适应性强等优点。2.2.5网络化控制系统网络化控制系统是将自动化系统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控制系统。其特点是实现远程监控、数据共享、智能决策等功能。网络化控制系统具有信息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易于扩展等优点。第三章感测技术与传感器3.1感测技术概述感测技术是指利用传感器将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非电量信息转换为电量信息,以便于后续信号处理、传输和控制的技术。感测技术在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制造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基础。感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选型与设计:根据被测对象和测量环境,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测量精度、稳定性、可靠性等要求。(2)信号调理与转换:对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线性化等处理,以适应后续信号处理和传输的需求。(3)数据采集与传输:将经过信号调理的电量信息进行采集,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至控制系统。(4)信息处理与控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故障诊断和优化控制。3.2常见传感器及其应用3.2.1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监测、生物医疗等领域。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敏电阻、PT100铂电阻等。其中,热电偶具有测量范围宽、响应速度快等特点;热敏电阻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PT100铂电阻则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和长期稳定性。3.2.2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测量压力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汽车领域和环境监测等。常见的压力传感器有压电式、压阻式、电容式等。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低功耗等特点;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则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和温度补偿功能。3.2.3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是测量湿度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农业、家电等领域。常见的湿度传感器有电容式、电阻式等。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响应速度快等特点;电阻式湿度传感器则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3.2.4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是测量位移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汽车等领域。常见的位移传感器有磁电式、电感式、光栅式等。磁电式位移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等特点;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则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光栅式位移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3.2.5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物流、安防等领域。常见的光电传感器有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敏电阻等。光电二极管具有高灵敏度、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光电三极管则具有输出信号大、线性度好等优点;光敏电阻则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第四章执行器与驱动技术4.1执行器概述执行器作为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控制信号转化为机械动作或物理量输出,以完成预定的任务。执行器种类繁多,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功能特点,可以分为电动执行器、气动执行器、液压执行器等。电动执行器主要依靠电动机驱动,通过减速器、丝杠等传动装置实现机械动作。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精度高、易于控制。电动执行器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设备、数控机床等领域。气动执行器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工作介质,通过气缸、气阀等元件实现机械动作。其特点是动作迅速、输出力大、结构紧凑、可靠性高。气动执行器常用于装配、搬运、焊接等自动化生产线。液压执行器以液压油为工作介质,通过液压缸、液压马达等元件实现机械动作。其特点是输出力大、运动平稳、响应速度较快。液压执行器广泛应用于重型机械、冶金、矿山等行业。4.2驱动技术及其应用驱动技术是实现执行器正常运行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电动机驱动、气动驱动和液压驱动。4.2.1电动机驱动电动机驱动技术是通过控制电动机的启动、停止、转速等参数,实现执行器的精确运动。根据电动机的类型,可分为直流电动机驱动、交流电动机驱动和步进电动机驱动。(1)直流电动机驱动: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调速功能,适用于要求速度调节范围宽、响应速度快的场合。其驱动方式主要有脉宽调制(PWM)驱动和晶闸管(SCR)驱动。(2)交流电动机驱动:交流电动机驱动技术主要包括变频调速和伺服调速。变频调速通过改变电源频率实现电动机转速调节,适用于要求速度范围宽、节能降耗的场合。伺服调速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适用于要求高精度定位的场合。(3)步进电动机驱动:步进电动机驱动技术是将脉冲信号转换为角位移,实现执行器的精确运动。其特点是定位精度高、运行平稳、易于控制。步进电动机驱动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等领域。4.2.2气动驱动气动驱动技术是通过控制气源压力和气流方向,实现执行器的运动。其主要应用如下:(1)气缸驱动:气缸驱动技术通过气缸内的活塞运动,实现直线运动或摆动。气缸驱动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设备、等。(2)气阀驱动:气阀驱动技术通过控制气阀的开闭,实现气路的切换,从而驱动执行器。气阀驱动应用于气动控制系统、气动工具等。4.2.3液压驱动液压驱动技术是通过控制液压油的流量和压力,实现执行器的运动。其主要应用如下:(1)液压缸驱动:液压缸驱动技术通过液压缸内的活塞运动,实现直线运动或摆动。液压缸驱动应用于重型机械、冶金、矿山等行业。(2)液压马达驱动:液压马达驱动技术通过液压马达的旋转,实现执行器的旋转运动。液压马达驱动应用于旋转机械、输送设备等。执行器与驱动技术在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制造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执行器和驱动技术的合理选择与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第五章控制系统与控制策略5.1控制系统概述控制系统是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调节与控制。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和反馈环节组成。控制器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执行器负责执行控制指令,被控对象则是控制系统的目标,反馈环节则用于实时监测被控对象的状态,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系统按照控制方式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指令只单向传递,不涉及反馈信息的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则包含反馈环节,能够根据被控对象的实际状态调整控制指令,以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5.2常见控制策略5.2.1比例控制(P)比例控制是一种最基本的控制策略,其原理是根据设定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进行比例放大后作为控制指令输出。比例控制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但无法消除静态误差。5.2.2积分控制(I)积分控制策略是基于误差的累积进行控制,其目的是消除静态误差。积分控制能够使被控对象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但响应速度较慢,容易产生超调和振荡。5.2.3微分控制(D)微分控制策略是根据误差的变化率进行控制,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微分控制能够抑制被控对象的超调和振荡,但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5.2.4PID控制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是结合了比例、积分和微分三种控制策略的优点,具有较好的控制功能。PID控制器通过对误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运算,控制指令,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PID控制策略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调整参数,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5.2.5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策略,其主要特点是处理不确定性信息能力强,适用于非线性、时变和复杂系统的控制。模糊控制器通过对输入信息的模糊化处理、模糊规则推理和去模糊化处理,控制指令。模糊控制策略在智能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5.2.6预测控制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的控制策略,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历史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系统的状态,然后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控制。预测控制能够克服传统控制策略的局限性,适应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提高控制系统的功能。5.2.7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一种能够根据系统特性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的控制策略。自适应控制策略包括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自校正控制等,能够在不确定环境下实现稳定、精确的控制。控制系统与控制策略在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制造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控制策略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第六章智能制造概述6.1智能制造的定义与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新时代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对制造过程进行智能化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满足个性化需求。智能制造旨在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推动制造业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制造的定义可概括为:在制造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对制造资源的实时监控、优化配置和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制造系统的自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智能决策能力。智能制造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传统制造阶段:以人工操作和机械化生产为主要特征,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2)自动化制造阶段: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数字化制造阶段: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制造过程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4)智能制造阶段: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实现对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制造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智能化水平。6.2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智能制造涉及众多关键技术,以下列举几个主要方面:(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2)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包括技术、传感器技术、执行器技术等。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对制造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智能控制。(3)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制造过程的智能决策和优化。(4)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是智能制造的数据基础,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智能制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5)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实现对制造过程的高效管理和优化。(6)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安全保障,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通过网络安全技术,保证制造过程的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7)系统集成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各种技术的融合和优化,构建起完整的智能制造系统。(8)产业链协同技术:产业链协同技术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合作,实现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第七章技术与应用7.1技术概述技术作为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技术涉及到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领域,其核心是赋予机器一定的智能,使其能够完成特定任务。根据智能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简单机械手、示教再现型、自主决策型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集成:技术将多种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机械、电子、控制等多领域的集成。(2)灵活性: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进行编程,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3)可靠性: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高的故障率,可以连续工作,降低生产成本。(4)安全性:可以在危险环境中代替人工完成作业,降低风险。7.2工业的应用工业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其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装配作业:工业可以完成汽车、电子、家电等行业的装配任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2)焊接作业:工业可以应用于焊接领域,实现自动化焊接,提高焊接质量,降低焊接缺陷。(3)铸造作业:工业可以完成铸造行业的搬运、打磨、喷涂等任务,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作环境。(4)包装作业:工业可以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的包装任务,提高包装速度和精度。(5)检测与维护:工业可以应用于生产线上的检测、维护工作,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降低故障率。(6)物流搬运:工业可以应用于仓储、物流领域,实现自动化搬运,提高物流效率。(7)环保应用:工业可以应用于危险环境的清洁、修复等任务,降低环境污染。(8)节能减排:工业可以应用于高能耗行业,实现节能降耗,助力绿色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为我国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八章生产线自动化与集成8.1生产线自动化概述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技术逐渐成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生产线自动化是指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中,通过计算机、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生产线自动化的主要特点包括:(1)高度集成:自动化生产线将多种设备、工艺、信息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生产系统。(2)灵活性:自动化生产线可根据生产需求进行快速调整,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3)实时监控:自动化生产线可实时监测生产过程,及时发觉并处理问题。(4)自动化程度高:自动化生产线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错误率。(5)节能环保:自动化生产线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废弃物排放。8.2生产线集成技术生产线集成技术是指将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设备、信息进行整合,实现生产过程的协同运作。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产线集成技术:(1)信息集成:信息集成是指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包括生产计划、物料需求、生产进度等。通过信息集成,企业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2)设备集成:设备集成是指将不同设备的功能进行整合,实现设备的协同工作。例如,将自动化设备、检测设备、物流设备等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3)工艺集成:工艺集成是指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工艺进行整合,实现工艺流程的优化。通过工艺集成,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4)控制系统集成:控制系统集成是指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控制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控制策略的统一。控制系统集成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5)生产线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化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线进行优化,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例如,通过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实现生产过程的自适应调整。(6)质量管理系统集成:质量管理系统集成是指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数据分析等环节进行整合,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面监控。生产线集成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集成技术进行生产线的优化。,第九章智能制造系统评价与优化9.1智能制造系统评价指标智能制造系统评价是衡量系统功能、效益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动态性。以下为智能制造系统的主要评价指标:(1)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衡量智能制造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包括生产周期、设备利用率、生产合格率等。(2)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智能制造系统关注的重点,包括产品合格率、废品率、产品功能稳定性等。(3)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衡量智能制造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等。(4)设备功能:设备功能是智能制造系统运行的基础,包括设备故障率、设备运行稳定性、设备升级改造能力等。(5)系统安全性:系统安全性是智能制造系统不可或缺的要求,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生产安全等。(6)环境适应性:环境适应性是智能制造系统应对市场变化和外部环境的能力,包括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适应政策法规变化等。(7)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是智能制造系统长期发展的关键,包括资源利用效率、废弃物处理能力、碳排放等。9.2智能制造系统的优化方法智能制造系统的优化方法旨在提高系统功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满意度。以下为几种常见的优化方法:(1)系统建模与仿真:通过建立智能制造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分析系统功能,发觉瓶颈问题,进而优化系统结构和参数。(2)数据驱动优化:利用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挖掘系统运行规律,为优化提供依据。(3)算法优化:采用智能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蚁群算法等)求解系统优化问题,实现参数调整和结构优化。(4)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提高系统智能化水平,实现自适应控制和智能决策。(5)人机协同优化:通过人机协同,充分发挥人的经验和智慧,结合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实现系统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定制酒行业营销创新模式及未来5发展趋势报告
- 2024年物流驾驶员服务外包合同
-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灾害卫生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拍卖艺术品线上线下销售合作协议范本3篇
-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企业经营实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马鞍山学院《机器学习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模具设计与生产合同
-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卫生理论和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连云港货运上岗证模拟考试0题
- 2024年古建筑修复施工劳务分包合同范本及细则2篇
- 期末综合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 2025春夏运动户外行业趋势白皮书
- 中医筋伤的治疗
- 【MOOC】英文技术写作-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护理产科健康教育
- 2024年21起典型火灾案例及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消防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选择题】专项练习100题附答案
- 从创意到创业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国开《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形考任务4-配置故障转移群集服务实训
- 计价格[1999]1283号_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